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代女子有沒有字型大小呢
古代女子無字。男子在20歲弱冠時有父賜字,女子則無。、
但這只是普遍現象。像薛濤,字洪度;魚玄機,字幼微,又字慧蘭;再如李冶,字季蘭,又字秀蘭。這幾個女詩人或詞人都有才名而大膽不拘泥,有很多詩都十分漂亮。所以說,一部分比較出名的女詩人有字。
歷代帝王的謚號多為「美謚」(如「經天緯地曰文,布義行剛曰景,威強睿德曰武,布德執義曰穆」),只有亡國之君才可能有「惡謚」(如「殺戮無辜曰厲,亂而不損曰靈,好內遠禮曰煬」)。
除了皇帝外,謚號大都用兩個字,如歐陽修的謚號為「文忠」,左光斗的謚號為「忠毅」。
皇帝還有廟號,開國3皇帝一般稱高祖、太祖或世祖等,後邊的皇帝有太宗、世宗等廟號,我們熟悉的如漢高祖、唐太宗。
古代的文人雅士還有室號、齋號,如蒲松齡的書室號為「聊齋」,梁啟超的書室叫「飲冰室」,姚鼐的室號是「惜抱軒」。
(1)古代有字的女人圖片擴展閱讀
字
是名的補充解釋。是和名相表裡的。所以叫做「表字」。名與字含義大多有聯系。如孔子弟子冉耕,字伯牛,牛可耕田。孔子之子孔鯉,字伯魚,鯉屬魚類。蘇軾字子瞻,軾是車前橫木,乘車人可憑軾而瞻望。蘇轍字子由,轍是車印,是駕車人所遵由的軌跡。陸機字士衡,機衡為北斗二星名,曾鞏字子固,鞏與固同義。趙雲字子龍,取雲從龍之義。唐寅字伯虎,取寅屬虎之義。也有名與字義相反的,如管同,字異之。 朱熹,字元晦,熹是光明,晦是黑暗。有的名與字皆取自古書上某句話,如錢謙益,字受之,取自《尚書》「滿招損,謙受益」。一般人只用一名一字。也有一名二字,如蒲松齡,字留仙,又字劍臣。還有三字的。
號
號,又叫別號,是一種固定的別名。名和字通常由長輩所定,號則由本人決定,往往表示自己的志趣愛好或住所特徵,通常愛用別號的多是文化人。如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杜甫號少陵野老,李白號青蓮居士,蘇軾號東坡居士,歐陽修號六一居士。「六一」是一萬卷書,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張琴,一局棋,一壺酒,加上本人一老翁。有的人別號具有特殊含義,如宋末元初鄭思肖號木穴國人,木穴合寫即宋字,表示不忘故國。
別號以二字較多,三、四、五字皆有。如明高啟號青丘子,李夢陽號空洞子,清袁枚號隨園老人,屈復號金粟道人,高鶚號紅樓外史,文康號燕北閑人,張文虎號天目山樵,劉鶚號洪都百煉生。還有以室名為別號的,如馮夢龍號墨憨齋主人,凌濛初號即空觀主人,黃遵憲號人境廬主人,梁啟超號飲冰室主人。別號大多表示清高、雅緻,往往帶有佛教和道家的色彩。別號可以有多個,如唐寅即有三個別號。有些人別號比本名更為人所熟悉。如蘇東坡,王陽明,孫中山。
綽號也是別號,又叫外號,多為他人所起,有褒有貶,用以概括其性格或形狀特徵,如《水滸傳》中的綽號,及時雨、智多星、小李廣、神行太保,皆為褒義。而像笑面虎、中山狼、好好先生、曾剃頭、黎菩薩等等,則屬於貶義。也有中性、無褒無貶,多屬取笑,如花和尚、黑旋風等等。
『貳』 中國古代著名女性有哪些
1、呂雉
漢王朝創始人漢高祖劉邦的正配夫人。是中國歷史上三大女性統治者(呂後,武則天,慈禧太後)的第一個。她為人有謀略而性殘忍,在劉邦翦除異姓諸侯王的過程中起了很大作用。雖為女流,但不乏政治家風度,不管是幫助劉邦打天下還是把持政事,每每從容不迫,識破奸人計謀,化險為夷。
呂後雖實握大權,但她遵守劉邦遺囑,相繼重用蕭何,曹參,王陵,陳平,周勃等開國功臣。在呂後統治時期,不論政治,法制,經濟和思想文化各個領域,均全面為「文景之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李清照
四大才女之首,宋代女詞人。生於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精通經史,長於散文,母親王氏也知書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小小年紀便文采出眾,對詩、詞、散文、書法、繪畫、音樂,無不通曉。她的詞委婉、清新,感情真摯,其創作具有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居婉約派之首,對後世影響較大,在詞壇中獨樹一幟,稱為「易安體」。
3、貂蟬
三國時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伎貂嬋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養女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嬋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4、上官婉兒
又稱上官昭容,四大才女之一。唐代女官、女詩人、唐中宗昭容,陝州陝縣(今屬河南)人,上官儀孫女。唐中宗李顯在位時被封為昭容,她代朝庭評品天下詩文。唐景龍四年(公元710年)臨淄王李隆基(後為玄宗)發動政變,起兵誅討韋皇後及其黨羽,上官婉兒被李隆基命與韋皇後一並處斬,年僅46歲。後人稱其為「巾幗首相」。
5、甄洛
甄洛,又名甄宓(fú),是東漢王朝宰相(太保)甄邯的後裔。上蔡令甄逸的女兒。是中國歷史上極賢的美女之一,懂詩文,貌艷麗。魏文帝曹丕的正室,魏明帝曹叡之母。本為袁熙之妻,曹操攻陷鄴城後成為曹丕的妻室。後因被郭女王所譖而被曹丕賜死,死後謚曰文昭皇後。
據說,甄洛還是一個嬰兒的時候,每次入睡之時,家人總是彷彿看見半空中有人將玉衣蓋在她的身上,舉家為此驚奇不已。後來有個著名的相士劉良為甄家子女看相,劉良看到甄洛的時候,大驚失色,指著尚是幼兒的甄洛道:「這個小姑娘日後貴不可言。」
『叄』 明朝女子有字嗎
一般是沒有的,別說字了,連名都沒有。
說先需要說明,什麼是「字」?按照中國,舊時的習俗,或者觀念,成年男子,不能稱呼對方的名,直呼其名,等於罵街,類似於現在,叫某人「姓張的」、「姓李的」。
不稱呼名,稱呼什麼?於是有了「字」,通常和名有關,作為名的替代,主要用作稱呼,名是自稱,字是互稱。
至於女孩兒,封建社會,三從四德,一輩子待在家裡,根本不需要名字,隨便叫點兒什麼,有個招呼就行。出嫁前,二丫頭,三丫頭,出嫁後,孩兒她娘,誰誰誰家裡的,稍微上點兒檔次的人家,某某氏,夫家姓氏在前,娘家姓氏在後。看看,這就是所謂的傳統文化,女人的地位,連名字都沒有。
當然了,官宦人家,千金小姐,和男孩兒一樣,可以讀書識字,有閨名,不光閨名,字也好,號也好,都可以有。只是沒什麼用,也就在家裡,自娛自樂而已。
『肆』 三國時期,為何只有蔡文姬有字
用這幾個歷史名女人做個對比後,我們明白了一件事,古代女子會將字告人的,往往都跟她的出身有很大的關系,這個出身可並不好。這也就能解釋為何古代女性被記錄下字的,往往都是一些名妓。
而蔡邕我們都知道是一個不善隱藏感情的人,因為在王允面前為董卓之死哀嘆了一下,結果就被王允給殺雞儆猴剁了。所以不出意外的話,蔡琰字文姬能流傳於世,恐怕也是蔡邕這個耿直老子提到自己優秀女兒時,嘴沒把門的一時得意忘形不小心道出來的,於是蔡琰便成了三國歷史上唯一留下字的女子。
『伍』 中國古代女人有字嗎
中國古代的女子一般結婚的時候取字 所以又成語 待字閨中
釋 義 留在閨房之中,等待許嫁。舊指女子成年待聘。
出 處 《禮記·曲禮上》:「女子待嫁,笄而字。」
古代女子成年後許婚後才能起字,字在這里是起字的意思。引申為嫁人。
古代女子已訂婚者十五而笄;未訂婚者二十而笄。指少女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齡。
其實寶玉黛玉初次見面時年紀都很小 大概6、7歲的樣子。所以寶玉問字有那麼一點小孩子氣,但雪芹公醉翁之意不在酒…………
『陸』 請問古代女子有沒有字
先秦時代姓是貴族和士人專有,平民與歐洲中世紀以及日本維新前一樣,沒有姓的,但一般都有名
平民的的名都是隨便取的,既不典雅,地位也不高,所以史書多不載,姓是肯定沒有的
貴族士人女性的名一般不會公開,而且當時稱謂多是丈夫謚號和姓連用,如武姜(鄭武公區的申國公主,羌為申國姓),要麼女子的出生國和姓連用,如宋子(宋國姓為子,表示其為宋公主出身)
一直到漢初,平民才開始有姓,但是名也是隨便,如劉邦的老爸所謂劉太公的太公二字根本不是名,就是劉大叔的意思,真正的名字根本沒流傳,要知道他還是漢朝開國君主的老爸呢,史書照樣不給面子,沒資格被記載
總的來說,先秦出現在史書中的不僅是女子,地位不高的男子既無姓,名也不會在史書中記錄,所以看起來好象女人沒有名字一樣 ,其實男人一樣沒有的,比如什麼黃里公角里公之類的,那些根本不是名,是地名加稱謂,黃里的老頭子,角里的老頭子,根本沒有名流傳下來
綜上所述,先秦時代,只有貴族有姓有名,不論男女,平民有名無姓,不論男女。先秦之後兩者都有名有姓,不論男女
最後就是字的問題了,名與字互相發明,沒有一定的文化基礎是取不出字來的,所以雖然先秦之後在姓和名上大家平等了,但字卻是貴族和士人因為文化優勢保留的特權,有一定地位後者文化的男子都有字,至於這種地位的女子,有的有有的沒有,因為字多是出於交際的需要(直接稱名不禮貌),所以上層女子經常出來交際的時代常常有字,如漢唐宋,在女子地位不斷下降後有字的情況就少了,如偽元大明和偽清,不過從來沒有一條法律禁止女人取字
民國時代,女子又興起了一陣取字的熱潮,偽共和國後,不論男女取字都被視為封建遺毒打倒了,主謀正是某塊取字潤之的臘肉
『柒』 古代哪些女子有字
謝道韞(字令姜),魚玄機(字蕙蘭),黃幼藻(字漢薦),賀雙卿(字秋碧),黃峨(字秀眉)。
1、謝道韞
謝道韞(生卒年不詳),字令姜,東晉時女詩人,是宰相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也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
在盧循孫恩之亂時,丈夫王凝之為會稽內史,但守備不力,逃出被抓後殺害。謝道韞聽聞敵至,舉措自若,拿刀出門殺敵數人才被抓。孫恩因感其節義,故赦免道韞及其族人。王凝之死後,謝道韞在會稽獨居,終生未改嫁。
2、魚玄機
魚玄機,女,晚唐詩人,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初名魚幼微,字蕙蘭。咸通(唐懿宗年號,860—874)中為補闕李億妾,以李妻不能容,進長安咸宜觀出家為女道士。
與文學家溫庭筠為忘年交,唱和甚多。後被京兆尹溫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處死。魚玄機性聰慧,有才思,好讀書,尤工詩。與李冶、薛濤、劉采春並稱唐代四大女詩人。
其詩作現存五十首,收於《全唐詩》。有《魚玄機集》一卷。其事跡見《唐才子傳》等書。
3、黃幼藻
黃幼藻(1600~1639)約明萬曆年間在世,字漢薦,福建莆田黃石塘下沙堤人,其父黃議曾任蘇州通判,舉人林仰垣室。
她少時受業於老儒方泰,年僅十三、四歲,即工聲律,通曉經史,知之大節。其公爹儀部郎啟昌歿,能傾家以事,後依附姑母,食不果腹,居不蔽風,憂郁交加,仍然讀書不斷,後患心臟病而逝,享年三十九歲。
4、賀雙卿
賀雙卿(1715~1735年), 清代康熙、雍正或乾隆年間人,江蘇金壇薛埠丹陽里人氏,初名卿卿,一名庄青,字秋碧,為家中第二個女兒,故名雙卿。
賀雙卿自幼天資聰穎,靈慧超人,七歲時就開始獨自一人跑到離家不遠的書館聽先生講課,十餘歲就做得一手精巧的女紅。長到二八歲時,容貌秀美絕倫,令人「驚為神女」。後人尊其為「清代第一女詞人」。
5、黃峨
黃峨(1498-1569),明代蜀中才女、文學家,字秀眉,四川遂寧人(今遂寧市安居區玉豐鎮)。明南京工部尚書黃珂之女。黃峨為明代文學家楊慎之妻,人稱「黃安人」。能詩詞,散曲尤有名。
所作有《楊夫人樂府》,其中多與楊慎《陶情樂府》所收者相混,近人將兩人之作合編為《楊升庵夫婦散曲》,又有《楊狀元妻詩集》。黃峨與卓文君、薛濤、花蕊夫人並稱「蜀中四大才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謝道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魚玄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黃幼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賀雙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黃峨
『捌』 古代女子有小字嗎
古代女子是有字的。字是名字外的又一種稱呼。這個,女人跟男人是一樣的。但是「字」只是限於古代有身份的人。《禮記·曲禮》上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說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尊重他,供他人稱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輩和屬下只許稱尊長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古人多名及稱謂禮俗
人名是一個標志符號,其基本用途是為了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區別。但在社會生活中,名字大大突破了識別符號的意義,而且體現為禮俗文化,與制度息息相關。古時,無論男女,都有小名、大名、字。
所謂的小名,就是小孩剛出生的時候父母為他取的名字,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小名很有特點,通常以動物起小名,小豬、小狗一類的十分普遍。小孩以動物取小名,據說是因為古代小孩成活率不高,起這樣的小名寓意著容易養活。
大名,一般是小孩上學以後取的名,也是正式的名字。比如劉備,姓劉名備字玄德,「備」就是他的名,蘇軾姓蘇名軾字子瞻,「軾」就是他的名。
字,一般是到了成年以後,舉行成年禮——冠禮時才取字,因而有「冠而字之」的說法。普通百姓家一般是不取字的,官宦人家、文人取字的較多。如諸葛亮,字孔明,張廷玉字衡臣等等。女子也有取字的,尤其是書香門第的小姐們都有名和字。
『玖』 古代女子是否有字呢
古代女子是有字的。
但是「字」只是限於古代有身份的人。《禮記·曲禮》上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說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尊重他,供他人稱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輩和屬下只許稱尊長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有字的古代女子有董小宛、左芬、薛濤、班昭、蔡文姬等。
(9)古代有字的女人圖片擴展閱讀:
一、董小宛
名白,字青蓮。董小宛是明末有名的「金陵八艷」之一。
二、左芬
字蘭芝,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人,左思之妹,西晉文學家。
三、薛濤
字洪度,唐代女詩人。
四、班昭
一名姬,字惠班。東漢史學家,史學家班彪女、班固與班超之妹,博學高才,嫁同郡曹壽,早寡。
五、蔡文姬
名琰,原字昭姬,晉時避司馬昭諱,改字文姬,東漢末年陳留圉(今河南開封杞縣)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學家。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憤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