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晚清真實舊照:滿族女子喝洋酒打扮時髦,王爺側福晉顏值堪比女星嗎
對於古代古人的形象,我們只能通過畫卷或者是書籍中的文字描述來猜測古人的真實形象,但是畫像和史書都有很大的主觀色彩同意被人所左右,很有可能和真實歷史有所偏離,所以並不能完全相信。幸好1839年法國的達蓋爾通過研究光的成像原理發明了照相機,我們才能看到真正的歷史人物和歷史景象,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晚清時我國人民的生活吧。
喝洋酒
這張照片上的三位女子共同坐在一張桌子面前,桌上是兩瓶從歐美國家帶來的洋酒,從這張照片中我們也能看出西方文化在晚清是很受清朝貴族歡迎的。因為從照片上女子的裝飾、發型、小鞋的樣式和衣服上的花紋的時髦程度來看,她們至少是滿清八旗中的貴族女子,在滿清地位尊崇。
其實當時的晚清貴族很多人都以用得起西洋用品、吃西餐、會講西洋英語為傲,例如末代皇帝溥儀的妻子婉容就是清朝正白旗子弟,而他的父親還要對府上幾位西洋語言老師客客氣氣。
2. 清朝時,如何區分女性是滿是漢哪個部位不相同
區分清朝女性是滿是漢,看腳是可以的,漢人纏足,但並不是漢族女子全纏足,邊遠山區,因為勞動的需要,很多隻是象徵性纏一下,有的乾脆不纏,而中原地區纏三寸金蓮的多為富足人家,農村婦女腳都偏大,而腳又不總能看到,滿人也有纏足的,只是數量不多。滿人與漢人的女性發型不一樣,順治帝入關後,規定了十從十不從,其中一條是男從女不從,意思就是男子要隨滿人的發型服式,女人可以不隨從滿人的發型服飾。滿人女性發式跟電視劇里演的基本一至,而漢人女性已婚後都把頭盤在腦後,俗稱旮瘩揪。服飾上漢人女性穿右衽的上衣,下身穿褲子,清朝並沒有要求女人穿滿式袍子。所以在清朝看發式和服式也可以區分是滿是漢。
這種裹腳文化,其實只有漢族人有,當然南方地區的土家族也有這種文化,其實少數民族好像沒有這種習俗,滿族人更不可能了,他們首先是魚狸民族,需要到處遷徙,如果這樣做的話,很不利於到處跑,還有滿族人比較重視女人,不像漢族人過去那樣男尊女卑思想盛行。
過去的漢族人,女人基本都是不能與男人共桌吃飯的,只是進入現代社會改了很多而已。
3. 滿州人(女真人)的外貌長相有什麼特徵么
女真,源自3,000多年前的肅慎,隋唐時期稱黑水靺鞨,遼至金時期稱「女真」。元末明初一部分女真人南遷,到達吉林省和遼寧省北部及東部一帶定居。至此,女真人大致分為三大部分,在明朝記載中分別被稱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
滿族,即出自於當時的「建州女真」。滿族是北方的少數民族。現在滿族人散居於中國的各地。1635年皇太極改女真族為滿洲,簡稱滿族。
滿族人為游牧民族,屬上馬背上的民族,所以他們的身體一般都身材高大,體魄較為強健,身上的肌肉發達。所以,我們可以從面部特徵和身材上分辨。
4. 清朝女人的服裝,為何看上去臃腫肥寬,絲毫沒有美感
其實,我覺得清朝女人的服裝,為何看上去臃腫肥寬,絲毫沒有美感?這樣的說法是沒有道理的。
在清代的時候,清代的滿族女子從發飾,旗袍以及鞋子上都是很有特點的。比如:滿族女子的袍,一般來說都是長袍,可以掩蓋自己的足部。袖口往往是平的,而且很大,十分有特點。衣服的袖口,衣襟等等都有各種顏色的邊緣,領口也是很有特點的,分為高低兩種。沒有領子的則用圍巾纏繞起來。袍身往往初較寬大,後漸趨狹窄。在袍子的外面通常會有坎肩或者馬褂來搭配。其中的飾品通常會用各種顏色的邊緣來搭配。這也就是我們後來看到的旗袍的起源。
總之,我認為清朝女子的服裝還是比較好看的,至於臃腫的說法,應該是個人審美的問題吧。
5. 看老照片,百年前清朝女子的服飾搭配,那時的女人是如何穿衣打扮的
通過網上發布的歷史老照片,我們可以看到百年前清朝女子的服飾穿搭,在那個年代能夠拍照的家庭都是名門望族,他們身穿衣著華麗的綢緞衣服,在頭上和耳朵上都有飾品,並且價值不菲,他們往往手拿扇子進行裝扮,而扇子的作用並不是用來扇風消暑,更多的是起到裝飾的作用來展示自己的內涵和風雅,在清末期間,很多女性都有裹腳的習慣,這也是一種陋習,則是通過布帛纏緊女子的雙腳使其變得又小又尖俗稱“三寸金蓮”,這也是審查一個女人美醜的重要標准,放在現在這其實是一種病態的審美,之後民國建立孫中山則頒布了《大總統令內務部通飭各省勸禁纏足》的明文規定,這才使得纏足的風氣逐漸停止。
6. 法國人鏡頭下的清朝,滿族女子真的漂亮嗎
1644年,清軍入關,隨後順治祭天,清王朝得以建立。在最近些年火爆的《延禧攻略》、《甄嬛傳》、《山河戀》等清宮戲里,清帝個個英明神武又愛民如子,同時還文武兼修,清統治下的子民都洋溢在幸福的喜悅之中。那麼真實的清朝真是這樣子嗎?
圖6是清朝末期,一對普通人家的母子,從傳說來看,應該不算太清貧,母子兩人的臉上都帶著微笑,衣著整潔。而總體來看,照片里的清老百姓生活寫照和長相都與電視劇里差距還是很大的。
7. 滿族人長相特點
滿族人眼睛很黑很亮;而臉比較長的,鼻子長得都比較挺拔,有的臉很圓。
滿族人口分布於全國各地,以遼寧、河北、黑龍江、吉林和內蒙古自治區、北京等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多,其他散居於新疆、甘肅、寧夏、山東、湖北、貴州等省區及西安、成都、廣州、福州等大中城市。
滿族是個勤勞、勇敢、智慧的民族.也是一個善於博收外來文化並融匯創新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風俗文化,滿族歲時風俗,多與漢族相近,但又保持著不少滿族特色。
(7)滿族女人真實圖片擴展閱讀:
滿族重視禮節。過去少輩對老輩是三天一小禮,五天一大禮。少輩每隔三天要給長輩打千請安,隔五天見長輩得叩頭,打千的形式男女有別,男人哈腰,右手下伸左手扶膝,似抬物狀,女人雙手扶膝下蹲。
路上遇見不相識的長者,要鞠躬垂手問「賽音」(滿語,好的意思)。如騎馬,要下馬閃在路旁讓路,等長輩過去,再上馬趕路。遠方親友相見,不分男女皆行抱腰接面大禮。
8. 滿人(女真人)的外貌長相有什麼特徵嗎
1、頭型:分長頭型和圓頭型兩種;吉林以南多為長頭型,黑龍江以及遠東地區(俄羅斯的通古斯族群)多為圓頭型,即寬面,顳葉(眼睛兩側)部位發達。
2.、鼻子:鼻樑挺直,是指從眉弓到鼻樑骨(山根部位)連貫,沒有明顯的塌陷。鼻尖並不像白人那麼高,所以從側面觀看的話,鼻樑的側輪廓不會有太大的傾斜角度。
3.、眼睛:大多數的滿族人眼睛顏色偏黃或褐色;還有更加珍貴的灰色的眼睛,即瞳孔的顏色偏藍灰色,在夜晚用燈光照耀會更加明顯;現今在部分錫伯族人中能發現此種特徵。
女真族婚姻
一夫一妻制是明朝女真的主要婚姻形式,但已出現一夫多妻制,也殘存群婚制。過多妻生活的,多為部落首領和富有戶。像建州衛酋長李滿住有三妻,原分別為斡朵里、兀良哈、火刺溫人。殘存群婚制的,主要是處於邊遠地區的一些東海女真部落。
乞列迷人「若娶其姊,則姊以下皆隨為妾」;與苦兀相鄰的部落里,流行朋友至家,「饋之艷妻,去則歸之」。當然,在建州、海西女真社會也有群婚制殘余,如建州女真人嫁娶「不擇族類」,有父死子妻其後母,兄死弟妻其嫂之俗;海西女真哈達部酋長王台死後,其子康古陸即以其後母溫姐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