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楊美清《大理三月街》主要內容
《大理三月街》主要內容:昔時繁盛幾春秋,百萬金錢似水流。川廣蘇杭精巧貨,買賣商場冠亞洲。烏綾帕子鳳頭鞋,結隊相攜趕月街。觀音石畔燒香去,元祖碑前買貨來。
雲南洱海邊上住著一位年輕的白族漁夫阿善,夜晚,他在月上打魚,彈著三弦,唱起漁歌,歌聲傳到龍宮。龍王小女阿香聽見了,來到船上,與阿善結為夫妻。
三月十五,是月亮里趕集的日子,各路神仙都到月宮去買東西。阿香變成小黃龍馱著阿善去趕集。他們來到月宮,與嫦娥、吳剛一起遊了大青樹下的月亮街,街上熱鬧極了,萬物透明閃亮,看得見,摸不著。
他們回到村裡,把月亮里趕集的情況告訴鄉親,大家決定模仿月亮街,在蒼山腳下種起三株大青樹,定三月十五日在大樹周圍擺攤設點,讓四鄉八寨的人前來趕集,大理的「三月街」就這樣延續到今天。
遠在唐代南詔時期,南詔羊苴(jū)咩(miē)城(即今大理古城),不僅是雲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還是南詔與東南亞諸古國進行文化交流、貿易通商的重要門戶,此時,佛教已傳入南詔國。
南詔白族先民,對佛教傳說中的觀音菩薩十分崇拜。相傳,這位貌慈心善、救苦救難的觀音娘娘,還制服了盤踞大理的惡魔羅剎。於是,為報答觀音菩薩的功德,「年年三月十五日,眾皆聚焦,以蔬食祭之,名曰祭觀音處。
後人於此交易,傳為祭觀音街。」(《白國因由》)明代嘉靖進士、白族史學家李元陽編撰的《雲南通志》中,也有這樣的文字記載,「觀音節,三月十五日在蒼山下貿易各省之貨。知是觀音入大理,後人至日燒香,四方聞風,各以貨來也。」
(1)大理白族美女李寶妹圖片擴展閱讀:
三月街 是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民族傳統盛會,它既是雲南西部最為古老而三月街街場在大理市古城西城門外,街場佔地90畝。
進行物質交流,包括來自各省區的鹿茸、麝香、黨參、紅花、白芍、川芎、蟲草、熊掌、雪蓮、豬沙、人參、天麻、牛黃、龜板、鱉甲、砂仁、貝母、秦歸、附片等大宗葯材的交易。
其交易的葯材量大且種類繁多,為滇西之最;其次是大牲畜買賣,包括緬甸的黃牛、內蒙古的絡駝、雲南各地的騾馬、耕牛等,每次會期交易量在上萬頭以上。
再次是雲南各地的土特產品都在月街上銷售,較著名的有鳳慶、普洱的茶葉、景東的糖、宣威和鶴慶的火腿、保山、騰沖的寶石、琥珀、玉器、大理草帽、扎染、大理石、祥雲辣子、漾濞核桃、洱源乳扇、梅子、彌渡的卷蹄、劍川木雕等;最後是其他生產生活用品交易。
舉行規模宏大的民族體育交流活動和文藝表演活動,包括在月街街場舉行各民族賽馬、射箭、摔跤、射擊、武術、棋類、球類比賽,大型民族文藝表演、民間文藝調演、耍龍舞獅、鶴蚌馬象、霸王鞭等。
各少數民族美食品嘗的盛會,月街上,別具地方民族特色風味的各種小吃讓前來赴街的人留連忘返。小吃大體分為生、冷、熟食三大類。有大理名食生螺蟥、生皮、「一掌雪」、砂鍋魚等等。
月街期間,大理古城張燈結綵、裝飾一新,各戶置花木於門前,搭「花山」於街市。
B. 我想問問大理劍川石龍古村怎麼樣
石龍村,2013年被列入具有重要保護價值的第二批我國傳統村落名錄。古村遙距鬧市,歷史上由於交通不便,相比較封閉,受外來文化沖擊較少,民俗文化活動頻繁。石龍村民風古樸,村民仁義寬厚,世代和睦相處,是白族原生文化保存較好的典型村落。傳統民歌、民間歌舞霸王鞭、白族民間戲曲吹吹腔、白族民間節慶活動、白族民間宗教活動等白族原生態文化保留較多。
石龍村世居有白、彝、傈僳3個少數民族,群眾勤勞質朴,團結互助,和諧相處,創造了以白族文化為代表的優秀民俗文化,迄今為止仍保留著原滋原味的「霸王鞭、洞經古樂、白族調、鄉戲」等傳統的民族民間文化,是白族非物質遺產中不能多得的保留地;白族地區的民間民居建築和宗教建築保存完整。
石龍白族民俗文化村位於劍川縣西南部,坐落在石寶山西麓,四面環山,水資源相當豐富,村前有清澈如鏡的石龍水庫,屬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沙溪鎮所轄的白族聚居的一個行政村,古稱蕨市坪。距石寶山寶相寺2千米,全村共3個農業生產合作社,215戶,1045人,經濟上以農業種植為主,兼畜牧業,屬單一農業經濟類型。
由於受石寶山佛教文化的影響,石龍文化承傳中多有儒家思想及「阿吒力」佛教傳統,還有白族「朵兮簿教」原始宗教文化觀念,體現了石龍傳統民俗文化的多元性和白族原生文化的原始性。由於村中各類民俗文化形成自然的傳承方式,至今村中本主廟、關帝廟、觀音廟、古戲台等尚保存完好。
石龍村民俗宗教活動繁多,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初六要在本主廟戲台唱「大戲」,表演本子曲、白族古樂、滇戲;農歷六月二十三舉辦牛會、馬會,祈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六月二十四和八月十八舉辦關聖帝會,天公地母會。此外,還有正月初九的「上九會」,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的觀音會和六月二十五的火把節。從正月到年底,石龍村除上述各類節慶之外,還要過清明、端午、七月十四、八月十五等節日,這對豐富村中的文化活動,凝聚民心,傳承和弘揚白族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石龍村由於受石寶山歌會影響,白曲對唱尤富勝名,是遠近聞名的白曲村,每年石寶山歌會期間,歌手每每奪魁,堪稱一絕。白族歌後李寶妹、在中央電視台全國清歌賽進入前十強,在河南電視台「星光大道」得冠軍的小阿鵬(姜續昌)、還有李根繁、李福元都是石龍村人。
石龍村以其古樸典雅的民俗原生文化引起國內外科研機構的注意,聯合國科教文組織SIL白族合作項目,雲南大學民俗研究所等都把石龍村作為實驗點和研究點。
更多關於大理劍川石龍古村怎麼樣?,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be12191615730815.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C. 大理劍川石龍古村怎麼樣
石龍村,2013年被列入具有重要保護價值的第二批我國傳統村落名錄。古村遙距鬧市,歷史上由於交通不便,相比較封閉,受外來文化沖擊較少,民俗文化活動頻繁。石龍村民風古樸,村民仁義寬厚,世代和睦相處,是白族原生文化保存較好的典型村落。傳統民歌、民間歌舞霸王鞭、白族民間戲曲吹吹腔、白族民間節慶活動、白族民間宗教活動等白族原生態文化保留較多。
石龍村世居有白、彝、傈僳3個少數民族,群眾勤勞質朴,團結互助,和諧相處,創造了以白族文化為代表的優秀民俗文化,迄今為止仍保留著原滋原味的「霸王鞭、洞經古樂、白族調、鄉戲」等傳統的民族民間文化,是白族非物質遺產中不能多得的保留地;白族地區的民間民居建築和宗教建築保存完整。
石龍白族民俗文化村位於劍川縣西南部,坐落在石寶山西麓,四面環山,水資源相當豐富,村前有清澈如鏡的石龍水庫,屬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沙溪鎮所轄的白族聚居的一個行政村,古稱蕨市坪。距石寶山寶相寺2千米,全村共3個農業生產合作社,215戶,1045人,經濟上以農業種植為主,兼畜牧業,屬單一農業經濟類型。
由於受石寶山佛教文化的影響,石龍文化承傳中多有儒家思想及「阿吒力」佛教傳統,還有白族「朵兮簿教」原始宗教文化觀念,體現了石龍傳統民俗文化的多元性和白族原生文化的原始性。由於村中各類民俗文化形成自然的傳承方式,至今村中本主廟、關帝廟、觀音廟、古戲台等尚保存完好。
石龍村民俗宗教活動繁多,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初六要在本主廟戲台唱「大戲」,表演本子曲、白族古樂、滇戲;農歷六月二十三舉辦牛會、馬會,祈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六月二十四和八月十八舉辦關聖帝會,天公地母會。此外,還有正月初九的「上九會」,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的觀音會和六月二十五的火把節。從正月到年底,石龍村除上述各類節慶之外,還要過清明、端午、七月十四、八月十五等節日,這對豐富村中的文化活動,凝聚民心,傳承和弘揚白族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石龍村由於受石寶山歌會影響,白曲對唱尤富勝名,是遠近聞名的白曲村,每年石寶山歌會期間,歌手每每奪魁,堪稱一絕。白族歌後李寶妹、在中央電視台全國清歌賽進入前十強,在河南電視台「星光大道」得冠軍的小阿鵬(姜續昌)、還有李根繁、李福元都是石龍村人。
石龍村以其古樸典雅的民俗原生文化引起國內外科研機構的注意,聯合國科教文組織SIL白族合作項目,雲南大學民俗研究所等都把石龍村作為實驗點和研究點。
更多關於大理劍川石龍古村怎麼樣?,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be12191615730815.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D. 請問大理劍川石龍古村怎麼樣
石龍村,2013年被列入具有重要保護價值的第二批我國傳統村落名錄。古村遙距鬧市,歷史上由於交通不便,相比較封閉,受外來文化沖擊較少,民俗文化活動頻繁。石龍村民風古樸,村民仁義寬厚,世代和睦相處,是白族原生文化保存較好的典型村落。傳統民歌、民間歌舞霸王鞭、白族民間戲曲吹吹腔、白族民間節慶活動、白族民間宗教活動等白族原生態文化保留較多。
石龍村世居有白、彝、傈僳3個少數民族,群眾勤勞質朴,團結互助,和諧相處,創造了以白族文化為代表的優秀民俗文化,迄今為止仍保留著原滋原味的「霸王鞭、洞經古樂、白族調、鄉戲」等傳統的民族民間文化,是白族非物質遺產中不能多得的保留地;白族地區的民間民居建築和宗教建築保存完整。
石龍白族民俗文化村位於劍川縣西南部,坐落在石寶山西麓,四面環山,水資源相當豐富,村前有清澈如鏡的石龍水庫,屬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沙溪鎮所轄的白族聚居的一個行政村,古稱蕨市坪。距石寶山寶相寺2千米,全村共3個農業生產合作社,215戶,1045人,經濟上以農業種植為主,兼畜牧業,屬單一農業經濟類型。
由於受石寶山佛教文化的影響,石龍文化承傳中多有儒家思想及「阿吒力」佛教傳統,還有白族「朵兮簿教」原始宗教文化觀念,體現了石龍傳統民俗文化的多元性和白族原生文化的原始性。由於村中各類民俗文化形成自然的傳承方式,至今村中本主廟、關帝廟、觀音廟、古戲台等尚保存完好。
石龍村民俗宗教活動繁多,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初六要在本主廟戲台唱「大戲」,表演本子曲、白族古樂、滇戲;農歷六月二十三舉辦牛會、馬會,祈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六月二十四和八月十八舉辦關聖帝會,天公地母會。此外,還有正月初九的「上九會」,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的觀音會和六月二十五的火把節。從正月到年底,石龍村除上述各類節慶之外,還要過清明、端午、七月十四、八月十五等節日,這對豐富村中的文化活動,凝聚民心,傳承和弘揚白族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石龍村由於受石寶山歌會影響,白曲對唱尤富勝名,是遠近聞名的白曲村,每年石寶山歌會期間,歌手每每奪魁,堪稱一絕。白族歌後李寶妹、在中央電視台全國清歌賽進入前十強,在河南電視台「星光大道」得冠軍的小阿鵬(姜續昌)、還有李根繁、李福元都是石龍村人。
石龍村以其古樸典雅的民俗原生文化引起國內外科研機構的注意,聯合國科教文組織SIL白族合作項目,雲南大學民俗研究所等都把石龍村作為實驗點和研究點。
更多關於大理劍川石龍古村怎麼樣?,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be12191615730815.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E. 劍川李寶妹老公
李福元。
李寶妹,白族,1978年9月出生於有著「白族歌城「之稱的劍川縣沙溪鎮石龍村,劍川白曲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代表作《兄弟情義似海深》。2004年5月,在三月街首屆山花杯歌王、歌後大賽中,李寶妹摘得大理州民歌歌後桂冠。
她被聘為全國首批特聘民間歌手。
F. 劍川李寶妹老公
暫未公布。截止到2022年7月10日,李寶妹,白族,1978年9月出生於有著「白族歌城「之稱的劍川縣沙溪鎮石龍村,並沒有公布他老公的相關信息,也是劍川白曲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代表作《兄弟情義似海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