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代女子是怎麼化妝的都用些什麼
第一步:敷鉛粉
鉛粉是重金屬,雖然塗在臉上會增白,但長期使用會讓皮膚發青、發黃,妙齡少女最後變成黃臉婆。古人化妝的第一個步驟是敷鉛粉,作用與現在打粉底類似,都是為了凸顯自己膚白貌美,畢竟「一白遮百丑」。
不過這也嚇不跑愛美的女性,她們在鉛粉中添加輔料調和使用:唐人喜歡在粉中摻入西域香料,稱迎蝶粉;宋人將益母草、蚌粉等調制玉女桃花粉;明人則以玉簪花為主料,制玉簪粉。
第二步:抹胭脂
胭脂,又名焉支,是外來語。因為胭脂原本出自西域的焉支山下,由一種名為「紅藍」的花朵中提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將胭脂帶回中原,女子敷粉後用以之飾面。張騫帶回胭脂之後,中原女子稍作改良,加入了牛骨髓製作成粘稠的紅色脂膏,裝於金玉陶瓷等材料的器皿中。
而到了魏晉南北朝時,胭脂的製作工藝更趨成熟,既有攜帶型紙片狀的「金花胭脂」,即將胭脂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還有以絲綿蘸紅藍花汁而成的「棉胭脂」,類似現在的腮紅液,工藝已非常現代。
第三步:畫黛眉
沒有特定畫眉毛的材料,女子們就用柳枝燒焦後塗在眉毛上。也有一種是用青色的柳枝點著稀釋後的顏料畫眉。
第四步:點額黃
這是用絲綢、彩紙、金箔、雲母片等材料剪成的裝飾物粘貼在眉心或前額。形狀有圓形、菱形、月形、桃形以及花、鳥、魚、蝴蝶、鴛鴦等,顏色主要是紅、綠、黃三色。
第五步:畫面靨
面靨妝始於宮廷,起初並不是為了裝飾,而是一種特殊的標記。當某個後妃來例假時,不能被帝王臨幸,又羞於啟齒,就在臉上點上兩個小紅點,女史見了不會列名安排侍寢。後來,面靨逐漸成為一種裝飾,流傳到了民間。
第六步:描斜紅
斜紅始於南北朝,是在眼角兩旁用胭脂各畫一條紅色的月牙形,塗抹的深淺、粗細各有不同,在唐代的宮廷中頗受女性歡迎。
第七步:點口脂
唐人以蜂蠟代替前人的動物脂膏,又摻以硃砂、紫草,終於調試出紅色、粉紅、紅褐色等不同色號的口脂。古人崇尚「櫻桃小口一點點」,為了達到這種效果,女孩子們先用白色打底以覆蓋唇色,然後用口脂在嘴唇正中畫出唇形。
B. 古代女子塗口紅不止抿紅紙,都有哪些變幻多端的唇妝藝術
有俗語說愛美是女人的天性,這話一點不假,從古至今的女性追求美的腳步都從來沒有停止,完全不分地域、年齡、種族。隨著人類的進步,社會的發展,現代人是有實在多的在臉上塗塗抹抹的化妝工具,還有各類氣墊、隔籬、水、乳、霜等。那麼古代女子又是怎麼化妝,有什麼工具呢?
古代口紅的流行,漸漸的也開始引領了當時的時尚潮流。雖然她們當時臉上要抹胭脂,眼睛要畫眉黛,最後的這個塗唇脂才是一個人妝容的點睛之筆,因為一個好看的唇妝,能修飾好一個人的唇形,又能提亮整個妝容的氣色。以至於到了現代社會,審美雖然有了改變,但在唇上的妝容,大家都還是精益求精,展現最美的自己。
C. 女生古風嘴巴怎麼畫
1、先用紅色的筆勾畫出上下嘴巴之間的縫隙,人中和嘴唇的弧度也要畫出來。
D. 為何有人說古代女子的口紅,畫出了中國審美的變遷
因為通過古代女子口紅畫法,可以明顯看出中國審美由最初漢代的「素顏即美」向「嫵媚濃妝」過度。
先秦,口紅雛形現身。「眉聯娟以娥揚兮,朱唇的若其丹」,詞句中的「丹」實指硃砂,是先秦時期女子化唇部妝容的主要材料。但硃砂本質是一種礦石,不能直接和口唇接觸,於是聰明人將硃砂與動物油脂混合,形成膏狀的固體,既能滋養唇部又能增添色彩。此方法在後宮得以流傳,加以研製與升級,但其功效如同唇膏,並無畫法。
清朝,新型花瓣唇開始普及。清朝的花瓣唇妝在難易程度上比其它的要復雜一些,先是進行潤唇打底,兩邊薄薄輕輕帶過,中間要厚塗。口紅也是一樣,口紅在上下唇中間寬塗,行至兩側過渡到極細。形象點說就是在嘴唇上畫出一個紅心的形狀,在下唇畫的稍微大一點,畫好之後,上下唇一抿,然後花瓣唇就完成了。
E. 從漢朝到明清,古代女子的唇妝都有哪些變化呢
美妝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從古代到今天,愛美的女性總是引領時代的審美和潮流。前幾天花木蘭的妝容成為熱搜,大家開始好奇真實的古代妝容是什麼樣子的。今天就來看一下從漢朝到明清這千年之間,女子的唇妝都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呢?
從宋代開始,女子妝容漸漸講究內斂,宋朝流行中規中矩的橢圓唇妝,而到了明清,女子的唇妝僅有些微的變化,多講究端莊內秀之美。
F. 看唇識女人,古時候美人的嘴唇到底可以有多美
一個女人的美,在古詩詞中,不是珠寶首飾,不是綾羅綢緞……
而是舉手投足,一顰一笑。
或許,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細微的美,那些珠寶首飾、綾羅綢緞穿戴在女人身上,才會變得有意義。
不相信?
下面這5首詩詞,就是從細微處,描繪了5名古代女子的美麗,尤其是嘴唇。
不妨一起來欣賞一下。
香墨彎彎畫,燕脂淡淡勻,
揉藍衫子杏黃裙。
獨倚玉闌,無語點檀唇。
人去空流水,花飛半掩門。
亂山何處覓行雲。
又是一鉤,新月照黃昏。
這是秦觀的一首詞。描寫了一位女子,描眉擦粉之後,穿上藍衫和杏黃裙,倚靠著欄桿等待情郎的情景。
等待的時間里,女子還忙裡偷閑,在唇際塗了沉檀色的口紅。
可惜一直等到黃昏,情郎也沒有出現。
這時,一輪新月掛上了天空,映照著依舊在欄桿邊,獨自等待的女子。
或許這個世界上,更多的還是,天上的月殘缺,地上的人未全。
但這一點都不妨礙,詩詞中的這些女子們,雖歷經了千百年的風霜,依舊活脫脫的出現在,每一個讀到的人眼前。
尤其是那一雙紅唇,一旦烙在了心裡,就是一抹硃砂痣。
G. 中國古代女人是如何化妝
從古至今女性都有一顆愛美之心,現代人們的化妝品五花八門,款式、型號之多,數不勝數。在古代沒有這么高的科技,他們都用胭脂、螺子黛、鉛粉、畫面靨等化妝技術來裝扮自己,這些我們聽都沒有聽過,但是當時古人的化妝技巧一點都不失我們現在的水準。
古代的女性將口紅稱之為唇脂,人們將唇脂塗在嘴唇上。不同的朝代也有不同的塗法,唐宋時期流行點絳唇,就是將唇脂只塗在兩片唇的中間,以顯示櫻桃小口之美。直到後來漸漸的演變成塗滿整個唇部。
古代女子代妝步驟之多,一點都不輸我們現在,愛美之心人皆有知,無論是哪個朝代的女子都有一顆愛美,熱愛生活的心。而不同的化妝方法也體現了不同朝代的各式各樣的審美觀念。
H. 古代女子化妝的步驟
1、敷鉛粉
古人化妝的第一個步驟是敷鉛粉,作用與現在打粉底類似,都是為了凸顯自己膚白貌美,畢竟「一白遮百丑」。唐人喜歡在粉中摻入西域香料,稱迎蝶粉;宋人將益母草、蚌粉等調制玉女桃花粉;明人則以玉簪花為主料,制玉簪粉。
唐朝的眉形豐富多彩,唇妝種類也異常繁多,僅晚唐30多年時間里,唇式就出現了17種之多,圓形、心形、鞍形,其中最風靡的要數櫻桃形和花朵形。古人崇尚「櫻桃小口一點點」,為了達到這種效果,女孩子們先用白色打底以覆蓋唇色,然後用口脂在嘴唇正中畫出唇形。
I. 古代女子出嫁化妝抹口紅的那張紙叫什麼,那時抹口紅叫什麼啊
抿口紅的紙是為了塗抹方便,調好塗於紙的兩面的胭脂。
口紅是所有唇部彩妝的總稱。口紅包括唇膏、唇棒、唇彩、唇釉等,能讓唇部紅潤有光澤,達到滋潤、保護嘴唇,增加面部美感及修正嘴唇輪廓有襯托作用的一種產品,是女性必備的美容化妝品之一,可顯出女性之性感、嫵媚。
考古學家發現,世界上的第一支口紅在蘇美人的城市烏爾被發現。五千年前,古埃及人會使用黑色、橘色、紫紅色的口紅。
古羅馬時代,一種名為Fucus的口紅是以紫紅色含水銀的植物染液和紅酒沉澱物所製成。
中國唐朝,貴族婦女和教坊歌妓喜歡以檀色注唇,後世沿用。
維多利亞女王時期,口紅被視為是妓女的用品,使用口紅是一種禁忌。
大約在1660-1789年,歐洲的法國和英國男士間流行塗口紅。十八世紀美國、清教徒移民並不流行塗口紅,愛美的女人會趁人不注意時以絲帶摩擦嘴唇,以增加紅潤,這樣的情形直到十九世紀,十九世紀流行蒼白,口紅和化妝品被視為禁忌,而轉為以葯品型式販售。
法國時期,嬌蘭將管狀口紅引進美國,販售對象主要為少數貴族,第一支金屬管口紅是由美國康乃狄克州華特貝里的毛里斯李維和史柯維爾製造公司。
1915年代,製造屬於大眾化產品。1912年代,紐約市婦女參政權論者的示威活動中,著名的女性主義者都抹上口紅,把口紅示為婦女解放的象徵。
1920年代,美國由於電影的流行,也帶動了口紅的流行,其後各類口紅顏色的流行都會受到影視明星的影響,而帶動風潮。
1940年代,美國女性受到戰爭的影響,會以化妝來保持好臉色,當時最大的口紅廠商之一Tangee,曾推出一個名為「戰爭」、女人和口紅」的廣告。
1950年,戰爭結束,女星們帶動將唇形顯得飽滿、魅惑的流行。1960年代,由於流行白色與銀色等淺色的口紅妝,魚鱗被用來製造出閃動的效果。
1970年,迪斯可流行時,紫色是一種流行的口紅顏色,而龐克族喜愛的口紅顏色為黑色。
1980年代,的喬治男孩樂團。1990年代的口紅開始出現咖啡色的口紅,在某些搖滾樂團中也出現了使用黑、藍色的唇色。
1990年代末期,維他命、葯草、香料等材料被大量添加於口紅之中。
參考鏈接:
口脂-網路
口紅 (美容修飾類化妝品)-網路
J. 各個朝代女子的唇妝有什麼不同
口紅在當下也是女孩們最為喜愛的美妝單品,實際上古代女子早已經有了很多的唇妝。
首先是最早流行於漢朝的梯形唇妝,先把內唇線畫一下,然後在上嘴唇畫個小梯形,下嘴唇畫個大梯形,用口紅不好掌握界線,可以使用唇釉或者口紅刷。
看來愛美真的是每個時期女子的天性呢,單單一個唇妝就有這么多的畫法,有些唇妝在我們看來有一點點奇怪,但是有一些直到現在還流傳在化妝的姐妹們中間呢,趕快學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