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體206塊骨的名稱及部位
206塊骨具體如下:
1.顱骨29塊,分腦顱骨、面顱骨和聽小骨。
(1)腦顱骨6種:額、頂、顳、蝶、篩、枕,共8塊。
(2)面顱骨9種:上頜、下頜、下鼻甲、淚、犁、舌、顴、鼻、齶,共15塊。
(3)聽小骨6塊。
2.軀干骨51塊,分胸骨、肋骨和椎骨。
(1)胸骨1塊。
(2)肋骨24塊。
(3)椎骨5種: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椎1塊、尾錐塊1塊,共26塊。
3.四肢骨126塊,分上肢帶骨、自由上肢骨、下肢帶骨和自由下肢骨。
(1)上肢帶骨2種:肩胛骨2塊、鎖骨2塊,共4塊。
(2)自由上肢骨6種:肱骨2塊、橈骨2塊、尺骨2塊、腕骨16塊、掌骨10塊、指骨28塊,共60塊。
(3)下肢帶骨:坐骨2、恥骨2,共4塊。
(4)自由下肢骨:股骨2、脛骨2、腓骨2、跗骨14、跖骨10、趾骨28,共58塊。
(1)女人體骨骼圖片及名稱高清擴展閱讀:
人體骨骼的作用
(1) 支持作用:人體不同的骨骼通過關節、肌肉、韌帶等組織連成一個整體,對身體起支撐作用。假如人類沒有骨骼,那隻能是癱在地上的一堆軟組織,不可能站立,更不能能行走。
(2) 保護作用:人類的骨骼如同一個框架,保護著人體重要的臟器,使其盡可能的避免外力的「干擾」和損傷。例如顱骨保護著大腦組織,脊柱和肋骨保護著心臟、肺,骨盆骨骼保護著膀胱、子宮等,沒有骨骼的保護,外來的沖擊、打擊很容易使內臟器官受損傷。
(3) 運動功能:骨骼與肌肉、肌腱、韌帶等組織協同,共同完成人的運動功能。骨骼提供運動必須的支撐,肌肉、肌腱提供運動的動力,韌帶的作用是保持骨骼的穩定性,使運動得以連續的進行下去。
(4) 代謝功能:骨骼與人體的代謝關系十分密切。骨骼中含有大量的鈣、磷及其他有機物和無機物,是體內無機鹽代謝的參與者和調節者。骨骼還參與人體內分泌的調節,影響體內激素的分泌和代謝,還與體內電解質平衡有關。
(5)造血功能:骨骼的造血功能主要表現在人的幼年時期,骨髓腔內含有大量的造血細胞,這些細胞參與血液的形成。人到成年後,部分松質骨內仍存在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
B. 求一幅人體骨架圖,還有詳細的各骨骼名稱。
人體背面解剖圖
C. 人體206塊骨骼的名稱分別是什麼
人體骨骼的形態和各部位的名稱
1. 人體骨骼的形態分類
成年人的全身骨骼共有 206 塊,每塊骨頭都有一定的形態和功能,形態和功能是相互制約的,功能不同,形態也就各異。通常可分為長骨、短骨、扁骨、不規則骨四種形態:
<1> 長骨
形體較長而堅硬,分布於人體四肢,在運動中起杠桿作用。長骨多呈管狀,內含空腔,有骨髓,如股骨、脛骨、肱骨、尺骨、撓骨、指骨等。
<2> 短骨
形似立方體,富於而壓性,往往集群地連在一起,多位於承受壓力而運動的復雜部位,如手腕的腕骨和腳腕的跗骨等。
<3> 扁骨
多呈板狀,富於彈性與堅固性,主要構成骨性腔的壁,對腔內器官起到保護作用。如顱骨部位的頂骨、枕骨和胸部的肋骨等。
<4> 不規則骨
形態很不規則,不屬於上述任何一類的骨骼。如髖骨、椎骨、顳骨等。
2. 人體骨骼各部位的名稱和數量
人體骨骼依據結構、功能、位置又可分為顱骨、軀干骨、上肢骨、下肢骨四個部分:
<1> 顱骨
共 29 塊,除下頜骨和舌骨外,都藉助於骨縫或軟骨牢固地結合在一起。依據功能和位置,又可細分為腦顱和面顱兩部分:
① 腦顱: 共 14 塊,位於顱骨後上方,構成顱腔,起容納和保護腦子的作用。
額骨 1 ─ 位於顱的上前方,由額部和眼眶上部構成。
頂骨 2 ─ 位於顱頂中部線兩側、額骨和枕骨之間。
枕骨 1 ─ 位於顱骨的後下部,形成顱後和顱底的一部分。
蝶骨 1 ─ 位於顱底中部、枕骨的前方,因其形似蝴蝶,故名。
顳骨 2 ─ 位於顱骨兩側、參於顱底和顱腔側壁的構成。
篩骨 1 ─ 位於額骨之下、蝶骨前方及左右眼眶之間。
聽小骨 6 ─ 位於左右耳室之內,可分為錘骨、砧骨、鐙骨。
② 面顱: 共 15 塊,位於顱骨的前下方,構成口腔,並與腦顱共同構成鼻腔和眼眶,以維持面部形態。
上頜骨 2 ─ 位於面顱中央,上方與額骨、顴骨等圍成眼眶,與鼻骨圍成鼻腔。
鼻骨 2 ─ 位於兩眼眶之間,構成鼻樑上部。
下鼻甲 2 ─ 位於鼻腔的外側壁,為一對捲曲的薄骨片。
淚骨 2 ─ 位於兩眼眶內側壁的前部,為一對薄而不規則的小骨片。
顴骨 2 ─ 位於上頜骨的外上方,構成面頰及眼眶底和外側壁的一部分。
齶骨 2 ─ 位於上頜骨的後方。
犁骨 1 ─ 位於鼻腔內及顱下部,為一斜方形骨板,構成鼻中隔的後下部。
下頜骨 1 ─ 位於面顱的前下部、上頜骨的下方。
舌骨 1 ─ 位於下頜骨和喉之間,藉助肌肉和韌帶懸於頸的前正中。
<2> 軀干骨
共 51 塊,構成軀干支柱和胸腔,有以下幾類骨骼:
椎骨 26 ─ 計有頸椎 7 、胸椎 12 、腰椎 5 、骶骨 1 、尾椎 1 。
肋骨 24 ─ 是細而長呈弓形的扁骨,分別與胸椎和胸骨相關節,構成胸腔。
胸骨 1 ─ 位於胸前部正中,是一淺居皮下的扁骨。
<3> 上肢骨
共 64 塊,有以下幾類骨骼:
鎖骨 2 ─ 位於胸廓前上方的頸椎兩側。
肩胛骨 2 ─ 位於背部上外方的第 2 ─ 7 肋骨之間,為三角形扁骨。
肱骨 2 ─ 位於臂部。
尺骨 2 ─ 位於前臂內側(手臂下垂、掌心向外的姿態時)。
橈骨 2 ─ 位於前臂外側。
手骨 54 ─ 由腕骨 8 2 、掌骨 5 2 、指骨 14 2 構成。
<4> 下肢骨
共 62 塊,有以下幾類骨骼:
髖骨 2 ─ 位於臀部,屬不規則骨,幼年時髖骨分為三部分,即髂骨、坐骨、恥骨; 15 至 16 歲時合而為一。
股骨 2 ─ 位於大腿部,是人體中最大和最長的長骨。
髕骨 2 ─ 位於股骨下端髕面上,是人體中最大的籽骨。
脛骨 2 ─ 位於小腿內側,是小腿主要的負重骨。
腓骨 2 ─ 位於小腿外側,細而長,不直接負重。
足骨 52 ─ 由跗骨 7 2 、跖骨 5 2 、趾骨 14 2 構成。
D. 人體骨骼全圖
朋友看一下這張圖片
E. 骨頭人體名稱
成人人體有206塊骨骼,向樓下那位說的人體骨骼圖,只是人體部分頭顱和鼻的骨骼名稱,具體的部分,有對應的名稱;
簡單來說,人體頸椎有7塊椎體,胸椎12個、腰椎5個、骶椎5個、尾椎4個就是人們常說的脊柱;還有胸口肋骨12個和胸椎、胸骨是相連接的。
腳、手這骨頭有點多了,不好說;手的掌心部分有十個骨頭,有個口訣是:舟月三角豌豆骨,大小多角頭狀鉤;外加每根手指的有三個骨頭(大拇指兩個骨頭、跟腳的情況一樣);腳有:跟骨、距骨、骰狀骨,舟狀骨、楔狀骨(第一到第三楔骨);
四肢(兩側):上肢有肱骨、尺骨、和橈骨,組成肘關節;下肢有:股骨、脛骨、腓骨、外加一個髕骨組成膝關節;這些骨頭還分近端、中段、遠端;距離心臟近的稱為近端,遠的就是遠端;像肱骨的遠端、橈骨近端、尺骨近端組成肘關節;股骨遠端、脛骨近端和髕骨組成膝關節。
太多了,還有骨盆的組成骨等等、一根骨頭上都好些名稱,純粹的用文字表達得寫成一本書了。 建議你去網上看看人體骨骼解剖圖有文字解說的那種。
F. 人體的各部分名稱(圖)
人體的各部分名稱:
骨骼系統
一、中軸骨:
椎骨,包括: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椎5塊(後期發育為1塊骶骨)、尾椎4塊(後期發育為1塊尾骨)。
二、胸廓:
1、胸骨。
2、肋骨(從第一到第十二,共12對)。
三、顱骨:
1、腦顱骨,包括:額骨、篩骨、蝶骨、枕骨(各1塊)、頂骨、顳骨(各1對)。
2、面顱骨,包括:上頜骨、顴骨、鼻骨、淚骨、齶骨、下鼻甲(各1對)、下頜骨、舌骨、犁骨(各1塊)
(6)女人體骨骼圖片及名稱高清擴展閱讀:
肌肉系統:
一、頭部肌
1、顱面肌、顱頂肌、眼周圍肌(眼輪匝肌)、口周圍肌(口輪匝肌)。
2、咀嚼肌,包括:咬肌、顳肌、翼內肌、翼外肌。
二、頸前外側肌
1、頸淺層肌和頸外側肌,包括:頸闊肌、胸鎖乳突肌,
2、舌骨上肌群,包括:二腹肌、莖突舌骨肌、下頜舌骨肌、頦舌骨肌。
3、舌骨下肌群,包括: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狀肌、甲狀舌骨肌、肩胛舌骨肌。
G. 人體骨骼的結構圖是怎樣的
人體共有206塊骨,它們相互連接構成人體的骨架——骨骼。分為顱骨、軀干骨和四肢骨3個大部分。其中,有顱骨29塊、軀干骨51塊、四肢骨126塊。
顱骨主要包括額骨、頂骨、枕骨、顳骨及部分顴骨、蝶骨大翼上頜骨、顴骨、鼻骨、淚骨、齶骨等。軀干骨主要包括24塊椎骨、1塊骶骨、1塊尾骨、1塊胸骨和12對肋共51塊。四肢骨主要包括髖骨、股骨、脛骨、腓骨、髕骨、足骨等。具體結構圖如圖所示:
(7)女人體骨骼圖片及名稱高清擴展閱讀
人體骨骼的具體構成:
1、顱骨:(8腦顱骨)額骨、篩骨、蝶骨、枕骨(不成對) 頂骨、顳骨(15面顱骨)鼻骨、淚骨、齶骨 上頜骨、下鼻甲、顴骨 下頜骨、舌骨、犁骨(不成對);
2、軀干骨:24脊椎、一胸骨、12對肋骨、一尾骨、一骶骨;
3、四肢骨:1肩胛骨、1鎖骨、1肱骨、1尺骨、1橈骨、8腕骨、5掌骨、14指骨*2(上肢骨64)、1髖骨、 1股骨、1髕骨(膝蓋骨)、1脛骨、1腓骨、7跗骨、5跖骨、14趾骨*2(下肢骨62)。
H. 人體骨架圖是怎樣的【資料和圖片】
人體共有206塊骨骼,分為顱骨、軀乾和四肢3個大部分。其中,有顱骨29塊、軀干骨51塊、四股骨126塊。
其中,有顱骨29塊、軀干骨51塊、四股骨126塊。典型的成人人的骨骼包括以下206根骨頭。
(8)女人體骨骼圖片及名稱高清擴展閱讀:
骨骼的作用:
1、 支持作用:人體不同的骨骼通過關節、肌肉、韌帶等組織連成一個整體,對身體起支撐作用。假如人類沒有骨骼,那隻能是癱在地上的一堆軟組織,不可能站立,更不能能行走。
2、保護作用:人類的骨骼如同一個框架,保護著人體重要的臟器,使其盡可能地避免外力的「干撓」和損傷。例如顱骨保護著大腦組織,脊柱和肋骨保護著心臟、肺,骨盆骨骼保護著膀胱、子宮等。沒有骨骼的保護,外來的沖擊、打擊很容易使內臟器官受損傷。
3、運動功能:骨骼與肌肉、肌腱、韌帶等組織協同,共同完成人的運動功能。骨骼提供運動必須的支撐,肌肉、肌腱提供運動的動力,韌帶的作用是保持骨骼的穩定性,使運動得以連續的進行下去。所以,我們說骨骼是運動的基礎。
4、代謝功能:骨骼與人體的代謝關系十分密切。骨骼中含有大量的鈣、磷及其他有機物和無機物,是體內無機鹽代謝的參與者和調節者。骨骼還參與人體內分泌的調節,影響體內激素的分泌和代謝。骨骼還與體內電解質平衡有關。
5、造血功能:骨骼的造血功能主要表現在人的幼年時期,骨髓腔內含有大量的造血細胞,這些細胞參與血液的形成。人到成年後,部分松質骨內仍存在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
I. 人體所有骨骼的名稱
1. 人體骨骼的形態分類 成年人的全身骨骼共有 206 塊,每塊骨頭都有一定的形態和功能,形態和功能是相互制約的,功能不同,形態也就各異。通常可分為長骨、短骨、扁骨、不規則骨四種形態: <1> 長骨 形體較長而堅硬,分布於人體四肢,在運動中起杠桿作用。長骨多呈管狀,內含空腔,有骨髓,如股骨、脛骨、肱骨、尺骨、撓骨、指骨等。 <2> 短骨 形似立方體,富於而壓性,往往集群地連在一起,多位於承受壓力而運動的復雜部位,如手腕的腕骨和腳腕的跗骨等。 <3> 扁骨 多呈板狀,富於彈性與堅固性,主要構成骨性腔的壁,對腔內器官起到保護作用。如顱骨部位的頂骨、枕骨和胸部的肋骨等。 <4> 不規則骨 形態很不規則,不屬於上述任何一類的骨骼。如髖骨、椎骨、顳骨等。 2. 人體骨骼各部位的名稱和數量 人體骨骼依據結構、功能、位置又可分為顱骨、軀干骨、上肢骨、下肢骨四個部分: <1> 顱骨 共29 塊,除下頜骨和舌骨外,都藉助於骨縫或軟骨牢固地結合在一起。依據功能和位置,又可細分為腦顱和面顱兩部分: ① 腦顱: 共 14 塊,位於顱骨後上方,構成顱腔,起容納和保護腦子的作用。 額骨1 — 位於顱的上前方,由額部和眼眶上部構成。 頂骨2 — 位於顱頂中部線兩側、額骨和枕骨之間。 枕骨1 — 位於顱骨的後下部,形成顱後和顱底的一部分。 蝶骨1 — 位於顱底中部、枕骨的前方,因其形似蝴蝶,故名。 顳骨2 — 位於顱骨兩側、參於顱底和顱腔側壁的構成。 篩骨1 — 位於額骨之下、蝶骨前方及左右眼眶之間。 聽小骨 6 — 位於左右耳室之內,可分為錘骨、砧骨、鐙骨。 ② 面顱: 共 15 塊,位於顱骨的前下方,構成口腔,並與腦顱共同構成鼻腔和眼眶,以維持面部形態。 上頜骨 2 — 位於面顱中央,上方與額骨、顴骨等圍成眼眶,與鼻骨圍成鼻腔。 鼻骨2 — 位於兩眼眶之間,構成鼻樑上部。 下鼻甲 2 — 位於鼻腔的外側壁,為一對捲曲的薄骨片。 淚骨2 — 位於兩眼眶內側壁的前部,為一對薄而不規則的小骨片。 顴骨2 — 位於上頜骨的外上方,構成面頰及眼眶底和外側壁的一部分。 齶骨2 — 位於上頜骨的後方。 犁骨1 — 位於鼻腔內及顱下部,為一斜方形骨板,構成鼻中隔的後下部。 下頜骨 1 — 位於面顱的前下部、上頜骨的下方。 舌骨1 — 位於下頜骨和喉之間,藉助肌肉和韌帶懸於頸的前正中。 <2> 軀干骨 共51 塊,構成軀干支柱和胸腔,有以下幾類骨骼: 椎骨26 — 計有頸椎 7 、胸椎 12 、腰椎 5 、骶骨 1 、尾椎 1 。 肋骨24 — 是細而長呈弓形的扁骨,分別與胸椎和胸骨相關節,構成胸腔。 胸骨1 — 位於胸前部正中,是一淺居皮下的扁骨。 <3> 上肢骨 共64 塊,有以下幾類骨骼: 鎖骨2 — 位於胸廓前上方的頸椎兩側。 肩胛骨 2 — 位於背部上外方的第 2 — 7 肋骨之間,為三角形扁骨。 肱骨2 — 位於臂部。 尺骨2 — 位於前臂內側(手臂下垂、掌心向外的姿態時)。 橈骨2 — 位於前臂外側。 手骨54 — 由腕骨 8 2 、掌骨 5 2 、指骨 14 2 構成。 <4> 下肢骨 共62 塊,有以下幾類骨骼: 髖骨2 — 位於臀部,屬不規則骨,幼年時髖骨分為三部分,即髂骨、坐骨、恥骨; 15 至 16 歲時合而為一。 股骨2 — 位於大腿部,是人體中最大和最長的長骨。 髕骨2 — 位於股骨下端髕面上,是人體中最大的籽骨。 脛骨2 — 位於小腿內側,是小腿主要的負重骨。 腓骨2 — 位於小腿外側,細而長,不直接負重。 足骨52 — 由跗骨 7 2 、跖骨 5 2 、趾骨 14 2 構成。
J. 請問誰有關於人體的骨骼的圖片,要全面的最好標上各個骨骼的名稱。
您好:
正常人體骨架圖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