Ⅰ 歐洲最「污」的雕像,美女赤身沐浴河中,夜晚為何卻嚇哭小孩
我們大家旅遊除了去感受當地的民俗,自然少不了去體驗一番當地的藝術建築,還有觀賞地標性建築。一些建築家和藝術家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文化財寶,其中就不缺乏雕塑。歐洲被稱為最污的雕像並不是矗立在廣場上,是躺在湖中。這座雕像正是位於「德國漢堡阿爾斯特湖」,當地人稱它為巨型美人魚。
這座雕像是一家英國美容公司製造出來的,因為這家公司的產品在德國受到了歡迎。為了感謝德國美女們的支持,所以建造出了巨型美人魚放置於阿爾斯特湖。最終因為出於文明形象的影響拆了這座雕像!
Ⅱ 美女在湖中洗澡的德國雕像為啥受到遊客的追捧
現在旅行的人數在慢慢的增長,主要就是因為中國的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也就越來越喜歡出門旅遊 。旅遊不僅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精神的升華。在未知的城市裡有著未知的邂逅,也是一件十分的幸福且浪漫的事。
Ⅲ 介紹一下美國 自由女神象
自由女神像(英文:Statue of Liberty ;法文:Statue de la Liberté )
美國,自由女神像,文化遺產,1984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女神像的鋼鐵骨架由設計巴黎鐵塔的埃菲爾設計,雕像由法國雕刻家維雷勃杜克設計,並在巴黎完成。法國政府將這一標志自由的紀念像,作為慶祝美國獨立100周年的禮物贈給美國。自從1886年落成以來,它聳立在紐約港的入口。
自由女神像,作為美國象徵,位於美國紐約市曼哈頓以西的一個小島--自由島上,她手持火炬,矗立在紐約港入口處,日夜守望著這座大都會,迎來了自19世紀末以來到美國定居的千百萬移民。1984年,它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自由女神像是法國人民贈給美國人民的禮物,是自由的象徵,女神像高46米,連同底座總高約100米,是那時世界上最高的紀念性建築,其全稱為"自由女神銅像國家紀念碑",正式名稱是"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整座銅像以120噸的鋼鐵為骨架,80噸銅片為外皮,以30萬只柳釘裝配固定在支架上,總重量達225噸,銅像內部的鋼鐵支架是由建築師維雷勃杜克和以建造巴黎埃菲爾鐵塔聞名於世界的法國工程師埃菲爾設計製作的。
女神雙唇緊閉,戴光芒四射的冠冕,身著羅馬式寬松長袍,右手高擎象徵自由的幾米長的火炬,左手緊握一銅板,上面用羅馬數字刻著《美國獨立宣言》發表的日期--公元1776年7月4日,腳上散落著已斷裂的鎖鏈,右腳跟抬起作行進狀,整體為掙脫枷鎖、挺身前行的反抗者形象,女神氣宇軒昂、神態剛毅,給人以凜然不可侵犯之感。而其端莊豐盈的體態又似一位古希臘美女,使人感到親切而自然。當夜暮降臨時,神像基座的燈光向上照射,將女神映照得宛若一座淡青色的玉雕。而從女神冠冕的窗孔中射出的燈光,又好像在女神頭上綴了一串閃著金黃色的亮光,給熱鬧而喧囂的大都會平添了一處頗為壯觀的夜景。創造這一藝術傑作的是法國雕塑家巴特爾迪,女神的形象源於他在17歲時親眼目睹的激動人心的一幕:1851年,路易·波拿巴發動了推翻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的政變。一天,一群共和國黨人在街頭築起防禦公事,與政變者展開巷戰。暮色時分,一位忠於共和政權的年輕姑娘,手持燃燒的火炬,躍過障礙物,高呼"前進"的口號向敵人沖去,不幸中彈犧牲。從此,這位高擎火炬的勇敢姑娘就成了雕塑家心中追求自由的象徵,另外,女神像的形體以巴特爾迪後來的妻子為原型創作,面容則取自他的母親。
1869年,巴特爾完成了自由女神像的草圖設計。1874年造像工程開工,到1884年完全造竣,前後歷時十年,雕像僅食指就有2.5米長,1米寬,指甲則有75厘米厚。
1884年7月6日,自由女神像正式贈送給美國。8月5日,神像底座奠基工程開始,基座高約27米,由花崗石混凝土製成。基座下面是打入弗特伍德古堡中心部位6米深處的混凝土巨柱。該古堡是一座軍用炮台,呈八角星狀,於1808-1811年為加強紐約港的防衛而建,1840年翻新。1885年6月,整個塑像被分成200多塊裝箱,用拖輪從法國里昂運到了紐約。1886年10月中旬,75名工人在腳手架上將30隻鉚釘和約100塊零件,組合一處。28日,美國總統克利夫蘭親自主持了萬人參加的自由女神像的揭幕典禮。1916年,威爾遜總統為女神像安裝了晝夜不滅的照明系統並主持了竣工儀式。1942年美國政府做出決定,將自由女神像列為美國國家級文物。
一個多世紀以來,聳立在自由島上的自由女神銅像已成為美利堅民族和美法人民友誼的象徵,永遠表達著美國人民爭取民主、嚮往自由的崇高理想。
自由女神像內部中空,可搭電梯直達神像頭部。此外,還有新設的移民博物館Immigration Museum
Ⅳ 過去西方國家的船頭都雕刻著女神像,那是誰的雕像
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這尊雕像於1863年發現於愛琴海北部的薩莫色雷斯島,最早只是碎塊,後經多年修復才得以重新站立起來,但仍然缺頭少臂。以後又發現了雕像的底座——戰艦的船頭。女神宛如從天而降,飛立船頭,身上的衣服隨著海風招展,像張滿風的船帆。雕像的作者難以考證,創作年代至今也沒有最後定論,但大多數意見認為是創作於公元200年左右, 是小亞細亞的統治者德梅特里奧斯一世為紀念他在海戰中打敗托勒密王國的艦隊而創作的,最早矗立在薩莫色雷斯島海邊的懸崖上,面對著茫茫大海。雖然勝利女神是希臘雕塑中的常見題材,但這一尊卻與眾不同。雕像的構思十分新穎,底座被設計成戰船的船頭,勝利女神猶如從天而降,在船頭引導著艦隊乘風破浪沖向前方,既表現了海戰的背景,又傳達了勝利的主題。雖然女神的頭和手臂都已丟失,但仍被認為是古希臘雕塑家們高度藝術水平的傑作,不論從哪個角度,觀賞者都能看到和感受到勝利女神展翅欲飛的雄姿。她上身略向前傾,那健壯豐腴、姿態優美的身軀,高高飛揚的雄健而碩大的羽翼,都充分體現出了勝利者的雄姿和歡乎凱旋的激情。海風似乎正從她的正面吹過來,薄薄的衣衫隱隱顯露出女神那豐滿而富有彈性的身軀,衣裙的質感和衣褶紋路的雕刻令人嘆為觀止。作品的構圖也十分成功,向後飄揚的衣角和展開的雙翅構成了極其流暢的線條,腿和雙翼的波浪線則構成一個鈍角三角形,加強了前進的態勢。藝術家在作品中表現出了極高的藝術技巧和表現力,他彷彿賦予了冰冷的石頭以生命般勃勃的活力,令後人在面對這部高度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的傑作時不禁發出由衷的慨嘆。這尊雕像是如此地引人注目,以至於收藏者巴黎盧浮宮將它與雕塑《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和達·芬奇的名畫《蒙娜麗莎》並稱為盧浮宮的「三寶」。
Ⅳ 西方一個女神石像,手裡拿著天平的那個,叫什麼
西方的法律女神,名叫「泰美絲」。
簡介;她用布蒙住雙眼,代表一視同仁;右手捧著天平,代表公平、公正;左手握著長劍,代表正義權威。香港高等法院前面有她的雕像(在香港立法會大樓,位於香港中環昃臣道8號,坐落於填海區位置)。當特洛伊之戰最激烈的時候,每一位不死的神祇都加入了廝殺的陣列,只有正義之神傲然中立。她由此贏得了諸神之王的信任。
Ⅵ 國際的雕像,就像雅典娜女神帶綠色花環的那個雕像叫什麼呢,我找不到圖片
雅典娜(Athena)(Αθην)
雅典娜是希臘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也是奧林匹斯三處女神之一,羅馬名字彌涅耳瓦(Minerva)、密涅瓦(Minerva)。在遠古的神話中,雅典娜是一位女天神,烏雲和雷電的主宰者,豐產女神,和平勞動的庇護者,女戰神。她教會人們馴養牛馬、製造車船;她賜予世人犁和耙、紡錘和織布機,因此被認為是婦女勞動,尤其是織布技術的保護者。她有一個別名叫厄耳伽涅,意思是女工。她又是科學的庇護者、智慧女神;她賜予人間法律,維護社會秩序。
內殿原來供奉著巨大的雅典娜女神,高10 多米,由總重為1 噸多的金片鑲著木製框架製成,其臉、手、腳是象牙的,眼睛的瞳仁由寶石鑲嵌,胸前是象牙雕成的美杜莎頭像,右手握著一個頭戴衛冕、高達4 腕尺(古量度,自肘至中指端之長)的勝利女神像,左手執長矛,頭盔頂端飾有獅身人面像,兩側有半獅半鷲怪獸的浮雕。神像設計靈巧,可搬動或轉移隱蔽。但這一藝術傑作,於公元5 世紀被東羅馬帝國皇帝搬走之後就杳無音信,成為世界藝術史上的一大憾事。現在雅典考古學博物館珍藏的雅典娜巨像只是一尊復製品。
帕特農神廟幾經天災人禍,歷盡人間滄桑。公元6 世紀,神廟被改為基督教堂,雅典娜神像也被搬走。1458年土耳其人佔領雅典後又將神廟改為清真寺。1687年威尼斯人與土耳其人作戰時,炮擊了神廟內的一個火葯庫,從而炸毀了神廟的中部。1801~1803 年,又開始了歐洲強國來此盜運和搶奪文物的歷史,其間英國貴族埃爾金勛爵將大部分殘留的雕刻運走,神廟損失非常嚴重。許多原屬神廟的古物,現都散落在不列顛博物館、盧浮宮、哥本哈根等地。19 世紀下半葉,人們曾對神廟進行過部分修復,但已無法完全恢復原貌,現僅留有一座石柱林立的外殼。
衛城山門是雅典衛城的入口,建於公元前437~前431年,由尼西克利斯設計,是繼帕特農神廟後的又一傑作。山門以簡潔的形體屹立於衛城兩側。它的立面前後均用六根多立克式石柱,中央一跨最為寬大,以強調大門
??的特徵。山門以西內坡道兩側,各有三根挺拔的愛奧尼立柱。在它們頂托著的愛奧尼式梁枋上,描繪著色彩鮮艷的盾劍畫。門廊的兩翼並不對稱,北翼過去曾是繪畫陳列館,南翼是敞廊。土耳其人佔領雅典時期,曾將山門作為火葯庫,土耳其總督也曾在此居住。1640年時山門因遭雷擊而受到嚴重破壞。
衛城博物館位於衛城山東南角,專用來收藏在衛城發現的文物。如今,除了青銅器和希臘古瓶由希臘國家博物館保存外,從1834年起的衛城各古神廟出土的所有文物都收藏在這里,其中絕大部分為石雕作品。大量雕塑作品取材於希臘神話,如希臘大英雄赫拉克里斯殺死9 頭毒蛇、掌管智慧的女神雅典娜與海神波塞冬鬥法、巨人與眾神作戰、拉庇泰人從馬人肯陶洛斯手中救出新娘的場面、眾神間傳遞消息的彩虹女神伊麗絲和代表嫵媚、優雅和美麗的美惠三女神,以及三頭三身、拖著蛇尾的有須怪物提豐等的塑像。這些雕刻也反映當時技藝百工的形象,如少女、騎者、敬神者、青年、武士和七弦琴演奏者,以及包括貓頭鷹、蛇、豹、獅、馬、豬、牛、羊、犬在內的各種動物。這里展出的飾板浮雕,千姿百態,尤為珍貴。
雅典娜勝利女神廟,也稱為無翼勝利女神廟,位於衛城山上。在希臘人心目中,雅典娜是代表著智慧、技藝與勝利的女神。雅典人建起這座神廟,以求給國家帶來勝利。但這座神廟在公元前480年的一次戰爭洗劫中盪然無存。新廟是繼帕特農神廟竣工之後建起的。神廟的建築材料全部採用雅典附近出產的蓬泰利克大理石建成,晶瑩潔白。其內有一座大致呈方形的內殿和一個每端各有4根圓柱的愛奧尼式門廳。建築物外部,圍著一條寬近半米的中楣飾帶,上面裝飾以高凸浮雕。廟東面的浮雕上刻有手執盾牌的雅典娜神像。雅典娜神像旁邊豎立著主神宙斯像,朝南的角落裡還有其他諸神像。其他各面浮雕的內容為公元前479年普拉迪戰役中的戰斗場面,其中西面是雅典人同貝奧拉提亞人作戰,兩側則是同波斯人作戰的情景。
在希臘藝術中,勝利女神都以有翼的女性為代表,而雅典娜勝利女神廟一般稱為無翼勝利女神廟。這是因為,在古希臘,往往要為抵禦外辱而出征作戰,雅典市民希望每次戰斗都能取勝凱旋,並希望長著翅膀的勝利女神作為雅典的庇佑神永遠不要遠走,於是就去掉了雅典娜的翅膀。這就是「無翼勝利女神廟」的由來。
埃雷赫修神廟是雅典衛城建築中愛奧尼樣式的典型代表,它位於帕特農神廟對面,建於高低不平的高地上。神廟中最優美的部分是女神像柱。據說神廟是為獻給戰爭女神雅典娜、海神波塞冬和雅典王埃雷赫修而建。傳說這里是雅典娜和波塞冬為爭做雅典保護神的鬥智之地。此神廟在一座公元前480 年被波斯人焚毀的廟宇的遺址上建立。神廟東區是傳統的六柱門面,西區向北是高大的六柱門廳,向南則採取虛廳形式,這里有六根用大理石雕刻成的少女像柱,舉世聞名。
雅典娜女神的花環是橄欖枝編成的花環,代表勝利、和平。
Ⅶ 歐洲的這個女雕像,為什麼被當地人要求拆除
當這個雕像剛剛被建立的時候,很多人都會來這個湖邊欣賞這個雕像,甚至還有人會乘船到雕像邊去游覽,在白天看來,這是一處非常不錯的景觀,但是到了晚上就會完全不一樣了
當夜幕降臨後,城市中燈光亮起後,這個雕像看上去卻有那麼一點的可怕,遠遠的只能看到一個大大的頭在湖面上,不知道的人看到還會被嚇一跳,甚至到了晚上還會有小孩子因為這個雕像還被嚇哭,並且又是一個在湖中赤身沐浴的雕像,很多當地居民覺得非常的低俗和不雅,最終當地政府也不得不將這個雕像拆除了,
Ⅷ 西方油畫為什麼有許多豐腴的女性形象呢
朋友們在一起討論西方油畫時,有一個共識,就是感覺西方油畫特別是古典油畫中,有許多豐腴的女性形象,比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提香的《照鏡子的維納斯》、魯本斯的《土與水》、倫勃朗的《娜達厄》、安格爾的《里維耶夫人》、格維德的《雅典娜女神》等等。不禁對此產生好奇和疑問。難道西方是以胖為美,「美噠噠、肉嘟嘟」的女子形象更受人們喜歡嗎?
筆者認為,西方古典油畫中之所以有許多豐腴的女性形象,既不是效仿古希臘古羅馬的雕塑藝術,也不是純粹的「以胖為美」,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源於古典油畫的「寫實原則」與「貴族藝術」和「模特本身」。
(一),古典油畫寫實原則
古典油畫形成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15世紀。從其創立時起,就確立了寫實的基本原則:即以素描為基礎,通過運用焦點透視法、光影學、色彩學、人體解剖學等原理科學嚴謹地造型具象,真實再現所描繪物象的本來面貌。通俗的講,就是「用油畫畫像」。古典油畫的這一創作原則,從15世紀形成以後,一直貫穿至今。
(二),「貴族藝術」的因素
我們知道,從15世紀到19世紀中葉,在長達400多年的時間里,由於社會發展和時代的局限性,這一時期西方油畫的主要服務對象是貴族階層,包括宮廷王室、教會組織和新老貴族。貴族階層是油畫藝術的主要欣賞者和主要買家。因此也有人稱這一時期的西方油畫藝術是「貴族藝術」。
比如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許多畫家的作品是因教會教堂和美第奇家族等豪門貴族定製創作的。17世紀盛行的巴洛克油畫和18世紀盛行的洛可可油畫都是在貴族階層的支持下興起的,貴族階層把持著這一時期油畫藝術的審美評判。
進一步說,古典油畫中有許多豐腴的女性形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貴族階層的喜歡。
(三),模特本身的因素
前面講到,古典油畫最突出的特徵就是「寫實」,具有畫像的職能。在15到19世紀的「貴族藝術」時期,當時照相技術還沒有產生,畫家給貴族家的夫人、小姐畫像或貴族家的夫人、小姐請畫家給自己畫像,是一件非常時尚和體面的事情,而貴族夫人、小姐因為養尊處優生活安逸保養又好,大都體態豐腴,膚白貌美,並且帶有雍容華貴的氣質。
給這些女人畫像或者說這些女人作為模特,畫家在繪畫時遵循古典油畫的寫實原則將她們的形體容貌真實細膩地再現了出來,其中很多成為傳世的經典名畫。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提香的照鏡子的維納斯》、安格爾的《里維耶夫人肖像》等等都是出自於為當時的貴族夫人畫像而創作出的肖像油畫精品。巴洛克油畫大師魯本斯很多代表作如《三美神》、《搶奪留希帕斯的女兒們》、《土與水》中的女子形象都很豐腴,是因為這些作品都是魯本斯以他妻子海倫娜為模特創作的,而海倫娜本身就是一個比較豐腴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