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女圖片 » 四大美女楊昭君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四大美女楊昭君圖片

發布時間: 2022-12-08 00:39:37

❶ 求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楊貴妃,貂蟬的真實照片 郵箱:[email protected]

大哥,照相術19世紀30年代才出現。
西施和貂蟬是傳說,正史中不見其人。如果真有的話,西施應該生活在公元前5世紀的春秋時期,王昭君是公元前1世紀後期,貂蟬是公元2世紀末,楊貴妃是公元8世紀中葉。
你覺得她們可能有照片嗎?

❷ 古代的四大美人,西施、貂蟬、王昭君、楊貴妃分別是哪個朝代的

西施是春秋時期,貂蟬是東漢時期,王昭君是西漢時期,楊貴妃是唐朝。

1、西施

西施,後人尊稱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於越國薴蘿村(今浙江省諸暨市薴蘿村),自幼隨母浣紗江邊,故又稱「浣紗女」。她天生麗質、秀媚出眾,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2、貂蟬

貂蟬,山西忻州人。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

她為了報答義父王允的養育之恩而甘願獻身完成連環計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

3、王昭君

王昭君(約公元前52-公元前19年),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人,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為「明妃」,王明君。

4、楊貴妃

楊玉環(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號太真。 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她的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

(2)四大美女楊昭君圖片擴展閱讀:

四大美女的典故:

1、西施浣紗

西施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

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就流傳開來。

2、昭君出塞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韓邪單於被他哥哥郅支單於打敗,向漢朝稱臣歸附,曾三次進長安朝覲,並向漢元帝自請為婿。王昭君聽說後請求出塞。

她到匈奴後,被封為「寧胡閼氏」(閼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後),象徵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後來呼韓邪單於在西漢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

3、貂蟬拜月

貂蟬在後花園拜月,忽然,輕風吹來,一片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

這事正好被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蟬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4、貴妃醉酒

唐玄宗一日與楊貴妃約,命其設宴百花亭,同往賞花飲酒。楊貴妃遂先赴百花亭,備齊御筵候駕,唐玄宗車駕竟不至。遲之久,乃忽報皇帝已幸江妃宮,楊貴妃聞訊懊惱。

楊貴妃性本褊狹善妒,本最易生反應力。遂使萬種情懷,一時竟難排遣,加以酒入愁腸,三杯亦醉,春情頓熾,忍俊不禁。於是竟忘其所以,放浪形骸,作種種醉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❸ 中國歷史上四大美人圖都是出自何人之手

中國古代四大美人,分別都有沉魚的西施、落雁的王昭君、閉月的貂蟬、羞花的楊貴妃。想來對這四大美人都不陌生吧。不僅在我國老少皆知,在世界上也享有一定的美譽。西施居首,王昭君次之,貂蟬再次,楊玉環為末,不過這只是古代的排法。其中西施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那麼,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人圖,究竟都出自何人之手呢?

王昭君是漢元帝時期宮女,後遠嫁匈奴呼韓邪單於。王昭君維護漢匈關系穩定達半個世紀之久,「昭君出塞」的故事廣為流傳。她的美人圖是漢元帝時期毛延壽所作。

楊玉環,身高1米6左右的她,體重竟達到了130多斤,在以豐腴為美的唐代,楊玉環可能是最為漂亮的那個,楊玉環善音律,懂歌舞,很快就俘獲了唐玄宗的心。她的美人圖是唐代宮廷畫師所做。

❹ 傳聞中的楊貴妃到底長什麼樣李隆基為何對她情有獨鍾

傳聞中的楊貴妃長得膚白貌美,作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楊貴妃的顏值自然是比較高的,唐朝以胖為美,所以很多人也都覺得楊貴妃體態勻稱。李隆基之所以對楊貴妃情有獨鍾,可能是因為楊貴妃的顏值,而且楊貴妃擅歌舞通音律。然而楊貴妃的結局也並不是特別好,楊貴妃去世之後,李隆基非常懷念楊貴妃,他們兩個人之間的愛情故事也被記錄在很多古詩詞當中,被後人口口相傳。

玉環羞花、妃子一笑、貴妃醉酒等等,都是和楊貴妃有關的典故。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唐玄宗對楊玉環的溺愛程度非常高。而且在唐玄宗心目當中,楊貴妃更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楊貴妃能夠生在唐朝是非常幸運的,能夠獲得皇帝的專寵,但是她也是不幸的,死於馬嵬坡。

❺ 「回眸一笑百媚生」,唐朝的楊貴妃相貌究竟有多美

楊玉華深受唐玄宗的寵愛,兩度被遣回兩家後,唐玄宗都迫不及待地給他接回,可見唐玄宗對她的痴迷程度,在皇帝後宮通常都是以色侍人的,如果楊貴妃沒有美色,那麼唐玄宗也不會痴迷於她如此,那麼楊貴妃究竟有多美呢。

、能歌善舞,體態豐腴。

三、肌膚滋潤白皙。

當時楊貴妃喜歡吃荔枝還有人參,所以唐玄宗為了能讓楊貴妃吃到荔枝,下令各個驛站之間運輸荔枝,從福建、廣東那邊運送荔枝到長安,由於荔枝很容易就壞了,所以各個驛站的人接到荔枝後都得快馬加鞭的往長安趕。我們知道荔枝一種熱帶水果,營養非常豐富,多吃荔枝可以養肝血,使人的皮膚氣色很好。因此楊貴妃如此喜歡吃荔枝,皮膚氣色自然也不差。而且楊貴妃當時用的護膚品是用杏仁以及滑石等成分製成的,具有滋潤皮膚,收縮毛孔等功效,天天用如此天然的化妝品,楊貴妃的膚質自然也好。

❻ 歷史上楊貴妃的一生簡介(真實的)

首先,明確一點就是楊貴妃是個女人;是個非常完美的女人;是個非常有氣質的女人;是個白富美的女人;是個能乾的女人;更是個有才華的女人。

安祿山為了能得到楊貴妃,於是就發動了「安史之亂」,果斷叛亂。楊玉環也因這事被迫隨唐玄宗逃亡,並在逃亡巴蜀的時候,在馬嵬驛回歸西天。據說死於亂軍中。

所以楊貴妃可以說是「紅顏禍水」,一個女人再一次背負起了「黑鍋」。歷史總是把一些「黑鍋」果斷地扔給了天生麗質的女人來背負。因此,我覺得楊貴妃是一個「禍水」,是一個生於安樂,死於戰亂的苦命女人。

❼ 為什麼是西施、王昭君、楊玉環,貂蟬被評為四大美女

因為她們不僅長得美,在歷史上的名氣最大,還因為她們為國家做出的貢獻。首先說一下西施,當時越國被滅了,勾踐被生擒,西施就被選中送往吳國,用她的美色來迷惑吳王,也就是所謂的拖延時間,讓越國有時間訓練兵力,最後勾踐帶著軍隊卷土而來,覆滅了吳國。這其中西施出力很大。


說到楊貴妃,很多人都覺得她並沒有功勞,甚至覺得唐玄宗會變成這樣都是楊貴妃造成的。『安史』都推到了楊貴妃身上,有人分析過楊貴妃是被冤殺的,整件事並不是她的錯。可惜當時平定叛亂的士兵們表示不殺死楊貴妃,他們就不會平亂。所以唐玄宗迫不得已才做出這樣的決定,還有楊貴妃的死也讓國家穩定,這也算做出貢獻。

❽ 真實楊貴妃身材修長,體態輕盈,為何會成為胖女人

因為唐代都是以胖為美的,民間關於楊貴妃的傳說,都是傳說楊貴妃的身材是很豐滿的,雖說楊貴妃比較胖,但是在歷史上是有名的美女。因此,隨著時間的流逝,大家關於楊貴妃的印象也就是比較胖的了。

楊貴妃和唐玄宗算是真愛了,雖說楊貴妃原本是自己的兒媳婦,但是楊貴妃最愛的還是唐玄宗。而唐玄宗將自己的兒媳婦搶來這件事總歸是不光彩的,不過,唐玄宗對楊貴妃卻是真愛。畢竟當初楊貴妃喜歡吃荔枝,而唐玄宗為了讓楊貴妃可以吃到非常新鮮的荔枝,甚至還動用了驛站的軍馬。

而且,楊貴妃在當時來說,是很多文人心中的女神,雖說無法得到,但是楊貴妃卻是文人心中最中意的女神樣子。

❾ 為什麼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是王昭君、貂蟬、西施、楊貴妃

王昭君(約前52年—約前15年),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漢南郡秭歸人,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人,漢族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明妃」,王明君。

匈奴生涯

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於去世,大閼氏之子雕陶莫皋被立為

復株累單於。依照匈奴婚俗,父死,子可以娶後母,於是昭君又嫁給了復株累單於。

(據《後漢書》記載,呼韓邪單於死後,復株累單於想娶昭君為妻。昭君上書漢成帝,請求返回中原,成帝拒絕了她的請求,敕令昭君遵從匈奴習俗。)

鴻嘉元年(公元前20年),復株累單於去世,且糜胥繼任為搜諧若鞮單於。昭君與復株累單於共同生活了十一年,生有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於居次。

婚後

王昭君先後被迫嫁給匈奴王父子。昭君嫁三年,呼韓邪單於去世,依游牧民族收繼婚制習俗昭君應嫁呼韓邪單於長子復株累單於。昭君向漢廷上書求歸,漢成帝敕令「從胡俗」,於是昭君復嫁呼韓邪單於長子——復株累單於雕陶莫皋,兩人被迫再次共同生活十一年,復株累單於去世。

抵達匈奴後,被封為「寧胡閼氏」,並為呼韓邪單於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師,封為右日逐王。婚後的第三年,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於逝世。

大閼氏的長子雕陶莫皋繼承了單於的職位,依照匈奴的禮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生下兩個女兒,長女叫雲,次女叫當,後來分別嫁給匈奴貴族。

雕陶莫皋與王昭君過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這時是漢成帝鴻嘉(元年前20年)王昭君已經三十三歲,正是絢爛的盛年,公元前33年,王昭君奉漢元帝之命出塞和親,嫁給南匈奴的呼韓邪單於。兩年之後,即西元前31年,呼韓邪單於就拋下嬌妻幼子撒手人寰。按照匈奴的祖制,王昭君又嫁給了呼韓邪的長子,新即位的復株累大單於。生育了兩個女兒,但昭君的悲劇並未到此為止,十一年後,第二個丈夫也先她而去了。正史中,王昭君一直活到53歲,在當時可算十分長壽。

身後之事

元始二年(2年),王莽掌握朝政,取得王太後,賞賜烏珠留若鞮單於,令其送昭君長女須卜居次返回中原,進宮服侍王太後。初始元年(8年),王莽奪取西漢政權,建立新朝。次年,王莽換單於璽,改授新匈奴單於章,匈奴不滿,遣將兵眾萬騎,屯兵塞下,漢匈關系惡化。

天鳳元年(14年),須卜居次夫婦勸單於議和,漢廷派昭君侄王歙為和親侯。次年,漢匈議和,王莽改匈奴為「恭奴」,單於稱「善於」,賜以印綬。

泰始二年(266年),司馬炎稱帝,建立西晉,追尊司馬昭為文帝,為避司馬昭的諱,王昭君被改稱明君,史稱「明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