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女圖片 » 美女蓋碗茶精美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美女蓋碗茶精美圖片

發布時間: 2022-10-26 02:39:27

1.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種美女,五十六道茶!(值得收藏)

我國地大物博,民族眾多,歷史悠久,民風民俗也多姿多采。而飲茶是華夏傳統文化,是各民族的共同愛好,不論哪個民族,在其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飲茶習俗。下面給大家帶來56個民族、56種美女、56道茶,賞心悅目!

1、藏族

特色茶種:酥油茶、甜茶、奶茶、油茶羹。

在這里只要有人煙的地方,你都可以聞到飄來的酥油茶的香味。藏族人民最嗜愛酥油茶。而奶茶,是將牛奶或羊奶摻入用紅茶或粗茶加熱成的清茶而飲,它既有奶的甜味,又有茶的清香。

甜茶是將紅茶、牛奶、白糖加在一起煮制而成的,在西藏茶史上,雖沒有酥油茶那麼久遠,但也是藏族人民喜愛的傳統飲料。

藏族美女

2、維吾爾族

特色茶種:奶茶、奶皮茶、清茶、香茶、甜茶、炒麵條、茯磚茶。

茶是維吾爾族不可或缺的飲料,可以說是「不行一日無茶」。若至維吾爾族員家作客,通常由女主人用托盤向客人敬榜首碗茶。第二碗開端,則由男主人敬。斟茶時要慢慢倒入茶碗內,茶不能滿碗。客人如不想再喝,可用手將碗口捂一下,便是向主人暗示:已喝好。

維吾爾族美女

3、蒙古族

特色茶種:奶茶、磚茶、鹽巴茶、黑茶、咸茶。

蒙古族人酷愛喝茶,重飲(茶)輕吃(食)往往到了「一日三次茶」、「一日一頓飯」的地步。清晨,主婦們會煮上供全家整天喝的咸奶茶。蒙古族人民喜歡喝熱茶,早上一邊喝茶,一邊吃炒米。早茶後,將其餘的咸奶茶放在微火上暖著,以便隨需隨取。

蒙古族美女

4、回族

特色茶種:三香碗子茶、糌粑茶、三炮台茶、茯磚茶。

回族喝茶的一大特徵是都喝蓋碗茶,蓋碗茶由茶碗、茶蓋、茶托組成。有的茶蓋上還繪有藍色的斑紋或赤色的小花朵,有的還繪有綠色或黑色的阿拉伯文「清真」字樣,精巧漂亮,便利經用。

回族美女

5、哈薩克族

特色茶種:酥油茶、奶茶、清真茶、米磚茶。

哈薩克族朋友習慣於一日早、中、晚三次喝奶茶,中老年還得上午和下午各增加一次。有客從遠方來,主人就會迎客入帳,席地圍坐。這時,好客的女主人會獻上烤羊肉、饢、奶油、蜂蜜等,再端上一碗奶茶。就這樣,一邊談事敘誼,一邊喝茶進食,饒有風趣。

哈薩克族美女

6、壯族

特色茶種:咸油茶、打油茶、檳榔代茶。

壯族朋友喜喝咸油茶。主料茶葉,首選茶樹上成長的健嫩新梢,採回後,經沸水燙一下,再瀝干待用。配料有大豆、花生米、糯粑、米花之類,還配有炸雞塊、爆蝦子、炒豬肝等。而與侗族人民雜居一起的苗、瑤、壯等民族,也喜愛喝打油茶。

壯族美女

7、彝族

特色茶種:烤罐茶、陳茶。

彝族朋友十分喜歡烤罐茶,該茶色澤、香味和濃度俱佳。先將茶葉放入陶制茶罐內在火上焙烤,直至茶葉烤得酥脆、略黃時,乘熱將茶罐端離火源,灌人事先烤熱的水少許,待罐內茶水泡沫稍息,再沖人熱開水至罐滿,又在火上煨煮片刻便可起罐,讓茶葉沉澱一會兒,再倒出茶水即可飲用。

彝族美女

8、滿族

特色茶種:紅茶、蓋碗茶。

滿族美女

9、侗族

特色茶種:豆茶、青茶、打油茶。

侗族飲茶習俗一般包括:豆茶、打油茶等。「豆茶」象徵為「吉祥如意」的「喜茶」;打油茶是侗族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常飲料。

侗族美女

10、黎族

特色茶種:五指山茶、芎茶、苦丁茶、五指山茶。

黎族各地區都有飲茶的習慣。五指山地區的黎族群眾愛喝本地產的五指山茶,另外,野生苦丁茶也是五指山區的特產,它有散風寒,清頭目,除煩渴的功效,還能降血脂、降血壓,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沿海地區黎族則喜歡喝赤鴣茶。葫蘆茶也是一些黎族地區人們常飲用的茶種,有清熱解毒之功效。赤鴣茶有降溫作用,還能解酒,保睡眠。

黎族美女

11、白族

特色茶種:三道茶、烤茶、雷響茶。

居住在雲南大理一帶的白族兄弟,十分好客。他們敬客的「三道茶」是名聞遐邇的。所謂「三道茶」就是茶分三道,分別是苦茶、甜茶、回味茶。「一苦、二甜、三回味」蘊含著白族人民深厚的文化涵養和他們對生活的態度與認識。

白族美女

12、傣族

特色茶種:竹筒香茶、煨茶、燒茶。

竹筒香茶是傣族人們別具風味的一種茶飲料。該茶喝起來,既有茶的醇厚高香,又有竹的濃郁清香,難怪傣族同胞,不分男女老少,人人都愛喝!

傣族美女

13、瑤族

特色茶種:打油茶、滾郎茶。

瑤族喜歡打油茶,不僅自己天天飲食,而且用油茶招待賓客。油茶的統一製作方法是以老葉紅茶為主料,用油炒至微焦而香,放入食鹽加水煮沸,多數加生薑同煮,味濃而澀,澀中帶辣。

瑤族美女

14、朝鮮族

特色茶種:人參茶、三珍茶。

朝鮮族的「傳統茶」不放茶葉,但可以放多種材料;不用開水沖泡,而是將原料長時間浸泡、發酵或熬制。通常加入蜂蜜或糖,成為一種強調天然和健康的甜飲。朝鮮族家庭最常喝的是大麥茶、人參茶、三珍茶。

朝鮮族美女

15、布依族

特色茶種:青茶、打油茶。

茶是布依族朋友生活中最為普遍和必不可少的飲品。他們相互往來,相互敬茶,品評茶味,說古論今,無拘無束,享受著天倫之樂。茶,成了他們之間聯絡、交往的紐帶。

布依族

16、土家族

特色茶種:擂茶、油茶湯、打油茶。

擂茶,又名三生湯,是用生葉(指從茶樹採下的新鮮茶葉)、生薑和生米仁等三種生原料經混和研碎加水後烹煮而成的湯,故而得名。茶能提神祛邪,清火明目;姜能理脾解表,去濕發汗;米仁能健脾潤肺,和胃止火。所以,說擂茶不只是茶,還是治病良葯。

土家族美女

17、哈尼族

特色茶種:煨釅茶、煎茶、土鍋茶、竹筒茶。

土鍋茶是哈尼族一種古老而方便的飲茶方法:先用大鍋將山泉水燒開,然後將茶葉放入鍋中煮五分鍾左右,即可舀出茶湯飲用。這種茶水,湯色綠黃,溫度適中,清香潤喉,令人回味無窮,是哈尼人待客的一種古老習俗。

哈尼族美女

18、苗族

特色茶種:米蟲茶、青茶、油茶、茶粥。

苗族朋友將茶作為寄託或表達思想感情、哲理觀念的載體,並世代相襲。苗族茶俗既是苗族同胞的生活方式,也是生活理念的體現。苗族人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生老病死、節慶娛樂等社會交往中,可謂處處離不開茶。

苗族美女

19、景頗族

特色茶種:竹筒茶、腌茶。

雲南景頗族的腌茶不是為了解渴,而是為了佐食。這種腌茶的製作較為繁雜,時間跨度也較大。每年春雨霏霏之季,將採摘的鮮嫩茶葉洗凈,再用竹籮攤開晾乾,然後再拌上食鹽、辣椒,放進竹筒內,層層搗緊後,將竹筒口封起來。放置到陰涼處3個月後,便可享用。

景頗族美女

20、土族

特色茶種:年茶

茶在當地是貴重之物。敬茶,以示謝意。這種風俗被稱為「格茶」,亦稱「善茶」、「舍施茶」。除此之外當地還有藏茶的習俗。

土族美女

21、納西族

特色茶種:酥油茶、鹽巴茶、龍虎鬥、糖茶。

龍虎鬥是將茶與酒同飲的一種特殊飲茶方式,故稱龍虎鬥,製作方法也十分特別。飲龍虎鬥茶是治療感冒的良方,人患感冒後喝一杯,即渾身出汗,睡一覺後頭不昏,人也感到精神有力。

納西族美女

22、傈僳族

特色茶種:油鹽茶、雷響茶、龍虎鬥。

油鹽茶是傈僳族古老而普遍的飲茶方法。先用小土陶罐在火上將茶烤焦黃,加入開水,然後放人食用油和鹽,再加開水煮沸三五分鍾,便將茶葉倒入茶盅,主人將茶敬送客人。這種茶湯既能解渴,又能充飢,別有風味,深受人們喜愛。

傈僳族美女

23、佤族

特色茶種:苦茶、煨茶、擂茶、鐵板燒茶。

鐵板燒茶與烤茶相似,飲茶方法是先用壺將水煮沸,另用一塊薄鐵板盛上茶葉放在火塘上燒烤,直到茶色燒烤到焦黃,散發出茶香味,再將茶倒人開水壺內煮,幾分鍾後即可將水倒入茶盅飲用,這種茶飲後,苦中回甜,焦中有香。

佤族美女

24、畲族

特色茶種:三碗茶、烘青茶。

有客從遠方來,畲家主人都會先敬茶,一般要敬兩三道,喝三道的意思是:一碗苦,兩碗補,三碗洗洗嘴。客人只要接過主人的茶,就必須喝第二碗或者第三碗。

畲族美女

25、高山族

特色茶種:酸茶、柑茶。

「酸柑茶」,台灣高山族一種民俗茶飲,飲用時,把「酸柑茶」連皮切成小片,用開水沖泡,即可飲用,加些冰糖滋味更佳。「酸柑茶」酸、甜、苦、香,澀,五味俱全,別有風味。

高山族美女美女

26、仫佬族

特色茶種:打油茶。

仫佬族美女

27、東鄉族

特色茶種:三台茶、三香碗子茶。

東鄉族酷愛喝茶,從茶具、茶葉、配料的搭配都要精益求精。茶具一定要選「三炮台」,「三炮台」顧名思義,即它由蓋子、茶盅、掌盤三層組成。客人要來時,熱情的東鄉人會奉上三香茶、五香茶、八寶茶,以表示對客人的歡迎和尊重。

東鄉族美女

28、拉祜族

特色茶種:竹筒香茶、糟茶、烤茶。

拉祜族群眾不論男女都喜歡喝茶。燒茶是拉祜族傳統的一種飲茶法:將新梢採下的一芽五六鮮茶葉直接在明火上烘燒至焦黃再放入茶罐內煮飲;烤茶香氣很足,味道濃烈,飲後精神倍增,心情愉快。 

拉祜族美女

29、水族

特色茶種:罐罐茶、打油茶。

水族美女

30、柯爾克孜族

特色茶種:茯茶、奶茶。

柯爾克孜族主要節日有肉孜節、古爾邦節和諾魯孜節、掉羅勃左節等節日。過節時,男女均著新衣,並以茶水、油果等互相招待。他們的日常飲料是山羊奶和酸奶,還喜歡喝煮沸以後加奶、加鹽的茯茶。

柯爾克孜族美女

31、達斡爾族

特色茶種:奶茶、蕎麥粥茶、紅茶。

達斡爾人的日常生活中飲茶是必不可少的,在家庭飲食中佔有不可缺少的地位。茶是達斡爾人每天早晚必飲的重要飲料,家中來客首先用茶待客,其次再用酒飯招待。達斡爾人的飲茶方式既接受了漢族的傳統方式,又受到蒙古人的影響,學習了蒙古人用牛奶制奶茶飲用的方法。

達斡爾族美女

32、羌族

特色茶種:酥油茶、罐罐茶。

羌族是棲身在秦嶺西部四川一帶,自古有喝罐罐茶的習俗。羌族罐罐茶有面罐茶和油炒茶兩種。油炒茶又稱炒清茶,是羌族對待年長或地位崇高的賓客的尊貴禮遇才喝的茶。

羌族美女

33、撒拉族

特色茶種:麥茶、茯茶、奶茶、三香碗子茶。

茯茶和麥茶是撒拉族男女普遍愛喝的飲品。「麥茶」是將小麥炒成焦黃,碾碎成小顆粒,沖水加適量食鹽熬煮而成,色釅如茶,清香可口,有的還配以花椒、小茴香、炒熟的苦杏仁等,調入牛奶,則香甜可口,營養豐富。

撒拉族人在飲茶時很有一番講究:講究茶葉鮮而不陳、色正味濃;講究水潔而無染,泉水為上,井水次之;講究茶具精巧雅緻,古樸大方,好淡素色並雕有花草、詩句或經文。

撒拉族美女

34、錫伯族

特色茶種:奶茶、茯磚茶

2. 蓋碗裡面有文化,蓋碗里的這些知識點你知道嗎

相傳,蓋碗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間,由西川節度使崔寧之女在成都發明的。崔寧與其女兒都特別喜愛喝茶,那時的茶杯沒有襯底非常燙手,於是崔寧的女兒就奇思妙想發明了木盤子來托茶杯。但茶杯容易滑倒,她又設法用蠟將木盤中央環上一圈,使杯子固定,這便是最早的茶船。

使用蓋碗泡茶最大的優點是它適合泡任何種類的茶,不像玻璃杯或紫砂壺的有局限性。

記得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可見,連魯迅先生也比較青睞於使用蓋碗泡茶。

3. 關於茶道的美文

一杯茶怎樣入杯,所求殊異。茶人曰:一杯為品,兩杯為解渴,三杯便是粗飲了。 平生好茶,常想蘇東坡的「從來佳茗似佳人」,常想有茶相伴,人生足矣。文人好茶,琴棋書畫詩酒茶,乃古代文人的七件雅事,彼此密不可分。「茗愛佳花飲,詩看 卷素裁」。「煮茗對清花,弄琴好知音」。柴米油鹽醬醋茶,系百姓生活開門七件事,茶乃生活必需品。白居易詩雲:「食罷一覺醒,起來兩盅茶」。

茶乃一種人生,不同的人品茶能品出不同的意。百姓喝茶是一種需要,和尚飲是一種禪,道 士品茶是一種道,而對文人來說則是一種文化。在文人眼中,茶是神聖的揚清盪濁之物,能給人帶來精神上愉悅。西湖龍井、黃山毛峰、廬山雲霧、洞庭碧螺春,峰奇、山秀、湖麗、茶香 ,優雅動聽的茶名,使人未飲先醉。溫壺、燙杯、洗茶、泡茶、翻杯、敬茶、聞香、品茶,此為茶趣。品茶時先觀茶形,乘熱聞香,再嘗其味,細細品飲。

品茶有講究,一杯茶須分三口喝,第一口試茶溫,第二口品茶香,第三口才是飲茶。呷茶入口,茶湯在口中迴旋,頓覺口鼻生香。毛峰的鮮醇爽口,碧螺春的清和甜潤,雲霧的香馨濃厚,龍井的馥郁味甘,盡中不言中。 品茶需要好心鏡。靜夜獨坐靜思,從清苦的茶汁,可品嘗出茶外的許多人生意味,心靈復歸 寧靜。

品茶需要好環境,以簡單清幽為上。茶可獨酌,也宜共飲。古人講究以茶會友,佳茗、良辰 、美景、知音。「寒夜客來茶當酒」,品茶間主客雙方曲盡情意。友誼即像釅茶,越品越濃。喝一杯好茶,聽一首名曲,讀一本好書,在平淡中享受生活之樂,懷一份虛融淡泊的心境, 此為品茶之樂。教您泡杯好綠茶泡茶主要要掌握好茶葉的用量和水的溫度,才能使茶的味道更好。茶葉的用量,有「細茶粗吃,粗茶細吃」之說。一般來說,細嫩之茶含茶汁較少,沖泡時要多放一點;粗茶含茶汁多,要少放些。以250毫升一杯水為計,一般茶葉可放3~5克,而烏龍茶等精細茶應放8克左右。沖泡茶葉的水溫,要看水的質量和茶葉的等級。如果水質較好,燒開即可泡茶,過沸會損失水中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使茶湯失去香味;若水質不佳,就要多煮一會兒,使雜質沉澱。俗話說:「老茶宜沏,嫩茶宜泡。」所謂沏,就是用剛燒開的水;所謂泡,就是用熱水瓶中的水。從科學的角度來講,用濕度很高的水沏茶,會破壞茶葉中的維生素C,但水濕過低又不易使茶葉香味溢出。為兩全其美,品飲高級、細嫩的綠茶,水溫最好是80~90℃。特別嫩的茶,泡茶時水溫還可以再低一些。其他中低檔茶,可用100℃的滾水沖泡。至於紅茶、花茶,則宜用剛煮沸的水沖泡,並加以杯蓋,以免釋放香味。

茶和水的比例,一般是3~4克干茶,加200~250毫升的開水,泡3~4分鍾後慢慢品飲為好。高檔茶一次沖泡過多,會影響茶清幽、淡遠的真味;低檔的用量過多,苦味較重,難以入口。總之,泡茶頗有學問。只有細心揣摸,反復實踐,才能享受到茶的芬芳和甘醇,才能把人的精神帶入夢幻境地。

一杯的香純彌漫在周圍的空氣中,好象有煙霧繚繞的感覺.輕輕翻開書桌邊上落塵覆蓋的<時文選粹>隨只而來的是久違的如行雲流水般的文字,簡單而耐人尋味.
呷一口茶水,含在嘴裡,竟是暢快的感覺.舉起茶杯觀察,那上下翻滾的茶葉不正是命運沉浮的寫照?這片落下,那片起來.人生得意一時,卻不能時時順心.這驚人的相似,讓我不的不進一步思考.茶葉的世界觀有是增樣的?帶著這些疑問再一次飲了一口.啊!我發現這並不是完全的甘香!也許著正是經過大起大落的茶葉的淡定情緒!這是經過日曬水煮後它的真正本色!也是一種不奢名利,不計得失的處世情懷!
罪人的茶香,熏得我一口的爽快.發亮的文字對我則有另一番作用.
美文里文字自然是美的.有時餓了,甚至可以用來充飢.效果也還是明顯的!也不是說人類從此告別了五穀,也不可以只單純的去真想吃掉密密麻麻的墨水做的文字!著是一種精神食糧,它可以帶給人純天然的」綠色食品」.也只有我們真正吸收了這營養,才會覺得身強體健,活力充沛.我累的時候回找我欣賞的作家的作品來細細咀嚼,竟可以解除我的勞累.我喜歡這淡淡的墨香,喜歡字里行間里發生的故事.這不正象人生的漫漫旅途,做過了,希望留下的腳印里散著縷縷清香.
體味文字,品味茶道.
我心已靜處在落葉散盡的樹林,就讓茶香和書香給我沐浴!
心是清澈的,干凈的一切叫我不必在偽裝.我坦露著胸膛,真實的做我自己.陽光回在湛藍的天空起舞,指引我人生的方向;大地會在厚重的衣服里口授於我命運的邏輯!而茶和書將回帶給我無群盡的糧草,讓我在漫長的旅途上不再勞累和孤獨.
一杯茶過半,一頁書已完.
我的思緒在曼延,永不止步!

聽過茶,看過茶,也喝過茶.
聽茶,聽茶的傳說,聽神秘和淵遠,聽的是茶的文化。看茶,看的是茶的禮節和禮貌,是對茶和茶文化的耳濡目染。而喝茶,是用茶來交友待客,用茶來消渴,用茶養心養性,茶從文化符號過渡到了實際生活中,茶就是實實在在的顏色和氣味,茶就是平常自然而又濃淡相宜的生活和心情
喜愛獨自靜坐慢慢地喝茶,喜愛在茶館的寂靜中細斟慢酌,喜愛一個人新茶淺嘗,喜愛獨自陳茶濃酌。有一杯茶,就有一分靜,在一個人的靜靜中品濃品淡喝茶,再因茶而品生活,品世道人生。
喝茶是份享受,在心情煩燥時,在身心疲乏之時泡一杯茶,慢慢地看著茶葉在水中舒展身體和枝葉,開出美麗的花,看著黃色的花瓣染透整杯整杯的水。
翠或朦朧陳紅中,忘記了
身在北國的無邊風雪中,彷彿身臨江南有雨的茶園,彷彿是在與茶花隨風起舞,彷彿聽到了茶花安靜的訴說。一茶在手,在茶香中聽風聽雨,看書看畫寫字。或濃或淡一杯茶,或長或短一段靜。
中國的茶文化淵深博大,從詩經里的茶歌茶謠到陸羽的茶經、溫庭筠的採茶錄,甚至還有宋帝徽宗趙佶的大觀茶論。從茶花茶葉,到茶具茶藝,從茶經茶道到茶論茶歌,紛繁駁雜,可見茶文化在中國之深之遠之悠久。
中國的茶種類很多,主要的還是紅茶、綠茶、花茶。綠茶有毫茶、毛峰,有炒青的毛尖、烘青的龍井等。紅茶是由綠茶發酵後製成的,名品有四川沱茶、廣東鐵觀音,有滇紅、祁門紅茶和普洱茶等。花茶則主要是茉莉花茶和菊花茶。
好茶有香、有形、有色,而再有典故就是名茶。
茶之五味濃淡澀苦香中,香為主,清香,淡香,濃香各有風味
紅綠花茶各有風味,綠茶清香潤喉,提神醒腦,芳冽沁人。據說最好的還是當年新茶,蘇東坡有詞: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綠茶中的碧螺春是清淡美人,清香襲人。而烏龍穩重沉著,有厚勁,醇香回味如老酒。黃山毛峰,沖泡後香如白蘭,味醇回甘;恩施玉露,香氣清鮮;白毫銀針,清香甜爽。龍井隱逸高遠,虎跑龍井只有耳聞,尚無目睹口享之福。
紅茶通常比綠茶更濃,味也比綠茶要苦要重。其濃茶色如墨褐,其味綿長渾厚,另有一種朴絀糙澀。而磚茶據說要用鐵鍋煮,喝起來溫吞厚道,就與如多年老朋友相對。
花茶是帶有花香的,或是茉莉花淡香,或是菊花的清香,其味清爽淡雅,如小家碧玉,還可消暑解毒清心。
好茶有好形,干茶葉的形狀和在水中形狀都要好。碧螺春白毫顯露,捲曲成螺,色澤銀綠,翠碧誘人;黃山的毛峰,外形細扁微曲,狀如雀舌;恩施玉露,芽葉細嫩勻齊,色澤鮮綠;白毫銀針則如細長銀針,銀針挺立,上下交錯。而雨前茶更有一旗一槍,三上三下,似煙輕嵐。用透明的玻璃杯盛茶,可以觀茶葉上上下下,沖泡後杯中白雲翻滾,以白花瓷碗盛茶,可見茶葉浮泛曼舞。
茶色另是一品:好茶方有好色澤。綠茶的顏色清得散淡,有的黃亮清澈,有的銀綠翠碧,有的色綠如玉。紅茶就穩就重,釅得妖艷醇厚。功夫茶喝的是功夫,喝的是茶具,喝的是心情,是功夫而不是茶了。
第一次喝紅茶是在一個旅途上的小客店,長途奔波後小憩,一罐驅寒消乏的濃濃熱紅茶,雖是匆匆忙忙中,但那茶的顏色彷彿是年過三十的女人,艷得沉著深厚。而花茶花色,如花一樣通透,如花一樣輕盈,如花蕊一樣美麗。有茉莉花清香,有菊花濃醇,如春風拂面,如秋風掃葉。
飲酒可以成仙,品茶可以成道。古詩詞中茶詠是一大題,陸游有「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有「愁無寐,鬢絲幾縷茶煙里」;老杜有「柴荊具茶茗,逕路通林丘」;杜小山有「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朱敦儒有「飄然攜去,旗亭問酒,蕭寺尋茶」;李清照有「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有「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有「當年,曾勝賞,生香熏袖,活火分茶」。辛棄疾有「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甌香篆小簾櫳」。
在中國的茶之外,日本的茶藝館,把茶文化提升到了頂點,器具精美,細樂雅具,又有美女獻茶獻藝,是純是純而又純的茶文化表演。英國家庭里下午茶中的紅茶和黃油麵包,是社會地位身份的象徵,喝的是淑女風范和紳士風度
還有另類的野茶,有現代生活快節奏中匆忙的袋茶,有不知是精華還是糟粕的茶末。
喝茶有人是消暑解渴,有人是因為茶的香,有人是為了打發時間,也有人為了喝茶而喝茶。有的茶是喝的,有些茶是用來品的,同樣的茶不同的人喝就是不同的茶。
周作人說喝茶當在江村,在瓦屋紙窗下,清泉綠茶,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塵夢。紅樓人物妙玉則說: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蘇東坡的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又是一種喝法。而以雪水煎茶,會臨無聲落雪,擁裊裊飛花,任心醉神融,更是極至之雅。還有久久嚮往中的龍井問茶,在景色怡人,群山覆翠的清幽處聽典聽故,再一杯一品,不知今日還有否。
杯水如名淡,雅興自然濃。濃濃淡淡的茶常讓人想往老守竹籬茅舍,袖手塵瀾浮泛,任歲月湮逝,嚮往三山五嶽散淡人物,三杯兩盞香茗。
茶的品法,可用粗瓷花碗,可用透明玻璃杯,還可用南泥小碗,再有一把小小的紫砂壺,那種美感,是一種樸素到骨子裡的驚艷。
酒長飲可以當歌,茶淺嘗亦能小醉。數葉獅峰龍井,三兩盞陳年普洱茶,一壺江南草長鶯飛季節上市的新茶,浸透了塞外風雨中的濃濃淡淡,沉浮飄盪都讓人釅醉。
一杯一茶,一茶一花,美麗的花里一定都有著一個美麗的魂靈。茶中淡淡的苦澀,有南北風雨的浮塵,有四季風霜的味道,有風雨過後平平靜靜的淡。
花瓣在水中輕輕飄動,我讀得懂她的痛楚、寂寞和熱烈,看得懂她的默默花開花落,看得懂她的從容而淡然的美麗。她也懂我靜夜裡的不眠,她也懂我的沉默,也懂我的濃淡相宜。喝下一杯濃茶,就讓我想起嶺南連綿的雨季,讓無限的春光從心底流過。
時間如流水過去,只有茶濃淡依舊,隨便推開窗,窗外是和風溫煦的靜靜秋日,藍天白雲下樹葉沙沙作響,身邊茶香裊裊。人生的從容舒怡就如這閑適的熱茶,珍重才是幸福。人生的閑暇,才是喝茶,品茶的時候。浮雲人生,炎涼世態,最宜於在人過中年的匆忙之後品嘗。三餐的五穀,人生的五味,都在茶中化作濃淡,濃有濃香,淡有淡香。
濃茶淡水,細斟慢酌,品的是茶,品的也是生活,也是人生。濃澀人生,清淡日子,流水歲月,就在茶中。

品茶、品心情、品人生,任何一種東西都有它的可貴之處,只是有的人沒有去慢慢品味而已,有人說成熟的女人喝咖啡,成熟的男人喝茶。最近峨眉山的竹葉青喝完了,我更換了但大紅袍,大紅袍也需要去慢慢細心的品,品出它與竹葉青不同的意蘊。茶香飄盪在山谷之間,惹得雲也清清淡淡的,這種感覺實在太美了。淡而不澀,清香而不撲鼻,緩緩漂來 ...

咖啡和茶總能將人帶進兩種完全不同的境界,在那一片不透明的咖啡色中及那層淡淡的煙氣里,想像成一個最寂寞的人。於是,咖啡的這份苦,便是苦在心的最底層。茶則象徵一種意蘊。喝茶需要一份耐心和極大的剋制力,才能慢慢地去品味它。

不是任何人都能品到茶的意蘊的,即使是上等的好茶放在一個不懂得品味的人的面前,他也感覺不到茶的幽香。茶越喝越淡,就象很多感情一樣,會隨時間而月來越淡。茶越喝越淡,但是,我們用來泡茶水的紫砂壺里的茶香,卻會越來越濃......所以當一切都淡去以後,留在我們心底的印記是越來越深.....很多東西是摸不去的記憶。茶如人生,隨和時光的推移,我們也漸漸的老去。正如我們眼角的皺紋,鬢霜飛。

懂得記憶是智者,善於忘記是大智者,「事去而心止」則是人生的大智慧,世間萬物任何事情都是相關聯的,有陰必有陽。

我感覺淡茶的味道更耐人尋味,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成不變的,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世間萬事萬物都是相輔相成的,這是矛盾,也是哲理,因此,人生中即使有一時的曾經一度讓人難以承受的痛苦和磨難,這種痛苦與磨難也不會是毫無價值,至少它可以使我們吃一塹長一智,讓意志更堅定,思想和人格更成熟。常常感觸於那份透明的淺綠或暗黃,及那片片似卷似舒的葉子。

要喝就要喝淡茶,那味道也一定是極淡的,像是從遙遠的地方,一陣來自山上泉邊的清風,吹到了身邊。有時,也仿若有人在背後的不遠處燃起了一束來自遙遠國度的冷香,裡面夾雜著幾許宗教的安和與靜美,於是,心靈便是一片從未有過的澄澈,也似乎化作了唐宋詩篇,任人品味,意蘊無窮。此時,品味一杯香茗,就如同品味甘美的人生。

清茶一杯賽美酒,飛舞的茶香也飄逸。走過喧囂浮塵,驀然發現,平淡,才是最真最美!!

品茶人生

平生煙酒不沾,惟一的嗜好便是飲茶。只要有空閑,便喜愛用玻璃杯沏一杯清茶。然後坐在一旁,靜神觀看杯中那沉浮的茶葉,放鬆一下勞累的身心。

用玻璃杯沏茶別有一番韻味。透過昌瑩透明的杯體,可以享受更多的茶趣。尤其下班之後,獨處一室,沏上一杯清茶,靜靜地觀望著眼前杯中的變化,你會發現其樂無窮。觀那蒸騰的氤氳,如同清明時節迷濛飄緲的雨霧,透過這如煙如霧裊裊上升的水汽,人不知不覺會陷入一種無際的遐思,一種入禪的意境,眼前彷彿會出現一幅濃淡相宜的潑墨山水畫,「閑夢江南梅熟時,夜船吹笛雨瀟瀟,入語驛邊橋」。

那杯中的茶葉更是變幻莫測,朵朵嫩芽,緩緩舒展。或恰如雀舌,或旗(嫩葉)槍(芽尖)交錯,搖曳沉浮,百態千姿,栩栩如生。細心觀察,那片片綠芽上竟會看出茸茸細毫,猶如勃勃生機的春天。舉杯品茗,香郁味醇,舌尖銷覺茶韻清苦,細細品嘗,回味之中略有甘甜。

茶喝得久了,看得久了,便慢慢地感受到許多,人生如茶,品茶如品人生。

一片茶葉,看起來是那樣細小、纖弱,那樣地無足輕重,但卻又是那樣地微妙。當它放進杯中,一旦與水融合,便釋放出自己的一切,毫無保留地貢獻出自己的全部精華,完成了自己的全部價值。

雖說沒有茶葉便不會有可口的香茶,但此時此刻,人們所欣賞、所關注、所品味的已經不再是那片片茶葉了,而是這杯中之水了。

這一切又何嘗不像人的一生?在滄海人世之中,每個人都宛如一片茶葉,每個人都要從生到死,貢獻出自己的畢生,走完自己人生的歷程。

在這個過程中,社會不會去刻意地留心每一個人,就像在飲茶時很少有人會在意杯中的每一片茶葉一樣。茶葉不會因溶入清水不為人在意而無奈,照樣只留清香在人間;我們每個人也不必因融合於集體不被人所關注而沮喪,因為我們已經成就了他人,幫助了社會,貢獻了自己,陶冶了人生。茶樹年年有新芽,生命之樹常青。

進而言之,茶葉的價值就在於溶入水中成為茶水。多好的茶葉,無論是西子湖畔的龍井,還是太湖洞庭山上的碧螺春,不管是武夷山絕壁的「大紅袍」,還是福建安溪城中的鐵觀音,如果不溶於水,不為人所品、所嘗、所飲,對於茶而言又有何用?作為一個人,他的學識再高,能力再強,不奉獻於社會,又何足道哉?生命短暫猶若一片茶葉,不必去追求那所謂的永恆,追求生前的功名顯赫,富貴利祿,如果為此窮盡一生,豈不是本末倒置?

古人雲:「以有涯追無溽,殆矣。」我以為,品茶之中所有體味到的感受,最為貼切的就是一杯清茶中的那種淡淡的滋味。淺嘗最為甘美,也最為持久。凡事過度反而乏味,正所謂:過猶不及,如果窮困及逸樂,因一切甘甜已經遍嘗,便會有茫然無措的感覺,就會像漿酒霍肉之徒,就算眼前堆滿山珍海味,也不會有任何胃口。世間利祿來來往往,紅塵滾滾炎涼榮辱,惟有淡泊,才能寧靜,才能對人生做最深入、最細致、最獨到、最有價值的品味。這一切又與品茶何其相似。茶,惟有苦澀,才能醒腦提神。

唐代的劉貞德曾經總結說,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氣;以茶驅睡氣;以茶養生氣;以茶除病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身體;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養志。由此可知,茶在中國已經不單純是一種飲料,它代表著一種文化,一種價值取向,表達了對情感、對生命的態度,有著更深層次的精神境界。一個人若在茶中有品位,自然對生活、對情感、對生命會熱愛。而對生命熱愛者,必然對人格有操守。

正如茶聖陸羽在《茶經》中所言:懂茶之人必定是「精行儉德人」。

香澀濃淡茶滋味

《西遊記》里,齊天大聖與五庄觀的大仙慪氣,令人參果樹萎地,求觀音大士施展法力,使人參果樹起死重生,眾人皆是歡喜,頗類似茶的經歷。青青茶葉,素手採摘,妙手炒作,烘熏成品;每片茶葉,獨善其身,同萬萬千千的茶胞們擁擠於載體,和而不流,一如君子;雖不象未摘前披綠帶翠,依枝鱗簇,卻因燥困,玉成堅貞,從而渡過悠悠的歲月,旦經沖沏,枯茶便沉溺在滾滾的熱水中,於壺盞里婉轉舒展,若咸魚翻生,讓人喜愛。

採茶,制茶,沏茶,針對茶本身可謂無心插柳,待時成蔭,茶能令人樂道,卻也要手工調校,這茶本色,終究靠煅囤,才可褪去初生的青澀,再由熱水沖泡,贏得最後的口碑,好比人的際遇,各有不同,歷經喜怒哀樂,酸甜苦辣,方是圓滿,「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也緣起「素以絢兮」的繪事;想那金玉甘橘,無客問津,過了時令,難免敗絮,其懷才不遇,嗚呼哀哉,與誰悲慟?香草灰燼荒原,美人終老鏡鑒,一生的芳華,淪作萬古的塵埃,上天列之為芻狗,何嘗不哀其傷?向陽的春花亦受乍寒的月照,爭艷之際,人頭攢動,凋零之際,寂寥獨愴,其一盛一衰,表出世態炎涼,難怪東蘺採菊士不喜登徒子之德。紅塵間的香澀本有其熙熙攘攘或孤芳自賞的味道,生命的成長在於節氣,而興興旺旺,卻又需面面俱到的緣分。刻意的真諦在於磨礪得自然,流眾隨俗,貴在真切,能長長久久,也算是柳下惠觀花了。

青青的茶葉,附世不為弄雅,入俗不為繁華,由枯竭而滋潤,由釅濃而清淡,默默地接受火熱的考驗,水燙的洗禮,只為還了原本模樣,然後痛痛快快地散發出苦盡甘來的氣息。

四面青山一灣水,品茗縮影著古老的情調。倒茶之際,恍然同高山流水對應,人是巍峨的山,壺嘴是探頭的崖,盞是盛水的潭,茶水是傾瀉心曲的間歇飛瀑,那提壺舉盞,靜動和諧,對視里,心弦共鳴,即使沒有乾果助興,單就言語,也是不錯的茶點;一人獨飲也成趣,自斟自酌,堪比獨撐乾坤,隻身拔山擎海,無拘無束地消遣著自由天地,老莊若生於斯時,也要無為而為了;而運轉茶具,捏拿正好,有條有理,不溫不火,事香茗若理萬機,男人遠離庖廚恐怕暗蘊於此,不參政也是素王,獨女人不喜男人這般,天下事本葷素相間,男人若故作清高而得其樂,應予改正,系戴圍裙,真漢子上得廳堂也下得廚房。

茶的香澀,世人共識,都市與鄉野,高明同凡夫,皆品一樣的滋味。飲茶若能心無旁騖,只憑噓呵咂咽,便可化解人間的紛紜或冷漠,手上的溫馨熨貼著不盡的情懷,融在暖暖的茶水裡,漫漫和駸駸的時光都藏於胸腹,惟感覺未起的點就是未達的終,短暫的存在就是剎那的永恆,這山山水水從來都是天長地久的安居樂業。茶異於酒,同是醉,茶是信任,酒是胡話。相逢相慶宜飲茶,即使分離,也哀而不傷,因為明凈,怨而不亢,因為厚道;茶別於水而不忘本,潤肺腑,滌郁結,人情味十足,茶濃茶淡,心意盎然,簡直是一紙前人序言今人續文的佳作,天不荒地不老,全無爛柯之虞。那茶,洋溢著滄桑對青春年少的追憶,無聲無息的往事,歷歷在目,夢一般的可及不可觸,在縹緲的香澀中縈繞,在莫名的心緒里飄逸,久遣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