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坦尚尼亞女人怎麼樣
坦尚尼亞位於非洲東部、赤道以南。由大陸、桑給巴爾島及20多個小島組成。北與肯亞和烏干達交界,南與尚比亞、馬拉維、莫三比克接壤,西與盧安達、蒲隆地和剛果(金)為鄰,東瀕印度洋。大陸海岸線長840公里。東部沿海地區和內陸部分低地屬熱帶草原氣候,西部內陸高原屬熱帶山地氣候。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21~25℃。桑給巴爾的20多個島嶼屬熱帶海洋性氣候,終年濕熱,年平均氣溫26℃。
坦尚尼亞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主要礦藏有鑽石,金礦,煤,鐵,磷酸鹽,天然氣。森林和林地面積約4400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45%,出產安哥拉紫檀,烏木,桃花心木等,擁有大象、長頸鹿、馬鹿、斑馬、野牛、豹子、獅子、大羚羊等珍貴的動物資源。
坦尚尼亞被認為非洲的伊甸園,不僅僅是因為它擁有眾多的自然奇觀,最重要的是因為在那裡生活了120個民族的人民,一直是世代和平共處、相互尊重,也非常熱情好客,是東非半島最穩定和平的一個國家。
Ⅱ 女人節的其它相關
掌權日
每年的1月4日,是瑞士某些地區的「婦女掌權日」,在為期4天的節日中,家裡大小事務全由婦女說了算,男人統統「閉幕」。
求愛日
每逢閏2月29日這天,是英國舊俗中的「婦女求愛日」。這一天,婦女可以擺脫世俗的清規戒律,大膽向意中人或未拿定主意的情人示意。西班牙的「女市長節」,也在2月份。當日,由女性主持市政公務,發號施令,男人如違抗,就會被公眾群起攻之。
少女節
3月3日是日本的「少女節」,又稱「姑娘節」,是全國性的節日。日本人認為,這時正值紅桃報春,是女性美的象徵,所以也叫「桃花節」。
媽媽節
4月,在尼泊爾有一個歷時3天的婦女節,來自各地的婦女,披著紅色「紗籠」,成群結隊地湧向首都加德滿都的帕蘇帕蒂廟。她們在吃飽了由丈夫烹煮的美食後,便在神像前大唱贊歌。在印度,這個月有一個「媽媽節」。這一天,已為人母者穿上彩色繽紛的「紗籠」,帶上各種首飾,顯得風姿綽約。這日也是一年中她們最受尊重的一天。
母親節
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美國、加拿大和歐洲一些國家的母親節,其主要內容是尊敬母親。這一天,美國的家庭成員要按習慣佩戴石竹花,做一些使母親高興的事。5月29日,是中非的「媽媽節」、母親要帶著孩子參加遊行。5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是西班牙的「百女節」,訂了婚還未過門的少女們持花登高,互相祝福。
太太節
8月23日至9月15日,是德國漢堡的「太太節」。由婦女組成的演藝團體,專演一些宣傳男女平等的戲,以示慶祝。8月12日,則是泰國的「母親節」。
狂歡節
10月10日至15日,是德國萊茵地區的「婦女狂歡節」。在此期間,婦女「大自由」。男人們不得查探婦女活動的內容,違者會被抓問罪。10月17日,是非洲馬拉維共和國的婦女節,這一天有全國性慶典,男人在當天要對妻子呵護有加,侍侯周到。
休息日
每年12月31日到次年1月1日中午,是希臘的「主婦休息日」。這天,婦女在家裡什麼也不幹,一切家務全由男人承擔。
Ⅲ 有誰知道三八婦女節的有關資料
三八國際婦女節是全世界婦女的節日。這個日子是聯合國1977年12月的一項決議聲明中確定下來的。該聲明雖然強調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和平日的具體日子服從各成員國的歷史和傳統,但聯合國本身的國際婦女節訂為3月8日,而且從1975年開始承認的。聯合國的這一聲明為世界上很多國家所承認,三八節由此也是很多國家的法定假日。
至於聯合國為什麼要定這一天為國際婦女節,則是有歷史的演變過程。
1909年,根據美國社會黨的宣布,第一個國際婦女節2月28日在美國被定為2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天直到1913年。
1910年在哥本哈根舉行的社會主義國際會議上決定要確立一個婦女節日,作為對婦女運動所作出的傑出成就的褒獎。這個計劃由來自17個國家的100多名婦女指定,其中包括最早在芬蘭國會中取得選舉權的三名婦女。但在那次會議上並沒有確定一個准確的日期。
1911年,奧地利、丹麥、德國和瑞士將婦女節定為3月19日,超過一百萬人在當天參加了集會。除了要求得到選舉權和政府公職權,她們還要求得到平等的工作和就業培訓機會,並且要求消除工作中的性別歧視。
不到一周,在3月25日紐約發生了悲劇,一場大火140多名女工喪失生命,她們大多是義大利和猶太移民。這個事件給了美國政府極大的壓力,工作環境惡劣造成的災難不容忽視,國際婦女節的制定擺上了檯面。
在一次大戰前夕的和平運動中,俄國婦女在1913年2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天慶祝了她們的第一個節日。而在歐洲的其他地方,在隨後的幾年裡,婦女們總是在3月8日前後來舉行集會,表達她們團結起來抵抗戰爭的決心。
1917年,二百多萬俄國士兵死在戰爭中,俄國婦女再次選擇在2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天為「麵包與和平」舉行罷工。不顧政府的反對,婦女們走上街頭。四天後沙皇不得不退位,臨時政府賦予婦女們選舉權。這個歷史性的星期天是羅馬公歷的2月23日,而在其他國家所使用的陽歷中,這一天是3月8日。
總的來說,三八節是各國婦女為爭取平等、公正、和平以及發展而進行斗爭的過程中形成的。也正因為此,南非的國際婦女節的日子不同於世界各國,定在8月9日。1956年8月9日,數百名黑人婦女在比勒陀利亞舉行示威遊行,抗議當局推行種族隔離的「通行證法」。後來的新南非政府即將這一天定為婦女節,以紀念南非婦女在爭取平等斗爭中所作的貢獻。
香港片中罵女人為「死三八」、「臭三八」之類,在這里「三八」只是「女人」的代名詞,本身應該是中性詞,所以罵人通常要加「死」、「臭」之類貶義詞。至於大多都是罵大陸女,想來是因為大陸女在香港顯得土氣一些的緣故吧。這些都是臆測,如有誤解,本人不負責任的哦
企業三八婦女節演講稿》
女職工同志們:
你們好!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集會,紀念「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xx周年。藉此機會,我代表公司黨政工團向在座的各位女職工,並通過你們向全公司的廣大女職工緻以節日的問候!向為女職工事業做出貢獻的女職工工作者和所有關心支持女職工事業發展的各位朋友表示最誠摯的謝意!
「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是全世界勞動婦女團結奮斗、爭取解放的光輝節日。九十五年來,世界婦女解放運動波瀾壯闊,我國婦女解放運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步伐,廣大婦女奮發進取,積極參與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廣大婦女發揚「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全面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在經濟建設領域,廣大婦女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積極投身經濟建設,充分展示了巾幗風采,為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精神文明建設領域,廣大婦女以誠信為本,繼承優良傳統,弘揚時代精神,發展先進文化,扶危濟困、奉獻愛心,在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建設中作出了突出貢獻;在民主政治建設進程中,廣大婦女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變革,參與國家社會事務管理,男女平等日益深入人心,婦女解放事業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在我公司,一萬多名女職工在公司的各項工作中起著「半邊天」的作用。廣大女職工具有強烈的主人翁意識,將個人利益和公司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為企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涌現出了一批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巾幗建功」活動中脫穎而出的「三八」紅旗崗——XXXXX崗,創下了連續14年無事故的安全生產記錄,多次獲得了河南電力公司、省級「三八」紅旗集體及全國「先進女工工作集體」 榮譽稱號。今年XXXX班、XXXX崗又榮獲河南電力公司「巾幗文明示範崗」榮譽稱號。廣大女職工巾幗不讓須眉,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業績,為公司的物質文明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精神文明建設領域,廣大女職工以「自尊、自愛、自強、自立」的精神為動力,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更多的承擔著照顧家庭的責任,呵護著家庭的幸福和美滿。在平凡的生活中,以飽滿的熱情,執著的追求,為我們的社會大舞台增輝添彩,為我公司的各項事業默默奉獻著。 正因為你們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工作,我公司的女職工工作不斷開創出新的局面,創造了許多優異的成績。
幾年來,公司女職工委員會兩次被評為電業工會先進工作集體,先後榮獲省「巾幗建功先進單位」、「女職工工作先進集體」、「先進女職工委員會」等榮譽稱號,為我公司各項工作的順利完成,做出了應有貢獻。我代表公司黨委、行政向你們及你們所代表的全體女職工表示真誠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女職工同志們, 成績僅代表過去,不斷的進步才代表未來。女職工同志們要與企業同發展,同進步,為創造我公司更加輝煌的明天充分發揮「半邊天」的作用。 2005年,希望和困難同在,機遇與挑戰並存,如何「保持穩定、提升素質、完成任務」,在復雜的環境中穩步發展,需要我們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結合我公司的實際,做好四項重點工作:一是安全生產,完成各項任務;二是順應改革,保持企業穩定;三是持續改進,鞏固貫標成果;四是學習創爭,構築企業文化。
今年是我公司改革、發展、穩定的關鍵時期。新時期給了我們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更應該抓住機遇,只爭朝夕,工作中以「從嚴、從細、從實」的標准要求自己,不斷學習業務,學習技術、學習科學知識,提高個人綜合素質,努力成長為勇於創新、敢挑重擔的知識型女職工,為創建學習型企業貢獻力量。
為此我代表黨委向大家提幾點希望。
一是要勤奮學習,提高素質。廣大女職工要准確把握形勢,全面提升自身素質。自覺學習、善於學習、勤奮學習,培養團隊學習的習慣,不斷拓寬知識領域,完善知識結構,要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把書本知識與工作實踐結合起來,把提高業務技術與提升道德修養結合起來,珍惜大好年華,珍惜實踐機會,在實踐中增長才幹,努力成長為一專多能的知識型職工。
二是要立足崗位,建功立業。廣大女職工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把個人奮斗與企業目標結合起來,把理想抱負與工作實踐結合起來,繼續深入開展「三八紅旗崗」和「巾幗建功」活動,立足自身崗位,發揚巾幗不讓須眉的精神,建功立業,努力為公司的改革、發展、穩定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三是要關愛家庭,奉獻社會。對於廣大女職工來說,在工作上是「半邊天」,在家庭里更是「主心骨」。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更多的承擔著照顧家庭的責任,呵護著家庭的幸福和美滿。上要照顧老人,下要教育子女,更要理解丈夫,還要鄰里和睦,希望廣大女職工能克服種種困難,工作、生活兩不誤。同時女職工之間還要互幫互助,要把扶危濟困、奉獻愛心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發揚光大,為社會奉獻一份愛心。
四是要固本強基,共創未來。希望公司各級領導和各部門都要重視女職工工作,加強對女職工工作的領導和支持力度,重視女職工的鍛煉、成長,及時解決女職工工作的實際問題,不斷鞏固黨的婦女工作基礎;希望公司各級女職工委員會不斷加強組織建設,擴大女職工委員會的影響,正確把握女職工工作的特點和規律,真心實意為廣大女職工辦實事、辦好事,不斷加強服務女職工的能力建設,團結帶領廣大女職工為公司的改革、發展、穩定做出更大的貢獻。
女職工同志們,新的一年裡我們面臨的任務更加艱巨而光榮,希望大家在公司黨委、行政、工會的領導下,振奮精神,開拓進取,不斷開創新局面,努力創造新業績,充分發揮「半邊天」的作用,與公司同發展,同進步,為開創公司各項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奮斗! 最後,祝公司全體女職工同志們節日快樂,工作順利,身體健康,闔家幸福。
謝謝大家!
要想更多的話,請進
三八婦女節演講稿 http://card.sob8.com/jr/list.php?bookcsid=2&subcsid=4
婦女節圖片 http://card.sob8.com/jr/list.php?bookcsid=2&subcsid=5
3月8日是國際勞動婦女節,又稱三八節、婦女節、三八國際婦女節,是世界各國婦女爭取和平、平等、發展的節日。一個世紀以來,各國婦女為爭取自身的權利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1909年3月8日,美國伊利諾斯州芝加哥市的女工和全國紡織、服裝業的工人舉行規模巨大的罷工和示威遊行,要求增加工資、實行8小時工作制和獲得選舉權。這是歷史上勞動婦女第一次有組織的群眾斗爭,充分顯示了勞動婦女的力量。斗爭得到全國乃至世界其他國家婦女群眾的廣泛同情和熱烈響應,最後取得了勝利。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戰爭的陰影籠罩著世界,帝國主義企圖瓜分殖民地。1910年8月,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了國際社會主義者第二次婦女代表大會。出席會議的有17個國家的代表,會議討論的主要問題是反對帝國主義擴軍備戰,保衛世界和平;同時還討論了保護婦女兒童的權利,爭取8小時工作制和婦女選舉權問題。領導這次會議的著名德國社會主義革命家、傑出的共產主義戰士克拉拉·蔡特金倡議,以每年的3月8日作為全世界婦女的斗爭日,得到與會代表的一致擁護。從此以後,「三八」婦女節就成為世界婦女爭取權利、爭取解放的節日。
1911年的3月8日為第一個國際勞動婦女節。
我國於1922年開始紀念"三八"節。中國婦女第一次群眾性的紀念"三八"節活動是1924年在廣州舉行的。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規定每年的3月8日為婦女節。聯合國從1975年國際婦女年開始慶祝國際婦女節,確認普通婦女爭取平等參與社會的傳統。1977年大會通過了一項決議,請每個國家按照自己的歷史和民族傳統習俗,選定一年中的某一天為聯合國婦女權利和世界和平日。對聯合國而言,國際婦女節定為3月8日。
參考資料:http://www.ym169.com/html/2006-02/5423.html
3月8日是國際勞動婦女節,又稱三八節、婦女節、三八國際婦女節,是世界各國婦女爭取和平、平等、發展的節日。一個世紀以來,各國婦女為爭取自身的權利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1909年3月8日,美國伊利諾斯州芝加哥市的女工和全國紡織、服裝業的工人舉行規模巨大的罷工和示威遊行,要求增加工資、實行8小時工作制和獲得選舉權。這是歷史上勞動婦女第一次有組織的群眾斗爭,充分顯示了勞動婦女的力量。斗爭得到全國乃至世界其他國家婦女群眾的廣泛同情和熱烈響應,最後取得了勝利。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戰爭的陰影籠罩著世界,帝國主義企圖瓜分殖民地。1910年8月,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了國際社會主義者第二次婦女代表大會。出席會議的有17個國家的代表,會議討論的主要問題是反對帝國主義擴軍備戰,保衛世界和平;同時還討論了保護婦女兒童的權利,爭取8小時工作制和婦女選舉權問題。領導這次會議的著名德國社會主義革命家、傑出的共產主義戰士克拉拉·蔡特金倡議,以每年的3月8日作為全世界婦女的斗爭日,得到與會代表的一致擁護。從此以後,「三八」婦女節就成為世界婦女爭取權利、爭取解放的節日。
1911年的3月8日為第一個國際勞動婦女節。
我國於1922年開始紀念"三八"節。中國婦女第一次群眾性的紀念"三八"節活動是1924年在廣州舉行的。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規定每年的3月8日為婦女節。聯合國從1975年國際婦女年開始慶祝國際婦女節,確認普通婦女爭取平等參與社會的傳統。1977年大會通過了一項決議,請每個國家按照自己的歷史和民族傳統習俗,選定一年中的某一天為聯合國婦女權利和世界和平日。對聯合國而言,國際婦女節定為3月8日。
參考資料:http://www.ym169.com/html/2006-02/5423.html
Ⅳ 《馭風少年》里他的父親為什麼能娶到他的母親
《馭風男孩》是本年度最讓小編感動的男孩。 這是一個平凡的男孩通過知識和勇氣,改變平凡的故事。
今天給大家講的是一部電影,叫做《馭風少年》,該電影是根據真事改編,是一部窮人逆襲的電影。主角叫做威廉,是一個非洲窮苦人家的孩子,父親將他送到學校去上課,所謂的學校不過是幾間小屋子。比起中國偏遠的小學,有過之而無不及。先來給大家講解一下劇情,在天災人禍不斷的非洲,在愛滋與貧窮交迫的馬拉維,在巫術風行的小農村,在這個似乎看不到希望的村落,一個失學的男孩用行動證明了只要有夢,也可以御風飛翔。
影片的結局是溫暖的。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個極為簡陋的,木質的塔基,靠著拆毀的自行車轉動扇葉,再靠廢舊的蓄電池發電的風能發電設備終於建造而成。坎寬巴極為自信,讓家人開始不舍水渠,一切只能風能轉化的電給蓄電池充能。當電池開始發電,設備開始運轉,水「神奇」般的開始流出來時,人群沸騰,生命的嫩芽在龜裂的土地上開出了最美的根葉。
在小編看來,這是一個十分值得看的電影,至於父親為什麼能娶到母親,小編覺得還是交給大家去觀影,然後自己體會啦,今日分享到此結束,評論交流。
Ⅳ 婦女狂歡日的德國女人狂歡節
婦女狂歡日
10月10日至15日,是德國萊茵地區的「婦女狂歡節」。在此期間,婦女「大自由」。男人們不得查探婦女活動的內容,違者會被抓問罪。10月17日,是非洲馬拉維共和國的婦女節,這一天有全國性慶典,男人在當天要對妻子呵護有加,侍侯周到。
德國狂歡節主要是在天主教地區,即德國西南部的巴伐利亞、萊茵地區、西法倫地區等地流行。狂歡節名義上是從11月11日11點11分開始,至來年的玫瑰星期一(約在一月或二月,每年不同)結束。但人們不可能每天都狂歡,最熱鬧的街頭狂歡節,是從每年玫瑰星期一前的一個星期四,也就是「女人狂歡節」開始。
「女人狂歡節」的德文是Weiberfastnacht,本來應該翻譯成「女人齋戒夜」。然而,因為天主教的齋戒習俗是一天三餐照吃不誤,偶爾有人少吃多飲。加上這一天歡樂的氣氛,人們更喜歡用「女人狂歡節」和「脂肪星期四」來稱呼這個節日。乃至以訛傳訛,這一天被稱為「骯臟的星期四」——據說,齋戒之前,人們要把肚子盡量填飽,因此吃得更豐盛.
德國統一的歷史不長,各地的風俗差異也很大。因此,「女人狂歡節」在德國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慶祝方式。最熱鬧的是杜塞爾多夫、科隆和麥茨這三個城市。每逢狂歡節放假的也只有這幾個州。而在東德和北德,人們對此不屑一顧。
這是個婦女肆意妄為的節日。平素莊重文雅的德國婦女,此刻卻猶如火山噴發一樣盡情宣洩著自己的感情。她們成群結隊地沖進市政大廳,闖入市長辦公室,上演奪權的喜劇。剪領帶則是這天的保留節目。在那天,德國姑娘們提著大剪刀在街上巡查,虎視眈眈,伺機而動,看著哪個男人不順眼就是喀嚓一聲。本地人熟知這一習俗,這一天都身著便裝,稀里糊塗吃虧的多為外國人,尤其是科隆一帶的機場到處都掛著剪斷的領帶。有不少男人樂意挨剪,甚至故意買一些破的甚至紙做的領帶上街去領一領與芳齡少女調情的滋味。
狂歡節期間還上演各種各樣的戲劇、音樂表演和化妝舞會,尤其在科隆、杜塞爾多夫、慕尼黑、美茵茨等城市更是熱鬧。
Ⅵ 大腳的女人為何不能娶
「大腳女人不能娶」,是一個來自莫三比克的諺語。它的意思是,永遠別和一個比你腳大的女人結婚,如果女人的能力很強、資質很高,男人就很難駕馭她。
事實上,在世界各地的傳統價值觀中,我們也都可以或多或少地感受到對「大腳女人」的排斥和恐懼。
為什麼男人都喜歡找在體型上比他矮小比他弱的女人。
這其實是男人的心理本能。
選擇對象要求女人比男人個頭小、年輕、體弱、收入少,
就能保障男人內心的優越感與安全感。
雄性必須自信,被仰視,滿足自己的保護欲與征服欲。
示弱,柔弱如水,柔弱勝剛強,這才是女人的優勢所在。
世界各地絕大多數的諺語都不贊成女人的聰明才智,
中國古話有「女子無才便是德」,
俄羅斯有「聰明女人敗家」、
印度有「聰明的女人遭災致禍」、
荷蘭和美國都有「聰明的女人雙倍的傻」、
義大利有「聰明的女人一文不值」等等,
這些諺語的背後不僅反映了男權意識,更是反映了男性對自己能力的一種不自信,和害怕失去現有地位的不安全感和恐懼感。
用來當作書名的那句「千萬別娶大腳女人」,是馬拉維和莫三比克的諺語,在他們看來,腳的尺寸和能力成正比,「男人明擺著嫌惡腳大的女人,反映出男人害怕失去控制權的深度恐懼感」。
古人說大腳女人是沒裹三寸的女人。現在都什麼年代了,大腳女人也沒有任何不妥,兩個人在一起主要看感情,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完美的。
Ⅶ 為什麼3.8是女人的節日
婦女節又稱國際婦女節是世界各國婦女爭取和平、平等、發展的節日,節期在每年三月八日。一個世紀以來,各國婦女為爭取到這一權利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斗爭。1857年3月8日,美國紐約的服裝和紡織女工舉行了一次抗議,反對非人道的工作環境,12小時工作制和低薪,遊行者被警察圍攻並趕散,兩年以後,又是在三月,這些婦女組織了第一個工會。
1908年3月8日,1500名婦女在紐約市遊行,要求縮短工作時間,提高勞動報酬,享有選舉權,禁止使用童工,她們提出的口號是麵包和玫瑰包象徵經濟保障,玫瑰象徵較好的生活質量。五月,美國社會黨決定以二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做為國內的婦女節。
1910年,德國社會學家蔡特金(ClaraZetkin)建議為了紀念美國服裝工人的罷工應設定一天當國際婦女節。建議被在哥本哈根召開的國際婦女社會學家會議接受,但並未定出具體日期。
1917年,俄國婦女號召在2月23日罷工以要求麵包和和平,抗議惡劣的工作環境和食物短缺。這天依據俄國使用的儒略歷是當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摺合成歐洲廣范使用的格里高歷是3月8日。
1924年,中國共產黨在廣州召開了第一次三、八節紀念大會。 1949年,我國中央人民政府作出決定,將三月八日定為婦女節,該日全國婦女放假半天,舉行各種儀式的紀念,祝慶活動。
1977年12月,聯合國採納了一項決議聲明,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和平日,在一種的某一天,服從各成員國的歷史和傳統,對聯合國而言,國際婦女節訂為3月8日,且從1975年開始。南非婦女節時間有別於國際婦女節。1956年8月9日,數百名黑人婦女在比勒陀利亞舉行示威遊行,抗議當局推行種族隔離的通行證法。新南非政府將這一天定為婦女節,以紀念南非婦女在爭取平等斗爭中所作的貢獻,並將這一天定為全國公假日。從此,每年的8月9日,南非各地的婦女紛紛舉行各種形式的慶祝活動,要求實現男女平等、結束黨派沖突與暴力,保證婦女生存權益和反對性騷擾與性犯罪,以消除舊南非種族隔離制度造成的根深蒂固的歧視婦女的影響。
3月8日,是國際婦女節,但是在世界各地,除了「三八」以外,還有許多專屬女性的節日,而且幾乎是每個月都有。
掌權日 每年的1月4日,是瑞士某些地區的「婦女掌權日」,在為期4天的節日中,家裡大小事務全由婦女說了算,男人統統「閉幕」。
求愛日 每逢閏2月29日這天,是英國舊俗中的「婦女求愛日」。這一天,婦女可以擺脫世俗的清規戒律,大膽向意中人或未拿定主意的情人示意。西班牙的「女市長節」,也在2月份。當日,由女性主持市政公務,發號施令,男人如違抗,就會被公眾群起攻之。
少女節 3月3日是日本的「少女節」,又稱「姑娘節」,是全國性的節日。日本人認為,這時正值紅桃報春,是女性美的象徵,所以也叫「桃花節」。
媽媽節 4月,在尼泊爾有一個歷時3天的婦女節,來自各地的婦女,披著紅色「紗籠」,成群結隊地湧向首都加德滿都的帕蘇帕蒂廟。她們在吃飽了由丈夫烹煮的美食後,便在神像前大唱贊歌。在印度,這個月有一個「媽媽節」。這一天,已為人母者穿上彩色繽紛的「紗籠」,帶上各種首飾,顯得風姿綽約。這日也是一年中她們最受尊重的一天。
母親節 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美國、加拿大和歐洲一些國家的母親節,其主要內容是尊敬母親。這一天,美國的家庭成員要按習慣佩戴石竹花,做一些使母親高興的事。5月29日,是中非的「媽媽節」、母親要帶著孩子參加遊行。5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是西班牙的「百女節」,訂了婚還未過門的少女們持花登高,互相祝福。
太太節 8月23日至9月15日,是德國漢堡的「太太節」。由婦女組成的演藝團體,專演一些宣傳男女平等的戲,以示慶祝。8月12日,則是泰國的「母親節」。
狂歡節 10月10日至15日,是德國萊茵地區的「婦女狂歡節」。在此期間,婦女「大自由」。男人們不得查探婦女活動的內容,違者會被抓問罪。10月17日,是非洲馬拉維共和國的婦女節,這一天有全國性慶典,男人在當天要對妻子呵護有加,侍侯周到。
休息日 12月31日到第二天中午,是希臘的「主婦休息日」。這天,婦女在家裡什麼也不幹,一切家務全由男人承擔。
Ⅷ 馬拉維人的民俗習性
一般馬拉維男子的頭發不容許超過頸背,也不許穿上窄下寬的喇叭褲。女士則不可穿暴露的衣物。在宴會等正式場合應備有黑色或白色的西服。
忌諱已婚女人穿長褲,所有女性穿的裙子不得超過膝蓋,違者要追究法律責任;外國女性違反則可能被驅逐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