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找幾張苗族的精美圖片
http://images.google.cn/images?q=%E8%8B%97%E6%97%8F&svnum=10&um=1&hl=zh-CN&newwindow=1&client=aff-9991&channel=searchbutton&sa=N&imgsz=xxlarge
B. 苗族風情圖片
貴州苗族風俗苗族有著上千年的歷史,由古以來,苗族留存著豐富、獨特的民族習俗。在婚姻方面,苗族一般都比較開放自由,他們實行一夫一妻制家庭;苗族的服飾款式多樣,工藝獨特,而且具有明顯的民族特色,苗族有著許多傳統特色的節日…… 貴州苗族建築苗族地區盛產木材,因此,過去的房屋多為木結構。建築在山區的吊腳樓,一般分為兩層,上層住人,下層圈養牲畜或堆放雜物。貴州苗族文化歷史文化是由人民創造的。我們多民族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人民以其勤勞和智慧,共同創造了祖國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化,對祖國的歷史文化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在歷史的長河中,苗族曾涌現出許多傑出的革命家、科學家、藝術家、思想家等,他們是創造本民族歷史文化的傑出代表,同時也對推動祖國歷史文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貴州苗族服飾苗族服飾反映了苗族歷史悠久、居住分散風俗多樣的特點,苗族支系與支系、縣與縣,易於寨與寨之間在服飾上都有嚴格區別。其服裝的主要色調亦不盡一致,所謂「白苗」、「黑苗」、「花苗」、「漢苗」等就是依據所著服色或服式而來的自稱或他稱,也有根據婦女的裙樣,稱為「長裙苗」 和「短裙苗」的。其實,同一種稱呼之嚴,不同地域的婦女服飾也各各不同。同是「白苗」,麻栗坡一帶的人,上著圓領開襟窄袖青布衣,袖肘以三道黑布鑲襯,內著白色衣,領圍胸襟露出白衣,額部以白巾交叉而纏,白巾上又纏黑巾,黑白分明;而鎮雄、威信一帶的「白苗」,穿青黑色斜襟長衣,下著縐褶花裙,凡領邊、袖口、圍腰都以五色絲線鑲綉,以寬約五寸,長達丈余的青黑布纏頭,突出的白色在於裹白布綁腿。苗族服裝大多遍施圖案,刺綉、挑花、蠟染、編織、鑲襯等多種方式並用,做工十分考究,令人眼花繚亂。尤其從刺綉圖案中往往可以尋出苗族的歷史和象徵意蘊,可謂是「有意味的形式」。例如,文山「花苗」,在其黑色圓領斜襟窄袖衣的領邊、袖肘綉有紅、黃、藍、白等花紋,紋路多呈花狀、江水狀,據說這些花紋象徵著苗族祖先所居之地:紅、綠波浪花紋代表江河,大花代表京城,交錯紋代表田埂,花點代表谷穗。祿勸、武定、安寧一帶的大花苗愛披加花披肩,上綉三道方形圖案,與苗族古歌上「格蚩尤老練兵場廣花三道」的說法正相符,所以,傳說它象徵古代的練兵場和令旗,披肩兩頭的花紋代表過去京城的城市和街道……這些服飾的來由,大多與上古九黎三苗與黃帝逐鹿中原,戰敗後從黃河流域退到長江,又退到雲貴高原的歷史有關。因而,苗族的衣裝圖案並非每個能織會綉的男女都可以隨心所欲地織綉,什麼地方飾什麼圖案,什麼圖案表示什麼,什麼身份年齡的人該飾什麼圖案,都有嚴格的規定。貴州苗族節日苗族有很多節日,但各地區叫法和過法不盡相同。一跋都過春節(亦即客家年),有的苗族過年時要用糯米飯喂牛,並將紅紙貼於牛角上,趕到水井邊給牛「照鏡子」。此外,還過清明節、端午節、七月半、趕秋節(立秋)、八月十五、吃新節(稻穀、玉米成熟時)等節日。篙明等地部分苗族七月立秋和八月十五要舉行熱鬧的鬥牛。每年正月的「踩花山」,是全省苗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青苗」稱「踩花山」為「奧道」,「紅苗」稱為「厚道」,意即 「睬坡」。節日活動由兩三戶人家聯合主辦;主辦人稱為「尤厚道」,通常由無子嗣而為祈求子嗣者充當。舉行節日之前,主辦人家負責栽插一棵高約兩三文的五彩花桿(多用大龍竹)於選定的乎緩壩坡上,並陳設好酒於花山場內。屆時,遠近各村男女皆來參加。節日期間內容極其豐富,小夥子和小姑娘對唱山歌選擇情侶是花山節的主要內容。此外,青年小夥子要跳蘆篷舞,還有鬥牛、跳獅子等活動,持續數日,熱鬧異常。苗族還有很多傳統購宗教節日。部分苗族正月初二、四、六三天要殺豬祭門,謂之「祭門主」,或稱為祭「火龍豬」,麗江有的苗族稱「殺中柱豬」,祭時殺小豬一日,門外懸掛斗整一個,外人和女子不得參加,漢族不得偷看,這部分苗族習損認為,祭了門主才能得到祖先保佑。河口一帶有的苗族二月初二要舉行全寨性的「祭龍」。祭時各家派一男子參加,嚴禁女子參加,以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文山「偏苗」六月二十四要祭土地神;正月或二三月全寨要在寨旁山坡上祭火星(火神)。祭時由魔公主持,並由魔公牽一隻羊或一條狗念咒,念畢,眾人以石擊殺羊或狗,煮而食之,以此儀式祈求寨內不發生火災。苗族對人真誠,講究信義,爽直,好客,年節間盛行「盤根古」——串親戚,每有遠客到來,必以好酒招待,若是親戚,來時要送禮物,定時主人照樣要以禮答謝。
C. 親。苗族姑娘圖片。誰有。好看。帶頭飾的
圖片來源於網路
D. 最能代表苗族的圖案是什麼
苗族的圖騰主要有水牛、黃牛、野豬、鷹、猴、燕 、鳳、魚、犬、竹、楓樹等等,因為苗族也經歷了無數的遷徙和融合,其圖騰的來源也是多源的,所以來課題將苗族的圖騰分為外來型與原有型兩類。黃牛、鳳等圖騰是由於東夷族融入三苗之後帶來的,而竹圖騰是苗族在漢代以後進入現在的貴洲地區以後與當地的民族通婚、融合才具有的。苗族每一種圖騰,都有相應的圖騰神話,這些圖騰神話同樣呈現出紛繁復雜的局面,給人們留下了一個個謎團。
太陽普照大地,大地生了植物;有了楓樹,楓樹孕育蝴蝶;蝴蝶養育了人類始祖姜央和苗族的文明始祖蚩尤。苗族太陽崇拜、蝴蝶崇拜、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寓示生命生生不息、健康成長、興旺發達。
苗族
苗族,現有人口740萬人,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雲南、湖北、海南、廣西等省(區)。
苗族聚居的苗嶺山脈和武陵山脈氣候溫和,山環水繞,大小田壩點綴其間。出產水稻、玉米、穀子、小麥、棉花、烤煙、油菜、油桐等。除此,還蘊藏著豐富的木材資源和礦產資源。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商周時期,苗族先民便開始在長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國」,從事農業稻作。苗族在歷史上多次遷徙,大致路線是由黃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貴州)、至滇(雲南)。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原先無民族文字,2 0 世紀5 0 年代後期創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現今大部分人通用漢文。
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群眾喜愛的蘆笙舞,技藝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綉、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瑰麗多彩,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節日較多,較隆重的節日有過「苗年」、「四月八」、「龍船」節等。
[民族簡介]
苗族,現有人口7398035人,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雲南、湖北、海南、廣西等省(區)。 苗族聚居的苗嶺山脈和武陵山脈氣候溫和,山環水繞,大小田壩點綴其間。出產水稻、玉米、穀子、小麥、棉花、烤煙、油菜、油桐等。除此,還蘊藏著豐富的木材資源和礦產資源。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商周時期,苗族先民便開始在長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國」,從事農業稻作。苗族在歷史上多次遷徙,大致路線是由黃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貴州)、至滇(雲南)。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原先無民族文字,2 0 世紀5 0 年代後期創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現今大部分人通用漢文。 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群眾喜愛的蘆笙舞,技藝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綉、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瑰麗多彩,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節日較多,較隆重的節日有過「苗年」、「四月八」、「龍船」節等。
[宗教習俗]
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祭鼓節」是苗族民間最大的祭祀活動。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於農歷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進行,屆時要殺一頭牯子牛,跳蘆笙舞,祭視先人。食時邀親朋共聚一堂,以求增進感情,家庭和睦。
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苗族傳統社會迷信鬼神、盛行巫術。也有一些苗族信仰基督教、天主教。苗族信仰佛教、道教的極少。
傳統地講,苗族對一些巨形或奇形的自然物,往往認為是一種靈性的體現,因而對其頂禮膜拜,酒肉祭供。其中比較典型的自然崇拜物有巨石(怪石)、岩洞、大樹、山林等。此外,苗族認為一些自然現象或自然物具有神性或鬼性,苗族語言往往鬼神不分,或者兩詞並用。多數情況下,鬼被認為是被遺棄或受委屈的靈魂和工具所變成的,常給人類帶來災難、病痛、瘟疫或其他不幸,比如所謂東方鬼、西方鬼、母豬鬼、弔死鬼、老虎鬼等,被稱為惡鬼。而有靈性的自然現象常被認為是善鬼,具有一定的神性,如山神、谷魂、棉神、風神、雷神、雨神、太陽神、月亮神等。對於善鬼、惡鬼,苗族人的祭祀之法亦不同。對善鬼有送有迎,祭祀較真誠,對惡鬼則須賄賂哄騙直至驅趕使之遠離。
在許多地區,苗族還認為自然界存在許多精怪。比如牛在廄內以糞便蓋身或在廄內打轉、將糞踩成圓圈,豬吃豬仔或躺在食槽里,鴨吃鴨蛋,老虎進田,遇到兩蛇交尾,母雞發出公雞的鳴叫等均屬出現了相應的精怪。
在一些苗族地區,人造物崇拜有土地菩薩、土地奶、家神、祭橋、水井等。土地菩薩苗語叫土地鬼,一般由幾塊石頭壘成,土地屋多為木製或用三塊石板搭成,極為簡陋,設於寨旁路口處或大路邊行人休息處。家神信仰存在於川黔滇方言的部分苗族中,即在家中設立「家神」偶像。祭橋流行於黔東南大部分地區。龍也是各地苗族的崇拜和祭祀對象。
圖騰崇拜方面。東部地區許多苗族與瑤族共同崇拜盤瓠(一種神犬)。他們世代傳說著「神母犬父」的故事,把盤瓠視為自己的始祖。中部地區一些苗族認為他們的始祖姜央起源於楓木樹心,因而把楓樹視為圖騰。另有一些地區的苗族以水牛、竹子等為自己的圖騰崇拜對象。
普遍地,祖先崇拜在苗族社會中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他們認為祖先雖然死去,其靈魂卻永遠與子孫同在,逢年過節必以酒肉供奉,甚至日常飲食也要隨時敬奉祖先。許多地區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行祭祖盛典,在湘西有「敲棒棒豬」、「椎牛祭祖」,黔東南有「吃牯臟」,黔中地區叫「敲巴郎」,黔西北、滇東北有打老牛習俗。其中,黔東南的吃牯臟至今盛行不衰,最為典型。吃牯臟亦稱祭鼓節、鼓社節、鼓藏(牯臟)節,以宗族(鼓社)為單位,每七年或十三年舉行一次。他們認為祖先的靈魂寄居中在木鼓裡,祭鼓就是敲擊木鼓召喚祖先的靈魂來享用兒孫的供品。主祭者稱為牯臟頭,祭品牯臟牛是專門為此而飼養的。每屆祭祀活動前後延續三年之久。
大多數苗族人虔信巫術。主要的巫術活動有過陰、占卜、神明裁判、祭鬼等,此外還有蠱術等。巫術活動由巫師主持。巫師大多是非職業化的。他們在前述各種原生性崇拜和巫術活動中起著主持者的角色,有的地方巫師還兼任寨老。巫師除了熟悉祭祀方法外,大多還能講述本宗支的譜系、本民族重大歷史事件和遷徙來源的路線,熟悉各種神話傳說、古歌古詞和民間故事,有的巫師還兼有歌師和舞師的職能。所以說,巫師是苗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的傳承人,在苗族社會中充任知識分子的角色。此外,巫師還掌握一定的醫術,懂得一些草葯,在為人驅鬼的同時,輔以科學的醫葯手段。
除了這些傳統信仰之外,自近代以來,隨著西方傳教士深入我國內地傳教,在滇黔川交界地區、貴州凱里、湖南沅陵等地區有一些苗族群眾皈依了基督教,在滇東南有少數苗族信仰天主教。尤其是滇東北、黔西北一帶的基督教信仰曾經勢頭強盛,影響極大。外國傳教使團或者傳教士們在苗族地區開設了許多的中小學校、醫療機構、甚至實施了一些經濟發展項目,對於苗族社會的進步、政治地位的改善起到了不可抹滅的作用。著名的牧師有安順的黨居仁、柏格理、張道慧、王樹德等,前二者均殉職苗區。
新中國建立之後,基督教、天主教的影響一度衰微,近年有一定的復甦的趨勢。但是,現在基督教、天主教實行「三自」,與1950年以前的基督教信仰在社會組織、社會影響甚至信仰內容方面都有許多的不同。
國外的苗族,在越南、寮國有少數苗族信仰天主教。美國、法國等西方國家的苗族也有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的。寮國、泰國的苗族也受佛教文化的影響。盡管如此,在他們的社會中,傳統的祖先崇拜、靈魂觀念等仍在很大程度上的保留。
[飲食習慣]
大部分地區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為常見。如再加一些鮮肉和酸菜做餡,味道更為鮮美。 肉食多來自家畜、家禽飼養,四川、雲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說。苗家的食用油除動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為主要調味品,有的地區甚至有「無辣不成菜」之說。苗族的菜餚種類繁多,常見的蔬菜有豆類、瓜類和青菜、蘿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製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餚,酸湯家家必備。酸湯是用米湯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發酵後,即可用來煮肉,煮魚,煮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採用腌製法,蔬菜、雞、鴨、魚、肉都喜歡腌成酸味的。苗族幾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壇子,統稱酸壇。 苗族釀酒歷史悠久,從制曲、發酵、蒸餾、勾兌、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藝。日常飲料以油茶最為普遍。湘西苗族還特製有一種萬花茶。酸湯也是常見的飲料。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湯、辣椒骨、苗鄉龜鳳湯、綿菜粑、蟲茶、萬花茶、搗魚、酸湯魚等。
[婚喪習俗]
在青年男女婚戀過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飯。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畫有鴛鴦的糯米粑做為信物互相饋贈;舉行婚禮時,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還要請新郎、新娘吃畫有龍鳳和奉娃娃圖案的糯米粑。
[服飾特色]
假若盛裝的苗族姑娘匯聚在一起,那一定會變成一個美麗的銀色世界。喜戴銀飾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們挽發髻於頭頂,戴上高約2 0 公分左右,製做精美的銀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 根高低不齊的銀翹翅,上面大都打制著二龍戲珠圖案。有的地區,銀冠上除插銀片外,還插高約1 公尺的銀牛角,角尖系彩飄,更顯的高貴富麗。銀冠下沿,圈掛銀花帶,下垂一排小銀花墜,脖子上戴的銀項圈有好幾層,多以銀片打制花和小銀環連套而成。前胸戴銀鎖和銀壓領,胸前、背後戴的是銀披風,下垂許多小銀鈴。耳環、手鐲都是銀製品。只有兩只衣袖才呈現出以火紅色為主基調的刺綉,但袖口還鑲嵌著一圈較寬的銀飾。苗家姑娘盛裝的服飾常常有數公斤重,有的是幾代人積累繼承下來的。素有「花衣銀裝賽天仙」的美稱。苗家銀飾的工藝,華麗考究、巧奪天工,充分顯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苗家姑娘的裙子叫百褶裙,但實際上一條裙子上的褶有5 0 0 多個,而且層數很多,有的多達三、四十層。這些裙子從紡織布到漂染縫制,一直到最後繪圖綉花,都是姑娘們自己獨立完成,再加上親手刺綉的花腰帶,花胸兜,真是異彩紛呈,美不勝收。
E. 苗族的圖片
F. 苗族的服飾圖片
這里有:
G. 苗族人圖片
對呀,為什麼不去網路圖片搜,很多的!
東部苗族(以湖南湘西州為代表)
H. 求苗族美女圖
我倒是有幾張 應該算是比較美的了 不知道你給我多少分?
I. 想要關於苗族有特色的建築圖片、以及苗族的舞蹈動作圖片 (苗族的風俗習慣介紹)
吊腳樓並不是苗族的特色建築,土磚、木製、青瓦等多些
由於苗族分支比較多,多以花鼓戲揚名,其中猴兒鼓惟妙惟肖,你可以在網路搜一些,不過很多是表演性質的,不夠傳神。
J. 苗族人的照片和圖片
好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