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康巴漢子丁真的顏值爆紅網路,他的長相在藏族人里是什麼水平
B. 西藏的姑娘能有多好看
西藏姑娘豪爽、漂亮、賢惠,還有才氣,能娶個西藏姑娘是多少小夥子夢寐以求的事情啊。然而,你知道嗎?西藏姑娘有太多缺點,其中,最大的缺點就是「太完美」!今天就給大家盤點盤點西藏姑娘的這些缺點,讓你知道娶了西藏姑娘有多幸福。
缺點一
西藏姑娘太精緻
西藏姑娘善於理財,頭腦靈活,不計較形式。持家有道、精明能幹也是西藏姑娘的強項,很會當家過日子。一塊酥油幾塊,一公斤奶渣多少!西藏姑娘能每天讓你吃上氂牛肉,一個月下來還能省下好多錢!
C. 西藏歷史上出過什麼有名的美女么
歷史上傳說丹巴地區的東女國「女國王」就是一個美女,但後來這個王國神秘消失了。
西藏昌都和西藏林芝地區應該是美女比較多的,但也不一定。就看個人怎麼界定美女,全國各地都有存在。
下面是一個關於西藏的美女說話的文章可以參考:
http://www.xizangyou.com/travelnotes/0H35532009.html
D. 誰知道一個女歌手,是西藏人,但是在日本發展,特好看。
才旦卓瑪把
姓名:才旦卓瑪
性別:女
民族:藏族
國籍:中國
才旦卓瑪(1937.6-),女,中國文聯副主席,西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藏族民歌手,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西藏日喀則人。藏族。大專文化。1961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6年11月至1957年8月,在西藏日喀則文工團當學員。1957年8月至12月,在西藏公學預科學習。1958年底到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學習,從師著名聲樂教育家王品素教授。
1964年畢業,歷任西藏自治區歌舞團演員、團長,中國音協主席,西藏文聯主席,中國文聯第五屆全委會執行副主席,中國文聯第六屆全委會副主席,西藏自治區第四、五、六、七屆政協副主席。是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四、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曾參加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的演出。演唱的主要歌曲有《翻身農奴把歌唱》《唱支山歌給黨聽》《北京的金山上》《阿瑪列洪》《酒歌》《我們在相聚》等。錄制有唱片《美麗的西藏,可愛的家鄉》1980年先後錄制了許多獨唱專輯磁帶和唱片,並於1985年舉辦了《才旦卓瑪演唱音樂會》。曾先後被載入《中國文化藝術家名人大辭典》《中國專家人名辭典》《中國音樂家人名錄》。
中國最負盛名的藏族女高音歌唱家,她獲得了無數的獎項、掌聲和贊揚。可以說,在中國,沒有人沒有聽過才旦卓瑪的歌,沒有人不知道有才旦卓瑪其人的。雖然無數榮譽相隨,但才旦卓瑪的生活道路並不平坦。尤其是解放前,西藏依然是奴隸制社會,幼小的才旦卓瑪僅靠放牛牧羊來維持著艱辛的生活。西藏富有靈氣的山水賦予才旦卓瑪天生的好歌喉,經民間藝人窮布仁次的悉心指導,1957年,她被保送至陝西咸陽西藏公學院學習,後又進入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民族班學習。中國有句俗話——苦盡甘來。1962年對於才旦卓瑪來說,是一生命運的大轉折。這一年,也是她苦盡甘來的日子。這年她隨中國青年代表團參加了世界青年聯歡節的演出,並獲得大獎而歸。從此,圈中人對她刮目相看,不敢小視。
1964年,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在北京上演,才旦卓瑪參加演出並演唱了《唱支山歌給黨聽》。這一唱,使她受到了全國觀眾的極度喜愛,從而一炮走紅,正式踏入了中國歌壇。苦難的生活經歷,使才旦卓瑪有更富於常人的生活感受。她將她的這些感受全部溶入了她的歌聲當中。才旦卓瑪的演唱,高亢、明亮、婉轉、動情,《唱支山歌給黨聽》就是她的代表曲目,久唱不衰。1993年,正是由於此歌,她的唱片銷量竟然在中國大陸地區創造了一個銷售奇跡。《北京的金山上》是中國人民最熟悉不過、家喻戶曉的名曲。由於專輯銷量火爆,流傳廣泛,又由於歌曲富於舞蹈性,以至於自1993年-2000年,中國大陸大多數中小學校,常用此歌做為各種演出的舞蹈音樂,可見她的影響之廣。才旦卓瑪與著名的英國樂隊EINGEMA的合作極受中國大學生和青年樂迷的推崇。
翻身農奴的女兒才旦卓瑪
沐浴著黨的陽光雨露成長的才旦卓瑪,其歌聲給人最深的感受是一個「情」字:飽蘸深情,熱情洋溢,聲情並茂。她用《翻身農奴把歌唱》表達貧苦農牧民當家做主的喜悅之情,她用《北京的金山上》抒發藏族同胞對黨的感激之情,她用《一個媽媽的女兒》謳歌藏漢人民的團結之情。
[編輯本段]人物檔案
才旦卓瑪,著名藏族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1937年8月出生於西藏日喀則,1964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歷任西藏自治區歌舞團演員、團長,西藏自治區文化局副局長,西藏政協副主席、西藏文聯主席等職。現為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少數民族聲樂學會副會長。系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四、七、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曾獲全國首屆「金唱片」獎、「五洲杯金曲獎」、西藏首屆「珠穆朗瑪文學藝術基金獎」。「所有的演員都爭相和我握手,他們認定我的手上還有主席傳遞的溫度。」 《東方紅》對於上了年紀的觀眾來說,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承載了太多的記憶。每一個從上世紀60年代走過的人都記得才旦卓瑪,她的歌聲就像那個時代的血液,流淌在時代的脈搏里,也牢牢地紮根在每位觀眾的心中。40多年前《東方紅》首演的時候,才旦卓瑪正當壯年,美妙的歌喉從《東方紅》飛向世界。轉眼之間,她和當年欣賞演出的觀眾都兩鬢斑白,更加顯現了這部作品永恆的魅力。 1963年,國家籌備慶祝國慶15周年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的演出。當時才旦卓瑪正在參加一個大型歌舞演出,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看了,對才旦卓瑪的演唱很是欣賞。周恩來說:《東方紅》的演出最好有各民族的演員,在各地的一定要調回來。於是,被選中的才旦卓瑪作為從西藏走出來的第一代歌手來到了北京。 1964年10月2日,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以其豪邁磅礴的氣勢和雄偉壯闊的場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首次與觀眾見面。演出取得巨大成功並成為「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紅色藝術和時代經典。這台周恩來總理倡導編排的作品,動用了3000多人的宏大陣容,聚集了當年最權威最著名的藝術家,共創作出9部大型舞蹈、18部歌舞表演及6部大合唱。才旦卓瑪在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中演唱了《百萬農奴站起來》,以一個翻身農奴兒女的深情和高亢優美的歌聲,打動了全國人民的心。 才旦卓瑪說:「《東方紅》演出結束後,毛主席接見演員代表,我就坐在他老人家的身後。當時,周總理看到了我,就介紹給主席,告訴主席我就是剛才唱《百萬農奴站起來》的藏族姑娘。主席回過身,微笑著向我問好,然後把手伸向了我,我一下子握住了主席的大手,激動得不知如何是好。主席的手特別大、特別溫暖、特別有力量。主席握著我的手教導我要好好唱歌,要為西藏人民多作貢獻,我當時興奮得眼淚不停地流,根本說不出話來了。後來,所有的演員都爭相和我握手,他們認定我的手上還有主席傳遞的溫度。」 「是周總理對我說的一些話使我作出了這一抉擇。」 回到西藏 當初沒有留在北京或者是上海,才旦卓瑪說自己從來沒有為此後悔過。她知道來內地,生活條件和其他方面都比較好;她也懂得有些人完全是出於愛護她、對她的關心。但是她覺得還是不想離開養育自己的這片土壤。「作為一個藝術工作者,特別是少數民族的歌唱演員,就更加應該在自己的家鄉紮根,這樣會更好一點,為家鄉人民服務,為全國人民服務。」才旦卓瑪強調,作為一個少數民族歌唱演員,為全國人民服務,就是拿自己本民族的東西,來回報全國人民,來為他們演唱。 「是周總理對我說的一些話使我作出了這一抉擇。」才旦卓瑪說,「演完《東方紅》後,親自抓《東方紅》製作的周總理在上海和我見了面。」當時,周總理說:「你要唱歌,就為少數民族而唱吧。你如果要是不回去啊,你這個酥油糌粑的味道就沒有了。」 「我常常想,自己不過是翻身農奴的女兒,黨和國家領導對我的關懷,實際上也傾注了對西藏人民深厚的感情,我要把藏族人民的心聲用歌聲唱出來。」言語中,才旦卓瑪充滿了對領袖們的敬意,她表示,一定要為西藏、為人民歌唱一輩子。 才旦卓瑪先後擔任過西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和中國音協副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等職務。無論在什麼崗位上,她都像在藝術舞台上一樣充滿熱情。她還當過全國人大常委和全國政協常委,都認真履行職責。 溫和的阿媽和朴實的阿爸知道,讓女兒做自己喜歡的事女兒才會幸福。 讓卓瑪去飛翔 才旦卓瑪的父親曾是位製作首飾的銀匠,在和平解放前的舊西藏,銀匠鐵匠的社會地位被認為是社會底層的人員。藏族普通老百姓對生日也不重視。才旦卓瑪只記得她媽媽說過,她是在割麥子的時候出生的,記得那年是藏歷的老虎年,大概是1937年吧。她來內地上學的時候,在填表時就填上了1937年。組織上要求她把出生月日填上,實在是記不住日子了,就選擇了8月1日「建軍節」作為自己的生日。 作為家裡最小的孩子,才旦卓瑪從小就被阿爸、阿媽、兄弟姐妹們細心照顧著。在才旦卓瑪的兒時記憶中,雖然物質生活極其貧窮,精神生活卻是樂趣無窮。小時候,她最喜歡跟著阿爸放牧、聽阿爸唱歌,跟著阿媽種地紡織、聽阿媽唱歌,那些古老的曲調伴隨著她童年的成長。 才旦卓瑪坦率地說,父母不僅給予了她生命,更給予了她自由的天空。可以想像在解放初期,當十幾歲的才旦卓瑪向阿爸、阿媽提出要參加西藏部隊文工團時,家裡會產生怎樣的震動。在上世紀50年代的西藏,民主改革前夕,封建思想還根深蒂固,小姑娘跑出去唱歌跳舞、拋頭露面,簡直就是大逆不道。才旦卓瑪的不少小姐妹都早早在父母的包辦下嫁人了,這幾乎是當時所有西藏女孩的命運。然而,才旦卓瑪的父母卻沒有這樣做。溫和的阿媽和朴實的阿爸知道,讓女兒做自己喜歡的事女兒才會幸福。他們讓女兒飛了,而且越飛越遠,先是到了地區文工團,加入青年聯合會,又到了西安西藏公學學習文化,然後又飛到了上海讀書,最後飛到了北京的舞台。然而,父母卻沒有看到女兒歌中唱的「北京的金山」,沒有看到女兒被掌聲和鮮花包圍的場景,就先後離世了。兩位老人去世前,才旦卓瑪都在准備大型演出,無法為老人送終。才旦卓瑪內疚地說:「因為太忙了,很遺憾沒有把父母接到大城市看看,沒有讓他們親眼見到我在舞台上唱歌的樣子,沒有在他們床前盡最後的孝心。」 才旦卓瑪終於練就了一副優美圓潤、洪亮委婉、具有濃郁藏族韻味的好嗓子。 卓瑪上學了 西藏解放,西藏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這場變革讓奴隸一夜之間翻身變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一個普通的藏族女孩,一夜之間成為跨越兩個時代的一座橋梁。 家鄉成立了婦聯,才旦卓瑪積極參加活動。她愛唱歌,窮人家的孩子沒有什麼娛樂,三四個小夥伴就在山坡上互相對唱。優美的嗓音在婦聯的宣傳工作中得到了施展,這一帶的父老鄉親都願意聽才旦卓瑪的歌聲。才旦卓瑪唱得更起勁了,沒多久她就加入了共青團。 1958年底,才旦卓瑪離開家鄉來到上海,進入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民族班學習。從高原乍到黃浦江畔,不但語言不通,氣候、水土、飲食都讓才旦卓瑪感到不適應。她經常偷偷哭泣,也產生過回家的念頭。學校對藏族學生非常照顧,讓才旦卓瑪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溫暖,她全身心地投入了學習。 她說自己剛到上海時笑話很多。老師上樂理課,在上面寫著簡譜,看老師寫的1、2、3,才旦卓瑪不知道是什麼,後來問旁邊一個從青海來的藏族同學,老師寫的1、2是什麼意思?同學說那就是簡譜。 尤其幸運的是,才旦卓瑪在上海音樂學院遇上了幾位好老師,最重要的一位就是王品素老師。第一次王品素把才旦卓瑪領到了音樂教室聽唱片,「我聽著那些婉轉如流水的花腔女高音,聽得入迷,禁不住模仿起來,老師驚訝極了,因為她竟然在鋼琴上找不到我的高音區。老師當即決定不讓我走傳統路數,讓我盡量保留藏族民歌的演唱特點,指導我通過科學方法把自然狀態發揮到極致。現在想來,老師做的是一個了不起的決定。正因為這樣,我才沒有丟失自己的嗓音特質。」 當時,因為語言的障礙,才旦卓瑪學得很困難,老師教得也很困難。老師最後乾脆說:「我先當你的學生吧!」於是,才旦卓瑪和王品素老師來了個換位教學。才旦卓瑪把自己那些獨特的唱法唱給王老師聽,同時也教王老師說藏語。然後王老師就把這些唱法放到練聲曲當中去,「比如說教那個『太陽出來了』,『尼、瑪、夏、就』,就是這樣教」。 王品素老師不僅是才旦卓瑪歌唱事業上的恩師,生活中她更像媽媽。「那時買什麼都要票,而且我剛到學校的時候,老是感冒,氣管也不好,老師就帶我去醫院。當時在學校里不能熬葯,所以老師就在家裡給熬好了,第二天上課時帶來。沒有王老師這樣的幫助,我不可能有今天。」藏族歌曲的最大特點是高亢嘹亮,悠揚婉轉。但高亢嘹亮往往失之單薄,悠揚婉轉常常顯得纖弱。經過王品素的悉心指導和自己的艱苦訓練,才旦卓瑪終於練就了一副優美圓潤、洪亮委婉、具有濃郁藏族韻味的好嗓子。 「這支歌的原唱不是我,是我努力從別人那裡『搶』來的。」 《唱支山歌給黨聽》 回憶最早演唱《唱支山歌給黨聽》時的情景,才旦卓瑪真誠地說:「這支歌的原唱不是我,是我努力從別人那裡『搶』來的。」那是1963年,全國掀起學習雷鋒的熱潮,人們從雷鋒的日記中找到《唱支山歌給黨聽》這首詩抄,後經過作曲家朱踐耳譜曲,才有了這首非常動聽的歌曲。當時的首唱是任桂珍。 一天早晨,才旦卓瑪在校園的廣播中聽到這首歌:「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母親只生了我的身,黨的光輝照我心……舊社會鞭子抽我身,母親只會淚淋淋。共產黨號召我鬧革命,奪過鞭子揍敵人……」一字字一句句,分明唱出了才旦卓瑪這個翻身解放的農奴女兒的心聲,她看到過西藏農奴的辛酸生活,目睹了農奴翻身做主的幸福生活,親身感受到了黨的溫暖。沒有共產黨就沒有自己這個走在大學校園里的農奴的女兒,回想自己所經歷的苦難和幸福,才旦卓瑪不禁潸然淚下,激動難耐。一股歌唱的激情在她胸中迸發,她找到王品素,要求唱這首歌。 王品素擔心才旦卓瑪因此丟掉自己的風格,便說:「你是唱藏民族歌曲的,行嗎?不要丟了風格。」才旦卓瑪急得快要落淚:「歌里唱的就是和我一樣的心聲。我一定要唱!」當時很多人都不理解,連漢語都說不利落的才旦卓瑪為什麼要唱一首漢族創作的歌曲,但是老師懂得她的心思。王品素費了不少周折給才旦卓瑪找到了曲譜,又一字一句地給她摳漢語歌詞,還請到了這首歌的作曲朱踐耳老師來聽才旦卓瑪的演唱。結果朱踐耳和王品素一樣被才旦卓瑪打動了,他們感覺到了,這是發自內心的感動,是心靈深處的歌唱。到了給學院匯報演出時,才旦卓瑪的演唱一鳴驚人。後來,在「上海之春音樂節」上,才旦卓瑪演唱了這首《唱支山歌給黨聽》,受到聽眾喜愛。經上海人民廣播電台錄制、播放,《唱支山歌給黨聽》頓時風靡大江南北,才旦卓瑪的名字開始家喻戶曉。
E. 求一張網路搞笑圖,是去西藏旅行的美女前後對比的長圖。
這里哈http://finance.huagu.com/kj/1405/254670.html
F. 夕陽下西藏女子背影(圖片) 記得當初在倉央嘉措的一本書<不負如來不負卿>里看過。哪位大神有原圖
是這個嗎?
G. 去過多次西藏,卻沒見過如此美麗藏寨和美女
編輯記不清到過幾次西藏了,有自駕前往,也有飛機前往,但是每次飛機前往都有些高反,卻在西藏沒有看到過如此美麗的藏寨,而它卻不在西藏,在川西的甘孜州的丹巴縣境內,它與西藏的民居有何區別呢?讓重慶森林編輯帶您一探究竟!
到丹巴一定體驗藏寨民宿
提及丹巴,很多人會聯想到丹巴藏寨,其實編輯今天要介紹的並不是丹巴藏寨,由於丹巴藏寨商業氛圍太濃,到處是拉客住宿的,門票還50元一個人,很多去過的網友都不推薦。然而,編輯今天介紹的是甲居藏寨境內,它距丹巴縣城約8公里,是丹巴最具特色的旅遊景區。
「甲居」,藏語是百戶人家之意。藏寨從大金河谷層層向上攀緣,一直伸延到卡帕瑪群峰腳下,整個山寨依著起伏的山勢迤邐連綿,在相對高差近千米的山坡上,一幢幢藏式樓房灑落在綠樹叢中。或星羅棋布,或稠密集中,或在高山懸崖上,或在河壩綠茵間,不時炊煙裊裊、煙雲繚繞,與充滿靈氣的山谷、清澈的溪流、皚皚的雪峰一起,將田園牧歌式的畫卷展示在人們眼前,以一種藝術品的形態存在。
早在2005年,《中國國家地理》雜志選美評選中,以甲居藏寨為代表的「丹巴藏寨」被評為「中國最美的六大鄉村古鎮」之首。提及丹巴的藏寨,就不得不提及藏式樓房,而丹巴的藏寨的特色就是還有碉樓。
丹巴藏寨居多以甲居藏寨最著名
藏族人一戶人家住一幢寨樓。一般寨樓坐北朝南,有的三、五成群相依相偎,有的遠離群樓,孑然獨立。寨樓佔地約200平方米,高15餘米,石木結構。甲居藏房完整地保存了嘉絨民居的基本特徵,如使用原始的材料,採用原始的技術,保持傳統而古樸的風貌。
甲居民居的木質構架部分和屋檐均為紅色。在二層以上的牆體刷白色或牆體原色與白色相間。整個建築物外形猶如虔誠的佛教徒盤腿正襟危坐頌經姿態。每年春節前夕,寨房主人們依照傳統習俗,以當地的「白泥巴」為主要原料,通過配方煎製成白色染料,精心塗染寨樓牆面,使整個藏寨披上潔白的盛裝。
丹巴境內有著眾多造形美觀、風貌古樸、鮮為人知的鄉土民居。丹巴的藏寨以甲居、布科、大桑、大寨、小巴旺、邛山、梭坡、蒲角頂、中路等地最為集中和突出。幾百幢民居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地融於自然環境中,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藏寨的底屋均為家畜圈,其上依次為鍋庄室、儲藏室、居室、經堂及角樓(家碉),其中二、三樓分別有天井和露天大陽台。房體的外牆多以白色、褐色與黑色圈塗成條紋,並繪以日、月、星辰和宗教圖案,顯示出美麗而整潔的外觀。
藏寨還有碉樓可登高望遠
除了特色的藏寨民居,還有碉樓,雖然在汶川的羌族也有類似碉樓,而丹巴的藏寨碉樓更具特色,丹巴碉樓分布在河谷兩岸,以三五個一組相互呼應居多,也有像梭坡十三角碉這樣獨於山頭的。在碉樓集中的地方,數十座碉樓連綿起伏,形成蔚為壯觀的碉樓群。
碉樓遠在漢代就開始在羌族地區發展盛行,至遲為清乾隆皇帝平定大小金川時所建。羌語稱碉樓為「鄧籠」。藏寨碉樓是最典型的四角形家碉,有些碉樓與住宅相連,特別是與主房緊緊連接,全高約30米,共9層。
其中,一至四層為主房的樓梯間兼儲藏室,樓梯構造與現代樓梯無異。上到四樓頂後,碉樓另闢門進入,後再爬5層方能到頂;五層以上皆以獨木梯上下,說「爬」一點兒不過。頂層的四角築石堆並插風馬旗,功能與藏房頂層的「拉吾則」相同。
古碉樓是嘉絨藏族建築的傑作,距今已有千年歷史。古碉的建築年代為唐代至清代,規模宏大,類型多樣,建築技藝高超,具有極高的美學、社會學、歷史學、民族文化學價值。它們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極為珍貴的建築文化藝術遺存。與西方國家古代建築的磚石結構體系相比,中國古代建築的最大特點便是採用木結構體系。
丹巴有三絕::藏寨、碉樓和美女
人常道康定的漢子、丹巴的美女,丹巴女子天生麗質。據史書所載,西夏滅亡後,大量的皇親國成和美艷的後宮妃嬪逃難到了山清水秀的丹巴,成就了丹巴美人谷的地位。據考證,丹巴是古代東女國的國都,從古至今一直盛產美女,素有「丹巴自古出美女,美女出在思底鄉」之說。
?
靈秀的丹巴山水,撫育了一代又一代千嬌百媚的丹巴美人,她們大都鼻樑高挺,雙唇飽滿豐腴,眼眸如水波般清亮,肌膚光滑如脂,吹彈可破,體態婀娜,氣質非凡。她們一律素顏,喜歡穿長袍,挽發,服飾古典樸素,走起路來裙擺輕曳,風情萬種。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H. 西藏來回人像圖片對比
在這里啊,打開就是了。http://finance.huagu.com/kj/1405/254670.html
希望解決了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