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只緣心暖開芳卉,不可身寒怨上蒼
————我是怎樣寫起舊體詩詞來的
談起寫舊體詩詞,還要從2017年的望江論壇說起。那時同一個辦公室里的鄭焰爐老師已經在望江論壇寫詩了,他談了一些情況,我便也注冊加入論壇。論壇里的詩詞版版主懸壺、草根等幾位很是熱心,每當一位新手發表習作,他們又是指出格律上存在的問題,又是鼓勵。從論壇留存的最早習作看,是2017年6月11日的《雷陽書院重修有感(新韻)》。這也可以看成我舊體詩詞寫作的起點吧。
後來,我有了一些習作,想找一位行家看看。於是就有了刊在《雷池吟》上的七首詩作。那是托同事劉心凎老師請他岳父檀鍾老先生斧正的,後來他直接就發在了《雷池吟》上了,或許檀老是想鼓勵晚輩吧,我也注意到他還替我做了一些小的修改。且錄如下:
時代風雲 欄目里有:
《望中新韻》
九龍潭水萬千尋,魚躍鳶飛日日新。雲影天光收眼底,騰蛟起鳳賴諸君。
時代風雲 欄目還有沈天鴻先生的一首,暫錄於此,說明《雷池吟》里也不全是「老乾體」,明眼人自會辨別:
《望東長江大橋奠基》
雲滿雷池水滿江,雲飛水去竟無疆。陶潛不寐愁風浪,鮑照登臨嘆浩茫。海氣長滋元氣在,魚龍已夢霓虹光。晴煙遠樹來胸際,頓覺濤聲也帶香。
江山攬勝 欄目里有:
《游西遞》
青山迤邐赴西遞,歙硯石雕堪嘆奇。刺史牌樓官宦第,明清建築已珍稀。
鄉村采風 欄目里有:
《雨中放牛》
煙霧蒙蒙梅雨天,農人插稻不得閑。精靈小鬼幫家務,最喜鬥牛攀樹看。
詠物寄情四首:
《新柳》
路邊忽見柳鵝黃,沐浴春暉披錦裳。起舞婀娜憶年少,重燃夢想逐春光。
《香樟》
一陣熏風香葉飄,暗中代謝不辭勞。櫻花只笑春風里,綠意唯君四季嬌。
《詠含笑花》
一樹銀花照眼明,寒風過處冷香凝。不言衰朽不言棄,共啟春聲百鳥鳴。
《詠紫葉李(新韻)》
一彎弦月含黃暈,幾處孤星閃亮光。紫葉李留孤寂野,終身職守淡泊鄉。只緣心暖開芳卉,未可身寒怨上蒼。暑往寒來勤本業,與君相伴已尋常。
我之所以留存這一組詩,因為它裡面有我人生的點滴感受。首先是作為教師的感受。巴金說,我們的心靈是需要發育、開花的,否則就會枯竭。生活中,每一個人從事任何一份職業,時間久了多有自己的感受,我們一生從教,冷暖自知,———雖然當初 的「」農」「醫」「師」是冷門專業,尤其教師職業講究清平淡泊,像顏回一般「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苦,回也不改其志」。但長期教書育人自然有了一份獨特的體會和屬於自己的感情,有了自己的樂趣,這些自知的苦樂冷暖,正是《詠紫葉李》一詩要寄託的,即所謂「只緣心暖開芳卉,未可身寒怨上蒼」。《詠物寄情四首》大都寄託此類情懷。
童年是值得回憶的,因為即使貧窮也是快樂有趣的,這就是《雨中放牛》。我覺得自己跟望中冥冥中似有一種特別的緣分,作為一個望中人,自然有一份望中情。《望中新韻》第一句寫望中底蘊之深厚,第二句寫變化發展(近兩年更是「日日新」),第三句是轉接句,既承接上文,描寫發展所帶來的美好圖景,又寄更多希望於後期之秀,因為發展是永遠的……
干什麼事情,首先要有興趣,其次要有勇氣。寫詩也是這樣。記得語文組組織到西遞去玩,我跟鄭焰爐老師都有感而發寫了兩首舊體詩,在拙作《春風浩盪西遞行》里就引用過———感覺他的寫得好。說起勇氣,還要提起參加詩詞大賽。本來才開始學著寫,我竟然也投稿參賽。現代詩詞大賽的資深評委盧象賢居然把我的《房價》這首詩從四五千首來稿中選出,作為三百首通過初評的作品之一。我想,可能是我的這首詩從內容上剛好寫出了大家最關心的房價問題,有些現實意義吧。附《房價》一詩於下:
一從房價起狼煙,四海平民怨滿天。積聚半生純血汗,兩波潮漲盡隨川。
順便也介紹一下另外兩首小詩:
《賣菜》
沿路排開雜菜陳,手忙口快應人詢。
秤稱歲月論斤兩,砣壓三餐關萬民。
《游美齡宮》
總因紓難美名傳,倩影從容對要員。
人去何妨樓閣在,任憑接踵讀孤篇。
《賣菜》的一二兩句描寫的是傳統的賣菜的場面,這是後面感情生發的基礎。這場景是司空見慣的,但是令人感慨的是,被稱斤論兩的不僅是他們手上的小菜,還有這些賣菜人的生活。或許在有些人看來,他們的人生就像小菜一樣微不足道, 但是即使偉大的人物, 誰又能離得開他們一日三餐的蔬菜 呢? 所以說「砣壓三餐關萬民 」,著 一「壓」字,顯示其重要性!我們每一個平凡的工作莫不如此,所以也可借《賣菜》抒發我等草根衷情!
除了草根,我也把目光投向過歷史上處在舉足輕重地位的大人物。無論是游廬山美廬,還是南京美齡宮,我都有一個感慨:當年國名黨敗退台灣,為什麼作為國民黨第一夫人的豪宅卻還保存下來?除了共產黨的胸襟,也說明了這些歷史遺跡具有保留的獨特價值吧。這兩處建築都以「美齡」命名,也體現了宋美齡的人格魅力!———據說羅斯福都是她的好朋友。歷史上的美女之所以青史垂名,又不唯獨因為容顏,往往與在歷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起到獨特的政治作用有關,四大美女的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大多如此!所以我說「總因紓難美名傳 」,而宋美齡在「西安事變」中與何應欽等的斗爭應該是她人生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令人想見當年「倩影從容對要員 」的情景。斯人已去,樓閣長存!每天遊人接踵而至,品味著宋美齡的人生「孤篇」,品味著她道不盡的絕世風流!
加入各種詩詞微信群和投稿微刊,是一種交流,更是一種提高。我加入的詩詞群主要有鄧世廣的弟子梁晗曦的詩詞之聲群、望江詩友群、詩詞選刊群、詩詞選粹群等,這裡面江晟老師起了一定作用。詩詞之聲群里的群員來自全國,主要是西北地區的。望江詩友群群員主要是本縣的詩詞愛好者,有退居二線縣領導和各局領導,還有退休教師和各行業在職人員,包括文化局領導。詩詞選刊是北京某高校教詩詞課的教師組織的,裡面的骨幹人員有一定水平。詩詞選粹更是近乎挑剔,什麼擠韻、撞韻、連韻等用韻十戒,什麼律詩忌合掌、四平頭,雖然有一定道理,但畢竟太束縛人,不便於表達感情甚至會為了形式而損害內容,我當時就找了一些名家甚至這個群里的副主編們(有些是高校里的任職的)的詩作,指出他們有時也難免犯忌,逼得副主編武貝子(某高校黨委書記)出來解釋。下面是我在這個微刊發過的一首《詠司馬相如》:
發在《詩詞選刊》、《子曰詩雲》的詩詞較多,像寫我校誦讀經典的歌行體長詩《誦典行》,還有《春日》、《復讀班之夜》、《君皇山人防公園開園》、《蛙鳴》、《歲杪抒懷》等………後來因為怕影響教學,陸續退出了這些群,留待以後吧。
之所以寫舊體詩,更是緣於高中語文教學里有古典詩詞鑒賞這一內容,這是高考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古人說,明知山有虎,偏向山中行。王安石又說,世之奇偉瑰怪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我正是帶著一份覽勝的心理,也是為了克服眼高手低的通病去寫舊體詩詞的,帶著學生去寫舊體詩詞亦緣於此,並想藉此破解古詩詞鑒賞難題。因為「詩家語」有特殊的語法,比如詞語錯位、詞類活用、互文見義等,尤其是詞語錯位,從現代漢語語法看有時是講不通的。但古典詩詞卻追求這種錯落有致的韻律美。
指導學生寫舊體詩詞,很大程度上也是作為語文教研員的江晟老師推動的。他因為要組織學生作品參賽,所以跟在我後面要學生詩詞習作,其實,學生寫作舊體詩,很大程度上要依賴老師修改的,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或者興趣確定一個題材,寫下草稿,後面就是老師斟酌格律和語言進行修改,考慮如何升格,寫出一點意境!這個方面對我來說是很累的活,但也是一個鍛煉。古典詩歌鑒賞的知識在這里得到鞏固和運用 ,比如遣詞造句,錘煉字詞,各種表現手法,能讓我們體會到創作的辛苦,也能體會到其中的樂趣。我所教的二零一八屆的兩個班,共推出八九首詩,後來在各種比賽中均獲獎或者在一些刊物上刊登。這些同學的習作存錄如下:
《詠梅》 ———沈旋
黑雲如被覆蒼穹,風雪將來意萬重。數九寒冬生氣在,願留長夜暗香濃。
《暮歸 》 ———靜楊
日暮清風繞指纏,熔金時刻正歸還。路旁木槿胭脂色,細語銀鈴遠近間。
《日暮》 ———徐佳慧
倚欄望盡暮中輝,古樹枯藤橋斷危。幾縷情思攜入夢,秋風又送舊人歸。
《聚會 》 ———方晶晶
臨窗六月好風光,八九同學聚一堂。苦樂酸甜共三載,友情直可比三江。
《放假》 ———孫晶晶
鈴聲一響眾心歡,學校門庭車馬穿。窗外青山如畫過,出籠小鳥舞翩躚。
《尋詩》 ———郭若虛
悄坐書軒里,萬家燈火明。尋詩推戶去,遙望滿天星。
詠零陵狂僧 ———汪陳諾
芭蕉庵里千杯酒,小豁三聲粉壁搖。
自敘胸中無限意,奔蛇走虺恨難銷。
詠吳郡張長史 ———汪陳諾
自言三絕世皆聞,大草為難鮮有人。
長史顛書毫作爪,憤撕浮彩裂凡塵。
《赤壁》 ————虞成星
師靡大江連鎖下,劉吳聯手火攻間。輔憑風氣幫瑜亮, 銀宇瓊寰奏凱還。
《望海潮•望江》(以虞成星同學名義刊發,實為練筆拙作,主要為熟悉詩詞格律)
古名雷戍,今傳三孝,雷池名播邇遐。山秀水寬,民風厚朴,禮儀耕讀傳家。優質種棉花。武昌產大蟹,亦盛黿蝦。禮贈殷勤,銀魚當數泊湖佳。
茗山雷水清嘉,蘊傳奇迤邐,百代承誇。麴信鎬公,名賢氣逸,群星閃爍光華。今駛趕超車。大橋通南北,商賈安家。做大園區產業,前景煥朝霞。
注: ①望江,晉朝時設大雷戍②麴qū信陵,約唐德宗貞元中前後在世。貞元元年(公元七八五年)登進士第。仕為舒州望江縣令,有惠政。③鎬公,指沈鎬,康熙年間進士。 任倫,望江人,明永樂十九年進士。 王瑞,字良璧,安徽望江人,明憲宗成化五年的進士,官拜吏部給事中。……④大橋,指望東長江大橋,八百里皖江上游第一橋,2016年年底通車。
虞成星同學的《赤壁》是一首嵌名詩,將我的名字嵌入詩中,是他的創意。
(順便一提:還指導徐宇同學三首新詩發《雷池》,徐宇同學在2018屆高考中以六百一十多分拿到全校文科第一,語文單科成績也在一百一十五以上。)
最意想不到的是楊靜和郭若虛的兩首小詩分別獲瀘州市政府聯合中國作協《詩刊》社舉辦的全球詩歌大賽銅獎,獎金各五千元,還各有兩瓶瀘州老窖、獎杯證書。(詳見「中國詩歌網2019-09-05」)
還有指導當時讀高一的謝婉瑜同學的一首小詞在2019年上半年獲縣里的一個三等獎:
如夢令
嘴裡吞雲吐霧,日久黃牙觸目。試問戀煙人,要到肺黑止步?歸路,歸路,應念身邊人苦。( 103班 謝婉瑜 )
我自己在一八年參加的第二屆現代詩詞大賽作品被收入《現代詩詞大賽優秀作品集》,且附有評委點評。
過年(有感於空巢老人)
聲聲爆竹濃年味,幾日歸來熱鬧門。寡母七旬忙飯菜,一鍋苦樂煮黃昏。
【羅雲峰點評】幾日之熱鬧襯一年之孤苦,一鍋苦樂甚切,讓人唏噓。「熱鬧門」略湊。
2019年也參加了第三屆現代詩詞大賽,我的一首帶有寫意成分的詞作《鷓鴣天•清明》目前被評委打分進入終評,且有評委點評——評委從匿名的兩千首詞中選出三百首分成七個等級依次打1、2、3、4、5、6、7分,6、7分的作品評委寫有評語。(評點見下圖26)
雖然在交流和比賽活動中,感覺自己的舊體詩詞寫作水平有所提高,但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山外有山,登「山」需要耐力,也考驗著我們的腳力。讓我摘錄別人的兩首值得學習的詞作:
菩薩蠻·故鄉
人人都說家鄉好,無人願共家鄉老。十室九成空,從西數到東。
門前塘里水,曾映當時美。今日我歸來,薔薇花自開。
清平樂·老屋
蒼苔烏瓦,寂默斜暉下。銅綠星星今又把,往事封存滿架。
那籠曾捕魚蝦,那籮曾綴煙霞。牆角蜻蜓一隻,悠悠飛過枝丫。
順便提一下,發在《安慶作家》上的散文《靜夜蛙鳴》中用了一首舊體詩《蛙鳴》,其實,散文《靜夜蛙鳴》在某種意義上就是《蛙鳴》小詩的擴寫版。這也是我在沒時間寫散文的情況下寫詩的原因,畢竟一篇散文一般需要一千多字,而一首詩只需要四句或者八句。
屈子有言:「民生各有所樂。」 人生與工作也需要調節,於我,這也是一方面一時的興趣!何況與語文教學還有著聯系呢!甚至可以說,這也是語文教學的一部分!
2020.1.9農歷2019年臘月十五
補充:
學生作品獲獎:
B. 不炒作,不整容,這10位中年爆紅的女演員,打了多少流量明星的臉
海清曾道出中年女演員的心酸: 「市場、題材各種局限,常常讓我們遠離一些優秀的作品。」
誠然,中年危機從沒有放過女演員,男演員四十歲還能和年輕演員演情侶,而女演員到了四十歲卻要演婆婆媽媽了。
不過這幾年隨著 娛樂 圈政策的更新迭代,以及觀眾對好演員的呼喚,不少女演員也迎來了春天。
有演技,無緋聞,這些女演員只要遇到一個好劇本就能飛上枝頭。
愈姑娘盤點了10位中年爆紅的女演員,不炒作,不整容,看看她們打了多少流量明星的臉。
第一位:吳越
2017年,45歲的吳越靠《我是前半生》中的凌玲一角出了圈。
這個角色被稱為最特殊最強的第三者,她學歷不高,長相一般,離婚有孩子,卻成功打敗了貌美如花的原配,和年入百萬的高管喜結連理。
吳越的演技自然無痕跡,將凌玲可悲可憐可恨的特質都展現了出來。
因為這個角色,吳越被罵慘了,也讓她翻紅了。
在這之前,吳越已經演了22年的戲了,從1995年的那部《北京深秋的故事》開始,她便腳踏實地夯實自己的演技。
年輕時的吳越美得靈動,她時常是愛情劇中的甜美少女。
猶如那部《菊花茶》,她的一顰一笑都足以攝人心魂。
隨著年齡的增長,吳越沒能保住女主角的位置,反而一直在劇中當綠葉。
每年幾部的作品出來,但是沒能記住吳越的名字。
那些年,圍繞在吳越身上的話題只有「陳建斌前女友」的標簽。
誰也沒想到,人到中年的她,終於發光了。
《我的前半生》過後,吳越的片約越來越多,雖然依舊是配角,但是她的每一次表現都很驚艷。
在《少年的你》中,她演一個貧窮的底層母親,有自私涼薄的一面,也有無可奈何的心境。
在《掃黑風暴》中,她演一個亦正亦邪的公安局長,那種狠辣、痛心和絕望,讓觀眾對這個角色又愛又恨。
在《加油!媽媽》中,她成了兩個孩子的母親,她有律師的果決,也有作為母親的心酸,她不是女主角,但卻把整部劇的演技水平拉高了一個層次。
吳越紅了後,很多人用「人淡如菊」來形容她,但她一點也不喜歡這個標簽: 「我一點也不人淡如菊,也不是什麼深水靜流,不要再給我貼標簽了。」
吳越不需要用標簽和人設來維持流量,或者說她一直都和 娛樂 圈的規則保持距離,她清醒自知,一切只為戲服務,不討好任何人。
第二位:曾黎
2020年,都市愛情劇《下一站是幸福》在流量中伴隨著爭議,男主和女主從人設到演技都被吐槽了個遍。
唯獨沒有爭議的是,曾黎演的最美後媽吳美音。
這個角色著實討喜,不僅美得出眾,關鍵是雙商在線,聰明能幹,完美打破大家對後媽的傳統認知,堪稱整部劇中真正的大女主。
年過四十的曾黎,能中年翻紅一點都不讓人意外,因為她生來就具備好演員的一切特質。
她從小就學習形體、聲樂和舞蹈,小學畢業後就考入中國戲曲學院,主修青衣。
多年的積淀,讓曾黎考入中央戲劇學院時,成為班上的佼佼者,甚至超越同班的章子怡、袁泉和劉燁等人。
劉燁也曾說過:「曾黎條件是我們班公認最好的,大個兒,大青衣。」
但是曾黎的性格很佛系,不爭不搶,也不為名利去迎合圈內的規則。
剛出道那幾年,許多美人的角色砸向了她。
比如她在《聊齋志異》中演的梅三娘,美得不可方物。
又比如《秦淮悲歌》中的李十娘,風華絕代,無人能敵。
當曾黎的明星同學紛紛大紅大紫時,曾黎卻不緊不慢演著無關緊要的配角,不演戲的時候喝茶、看花,日子過得賽神仙。
人到中年,很多女演員忙著抗衰,往臉上填充打針,為的就是保持容顏,但曾黎卻還是那個模樣,緊致的皮肉,絕美的骨相,她卻不恃靚行凶,接受一切角色的設定。
曾黎在《陪讀媽媽》、劇版的《七月與安生》中都飾演過媽媽。
在《星漢燦爛》中,她還飾演趙露思的媽媽,沒有結婚沒有生育的她,演起媽媽的角色卻毫無違和感。
對曾黎來說,紅與不紅都沒所謂,演員只是一份工作,而不是追名逐利的手段。
她佛系的生活態度,在當下浮躁的 社會 環境中是格格不入的,但正是這份清醒,讓曾黎成為一個純粹的演員。
第三位:劉琳
2018年,出道25年的劉琳,怎麼也不會想到,演了一部古裝劇,居然出了名。
那一年,《知否》將趙麗穎和馮紹峰推上流量頂峰,劉琳也分了一杯羹。
在劇中,劉琳飾演的大娘子集齊了愚蠢、可愛、嬌憨的一面,一個出身高貴的女人,在夫家卻被小娘排擠,從而上演了一出狗血的宅斗戲碼。
劉琳的演技爐火純青,和角色十分貼合,入圍了上海白玉蘭最佳女配角獎,只可惜敗給了演《大江大河》的童瑤。
2020年,劉琳迎來第二個事業巔峰。
極少參加綜藝的她,在《聲臨其境第三季》中貢獻了不少名場面,她的配音聲情並茂,絲絲入扣,直擊人心。
這一年,她打敗了賈乃亮、張含韻等知名演員,拿下了年度冠軍。
通過綜藝,大家再次見證了劉琳作為演員的功底。
還是這一年,劉琳在爆款劇《隱秘的角落》中飾演周春紅,一個控制欲極強的母親角色,被她詮釋到極致。
實力演員遇上爆款劇,就是一副王炸。
劉琳的成功並非偶然,而是多年的汗水凝結成的果實。
她從小就熱愛表演,為了表演可以做到廢寢忘食。
25歲那年,她和李冰冰搭檔出演《過年回家》,她摘得了新加坡國際電影節最佳亞洲女演員獎。
後來的她依舊不溫不火,但她甘當綠葉,一點點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天地。
那部《父母愛情》,劉琳飾演的江德華,直到現在都還是教科書般的演繹。
第四位:隋俊波
2022年,隋俊波終於熬出了頭。
一部紅遍大江南北的《人世間》,讓我們看到了隋俊波的潛力。
43歲的她,扎著馬尾,穿著厚棉襖,溫柔大方,朴實無華。
郝冬梅這個角色,或許不如幾個主演那麼出彩,但卻有十足的觀眾緣。
出生在高幹家庭,落魄過,狼狽過,卻始終不卑不亢,即使有一雙精明強勢的父母,她也從來沒有妥協過、自私過。
隋俊波演繹了郝冬梅的一生,時間跨度長達50年,每一個階段她都能用演技讓觀眾信服。
在出演《人世間》的前一年,隋俊波還因為在《雪中悍刀行》飾演裴南葦陷入爭議,長相有些男相的她,飾演如此柔美的角色,違和感很重。
出道20年,隋俊波演過很多電視劇,全部都是配角,但始終不溫不火。
不夠紅,又沒有背景,隋俊波不止一次「被換角」。
面對這些不公的操作,她一度心灰意冷,想要退圈。
這就是演藝圈的現實,你不夠紅就沒有爭取機會的權利。
這些年,隋俊波演的很多角色都不是她喜歡的,但是為了生存,又不得不演下去。
《人世間》的成功,對隋俊波來說是命運的轉折點,現在的她依然很少營銷,也沒有借著熱度參加綜藝,但是至少在未來的演員路上,她更有話語權。
第五位:黃小蕾
靠《人世間》出圈的不僅有隋俊波,還有黃小蕾。
黃小蕾演的喬春燕是劇中帶著些許反派色彩的角色,她有著那個年代的淳樸和熱情,同時又有功利性的一面。
年少時,她很可愛,中年時,卻活得越發自我。
喬春燕的性格特點,幾乎是為黃小蕾量身定做的,那股子「辣勁」和重慶妹子有相似之處。
這是黃小蕾第一次飾演時間跨度這么大的角色,從少女時期演到老年。
40歲的黃小蕾,等待這個機會,等了近20年。
過去的20年,她也飾演過不少角色,《射鵰英雄傳》《闖關東》《人在囧途》中都有她的影子,卻始終缺少一個經典角色。
喬春燕的出現,填補了黃小蕾演藝事業的空白,也讓觀眾看到了她身上的可能性。
帶著《人世間》的熱度,黃小蕾上了《浪姐3》,雖然只是打了個醬油,但是那股子霸氣和義氣,收獲了不少觀眾緣。
第六位:閆妮
閆妮的演藝生涯,分為兩部曲,一部是由《武林外傳》帶來的喜劇路線,一部是瘦身過後的勵志大女主路線。
演《武林外傳》的那一年,閆妮33歲,在那之前,她已經跑了好幾年的龍套了。
佟湘玉這個角色,最大程度激發出了閆妮的喜劇天賦,以及她作為西北女人的那種豪爽和奔放。
那時候的閆妮,被固定在了和佟湘玉類似的角色中,她要扮丑,要 搞笑 ,要堅硬。
於是,她成了《北風那個吹》裡面的牛鮮花,《三槍拍案傳奇》裡面的老闆娘。
熒幕上的閆妮和美、高級感沾不上邊,熒幕下的閆妮衣品差、身材差,更是美貌的絕緣體。
2014年,閆妮和胡歌在電視劇《生活啟示錄》中上演了一場姐弟戀,因為閆妮太「顯老」,和胡歌更像母子。
縱使收視率不錯,但閆妮卻被全網嘲諷。
從那以後,閆妮悄悄變了,她健身減肥,改變妝容和服裝搭配,整個人從里到外散發著朝氣和活力,年輕了十歲不止。
外形的改變,迎來的是更多的事業機會。
2019年,閆妮憑借電視劇《少年派》拿下了白玉蘭最佳女主角的獎杯。
年過半百的閆妮,迎來了人生中最好的時刻,自信自洽,光芒萬丈。
第七位:劉敏濤
劉敏濤的爆紅純屬一個偶然。
那是2020年,在某衛視的盛典上,劉敏濤和韓雪、萬茜一起演唱《紅色高跟鞋》。
韓雪和萬茜在舞台上保持著矜持優雅的演唱,而劉敏濤卻彷彿「戲精」上身。
翻白眼、抖肩、扭動身體,那眼角和眉梢,洋溢著三分譏諷,三分傲嬌,還有三分涼薄。
這場沉浸式的表演,在互聯網上掀起高潮,劉敏濤幾乎一夜爆紅。
這一年,劉敏濤44歲,入行已經快20年了。
當然,只靠一場表演紅不了太久,還好劉敏濤有作品支撐。
她是《琅琊榜》中端莊沉穩的靜妃,也是《偽裝者》中的大姐大,還是《父母愛情》中命途多舛的葛老師。
隨著熱度的增加,劉敏濤一路走來的經歷也被挖掘了出來。
原來她在事業的上升期嫁給了一名富商,相夫教子,有長達七年的時間,她被圈養在家。
劉敏濤本以為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後來才發現,富商有自己的世界,長年不在家,只留下她獨守空房。
看著冰冷的家,劉敏濤心灰意冷地離了婚,重新拾起自己的事業。
這段經歷,讓劉敏濤瞬間化為勵志大女主人設,隨之而來的機會也越來越多。
這兩年,劉敏濤的作品不少,從《迴廊亭》到《再見吧!少年》再到《女士的法則》,我們看到了她作為演員的可塑性。
第八位:詠梅
2019年,詠梅的名字霸屏了熱搜。
這一年,她憑借電影《地久天長》拿下了兩座大獎——金雞獎最佳女主角和柏林電影節銀熊獎。
在《地久天長》中,詠梅的表演十分驚艷。
她飾演的王麗雲,原本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一個溫馨的三口之家。
奈何兒子溺水身亡,讓這個家風雨飄搖,更慘的是,王麗雲失去了生育能力。
為了撫平傷痛,她和丈夫選擇遠走他鄉。
詠梅的表演很克制,但越是克制,越是展現出人物的悲涼。
在她潤物細無聲的表演中,觀眾一次次潸然淚下。
詠梅能如此細膩完美的詮釋人物,是二十多年步履不停的積累。
還是這一年,詠梅在電視劇《小歡喜》中飾演一個母親劉靜,堪稱所有人的白月光。
沉靜內斂,溫柔明理,像大海一樣包容所有。
這個角色讓詠梅提名上海白玉蘭最佳女配角獎。
相比同時期的演員,詠梅成名較晚,而這恰恰是她自己的選擇。
在內地演藝圈欣欣向榮的時期,她沒有為了賺錢什麼戲都接,也沒有迎合流量包裝炒作。
她始終在堅守做演員的底線,不違背自我,不貪圖名利。
既是拿到了大獎,詠梅依舊保持以往的沉著和低調。
在不拍戲的日子裡,在熒幕上你看不到她的身影,她回歸平凡,和普通人一樣感受著生活中的煙火氣。
詠梅這樣的演員是演藝圈珍貴的存在,無論圈子多麼浮華,你總能在她身上看到最干凈最純粹的東西,而純粹是演員身上最大的靈氣。
第九位:倪虹潔
倪虹潔一路走來,星途起起伏伏。
她最初因「婷美內衣廣告」成名,成為無數人心中的女神。
後來遇到《武林外傳》,她飾演的祝無雙也是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但是後來的很多年,圍繞在倪虹潔身上的標簽都是「過氣」「沒落」。
誠然,在《武林外傳》的幾位主演中,倪虹潔的發展是相對落後的。
她沒能抓住發展的黃金期,導致一直徘徊在配角的邊緣,逐漸淪為路人。
但倪虹潔不信命,多年的蟄伏,終於讓她揚眉吐氣了一回。
2019年,倪虹潔參演電影《過春天》,她飾演的是母親阿蘭,一個不負責任的母親,醉心牌桌,不管女兒溫飽。
但是發現女兒有危險時,她的母愛又涌現了出來。
就是這樣一個復雜的角色,被倪虹潔詮釋到極致。
緊接著,她又在《摩天大樓》中飾演母親鍾潔,同樣是一個悲劇人物,被丈夫凌辱,被命運折磨。
在所有女演員都對母親角色避之不及的時候,倪虹潔卻憑借母親角色出了圈。
但倪虹潔沒有驕傲,她帶著一顆敬畏心參加了《演員請就位》,接受所有的點評和指點。
她不是節目里演技最好的,卻是最真誠的。
這份真誠然讓人讀懂了她這些年的成長和經歷。
2021年,倪虹潔迎來事業的井噴,整整11部戲,有主角有配角,她一一完成。
如今44歲的倪虹潔還是那麼美,不是少女之美,而是經歷過風浪的女性之美,堅韌又有力量。
第十位:秦海璐
2000年,秦海璐憑借電影《榴槤飄飄》拿下四大影後。
在那個顏值即正義的年代,秦海璐再有演技,頂著這樣一張臉也很難大紅大紫。
但秦海璐從沒有被打敗,她憑著骨子裡的堅韌,不斷在演員路上開疆擴土。
後來的《鋼的琴》《紅高粱》《白鹿原》,秦海璐一次次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但是她離紅還是差了幾步。
2021年,秦海璐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
以往的秦海璐在熒幕上的角色總是大姐大的類型,但是在綜藝《妻子的浪漫旅行》中,她卻化為了「不能獨立」的小女人,做什麼都要丈夫陪著。
這份反差萌,讓秦海璐收獲了不少觀眾緣。
同時,她在《小敏家》飾演雷厲風行的李萍,明明是個女配角,風頭卻蓋過了主角。
一路走來,秦海璐身上沒有什麼緋聞,只有作品,她敢說敢做,保持敬畏心,不忘初心,必將迎來人生最好的下半場。
愈姑娘說
這十位中年爆紅的女演員,堪稱演藝圈的清流。
她們或許不是頂流,商業價值也不如那些流量明星,但是因為有她們,才讓觀眾覺得中國的影視圈還有希望。
綜合起來,她們身上都有幾個共同點:
1、不被流量沖昏頭腦。
無論紅與不紅,她們始終堅持自我,打磨演技,願意為作品犧牲。
2、耐得住寂寞。
這些演員在爆紅之前,都有十幾二十年的積累,她們的才和德都能配得上她們所處的位置,也就不會有塌房的時候。
3、不迎合世俗。
世俗的審美和偏見,都曾中傷過她們,但是她們從來沒有因此把自己變得面目全非,而是用實力打臉一切爭議。
這兩年, 娛樂 圈人設崩塌的明星不在少數,這是流量催生的結果,急功近利,必然遭到反噬。
C. 從《風起洛陽》里,選出四位順眼的美女,若論冷艷驚絕,誰拔頭籌
對於電視劇《風起洛陽》,不少人的印象應該很不錯吧?因為電視劇在製作上還是花了很多心思的,無論是畫面還是造型,無一例外都製作精緻,只是看製作感就會讓人感受到盛世的強大。在《風起洛陽》中,角色很多,其中主要的女性角色一共有四位,四個人的設定還要故事線都完全不同,看點十足,而這個時候對比四位女性角色的造型,發現同為《風起洛陽》的女性角色,她們的造型質感還真的完全不一樣。
D. 這4位女星,上了年紀後跟年輕時容貌反差大,都沒當年的影子了
有些女明星,上了年紀後跟年輕時容貌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比如江珊。
她演《過把癮》的時候二十六七歲,現在54歲,除了身材比當年圓潤了一點,相貌幾乎無差。
而也有一些女明星,上了年紀之後和年輕時容顏相差很大,甚至都沒有了一點當年的影子。
看到她們年輕時的照片,很難跟現在的她們聯想到一起。
當然,並不是說她們年紀大了就不好看了,只是容貌、氣質與她們本人年輕時反差很大。
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盤點一下這類女明星吧。
想聊這個話題是源於最近刷到了32屆金雞獎上詠梅獲得影後的頒獎視頻。
當時為詠梅頒獎的是張瑜和劉曉慶。
劉曉慶時常露臉,而張瑜已經很久未現身了。
那天張瑜一身酒紅色紗裙,身材按現在 娛樂 圈裡的審美來說算微胖,但是特別勻稱,整個人氣質出塵,完全看不出來是一個年過花甲的人。
可不少觀眾表示,她保養得確實非常好,但是模樣變化還挺大的,都有些認不出她了。
是的,張瑜從青年美女到中老年美女,前後容貌差別真的挺大。
張瑜1957年出生於上海,16歲考入上影廠,同年就開啟了自己的演藝生涯。
1980年,一部《廬山戀》讓她和郭凱敏紅遍全國,兩人熒幕上的輕輕一吻成了電影史上的第一場吻戲,他倆也順理成章地成了最早一批熒幕CP。
張瑜在這部影片中有43套靚麗的服裝,一改之前女主角穿著質朴的形象,引發一波 時尚 潮流。
同年,她還主演了《巴山夜雨》,兩部電影讓她分別拿到了百花影後和金雞影後,可謂年少成名。
她的臉型圓潤,可愛又大方,古裝扮相也非常有韻味。
八九十年代她一直活躍於熒幕,後來就漸漸淡出了。之後轉型當導演,執導了《八十一格》、《廬山戀2010》、《雲之錦》等影片,反響都一般。
現在偶爾露個臉,很多觀眾都已經認不出了。
上次寫了一篇盤點古裝美女的文章,裡面貼了幾張蔡少芬年輕時的古裝劇照,不少網友驚訝:原來娘娘年輕時這么好看的嗎?為什麼跟現在完全不像啊?
1991年,17歲的蔡少芬獲得「港姐」季軍 ,隨後成為TVB演員,很快她就在各種大咖雲集的影視劇里挑大樑了,那會她一張鵝蛋臉,飽滿豐盈,少女感滿滿。
1992年播出的《風之刀》里,她飾演的凌湘雖然是個反派形象,但是扮相卻是極美的。
這一年她19歲,青春氣息撲面而來,怎麼「作」都不惹人討厭。
之後她演《九品芝麻官》里的如煙,《大話西遊》里的鐵扇公主,一度被人錯認成了邱淑貞。
而隨著年紀慢慢變大,她臉上的膠原蛋白流失嚴重,整張臉看起來都沒有什麼肉感,模樣跟年輕時有了很大的變化。
很多年輕觀眾是從《甄嬛傳》里的皇後娘娘才認識她的,根本不敢相信她年輕的時候那麼標致。
只能說「港姐」不是開玩笑的。
周海媚是很多老觀眾眼看著從周芷若變成滅絕師太的。
但很多年輕觀眾並不知道她年輕時有多美。
還記得2018年《香蜜》播出時,她飾演人設不討喜的天後,被網友罵得很慘,以至於她退出微博躲清凈。
說來,周海媚的容貌變化也挺大的。
18歲的時候參加港姐競選,因為大大咧咧、不拘小節的表現沒有入圍。
那時候的她還很青澀,不是老粉應該很難認出這張老照片里的人是她:
雖然港姐落選了,但是她順利地加入了TVB,培訓了幾個月就參演了當年的台慶劇《楊家將》。
這部劇當時所有的TVB演員傾巢出動,一個比一個腕兒大。
周海媚在劇中飾演楊九妹一角。
那會的她臉還有些嬰兒肥,妥妥的萌妹子一枚。
如此不標注,你認得出來是她嗎?
演藝之路順利開啟之後,周海媚的產量就比較高了,古裝劇現代劇都很出彩,但是她20多歲時的形象與現在真的大相徑庭。
大概是過了25歲之後,容顏就跟現在的差不多了。
然後就一直美到現在50+。
說到劉瑞琪這個名字,肯定很多人不認識,她是台灣女演員。
她演過很多偶像劇里的媽媽,比如《像霧像雨又像風》里李小冉的媽媽,《心星的淚光》里言承旭的媽媽,《下一站幸福》里吳建豪的媽媽,《夏家三千金》里張檬的媽媽等。
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位大部分內地觀眾認識時就已經是「媽媽專業戶」了的女演員,年輕的時候不僅不是一副難相處的模樣,還是一個水靈靈的大美女呢。
1981年,21歲的劉瑞琪參演《男女合班》出道,這是一部校園劇,她演的角色人設好,加上她長得清純漂亮,迅速就打開了自己的市場。
不久,憑借歌舞電影《搭錯車》里的阿美一角走紅。
這部電影是首部在內地公映的台灣電影,主題曲《酒干倘賣無》紅遍大江南北。
後來這部片子被一次又一次翻拍,怕是鮮少有人能把「阿美」跟後來的「媽媽專業戶」聯繫到一起吧?
80年代後期她還演過瓊瑤劇《含羞草》,慢慢地不知道什麼原因後續發力就不夠了。
34歲就演了吳奇隆主演的電影《梁祝》里的師母。
40歲開始轉型演媽,這個時候眼神就漸漸變得犀利了,給人的感覺是一看就不太好惹,非常適合演豪門婆婆,「給你一百萬,離開我兒子」的那種。
以上這四位女明星,年輕時跟年紀變大後長相變化很大。
就是長著長著,自己不像自己了。
當然,不同時期有不同時期的美,作為女演員來說,她們年輕時美過大多數人,上了年紀狀態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