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世上唯小人與女人難養也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wéi nǚ zǐ yǔ xiǎo rén nán yǎng yě,意思:和那些內心陰險狡詐、卑鄙無恥的人是最難相處的,和他親近相處時他不懂得謙遜有禮對別人,別人疏遠他了,他又有怨恨。出自《論語·第十七章·陽貨篇》中「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1)為小人和女人難養圖片擴展閱讀: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被認作是孔子不尊重女性的經典話語,也有為這句話辯解的;他們把這句話的女子的「女」說是另外個字意的「你」,小人說成是「小孩」,但真正翻譯起卻重疊,變成孔子說話反復,而且還像是罵人的,孔子一個文人不可能話說不直,也不可能低俗罵人,那不通。
其實對比現實,孔子這句話就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他只不過是孔子作為一個男人一時間的感觸,與異性和下人相處很難的意思,並沒有多大深意的話語。
《論語》一書中,孔子最為現代人所攻擊的恐怕當屬《陽貨》篇的「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章。人們一講到孔子,就指斥其「輕視婦女」。證據就是此章有雲:「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值得注意的是孔子說這句話時的背景。孔子是在衛國之行後發現自己不僅被衛國君主欺騙了,還被衛國君主身邊的小人仗勢愚弄。孔子於是指責衛國君主聽信身邊小人:「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孔子離開衛國之後,就發了感慨:「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② 為女人和小人難養也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女子和小人是非常難以教養的。實際上的孔子並沒有歧視女性的看法,他說的女子和小人是一種泛指,說的就是那些卑鄙無恥,陰暗狡詐之人。
出自:春秋 孔子《論語 陽貨篇》
原文節選:惟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譯文: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難以教養的,親近他們,他們就會無禮,疏遠他們,他們就會報怨。
其實這段文字後面還有一半,「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連起來就是:「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孫」是「遜」的通假字,意思是恭敬。
把這段話換成白話文,基本的意思就是:只有女人和小人才是最難相處的。你對他們好,他們便不知天高地厚,試探你、冒犯你、攪亂你;你對他們板下臉來,他們便埋怨個不停,說你對不起他。於丹在一次訪談節目中,就是按照這個解釋來回答觀眾的:小人是指小孩子,意思是說女人就跟小孩子一樣,過於寵溺她會恃寵而驕,不理她又會心生怨氣。
③ 孔子曰: 唯有女人與小人難養也。 具體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女子和小人是非常難以教養的。實際上的孔子並沒有歧視女性的看法,他說的女子和小人是一種泛指,說的就是那些卑鄙無恥,陰暗狡詐之人。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 陽貨篇》
原文節選:惟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譯文: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難以教養的,親近他們,他們就會無禮,疏遠他們,他們就會報怨。
(3)為小人和女人難養圖片擴展閱讀:
背景:
這句話與孔子的親身經歷和個人認識有關系。孔子一生栽就栽在女子與小人身上。公元前501年,魯定公9年,孔子作了魯國的中都宰,繼而提升為司空、司寇,他原想輔佐國君大展宏圖,結果齊國送來80個美女,給魯定公和相國季桓子。
於是國君陷入女色不理朝政,並很快疏遠孔子。孔子在等待祭肉不得的情況下含恨離去。顯然,孔子的政治前途就是葬送在了這80個美女手中。
由此可見,孔子說出「惟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絕非一句輕描淡寫的戲言,它恰恰是孔子在對自己的政治理想屢屢受挫,仕途處處碰壁,審視、反思之後得出的一句沉甸甸的人生感悟,它實際上反映了孔子生命中一些無法言說的痛。
④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女子與小人,他們都很難培養自己的浩然正氣,難養身、心、性、命,所以與之相處要有遠近分寸,太近了容易失禮,壞了規矩;過於遠離,又容易招致怨恨,而不利於儒學的傳承。
出自——春秋戰國孔子《論語·第十七章·陽貨篇》。
原文: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小人:指陰私滿腔,與君子恰好相反之人,論語里稱這類人為「小人」。
養:古代的「養」字,更多的指修身養性,這里的「養」是指養身、養心、養性、養命。
(4)為小人和女人難養圖片擴展閱讀: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論語》內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早在春秋後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其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成;孔子去世以後,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並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稱為「論」;《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