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又一起!高二女生拒絕男同學挑逗後被暴打,為何暴力事件頻發
陝西榆林某中學高二教室里,同學們正在課間休息,這時一個穿黑衣服的男同學,上前「挑逗」女同學,遭到女同學的拒絕後,出人意料的情境出現,這個男同學竟在教室里暴打女同學!課間休息,穿黑衣服的男同學正在找女同學談話,這位女同學拒絕和他閑聊並反抗。這時黑衣服的同學,一巴掌扇在了女學生的臉上,緊接著就是連續的幾拳,重重地打在女孩子的臉上和頭上,最後一腳把女同學踹到了地上。
校園暴力侵犯了學生的人身權利,希望這名女孩子立即報警,根據刑法第234條: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學校加強對未成年人預防犯罪的宣傳和教育工作,提高師生的安全防範意識,大力預防校園霸凌,共同營造平安,文明,和諧,美麗的校園的育人環境。
Ⅱ 網傳初一女生25秒內被多人輪流摑臉引發熱議,校園欺凌該如何杜絕
校園欺凌事件在新聞中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多,並且我發現大多受害者都是女生,男生受害者明顯少於女生,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因為女生愛搬弄是非嗎?我覺得並不是這樣,根據觀察,我認為是因為女生處於弱勢的一方,更容易被欺負,所以父母要給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女生進行自我保護教育。平時多告訴孩子被別人欺負了一定要告訴老師或者家長,在被欺負時一定不要害怕,要盡力還回去。
最後我認為這些年來雖然校園暴力案被曝出來的多了,但實際上比過去少了很多,因為現在的教育水平升高了,這些都和思想進步密不可分,所以要加大教育力度,讓每個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
Ⅲ 河北一地女中學生遭遇校園欺凌,被逼迫脫衣服,女孩的現狀如何
網傳河北秦皇島發生校園欺凌案件,一位白衣少女被另幾名女生毆打並不時拉扯衣服。當地教育局回應,被打者與打人者已達成和解,涉事雙方已恢復正常上課。校園欺凌事件屢屢發生,令人震驚。
從校園欺凌事件產生的根源來看,一是欺凌者在缺失良好的教育的環境下,逐漸地討厭讀書,整天總是想尋找一些刺激。二是父母沒有精力去教育,有些孩子受歧視,對學習造成很大的壓力,性格怪異對學習偏激,孤僻厭學,心理上出現叛逆。三是父母對孩子溺愛過頭,過於呵護,常常為孩子所犯的錯開脫責任,大事化小,這樣讓孩子失去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Ⅳ 關於校園暴力的手抄報資料。
圖來看看預防校園暴力的侵害
(一) 校園暴力是危及學生、破壞校園和諧的一大隱患。
校園暴力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以下七種:
1. 索要錢物,不給就軟硬兼施,威逼利誘。
2. 以大欺小,以眾欺寡。
3. 為了一點小事大打出手,傷害他人身體,侮辱他人人格。
4. 同學間因「義氣」之爭,用暴力手段爭短論長。
5. 不堪受辱,以暴制暴,沖動報復。
6. 侮辱女同學。
7. 侮辱、恐嚇、毆打教職員工。
校園暴力還可以分為硬暴力和軟暴力。如果拳打腳踢、拔刀相向是硬暴力;亂起綽號、推舉「最差」等等就是軟暴力,軟暴力對學生心靈的傷害甚至超過了硬暴力,同樣可以置人於「死」地。
(二) 校園暴力的處理方法
1. 遭遇校園暴力,應在學校、警方或家長的幫助下,制止暴力,決不能逆來順受或以暴制暴。
2. 與不法行為作斗爭一定要講策略,運用智慧,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盡可能避免正面的直接搏鬥,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傷亡。必要時盡量滿足對方提出的要求,與此同時一定要記住對方的體貌特徵,及時報警,或向老師、家長尋求幫助。
3. 當有人,尤其是陌生人,約自己到較偏僻的地方去時,一定要堅決拒絕;當侵害到來時,一定要想辦法逃脫,並積極尋求幫助。
4. 要增強法制意識,在侵害發生後,要能夠勇敢站出來,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Ⅳ 爆料一下,你們見過哪些校園欺凌事件
6月29日,福建南安水頭,一小學女生被打視頻流出,父親認出女兒後報警。視頻中,這段流出的視頻,時長共3分40秒。視頻顯示,女生扎著長長的馬尾辮,白衣黑裙,被10多個學生圍著,兩名女生斷斷續續,前後共朝前臉部扇了25巴掌。
Ⅵ 為什麼校園欺凌電影中,被欺凌的都是漂亮女生呢
一、為什麼被欺凌的都是漂亮女生:
電影不是只拍女生被欺凌,是只拍比較漂亮,或者楚楚可憐的女生被欺凌,不好看的女生和男生被欺凌都不會拍的。 不光國產劇如此,當被霸凌者作主角的時候,日本動漫里被欺負的美少女也是很多的,被欺負的醜女醜男形象就少了,即使有,也只是作為「日後打臉」的一個前置罷了,不會認真講欺凌本身。
三、欺負她的人有哪些特點呢?
1、嫉妒她的同性
2.個別因為追不到/陰暗心理羞辱她的異性
總結一下你就會發現,拍漂亮女生被欺凌,很容易形成這樣一個故事結構 貌美溫柔的灰姑娘,被妒婦跟壞男人欺負,但最終在王子騎士和女俠的幫助下,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邪惡欺壓弱小,正義打敗邪惡,很王道。 觀眾都紛紛帶入王子視角,痛打落水狗。而沉默的路人也可以諒解,畢竟誰敢招惹妒婦和惡霸呢?
Ⅶ 為什麼校園欺凌事件往往都是女生
女生弱勢啊,男生強勢,睚眥必報,要是有人欺凌,必十倍討還!
Ⅷ 本人一名在校大學生,想製作關於校園欺凌的視頻上交給老師,但是思緒都不怎麼對,求各位大哥哥大姐姐或者
准備校園欺凌相關圖片,上網搜
剪輯部分校園欺凌事件的中外新聞報道
搜集反校園欺凌的知識圖片
下載製作視頻軟體,比如數碼大師
把圖片和視頻導入,再配樂,加上字幕等
再保存導出就可以了
Ⅸ 防社會暴力侵害的手抄報素材
校園暴力從來都是令人憤慨的焦點之一。近些年來,有不少校園暴力的視頻被上傳到網路上,各種門派層出不窮。越來越猖獗的暴力事件令人心寒,令人不得不憤怒!近日,頻頻出現在校園內外的暴力事件,簡直讓我們觸目驚心!
事例一:4月8日,長春市某高三女生,因為回頭多看了某個女孩一眼,就遭到女孩及其同伴共5人拉到附近的半山腰上,被一頓毒打。
事例二:4月21日,湖南衡南實驗中學某班幾十名學生集體跪在**********場上,有說是班主任罰跪,有說是自願班長帶領自願下跪。
事例三:5月18日傍晚,雲南省普洱市孟連縣發生了一起8名女生結伙對一名女同學進行毆打、侮辱的「校園暴力事件」。
近日,又出現一個穿布鞋的女生,被幾個同學堵在樓梯口要求下跪,並遭遇扇耳光和推搡。
我想問,如今的孩子都怎麼啦,怎麼會變得如此缺乏理智,會變得如此缺少人性。到底是教育的缺失,家長的縱容,還是虛擬網路的危害?我想,也許是兼而有之吧。這些問題已經不能不引起我們每一個人的關注了。究竟是誰的過錯,我們先不用去追究這些。因為無論是有意看也好,還是無意瞧也罷;無論是班主任罰跪,還是學生自願;無論是有家庭背景也好,還是沒有家庭背景也好;無論是鞋子丟失也好,還是被偷也罷。作為家庭和學校,我們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無論與同學之間發生什麼糾葛,出現什麼問題,都應該教育孩子,學會與他人和睦相處,做到與人為善,既要善待自己,更要善待他人,要以一種寬容的胸懷去接受一切事物,去處理各種問題。一旦遇到過錯或問題時,首先要從自身上找原因,即便是他人的錯誤,也要善意地指出,而不能以錯治錯,以罰代法,最終導致雙方都成為受害者和「犧牲品」。
對類似這樣的校園暴力事件,許多教育者也常常不知道如何應對。出於「對家長負責」的心態,教師們往往對具體的人身傷害,比如可見的傷痕,紅腫,流血比較敏感,而正因為教師們對可見傷害的片面重視,學生們會選擇進行不可見傷害,最常見就是人格的侮辱,嘲笑,逼令下跪,輕輕打耳光,而教師卻往往意識不到這種傷害的嚴重性。施虐的孩子發現,只要自己造成的傷害不是可見的,受害的孩子就得不到有效的保護。
現實生活中,常見的情況是,當一個學生被毆打和侮辱以後,教師對打人者只是加以訓斥,對受傷者積極治療,可是,他的工作僅此而已嗎?那個打人者成了學生當中那個出盡風頭的人物,而對挨打的人來說,這個懦弱的形象將一直伴隨著他。真正的做法,應該是幫助受害者在集體活動中出風頭,擁有更多的朋友,迅速走出這一次被打的陰影,並且讓欺負人的孩子知道「對方也是不好惹的」。就拿龍湖一中校長喬栓柱對媒體公開事件的處理結果來說:這件事情學校知道後,考慮到女孩子的自尊心,就沒有公開處理。而是對幾個打人的學生進行批評教育,並要求她們向被打的那個女生道歉,女生也原諒了她們。這種不得體的處理方式,實際上在縱容傷害她們,並不能解決實質性問題。
有人說,學生們的暴力行為,是當今學校通過「淘汰教育」的模式引發的。這種觀點認為,中國的學校教育將本應是普及的教育變成了選優教育和淘汰教育,這種教育的後果就是製造了大量的「失敗者」,他們的失落感造成了反社會和攻擊傾向,其實這種模式仍然只能解釋國外的偶發式,情緒性的校園暴力,無法解釋發生在中國廣大校園里的暴力事件。
還有人說,孩子們的暴力行為,都來自對影視和游戲中暴力情節的模仿。然而,暴力影視作為一個模仿對象,它只是讓壞孩子們的攻擊行為看起來更「酷」,並不能帶來攻擊沖動本身。文革的時候沒有什麼暴力影視和游戲,校園暴力卻同樣存在。並且,至今也沒有科學研究證明是暴力影視和游戲激發了青少年的暴力行為,國外研究認為暴力內容的社會惡果是使得受眾對暴力的容忍度增加,但它並不是暴力行為的直接原因,而且,青少年接觸一定的暴力內容,反而使得攻擊傾向有所下降,因為他的攻擊慾望被發泄掉了。
筆者認為,當前學校暴力事件產生的原因,應當說是社會人文教育的缺失。暴力事件行為的發生背景,是由於學生人道主義和平等意識的缺失。在他們受到的教育中,他們不知道人的權力是天生就有的,不知道人生來就是平等的,更不知道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因此,校園暴力就是屬於這種用加害他人的方式來解決糾紛,當個人對抗不佔優勢的時候就聚眾來強化自己的勢力。由於沒有平等待人的意識,就有出現一種想凌駕於別人之上的心理。羞辱、侮辱、凌辱他人都是這種心理使然,用暴力使人屈服,用凌辱來矮化他人的人格。這就是人文教育缺失所造成的必然現象。試想,現實中,我們哪一個家庭不是以孩子的要求為中心,哪一所學校不是以追求學生的升學率為目標。長期下去,對孩子的無節制的索取和要求,養成了他們在家裡就是以自我為中心,家庭其他成員都得圍著他轉;只注重學生成績的提高,而不注重對學生的品德和心理教育,就會導致他們人格上的缺陷。長期以往,桀驁不馴、專橫跋扈的個性就會在孩子的身上滋生,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埋下終身隱患。
國外的研究和中國的實踐都已經證明,具備民主和平等的校園風氣,校園暴力就會大大減少,因為民主的特點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平等意識和人道主義,讓他們像一群居住在小區里的業主,而不是監獄里的囚徒,而最好的培養方式就是製造一個民主和參與性強的校園管理環境。因為,無論發生何種校園暴力,學校無疑都是第一責任方,而班主任更是第一責任人。教師是下一代的守護人,並給予他們關於人格成長的教育,這是各個國家都將這個職業特殊化的真正原因。只有建立起平等意識和學生人道主義,校園暴力才有可能結束。 請採納我的回答,我會給你一個驚喜
Ⅹ 關於校園欺凌內容
暴力是指以語言、或明顯的肢體動作侵犯他人,使對方感受到威脅、痛苦或身體上受到傷害。從廣義上來說:應是指發生於校園內的所有暴力行為,包括同學彼此間或老師與同學之間以及學生對學校的破壞行為等。然而在我國發生最多的是學生間的暴力行為,也就是學生對學生之間的暴力行為。一般表現為口語恐嚇、辱罵、被迫做不喜歡的事、被故意侵犯身體、被故意陷害乃至毆打、勒索等形式。 校園暴力角色一般分為: ①欺凌者:發起暴力行為,通常還帶領其他同學參與其中; ②受害者:受到欺凌者; ③協助者:跟隨欺凌者,直接參與欺凌行動; ④附和者:支持欺凌者的行為,例如在旁邊嬉笑或吶喊助威; ⑤保護者:安慰及支持受害者,嘗試制止欺凌行為; ⑥局外者:置身事外的人。 在世界的各個國家,每天都會發生校園欺凌的事件,並不時有校園學生暴力案件的報道,其中還有一些性質相當惡劣的案件。 任何形式的欺凌行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為欺凌不但對「受害者」造成傷害,而且對「欺凌者」和「旁觀者」同樣造成傷害。「欺凌者」由於長期欺負別人,內心得到極大滿足,以自我為中心,對同學缺少同情心,而「旁觀者」會因為幫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內疚、不安,甚至惶恐。「校園欺凌」對受害者的傷害也不可小視,受欺凌的學生通常在身體上和心靈上受到雙重創傷,並且容易留下陰影,長期難以平復。同時「校園欺凌」也會影響到學校的整體紀律和風氣。所以,學校、家長、學生必須認識到校園暴力的嚴重危害。 如何預防校園暴力 學校 1.學校要制定完善校園欺凌的預防和處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園欺凌事件應急處置預案,明確相關崗位教職工預防和處理校園欺凌的職責; 2.要加強校園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設,充分利用心理咨詢室開展學生心理健康咨詢和疏導,公布學生救助或校園欺凌治理的電話號碼並明確負責人; 3.各學校、教育部門等對於發現、調查處置校園欺凌事件,涉嫌違法犯罪的,要及時向公安部門報案並配合立案查處,加強監督; 4.出現校園暴力,學校負責人需及時與涉及到的學生家長進行溝通,保證家校溝通透明。 家長 1.選擇性地給孩子講一些校園暴力傷害的案例,讓這些事件對孩子有一個警醒的作用; 2.平時可以讓孩子進行一些跆拳道、散打之類的訓練強身健體,尤其女生; 3.家長平時要多和老師聯系多溝通,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 4.給足孩子安全感和信任感,讓孩子在發生事情後能第一時間告知; 5.關注孩子從學校回家的日常表現,例如身體是否有傷痕、文具是否有丟失或者損壞、孩子是否表現出不想上學或怕上學情緒。 學生 1.遇到校園暴力,一定要沉著冷靜,採取迂迴戰術,盡可能拖延時間; 2.必要時,向路人呼救求助,採用異常動作引起周圍人注意; 3.人身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對方; 4.順從對方的話去說,從對方的言語插入話題,緩解氣氛,分散對方注意力,為自己爭取時間; 5.在學校不主動與同學發生沖突,一旦發生及時找老師或家長解決; 6.穿戴不要奢侈,盡量低調,不過於招搖; 7.獨自行走時盡量不要走僻靜、人少的地方,要走大路,放學不要在路上貪玩,按時回家。 校園暴力是人際沖突的一個極端,對學生來說是雙重傷害,同時也體現出人際交往的問題。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應當互相幫助、互相諒解、互相包容,仇恨的種子長不出和平的芽,暴力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讓我們一起大聲說「遠離校園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