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女圖片 » 女人叼著大煙袋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女人叼著大煙袋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8-29 17:37:22

Ⅰ 東北十大怪的第二怪 大姑娘叼煙袋

大姑娘叼煙袋在過去東北農村比較普遍,東北姑娘(滿族格格)「貓冬」在家的時候,就借抽煙袋來暖嘴、暖手,甚至用來作為嘮嗑閑暇打發時間的活動。另外一個主要原因是人們在田間勞動,為防蚊蠓等的叮咬,用攏火堆熏煙或自己直接吸煙的辦法將蚊、蠓甚至是蛇等熏走。特別是上山挖人參、狩獵時,吸煙的這個作用就更是明顯。那時侯、甚至是直到現在,許多人重男輕女思想嚴重,女孩子不讓上學讀書,女孩們很早就和大人們一起到田間勞動,於是,也就和大人們一起吸煙。用煙袋吸煙,把煙沫放到煙袋鍋子里,點燃即可吸用,十分方便。農村女性抽煙也很常見,不同的是,不再使用煙袋,而是吸卷煙。

Ⅱ 東北姑娘叼著大煙袋嗎[圖]

東北三大怪是:「窗戶紙糊在外,養個孩子吊起來,大姑娘叼著大煙袋」。 實話實說,現在的東北民居窗戶一般都是玻璃的,不再使用窗戶紙;有的農家或許還有悠車,將孩子吊起來;但是大姑娘不僅不叼煙袋,連煙卷也很少抽了,倒是喝酒賊厲害。 中國人總是自豪自己的特產輸出到國外,但是煙草、玉米、馬鈴薯都從美洲傳來,在東北這塊黑土地上熱烈地生長,讓這里的人們快樂地享受。 在肥沃的黑土地盛產大量的煙葉,所以舊社會許多東北女性都會吸煙。小時候我家在德惠農村,奶奶和姥姥都會吸煙,她們應該是從大姑娘時候養成的這個習慣。煙袋大概有一尺多長,沒事的時候就把煙葉揉碎,放進煙袋鍋里,坐在炕上有滋有味吧嗒吧嗒地吸著,隨後講些家常里短,或叼起煙袋裹著小腳走東家串西家,孩子要不聽話的時候,還拿起煙袋嚇唬兩下,實在不行照屁股結實地打兩下,可見煙袋還有教育子孫後代的作用。這恐怕是個意外收獲。 筆者王錦思在小的時候,中青年女性要是吸煙,幾乎不用眼袋,或是覺得不方便或是老氣。鄰居家炕上放個煙笸籮,母女三人全都吸煙,母親在那捲起煙卷,兩個女兒都在旁圍坐,也大模大樣地吸著。小女兒當時才10歲左右,到了青年時期,個頭比較小,也許是吸煙造成的後果。東北姑娘可要引以為戒,為了美,千萬少抽煙,最好不抽煙。 如今的東北姑娘吸煙少了很多,在德惠城裡已經很難看到有女性吸煙,許多人吸煙只是一種點綴,不能算是純粹的煙民。倒是走在祖國各地,看到有比東北還多的青年女性吸煙。 不過,東北女性抽煙的少了,能喝酒的女性多了。外地人認為東北人酒量超大,其實根據我的感覺,東北女人的酒量比男人還大。當然是指能喝酒的那幫男人和女人。 我開玩笑說自己喝酒能喝一斤多,對方嘆服之際,我抖個包袱:「啤酒一斤多」。顯然喝啤酒都是論瓶的,只有白酒才論斤。實話實說,我啤酒也喝不上一斤,最理想的是半瓶足矣,再多了就臉紅脖子粗。 不僅是我,我認識的幾個東北大漢看起來體型粗壯,十分粗獷豪放、能征慣戰,但是一讓他們喝酒,嚇得像老太太似的。況且不是白酒,而是啤酒。一是自小就不能喝酒,二是喝酒喝傷了身體,在有些東北女人眼裡簡直是笑話。 差不多五個東北女人就有一個能喝半斤以上白酒的。在我二十歲出頭的時候,幾個女生就能喝白酒,往往比任何一個男生還能喝。就是現在回德惠老家聚會,幾個女生喝酒也勝似閑庭信步,呈氣勢逼人狀,非讓男生喝不可。最讓男生不好意思的是,人家女生首先自己做個樣子,將半杯或一杯白酒一飲而盡,豈止巾幗不讓須眉、婦女能頂半邊天,簡直是橫掃東北男性世界,讓男生甘拜下風,讓我目瞪口呆、觳觫不已。和他們聚會,上桌子就像上戰場。 有一次在齊齊哈爾吃早餐,看見一個中年女性要了杯白酒有滋有味地喝著,哪有早晨喝酒的呀?除了驚嘆,我一語不發,覺得有些可愛。喝就喝吧,只要自己喜歡過癮,只要喝酒後千萬別駕車,別打老爺們就行。 東北女性就像陳年的白酒一樣,純凈清冽,濃香滾燙。希望有機會在看你們喝酒,就你們自己喝。

Ⅲ 東北五大怪是什麼呢

一怪:窗戶紙糊在外。

我們看武打電影,常有這樣的鏡頭:漆黑的夜晚,一個夜行人躡手躡腳地來到一個房間外,屋裡燈火通明,但窗上卻糊著紙,裡面的情況看不甚清。

於是他伸出舌頭一舔,用唾液潤濕窗戶紙,然後伸出食指,輕輕一捅,露出了一個小洞,屋裡的一切便盡收眼底。還有歇後語說:窗戶紙——一捅就透。

二怪:姑娘叼著大煙袋。

東北人嗜好煙草,過去家家園子里都會栽種旱煙。夏季抽煙可以熏蚊子瞎蠓,甚至於草棵中的長蟲。冬季吸煙不但可以暖手暖嘴,更是貓冬時用來打發時間的主要娛樂。東北冬季漫長,男人們上山打獵、釧冰窟窿捕魚或是聚在一起喝酒玩牌,

女人們無所事事,就都盤坐在熱炕頭上。小姑娘玩嘎拉哈,小媳婦們嘮嗑,老太太眯著眼抽煙袋。一袋煙抽完了,磕掉煙灰,重新裝上,孫女們就爭著過來給點著。

有時候小姑娘會拿來奶奶的空煙袋,放進嘴裡裝模作樣地抽,久而久之,加上奶奶的慫恿和鼓勵,慢慢地就開始裝煙點著抽了。那時候,女人到了十七八,十有八九都會抽煙,一般也都要配製一個煙袋。

三怪:大缸小缸漬酸菜。

這里說的酸菜是用白菜腌制的食品,流行於中國東北地區。

東北冬季嚴寒,沒有新鮮蔬菜可吃,為了保障冬季餐桌上的需要,當地人除了用地窖儲藏蘿卜,土豆,白菜外,家家還都會用大缸小缸腌漬酸菜,又叫積酸菜。

秋後,把新鮮的白菜扒去外面的爛葉老幫,整棵碼放在大缸里,一般每碼放一層就要撒上一層大粒鹽。碼完之後缸里注入清水,最後白菜上放一塊大石頭壓住。大約一個多月後,白菜發酵,酸菜就腌好了。

四怪:養活孩子吊起來。

把孩子吊起來,實際就是把小孩子放進「悠車子」里。「悠車子」是以前東北一種哄小孩的工具。用「悠車子」悠小孩最早屬於滿族人的風俗習慣。

古代,東北還十分荒涼,野獸隨時出沒,滿族人多以漁獵為生。大人怕不注意的時候野獸把孩子叼跑,於是就把小孩子裝在筐里,用繩子吊起來,逐漸就演化成了後來的「悠車子」。隨著滿族勢力的發展壯大,後來「悠車子」就逐漸發展成了整個東北人都用的一種哄小孩的方法。

五怪:吉祥喜慶粘豆包。

粘豆包又稱黃豆包或豆包,最早是滿族的特有食物。

東北冬季寒冷,在這里生活的滿族人冬季要長時間在戶外進行狩獵、砍柴等活動,普通的食物消化快,餓得就快,而粘豆包粘性大,在胃裡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能被消化掉,這樣肚腹就會一直呈飽滿狀態,也就沒有了餓的感覺,所以深受滿族人的喜愛。

Ⅳ 東北四大怪是什麼

東北四大怪——大姑娘叼煙袋、窗戶紙糊在外、反穿皮襖毛朝外、養個孩子吊起來。

1、大姑娘叼煙袋

過去東北姑娘的煙袋要比一般男人的煙袋長,她們比男人還要有癮頭,一旦閑下來就"冒煙"。現在在我國東北的農村還經常能看見上年紀的老太一邊曬太陽一邊眯眼叼著個大煙袋,很自在,很悠閑。

2、窗戶紙糊在外

過去山民十分貧窮,住房大多是土壘草屋,其窗戶大多是木欞格子窗,只好用紙糊上,以擋風禦寒。糊在外邊可以保護木製窗棣不受雨水腐蝕和風吹日曬,延長窗戶的使用壽命。

3、反穿皮襖毛朝外、

由於東北的冬季氣候非常寒冷,為了生存,人們在冬季仍然還要進行狩獵、採伐木材、趕爬犁等戶外生產或活動。為了抵禦寒冷,人們只有把獸皮披在身上。

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把獸皮經過加工鞣製,用野獸的皮毛縫製成衣服,從此人們便有了皮襖。這樣不僅解決了禦寒的問題,而且這種皮襖穿起來比原先披著更舒服,也更加靈活方便。

4、養個孩子吊起來

吊起來是用搖籃把孩子吊起來,東北把搖籃叫悠車子。

東北四大順口溜如下:

1、四大白:頭場雪,房上霜,大姑娘屁股,白菜幫。

2、四大白:迎春花,白砂糖,孝子的孝衣,大白羊。

3、四大白:天上的雲,精粉的面,大姑娘奶子,剝皮的蛋。

4、四大黑:包文正,呼延慶,月初的夜晚,無底洞。

5、四大黑:黑鍋底,炕底洞,鐵打的脖子,黑驢聖。

6、四大長:高壓線,火車道,萬里長城,老河套。

Ⅳ 求一張動漫壁紙,大概內容是一個拿著煙袋的女人,姿勢是半躺著,有一個小桌子,還有一隻貓



愛莫能助啦,就找到這兩張。。。。

Ⅵ 關東有 三怪 :窗戶紙糊在外,十七八的姑娘叼煙袋,養了孩子吊起來是什麼意思

意思:牛皮紙糊在窗戶框上擋風遮寒。大姑娘抽煙的很多,園子里或者大地里種的旱煙。養個孩子吊起來就是悠車子,像船一樣的形狀,用繩子拴起來掛到房樑上,把孩子放到裡面來回晃悠車子,孩子一會就睡覺了。

一、窗戶紙糊在外:

在過去,東北地區的百姓生活貧窮,很多居民家中都是土壘草房,窗戶大多數是木欞格子窗,因為東北的冬天很冷又買不起玻璃,只好用紙糊在外窗上,以擋風禦寒。

二、十七八的姑娘叼煙袋:

在過去,女性抽煙這個現象在東北非常常見,這可不是因為她們生性如此,而是與當地的氣候有關。東北地區的冬天漫長而又寒冷,一年中約有150多天在零度以下,甚至達到零下三四十度,天氣寒冷人們也無事可做,於是串門、嘮嗑、打牌、抽旱煙就成了常事。

三、養了孩子吊起來:

這是指將生下來的小孩,放在「悠車子」中,吊在房樑上搖晃,這樣便可以代替母親抱著看護。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充分利用屋內空間,還可以解放母親勞動力,是一個非常科學的方法。



養了孩子吊起來解釋:

其實,把孩子放在一個長的兩頭橢圓或半圓形的俗名叫「悠車子」的東西裡面,再把「悠車子」用細繩子懸掛在屋中的幔桿(夜晚睡覺時,用以懸掛隔開南北炕之間的布簾的長木桿)上面,來回象盪鞦韆一樣悠動,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在「悠車子」中酣睡時,大人在炕上、屋內幹活或到近處的田間勞動。

其實,把孩子放在一個長的兩頭橢圓或半圓形的俗名叫「悠車子」的東西裡面,再把「悠車子」用細繩子懸掛在屋中的幔桿(夜晚睡覺時,用以懸掛隔開南北炕之間的布簾的長木桿)上面,來回象盪鞦韆一樣悠動,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在「悠車子」中酣睡時,大人在炕上、屋內幹活或到近處的田間勞動。

其實,把孩子放在一個長的兩頭橢圓或半圓形的俗名叫「悠車子」的東西裡面,再把「悠車子」用細繩子懸掛在屋中的幔桿(夜晚睡覺時,用以懸掛隔開南北炕之間的布簾的長木桿)上面,來回象盪鞦韆一樣悠動,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在「悠車子」中酣睡時,大人在炕上、屋內幹活或到近處的田間勞動。

Ⅶ 歷史中的「東北八大怪」都是什麼

歷史中東北八大怪分別指的是:窗戶紙糊在外,姑娘叼著大煙袋,大缸小缸器酸菜,養活孩子吊起來,吉祥喜慶粘豆包,翻穿皮襖毛朝外,草皮房子籬笆寨,狗皮帽子頭上帶。以上就是歷史當中人們所說的東北八大怪,這其中可是蘊含著很多的歷史道理,還有一些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問題,接下來就給大家好好的解釋一下,東北八大怪到底指的是哪些事情。
對於東北八大怪,你還有什麼要講的,歡迎寫在評論下方,我們一起討論吧。

Ⅷ 東北一大怪,婆姨女子大煙袋,有這民俗嗎

那是過去,有這么一種說法。
東北三大怪:
窗戶紙糊在外;(糊在屋裡,外冷里熱,風強易脫落)
大姑娘叼煙袋;(其實大姑娘也沒幾個叼的,只是一些稍微上點年紀的女人才抽煙袋。現在早已經不見了。)
養活孩子吊起來。(是指孩子睡悠車——一種吊在房樑上的搖籃。)
我以一名東北人民教師的名譽擔保:在現在的東北女人已經沒有幾人抽煙,個別也是抽一些香煙,但終究是個別現象。

Ⅸ 東北十八怪是指哪些

東北十八怪
第一怪:窗戶紙糊在外
過去東北人家因地制宜的一種冬季禦寒措施。東北冬季溫度普遍在零下三四十度,經常刮西北風,下「大煙兒泡」雪。為了取暖,保持室內的溫度,又不能讓風把窗戶紙刮掉,或者因為屋內外的巨大溫差將窗戶紙弄濕而掉了,一般都把窗戶紙糊在木製的小格子窗外面。不論平民百姓的破舊房屋還是富豪大臣的深宅大院,都是如此。窗戶用紙是當地人就地取材自己製作的,耐用,結實,亮堂,保暖,一般都能用一兩年。現在偏遠的東北農村也看不到了。

第二怪:草苫土房籬笆寨
草苫土房籬笆寨是對昔日東北人家的住房和院落的普遍描述。用從山上或者草甸子割來的草苫房;先是找那些耐腐爛的草,後來也有用稻草等代替的。用黃土與軋碎的草和泥做成坯,曬干之後壘牆蓋房,然後在坯壘的房牆外面再抹上混雜著碎草的泥;從附近的山林中砍來細木頭截成一人左右高,將房子和空地圍起來,形成一個院落。草都是耐雨抗腐爛的,房屋和牆保暖性能好。現在這樣的房屋很少見,土房早換成磚瓦房,牆也是紅磚砌成。

第三怪:煙囪貼在山牆外
沈陽故宮的清寧宮的煙囪和房子有一段距離,是典型的滿族房屋特點,而老東北漢族房屋一般都把煙囪貼在山牆外。為了讓保持熱度的煙火給房間內帶來更多的熱量,一般都把煙囪緊貼著山牆修築,也有的把煙囪的大部分直接裸露在室內,還把煙囪安上「插板」(通常用鐵片)。冬季晚上睡覺前,還要燒一遍炕,生煙出的差不多了,關上「插板」,這樣火炕能一直熱到天亮。風大的天氣,為防止從煙囪里夾帶出的火星兒引燃苫房草,一般不燒火,等風停了再燒。煙囪一般都是泥坯壘起來的。現在煙囪都用磚,各種燒制的瓦代替了苫房草。

第四怪: 除病驅邪薩滿舞
薩滿信仰是滿族民間信仰中最重要的信仰形式。薩滿溝通人神兩界,有著非同一般的神秘色彩。滿族的薩滿分為兩種,一種是氏族薩滿,也叫家薩滿;一種是職業薩滿,也稱野薩滿。為崇信者除病驅邪主要是野薩滿,薩滿行祭時要跳太平神或家神,俗稱跳大神。野薩滿除病驅邪時也跳神,而且法衣、法器俱全,身帶腰鈴,手持神鼓敲擊。舞蹈模擬各種動物跑動飛翔的姿態,以示各種神靈附體。現在東北城鄉連由此變異而來的「裝神弄鬼」的都很少見,更別說薩滿舞了。

第五怪:火盆上炕烤爺太
火盆和火炕、火牆一樣,是過去東北地區冬天取暖的必要設備之一。除去日常用火之外,並不能滿足人們對「熱」的要求。冬天過於寒冷和漫長,所以早晚要燒木頭或者玉米「瓤子」之類硬柴,然後將碳火放在「火盆」里取暖。火盆一般也是就地取材,用黏土做成口大底小呈圓形的器皿。黏土做的火盆不需要什麼技藝,大人孩子都會。泥火盆保溫效果好,搬動也不燙手,用料一般選黃土,到處都有。後來有鐵的、銅的等火盆,但用的不多。家有老人的,因為身體和寒冷的原因,冬天基本不參加戶外活動,就坐在熱炕頭上,盤腿抽煙袋,烤火,給小孩子講故事。火盆的用途除了暖身之外,還用來燒烤一些食物,燒水,熱飯等等。中年人和青年人火力旺,家有火盆的都要先讓給長輩和年幼的孩子。現在的東北農村一般採用地炕(相當於樓房的地熱)或者電暖氣等,鋁合金門窗封閉的更嚴實,廢棄雖然暖和,但是翻動時,會讓灰塵跑滿房間的火盆,已經是多年以前的事兒了,不過對於上了年紀的人,火盆帶來的溫暖和幸福不是語言能描述的。

第六怪:百褶皮鞋腳上踹
百褶皮鞋就是靰鞡,也叫烏拉,東北滿族人最先發明和穿著的一種特有的鞋子。靰鞡多用牛皮或者鹿皮縫制而成,鞋幫和鞋底有的是一整塊皮子,鞋臉兒帶褶並縫有穿鞋帶的耳子,鞋面可以蓋住腳背。鞋裡面絮上靰鞡草,穿在腳上松軟暖和還結實。靰鞡鞋因為絮靰鞡草得名。這種鞋曾經在東北非常流行,尤其是那些趕大車的車老闆更喜歡穿。現在完全看不到了,只在一些民間收藏家或者民俗村裡能到真正的百褶皮鞋,也就是靰鞡鞋。東北還有一句歇後語,靰鞡頭子邁門檻,先進者(褶),說的就是靰鞡鞋。

第七怪:雙腿沒有單腿快
和「雙腿沒有單腿快」類似的還有「馬拉爬犁比車快」等等,說的都是和東北的冰雪有關的「怪」。冰雪一直是東北的獨特景觀,過去交通不便,一到冬天,河流封凍,到處都是積雪,人們便用「馬拉爬犁」這樣特殊的方式來解決通行的問題。「雙腿沒有單腿快」是描述大人們為了幫助孩子們消遣漫長的冬季時光,想出來的冰雪娛樂活動的一種。當時冰上滑具有雙腿的小爬犁和單腿的劃子,有些地方管劃子也叫「單腿驢」,劃子和現在的滑冰鞋的構造和原理差不多,只是材料是木頭和厚鐵片,人的雙腳站在上面。劃子佔地面積小,冰上阻力小,所以在鐵釺的支撐輔助下,行進速度比爬犁更快更敏捷更需要技巧。

第八怪:冰上釣魚單線拽
冬季鑿冰捕魚,在關東有悠久的歷史,形式多樣。有的在冰下撒網捕魚,有的在冰下放置誘魚進去的器具,定期砸冰來取。「冰上釣魚單線拽」是老關東人根據個人的經驗,鑿開冰面,和夏季在河邊釣魚一樣,將魚線、魚鉤和魚餌放到冰面下,但魚竿和魚漂兒此時就派不上用場了,所以只能根據每根線的蠕動情況來判斷是否有魚上鉤。釣上來的都是大魚。

第九怪:大姑娘上樹比猴快
生活在東北山林地區的百姓,每年到了收山貨的季節,女人們便三五成群地進山打山貨,摘松籽,采猴頭,日積月累練就了一身登高爬樹的本領。她們的膽量和技能,令男人自愧不如。孩子們都是從小和大人們一起上山的,不分男女。所以在東北,有些地方女孩子爬樹玩耍是很正常的事情。國內其他山區,也應該有這樣的現象。

第十怪:大碗白酒輪著喝
過去關東人親友聚會,招待客人或者紅白事兒,尤其在農村,飯桌上除了豐盛的美味佳餚,更重要的是一大碗白酒大家輪著喝,喝光再滿,盡醉而止。東北人大碗喝酒的習慣,和過去關東的氣候和人的性格有關。尤其是冬天,外面天寒地凍,忙碌一天,男人盤腿上炕,燙一壺酒,媳婦給炒幾個菜,大口吃肉,和老婆孩子熱炕頭一樣,是典型的幸福生活。因為大雪封山封路,沒特殊事情,很少有人走親戚看朋友,一旦來了,主人肯定熱情招待,說不完的話,喝不夠的酒。過去東北人趕車出遠門兒,也隨身帶著白酒,冷了下車跟著車馬跑一段兒,跺跺腳,最好也啁上一口白酒祛寒暖身。東北人愛喝酒,講究「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現在東北人喝酒,喝白酒,喝純正的東北糧食酒的習慣還普遍存在。

第十一怪:嘎啦哈姑娘愛
抓嘎啦哈曾經是東北地區漢、滿、蒙等民族比較流行的,具有游獵生活遺風的民間游戲。嘎啦哈滿語發音,是一種用豬、牛、羊的蹄骨和一個布面內裝糧食或者沙子的口袋來進行的一種游戲,口袋上拋過程中,以手翻動和抓取嘎啦哈的多少,同時接住下落的口袋為勝負標准,骨頭四面都有不同的累計標准,花樣繁多,幾人一起玩,樂趣無窮。過去嘎啦哈不僅僅是大姑娘喜歡,所有人都喜歡,也是進入冬季,北方室內活動中多人參與的重要娛樂活動之一。

第十二怪:女人叼個大煙袋
這樣的說法沒「大姑娘叼著個大煙袋」或「小姑娘叼著個大煙袋」更吸引人,但更貼近現在的生活實際,只是用煙袋抽煙的人,越來越稀少了。如今的農村姑娘抽煙的很少,倒是城市裡的吸煙女子越來越多了。農村只有上了年紀的老人也許還有抽煙袋的習慣。過去女孩子抽煙都是從小學會的,先是就著火盆,抽幾口,把煙袋點著了,然後遞給老人,一來二去就學會了。女人叼煙袋和過去的生活條件艱苦有關。漢族民間還有新娘子要給公婆行「裝煙禮」,公婆掏「裝煙錢」,等等和抽煙有關的習俗。煙袋曾經不但是女人,也是關東人人必備的器物。和煙袋有關的故事與傳說,以此衍生出來的趣聞也數不勝數。

第十三怪: 養活孩子吊起來
滿族先民的狩獵生活,女人也要騎馬。婦女生小孩難以攜帶,為防備野獸對初生嬰兒的傷害,就用樺樹皮編製成最初的搖車,把孩子放進去,掛在樹上。後來生活條件改善,這樣的習俗被保存了下來。北方漢族也用這樣的方式撫育孩子,只不過悠車掛在房樑上,孩子安全。悠車子搖起來,防蒼蠅、蚊蟲,有細微的風,孩子睡得舒坦。搖車、搖籃,悠車等都是大致相同的東西,古時製作一般用樺樹皮,長四尺,寬二尺,兩端呈半圓形,狀如小船。後來多選用椴木薄板,邊沿要漆上顏色,繪制花紋,寫上吉利話等等。為了避免孩子從搖車里翻出來,還要把孩子的胳膊肘,膝蓋,腳脖子等地方用寬頻子捆起來。悠車材料的選擇和使用,後來就越來越講究了。比如結籽多的樹木做料,如榆木、松木、隱喻著多生兒育女。比如借誰家有出息的孩子曾經睡過的搖籃等等。現在這樣的養活孩子的方式也沒了,有搖籃,也沒地方掛了。過去裸露在房屋內的大梁,都用鋼筋做成的房梁代替了,還吊了棚。
第十四怪: 年節喜慶吃豆包
「臘月到,蒸豆包,熱氣冒,香味飄。」說的就是東北的粘豆包,它外形酷似元宵,大小如雞蛋,色金黃,有粘度,象徵小日子團圓美滿,所以過年時家家都要蒸上幾鍋。粘豆包皮用大黃米(學名糜子)面做成。也有用小黃米和粘玉米面做豆包,但都不如大黃米正宗。過去一到冬深天冷,家家戶戶卻都忙著打糜子、淘黃米、壓面子,准備蒸過年的粘豆包。一家做粘豆包左鄰右舍的女人都來幫忙。今天我幫你,明天你幫我,成為一種習俗。蒸好的粘豆包,個個金燦燦、圓鼓鼓、粘稠稠、筋道道,熱氣騰騰地噴香。東北人吃粘豆包要凍起來,這樣貯藏的粘豆包不但沒有一絲裂痕,而且色澤新鮮。什麼時候想吃凍豆包再用鍋餾熱一次,更筋道、更可口了。吃粘豆包可以蘸白糖、拌蜂蜜、抹葷油,就著滾燙的酸菜湯吃,滿口甜香,爽胃熱心。有句老話:「順壠溝找粘豆包吃」。老意思是只要勤勞種地,就能過上好日子。現在農村,多用於開導不愛學習的孩子。

第十五怪:家家戶戶有醬缸
東北人的家,特別是農村,過去家家門前或小院里都有一個大醬缸,醬缸都是附近瓦窯燒制的,醬缸口用白布或者豆腐布蓋著,邊角繫上紅布條和螺絲帽,最後用「醬缸帽子」(葦子編制,形狀和過去土改地主頭上戴的尖頂紙糊帽子一樣)蓋上。東北的大醬在製作過程中,從選料、烀豆、做成醬塊子、存放、下醬、打醬缸等等,都有很多細節的講究。每家的醬都不一樣,更離譜的是,幾乎一個人做醬一個味兒,但共同的特點如童謠唱的那樣,「烀黃豆,摔成方,缸里窖成百世香;蘸青菜,調菜湯,撈上一匙油汪汪。」。大醬在東北人家的餐桌上是必不可少的,干豆腐卷大蔥蘸大醬、大醬燉豆腐、大醬燉小魚、醬燉茄子、醬炒角瓜片、小青菜、婆婆丁蘸大醬等等,吃的贊不絕口、津津樂道。如今的東北農村,家家還都下醬,每家都有用來下醬的大缸。

第十六怪:不吃鮮菜吃酸菜
關東大地冬季嚴寒而漫長,新鮮蔬菜很難保存,放在外面會凍,放在屋子裡容易爛。過去農村一般人家還挖很深的地窖,來儲存新鮮的白菜和土豆,後來基本上沒了。多年以前,東北的城市和鄉村一到秋季都要買大量的白菜,場面很壯觀,也是一個民生大問題,有專門的機構負責,類似「冬儲辦」。這些菜一部分用來吃鮮菜,大部分用來淹漬。東北冬天沒什麼新鮮的蔬菜,靠地窖這樣的儲存根本不夠吃,因此用淹漬大白菜方法貯存,經發酵變酸,夠一家人吃整個冬天。過去東北城鄉幾乎家家都有酸菜缸。城市居民的酸菜缸都擺在樓道里。最近一些年,因為城市管理逐漸嚴格,由於樓道衛生和防火等問題,加上蔬菜品種一年四季都很豐富,城市的酸菜缸已經被全部清理掉了。淹漬大白菜成酸菜,在東北農村還普遍存在,和超市裡賣的酸菜比起來,還是自家的好吃。

第十七怪:上貼餅子下燉菜
上貼餅子下燉菜這樣的烹飪方式,有的地方也叫一鍋出。鍋里又燉菜又烀餅子,菜燉在鍋底,餅子貼在鍋邊。多數一鍋出里有排骨、油豆角、土豆塊,鐵鍋的四周貼上玉米面的餅子。用料十分豐富,味道也一樣,豆角綠綠的,綿而不過爛,土豆塊已經到了被燉得沒有任何稜稜角角的狀態,入口即化,而吸收了青菜香味的排骨,味道也不錯。當然主菜可以改成魚、牛肉、排骨、雞肉等等,也可在鍋邊貼上一圈白面小花捲,吃起來特別有味道。現在東北這樣的烹飪方式在農村見到的不多,反而城裡人喜歡。

第十八怪: 南北大炕對腦袋
過去東北的人家,一般都是南北大炕。炕用來睡覺,吃飯,招待客人,取暖等等。這是為了節約柴草,保持冬季室內有足夠溫度的一個辦法,有時祖孫好幾代都睡在一個屋裡的南北大炕上。一般長者都睡在朝陽的南炕,少者在背陰的北炕。晚上睡覺,還要掛上帷幔,一般南炕老人的炕沿外掛藍色的帷幔,北炕小夫妻的炕沿外掛紅色的帷幔。睡覺時,南北炕上的人都是頭朝外,所以出現「南北大炕對腦袋」的說法。現在人口越來越少,基本都分家另過,沒有一大家子人睡在一個房間里的情形了。火炕還有,但大致都是北炕,南面空出來,放點傢具什麼的,和城市裡的卧室一樣。過去取暖,主要靠燒火做飯產生的熱量。現在的新房都在地面下也如炕一樣搭建,為了干凈,灶坑都設置在房子外面。

Ⅹ 東北曾經的「關東三大怪」習俗,為何如今都消失了

東北曾經的“關東三大怪”分別為“窗戶紙糊在外”、“大姑娘叼個大煙袋”、“養個孩子吊起來”,但是,現在隨著生活方式和條件的改變,人們的習慣也跟隨著發生了變化。

養個孩子吊起來

“養個孩子吊起來”指的是他們喜歡把嬰兒放在搖籃里,而這個搖籃一般吊在天棚上,每當家裡有孩子出生,人們就會把搖籃用四根麻繩拴好,把它吊在離土炕不遠的上方,這樣可以讓孩子躺在上面來回晃動,也當地人稱作“悠車”。

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條件也發生了改變,所以糊窗紙、叼煙袋的情況也看不到了,過去的搖籃也逐漸被現在的嬰兒床、嬰兒車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