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女圖片 » 歐美女人花蕊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歐美女人花蕊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9-14 01:31:03

『壹』 玫瑰花蕊長什麼樣的

花單生於葉腋,或數朵簇生,苞片卵形,邊緣有腺毛,外被絨毛;花梗長5 -22 5毫米,密被絨毛和腺毛;花直徑4-5.5厘米;萼片卵狀披針形,先端尾狀漸尖,常有羽狀裂片而擴展成葉狀,上面有稀疏柔毛,下面密被柔毛和腺毛;花瓣倒卵形,重瓣至半重瓣,芳香,紫紅色至白色;花柱離生,被毛,稍伸出萼筒口外,比雄蕊短很多。果扁球形,直徑2-2.5厘米,磚紅色,肉質,平滑,萼片宿存。花期5-6月,果期8-9月。

『貳』 (有圖片)5片白色花瓣,花蕊黃色的小花是什麼花

是白可花,也叫雪花蔓

引進種

拉丁學名 Bacopa diffusus

科屬:玄參科假馬齒莧屬
一二年生草本;葉對生,葉緣有齒缺,匙形;花單生於葉腋內,具柄;萼片5,完全分離,後方一枚常常最寬大,前方—枚次之,側面3枚最狹小;花冠白色,2唇形;雄蕊4,2強,極少5枚,葯室平行而分離;柱頭擴大,頭狀或短2裂;果為蒴果,有2條溝槽,室背2裂或4裂;種子多數,微小。花期5-7月。
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主產美洲。白可花為近年來新引入園林品種,國內尚無中文名,故直接使用屬名「Bacopa」音譯命名。

『叄』 有人說歷史上一共有三位花蕊夫人,你知道是哪三位嗎

鄙人認為所謂的三位花蕊夫人,有兩位見諸史冊,而另一位史料記載含渾,恐怕是誤傳其人。具體表現如下:

1、花蕊美女、爛事做盡

前蜀王建是一個劉備般的梟雄,其麾下川軍,在五代十國時代,也頗有威名的,故此他才可以立足川蜀,成就割據,獨霸一方。

而第三位花蕊夫人,就是史料含渾不清的後唐小花蕊夫人了,關於她的記載,更多像,前兩位花蕊夫人事跡的拼湊,故此鄙人認為她的存在是誤傳所致。

『肆』 女孩的花蕊的意思是什麼

女孩的花蕊的意思是女孩長的比較嬌嫩,像花蕊一樣。

對於花苞與花蕾的解釋,一般的即將開放的花,俗稱花骨朵。簡稱蕾。花芽發育接近於開花時的狀態,稱為花蕾。經常用來形容小孩子為祖國的花骨朵。而花苞就是花未開放時包著花朵的葉片,一般的和花一起統稱蓓蕾。

花苞是花未開放時包裹著花朵的葉片,它是需要即將開放,為開花做准備的。而花蕾就指的是還未開放的花朵,俗稱花骨朵,它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開放。

我們在養殖花卉的時候能夠長出花苞就離開花只差一步了,在這期間我們要補充養分,否則會導致花苞開不起來或者脫落。所以花苞出來了,我們要給它施肥,施肥以磷鉀肥為主的多元素混合肥料。當然也是可以單獨的給它補充磷鉀肥,促進它的花開放。

『伍』 五代十國「女戰俘」花蕊夫人是如何生存下來的

美貌的女子往往引來禍端,美貌也是角斗場。歷史上最強悍的雄性動物,往往最有資格占據最美麗的雌性動物。如果放在今天,我覺得美貌的持有者應該買份保險,這樣從某種程度上還可以造福子孫後代。

這要從兩個花蕊夫人的故事說起。

五代十國是一個令人頭暈眼花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三觀易碎,取向不明。有人說一共有四個花蕊夫人,筆者搜集到兩個極具代表性的花蕊夫人。這兩個花蕊夫人具有相同的特質,就是走嬌艷一派路線,最終被作為女戰俘霸佔的。

這兩個夫人還經常客串,扮演彼此的角色。兩人一個姓徐,一個姓費,明明查遍族譜祖上八代沒有姻緣關系,但後人就是喜歡將兩人「費冠徐戴」。論資歷,徐花蕊是前蜀主王建的老婆,費花蕊是後蜀主孟昶的老婆,費花蕊可以叫徐花蕊一聲奶奶。但是,塵封在歷史琥珀里的美人是不會老的。

現在徐花蕊和費花蕊一起來接受歷史的檢閱吧。據謠傳,徐花蕊以色取勝,費花蕊以財取勝。換句話說,就是徐花蕊胸大無腦,費花蕊除了國色天香,還有些令人刮目相看的才華。

這種說法實在是對費花蕊奶奶的一種污衊。徐花蕊有沒有詩才不一定,但絕對有政治頭腦。何況據史料記載,徐花蕊很有些詩才,尤其是做「戰俘」的路上,做的詞「凄婉不可聞」。但是在政治面前,詩才什麼的都得靠後站,畢竟文藝范兒是虛的,錢和權才是實實在在的。

公元888年,唐僖宗去世,昭宗即皇帝位。昭宗委韋昭度為招討使、王建為行營諸軍都指揮使,統兵十萬征討成都,並建永平軍,委王建為節度使。成都攻克後,王建成為成都尹、檢校司徒。公元903年,唐封王建為蜀王。公元907年,王建在成都自立為帝。這王建,沒即位之前偷雞摸狗,什麼都干,即位之後更是胡作非為,三宮六院他都嫌太土,非要尋出個絕色的不可。

徐花蕊是成都人,父親名徐耕。徐耕有兩個女兒,都是絕色美人。王建佔有蜀地以後,慕徐氏二女美名,強行納兩姐妹入宮。徐花蕊也不地道,自己被搶了就算了,還非要拉上姐妹,進行抱團。這就提現出她女政治家卓越的眼光,她意識到,王建這種人,日後後宮佳麗肯定少不了,與其單打獨斗,不如親姐妹沆瀣一氣,抱團經營。

兩姐妹天姿國色,尤其是姐姐,王建神魂顛倒。徐氏兩姐妹,姐姐寵冠後宮,封為賢妃,不久懷孕生下兒子王衍,進封貴妃,她便是徐花蕊。王衍封鄭王,立皇太子,繼王建之後即皇帝位。徐花蕊的妹妹封淑妃,也生下一個兒子,授封王爵。

看客基本明白了,徐花蕊簡直就是走趙飛燕和趙合德路線的。俗話說,沒有金剛鑽,就別攬瓷器活,你真以為胸脯二兩肉能挑起鐵桿江山?

女政治家最大的優勢是什麼?冷靜。無論是不是被搶奪的,都不會悲悲戚戚,期期艾艾,不會像林黛玉一樣柔弱不堪,涕淚交加。

行,老王,你的仇我先記下,以後有你好過的。

從此君王不早朝,左擁右抱姐妹花。當然,王建這種人,天性輕浮,怎麼可能僅僅滿足兩個女人?哪怕她們是國色天香。王建一生不長,兒子倒不少,這足以看出這個男人花心成性。

花蕊夫人再嬌艷,也有獨守空房的時候,那她用業余時間干什麼呢?

首先,她想,一個女人在皇宮里混,沒錢怎麼混?那些拜高踩低的下人哪個是吃素的?要錢怎麼辦?找老王。

老王眯著眼說:「美人,你不是剛添了首飾嗎?最近國庫緊張??」

得了,男人熱愛潘金蓮的肉體,同時也熱愛白花花的銀子,就算寵你,也要有個度。

花蕊夫人於是心一橫,想,偶自己創業!

她創業的方式也挺奇葩,基本就是復制+創新路線,看著民間的商人建什麼,她就建什麼,從鹽鋪到糧草,從酒肆到旅店,無所不經營,以巧利的方式盤剝,堪稱前蜀的阿里巴巴。

有錢後,兩姐妹狠狠揮霍了一陣,其中傳出「緋聞」幾許,跟其他女人一樣,熱愛小鮮肉,但老王還在,咱得有個度,嫻靜優雅還得裝一裝。

好了,該玩的都玩完了,票子還有,接下來怎麼辦?有錢人最沒安全感,尤其是每天被老王寵幸的時候,手還得在枕頭底下摸索一下,看看藏在暗格里的私房錢安在?君王靠得住,母豬會上樹。下一步咱該怎麼辦?要權。

沒有權,誰來保護我白花花的銀子?沒有錢,誰來保護我白胖胖的兒子?

兩姐妹花通共一個寶貝兒子叫王衍,這王衍除了會寫幾句酸詩外,再沒別的長處了。對了,他還是有別的長處的,他喜歡男人。當然,喜歡男人不代表不喜歡女人,他也喜歡女人,不過他喜歡別人家的老婆。這點愛好有點重口味,但不重口就不叫王衍了。這可能得從王建跟花蕊夫人的基因說起。好了,我們言歸正傳。

王建雖然好色點,但人不傻,所以他一上床就嗯嗯啊啊,美人啊,要江山什麼的,我都給你!一下床理性回歸了,靠,王衍這孩子怎麼看也不是帝王的料啊?讓他當帝王,那王國立馬灰飛煙滅。

他想立誰呢?王建一共有十一個兒子,長子有殘疾,次子元膺為儲君。公元913年,元膺與權臣發生爭斗喪命,王建原本想在四子宗輅七子宗傑中選一個替上。老王的意思很清楚了,就是除了王衍,其他人看著都還行。花蕊夫人不樂意了。

這一不樂意,她們想起了之前苦苦經營的朋友圈。徐氏姐妹憑借專寵之利,一面勾結王建寵信的宦官唐文??聲稱王衍命相尊貴,一面重金賄賂宰相張格,終於使她們的寶貝兒子王衍被封為太子。

創業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關鍵在於老王還想繼續折騰,他越來越覺得,王衍這孩子根本不是這塊料,於是想用宗傑將她換掉,誰知老頭兒才有這想法沒幾天,宗傑就暴斃了,這事兒明顯有問題,王建對徐氏姐妹終於大起疑心。於是在他覺得自己大限將至之時,給予重臣王宗弼廢立大權,並叮囑一定不能讓徐妃家人掌政握兵。大小徐妃得知消息,立即迅速封鎖宮門,謀劃失敗後終於下了殺手,將王建毒死。

老王啊老王,歲數這么一大把了,頸椎腰椎都不行了吧?沒事去開開挖掘機,鍛煉下身體,別上躥下跳的整事兒了,你以為我們姐妹兩忍你是一天兩天了嗎?

老王死後,問題又來了。立誰為太後?老王還有個原配,叫周氏,按照規矩肯定要立她為後。這個原配長期讓「弱存在」,讓飛揚跋扈的大小徐妃,根本注意不到她啊。

於是邪門的事就發生了:王建死了沒幾天,「昭聖皇後」周氏也莫明其妙地死了。於是乎,徐賢妃就理直氣壯地當上了皇太後,徐淑妃則當上了皇太妃。姐妹倆就此成為前蜀王朝的最高貴婦。當上了太後太妃的徐氏姐妹輕易地就掌控了政務。

接下來,王衍可以盡情的尋找愛情了,王衍的男寵越來越多,三宮六院簡直就要騰出來專門給男人住了。然而才子也專情,王衍最寵愛的男寵叫王承休。跟現在的思路一樣,官場上人想干點什麼見不得人的事兒,就得給當事人一個見得人的身份,比如一個名譽上的愛人什麼的。但王衍似乎做的更絕,他將王承休和他妻子雙雙收入洞房,這既滿足了他愛男人的心理,同時滿足了他非別人家老婆不娶的畸形慾望。

公元925年冬,早已經虎視眈眈的後唐派大軍攻打前蜀,不費多少力氣就直逼成都城下。徐氏姐妹和蜀主王衍只能稱臣投降,送往洛陽安置。

誅殺的詔書到時,王衍一行人剛走到秦川驛地方。也就在這里,大小徐妃和王宗衍結束了他們的人生。臨刑時,大徐氏哭叫不已,說:「吾兒以一國迎降,反以為戮,信義俱棄,吾知其禍不旋踵矣。」但是這樣的哭叫根本無濟於事,姐妹二人和她們的兒子,就這樣一起被殺死了。

由於國家敗亡,花蕊夫人的詩作一度失傳。直到宋朝以後才重新被發現。整個過程見於王象之《?地紀勝》。

給各位看客看一首花蕊夫人的詩詞,以證明姐曾經也是混過文藝圈的。

「法雲寺里中元節,又是官家誕降辰。滿殿香花爭供養,內園先佔得鋪陳。」

——花蕊夫人

『陸』 會有花蕊夫人的資料

花蕊夫人
生平簡介:
花蕊夫人,後蜀主孟昶的費貴妃,五代十國女詩人,青城(今都江堰市東南)人,也號花蕊夫人。幼能文,尤長於宮詞。得幸蜀主孟昶,賜號花蕊夫人。其宮詞描寫的生活場景極為豐富,用語以濃艷為主,但也偶有清新朴實之作,如「三月櫻桃乍熟時,內人相引看紅枝。回頭索取黃金彈,繞樹藏身打雀兒」這一首,就寫得十分生動活潑,富有生活情趣;其《述國亡詩》亦頗受人稱道,實難得之才女也。詩一卷(全唐詩下卷第七百九十八)。

歷史傳說:

熟諳中國歷史和古代文學的人都知道,自古才華和美貌在女子身上互不相容。李清照、謝道蘊,面容只能稱的上是平凡;魚玄機、薛濤,其文才和智慧卻又遠遠不及男兒。唯一例外的,是一個叫做花蕊夫人的女子——那個奇異的女子,美麗卻屏棄妖嬈,聰穎而博學強記,對如山的詩詞歌賦和紛繁復雜的君王世界,了解的一如俯視自己手心的紋路。

「花不足以擬其色,蕊差堪狀其容」,是的,花蕊,花中的那一點嬌蕊,那樣的瑟瑟動人,那樣的柔弱無助。「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這是蘇軾對她的贊美。她羊脂的肌膚隱隱閃光,只有永生都在備受折磨的靈魂才會這么透明;她漆黑的眼睛裡糅著黃金的碎屑,敏感而懶散;她聰慧、大氣、狡黠、警醒,卻比誰都沉默。

花蕊夫人是形容女子生很美,「花不足以擬其色,蕊差堪狀其容。」花蕊夫人是後蜀後主孟昶的費貴妃,一個歌妓出身的貴妃。前蜀亡後,後唐庄宗以孟知祥為兩川節度使,孟知祥到蜀後,後唐內亂,庄宗被殺,孟知祥野心膨脹,訓練甲兵,到唐明宗死後,孟知祥就僭稱帝號,但不數月而死,孟昶繼位。孟知祥處心積慮,晝夜辛勞所創下的局面,傳到孟昶的手上,十年不見峰火,不聞干戈,五各豐登,斗米三錢,都下仕女,不辨菽麥,士民采蘭贈芬,買笑尋樂,宮廷之中更是日日笙歌,夜夜美酒,教坊歌妓,詞臣狎客,裝點出一幅昇平和樂的景象。

孟昶是個非常懂得享樂的人,他廣征蜀地美女以充後宮,妃嬪之外另有十二等級,其中最寵愛的是「花蕊夫人」費貴妃。孟昶天天顛倒在宮女隊里,每逢宴余歌後,略有閑暇,便同著花蕊夫人,將後宮侍麗召至御前,親自點選,揀那身材婀娜,資容俊秀的,加封位號,輪流進御,其品秩比於公卿士大夫,每月香粉之資,皆由內監專司,謂之月頭。到了支給俸金之時,孟昶親自監視,那宮人竟有數千之多,唱名發給,每人於御床之前走將過去,親手領取,名為支給買花錢。

花蕊夫人最愛牡丹花和紅桅子花,於是孟昶命官民人家大量種植牡丹,並說:洛陽牡丹甲天下,今後必使成都牡丹甲洛陽。不借派人前往各地選購優良品種,在宮中開辟「牡丹苑」,孟昶除與花蕊夫人日夜盤桓花下之外,更召集群臣,開筵大賞牡丹。那紅桅子花據說是道士申天師所獻,只有種子兩粒,它開起花來,其色斑紅,其瓣六齣,清香襲人。由於難得,便有人模仿那花的樣式畫在團扇上,竟相習成風。每當芙蓉盛開,沿城四十里遠近,都如鋪了錦綉一般,時近中秋,後主命駕往游浣花溪,羅列水嬉,一片鶯鶯燕燕,口呼萬歲,真個是風流天子,千古盛事。

然而就在蜀主孟昶與花蕊夫人不道流年挾彈騎射,游宴尋詩的時候,中原地區的後周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殿前都檢點趙匡胤效法郭威,演一幕「黃袍加身」的鬧劇,取代後周而君臨天下,國號宋,改元建隆整軍經武,南征北伐,目標逐漸指向後蜀。花蕊夫人屢次勸孟昶礪精圖治,孟昶總認為蜀地山川險阻,不足為慮。

宋太祖乾德二年十一月,宋太祖趙匡胤命忠武節度使王全斌率軍六萬向蜀地進攻,十四萬守成都的蜀兵竟不戰而潰。孟昶對花蕊夫人說:「我父子以豐衣足食養士四十年,一旦遇敵,竟不能東向發一矢?鼻�氯�暝��展��究掌秸率呂鈮徊荼恚�詳譜願砍齔喬虢擔�醞躒�蟪霰��賬閆穡�帕���旌笫衩鶩觶�繞鵯笆褳躚鼙緩筇撲�鴰箍歟��醬尾菽飩當淼畝際搶鈮唬�謔怯行那櫓曳卟黃降娜送砩顯誒鈮壞募頤派閑吹潰骸笆佬藿當砝羆搖薄?

綠柳才黃的時侯,孟昶,花蕊夫人與李昊一行三十三人被押赴汴梁。到汴梁後,孟昶被封為秦國公,封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宋太祖趙匡胤如此優待孟昶,只因他久聞花蕊夫人艷絕塵寰,欲思一見顏色,以慰渴懷,又不便特行召見,恐人議論,便想出這個主意,重賞孟昶,連他的侍從家眷也—一賞賜,料定他們必定進宮謝恩,就可見到花蕊夫人。果然如此,那天謝恩,孟昶的母親李夫人之後就是花蕊夫人。太祖格外留神,覺得她才至座前,便有一種香澤撲入鼻中,令人心醉,仔細端詳,只覺得千嬌百媚,難以言喻,等到花蕊夫人口稱臣妾費氏見駕,願皇上聖壽無疆時,那一片嬌音,如鶯簧百囀,嚦嚦可聽,方才把太祖的魂靈喚了回來,但兩道眼光,仍射住在花蕊夫人身上,一眨不眨。花蕊夫人也有些覺得,便瞧了太祖一眼,低頭斂鬟而退。這臨去時的秋波一轉,更是勾魂攝魄,直把宋太祖弄得心猿意馬。七天後孟昶暴疾而終,年四十七歲,史家多認為是太祖毒死的。

太祖聽到孟昶已死,輟朝五日,素服發表,賻贈布帛千匹,葬費盡由官給,追封為楚王。太祖見花蕊夫人全身縞素,愈顯得明眸皓齒,玉骨珊珊,便乘此機會,把她留在宮中,通令侍宴。花蕊夫人在這時候,身不由己,只得宛轉從���浦屑洌��嬤�闌ㄈ鋟蛉四蓯��謔裰惺保��鞴�拾偈祝���聰�魘��韻圓嘔��ㄈ鋟蛉艘韉潰?

初離蜀道心將碎,離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三千宮女皆花貌,共斗嬋娟,髻學朝天,今日誰知是讖言。

宋太祖趙匡胤聽罷長久不語,連飲三杯,說道你再做一首新的。花蕊夫人沉思片刻,再啟朱唇:

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宋太祖本也是個英雄人物:當年千里送京娘,當年以一條棍棒打遍十八座軍州。此時有感於花蕊夫人的故國之思,亡國之痛,竟更加深了對花蕊夫人的愛慕之心。飲了幾杯酒後的花蕊夫人,紅雲上頰,更覺嫵媚動人,太祖攜著花蕊夫人的手,同入寢宮,不久封花蕊夫人為貴妃。自此太祖每日退朝必到花蕊夫人那裡,飲酒聽曲。

三天後,孟昶復被邀請入宮喝酒。翌日,孟昶重病於塌。十天後,孟昶因縱酒過度不治而亡。次日,一頂鳳翚,接了花蕊夫人入宮。

這日退朝略早,徑向花蕊夫人那裡而來,步入宮內,見花蕊夫人正在那裡懸著畫像,點上香燭,叩頭禮拜。太祖不知她供的是什麼畫像,即向那畫像細看去,只見一個人端坐在上,眉目之間好象在什麼地方見過一般,急切之間,又想不起來,只好問花蕊夫人。夫人不意太祖突如其來,被他瞧見自己秘事,心下本就驚慌,見太祖問起,連忙鎮定心神,慢慢回答道:「這就是俗傳的張仙像,虔誠供奉可得子嗣。」太祖聽如此說,笑道:「妃子如此虔誠,朕料張仙必定要送子嗣來的。但張仙雖掌管送生的事,究竟是個神靈,宜在靜室中,香花寶櫃供養,若供在寢宮裡面,未免褻讀仙靈,反干罪戾。」夫人聽了太祖的話,連忙拜謝。實際上花蕊夫人所供的並不是張仙,而是蜀主孟昶。她本與孟昶相處十分恩愛,自從孟昶暴病身亡,她被太祖威逼人宮,因為貪生怕死,勉承雨露,雖承太祖寵冠六宮,心裡總拋不下孟昶昔日的恩情,所以親手畫了她的像,背著人,私自禮拜,不料被太祖撞見,只得謊稱是張仙。可憐那些宮里的妃嬪,聽說供奉張仙可以得子,便都到夫人宮中照樣畫一幅,供奉起來,希望生個皇子,從此富貴。不久,這張仙送子的畫像,竟從禁中傳出,連民間婦女要想生兒抱子的,也畫一軸張仙,香花頂禮,至今不衰。如此,孟昶九泉有知,也一定會十分感念花蕊夫人了,後人有人詠此事:

供靈詭說是神靈,一點痴情總不泯;
千古艱難惟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

野史上說,花蕊夫人來到大宋之後,第一眼見到她的,是白袍將軍趙光義。他們相愛。
宋太祖宣花蕊進宮的前一天晚上,她向趙光義求救,然後後來的宋太宗為怕太祖懷疑、自己的野心暴露而矛盾的遲遲不應。

花蕊死的那一天,趙光義在獵場林間的小屋裡將自己的奪權篡位之謀相告於她,並允諾讓她當上大宋之後,母儀天下。驕傲如她,卻又怎麼會容忍一個男子將自己作為政治的籌碼,更何況是自己深愛的男子。於是她假裝要去告密,奔向太祖。於是一支箭穿透她背心。臨死的時候,她躺在趙匡胤的懷中,眼睛卻緩緩地轉到趙光義的身上:「皇上……」趙光義的呼吸忽然停住,那一刻,似乎連空氣也凝結住了。花蕊用極輕微的聲音,掙扎著道:「我有一句話要對晉王說……」趙匡胤疑惑地看著趙光義,他也看到了他的身後,那來時路上扔下的弓箭,他的眼神變得冰冷:「光義,你過來--」趙光義如同木偶般地走到花蕊身邊,花蕊的臉上,露出一絲若有若無的微笑,她在他的耳邊輕輕地說:「我知道,你一定會射這一箭的。趙光義驟然間,只覺得渾身的血液都凝結住了,他失聲叫道:「花蕊--」然而沒有回應,他看著懷中的花蕊,眼睛已經閉上,嘴角卻仍留著那一絲若有若無的微笑。那一刻,猶如醍醐灌頂,他明白了:花蕊,她根本不是想去告密,而是逼他親手射殺自己!只是有一點趙光義一定始終都不會明白,為什麼,就在他們將要天長地久,共享尊榮的前景下,花蕊卻要棄他而去,她竟要他親手射殺她,來做為對他的懲罰嗎?故事在這里結束。

花蕊夫人死去數年後,趙匡胤死,是為宋太祖。

史載:那一夜,太祖夜召晉王(太宗),屬以後事,左右皆不得聞。但遙見燭影下晉王時或離席,若有所遜避之狀。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聲謂晉王曰:「好為之。」這燭影斧聲,便成為千古之跡。晉王趙光義登基為皇,是為宋太宗。宋太宗滅南唐,北漢,最終一統天下。滅南唐的時候,他得到了南唐的小周後,一個美艷絕倫的女子,唐宮中還有一個妃子,容貌酷似花蕊,他稱她為小花蕊夫人。在他一生中,有過無數女人,然而卻永遠沒有一個女人,比得上花蕊的驕傲和狠心,象花蕊一樣讓他刻骨銘心。而歷史上,也再沒有一個女人,比的上花蕊的絕世而獨立;再沒有一個女人,比的上她的聰慧和理智;更沒有一個女人,能夠像她那樣果敢、冷靜而大氣的在一代梟雄面前顯的那樣的寵辱不驚。「四十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多少年前的詩句縈繞在耳邊久久不散,所留下的不僅僅是感動。

代表詩作:《詩集》

述國的亡詩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

宮詞(梨園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詩)

五雲樓閣鳳城間,花木長新日月閑。
三十六宮連內苑,太平天子住崑山。

會真廣殿約宮牆,樓閣相扶倚太陽。
凈甃玉階橫水岸,御爐香氣撲龍床。

龍池九曲遠相通,楊柳絲牽兩岸風。
長似江南好風景,畫船來去碧波中。

東內斜將紫禁通,龍池鳳苑夾城中。
曉鍾聲斷嚴妝罷,院院紗窗海日紅。

殿名新立號重光,島上亭台盡改張。
但是一人行幸處,黃金閣子鎖牙床。

夾城門與內門通,朝罷巡遊到苑中。
每日日高祗候處,滿堤紅艷立春風。

廚船進食簇時新,侍宴無非列近臣。
日午殿頭宣索鱠,隔花催喚打魚人。

立春日進內園花,紅蕊輕輕嫩淺霞。
跪到玉階猶帶露,一時宣賜與宮娃。

三面宮城盡夾牆,苑中池水白茫茫。
直從獅子門前入,旋見亭台繞岸傍。

離宮別院繞宮城,金版輕敲合鳳笙。
夜夜月明花樹底,傍池長有按歌聲。

御制新翻曲子成,六宮才唱未知名。
盡將觱篥來抄譜,先按君王玉笛聲。

旋移紅樹斫新苔,宣使龍池更鑿開。
展得綠波寬似海,水心樓殿勝蓬萊。

太虛高閣凌虛殿,背倚城牆面枕池。
諸院各分娘子位,羊車到處不教知。

修儀承寵住龍池,掃地焚香日午時。
等候大家來院里,看教鸚鵡念新詩。

才人出入每參隨,筆硯將行繞曲池。
能向彩箋書大字,忽防禦制寫新詩。

六宮官職總新除,宮女安排入畫圖。
二十四司分六局,御前頻見錯相呼。

春風一面曉妝成,偷折花枝傍水行。
卻被內監遙覷見,故將紅豆打黃鶯。

殿前排宴賞花開,宮女侵晨探幾回。
斜望花開遙舉袖,傳聲宣喚近臣來。

小球場近曲池頭,宣喚勛臣試打球。
先向畫樓排御幄,管弦聲動立浮油。

供奉頭籌不敢爭,上棚等喚近臣名。
內人酌酒才宣賜,馬上齊呼萬歲聲。

殿前宮女總纖腰,初學乘騎怯又嬌。
上得馬來才欲走,幾回拋鞚抱鞍橋。

自教宮娥學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
上棚知是官家認,遍遍長贏第一籌。

翔鸞閣外夕陽天,樹影花光遠接連。
望見內家來往處,水門斜過罨樓船。

內家追逐采蓮時,驚起沙鷗兩岸飛。
蘭棹把來齊拍水,並船相鬥濕羅衣。

新秋女伴各相逢,罨畫船飛別浦中。
旋折荷花伴歌舞,夕陽斜照滿衣紅。

少年相逐采蓮回,羅帽羅衫巧制裁。
每到岸頭長拍水,競提纖手出船來。

早春楊柳引長條,倚岸沿堤一面高。
稱與畫船牽錦纜,暖風搓出彩絲絛。

內家宣錫生辰宴,隔夜諸宮進御花。
後殿未聞宮主入,東門先報下金車。

端午生衣進御床,赭黃羅帕覆金箱。
美人捧入南薰殿,玉腕斜封彩縷長。

選進仙韶第一人,才勝羅綺不勝春。
重教按舞桃花下,只踏殘紅作地裀。

侍女爭揮玉彈弓,金丸飛入亂花中。
一時驚起流鶯散,踏落殘花滿地紅。

七寶闌干白玉除,新開涼殿幸金輿。
一溝泛碧流春水,四面瓊鉤搭綺疏。

山樓彩鳳棲寒月,宴殿金麟吐御香。
蜀錦地衣呈隊舞,教頭先出拜君王。

天外明河翻玉浪,樓西涼月涌金盆。
香銷甲乙床前帳,宮鎖玲瓏閉殿門。

細風欹葉撼宮梧,早怯秋寒著綉繻。
玉宇無人雙燕去,一彎新月上金樞。

夜寒金屋篆煙飛,燈燭分明在紫微。
漏永禁宮三十六,燕回爭踏月輪歸。

曉吹翩翩動翠旗,爐煙千疊瑞雲飛。
何人奏對偏移刻,御史天香隔綉衣。

金井秋啼絡緯聲,出花宮漏報嚴更。
不知誰是金鑾直,玉宇沉沉夜氣清。

內庭秋燕玉池東,香散荷花水殿風。
阿監采菱牽錦纜,月明猶在畫船中。

東宮花燭綵樓新,天上仙橋上鎖春。
偏出六宮歌舞奏,嫦娥初到月虛輪。

紗幔薄垂金麥穗,簾鉤纖掛玉蔥條。
樓西別起長春殿,香碧紅泥透蜀椒。

翠華香重玉爐添,雙鳳樓頭曉日暹。
扇掩紅鸞金殿悄,一聲清蹕卷珠簾。

金作蟠龍綉作麟,壺中樓閣禁中春。
君王避暑來游幸,風月橫秋氣象新。

清曉自傾花上露,冷侵宮殿玉蟾蜍。
擘開五色銷金紙,碧鎖窗前學草書。

翠鈿貼靨輕如笑,玉鳳雕釵裊欲飛。
拂曉賀春皇帝閣,綵衣金勝近龍衣。

瑣聲金徹閣門環,簾卷珍珠十二間。
別殿春風呼萬歲,中丞新押散朝班。

雞人報曉傳三唱,玉井金床轉轆轤。
煙引御爐香繞殿,漏簽初刻上銅壺。

御按橫金殿幄紅,扇開雲表露天容。
太常奏備三千曲,樂府新調十二鍾。

宮女熏香進御衣,殿門開鎖請金匙。
朝陽初上黃金屋,禁夜春深晝漏遲。

三月金明柳絮飛,岸花堤草弄春時。
樓船百戲催宣賜,御輦今年不上池。

內人稀見水鞦韆,爭擘珠簾帳殿前。
第一錦標誰奪得,右軍輸卻小龍船。

夜色樓台月數層,金猊煙穗繞觚稜。
重廊屈折連三殿,密上真珠百寶燈。

天門晏閉九重關,樓倚銀河氣象間。
一點星球重絳闕,五雲仙仗下蓬山。

禁里春濃蝶自飛,御蠶眠處弄新絲。
碧窗盡日教鸚鵡,念得君王數首詩。

鬥草深宮玉檻前,春蒲如箭荇如錢。
不知紅葯闌干曲,日暮何人落翠鈿。

太液波清水殿涼,畫船驚起宿鴛鴦。
翠眉不及池邊柳,取次飛花入建章。

御座垂簾綉額單,冰山重疊貯金盤。
玉清迢遞無塵到,殿角東西五月寒。

春心滴破花邊漏,曉夢敲回禁里鍾。
十二楚山何處是,御樓曾見兩三峰。

博山夜宿沈香火,帳外時聞暖鳳笙。
理遍從頭新上曲,殿前龍直未交更。

春殿千官宴卻歸,上林鶯舌報花時。
宣徽旋進新裁曲,學士爭吟應詔詩。

釣線沈波漾彩舟,魚爭芳餌上龍鉤。
內人急捧金盤接,撥剌紅鱗躍未休。

蕙炷香銷燭影殘,御衣熏盡輒更闌。
歸來困頓眠紅帳,一枕西風夢里寒。

東宮降誕挺佳辰,少海星邊擁瑞雲。
中尉傳聞三日宴,翰林當撰洗兒文。

酒庫新修近水傍,潑醅初熟五雲漿。
殿前供御頻宣索,追入花間一陣香。

白藤花限白銀花,合子門當寢殿斜。
近被宮中知了事,每來隨駕使煎茶。

西球場里打球回,御宴先於苑內開。
宣索教坊諸伎樂,傍池催喚入船來。

昭儀侍宴足精神,玉燭抽看記飲巡。
倚賴識書為錄事,燈前時復錯瞞人。

後宮阿監裹羅巾,出入經過苑囿頻。
承奉聖顏憂誤失,就中長怕內夫人。

管弦聲急滿龍池,宮女藏鉤夜宴時。
好是聖人親捉得,便將濃墨掃雙眉。

密室紅泥地火爐,內人冬日晚傳呼。
今宵駕幸池頭宿,排比椒房得暖無。

畫船花舫總新妝,進入池心近島傍。
松柏樓窗楠木板,暖風吹過一團香。

三清台近苑牆東,樓檻層層映水紅。
盡日綺羅人度曲,管弦聲在半天中。

安排諸院接行廊,外檻周回十里強。
青錦地衣紅綉毯,盡鋪龍腦鬱金香。

安排竹柵與笆籬,養得新生鵓鴿兒。
宣受內家專喂飼,花毛間看總皆知。

年初十五最風流,新賜雲鬟便上頭。
按罷霓裳歸院里,畫樓雲閣總重修。

金畫香台出露盤,黃龍雕刻繞朱闌。
焚修每遇三元節,天子親簪白玉冠。

六宮一例雞冠子,新樣交鐫白玉花。
欲試澹妝兼道服,面前宣與唾盂家。

三月櫻桃乍熟時,內人相引看紅枝。
回頭索取黃金彈,繞樹藏身打雀兒。

小小宮娥到內園,未梳雲鬢臉如蓮。
自從配與夫人後,不使尋花亂入船。

錦城上起凝煙閣,擁殿遮樓一向高。
認得聖顏遙望見,碧闌干映赭黃袍。

水車踏水上宮城,寢殿檐頭滴滴鳴。
助得聖人高枕興,夜涼長作遠灘聲。

平頭船子小龍床,多少神仙立御旁。
旋刺篙竿令過岸,滿池春水蘸紅妝。

苑東天子愛巡遊,御岸花堤枕碧流。
新教內人供射鴨,長將弓箭繞池頭。

羅衫玉帶最風流,斜插銀篦慢裹頭。
閑向殿前騎御馬,揮鞭橫過小紅樓。

沉香亭子傍池斜,夏日巡遊歇翠華。
簾畔玉盆盛凈水,內人手裡剖銀瓜。

薄羅衫子透肌膚,夏日初長板閣虛。
獨自憑闌無一事,水風涼處讀文書。

婕妤生長帝王家,常近龍顏逐翠華。
楊柳岸長春日暮,傍池行困倚桃花。

月頭支給買花錢,滿殿宮人近數千。
遇著唱名多不語,含羞走過御床前。

小雨霏微潤綠苔,石楠紅杏傍池開。
一枝插向金瓶里,捧進君王玉殿來。

錦鱗躍水出浮萍,荇草牽風翠帶橫。
恰似金梭攛碧沼,好題幽恨寫閨情。

春天睡起曉妝成,隨侍君王觸處行。
畫得自家梳洗樣,相憑女伴把來呈。

舞頭皆著畫羅衣,唱得新翻御制詞。
每日內庭聞教隊,樂聲飛上到龍墀。

春早尋花入內園,競傳宣旨欲黃昏。
明朝駕幸游蠶市,暗使氈車就苑門。

半夜搖船載內家,水門紅蠟一行斜。
聖人正在宮中飲,宣使池頭旋折花。

春日龍池小宴開,岸邊亭子號流杯。
沈檀刻作神仙女,對捧金尊水上來。

梨園子弟簇池頭,小樂攜來候宴遊。
旋炙銀笙先按拍,海棠花下合梁州。

慢梳鬟髻著輕紅,春早爭求芍葯叢。
近日承恩移住處,夾城裡面佔新宮。

別色官司御輦家,黃衫束帶臉如花。
深宮內院參承慣,常從金輿到日斜。

日高房裡學圍棋,等候官家未出時。
為賭金錢爭路數,專憂女伴怪來遲。

摴蒱冷澹學投壺,箭倚腰身約畫圖。
盡對君王稱妙手,一人來射一人輸。

慢揎紅袖指纖纖,學釣池魚傍水邊。
忍冷不禁還自去,釣竿常被別人牽。

宣城院約池南岸,粉壁紅窗畫不成。
總是一人行幸處,徹宵聞奏管弦聲。

丹霞亭浸池心冷,曲沼門含水腳清。
傍岸鴛鴦皆著對,時時出向淺沙行。

楊柳陰中引御溝,碧梧桐樹擁朱樓。
金陵城共滕王閣,畫向丹青也合羞。

晚來隨駕上城游,行到東西百子樓。
回望苑中花柳色,綠陰紅艷滿池頭。

牡丹移向苑中栽,盡是藩方進入來。
未到末春緣地暖,數般顏色一時開。

明朝臘日官家出,隨駕先須點內人。
回鶻衣裝回鶻馬,就中偏稱小腰身。

盤鳳鞍韉閃色妝,黃金壓胯紫游韁。
自從揀得真龍種,別置東頭小馬坊。

翠輦每從城畔出,內人相次簇池隈。
嫩荷花里搖船去,一陣香風逐水來。

高燒紅燭點銀燈,秋晚花池景色澄。
今夜聖人新殿宿,後宮相競覓只承。

苑中排比宴秋宵,弦管掙摐各自調。
日晚閣門傳聖旨,明朝盡放紫宸朝。

夜深飲散月初斜,無限宮嬪亂插花。
近侍婕妤先過水,遙聞隔岸喚船家。

宮娥小小艷紅妝,唱得歌聲繞畫梁。
緣是太妃新進入,座前頒賜小羅箱。

池心小樣釣魚船,入玩偏宜向晚天。
掛得彩帆教便放,急風吹過水門前。

傍池居住有漁家,收網搖船到淺沙。
預進活魚供日料,滿筐跳躍白銀花。

秋晚紅妝傍水行,競將衣袖撲蜻蜓。
回頭瞥見宮中喚,幾度藏身入畫屏。

御溝春水碧於天,宮女尋花入內園。
汗濕紅妝行漸困,岸頭相喚洗花鈿。

亭高百尺立春風,引得君王到此中。
床上翠屏開六扇,折枝花綻牡丹紅。

內人承寵賜新房,紅紙泥窗繞畫廊。
種得海柑才結子,乞求自送與君王。

翡翠簾前日影斜,御溝春水浸成霞。
侍臣向晚隨天步,共看池頭滿樹花。

金碧闌干倚岸邊,卷簾初聽一聲蟬。
殿頭日午搖紈扇,宮女爭來玉座前。

嫩荷香撲釣魚亭,水面文魚作隊行。
宮女齊來池畔看,傍簾呼喚勿高聲。

新翻酒令著詞章,侍宴初聞憶卻忙。
宣使近臣傳賜本,書家院里遍抄將。

寒食清明小殿旁,綵樓雙夾斗雞場。
內人對御分明看,先賭紅羅被十床。

寢殿門前曉色開,紅泥葯樹間花栽。
君王未起翠簾卷,又發宮人上直來。

海棠花發盛春天,游賞無時引御筵。
繞岸結成紅錦帳,暖枝猶拂畫樓船。

日晚宮人外按回,自牽驄馬出林隈。
御前接得高叉手,射得山雞喜進來。

朱雀門高花外開,球場空闊凈塵埃。
預排白兔兼蒼狗,等候君王按鶻來。

會仙觀內玉清壇,新點宮人作女冠。
每度駕來羞不出,羽衣初著怕人看。

老大初教學道人,鹿皮冠子澹黃裙。
後宮歌舞今拋擲,每日焚香事老君。

法雲寺里中元節,又是官家誕降辰。
滿殿香花爭供養,內園先佔得鋪陳。

金章紫綬選高班,每每東頭近聖顏。
才藝足當恩寵別,只堪供奉一場閑。

內人深夜學迷藏,遍繞花叢水岸傍。
乘興忽來仙洞里,大家尋覓一時忙。

小院珠簾著地垂,院中排比不相知。
羨他鸚鵡能言語,窗里偷教鴝鵒兒。

島樹高低約浪痕,苑中斜日欲黃昏。
樹頭木刻雙飛鶴,盪起晴空映水門。

大臣承寵賜新莊,梔子園東柳岸傍。
今日聖恩親幸到,板橋頭是讀書堂。

樹葉初成鳥護窠,石榴花里笑聲多。
眾中遺卻金釵子,拾得從他要贖么。

小殿初成粉未乾,貴妃姊妹自來看。
為逢好日先移入,續向街西索牡丹。

內人相續報花開,准擬君王便看來。
逢著五弦琴綉袋,宜春院里按歌回。

巡吹慢遍不相和,暗數看誰曲校多。
明日梨花園里見,先須逐得內家歌。

黃金合里盛紅雪,重結香羅四齣花。
一一傍邊書敕字,中官送與大臣家。

宮人早起笑相呼,不識階前掃地夫。
乞與金錢爭借問,外頭還似此間無。

小隨阿姊學吹笙,見好君王賜與名。
夜拂玉床朝把鏡,黃金殿外不教行。

日高殿里有香煙,萬歲聲長動九天。
妃子院中初降誕,內人爭乞洗兒錢。

宮花不共外花同,正月長生一半紅。
供御櫻桃看守別,直無鴉鵲到園中。

殿前鋪設兩邊樓,寒食宮人步打球。
一半走來爭跪拜,上棚先謝得頭籌。

大儀前日暖房來,囑向朝陽乞葯栽。
敕賜一窠紅躑躅,謝恩未了奏花開。

御前新賜紫羅襦,步步金階上軟輿。
宮局總來為喜樂,院中新拜內尚書。

鸚鵡誰教轉舌關,內人手裡養來奸。
語多更覺承恩澤,數對君王憶隴山。

分朋閑坐賭櫻桃,收卻投壺玉腕勞。
各把沈香雙陸子,局中斗累阿誰高。

禁寺紅樓內里通,笙歌引駕夾城東。
裹頭宮監堂前立,手把牙鞘竹彈弓。

舞來汗濕羅衣徹,樓上人扶下玉梯。
歸到院中重洗面,金花盆裡潑銀泥。

宿妝殘粉未明天,總立昭陽花樹邊。
寒食內人長白打,庫中先散與金錢。

眾中偏得君王笑,偷把金箱筆硯開。
書破紅蠻隔子上,旋推當直美人來。

水中芹葉土中花,拾得還將避眾家。
總待別人般數盡,袖中拈出鬱金芽。

玉簫改調箏移柱,催換紅羅綉舞筵。
未戴柘枝花帽子,兩行宮監在簾前。

窗窗戶戶院相當,總有珠簾玳瑁床。
雖道君王不來宿,帳中長是炷牙香。

四川自古為天府之國,自秦國李冰父子修都江堰,這里的經濟更是發達。成都古稱益州,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益州塞險,沃野千里。」成都平原實為天府之國的精華,自古號稱錦城,李白曾有詩形容成都的富庶和秀麗:
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
草樹雲山如錦綉,秦川得及此間無?
由於有這優越的地理環境,一到分裂時期,這里就出現獨立政權,五代十國時這里也先後建立了前蜀、後蜀,但青史留名,廣為傳誦的不是皇帝,也不是文臣武將,而是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是形容女子生很美,「花不足以擬其色,蕊差堪狀其容。」花蕊夫人得名於前蜀開國皇帝王建的妃子徐氏。當時她們兩姐妹都得到王建的寵愛。大徐妃為王建生下一個兒子王衍,他本排行十一,是最小的,卻由於母親、阿姨的關系立為皇太子。王建當上皇帝後不久去世,王衍當上皇帝後荒嬉無度,對吃喝玩樂十分在行,當他陪母親
和阿姨游青城山時,命宮女衣著都畫雲霞,又令宮女穿著寬松的道袍,簪蓮花冠,濃裝艷抹,叫做「醉

『柒』 花蕊夫人究竟有多美

花蕊夫人是一奇女子,她的身上有一股幽幽的花香,細聞似是牡丹,又像是芙蓉,倒和後世的香水很是類似,還分個前中後調,各有不同。

她憑借著自己獨特的魅力,成功和後蜀後主孟昶認定是彼此一生真愛,又讓宋朝太祖趙匡胤魂牽夢繞,真是一個“罪孽深重”的女人!

1.孟昶和花蕊夫人

每天下了朝,趙匡胤就來花蕊夫人這邊坐坐,這是他剛得手的最稀罕的時期。花蕊夫人本就是歌女出身,唱個喉清韻雅的多情小曲不在話下。

趙匡胤清耳悅心,握著花蕊夫人的小手,帶著美人一起欣賞花前月下的浪漫。

趙匡胤體驗到了江山和美人兼得的樂趣,愈發加深了對花蕊夫人的迷戀。他還在事業的上升期,跟著他一起打天下的將軍王侯們可就不願意了。花蕊夫人在他們眼中就是專門迷惑君王的“禍害妖女”,那孟昶不就是個例子嗎?

3.身死人消太無情

花蕊夫人的結局註定不會有什麼好下場,把她當成眼中釘的人太多了。渴望君王上進的臣子容不得她,後宮其他女人也容不得她。

《永樂大典》則記載:"晁氏曰:偽蜀孟昶愛姬,青城費氏女,幼能屬文,長於詩,宮詞尤有思致。蜀平,以俘輸織室,後有罪賜死。"

她雖然天天要對趙匡胤露著一張笑臉,內心還總掛念著待她極好的孟昶。

她並不是別人口中的“禍害”,花蕊夫人也曾多次勸孟昶治理國家,加強國力,孟昶就如同那不好學的賈寶玉,勸多了反而惹他煩惱。

在花蕊夫人的宮殿里,藏著一張她親手所畫的孟昶肖像。這件事情本來瞞得夠好,還是被有心人引到趙匡胤面前去了。趙匡胤偶然見著花蕊夫人祭拜一張畫像,面容戚戚,便問她在做什麼。

好在花蕊夫人機智,冷靜應對,說這是求子道人的畫像。趙匡胤壓下懷疑,不再說什麼,拉著花蕊夫人進屋去,此事卻成為了一個疑點埋進了趙匡胤的心底。

關於花蕊夫人最後的結局,有幾下幾種說法:

第一種是被趙匡胤身邊的“賢臣”以清君側的理由給殺了。

大臣們把趙匡胤的錯誤都推到花蕊夫人身上,說花蕊夫人就是殃國害民的“妲己”,她們願意承擔責任,趙匡胤也沒有辦法發怒。

北宋末年蔡的《鐵圍山叢談》介紹,趙光義“調弓矢,引滿擬獸,忽回射花蕊,一箭而死。”

第二種說法是趙匡胤還是發現了花蕊夫人在糊弄他,那張畫像中的人是孟昶。

他忍受不了自己這頂“綠帽子”,一怒之下拔劍傷了花蕊夫人,花蕊夫人捂著傷口倒在芙蓉花里,她堅持了自己對孟昶的愛情。

第三種說是死於宮斗。在《宋宮十八朝演義》中,作者寫得比較隱諱,但通過第十九回的暗示,可以得知,花蕊夫人是被宋皇後毒殺。

不管如何,花蕊夫人都不會是一個好結局,你覺得哪一種更加符合你的心意呢?

『捌』 三個男人和一個貌比花嬌美少女的故事,花蕊夫人是怎麼死的

花蕊夫人名費花蕊,初長成於四川都江堰青城山人,天府之國四川的青山綠水,孕育出一代盛名的花蕊夫人,她人生的國色天香,貌比花嬌艷,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傾國傾城,由於長的太過出眾,被選入宮中,被後蜀主孟昶一見傾心,孟昶一見到這等美色,而且充滿才情的大美少女,如花兒怒放的花蕊一樣嬌艷欲滴的美女,尤物,從此對她的寵幸一發不可收拾。

孟昶與花蕊夫人呤詩作賦,喝茶賞花,在忱度之間流連忘返,渴望相濡以沫,永遠生活在一起不分離,孟昶沉浸在這種奢靡放盪的女色之中不可自拔,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感覺,像貓抓撓心一樣難受,恨不得與花蕊夫人這種美好生活永遠繼續下去,吃山珍海味,穿棱羅綢鍛,住瓊樓玉宇,為花蕊夫人造一座黃金屋,兩人在一起天長地久,海枯石爛,天崩地裂也不管不顧,管他天下如何,百姓的疾苦暫放一邊,不管不顧,和美人在一起過生活,肩膀上的擔子,責任早拋棄到九宵雲外。

花蕊夫人慘死在趙先義箭矢之下,香消玉殞,她可以開開心心的去地下追逐深愛自己的夫君孟昶了,他倆又可以過恩恩愛愛,纏纏綿綿,相擁入懷述恩情的美好生活了,這不就是他在每一個孤獨的夜晚內心希望的嗎?對舊愛朝思幕想,相思成災,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許。美好的愛情是永不褪色的。

從此她的名詩:“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她含冤帶恨的詩,敘述了他內心的不甘,居於人下的無奈,對君王貪生怕死,早早投降敵國的失望,久久飄盪於人們心靈深處。

『玖』 花蕊夫人一個絕世美女夾在三個男人中間,最後為何被一箭射死

在古代形容一個女人漂亮,一般都會用花來表達,但是如果一個女人漂亮到極致,用花來形容就太普通了,那就要用花蕊。可見得到“花不足擬其色,似花蕊翾輕也”的名號,這個花蕊夫人,得多麼光鮮靚麗,美麗動人呀。但是這個花蕊夫人不僅外貌美到極致,而且她還是個十分聰慧、飽讀詩書的人。也只有這樣的女子才能讓兩位皇帝和皇弟都圍著她轉。

花蕊夫人一箭之死

一天,趙光義與趙匡胤射完箭以後,一起喝酒,可是趙光義卻不喝,趙匡胤問為何?趙光義表示自己很苦惱,希望嫂子能給他倒杯酒以解憂愁,趙匡胤也沒多想,就讓花蕊夫人去了。趙光義把她倒的酒一飲而盡後,就拿起弓箭對著花蕊夫人的額頭射去,就這樣一代佳人倒在了血泊之中。趙匡胤怒問:“弟弟這是何故?”趙光義跪在地上說:“那孟昶就是例子,我不想哥哥走上和他一樣的道路,我想哥哥成為一代帝王,所以我擅自做主幫哥哥把這個禍害除掉了,哥哥若不滿,弟弟願接受任何處罰”。

紅顏多禍水,這話雖不假,但是在面對他們三個人的時候,花蕊夫人又何嘗有過選擇!

『拾』 花蕊夫人簡介,花蕊夫人是哪個朝代的

花蕊夫人被稱為是傾世皇妃,在古代有著有名的四大美人,雖說其中花蕊夫人並沒有上榜,不過大多數人卻也都是熟知花蕊夫人的美麗。你知道花蕊夫人是什麼朝代嗎?本期 民族文化 一起了解吧!

五代十國間,被稱為花蕊夫人者,一共有三人。其一為前蜀主王建淑妃徐氏(約883~926),成都人,宮中號為花蕊夫人,因其姐也為王建妃,故亦稱小徐妃,姐妹皆受寵幸。其姐子王衍(世稱後主)登基後封其為翊聖皇太妃。花蕊夫人與其姐交結幸臣,納賄干政,導引後主荒戲失政,後與王衍皆被後唐庄宗所殺。

其二為後蜀主孟昶的妃子,也姓徐(一說姓費),封為慧妃,青城(今四川灌縣)人,貌美如花蕊故稱為「花蕊夫人」。孟昶降宋後,她可能被虜入宋宮,為宋太祖所寵。

其三是在清代學者趙翼《陔余叢考》中出現的,說這位花蕊夫人是南唐後主李煜的宮人,閩人之女,雅好賦詩。她於南唐亡後,被俘入宋宮,後為晉王所殺。人稱小花蕊。

四川自古為天府之國,自秦國李冰父子修都江堰,這里的經濟更是發達。成都古稱益州,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益州塞險,沃野千里。」成都平原實為天府之國的精華,自古號稱錦城,李白曾有詩形容成都的富庶和秀麗:「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草樹雲山如錦綉,秦川得及此間無?」由於有這優越的地理環境,一到分裂時期,這里就出現獨立政權,五代十國時這里也先後建立了前蜀、後蜀,但青史留名,廣為傳誦的不是皇帝,也不是文臣武將,而是花蕊夫人。

史載:那一夜,太祖夜召晉王(太宗),屬以後事,左右皆不得聞。但遙見燭影下晉王時或離席,若有所遜避狀。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聲謂晉王曰:「好為之。」這燭影斧聲,便成為千古之跡。晉王趙光義登基為皇,是為宋太宗。宋太宗滅南唐,北漢,最終一統天下。

滅南唐的時候,他得到了南唐的小周後,一個美艷絕倫的女子,唐宮中還有一個妃子,容貌酷似花蕊,他稱她為小花蕊夫人。在他一生中,有過無數女人,然而卻永遠沒有一個女人,比得上花蕊的驕傲和狠心,象花蕊一樣讓他刻骨銘心。

而歷史上,也再沒有一個女人,比的上花蕊的絕世而獨立;再沒有一個女人,比的上她的聰慧和理智;更沒有一個女人,能夠像她那樣果敢、冷靜而大氣的在一代梟雄面前顯的那樣的寵辱不驚。「四十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多少年前的詩句縈繞在耳邊久久不散,所留下的不僅僅是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