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女圖片 » 法國美女王後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法國美女王後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9-06 20:25:11

① 法國王後瑪麗在被處決時,為何要向劊子手道歉

一方面是因為緊張,一方面是因為在法國貴族都是有很好的禮節性的。所以在被處死刑的時候也不忘道歉。當時的情況是,因為太緊張了,法國王後不小心踩到了儈子手的手和腳,然後就向儈子手道了歉。

不過這聲道歉意思完美的體現了當時法國統治者的懦弱,連這種時候都還會向一個儈子手道歉,自己畢竟是王室的身世,如此情況之下依舊是記得道歉。這也是讓不少人看到了王室也不是那麼不堪,也開始反思這種偏激的方式。事實上後來法國爆發的復辟運動,幾乎摧毀了法國那脆弱的經濟基礎。

② 求法國歷史上有影響力的王室女性及她們的故事!越全越好!

路易十六的王後瑪麗·安托瓦內特
瑪麗·安托瓦內特(Marie An-toinette,1755~1793年),原奧地利帝國公主,生於維也納,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索瓦一世與奧地利女王瑪麗亞·特蕾西亞(又譯:瑪麗亞·特蕾莎)第十五個孩子(最小的女兒,她還有一個弟弟)。1755年11月2日出生在維也納霍夫堡皇宮。她被取名為瑪麗亞·安東尼亞·約瑟芬·約翰娜(Maria-Antonia-Josepha-Johanna)。 瑪麗亞是以紀念聖母瑪麗亞, 安托瓦內特是紀念帕多瓦的聖安東尼, 約瑟芬是紀念她的哥哥約瑟夫大公,約翰娜是紀念傳教士聖約翰。 一位大臣是這樣描述這個新生兒的:「一個嬌小但完全健康的女大公。」
1766年,為政治上的需求,法國王室正式向11歲的瑪麗·安托瓦內特公主求婚。奧地利宮廷欣然應允。但由於種種原因,這場婚禮被拖了數年。直到1770年,瑪麗·安托瓦內特快15歲時,才終於踏上法國國土,成為法國王儲,路易·奧古斯特·德·波旁(即日後的路易十六)的王太子妃。 1774年,路易十五駕崩,路易十六即位。瑪麗·安托瓦內特成為法國王後,母儀法蘭西。但很可惜,她本人並沒有作為一名王後所應該具備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進入法國宮廷之後,瑪麗·安托瓦內特在政治上毫無建樹。每天只是熱衷於舞會、時裝、玩樂和慶宴,修飾花園,奢侈無度,有「赤字夫人」之稱。在法國大革命開始後,她身上卻意外地體現出一位王後的驕傲與尊嚴,表現得比路易十六更有主見,更為頑固。 1789年7月14日,群眾攻打巴士底獄時,瑪麗·安托瓦內特勸說路易十六帶兵去梅斯避難。她支持國王拒絕了國民議會提出的廢除封建制度和限制王權的要求,結果成為眾矢之的。不過,無論是當時還是後世,仍有很多人站在王後的一邊,比如法國的雨果,奧地利的斯蒂芬·茨威格,都對王後抱有同情。當然還有其他許多名不見經傳的保王派人物。 1789年10月,隨同路易十六從凡爾賽宮遷回巴黎,處於革命群眾的監視之下。她暗中活動,向一批流亡貴族求援,但他們不但沒有幫忙,還落井下石,每個人都想用國王的頭來換一筆贖金。這批貴族中包括國王的弟弟,普羅旺斯伯爵(即日後的路易十八),和更小的弟弟阿圖瓦伯爵(即日後的查理十世)。國王夫婦苦於左右無援,迫於形式,他們不得不自行謀劃一次又一次的逃亡。 於1791年6月與國王一同秘密出逃,至邊境城市瓦倫時被發現,外逃未遂。 1792年,法國對奧地利宣戰,她繼續勾結奧地利,並把作戰計劃提供給外國干涉軍,企圖借外部勢力鎮壓革命。此時奧地利女皇瑪利亞·泰麗沙(即瑪麗·安托瓦內特的母親)和約瑟夫二世皇帝(即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兄長)相繼去世,奧地利王權掌握在瑪麗·安托瓦內特的侄子,弗蘭茨·約瑟夫手中。 叛國的事情敗露後激怒了法國人民,導致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義,徹底推翻了君主制。隨後,她和國王一起被囚禁在當普爾堡。次年10月,被交付給革命法庭審判,判處死刑,送上斷頭台。享年38歲。死後屍體一度被扔在萬人坑埋葬,直到22年之後,普羅旺斯伯爵復辟成為路易十八,才將她的白骨重新挖出,並妥善安葬。

法國王後:
瑪麗婭·安托瓦內特
1755——1792

法國王後(1778——1792)。她的名字也譯為「瑪麗·安托瓦內特」或「瑪麗·安東尼特」。

瑪麗婭·安托瓦內特1755年出生在奧地利霍夫堡宮,她是奧地利女大公瑪麗婭·特蕾西婭和弗朗茨一世最小的女兒,也是母親最昂貴的政治賭注。

童年

瑪麗婭的童年是幸福的,這恰好跟她不幸的「晚年」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她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剛出生時,法國大使就這樣形容她「一個小小的,但完全健康的皇女」。瑪麗婭,作為一個孩子,是乖巧可人的,她只願說德語,對法語有一種抗拒。但正如俾斯麥形容他的妹妹時所說的,「她願說法語或是德語,隨她的便」。

約瑟芬皇後
拿破崙1769年8月15日出生於法國科西嘉。9歲進入里恩王家軍校讀書。1796年初,年輕的拿破崙由於參加了粉碎保皇黨的叛亂,在巴黎頗有名氣。這時,一個女人向他求婚,她的名字叫約瑟芬。

約瑟芬比拿破崙大6歲,當時是一個有兩個孩子的寡婦。一次她聽一個朋友講起拿破崙的事跡,十分敬佩,很想認識這位年輕有為的軍官。但他自己又不好冒昧前往,託人介紹也不合適,於是她想出了一個辦法。

約瑟芬十二歲的兒子遵照母親的吩咐,來到拿破崙住的地方,小傢伙請求拿破崙發還父親的佩劍,他父親是在恐怖時期被羅伯斯庇爾處死的一名共和黨將官。拿破崙允准了孩子的請求,那孩子含淚接過佩劍並親吻了這件遺物。第二天,約瑟芬前來向他致謝,並傾吐了自己的愛慕之情。他的美貌和坦誠深深地打動了他。拿破崙相信,同這位年輕寡婦結合對於他的幸福有重大關系;對於他實現壯志將是強有力的支持。認識僅三個月,他們便舉行了婚禮。新婚後兩天,拿破崙重返義大利前線,指揮缺乏訓練、武器很差的法國軍隊打敗了強大的奧地利軍隊,威震全歐,名傳世界。

約瑟芬嬌柔、純潔、善良,深得拿破崙喜愛。他在一封她的信中寫道:我收到你的來信,你似乎在信中責備我說女人的壞話。事情是這樣,我最討厭的是女陰謀家。我看得慣仁慈、文雅、溫柔的女性,我喜愛她們。如果說她們嬌縱了我,那不是我的過錯,而是你的。不過你會看到我已經寬大對待了一位通情達理的值得尊重的女性。我把她丈夫出賣我的信拿給她看時,她哭起來了,以萬分痛心的悲傷和誠實口吻喊道:「這的確是他的筆跡!」這就夠多了,打動了我的心,我說:「好吧夫人,把信投到火里,我就沒有證據可以針對您丈夫了。」她燒掉了信件,轉悲為喜。現在她丈夫得救了,如果遲兩小時,他已被處死了。所以,你看,我喜歡嬌柔、純潔、善良的女性,因為只有她們才象你。

約瑟芬與拿破崙結合的最大不幸是沒有孩子,拿破崙一心想的是稱霸歐洲,並有兒子繼承他的基業,1804年他被參議院敕令尊為皇帝後,這一想法更明顯化了。1809年11月30日,剛過40歲的拿破崙終於提出了要和約瑟芬離婚。那天當約瑟芬同拿破崙一如往常共進午餐的時候,拿破崙一喝完咖啡就令左右退下。他走近她,拿起她的手按在他心上,凝視了片刻說:「約瑟芬,我親愛的約瑟芬!你知道我愛過你,我在人世得到的僅有的幸福時刻都是你一人賜給的。但是,約瑟芬,我的命運要高過我的意志;我最珍貴的愛情必須讓位給法國的利益。」1809年12月16日,拿破崙與約瑟芬正式離婚。

1810年4月1日,拿破崙與奧地利女大公瑪麗一路易莎成婚。次年3月得子。

離婚後,約瑟芬一直居住在馬爾梅松寢宮,拿破崙經常看望她,但她的精神一直處在抑鬱中。約瑟芬死後,拿破崙曾到她墳前去痛哭。

1814年拿破崙兵敗被流放到厄爾巴島時,瑪麗一路易莎帶著她的兒子回維也納老家去了,她離開時沒能獲准去見拿破崙一面。

1815年,拿破崙復位再敗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1821年5月5日,年僅51歲的拿破崙病死在聖赫勒拿島。拿破崙臨終時還在喊著「約瑟芬!」

由於篡奪王位、遭到人們痛恨的拿破崙遺棄了她,由於她也是拿破

侖狂妄野心的犧牲品,復辟王朝和聯軍終於寬恕了她。出於敬重,大概也出於好奇,因為二

十五年來歐洲經歷了一場噩夢,而這個女人同這項令人不可思議的冒險事業是緊密相連的,

俄國沙皇還特意去馬爾麥松拜訪了她。緊接著,普魯士國王也帶著兒子來登門拜訪了。這之

後,普魯士、英國、俄國和德國的皇親國戚也都紛至沓來,冷落多年的門庭,頓時出現了一

番熱鬧景象。連不共戴天的波旁家族如今也顯得雍容大度了,他們叫人轉告她,她可以在余

生之年繼續佔用納瓦爾城堡。這樣,她總算在馬爾麥松城堡平安無事地呆了下來。後來,路

易十八的弟弟也來向她表示他的敬意了。這些保皇黨人當年狼狽地逃往國外時,曾得到過她

的有力幫助,他們對此至今記憶猶新。再說她本來不就是他們的人嗎?她不是也同許多從國

外歸來的人一樣,在恐怖年代遭受過牢獄之災嗎?對於這意外的情況,她很快便適應了下

來。她一如既往,毫不吝嗇地招待著各方慕名而來的人士。其中有皇帝、國王、王子和流亡

歸來的貴族。她的沙龍成了當時上層社會最熱鬧的場所。那種盛況實在是古往今來所絕無僅

有,僅俄國沙皇每星期就要光臨兩次。即使在她最得意的時期,也沒有受到過這樣大的殊

榮。更有甚者,國王路易十八也表示要見她一面。因此,她應邀將於5月26日回到闊別四

年半之久的土伊勒利宮去拜見他。

但終未如願。25日,她忽然感到喉間不適,四天後,她離開人間。

誰也沒有想到把她的死訊告訴拿破崙。他是從報紙上得悉,他青年時代曾經為之喪魂失

魄的約瑟芬已經撒手塵寰了。

瑪麗·安東尼特 (Marie Antoinette)(1755年-1793年),法國王後。生於維也納。是瑪麗亞·特里薩(Marie Theresa, 1717-1780)與弗朗茨一世之女,利奧波德二世之妹。 1770年與路易十六結婚,以加強法奧聯盟。她對路易十六的影響很大。 她任性輕浮,不遵守習俗,倍受非議。 她維護奧地利的利益,反對革命。 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有拒絕君主立憲派的勸告,使得君主制脫離人民。1791年6月企圖同路易十六一起逃離土伊勒里宮回奧地利,但在維洛那被捕,押回巴黎囚禁。在國王被處斬後,她被交付審判並被送上斷頭台。

孩童時代

瑪麗·安東尼特是奧地利女皇瑪麗亞·特里薩和弗朗茨一世的第十五個孩子(最小的女兒,她還有一個弟弟)。1755年11月2日她出生在維也納霍夫堡皇宮。她被取名為瑪麗亞·安東尼特·約瑟芬·約翰娜(Maria-Antonia-Josepha-Johanna)。 ''瑪麗亞''是以紀念聖母瑪麗亞, ''安東尼特''是紀念帕多瓦的聖安東尼, ''約瑟芬''是紀念她的哥哥約瑟夫大公,''約翰娜''是紀念傳教士聖約翰。 一位大臣是這樣描述這個新生兒的:「一個小小的但完全健康的皇女。」

瑪麗·安東尼特在比她大兩歲的姐姐瑪麗亞·卡羅萊納和比她大一歲的哥哥馬克斯陪伴下長大。她其它的哥哥約瑟夫二世, 利奧波德二世和Ferdinand-Karl - 已經在哈布斯堡帝國里扮演重要的角色。

有個關於她孩童時期的傳說:瑪麗·安東尼特遇見了還是幼兒的天才莫扎特。 他為皇家表演了一個短的音樂會。 當女皇問他想要什麼作為獎勵時, 莫扎特這樣回答,他希望能在婚禮上與女皇最小女兒牽手(更多的是對女皇的調侃。)

瑪麗·安東尼特的姐姐們很快與歐洲各個皇族聯姻。 大女兒瑪麗亞·克里斯蒂娜嫁給了荷蘭攝政王, 瑪麗亞·阿瑪麗亞與帕爾馬王子結婚,瑪麗·安東尼特最喜愛的姐姐瑪麗亞·卡羅萊納和那不勒斯國王Ferdinand結婚。

作為孩子,她是迷人和守規矩的,瑪麗·安東尼特幾乎沒有受過真正的教育。 她反復無常,在藝術和閱讀方面幾乎什麼也不懂。 她的法語很差,而且只願意說德語。但是 當她的姐姐Johanna-Gabriella1762年死於天花後,瑪麗·安東尼特成為了下個介入在她的母親的政治游戲中的孩子。

奧地利和法國簽訂了一個新的和平條約,這使從1494年開始的間歇性的戰爭有希望結束。路易十五的繼承人是他的孫子Louis-Auguste,計劃中, 他應該與瑪麗亞·特里薩的女兒之一結婚。由於Johanna-Gabriella的死亡, 就決定了瑪麗·安東尼特會送到法國與王儲結婚。

當瑪麗亞·特里薩問預言家她的女兒在法國是否會幸福,他回答:「有十字架來保證。」 1770年4月瑪麗·安東尼特離開維也納,此時她十四歲。女皇對她嗚咽的女兒的告別詞是:「別了, 我最親愛的孩子。 要對法國人民非常好,讓他們能說我為他們送來一個天使。」

瑪麗·路易絲
奧地利公主,法國王後(1810——1814)。神聖羅馬帝國末代皇帝弗朗茨二世之女,出生在維也納。1810年奧地利和法國交戰失敗,弗朗茨二世被迫將女兒下嫁給拿破崙一世,為此,拿破崙與約色芬皇後離婚(皇後無嗣)。

作為奧地利公主,瑪麗婭受到的一直是反對法國、憎惡拿破崙的教育。1810年她被迫嫁給法皇,據說當時她痛不欲生。事實證明她後來的生活並不像料想的那麼壞。皇帝視她為掌上明珠,1813年她還為皇帝生下了獨子「羅馬王」拿破崙二世(來西斯塔特公爵)。據皇帝本人說,皇後是個「賢妻良母」,天真單純,「她想要什麼都會直言不諱的說出來,但她很少有需要」。

1814年,拿破崙退位,瑪麗·路易絲被擄到奧地利,從此再沒見過丈夫,她的兒子在奧地利宮廷長大,並染上了哈布斯堡家族的遺傳病。1832年,萊希斯塔特公爵英年早逝。圖為瑪麗王後及其子

法國王後:
瑪麗婭·安托瓦內特
1755——1792

瑪麗婭·安托瓦內特1755年出生在奧地利霍夫堡宮,她是奧地利女大公瑪麗婭·特蕾西婭和弗朗茨一世最小的女兒,也是母親最昂貴的政治賭注。

童年

瑪麗婭的童年是幸福的,這恰好跟她不幸的「晚年」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她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剛出生時,法國大使就這樣形容她「一個小小的,但完全健康的皇女」。瑪麗婭,作為一個孩子,是乖巧可人的,她只願說德語,對法語有一種抗拒。但正如俾斯麥形容他的妹妹時所說的,「她願說法語或是德語,隨她的便」。

約瑟芬皇後
拿破崙1769年8月15日出生於法國科西嘉。9歲進入里恩王家軍校讀書。1796年初,年輕的拿破崙由於參加了粉碎保皇黨的叛亂,在巴黎頗有名氣。這時,一個女人向他求婚,她的名字叫約瑟芬。

約瑟芬比拿破崙大6歲,當時是一個有兩個孩子的寡婦。一次她聽一個朋友講起拿破崙的事跡,十分敬佩,很想認識這位年輕有為的軍官。但他自己又不好冒昧前往,託人介紹也不合適,於是她想出了一個辦法。

約瑟芬十二歲的兒子遵照母親的吩咐,來到拿破崙住的地方,小傢伙請求拿破崙發還父親的佩劍,他父親是在恐怖時期被羅伯斯庇爾處死的一名共和黨將官。拿破崙允准了孩子的請求,那孩子含淚接過佩劍並親吻了這件遺物。第二天,約瑟芬前來向他致謝,並傾吐了自己的愛慕之情。他的美貌和坦誠深深地打動了他。拿破崙相信,同這位年輕寡婦結合對於他的幸福有重大關系;對於他實現壯志將是強有力的支持。認識僅三個月,他們便舉行了婚禮。新婚後兩天,拿破崙重返義大利前線,指揮缺乏訓練、武器很差的法國軍隊打敗了強大的奧地利軍隊,威震全歐,名傳世界。

約瑟芬嬌柔、純潔、善良,深得拿破崙喜愛。他在一封她的信中寫道:我收到你的來信,你似乎在信中責備我說女人的壞話。事情是這樣,我最討厭的是女陰謀家。我看得慣仁慈、文雅、溫柔的女性,我喜愛她們。如果說她們嬌縱了我,那不是我的過錯,而是你的。不過你會看到我已經寬大對待了一位通情達理的值得尊重的女性。我把她丈夫出賣我的信拿給她看時,她哭起來了,以萬分痛心的悲傷和誠實口吻喊道:「這的確是他的筆跡!」這就夠多了,打動了我的心,我說:「好吧夫人,把信投到火里,我就沒有證據可以針對您丈夫了。」她燒掉了信件,轉悲為喜。現在她丈夫得救了,如果遲兩小時,他已被處死了。所以,你看,我喜歡嬌柔、純潔、善良的女性,因為只有她們才象你。

約瑟芬與拿破崙結合的最大不幸是沒有孩子,拿破崙一心想的是稱霸歐洲,並有兒子繼承他的基業,1804年他被參議院敕令尊為皇帝後,這一想法更明顯化了。1809年11月30日,剛過40歲的拿破崙終於提出了要和約瑟芬離婚。那天當約瑟芬同拿破崙一如往常共進午餐的時候,拿破崙一喝完咖啡就令左右退下。他走近她,拿起她的手按在他心上,凝視了片刻說:「約瑟芬,我親愛的約瑟芬!你知道我愛過你,我在人世得到的僅有的幸福時刻都是你一人賜給的。但是,約瑟芬,我的命運要高過我的意志;我最珍貴的愛情必須讓位給法國的利益。」1809年12月16日,拿破崙與約瑟芬正式離婚。

1810年4月1日,拿破崙與奧地利女大公瑪麗一路易莎成婚。次年3月得子。

離婚後,約瑟芬一直居住在馬爾梅松寢宮,拿破崙經常看望她,但她的精神一直處在抑鬱中。約瑟芬死後,拿破崙曾到她墳前去痛哭。

1814年拿破崙兵敗被流放到厄爾巴島時,瑪麗一路易莎帶著她的兒子回維也納老家去了,她離開時沒能獲准去見拿破崙一面。

1815年,拿破崙復位再敗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1821年5月5日,年僅51歲的拿破崙病死在聖赫勒拿島。拿破崙臨終時還在喊著「約瑟芬!」

由於篡奪王位、遭到人們痛恨的拿破崙遺棄了她,由於她也是拿破

侖狂妄野心的犧牲品,復辟王朝和聯軍終於寬恕了她。出於敬重,大概也出於好奇,因為二

十五年來歐洲經歷了一場噩夢,而這個女人同這項令人不可思議的冒險事業是緊密相連的,

俄國沙皇還特意去馬爾麥松拜訪了她。緊接著,普魯士國王也帶著兒子來登門拜訪了。這之

後,普魯士、英國、俄國和德國的皇親國戚也都紛至沓來,冷落多年的門庭,頓時出現了一

番熱鬧景象。連不共戴天的波旁家族如今也顯得雍容大度了,他們叫人轉告她,她可以在余

生之年繼續佔用納瓦爾城堡。這樣,她總算在馬爾麥松城堡平安無事地呆了下來。後來,路

易十八的弟弟也來向她表示他的敬意了。這些保皇黨人當年狼狽地逃往國外時,曾得到過她

的有力幫助,他們對此至今記憶猶新。再說她本來不就是他們的人嗎?她不是也同許多從國

外歸來的人一樣,在恐怖年代遭受過牢獄之災嗎?對於這意外的情況,她很快便適應了下

來。她一如既往,毫不吝嗇地招待著各方慕名而來的人士。其中有皇帝、國王、王子和流亡

歸來的貴族。她的沙龍成了當時上層社會最熱鬧的場所。那種盛況實在是古往今來所絕無僅

有,僅俄國沙皇每星期就要光臨兩次。即使在她最得意的時期,也沒有受到過這樣大的殊

榮。更有甚者,國王路易十八也表示要見她一面。因此,她應邀將於5月26日回到闊別四

年半之久的土伊勒利宮去拜見他。

但終未如願。25日,她忽然感到喉間不適,四天後,她離開人間。

誰也沒有想到把她的死訊告訴拿破崙。他是從報紙上得悉,他青年時代曾經為之喪魂失

魄的約瑟芬已經撒手塵寰了。

瑪麗·安東尼特 (Marie Antoinette)(1755年-1793年),法國王後。生於維也納。是瑪麗亞·特里薩(Marie Theresa, 1717-1780)與弗朗茨一世之女,利奧波德二世之妹。 1770年與路易十六結婚,以加強法奧聯盟。她對路易十六的影響很大。 她任性輕浮,不遵守習俗,倍受非議。 她維護奧地利的利益,反對革命。 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有拒絕君主立憲派的勸告,使得君主制脫離人民。1791年6月企圖同路易十六一起逃離土伊勒里宮回奧地利,但在維洛那被捕,押回巴黎囚禁。在國王被處斬後,她被交付審判並被送上斷頭台。

孩童時代

瑪麗·安東尼特是奧地利女皇瑪麗亞·特里薩和弗朗茨一世的第十五個孩子(最小的女兒,她還有一個弟弟)。1755年11月2日她出生在維也納霍夫堡皇宮。她被取名為瑪麗亞·安東尼特·約瑟芬·約翰娜(Maria-Antonia-Josepha-Johanna)。 ''瑪麗亞''是以紀念聖母瑪麗亞, ''安東尼特''是紀念帕多瓦的聖安東尼, ''約瑟芬''是紀念她的哥哥約瑟夫大公,''約翰娜''是紀念傳教士聖約翰。 一位大臣是這樣描述這個新生兒的:「一個小小的但完全健康的皇女。」

瑪麗·安東尼特在比她大兩歲的姐姐瑪麗亞·卡羅萊納和比她大一歲的哥哥馬克斯陪伴下長大。她其它的哥哥約瑟夫二世, 利奧波德二世和Ferdinand-Karl - 已經在哈布斯堡帝國里扮演重要的角色。

有個關於她孩童時期的傳說:瑪麗·安東尼特遇見了還是幼兒的天才莫扎特。 他為皇家表演了一個短的音樂會。 當女皇問他想要什麼作為獎勵時, 莫扎特這樣回答,他希望能在婚禮上與女皇最小女兒牽手(更多的是對女皇的調侃。)

瑪麗·安東尼特的姐姐們很快與歐洲各個皇族聯姻。 大女兒瑪麗亞·克里斯蒂娜嫁給了荷蘭攝政王, 瑪麗亞·阿瑪麗亞與帕爾馬王子結婚,瑪麗·安東尼特最喜愛的姐姐瑪麗亞·卡羅萊納和那不勒斯國王Ferdinand結婚。

作為孩子,她是迷人和守規矩的,瑪麗·安東尼特幾乎沒有受過真正的教育。 她反復無常,在藝術和閱讀方面幾乎什麼也不懂。 她的法語很差,而且只願意說德語。但是 當她的姐姐Johanna-Gabriella1762年死於天花後,瑪麗·安東尼特成為了下個介入在她的母親的政治游戲中的孩子。

奧地利和法國簽訂了一個新的和平條約,這使從1494年開始的間歇性的戰爭有希望結束。路易十五的繼承人是他的孫子Louis-Auguste,計劃中, 他應該與瑪麗亞·特里薩的女兒之一結婚。由於Johanna-Gabriella的死亡, 就決定了瑪麗·安東尼特會送到法國與王儲結婚。

當瑪麗亞·特里薩問預言家她的女兒在法國是否會幸福,他回答:「有十字架來保證。」 1770年4月瑪麗·安東尼特離開維也納,此時她十四歲。女皇對她嗚咽的女兒的告別詞是:「別了, 我最親愛的孩子。 要對法國人民非常好,讓他們能說我為他們送來一個天使。」

瑪麗·路易絲
奧地利公主,法國王後(1810——1814)。神聖羅馬帝國末代皇帝弗朗茨二世之女,出生在維也納。1810年奧地利和法國交戰失敗,弗朗茨二世被迫將女兒下嫁給拿破崙一世,為此,拿破崙與約色芬皇後離婚(皇後無嗣)。

作為奧地利公主,瑪麗婭受到的一直是反對法國、憎惡拿破崙的教育。1810年她被迫嫁給法皇,據說當時她痛不欲生。事實證明她後來的生活並不像料想的那麼壞。皇帝視她為掌上明珠,1813年她還為皇帝生下了獨子「羅馬王」拿破崙二世(來西斯塔特公爵)。據皇帝本人說,皇後是個「賢妻良母」,天真單純,「她想要什麼都會直言不諱的說出來,但她很少有需要」。

1814年,拿破崙退位,瑪麗·路易絲被擄到奧地利,從此再沒見過丈夫,她的兒子在奧地利宮廷長大,並染上了哈布斯堡家族的遺傳病。1832年,萊希斯塔特公爵英年早逝。圖為瑪麗王後及其子

③ 法國王後生2女被廢,改嫁小十歲國王,她是誰

埃莉諾的故事讓我們看到,眼前的缺失並不一定是真正的缺失,做人做事都應該從長遠利益出發,不因為一時的情緒激動而做出讓自己悔恨餘生的蠢事。

如果路易七世清楚地認識到這場政治婚姻的真正利益所在,便不會因為一事的沖動與埃莉諾解除婚姻,從而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前妻把大把的財富拱手送給別人,還為對方生下自己久盼而不得的皇室繼承人。

所以,不管我們眼下經歷了什麼樣的刺激,都應該等自己徹底冷靜下來之後,考慮好厲害得失再去做出重要決定,這樣才能夠有效地為自己降低一切可能的潛在風險。

④ 被送上斷頭台的法國王後瑪麗,在被處決時,為何要向劊子手道歉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之後,資產階級掌握法國政權,要處決路易十六和瑪麗王後,在行刑之前王後不慎踩到了劊子手的腳,隨後向劊子手道歉,之所以瑪麗王後在臨終之前還向劊子手道歉,歸根結底在於,作為奧地利的公主、法國的王後,不論什麼時候,貴族該有的禮節,都不能丟棄——這是一種修養。

農民和資產階級的不同之處在於,資產階級可以拿得出施政綱領,並且可以提出較為成體系的政治訴求,而這些訴求無疑和法國封建主階層是相抵觸的,由此,在矛盾不可調和,雙方都不可能讓步的情況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

⑤ 整個法國養不起瑪麗王後真的嗎

1793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王後瑪麗·安托瓦內特被送上斷頭台,曾經耀眼奪目深受民眾喜愛的瑪麗王後,這個時候萬人唾罵。她被執行死刑時,路易十六已經先她一步離去,而她的兒子、女兒背叛了她,在她身上安上令人不齒的罪名。當時好像所有人覺得,只要這個女人死了,我們的國家就有救了。


瑪麗公主的家庭老師說,“她比人們長期以來想像的聰明得多,可惜直到她13歲都沒有養成專心致志的習慣”,老師認為,瑪麗很聰明,但是也很懶惰,不願意動腦去思考。

當瑪麗公主到了法國,她就更沒有機會去思考了。法國和奧地利的敵對關系導致,平時出入王宮的公主夫人們,或者是法國的任何一個官員,包括她的丈夫路易十六,當時還是王儲的路易·奧古斯特,都不會和她談論政治上的事情。她們可以在一起買珠寶,比誰今天的裙子更豪華更好看,哪裡又出了好喝的酒,但是也僅此而已了。

⑥ 她是一國王後,卻被送進敵人的寢宮,為什麼拿破崙稱贊她比男人還偉大

這位皇後就是路易斯王後,當時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非常害怕拿破崙害了自己,於是把自己的王後路易斯送去了拿破崙的寢宮。

拿破崙邀請路易斯王後進入自己的寢宮,出來後便告訴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只要他乖乖聽話,就不對他做什麼。威廉三世和路易斯王後回到王宮後,路易斯王後也沒有說什麼。所以由此可見,古今中外只要有戰爭,女子往往都是犧牲品。

⑦ 法國王後瑪麗在被處決時,為何要和行刑的劊子手道歉呢

說起瑪麗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其實她就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妻子,法國大革命期間,路易十六的王後瑪麗被處決,被推上斷頭台時,不小心踩到了劊子手的腳上。瑪麗竟然滿臉羞愧地跟劊子手講:「對不起,您知道,我不是故意的。」很多人贊嘆「這就是貴族范!」
歷史知事認為,貴族范的確有


⑧ 瑪麗.安托瓦內特(瑪麗皇後)那麼漂亮的美女,為什麼會嫁給法國那麼丑的國王路易.奧古斯特(路易十六)

你就算是發這些圖片,但對於多數人來說,圖片上的皇後並不美,路易十六也並不醜啊,你眼光真差,還那麼膚淺,結婚多數人還是更看重內在的,好多顏值不對等的都結婚了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