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飛哥又稱恰央是什麼族的主要山歌歌種
是苗族的主要山歌歌種。
苗族流行的飛歌,當地人也叫「恰央」,就是貴州當地苗族的一種主要山歌,這種山歌豪邁奔赴,唱時聲振山谷,而且這種山歌還是freestyle的,也就是現編現唱的,通常在喜慶的場合唱得時候居多。
生活中我們較多談到的少數民族有其中民族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
(1)少數民族美女上山唱山歌圖片擴展閱讀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和苗族口碑資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於黃河中下游地區,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時代又遷移至江漢平原,後又因戰爭等原因,逐漸向南、向西大遷徙,進入西南山區和雲貴高原。自明、清以後,有一部分苗族移居東南亞各國,近代又從這些地方遠徙歐美。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苗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分湘西、黔東和川黔滇三大方言。由於苗族與漢族長期交往,有一部分苗族兼通漢語並用漢文。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❷ 廣西龍州遠近聞名的美女村,姑娘個個花容月貌,為什麼卻沒有男人願意娶
廣西龍州遠近聞名的美女村,這個村子叫做板池屯,是一個少數民族村寨。這個村子的面積有2.34平方公里,大約有230多人口。這個美女村就位於廣西省崇左市市龍州縣金龍鎮板池屯。也有「美人村」和「長壽村」之稱。
龍州人還有一直唱山歌的傳統習俗,每到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一,美女村就會舉行傳統的歌節,女子會表演她們從小就開始學習的樂器「天琴」,外地的單身男孩子,有興趣可以去看一看哦。
❸ 廣西大學生唱響山歌,多彩活動迎接壯族三月三!你對這個民族文化了解多少
根據個人了解廣西壯族自治區,富饒美麗,山清水秀。這是祖國大家庭中歷史悠久的民族,至今還保留著很多古樸,優良傳統的風俗。每年農歷三月三,就是壯族人民盛大的節日,是傳統駱越文化的主要表現,統稱為“三月三”歌圩。目前在廣西壯鄉南寧市武鳴縣舉辦了六屆“三月三”歌圩暨武鳴駱越文化旅遊節。
更喜歡綉球傳真活動,這些綉球是提前趕制,然後用十二花瓣變成一個圓球,十二花瓣代表十二個月份,上面分別有十二個月的花朵。
自編自演的打扁擔舞,就是一大富有壯族風情的特色,打扁擔舞蹈形式有雙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種套式。表演的人手拿著扁擔,圍在長凳等旁邊,表演的人根據節奏敲出板凳,或扁擔等,都是壯族人民表達對美好的期昐。
❹ 對山歌是哪個民族的風俗
壯族。對山歌,源於廣西是壯族群眾最喜愛的活動之一,有男女個人對唱和男女群體對唱等形式。 對山歌的內容十分豐富,一般以男女青年追求美好的愛情理想為主題。
山歌的方式多種多樣,有見面歌、邀請歌、盤歌、新歌、愛慕歌、盟誓歌、送別歌等。對山歌能夠成為壯族群眾最喜愛的活動之一和壯族青年能歌善舞是分不開的。
對歌多在各種節日舉行,因此男女青年除對歌傳情以外,也可以拋綉球、碰蛋定情。
(4)少數民族美女上山唱山歌圖片擴展閱讀:
壯族山歌之美
1.壯歌具有令人回味無窮、嘆為觀止的比喻、比興美。壯族人的性格特點之一,是在表達自己思想感情時比較委婉、含蓄,與西方人那種赤裸裸的表達有明顯的不同,這或許是比喻比興手法在壯歌中得以普遍運用的原因。
2.壯歌具有一揮而就、出口成章的特點。所以壯族歌手們普遍具有出口成章、對答如流,對唱幾天幾夜而不重復的令人叫絕唱功同樣不足不奇。快思敏捷上更是曹植「七步成詩」的速度望塵莫及。壯人的嘴巴幾乎就是山歌的源泉!
3.壯歌具有整齊嚴謹、琅琅上口的辭藻美和押韻美。正如名史家黃現璠明確指出:「壯族詩歌最擅長於譬喻和生動的描寫,能給予唱者和聽者極大的感動
❺ 適合唱山歌的背景圖
砍柴歌 伙計歌 鳳凰調
❻ 妹想哥十二月山歌歌詞
正月想哥在春天,想哥不得把手牽,想哥不得見哥面,淚如春雨下綿綿。
二月想哥在春分,想哥不得哥來跟,秋水望穿干腸斷,相思淚水下紛紛。
三月想哥在清明,人人上山去踏青,得見行人千千萬,唯獨不見哥一人。
四月想哥四月八,家家蒸飯放黃花,糖拌糯飯吃不下,龍肉燉湯像苦茶。
五月想哥五月頭,妹包粽子看龍舟,妹拿粽子給哥送,不見阿哥淚水流。
六月想哥六月六,龍王提親到妹屋。龍王太子妹不嫁,一心等哥做妹夫。
七月想哥七月七,牛郎織女會佳期,牛織一年一次會,哥妹相逢在幾時?
八月想哥在秋天,抬頭望月在天邊,望見月圓心中恨,為何月圓人不圓?
九月想哥九月九,阿妹登高望水流,阿哥好比長江水,不知何時能回頭。
十月想哥在立冬,哭干淚水眼睛蒙,茶不思來飯不想,面黃飢瘦失嬌容。
冬月想哥雪花揚,相思襲人妹心涼,棉布蓋身不覺暖,不比阿哥在身旁。
臘月想哥是大寒,相思折磨如柴干,十天不進水和米,小命也要撲黃泉。
肝腸永掛前緣樓,封情鎖愛世間游,心中只留一模樣,陰陽雖阻心同走。
(6)少數民族美女上山唱山歌圖片擴展閱讀:
中國民歌的基本體裁之一。流傳分布極廣,蘊藏也極為豐富。一種看法認為,凡是流傳於高原、山區、丘陵地區,人們在各種個體勞動如行路、砍柴、放牧、割草或民間歌會上為了自慰自娛而唱的節奏自由、旋律悠長的民歌,就是通常所說的山歌。
另一種看法認為,從體裁特徵而言,草原上牧民傳唱的牧歌、贊歌、宴歌,江河湖海上漁民唱的漁歌、船歌,南方一些地方婚儀上唱的"哭嫁歌",也都應歸屬於山歌。
因為它們同樣具有在個體勞動中詠唱,歌腔自由舒展,自娛自樂等基本特徵。一般來說,這種廣義的山歌概念更有助於我們對山歌體裁藝術特色的理解。
❼ 那山那人那狗中他們路上遇到的那幾個少數民族的女孩,唱的山歌叫什麼名字
唱他們的山歌
❽ 尋找劉三姐的劇情簡介
美籍華裔韋文德是一位留學美國的音樂天才。有一天,他彈奏的一首曲子引起了導師霍金的注意。原來這曲子就是老電影《劉三姐》中的插曲。韋文德的爺爺每年過生日都要看上一遍《劉三姐》,離開祖國40年,爺爺就看了40遍,錄影帶已經看壞了,可是爺爺還是對劉三姐的故事難以忘懷。原來,韋文德的爺爺是個老廣西,雖然身在美國,卻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自己的故鄉。導師對韋文德說,你演奏的《劉三姐》在音樂技巧方面已經爐火純青,只是你的音樂里還沒有劉三姐的靈魂。導師建議韋文德回自己的故鄉廣西尋找劉三姐,汲取創作的靈感。 熱愛著劉三姐歌聲的韋老爺子一直擔心寶貝孫子的婚姻問題,得知韋文德要回中國,一心想讓孫子早點結婚的韋老爺子暗中安排了好友莫叔幫著給孫子撮合一段姻緣,希望孫子能娶個像「劉三姐」一樣淳樸而且能歌善唱的廣西姑娘。而這些安排韋文德全蒙在鼓裡。韋文德即將要來廣西,受韋家重託的莫叔著實費了一番心思,他找到旅遊公司為韋文德安排了金牌導游阿梅。同時,莫叔在廣西各地安排了壯、苗、瑤、侗、京等少數民族最會唱山歌的廣西妹子准備為韋文德獻上優美的民歌。而安排這次游歷還有另一個目的,那就是為韋文德在這些廣西能歌手中相親。可事情恰恰不湊巧,金牌導游阿梅臨時有事,於是她把這個重任悄悄託付給自己的小姐妹劉甜甜,壯家妹子劉甜甜只好臨時關閉了自己的飾品店,臨危受命冒充阿梅,為韋文德當起了導游。一路上,劉甜甜帶著韋文德深入瑤寨、苗寨、侗族、壯族、京族等村落,和各族人民一起歡歌起舞,表達著民族團結帶給他們的幸福與歡暢,作為「小劉三姐藝術團」團長的劉甜甜也順便開溜偷偷去為她的小姐妹傳歌。韋文德被廣西少數民族優美的歌聲打動,為少數民族兄弟姐妹幸福的生活所動容,他一次次在少數民族相親風俗上鬧下笑話,讓人忍俊不禁。了解了這次游歷真相的劉甜甜誤以為韋文德是個花花公子,兩人產生了不少誤會,劉甜甜打算不理韋文德。但韋文德的純真與對音樂的熱愛,讓劉甜甜逐漸意識到韋文德其實對相親毫不知情。於是,劉甜甜一次次幫韋文德擺脫了相親的尷尬。美妙的音樂讓韋文德和劉甜甜互生愛意。而就在此時,阿梅的出現讓韋文德和劉甜甜再次陷入了誤會。阿梅了解到韋文德是來相親的,一心想當貴婦人的阿梅告訴劉甜甜自己的擇偶目標是富家子弟韋文德,這讓劉甜甜感到苦惱和無奈,她不想傷害好姐妹阿梅。於是,劉甜甜悄然回到了家鄉,專心為小姐妹傳歌。而韋文德卻陷入了深深的單相思中。阿梅了解到韋文德並不喜歡自己,心底善良的她終於想通了。於是,阿梅放棄了繼續追求韋文德。阿梅鼓勵韋文德去尋找自己的愛人劉甜甜。韋文德來到劉甜甜的家鄉,當他聽到劉甜甜的歌聲時,終於發現自己在心目中一直尋找的劉三姐,就是眼前這個人,他鼓起勇氣向劉甜甜表白。有情人終成眷屬,一曲愛的樂章就此奏響。
❾ 廣西人民在三月三都放假,你認識的廣西朋友都會唱山歌嗎
廣西三月三是少數人民的傳統節日歌圩節。
1、三月三是壯族等南方廣大少數民族和部分漢族的傳統節日,廣西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根據中國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廣西有權根據本自治區民族風俗習慣來靈活安排傳統節日放假。
2、壯族三月三習俗,也許很多人只知道對歌,其實壯族三月三習俗有很多,比如搶花炮、拋綉球、吃五色糯米飯等很多有趣的節日活動。
3、相傳農歷三月初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
4、農歷三月三又稱三月三歌節”或三月歌圩”,歌節一般持續兩三天,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達數萬人之多。
山歌講究的是詞呀,跟寫打油詩差不多,就是要上下對句押韻,唱起來朗朗上口,聲音足夠洪亮,就是歌神!雖然我不是壯族,但希望我們大廣西壯府文化一定要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