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黃楊木雕有收藏價值嗎
黃楊木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類型,分別是傳統類、根雕類以及劈雕類。那麼黃楊木雕有收藏價值嗎?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黃楊木雕收藏價值,希望對您有用。
黃楊木雕收藏價值
黃楊木雕的起源是在浙江溫州的樂清,相傳是一個放牛娃所發明的。黃楊木雕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奇妙作用,木雕作品栩栩如生,充滿了我國古代民間工匠的智慧。從它的市場前景來說,黃楊木雕目前已經躋身於拍賣市場,成為了收藏領域的新貴,因此在一些中小型拍賣會上,它的風頭正盛,很人多都樂於將它收藏。
黃楊木非常適合被用來作為木雕,整個雕刻的大體風格都是圓潤、光滑,細膩、堅韌的,所以不論是陳設還是把玩,效果都非常好。另外它還具有觀賞性,時間放得越久的話,顏色就會變得越深,擁有一種古樸美。
從上述文字中可以看出,黃楊木雕是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的,再用一個實例說明:在20四階80年代的時候,民間對黃楊木雕的收藏已經漸漸流行了起來,尤其是明清時期的黃楊木雕,在幾年的拍賣會中都賣出了非常令人吃驚的價格。例如一款乾隆年間的黃楊木牛擺件在2002年的某次拍賣會上就拍出了4.4萬元。
既然黃楊木雕的收藏價值這么高,那麼它的投資價值主要體現在哪幾方面呢?
1、原材料的優異。中國有四大木雕,有的是由於地方那個文化、雕刻技藝而出名,而有的就是因為原材料而出名。樂清黃楊木雕是我國四大木雕之一,它就是以優質的材料而出名。黃楊木雕放得時間越長顏色就會變得越古樸美觀。
2、雕刻技法豐富。黃楊木雕有多種雕刻激發,例如圓雕、鏤雕、浮雕、鑲雕、劈掉等等……這些雕刻技法被自然地運用在作品之中,有著非常高的藝術性。
3、國際影響很多。我國的黃楊木雕不僅在國內享有盛譽,在國外也被很多人所知,獲得過國際上的大獎。
黃楊木雕收藏價格
近年來,隨著收藏市場的不斷升溫,黃楊木雕的價格也水漲船高。20世紀90年代國內藝術品拍賣興起後,當時的黃楊木雕在拍賣場上露面不多。1995年上海朵雲軒拍賣會曾推出一件清代黃楊木雕“如意觀音”,以22萬元人民幣成交,這個價格在當時並不低。進入21世紀後,隨著中國收藏市場的不斷升溫,黃楊木雕在各地拍賣場上亮相增多。2002年北京翰海拍賣會上,一件高為11.7厘米的清代黃楊木雕筆筒,成交價高達68.2萬元人民幣。2005年一件清代黃楊木“瘦骨羅漢”在翰海拍至77萬元人民幣。
2006年中國嘉德(微博)推出的兩件清代名家朱子常的黃楊木雕,一件為“送子觀音”,成交價為55萬元人民幣;另一件為“三星拱壽”,成交價為41.8萬元人民幣。2007年清代黃楊木雕“鐵拐李”在北京誠銘國際拍賣會上受到各路藏家的青睞和追捧,最後被一藏家以275 萬元人民幣收入囊中,此價為目前黃楊木雕拍賣的最高價。
黃楊木雕收藏行情
2008年,樂清有4件黃楊木雕作品在中國嘉德2008年春季拍賣會“現當代雕刻藝術”拍賣專場上也表現不俗。此4件黃楊木雕作品分別為王篤芳的“莊子”、高公博的“屈子行吟”、鄭寶成的“屈原”和牟湘波的“人在旅”,成交價最高者為6.72萬元人民幣,最低為3.136萬元人民幣。福州市的雕刻名家阮寶光的作品“讀給婆婆聽”,以56萬元人民幣的高價,位列黃楊木雕拍賣歷史成交價的第四位,說明當代大師的精品和古代藏品在價格上已不相上下。而當代大師們的優秀作品還遠未被收藏市場所認識,收藏者可適時把握機會。
由於黃楊木雕日益受到人們的喜愛,價格一路走高。近年來有不良商人用作偽的方式以假亂真。如用與黃楊木容易混淆的木材來冒充,主要是水黃楊,近年也有用梔子、衛矛等仿製的。但後幾種樹材年輪較粗,木色較偏白,比較容易區分。黃楊木原木皮色淡黃,直徑一般不會粗過30厘米,大多數在20厘米以下較常見,斷面打磨後年輪較細密,每圈年輪最多不超過一毫米,色淡黃至偏白,無邊材,無毛孔,手感細膩,長直材料少見。水黃楊色偏白,年輪較粗,邊材厚,有大型材料。黃楊木成品一般為小件圓雕,偶有透雕卡子花飾件,手感細膩。
水黃楊一般多偏大型雕件,原木色偏白,手感偏澀。還有為了模擬而上色作舊的方法,此種作偽的色澤不自然,且沒有包漿。鑒別時可用軟布或棉簽蘸取少量“香蕉水”擦拭,贗品會褪色,真品則不會。
Ⅱ 高手指點下這個是黃楊木根雕嗎價值多少謝謝
蠻漂亮的
Ⅲ 請行家看看這是不是黃楊木根雕(原木色),特別重,有一百斤左右,價值如何
如果有一百斤,。。。。十萬塊錢也不貴。。。黃楊無大器,。。成才太難了,。。黃楊木雕也是浙江,。三雕之一。。。
Ⅳ 請問專老師,黃楊木,雕刻人物塑像有沒有收臧價值嗎能賣多少錢
黃楊木雕是傳統木雕藝術中的一個門類,它與「東陽浮雕」、「龍眼木雕」、「金漆木雕」並稱為「中國四大木雕」,不僅具有欣賞價值,還具有收藏投資價值。
在近些年的收藏市場上,現當代工藝美術大師們用其創作的雕刻藝術品,因古樸文雅、精緻圓潤,適宜把玩陳設,被市場前景看好,又因市場價位不高,而成了民間收藏的新貴。
相比之下,黃楊木雕歷史悠久,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品,作品微黃而溫潤,有象牙效果
「由於黃楊木本身是難得之物,生長四、五十年才能長到三至五米高,直徑也不足十厘米,所以黃楊木一般適宜於雕刻小型人物,供案頭欣賞。」董義介紹,黃楊木雕有三種主要的表現形式,其造型理念、技藝及程序都不一樣。一是傳統類,以單一的人物造型為主,亦有群雕或拼雕;二是根雕類,以天然黃楊木根塊為材料,利用樹根造型;三是劈雕類,將無法用作人物雕刻的木塊劈開,取其劈裂後的自然紋理立意雕刻,一切順乎自然,不作精雕細刻。
Ⅳ 新雕黃楊木根雕有價值嗎,雕工非常好,
新雕黃楊木根雕有價值!特別是雕工非常好的。
黃楊木雕,浙江地區的漢族民間雕刻藝術之一,以黃楊木做雕刻材料,利用黃楊木的木質光潔、紋理細膩、色彩莊重的自然形態取材。最早在元代至正二年的「李鐵拐」像保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明清時期,黃楊木雕已經形成了獨立的手工藝術風格,並且以其貼近社會的生動造型和刻畫人物形神兼備而受到人們的喜愛。其內容題材大多表現中國民間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如八仙、壽星、關公、彌勒佛、觀音等。 2006年6月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黃楊木根雕作為黃楊木雕的一個分支,同樣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收藏價值,主要需要關注材質和做工,在材質上講究質地油潤,色澤鮮亮,結疤少,花紋優美。在雕工上講究造型准確,題材生動,刻畫傳神。
黃楊木根雕圖示:
Ⅵ 黃楊木雕到底有著怎樣的魅力
依甌江,靠雁盪,林茂水秀之中便是溫州樂清。阡陌交通,流水縱橫,上好的黃楊木就生長在這里,最好的黃楊木雕也出自這里。
黃楊木雕起源
黃楊木雕的真實起源已不可考,傳說是由一位雕塑神佛像的民間藝人因緣際會之下創造的,興許在唐、宋,興許在元、明。
但最負盛名的葉家黃楊木雕之起源卻還有跡可循。
黃楊木雕《大吉》
追溯到清朝末期,溫州樂清有個名為葉承榮的放牛娃。他年少貪玩,總是借著放牛的時間到處閑逛。
有一天他在村裡的廟中看到了一位黃發鮐背的老人,那老人雙鬢斑斑,但精神矍鑠,正專心致志地塑佛像。
先有富貴形,後加慈眉目,在老人的手下,泥塊都像有了靈氣,攢了佛性,生出幾分慈悲與肅穆。
葉承榮看得呆了,痴痴跑出去攥了一把泥,坐在廟口就跟著老人一起堆起泥塑來,盡管舉止笨拙,但也十分認真。
老人原是當時樂清最知名的手藝人之一,看到此情此景,不禁覺得這小子頗有靈性,於是便將他收做了弟子,讓他繼自己的衣缽。
黃楊木雕《鍾馗捉鬼》
春去東來,朝往夕逝,葉承榮在老人教導下,慢慢也成為了泥塑佛像的一把好手。
一日,葉承榮在樂清縣寶台山紫霞觀塑佛像。觀中道人看他技藝高超,就折來一根黃楊木,請他用黃楊木雕一支如意發簪。
葉承榮與道人交情不錯,接過黃楊木便欣然應許。切削細刻的過程中,葉承榮忽然發現,這黃楊木木質堅韌,紋理細膩,色彩光澤均為其他木質所不及,是用於雕刻的好材料。
因此自那如意發簪起,葉承榮便開始用黃楊木雕刻作品,百年傳承的葉家黃楊木雕也就此掀開了序幕。
黃楊木雕興起
樂清多秀,成林蔭蔽,黃楊樹不少,但百年才得一良木,尤顯珍貴。
可即便如此,清末手藝人們也願意大膽嘗試,在秉承傳統、保持黃楊木雕的原有風格和神韻的基礎上,由「單體雕」發展「拼雕」「群雕」,由普通「圓雕」發展「劈雕」、「根雕」??
多年習練,藝人們的技藝更趨精湛,作品也更臻完美。
而受文人畫的造型風格和線條影響,清末黃楊木雕刀法圓潤,細密流暢,較之前後更具詩情畫意。
黃楊木雕《仕女》
建國後,百廢待興,黃楊木雕也迅速發展,朱子常、王鳳祚、鄭祥奎、葉潤周等名家大師輩出,他們作品一掃從前風格的刻板與統一,有的注重簡潔,有的講求寫實,有的擅長精緻??變化萬千,各有乾坤。
黑暗期自然也有,但解放以後黃楊木雕就枯木逢春,一路蓬勃發展了起來,如今已經成為了工廠化程度最高的手工藝之一。
黃楊木雕傳承
無數次講到手工藝,我都是惋惜且悲痛的。因為到結尾時總要說,它已經處在消亡的邊緣了。
而一旦消亡,再如何羅曼蒂克也成了無用。
即便與創作者的共鳴曾經讓人心潮翻湧,夜不能寐;即便這門手藝的每個步驟都能讓詩人長嘆詠誦——最後這一切也都只會沉寂在浩浩湯湯的歷史中。
黃楊木雕《八仙》
黃楊木雕卻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性,由於珍貴,它在具有欣賞價值的同時也具有了收藏投資的價值。如今甚至一躍成為了民間收藏的新貴,在拍賣市場上風頭強勁,前景大好。
這很值得高興,但我們最期待的,並非只是黃楊木雕的興起,而是更多手藝人能夠在這三分雕琢,七分天成的黃楊木雕的上吸取經驗,續寫自己的新史。
在這舉步維艱的傳承之路上,我們仍需砥礪前行的原因也十分簡單,於我而言不外乎因為,這些手工藝實在太過美好,希望我的後代也能有機會瞧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