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曼龍魚可以和鸚鵡魚混養嗎
鸚鵡魚2到5CM大的可以和藍曼龍魚一起混養,超過這體型就不合適,鸚鵡魚雜食性,有時也吃小魚仔,相對好鬥,魚只過大不宜和藍曼龍魚一起混養。
藍曼龍魚生活環境
對溶氧的要求攀鱸科魚類有褶鰓,可在含氧量較低的水中生活,當水體缺氧時,可到水面吞咽空氣。作為觀賞魚,為使藍曼龍健康活潑地生長,要求DO≥4mg/L。
最適溫度在22—28℃,耐低溫的能力強於其它熱帶魚。在18℃時尚可少量攝食,若溫度逐日緩慢下降,可在14℃長期存活;致死的下限溫度為11.5℃。
⑵ 十大養不死的熱帶魚都有哪些
十大養不死的熱帶魚如下:
10、鳳尾魚
鳳尾魚的飼養方法比較簡單,飼養用水為酸鹼度中性的較好。鳳尾魚對水溫的要求也比較高,最適合生存的水溫為25-26℃。鳳尾魚的飼料可以分為薄片飼料、顆粒飼料以及冷凍飼料,飼養者們可以根據實際的養殖情況來進行挑選飼料喂養。
同時也可以喂養一些活餌料,但是前提是要保證其新鮮無問題,否則會導致鳳尾魚產生各種疾病。做好鳳尾魚的飼養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的提高鳳尾魚所帶來的觀賞性。
生命力強度:★★★
繁殖能力:★★★
1、花斑劍尾魚
斑劍尾魚體長5-6厘米,雌雄間差異較小。雄性花斑劍尾魚沒有尾劍,尾柄較短粗,整體上看屬於短身材的魚,它們的體色比較豐富,並且變異性強,因此培育出很多人工品系。不過現在的月光魚類群並不是原生花斑劍尾魚的單純變異種,而是由花斑劍尾魚和劍尾魚兩種魚類雜交得到的。
花斑劍尾魚習慣平緩溫和的水環境,飼養時不能用太激烈的水流,在原產地它們的水溫比其他劍尾魚類要低,適宜水環境pH 7.0-8.0 ,硬度dH10 - 20,水溫18°C - 25°C。花斑劍尾魚為卵胎生魚類,它們會直接繁殖出小魚而不是魚卵。
生命力強度:★★★★
繁殖能力:★★★★
⑶ 第一次養魚,養什麼魚比較好養一點
1.大缸:養三湖或一大群燈科魚(個人推薦紅綠燈、白雲金絲、黑帝王燈、寶蓮燈、紅鼻子剪刀、一眉道人,這幾種好養也好看),也可以養類似雷龍這類的,好養。2.中缸:最好養小型魚,而且少混養,要不然魚缸成戰場!建議迷你鸚鵡這類的能群游的,不要太多!或養燈科魚、斑馬、月光科這類小型魚,混養時不要體型差距大,也不要養領地意識強的(如小雜鯛等),最好是那種可以允許其它魚在自己所在的位置邊上隨意游盪的那種。3.小缸:和中缸差不多,但要少養!如果情況允許(指沒有魚吃的話),可以養點蝦……本人建議以下幾種:黑殼蝦(超敬業!除藻高手)、極火蝦(個人認為生命力頑強)、金背黃金米蝦(好看)。4.巴掌大的缸:養斗魚!個人更喜歡半月,尾巴全張開超好看,而將軍也還可以,只是張開程度沒半月大。獅王的尾巴一條一條的(絲狀),感覺有點怪……而馬尾一但沒有見到其它斗魚,沒有鬥志,尾巴就不會打開。(另:國斗可以稍微多養兩只,不會打得太厲害。
⑷ 請問是什麼魚
如圖 , 人工繁育的慈鯛科魚類 具體哪種不知 學名
慈鯛科 Cichlidae 黑麗魚屬 Melanochromis 魚類
下圖為 縱帶黑麗魚 Melanochromis auratus, 俗稱 非洲鳳凰
背鰭上有一條黑色條紋。成年以後的雌魚依然保持著這種體色,雄魚則變成了深藍黑色,體側有一條發出金屬光芒的淺藍色條紋從腮蓋後緣到尾柄末端。這種魚的領地觀念很強。幼魚期可混養,雄魚時常爭斗,所以混養需要較大的水族箱和較多的水草、岩石等隱蔽場所供弱勢魚躲藏。成魚應單養
⑸ 三湖慈鯛雜鯛有哪些能長多大
有人常問馬鯛魚能長多大,這可不是一句話能說明白的呀。經常在三湖慈鯛學堂里轉轉,就知道馬鯛魚有多少品種了,到現在被發現的已經有兩百多品種了,何況還有一些沒有被發現的呢。
馬鯛魚是馬拉維湖慈鯛的簡稱,這個湖是非洲第三大湖,可見品種之多也是正常的。學者們把馬鯛魚分為兩個族群,一個是羅卜那族群,就是生活在岩石邊的三湖慈鯛,它們大致體型還是比較嬌小的橢圓型,體長最多能長到20厘米,一般情況下,像阿芙拉能長到8-9厘米,戰神鳳凰9-11厘米,非洲王子、非洲鳳凰、金蝴蝶還有人工培育的雪中紅、藍玫瑰、紫玫瑰等能長到10-12厘米,白雪公主、紫羅蘭能長到8-10厘米,黃金閃電、紅翅白馬王子能長到11-13厘米,奇帕克能長到12-14厘米,厚唇朱古力能長大15厘米,花小丑14-16厘米。
另一類哈普斯族群的馬鯛魚能長多大呢,哈普斯並不是特指的說法,非岩棲類的就歸於哈普斯族群了。從三湖慈鯛圖片里多看看,品種也更多,此類馬鯛的食性是肉食性,所以體型要比岩棲類要更大些,有的體型跟岩棲類差不多。小身形的:金松鼠、德國紅孔雀:10-12厘米,奧迪孔雀、藍太陽孔雀、藍天使12-14厘米,黃膊孔雀、馬利利、紅珊瑚、台灣海峽13-16厘米,紫水晶14-17,藍王子15-18厘米。
大身形的:翹嘴鯛、藍茉莉18-22,馬面22-27厘米,鳥嘴、金火令能長到24-28厘米,流行鯛、厚唇天使、帝王鯛25-30,國王天使25-31,大口鯛、戰神25-32厘米,金鷹28-33,超級金火令、綠馬頭30-35厘米。
說到的馬鯛魚體長,以小型的阿芙拉為例,阿芙拉以最大體長9厘米來算,它的壽命最多是四年半。貌似現在反對聲一片了,聽我解釋下。這是一般定律,而且說得是野外生存狀態下的魚。現實情況是,馬鯛也被養在家裡了,各家有各家的情況,盡管馬鯛天生有頑強的生命力,有人愛稱魚中「小強」,但要清楚的是,人工飼養下的馬鯛魚絕大多數比野生魚要短命,而且人工繁殖出的馬鯛魚未必能健康長壽。
最典型的要屬羅漢魚,它跟馬鯛魚一樣同是慈鯛科的魚類。羅漢魚是人工雜交出的品種,基因很不穩定,能長到將近二十公分,算來也要活上十個年頭吧,但它實際壽命僅有兩三年!!!馬鯛魚也是,它本身很容易繁殖,對環境要求不高,新手也能嘗試一番。如此一代一代,所以有雜鯛的說法,壽命比一般定律算起來更短些。
一些大型的肉食,像白嘴藍寶石,能長到17厘米,算下來是七年半,我個人建議再去除五分之一,就是六年,如果我們能好好養,基本能陪我們六年,也是不錯的。祝大家的三湖慈鯛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