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女圖片 » 穿著破棉襖的女人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穿著破棉襖的女人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2-10-02 02:30:52

1. 看圖寫幫助小乞丐

每天放學的路上,總能看見一個小乞丐。他大約有6、7歲,又矮又瘦。一頭烏黑的頭發卻很亂由於長期沒洗,已經結成塊。棕色的臉上有一層層泥垢。一雙明亮度大眼睛看起來很無助、很無奈。他無力地伸出一隻臟乎乎的小手小聲地哀求著:「求求您了,給點吃的吧!」
有一天天氣很冷,還下著小雨。放學後,我坐在媽媽車後,吃著熱乎乎的麵包,心裡暖和極了。我們走到小街口,又看見了小乞丐。這回小乞丐是媽媽一起來乞討。他的媽媽大約有30多歲,穿著一件破棉襖,已經看不出什麼顏色了。全身濕漉漉的坐在地上,推著小乞丐有氣無力地說:「去,快去。」而小乞丐今天也穿著破棉襖,被凍得紅通通的鼻子下流著兩頭長長的鼻涕,不時的用袖子擦擦。他縮著肩渾身發抖,右手拿著破了底的碗,左手扶起媽媽,低著頭一副很不情願的樣子。
他們來到一塊空地,小乞丐拿出一張破布鋪在地上,讓媽媽坐下來。小乞丐可憐地說:「各位大爺、奶奶、叔叔阿姨,我媽媽生病了。我們沒錢去看病,求求您們幫幫我們吧!」我看了很心酸,連忙對媽媽說:「幫幫他們吧。」媽媽拿出10元錢給我,我也把另一個麵包一起給小乞丐。他感激地說:「謝謝,謝謝!」
我邁著沉重的腳步,一步一回頭地看著可憐的小乞丐。我想:我的生活這么美好,而小乞丐卻這么窮苦,我一定要珍惜呀!我決定給救助站打電話,讓他們幫助小乞丐。

2. 王振忠的人生經歷

王振忠6歲時在本村「三爺廟」上小學,他長得身材魁梧,方頭大耳,比同齡的同學高半頭,白白的臉,一雙機靈的眼,顯得漂亮,聰明。他很勇敢,但也很頑皮,有時也很固執;他不畏強暴,遇事敢於承擔責任,因此,小夥伴們都很歡迎他。在小學一至四年級同學中,他雖年齡小,但很受同學們擁護。
「三爺廟」小學內,廟後面有6間教室,門前有三摟粗的一棵大國槐,枝葉照滿整個庭院,大概是1937年春暖花開的時候,有的同學發現教室屋檐下牆洞里有一對兒麻雀生了窩小麻雀,天天唧唧喳喳飛來飛去,這對同學們很有誘惑力。
一天下午,趁老師外出,大家商量決定摸麻雀,用6個同學搭人梯上牆,3個大點的同學在底層,2個同學在中間,足踏著肩,第三層是他一個人,只見他一手抓住槐樹枝,一手往麻雀窩里摸。當時,還派兩名同學在大門口放哨,如發現老師回來,敲門傳訊。他剛抓出一隻小麻雀遞下來,正想再摸第二隻,突然,放哨的同學還未來得及敲門便喊了一聲「老師回來了!」隨從門口跑進來。摸麻雀的同學,呼啦散了,先是底層的三個同學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跑了,二層的兩個同學摔了個仰面朝天,爬起來也跑了,全班同學都為三層的振忠擔心。可只見他兩手抓住了樹枝。懸在了空中,老師跑到樹下,叫他慢慢鬆手,用雙臂把他接下來。
這把老師嚇了一大跳,真生氣了。這位老師姓張,名玉軒,是本縣六區錢庄人。40歲左右,教書倒也認真,但思想比較守舊,主張嚴師出高徒,一般學生寫錯了字要打手板,違犯紀律要打屁股,集體違犯校規要處罰「首犯」。這次摸麻雀,別人跑了,抓到的只有他一個,追查「首犯」,理應從他開始。張老師在同學們面前,用打屁股的大板子指著他問道:「王振忠,你只要說出誰是領頭的,便沒你的事。」老師一連喊了七、八遍,他沒吭聲。老師急了,叫他趴到板凳上打起屁股來。一下、兩下,一直打到十幾下,他還是不吭聲。老師再問他:「誰是領頭的?」他還是搖搖頭,不吭聲。
老師問急了,他只回答了一句:「領頭的是我自己。」把張老師氣得團團轉,無計可施,只好罷休。
從這以後,他在同學們中,迎得「硬漢子』、「有勇氣」的美名,他成了自然的「小領袖」。 柳綠花紅,鶯歌燕舞,一片勃勃生機的家鄉,在「七七」事變的第二年春被日本鬼子佔領了,年齡滿10歲的王振忠成了抗日兒童團骨幹分子。這時他已進入屯頭村當鋪完小上學。這個學校是當時屯頭鎮抗日兒童團活動的中心地,他當上了兒童團團長,天天抗著紅櫻槍在校內操練隊伍,教唱抗日革命歌曲,他在隊前打拍子指揮唱歌,非常活躍。他領導的兒童團,會唱《義勇軍進行曲>、《到敵人後方去》、《打到鴨綠江邊》等10多首革命歌曲。每次縣、區開大會賽歌,他指揮的兒童團,總是勝利者。
他領唱歌曲或領呼口號都是認真的,對日寇充滿著無比的仇恨。有一次,在屯頭集上宣傳時,當歌唱到「大刀向鬼子們頭上砍去……」時,手中的木刀一揮舞,碰在一個趕集聽唱歌的60多歲的老大爺頭上。大爺哈哈笑著說:「你這兒童團,把我當成日本鬼兒了……」
當時,兒童團不但唱歌進行抗日宣傳,還抗著紐櫻槍幫助自衛隊站崗放哨捉尋漢奸呢。有一次,他領著兒童團員,在屯頭村北門站崗,捉住了一個縣城裡鬼子派來的探子,把他交到抗日鎮公所,受到了鎮政府領導的表揚。 1939年的冬天來得特別早,十一月下旬就下了大雪。泰西抗日根據地相繼被日寇佔領。王振忠的家鄉屯頭鎮,日偽軍也按上了據點,肥城至平陰城公路兩側挖了封鎖溝,按上了碉堡。敵人天天清剿掃盪,屠殺抗日軍人、幹部,迫害抗日家屬群眾,有的用洋狗咬死,有的把人殺害了,把人頭掛在村頭樹上示眾。鄉鎮政府完全白化,偽鎮長、保長經常帶領日偽軍到抗日家屬和群眾家捕人,甘特漢奸便衣時時出現在街頭巷尾。
王振忠面對敵人的暴行,時局的惡化,和一切革命者一樣,沒有被嚇倒,進行抗日活動的意志更堅定了。從1910年到1943年2月,他和兩個哥哥王振魯、王緒齋在屯頭鎮當鋪完小上學,密秘進行抗日活動。
他的大哥王振毅,於1937年參加抗戰工作,先任抗日區長,後任肥城縣委敵工部部長。他的家離日偽據點不足一公里,但大哥經常領著當時抗日縣政府的吳力踐、徐麟村等一些領導人晚上來家活動。家裡只要一來人,他就和家人一齊活動:一是放哨,二是傳遞情報。有一次他赴潘庄送情報,一出村被敵人發現追去,因為是晚上,他順著金線河溝跑了一段,巧妙地伏在土坑裡,躲過了敵人,勝利完成了任務。當時縣政府領導,拍著他的肩頭高興地說:「你真是個抗日的小英雄!」
敵人為破壞抗日活動,逮捕抗日人員。設在屯頭鎮內的幾個狗特務,都是本材人。他們象狗一樣,天天圍繞著抗戰人員的家宅活動,對抗日的同志造成極大的威脅。他自己偵察准確了,便向肥城縣府領導作報告,抗日縣政府把他們抓起來鎮壓了。這件事對屯頭鎮的漢奸,具有震懾性的作用,對抗日活動影響是很大的。他上學的當鋪完小,雖然是日偽區政府辦的,但教師都是愛國者,又加王振忠等一夥同學抵制,日語課始終未上。日本規定的語文、修身等「大東亞共榮」漢奸文化也沒上,換上的是《木蘭詞》、《古文觀止》,岳飛和文徵明的《滿江紅》、《史可法守楊州》等課目。
肥城縣抗日政府領導安排他在學校中串連一部分同學在課余時間進行密秘抗日宣傳,進行反法西斯形勢教育。如「蘇德戰場」、「百團大戰」、「日本襲擊珍珠港」等,鼓舞抗戰必勝的信心,這些新聞,很快通過學生的口傳向社會。
他在大哥的幫助下,組織了一個10多個同學參加的讀書會,讀革命書籍,進行革命理論的學習。書是他從抗日領導同志手中借到的,由他一人一人單線傳遞,還規定不許外傳的紀律。閱讀的有毛主席寫的《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整頓三風》,還有解放區《合理負擔、減租減息政策》等。當時對培養抗日幹部、鼓勵同學參加革命產生了很大影響。在當鋪學校參加讀書會的同學有桑毅修、曲子玉、王振魯等十二三人。他們受到革命教育,先後逃出日寇鐵蹄的統治,陸續奔赴解放區,走向抗日戰場。
屯頭鎮當鋪完小,雖然在日偽佔領下,由於不少同學是抗日幹部子弟,又加上王振忠為首的一夥進步同學進行抗日活動,抗日空氣極其濃烈,活動一直不斷,所以有「小延安」之稱。 1943年3月,是王振忠家遭大難的一年。這一年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決定性勝利的一年;也是敵人垂死掙扎,拚命報復的一年。肥城縣內的敵人變本加厲,他們一面組織日偽軍瘋狂向解放區掃盪,殺人放火,實行三光政策;一面在日偽統治區加緊偽化,強化治安,逮捕屠殺抗戰家屬,他家就是其中一家。
1943年2月下旬,肥城縣演馬庄和屯頭鎮據點的日偽軍200多人突然將振忠的家團團圍住,將其伯父、伯母、父母、姐妹等20多口人逮捕,關押到演馬庄據點內。敵人這次同時逮捕的抗日家屬共有200多人。肥城抗日政府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派他的大哥王振毅率領縣大隊,逮捕了偽軍頭子家屬20多戶。後經屯頭鎮的開明紳士喻代恆等人從中周旋,雙方談判打成協議,決定兩方各自釋放其家屬。敵人卻背信棄義,對他一家只放出其伯父王清東一人,其他人一直關押到1945年8月日寇投降,我軍解放演馬庄據點時,才救出來。
1943年4月,黨為了培養革命幹部,他和哥哥王振魯、王緒齋弟兄三人一起被送往冀魯豫邊區抗日第四中學上學。他在抗日第四中學四年多時間,是他一生學習和革命斗爭實踐最長的一段。他認真地學文化,學習政治理論政策和軍事。同時長期的配合軍事和政治斗爭,在前線做宣傳鼓動工作、開辟新解放區政權建設和群眾工作。1943年至1945年麥、秋假時,他在肥城二區、三區和東阿縣牛角、銅城區等地方協助政府搞夏征和秋征工作。1945年參加陽谷戰投,打平陰攻聊城,做敵前宣傳和新區宣傳工作。他都是小組長,帶隊的。工作中做出了顯著成績,在幹部群眾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這個時期經受最大的痛苦就是和親人離別。
1943年2月被日偽剿家離開父母等家人時,他才14歲。這天下午他正在本鎮學校上學,當同學悄悄地告訴他家中被剿時,他愣了一會,不顧一切地跑回家去。當他跑過屯頭南門距家還有100多米時,他看清楚了,一個日寇隊長指揮著一部分槍上上著刺刀的日偽軍,如狼似虎的在他家出出進進,他伯父、父親被日偽軍用繩子倒手綁著,十幾個日偽軍端著槍如臨大敵,同時也把伯母、母親、嫂嫂、妹妹趕上囚車……
伯父、父親的胸膛和脖子上正流著血,但仍昂著頭,似乎告訴孩子們、鄉親們不要怕,要團結起來斗爭。
這時,王振忠怒氣沖天,腦子完全炸了,他要沖過去和敵人拚命,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鄰家二牛叔兩只粗大的手把他緊緊地抱住了,強拉到自己家藏了起來。只到晚上,王二牛叔告訴他:「全家人被抓到演馬庄據點里去了,只有你兩個哥哥、嫂嫂因沒在家,沒抓去。你的家門被封,還有便衣漢奸在周圍走動。家是不能去了,只有去找你大哥想法報仇。」他聽了,兩手抱著二牛叔大哭起來。
從此,他離開生他養他的家鄉,走向抗日的戰場,不過他無論走到何處,只要一想到故鄉,一想到在日偽據點內受苦的親人,一談到日寇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無一次不是怒氣沖天,熱淚盈眶。
他望著故鄉的方向沉思,默默地念道親人。正如古詩所雲:「等是有家歸不得,杜鵑休向耳邊啼。」這時,任何的艷花笑語,戰友的團聚,都會引起他的思鄉之情,精神上無限地痛苦。
他對敵人懷有強烈的階級仇民族恨,所以在對敵斗爭中,都能機智勇敢地圓滿完成任務。1945年6月麥假中,他從抗日四中學回到肥城縣二區搞麥征工作。他和區抗聯副主任張力峙、曲子玉同學三人一組,負責二區敵占區和接敵區的20多個村的麥征工作。當時除城裡還被敵人盤踞外,其他碉堡全部被打掉。白天小股敵人雖然在二區北部搶掠,大股敵人才敢到二區南部山區掃盪,但到晚上,敵人就不敢輕易出來了。所以,到晚上便成為他們進行工作的時間。這里的村保甲政權是敵人建立的偽組織,由於敵我力量的變化,它們絕大多數變成了兩面政權,一面公開為敵人服務,一面暗地裡和我們聯系,交公糧,有的還在敵人出動時給我們送情報。但是他們三人工作組在這里征公糧、進行抗日活動還是非常危險的,隨時有遭敵人襲擊的可能,區上給他們配備了武器,隨時准備戰斗。
他們這次麥征工作分兩片召開偽村長、偽保長會。一個在伊家溝小學教室內開的,有十幾個村的村長、保長等20多個人參加。這天天很黑,沒有月色,會場中間放一盞豆油燈。張力峙、曲子玉同志帶著槍在大門口檢查進來的每一個人,並在暗處負責會場警衛,王振忠負責講話。他由於事前有所准備,就從國際形勢講到國內形勢,從抗日戰爭形勢,講到交抗日公糧,合理負擔政策,最後反復號召偽村長和偽保長說:「希特勒已完蛋,日本鬼子也是兔子尾巴不長了。要把公糧按時送到儀陽庄解放區,為抗日多出力。人民不會忘記你們……」當時他雖才16歲,但是1.9米的個子,一手卡腰,一手揮舞著,高亢洪亮的聲音,講得激昂慷慨,腰下盒子槍上的紅綢子隨風飄舞著,儼然象一個有極強鼓動力的演說家。雖然面臨被敵人襲擊的危險,但他勇敢地站在會場中央,一絲不恐懼,講得非常自然,宣傳了形勢,教育了長期為敵人服務的偽村、保長,順利地完成了小麥徵收任務。
1945年7月初的一個晚上,他在石塢村又一次召開村長、保長會,參加會的有偽村長、保長共二十八九人。這次會議是他和曲子玉負責會場警衛,張力峙講話。會議開始不久,城南關的偽保長假借解手之便,悄悄地想從院牆豁口溜走,被他機警地抓住,會後把他帶到抗日區公所駐地黃柏山,對他耐心地進行批評教育,當晚放他回去。這個偽保長經過教育表現很好,不但提前送交500公斤公糧,有兩次城內敵人出動搶糧,他還事前送出情報,避免了大的損失。
1945年7月下旬,他同王振魯、曲子玉、王緒齋、徐松林等20多位同學由縣大隊一個班護送,從當時縣政府住地肥城三區牛家莊赴黃河西東阿縣北部解放區冀魯豫邊區抗日四中上學,中間有兩條敵人封鎖線:一條是肥城老城至東平縣公路,公路邊有王瓜店、屯頭、演馬、東平老城等20多個大據點;一條是肥城老城、大封、石橫等據點。從老城至石橫有一條50米寬,8米多深的封鎖溝,大的路口有碉堡,內住有偽軍。
他們吃過午飯,從縣政府駐地起身,決定當晚突破封鎖線。不巧,天下起小雨,他們只好冒雨行軍。他們每人帶兩個手榴彈和一個小包袱,內包幾件單衣、一床被單,幾本書和一個學習本子外,別無他物。這是縣府領導動員的,把棉衣寄存到房東家,輕裝過封鎖線。因道路泥濘,行走很艱難。當從老僧台到黃庄時,天黑下來,只好摸著走。曲子玉、朱因久有幾次從山崖滑到山溝里,是他摸著下去,把同學拉上來,並不時地小聲喊:「勇敢呀!前進!跟上!別掉隊!」當走到東里村大街上,路過長著一株老槐樹的大門口,他站住了,向院內張望,這家就是他外祖母家。他從小失去親生母親,好多年住在舅父家,是表姐照顧長大的。他多麼想進去看看,但不能啊!還在敵人眼皮底下,他考慮片刻,摸掉眼淚,又迅速前進。
出東里村到玉皇皋公路時,他和部隊一起上公路偵察,其他人停下來待訊號。突然,山上碉堡里射出一陣槍聲,後面的同學認為敵人發現了,便從公路向後退了100米,伏到高梁地里。他伏在公路邊溝內,一動不動地觀察動靜。經很長時間察聽,摸清了敵情,敵人是因虛驚打的槍,並沒發現什麼。他及時發出訊號,大家安全通過了第一道敵人封鎖線。
到達大封庄西過第二道封鎖線時,已是午夜三點多鍾,從車廟村找了一個老大爺作向導。這次還是他和部隊的同志先偵察,沒發現敵情,部隊就伏在公路兩側掩護,他又返回領著大家翻過封鎖溝。不料,剛要過公路時,被據點巡邏隊發現,敵人亂打一陣槍,他們飛速向北跑去,擺脫了敵人。不過,他的一隻鞋掉進了封鎖溝內,走路一跛一歪的,腳上磨了不少泡,但他還是一聲不吭的走在前面。他們經過艱苦努力,冒著大雨,行軍l4小時,跨過兩道封鎖線,在黎明前到達了根據地——陶山前澗北村。天亮後,一看他一隻腳磨得全是血泡,一隻腳全叫石頭扎爛了。他沒叫一聲苦,用破布將腳包上,早飯後又翻山入平陰地,過黃河,奔向冀魯豫第四中學。一路上,他忍著巨大痛苦走路,大家幫他拿行李,他皆拒絕,總是笑著說:「我比你們棒,革命嗎,就得吃苦。」
王振忠視金錢如糞土,處處以共產黨員的標准要求自己,把革命利益放到第一位。1945年12月初第一次打聊城,從冀魯豫四中抽掉15個同學,赴前線做宣傳和維持治安工作,由趙長文指導員帶隊,共分三個組。他任第一組組長。當晚7時許接到命令,有劉姬老師編寫《解放東昌府》歌曲,用陝北小調唱,大意是:「魯西古城東昌很有名,大運河北平通往南京城……一九三七年日寇占聊城……」王振忠打拍子領著唱,大約晚10點從四中學所在地——東阿縣西部秦老莊出發。秦老莊至聊城約20多公里,午夜3時到達聊城東關時,東關已解放,正在打掃戰場,壓送俘虜,搜索殘敵。
王振忠領的工作組,每人從偽軍手中交獲一支日本大蓋槍,每人左臂上帶一紅色「糾察隊」袖標,幫助部隊打掃戰場,維持秩序。當他們走到一個偽軍大隊部門口時,突然從院內走出一位20多歲的少婦,雖然天還不亮,但還能看得清,她用手巾包著頭,但燙發還露著一部分,臉用鍋灰抹過,和白白細膩的脖子極不相襯,最顯眼的是她穿著一個女人破棉襖,凸著肚子,用兩手抱著,緩慢地向門外走,大家認為是孕婦盤問幾句便把她放走。他警惕性特別高,他發現這位孕婦行跡可疑,為什麼她兩只手用力抱著肚子老是不放,他用槍指著命令她把手放下,快走!那少婦一驚,嘩啦從身上掉下一個包袱。經審問,她原是聊城漢奸大隊長的三姨太,她把搜刮人民的財產——銀元、元寶、金銀首飾、玉器等約八九公斤,包在包袱中,想裝孕婦混出去逃走。他把這些東西和這個女人按照人民軍的「一切交獲要歸公」的規定,交縱隊司令部。當時縱隊首長表揚了他和他的工作組,並給他的小組記功表彰。 1947年2月,他參加了冀魯豫邊區黨組織的武裝工作隊,向泰安縣南部、寧陽北部,汶河兩岸新區進軍,進行了「一手拿槍,一手分田」的土改運動,從抗日四中學調40多個年齡較大、政治觀念較強的同學參加,他任組長。他們在這些地區完成了土改、剿匪和新區政權建設後,於5月中旬調回學校。王振忠又參加了第二野戰軍「南下幹部工作團」,於1947年7月2日在山東省東阿縣位山渡口過黃河南下,進入大別山區。
他在南下前,於5月初回到生他養他的家鄉——肥城縣屯頭鎮,見到了父母、伯父母、嫂子等,還見到美麗賢惠的愛妻,下旬他和冀魯豫四中學告別,和朝夕相處的校長、老師、同學告別,到河北省大名府第二野戰軍南下幹部工作團集合。7月2日晚,在現在的山東省東阿縣位山渡口和他的老同學曲子玉離別,過河隨軍南下。誰能想到,這次見面,竟是今生今世最後的一次見面。
5月初,他回家時,正是1947年各解放區貫徹黨中央「五一」指示,進行全面土地改革時期,當時縣內執行左的政策,錯鬥了自己的家屬,侵犯中農利益,家中人怨氣很大。這個家為了抗戰,全家40多口人坐了兩年零六個月的監獄,幾乎全家被殺,二嫂因被敵人嚇病而死,在經濟上遭受極大的破壞,180畝地幾乎全部賣掉,家中財產除自助革命以外被日偽搶奪一空。解放了,這次又被土改,家中人真想不通。面對這些情況,他堅信黨的主張,以共產黨員的立場觀點,耐心和家人解釋。不管父母、伯父母的如何怒罵,家人的怎樣疑問,他總是說:「這些錯誤黨一定會糾正,中國共產黨是光明磊落的,她的土改政策是對的,我們一定堅信能打敗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中國……」他在家住了短短三天,向家人鄰人宣傳了三天黨的主張。他向弟弟妹妹反復講解共產黨、毛主席是偉大的,人民解放軍是強大的,要一定跟著共產黨走,鼓勵他們長大了要參加革命。
他和愛人陰玉珍的團聚是短暫的,但愛情是純真的,是深厚的,為了革命使一好對夫妻夭折了。1946年2月春節,他和玉珍結婚,在家住十五天,為了革命工作便很快離開;第二次夫妻團聚,相隔一年多時間後,是1947年5月上旬,王振忠回校路過家鄉,在家住三天,為了革命戰爭匆匆離開,他每次回家總是匆匆離去。當家人和玉珍同學挽留他多住幾天時,他總是說:「革命工作忙,革命需要一身許國,不能顧家……」誰能想到,這次她們夫妻的離別,是永遠的離別。
王振忠和玉珍結婚,雖處在新舊社會交替時期,有父母之命,媒婆之言,但倆人從小相愛,青梅竹馬,他倆小時是同學,互相愛慕,振忠在當鋪完小上學時,學校和玉珍家是鄰居,經常見面,互相問候。玉珍16歲時已是婷婷玉立的大姑娘,振忠十五歲時已是長得眉青目秀、身高一米七的漂亮小夥子。他們二人相愛為家人知道後,雙方父母主動讓媒人成全了他們的婚姻。他們的結合,是舊社會向新社會過渡時期產生的一對典型新夫妻,但是雙方為了革命事業,為了祖國的解放,他們犧牲了愛情。
王振忠烈士的一生正如魯迅先生在《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文中引用的匈牙利詩人裴多斐的詩句:「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王振忠犧牲的消息,最早是在1949年初桑毅修從中原解放區向家來信得知的,信中告訴家人:振忠犧牲了,情況也不詳細。不久由黃梅縣政府寄來了烈屬證。1949年秋末,湖北、安徽兩省解放後,王清東(烈士的伯父)懷著極大的悲痛,到湖北、安微省找一同與他南下的同學,還在部隊上找到和他一起作戰過的通訊員小張,由小張同志領著到現在的安徽省金寨縣城南畢家彎村親自看了烈土戰斗和犧牲的具體地點。
1947年秋,安徽省金寨縣為南下部隊解放後,王振忠擔任了金寨區副區長,後擔任區長兼區隊長。他作戰勇敢,沖鋒在前,退卻在後,善於指揮小部隊作戰,深得戰士和同志們擁護。他當區長後,和國民黨還鄉團及當地土匪打過多次仗,消滅了不少敵人,交獲了不少武器。他犧牲前,區中隊從十幾人發展到一百多人,有兩挺輕機槍,戰鬥力相當強,有一次戰斗,他領導的區中隊打敗200多人的還鄉團隊伍。王振忠領導的區中隊,幾次受到軍分區的表揚和嘉獎。
1948年2月的一個夜裡,國民黨一萬多人包圍了縣政府和縣大隊的駐地金寨村,敵我力量懸殊,戰斗相當激烈,形勢極其嚴峻,縣領導組織了幾次突圍,均遇到敵人拚命阻擊,沒有沖出重圍。正在危機關頭,他領導的區中隊臨危不懼,從五六公里外趕到,在敵人出其不意的情況下,從金塞西南部沖進城內,沖開了敵人的包圍,使縣府人員和縣大隊沖出重圍,安全轉移。
戰斗中,身邊機槍手犧牲了,他端起機槍阻擊敵人,打退敵人多次反撲,最後他的腿被敵人打斷,他趴在地上,兩手按著機槍,射出仇恨的子彈,區隊同志抬他撤退時,他拒絕了,他高喊:「同志們,打呀!要用我們的血肉,保護縣委、縣府的安全!」最後從振忠背後,沖出一夥敵人,聲嘶力竭的喊:「繳槍不殺,捉活的!」向他撲來。這時,王振忠人民忠誠的兒子,懷著對敵人無限的恨、對祖國人民無限的愛,毅然拉響了剛准備好的手榴彈組,和十幾個敵人同歸於盡。壯志未酬身先死,長使後人淚沾巾。王振忠雖然犧牲60多年,但他為祖國解放英勇獻身的精神,永遠回盪在祖國的大地上,鼓舞著人們熱愛自己的祖國,勇敢地去建設和保衛我們的社會主義江山。

3. 人生有三寶"丑妻,薄地,破棉襖"是什麼意思呀

因為這三樣是維持家庭生活必需的,能滿足生活的基本需要,但又不怕別人嫉妒而起歹心掠奪,安全放心。丑妻,人的長相一般,心地善良,勤儉持家,吃苦耐勞,尤其不會在外面沾花惹草引來麻煩;薄地可以種糧食維持一家人的生活,也不會讓人羨慕而起心霸佔;棉襖雖破,還能遮風擋雨,就不要隨意丟掉,小偷不惦記,家裡安然。能吃飽穿暖就是人生最基本的生活。

4. 敗絮自擁

敗絮自擁
自己穿著破棉襖,
《與子儼等疏》選自《陶淵明集》,
告儼、俟、份、佚、佟:
天地賦命,生必有死,自古賢聖,誰獨能免?子夏有言曰:「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四友之人,親受音旨,發斯談者,將非窮達不可妄求,壽夭永無外請故耶?
吾年過五十,少而窮苦,每以家弊,東西遊走。性剛才拙,與物多忤。自量為己,必貽俗患,僶俛辭世,使汝等幼而飢寒。余嘗感孺仲賢妻之言,敗絮自擁,何慚兒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鄰靡二仲,室無萊婦,抱茲苦心,良獨內愧。
少學琴書,偶愛閑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歡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意淺識罕,謂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機巧好疏,緬求在昔,眇然如何!
疾患以來,漸就衰損,親舊不遺,每以葯石見救,自恐大分將有限也。汝輩稚小家貧,每役柴水之勞,何時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雖不同生,當思四海皆兄弟之義。鮑叔、管仲,分財無猜;歸生、伍舉,班荊道舊。遂能以敗為成,因喪立功。他人尚爾,況同父之人哉!潁川韓元長,漢末名士,身處卿佐,八十而終。兄弟同居,至於沒齒。濟北氾稚春,晉時操行人也,七世同財,家人無怨色。《詩》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爾,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復何言。
譯文
告訴嚴、俟、份、佚、侮諸子:
天地賦予人類以生命,有生必定有死。自古至今,即便是聖賢之人,誰又能逃脫死亡呢?子夏曾經說過:「死生之數自有命定,富貴與否在於天意。」孔子四友之輩的學生,親身受到孔子的教誨。子夏之所以講這樣的話,豈不是因為人的窮困和顯達不可非分地追求,長壽與短命永遠不可能在命定之外求得的緣故嗎?
我已經年過五十,年少時即受窮苦,家中常常貧乏,不得不在外四處奔波。我性格剛直,無逢迎取巧之能,與社會人事多不相合。自己為自己考慮,那樣下去必然會留下禍患。於是我努力使自己辭去官場世俗事務,因而也使你們從小就過著貧窮飢寒的生活。我曾被王霸賢妻的話所感動,自己穿著破棉襖,又何必為兒子不如別人而慚愧呢?這個道理是一樣的。我只遺憾沒有求仲、羊仲那樣的鄰居,家中沒有像老萊子妻那樣的夫人,懷抱著這樣的苦心,內心很是慚愧。
我少年時曾學習彈琴、讀書,間或喜歡悠閑清靜,打開書卷,心有所得,便高興得連飯也忘記吃了。看到樹木枝葉交錯成蔭,聽見候鳥不同的鳴聲,我也十分高興。我常常說,五六月里,在北窗下面躺著,遇到涼風一陣陣吹過,便自認為是伏轟氏以前的古人了。我的思想單純,見識稀少,認為這樣的生活可以保持下去。時光逐漸逝去,逢迎取巧那一套我仍十分生疏。要想恢復過去的那種生活,希望又是多麼渺茫!
自從患病以來,身體逐漸衰老,親戚朋友們不嫌棄我,常常拿來葯物給我醫治,我擔心自己的壽命將不會很長了。你們年紀幼小,家中貧窮,常常擔負打柴挑水的勞作,什麼時候才能免掉呢?這些事情總是牽掛著我的心,可是又有什麼可說的呢!你們兄弟幾人雖然不是一母所生。但應當理解普天下的人都是兄弟的道理。鮑叔和管仲分錢財時,互不猜忌;歸生和伍舉久別重逢,便在路邊鋪上荊條坐下暢敘舊情;於是才使得管仲在失敗之中轉向成功,伍舉在逃亡之後回國立下功勞。他們並非親兄弟尚且能夠這樣,何況你們是同一父親的兒子呢!穎川的韓元長,是漢未的一位名士,身居卿佐的官職,享年八十歲,兄弟在一起生活,直到去世。濟北的匯稚春,是晉代一位品行高尚的人,他們家七代沒有分家,共同擁有財產,但全家人沒有不滿意的。《詩經》上說:「對古人崇高的道德則敬仰若高山,對古人的高尚行為則效法和遵行。」雖然我們達不到那樣高的境界,但應當以至誠之心崇尚他們的美德。你們要謹慎做人啊,我還有什麼話好說呢!

5. 俗語:人生三大寶,丑妻、薄地、破棉襖

「人生三大寶,丑妻、薄地、破棉襖」,便是其中之一,都說讀懂已是花甲之年,甚者已古稀。

短短十二字,道出了真諦:

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無外乎衣食住行,

相貌普通但持家有道的女子,此為一寶;

田地貧瘠但辛勤耕耘得碩果,此為二寶;

棉襖破舊但勤儉節約幸福多,此為三寶。

01

丑妻,亦是賢內助

中國古代四大醜女之一,戰國齊國無鹽邑之女,鍾無艷,也稱鍾離春。

關於鍾無艷的容貌,史書是這樣記載的:極丑無雙,凹頭深目,長肚大節,昂鼻結喉,肥頂少發,皮膚若漆。

丑嗎?

按照多數人的美學品味來說,丑!不但丑,而且奇醜無比。

但就是這樣一個女子,飽讀詩書,才華橫溢,心系國家,胸懷天下,征服了齊宣王,成為齊國王後。

拆漸台、罷女樂、退諂諛,進直言,選兵馬,實府庫,助齊宣王懸崖勒馬,重振朝綱,離使齊國成為六國之佼佼者。

後世傳說「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並不準確,夏迎春只是個能歌善舞的美麗女子,這在後宮佳麗三千不足為奇。

而鍾無艷,不當能歌善舞,精通琴棋書畫,擅於吃苦耐勞,不可相較而語。

對於一個統治者來說,鍾無艷是齊宣王的左膀右臂;

對於一個王朝來說,鍾無艷是齊國的再世救星。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契合的靈魂萬里挑一。

貌比西施也總有老去的一天,靈魂卻能知心中所求,明胸中之志,才華則能帶領世界進步。

02

薄地,亦是福田

一畝薄地,能養人,能養神。

田地有貧瘠肥沃,秧苗有優劣之分,耕作之人也有勤惰之別。

再貧瘠的田地,經過辛勤耕耘,用心呵護,水一樣能夠擁有很好的收成。

再肥沃的田地,若是小滿播種,春風收成,沒有按照自然規律去經營田地,自然也是不會有收獲的。

在看似無望的環境中,找到改良之方,找到經營之法,良禽擇木而棲,秧苗擇時而種,搶占天時與人和,盡管地利稍遜,薄地也變肥田。

因為來之不易,所以倍加珍惜。

有的人處在一個大好環境,則會理所當然,樂極生悲,認為只需稍加費神就可以坐等其成。

久而久之,惰性養成,精神匱乏,盡管田不薄,但是家庭卻越來越不富裕。

守著一畝三分地,忘了努力奮斗為何物,良田也會變桑田。

03

破棉襖,亦是寶葫蘆

50年代電影《白毛女》中,楊伯勞穿著一件能看得見棉花的破棉襖;

60年代電影《林海雪源》中,楊子榮在冰天雪地的戰場上穿著一件破棉襖;

70年代初期的幹部形象,作風簡朴,大有「誰的棉襖越破誰的職位越高」的說法。

今時不同往日,在大城市的補丁衣裳已不常見,取而代之的是高檔服飾,這是時代在進步的證明,無可厚非。

但是,攀附比較使不得,好高騖遠使不得,人雲亦雲使不得。

棉襖雖破,也能禦寒。

要知道,在一些貧苦山區,破棉襖之於他們也是一件非常不易的寶貝。

一勤二儉三節約,全家老少幸福多。

老人言,是口耳相傳的智慧,是陳年佳釀,歷久彌新。

6. 俗語「人生有三寶,丑妻、薄地、破棉襖」,是什麼意思

「人生有三寶,丑妻、薄地、破棉襖」意思是,醜陋的妻子不會惹麻煩;貧瘠的田地不會被爭奪;舊棉襖可以禦寒。它指的是醜陋的妻子、瘦弱的田地和破舊的棉襖,這是老農家的三寶。

由於受傳統自給自足的小農意識的影響,以前的農村人對兒媳的外貌要求不高,所以可以做到。特別是在四川的一些地方,人們常說「丑妻是家寶"在以前的農村,醜陋的妻子沒有任何優勢,因為她的外表。男工是家庭的支柱。如果你想保持家庭勞動的關愛,你應該知道如何努力工作。在節儉和勤奮方面,丑老婆是公認的好手。

7. 俗話說:家有丑妻是無價之寶,家有美妻是惹禍的根苗。你怎麼看

農村俗語講:家有丑妻是無價之寶,家有美妻是惹禍的根苗,這個老舊的觀念,可以扔到歷史的垃圾堆里了,原因下面與你們分享一下。

家有丑妻是無價之寶,家有美妻是惹禍的根苗,啥意思

家有丑妻是無價之寶,美妻是惹禍的根苗,是出於封建時代的產物,在當時特定的環境下,具有一定的道理,這句話主要是有兩層意思。

一、以前人講究丑妻、薄田、破棉襖,這三樣是農村人的寶貝,丑妻為什麼是寶貝呢?因為長得丑不會去招蜂引蝶,有丑妻在家,丈夫可以放心外出賺錢。

另外,丑妻會有自知之明,當時女性地位也不高,丑妻通常會是持家、孝敬父母的好能手,她們不會像現在一些農村媳婦,處處和公婆對著干,不想結婚後和公婆住一起,也不會覺得公婆不是自己的親生父母,就不去贍養公婆,那時娶到丑妻,就等於娶到一個傳統的賢妻良母。

結論:

時代不同了,現在農村女孩也像城市女孩子一樣,從小過著十指不粘陽春水的生活,再也不像以前老一輩人,要呆在家中種田務農。

現在農村生活條件和城市沒有什麼兩樣,農村女孩個個也是很水靈,很漂亮,村裡男青年娶的都是美嬌娘,在結婚之後,也會一起外出打工賺錢。

傳統的家有美妻是惹禍的根苗,這種以貌取人的老舊觀念,已經站不住腳了,一個結婚過的女人,她是否是賢妻良母,是和她個人的品行有關,而不是以樣貌去惡意揣摩。

嫉妒農村人找個漂亮的媳婦,就是惹禍的根源,這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