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古典樂器有哪些 附帶圖片謝謝~
中國古典樂器有熱瓦甫、柳琴、古琴、伽倻琴、火不思等,下面舉例做詳細介紹:
1.熱瓦甫
火不思是一種古老的彈撥樂器,深受蒙古族人民的喜愛。根據譯音的不同,人們又叫它「好比斯」、"和必思"或"琥珀詞"等,都是「琴」的意思。公元前一世紀初,中國北方民族參考古箏和箜篌等漢族樂器,創制出了這種新型樂器。
傳統的火不思形狀很象一隻飯勺,琴身長90厘米,琴頭彎曲,琴柄筆直。圓形的共鳴箱上蒙著蟒皮,張有三根至四根琴弦。由於它的琴桿較長,共鳴箱較小,琴箱蒙有皮膜,音色具有濃厚的北方草原風味。火不思的演奏方法和其它彈撥類樂器基本一樣,演奏者豎抱著樂器,用左手按弦,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彈撥琴弦。火不思的發音清晰、明亮,音色柔和優美,常用於獨奏、合奏或為歌舞伴奏。
火不思的名稱最早見於公元十三至十四世紀的中國史書《元史·禮樂志》當中。當時,火不思被列為國家級樂器,經常在盛大宴會上演奏。後來,它又流傳到民間。元朝滅亡之後,明朝的漢族統治者雖然繼承了許多蒙古族的風俗習慣,但是火不思卻被他們排除在國家級樂器的行列之外。到了十七世紀的清代,由於蒙古族的風尚再度盛行,火不思再次被列為國家級樂器。當時,除了在宴會上演奏火不思之外,清朝的皇室成員們還在每年的正月初一和正月初五的大朝會以及圍獵時演奏火不思。
由於種種原因,清代後火不思漸漸失傳了。新中國成立後,經過音樂工作者的努力,他們參照出土文物研製出了新型火不思,使這一古老的樂器重獲新生。新研製出來的火不思分為高音、中音和低音三種,外形設計完全符合蒙古民族的傳統習慣,琴頭的頂端像一隻箭筒,上面雕刻著一張滿弓。扁葫蘆形共鳴箱比傳統火不思的琴箱增大了將近兩倍,上面不蒙皮膜,而是採用質松紋細的桐木板。以此來增加了樂器的音量。新型火不思還借鑒了某些弦樂器的設計方法,在琴箱中增加了音梁,使發音更加集中,音響也更加宏亮、渾厚。另外,設計者為了發揮火不思的民族特色,還在琴頸的指板上粘嵌了20多個骨質的琴品,使總音域達到了四個八度。
㈡ 中國古典樂器名稱及圖片都是什麼
1、塤
塤,古代用陶土燒制的一種吹奏樂器,圓形或橢圓形,有6孔、8孔、10孔。亦稱「陶隕」。以陶制最為普通,也有石制和骨制等。
塤的種類很多,除了傳統的卵形塤,還有葫蘆塤、握塤、鴛鴦塤、子母塤、牛頭塤等多種類型。 有吹奏樂器基礎的pang友們可以自學隕喲,應該不太難噠。
三弦音色粗獷、豪放。可以獨奏、合奏或伴奏,普遍用於民族器樂、戲曲音樂和說唱音樂。現代三弦是在傳統三弦基礎上改進而來,大三弦分60型、80型大三弦,分別於1960年和1980年研製成功,故而得名。
㈢ 我國古代一些仕女圖里女性彈奏的有一種像豎琴的樂器是什麼
箜篌----我國古代的豎琴。 箜篌與豎琴在技術上的區別主要是:箜篌多了壓顫技法(古箏),帶來更多的韻味變化;有左右同度的雙排弦,在演奏快速旋律和泛音上更方便,可以左右手同時奏出旋律。
㈣ 給我一些中國古典樂器的圖片 一定要附上名字哦
一、古琴
我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三千多年前已盛行。琴面裝有七根弦,由粗而細,自外向內按五聲音階排列。琴面還嵌有十三個琴徽,以標識弦上音位而用。演奏里右手撥弦有散、泛、按三種音色變化。散聲以空弦發音、其聲剛勁渾厚。泛音是以左手輕觸徽位,發出輕盈虛飄的樂音。按聲是左手按弦發音,移動按指可以改變音高並能奏出滑音、顫音或其他裝飾音。此外還能演奏同度、八度、五度等音程。有關古琴的文獻記載及傳譜浩如煙海,是我國古代音樂的珍品。
二、塤
古代吹奏樂器,形似梨,用陶土燒制而成。最早出現於約七千年前,大部分是二音孔和三音孔,至殷商時期的五音孔陶塤已能吹奏七聲音階和部分半音,發音古樸醇厚而悲壯。
三、篳篥
亦稱「蘆管」「茄管」。已有二千年左右的歷史,起源於西域,後傳入中原。南北朝時有大小篳篥,桃皮篳篥及雙篳篥等多種形式。隋唐至宋元時盛行全國。宋代教坊十三部中有篳篥部。杜甫、白居易等詩人在詩行中常有細致的描述。
四、古琵琶
琵和琶是古代兩種不同演奏手法的稱謂,琵是右手向前彈,琶是右手向後彈,所以遠在秦漢時期,對類似這種演奏手法的樂器一般地把它們概稱琵琶。以後經過了漫長的發展,逐步定形為一種半梨音箱,曲項四弦,置胸前演奏的琵琶。琵琶是中國彈撥樂器中最富有表現力的樂器,既能表現氣勢磅礴的古戰場氣勢,也能表現花前月下纏綿的思念之情。
五、古箏
春秋戰國時代流行於秦地,故史稱秦箏。漢晉以前十二弦,唐宋以後增為十三弦。明清以來逐漸增至十五或十六弦。按五聲音階定弦。傳統演奏技法:用右手大、食、中三指彈奏。用左手食指、中指或無名指、中指按弦,以取得「按、顫、揉、推」等變化音。
六、箜篌
古代彈撥樂器,盛行於漢唐時代,有卧箜篌、豎箜篌,鳳首箜篌三種形制。明代以後漸少使用。現改革的箜篌有三十七根弦,擅長演奏劃音,吟音,揉弦等手法,表現力極為豐富。
七、洞簫
單管豎吹,漢代開始盛行。古代簫多為竹製,但也有玉制或瓷製的。上端利用竹節封口,在封口處開半橢圓形吹孔,音量較小,音色娓婉清雅,以夜闌更深之際樂聲幽美悅耳著稱。
八、編鋩
又稱鋩鑼,是古老而極富有特色的民族定音打擊樂器,由響銅鑄成,鑼臍為乳突狀結構,鑼面呈拱型。編鋩由三十二面鋩組成,音色渾厚洪亮,富有魅力。
九、篞
古代音區較低的笛類樂器。我國最早的辭書《爾雅·釋樂第七》記載:「大管謂之簥,其中謂之篞,小者謂之篎。「音色低沉,悲切動人。
㈤ 彈奏樂器的動漫少女
你找對人了 哈哈 我的相冊里應有盡有先給一些吧 不夠到這里找 http://hi..com/huixue717/album/%C0%D6%C6%F7
㈥ 女生學哪種樂器最讓人羨慕
愛玩一二種樂器顯然是這件十分高端大氣的事兒,並且針對自身個人形象的提高都是很好的。假若在1個獨特的時日,你一直在檯子上彈奏一曲會是何其青睞的事。大部分人的記憶里女孩玩樂器全是靈氣滿滿的的古典美女形象,最讓人流連忘返。我覺得,每個樂器常有自身的特點,下面介紹幾個適合女生學的樂器:
1.古箏
古箏可謂是為東方女性量身定製的一件樂器。它的音色優美,音域寬廣、演奏技巧豐富,具有相當強的表現力,伴隨著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因此它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箏常用於獨奏、重奏、器樂合奏和歌舞、戲曲、曲藝的伴奏,因音域寬廣,音色優美動聽,被稱為「眾樂之王」,亦稱為「東方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