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可愛圖片 » 蘆葦紙杯可愛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蘆葦紙杯可愛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9-08 23:53:12

⑴ 蒹葭蒼蒼,白鷺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詩經·秦風·蒹葭
[原文]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析賞]以上的人兒她在哪兒?她正在遠遠的水的那一方啊!
寫思慕的心中人兒在那遠遠的一方,看得到她,卻無法接近她。
後人每用這兩句來表示對心中思慕人兒的遙不可及-距離遙遠,
困難重重,只能思慕,很難追求。 注釋 注釋 這是一篇美麗的情歌。想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飽含無限情意。 蒹(音兼):沒長穗的蘆葦。葭(音家):初生的蘆葦。蒼蒼:鮮明、茂盛貌。 溯洄:逆流而上。溯游:順流而下。 晞(音西):干。 躋(音雞):登;升。坻(音遲):小渚。 采采:茂盛貌。涘(音四):水邊。 右:不直,繞彎。沚(音止):水中的小沙灘。 譯文河邊蘆葦莽蒼蒼,晶瑩露珠凝成霜。有位麗人真可愛,站在河水那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尋,道路崎嶇又漫長。順流而下再追尋,彷彿就在水中央。 河邊蘆葦青以青,晶瑩露珠一層層。有位麗人真可愛,站在河水那一邊。逆流而上去追求,道路艱險難攀登。順流而下再追求,彷彿就在河之洲。 河邊蘆葦郁蔥蔥,晶瑩露珠明晃晃。有位麗人真可愛,站在河水那一旁。逆流而上去追她,道路艱險彎又彎。順流而下再追她,彷彿就在河中灘。 賞析《蒹葭》是《詩經· 秦風》中的一篇。這是一首懷念情人的戀歌。作者的思念對象可望而不可及,中間阻隔千重,詩人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無限惆悵的心情。此詩被歷代譽為情深景真、風神搖曳的好詩。全詩三章,每章八句,前二句寫景,後六句述事抒情。「蒹葭蒼蒼」等寫景句子,作為詩歌的發端,寫出了蒹葭茂盛、霜露高潔,烘托出抒情主人公摯烈的追求和純潔的愛情,同時兼有寫景敘事的作用,它是全詩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因為它是主人公觸目所見、情之所趨。作者又以秋水的描寫連接思念之人的深情。秋水盈盈,似乎是相愛者之間的脈脈深情;盈盈秋水,又是意中人顧自生盼的眼睛。秋水牽動情思,在水一方是特定環境中的深情流露,又是痴情者的獨特感受。此詩採用重章的形式,一唱三嘆。詩人情感豐富,非反復詠嘆不能抒其可望不可及的心情,使抒情不斷加深。由於在重復中變換個別詞語,寫出了白露從凝結為霜到融化為水而逐漸乾涸的過程,表現了時間的推移。而詩人又在這時間的推移中,上下求索,徘徊瞻望,章法的重疊也顯示了情感的逐層加深

⑵ 在影視劇喬家的兒女中,一束不起眼的蘆葦為什麼能那樣出彩

對喬三麗來說,蘆葦是遮掩。喬三麗不願意暴露自己感情上硬處理的事件,找由頭轉移話題、發現湯中有異;不肯言說處、恍惚涉及童年陰影、叫人心疼。對喬二強來說,蘆葦是障礙。喬二強忙活前忙活後做了一大桌子好菜,最重要的這道湯里,卻跑進了疑似鴨子毛;經查驗,核實這是喬四美帶回家的蘆葦到處飛落進湯中;整段中二強的表現都憨憨的很可愛。

這部劇開播時,觀眾們期待有之,但也不少擔心,尤其是對導演張開宙的不放心。熟悉他的觀眾都知道,作為正午陽光扛把子的實力導演,張導擅長鏡頭語言,造景、台詞也是一絕,但他最大的問題便是對節奏的把控差。此前的作品《清平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等都受到這個原因影響,口碑有所下滑。

但張導這次卻一反常態,故事節奏緊湊不少,情節發展流暢不拖沓,安了觀眾的心,幾位出色的演員演技在線,有笑有淚,這部劇值得一個爆款預定。

⑶ 使用一次性紙杯環保嗎一次性紙杯的原材料是什麼

1、使用一次性紙杯是不夠環保的。

(1)過塗蠟紙杯子是用蠟浸泡過的,只可以裝冷飲,不能裝含油的東西,因為油能溶解蠟。蠟在40℃左右就會融化,而蠟含致癌物質多環芳烴。

(2)紙塑杯紙杯子疊加套在一起,外面有黴菌了必然會污染里邊。其次,就是外層印刷的油墨,刺激味大,是油墨的味道,味道大可能就是不達標。不少油墨成分中含有苯和甲苯,苯是公認的致癌物。

(3)由纖維材質紙漿所製成的紙杯,再將內層塗上膠膜使用,耐熱溫度都在100度以內,如果杯身再薄一點的話,耐熱度甚至不到70度。而烘烤酥皮濃湯的烤箱溫度最少都有220度以上,紙杯在耐不住高溫的情況下,所溶出的塑毒即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2、一次性紙杯的原材料分為三種,分別是:

(1)再生聚乙烯;

(2)白卡紙以及不透蠟;

(3)纖維材質紙漿。

(3)蘆葦紙杯可愛圖片擴展閱讀:

不環保的劣質紙杯辨別:

1、杯內膜不應該凹凸不平:

一次性紙杯噴塗工藝比較差,就容易漏水。

理想的紙杯,內層覆膜會非常均勻,蠟膜或塑料薄膜都很光滑。藉助於燈光,採取合適的角度,觀察紙杯內膜的噴塗,就可以肉眼簡單判斷。

2、杯外側距杯口 15 毫米以內,嚴禁印刷任何圖案:

喝水時,下嘴唇會接觸到杯身外側,印刷在一次性紙杯身上的油墨很容易脫落,而油墨有一定的不安全性。

很多時候沒法在紙杯上看到 QS標志、生產生信息、生產日期。但如果紙杯出自正規廠家,起碼在印刷方面肯定是達標的,這是一眼就可以辨別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一次性紙杯

⑷ 關於秋天蘆葦盪的經典詩句(形容秋天蘆葦盪的詩句)

1.形容秋天蘆葦盪的詩句

《漁歌子》(李珣)

楚山青,湘水淥,春風澹盪看不足。草芊芊,花簇簇,

漁艇棹歌相續。

信浮沉,無管束,釣回乘月歸灣曲。酒盈尊,雲滿屋,

不見人間榮辱。

荻花秋,瀟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畫。碧煙中,明月下,

小艇垂綸初罷。

水為鄉,蓬作舍,魚羹稻飯常餐也。酒盈杯,書滿架,

名利不將心掛。

柳垂絲,花滿樹,鶯啼楚岸春天暮。棹輕舟,出深浦,

緩唱漁郎歸去。

罷垂綸,還酌醑,孤村遙指雲遮處。下長汀,臨深渡,

驚起一行沙鷺。

九疑山,三湘水,蘆花時節秋風起。水雲間,山月里,

棹月穿雲游戲。

鼓清琴,傾淥蟻,扁舟自得逍遙志。任東西,無定止,

不議人間醒醉。

2.有什麼形容「秋天蘆葦盪」的詩句

形容「秋天蘆葦盪」的詩句

1.《贈畫山水陳兄》

年代: 宋 作者: 曾有光

眼前畫士蠶樣密,有如陳君萬才一。

少年識高畫愈精,胸蟠物象妙通神。

描盡江山歸指點,寒林古嶂煙雲斂。

若懸瀑布飛潺湲,樵人向晚歸山巔。

幻出樓台景一簇,松釵墮落鴻金屋。

苔封石徑綠茸茸,深藏古寺無聲鍾。

花落啼鳥四時好,綠陽系馬迷芳草。

溪上桃花三月春,漁翁垂釣理絲綸。

夏日池亭避炎暑,荷花落岸香風度。

秋聲颯颯蘆葦寒,驚飛白鷺起前灘。

野梅冬杪香飄路,忽驚四面仝雲布。

展開一軸指雇間,始知妙畫歸毫端。

誰雲不復見摩詰,陳君自得如神筆。

石台一去不復來,陳君繼芳誠奇哉。

形容聊述歌一首,行看聲亞諸人右。

2.《舫齋》

年代: 宋 作者: 王孝嚴

我本湖漘一漫郎,生來住處波茫茫。

時尋畫舸破煙水,菰蒲滿路荷花香。

一川窈窕詫紅蓼,兩岸蘆葦明秋霜。

船頭鷗鳥日來往,溪上風月相迎將。

一行作吏便相失,合眼靈運春池塘。

紛紛雁鶩實可厭,紙尾姓字隨低昂。

簿書終是俗人甚,江湖到了難相忘。

公餘賴有數椽在,疏欞兩行如船裝。

不知風波世路險,穩著萬斛隨風檣。

人生短篷何日近,向來苕霅今括蒼。

江山轉柁千萬里,故人兩地遙相望。

誰能為我幻竹葉,頃刻泛宅歸滄浪。

只憑平生氣湖海,隨所寓處為艅艎。

夜寒滿載明月窗,北風打頭人不忙。

動來況自不如靜,悔吝不到虛舟傍。

胸襟五湖與三江,是中莫測誰望洋。

直須喚取李郭輩,相與共泛無何鄉。

3.《擬峴台》

年代: 宋 作者: 黎道華

我因訪古獨來游,萬頃風煙一目收。

靈谷諸峰排檻出,巽溪幾曲抱城流。

帆檣影亂汀洲晚,蘆葦聲寒雁鶩秋。

墮淚豐碑那得見,片雲落日是襄州。

4.《月夜泛舟》

年代: 宋 作者: 顧逢

晴湖浮素練,蘆葦冷秋霜。

四望皆空闊,孤舟泛渺茫。

水紋星動影,雲縫月流光。

不似漁翁樂,終身鷗鷺鄉。

5.《山中》

年代: 宋 作者: 方岳

野煙啼鳥各忻然,一枕山籬又幾年。

不可奈何天有命,久當已矣世無緣。

跨牛仰面自橫笛,騎鶴纏腰那辦錢。

蘆葦秋聲石橋月,只餐荷氣亦成仙。

6.《題畫廿四首》

年代: 明 作者: 唐寅

蘆葦蕭蕭野渚秋,滿蓑風雨獨歸舟。

莫嫌此地風波惡,處處風波處處愁。

7.《城南雜詠二十首·船齋》

年代: 宋 作者: 張栻

窗低蘆葦秋,便有江湖思。

久已倦垂綸,游魚不須避。

3.形容秋天蘆葦盪的詩句

《漁歌子》(李珣)楚山青,湘水淥,春風澹盪看不足。

草芊芊,花簇簇,漁艇棹歌相續。信浮沉,無管束,釣回乘月歸灣曲。

酒盈尊,雲滿屋,不見人間榮辱。荻花秋,瀟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畫。

碧煙中,明月下,小艇垂綸初罷。水為鄉,蓬作舍,魚羹稻飯常餐也。

酒盈杯,書滿架,名利不將心掛。柳垂絲,花滿樹,鶯啼楚岸春天暮。

棹輕舟,出深浦,緩唱漁郎歸去。罷垂綸,還酌醑,孤村遙指雲遮處。

下長汀,臨深渡,驚起一行沙鷺。九疑山,三湘水,蘆花時節秋風起。

水雲間,山月里,棹月穿雲游戲。鼓清琴,傾淥蟻,扁舟自得逍遙志。

任東西,無定止,不議人間醒醉。

4.有哪些形容秋天的蘆葦盪的句子

蘆葦盪深處,四五個小童圍坐一團,其中一個矮胖小童看著清秀小童道:「松哥,我們偷偷跑出來,先生會不會去告訴我父親啊?」。

在一望無際的蘆葦盪里巡邏時,他就會想起小時候,夥伴們一起在這里拾蘆桿換書本的熱鬧景象。

兩人不知路徑,不知不覺走入了蘆葦盪中。

在蘆葦盪里,有一條窄窄的木棧道和一處草廬,是二十年前水泊英雄們修築的,一直用在了搶劫官船,殺富濟貧,替天行道的事件上。

不可蠡測的蘆葦盪里傳來鷓鴣「嘻嘻咕咕」。

這時蘆葦盪里又傳出大喊聲,好像故意告訴吳百強,人過留名雁過留聲似的,「我是保安隊長廖一熊,弟兄們狠狠地打!」。

一路走來,盡是蘆葦盪,只是這小小石碣湖,便是港汊縱橫,蘆葦交錯,三步一岔口,五步一分道,沒劃多遠,晁勇便感覺分不清方向。

大寒今日又來到,四野九霄飛鵝毛。鳥雀雪地畫腳印,水面凝冰獨自照。獵狗猛追草叢兔,蘆葦盪中大雁找。大寒注意防冷暖,棉帽大衣不能少。祝大寒快樂,提前預祝你新春快樂。

暑假來到歡歌笑語,怡心愜意美樂心中。載歌起舞眉飛色揚,邀約同學游泳玩水。蘆葦盪中荷花塘岸,戲水摸魚抓鳥捉蝶。鳥飛蛋打捉迷藏,暑假玩的開心甜。

暑假來臨眉飛色揚,無憂無慮歡天喜地。騎車鄉游一路歌聲,柳林深處追逐野兔。蘆葦盪里戲鳥捉蛙,青紗帳中乘涼野餐。祝你暑假鄉旅愜意,快樂無限!

10月14日,回「家」省親的老知青在蘇通大橋觀景台留影,50年前這里曾是他們奉獻過青春的江灘蘆葦盪。

著名革命老區河北保定白洋淀面積366平方千米,水產資源豐富,淡水魚有50多種,並以大面積的蘆葦盪和千畝連片的荷花澱而聞名,素有華北明珠之稱。

由於加入了環境感應器,當你靠近的時候,它像頗通人性地使「蘆桿」產生有節奏的擺動,還會慢慢地傾向你,猶如身處金燦的「蘆葦盪」。

鄭老先生「思無邪」書法作品,高慶題寫對聯,獲獎江湖海詩集,更與申平老師、鐵鈞兄、紫陌等迂迴探險蘆葦盪中。

遊人一旦落入它的懷抱馬上會消失無蹤,全被那無邊無際、九曲十八彎的蘆葦盪給吞沒。

黃昏是一個人在一天中感情最脆弱的時候,眼前的情景更加讓我回憶起童年時候在家鄉的蘆葦盪玩耍戲鬧的情景,那一幕幕彷彿就在眼前。

5.描寫秋天蘆葦盪的句子

1. 到了八九月間,蘆葦便開始開花,那毛茸茸的蘆葦花,遠看是一片雪白,近看卻有各種不同的顏色,有奶白色的,有微紅色的,還有淡青色的。

2. 那一片蘆葦不只是提供了背景,也搖曳著情思,一片起伏的蘆葦,其實就是心潮的激盪。青青的葉片是那樣柔滑,可以隨著手掌的安撫,但卻不會改變原來的形狀。一根小小的蘆葦,竟然承擔起了世界所能給予它的所有的負荷。

3. 現在我已經長得比蘆葦高了。每天,我都可以看到在樹與樹之間,那稀稀疏疏的幾棵蘆葦,蘆葦上開著毛茸茸的小白花,十分好看。

4. 黃色的樹葉你追我趕像雪花似的從樹上飄落下來,河邊的蘆葦輕輕地搖擺著,高粱紅了,稻子熟了。

5. 地上,那層層的枯黃的蘆葦葉子,經受了風吹霜打、雨雪冰凍,它們化作了泥土,為地下的蘆筍根提供養料,來年春天又一茬新生的蘆葦將破土而出。

6. 秋時,天高雲淡,風清氣爽,那簇擁搖曳的蘆穗,像一支支飽蘸詩情的妙筆,流淌著不可言狀的神韻,把整個濕地裝點得美輪美奐。

7. 河岸上,蘆葦有的稀疏,有的繁密,密密的蘆花舞動著裊娜的身姿,亭亭玉立,倩影婆娑,我掰下一根滿頭蘆花的蘆葦,揮舞起來,在風的吹拂下,蘆葦就像天女散花一樣,在頭頂紛紛揚揚!

6.描寫秋天蘆葦盪的句子

1. 到了八九月間,蘆葦便開始開花,那毛茸茸的蘆葦花,遠看是一片雪白,近看卻有各種不同的顏色,有奶白色的,有微紅色的,還有淡青色的。

2. 那一片蘆葦不只是提供了背景,也搖曳著情思,一片起伏的蘆葦,其實就是心潮的激盪。青青的葉片是那樣柔滑,可以隨著手掌的安撫,但卻不會改變原來的形狀。

一根小小的蘆葦,竟然承擔起了世界所能給予它的所有的負荷。3. 現在我已經長得比蘆葦高了。

每天,我都可以看到在樹與樹之間,那稀稀疏疏的幾棵蘆葦,蘆葦上開著毛茸茸的小白花,十分好看。4. 黃色的樹葉你追我趕像雪花似的從樹上飄落下來,河邊的蘆葦輕輕地搖擺著,高粱紅了,稻子熟了。

5. 地上,那層層的枯黃的蘆葦葉子,經受了風吹霜打、雨雪冰凍,它們化作了泥土,為地下的蘆筍根提供養料,來年春天又一茬新生的蘆葦將破土而出。6. 秋時,天高雲淡,風清氣爽,那簇擁搖曳的蘆穗,像一支支飽蘸詩情的妙筆,流淌著不可言狀的神韻,把整個濕地裝點得美輪美奐。

7. 河岸上,蘆葦有的稀疏,有的繁密,密密的蘆花舞動著裊娜的身姿,亭亭玉立,倩影婆娑,我掰下一根滿頭蘆花的蘆葦,揮舞起來,在風的吹拂下,蘆葦就像天女散花一樣,在頭頂紛紛揚揚。

7.形容蘆葦盪秋天的句子

1. 河兒清清的,水面上晃動著高樓大廈,已乾枯的蘆葦和剛剛抽出枝條的小樹,高大的彩虹橋。

2. 秋時,天高雲淡,風清氣爽,那簇擁搖曳的蘆穗,像一支支飽蘸詩情的妙筆,流淌著不可言狀的神韻,把整個濕地裝點得美輪美奐。

3. 整片整片的蘆葦展現在我們的眼前,那蘆葦的葦絮就象成群的仙鶴的羽毛飄灑在半空中,周圍還有很多的灰喜鵲在樹枝上嬉笑、玩耍,看起來就象一幅很美的風景畫。

4. 春天,萬頭攢動的蘆筍急切地穿透枯枝敗葉,好像在焦急地爭春奪綠,幾日不見,便會齊刷刷地竄得老高。

5. 夏日,繁茂成蔭的蘆葦長滿水面,整個濕地成了一片綠色的海洋,清風吹過,綠波盪漾,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思。

6. 冬季,純潔的蘆花輕歌曼舞,卸妝的葦稈依然傲立寒冬,彷彿訴說著濕地美妙的詩、迷人的畫!

7. 河岸上,蘆葦有的稀疏,有的繁密,密密的蘆花舞動著裊娜的身姿,亭亭玉立,倩影婆娑,我掰下一根滿頭蘆花的蘆葦,揮舞起來,在風的吹拂下,蘆葦就像天女散花一樣,在頭頂紛紛揚揚,我們對著蘆花吹氣,在新翻的泥土上蹦跳,好不開心!

8. 把它們帶到遙遠的地方……如此輕柔地拂過,蘆葦花便開始顫動。不經意之間,花兒散開了,在火紅的背景下,飛舞出了它們各自的旋律,就這樣漫天飄散著。

9. 它們紛飛,如冬日的小雪,卻比雪更優雅。它們紛飛,如迷你的小傘,卻比小傘更可愛。它們紛飛,如秋天的落葉,卻比落葉更輕巧。悠然的飄,自由的飄,隨著風兒——飄入小溪,便作伴友同行。飄向天空,便作唯一的白雲。飄回蘆葦叢,便作白雪點綴。

10. 家鄉的蘆葦還是一年又一年地花開花謝,牽動著我的遙遠的記憶。我多想回家看看大運河畔、駱馬湖邊秀美寧靜的水鄉風光,再一次走近家鄉的蘆葦盪,聞一聞家鄉蘆葦的清香氣息,聽一聽蘆葦叢里的啾啾鳥鳴,欣賞那大片大片茂密的蘆葦迎風招展的壯景。

11. 蘆葦,雖然沒有楓樹那樣美麗的外表,也沒有梧桐樹那樣高大挺拔的身姿,但是,我仍對它「情有獨鍾」。因為我愛它無私奉獻的精神,更敬佩它堅忍不拔的意志。

12. 那裡風景優美,一棵棵參天大樹整整齊齊的排列在岸上,池中開放的荷花露出了可愛的笑臉,蘆葦在風中搖擺,是個使人心曠神怡的好去處。

13. 地上,那層層的枯黃的蘆葦葉子,經受了風吹霜打、雨雪冰凍,它們化作了泥土,為地下的蘆筍根提供養料,來年春天又一茬新生的蘆葦將破土而出。

14. 春天的江南是美麗的,風彎彎曲曲的河道,河邊的柳枝吐了嫩芽,蘆葦邊鑽出來放時透青了。

15. 初秋的時候,池塘邊的蘆葦已經長得老高。清晨,一輪紅日透過蘆葦叢從東方冉冉升起,水面水汽升騰,裊裊地籠罩著整個池塘,不遠處還有一棵叫不上名的樹,枝條伸展,樹干挺立,在這霧氣氤氳的包圍下,彷彿就是天上的仙境一般。

16. 我的家鄉在大運河畔、駱馬湖邊,那裡的灘塗廣闊,蘆葦也就一茬一茬地頑強地生長在那些肥沃的灘塗上、河床邊,它們驚人的生命力,來自於那深深下扎的蘆葦根。

17. 當蘆花謝了,蘆葦枯了,那些吮吸著水鄉乳汁的蘆根,卻已在孕育著新的生命。

18. 在夏日炎炎里,陸地上長著高大的蘆葦,一群鳥兒都會在這個鳥語花香的地方棲息著,這里就是他們的天堂。初秋時節,整個泉水陸地一片金黃,金黃色的蘆葦映著藍天白雲,猶如一幅美麗的風景畫。

19. 我不太喜歡蘆葦。它其貌不場,既不如臘梅枝婀娜多姿,也不像荷花亭亭玉立,還沒有玫瑰那樣鮮艷的色彩,不僅枝葉不美,蘆葦也沒有牡丹般美麗的花朵和落花生一樣美味的果實。

20. 那一片蘆葦不只是提供了背景,也搖曳著情思,一片起伏的蘆葦,其實就是心潮的激盪。青青的葉片是那樣柔滑,可以隨著手掌的安撫,但卻不會改變原來的形狀。一根小小的蘆葦,竟然承擔起了世界所能給予它的所有的負荷。

8.秋天的蘆葦詩詞大全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釣罷歸來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縱然一夜風吹去, 只在蘆花淺水邊.

晚泊牛渚

劉禹錫

蘆葦晚風起,秋江鱗甲生。

殘霞忽變色,游雁有餘聲。

戍鼓音響絕,漁家燈火明。

無人能詠史,獨自月中行。

送耿處士

賈島

一瓶離別酒,未盡即言行。

萬水千山路,孤舟幾月程。

川原秋色靜,蘆葦晚風鳴。

迢遞不歸客,人傳虛隱名。

國風 秦風

蒹葭

詩經 作者:不詳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 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 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 之,宛在水中沚。 註:蒹葭就是蘆葦。

4. 葦編五絕

蘆葦高,蘆葦長,

蘆花似雪雪茫茫。

蘆葦最知風兒暴,

蘆葦最知雨兒狂。

蘆葦高,蘆葦長,

蘆葦盪里捉迷藏。

多少高堂名利客,

都是當年放牛郎。

蘆葦高,蘆葦長,

隔山隔水遙相望。

蘆葦這邊是故鄉,

蘆葦那邊是汪洋。

蘆葦高,蘆葦長,

蘆葦盪邊編織忙。

編成捲入我行囊,

伴我從此去遠航。

蘆葦高,蘆葦長,

蘆葦笛聲多悠揚。

牧童相和在遠方,

令人牽掛爹和娘。

《雨後宿劉司馬池上》

賈島

藍溪秋漱玉,此地漲清澄。蘆葦聲兼雨,芰荷香繞燈。岸頭秦古道,亭面漢荒陵。靜想泉根本,幽崖落幾層。 。

白居易 【風雨晚泊】

苦竹林邊蘆葦叢,停舟一望思無窮。

青苔撲地連春雨,白浪掀天盡日風。

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萬事坐成空。

此生飄盪何時定,一縷鴻毛天地中。

杜牧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秋聲無不攪離心,夢澤蒹葭楚雨深。自滴階前大梧葉,干君何事動哀吟。

杜甫 【官亭夕坐戲簡顏十少府】

南國調寒杵,西江浸日車。

客愁連蟋蟀,亭古帶蒹葭。

不返青絲鞚,虛燒夜燭花。

老翁須地主,細細酌流霞。

盧綸 【送朝長史赴荊南舊幕】

元瑜思舊幕,幾夜夢旌旃。

暑退蒹葭雨,秋生鼓角天。

月明三峽路,浪里九江船收起

【江村晚眺】

戴復古

江頭落日照平沙,潮退漁船閣岸斜。

白鳥一雙臨水立,見人驚起入蘆花。

【青溪主客歌】

汪崇亮

野王手奏淮淝捷,門外歸來有旌節。伸眉一笑紫髯秋,袖中猶挾柯亭月。

山陰主人載雪舟,掀篷系纜青溪頭。平生耳熱欠一識,若為牽挽行雲留。

一聲橫玉西風里,蘆花不動鷗飛起。馬蹄依舊入青山,柳梢浸月天如水。

【詠蘆葦】

余亞飛

淺水之中潮濕地,婀娜蘆葦一叢叢;

迎風搖曳多姿態,質朴無華野趣濃。

9.秋天蘆葦的詩詞大全

1. 河兒清清的,水面上晃動著高樓大廈,已乾枯的蘆葦和剛剛抽出枝條的小樹,高大的彩虹橋。

2. 我們加油騎,很快的就到了北門(靖淮門),騎到一個拐彎處,轉過去,整片整片的蘆葦展現在我們的眼前,那蘆葦的葦絮就象成群的仙鶴的羽毛飄灑在半空中,周圍還有很多的灰喜鵲在樹枝上嬉笑、玩耍,看起來就象一幅很美的風景畫。3. 那裡風景優美,一棵棵參天大樹整整齊齊的排列在岸上,池中開放的荷花露出了可愛的笑臉,蘆葦在風中搖擺,是個使人心曠神怡的好去處。

4. 近年來,家鄉人開墾灘塗種糧食,把水塘河灣改造成魚塘子養魚,大片的蘆葦地消失了,那蘆花似海的景像不多見了。但家鄉的蘆葦還是一年又一年地花開花謝,牽動著我的遙遠的記憶。

我多想回家看看大運河畔、駱馬湖邊秀美寧靜的水鄉風光,再一次走近家鄉的蘆葦盪,聞一聞家鄉蘆葦的清香氣息,聽一聽蘆葦叢里的啾啾鳥鳴,欣賞那大片大片茂密的蘆葦迎風招展的壯景。5. 把它們帶到遙遠的地方……如此輕柔地拂過,蘆葦花便開始顫動。

不經意之間,花兒散開了,在火紅的背景下,飛舞出了它們各自的旋律,就這樣漫天飄散著。它們紛飛,如冬日的小雪,卻比雪更優雅。

它們紛飛,如迷你的小傘,卻比小傘更可愛。它們紛飛,如秋天的落葉,卻比落葉更輕巧。

悠然的飄,自由的飄,隨著風兒――飄入小溪,便作伴友同行。飄向天空,便作唯一的白雲。

飄回蘆葦叢,便作白雪點綴。

10.贊美「蘆葦盪壯觀」的詩句有哪些

贊美「蘆葦盪壯觀」的詩句有:

1、關河萬里寂無煙,月明空照蘆葦。 ——宋代·曹豳《西河·和王潛齋韻》

2、苦竹林邊蘆葦叢,停舟一望思無窮。——唐代·白居易《風雨晚泊》

3、川原秋色靜,蘆葦晚風鳴。——唐代·賈島《送耿處士》

4、蘆葦晚風起,秋江鱗甲生。——唐代·劉禹錫《晚泊牛渚》

5、杳杳漁舟破暝煙,疏疏蘆葦舊江天。——唐代·鄭谷《江際》

6、夢魂空系瀟湘岸,煙水茫茫蘆葦花。——唐代·黃滔《別友人》

7、蘆葦深花里,漁歌一曲長。——唐代·貫休《秋末入匡山船行八首》

8、橫塘一別已千里,蘆葦蕭蕭風雨多。——唐代·許渾《夜泊永樂有懷》

9、夜寒宿蘆葦,曉色明西林。——唐代·常建《晦日馬鐙曲稍次中流作》

10、蘆葦聲多雁滿陂,濕雲連野見山稀。——唐代·朱慶餘《早發廬江塗中遇雪寄李侍御》

⑸ 現實生活中的游戲有什麼

1、捉迷藏

即蒙住眼睛尋找躲藏者的游戲。最早只是一種兒童游戲。

2014年1月1日,吉尼斯總部認證官程東在四川彭州舉行的「吉尼斯世界紀錄——世界最大規模捉迷藏官方挑戰賽」上現場進行認證,共有1437人有效參與活動,刷新了2012年2月10日卡達多哈市卡塔拉文化村的斯坦德大學創造的1240人的捉迷藏參與人數最多世界紀錄。

2、撕名牌

游戲一般分為兩組或者三組(也可以是個人賽),每個人後背上都會貼上自己的名字,叫做名牌。然後對戰開始,雙方在不傷害對方的情況下可以採用運動戰或者正面對戰,想方設法把對方後背上的名牌撕下來即為勝利者,比如A隊兩個人把B隊兩人的名牌全部撕下,即A隊獲勝。如果途中一人名牌被撕,則被撕名牌者淘汰(out)。

3、密室逃脫

主要創意多源自於電影、網路等場景,一般具有較大的趣味性及挑戰性,帶來刺激的情景體驗;密室逃脫可以因不同的設計思路衍生出不同的主題,從古墓科考到蠻荒探險,從竊取密電到逃脫監籠,玩家盡可以在自己喜好的主題場景中扮演理想中的角色,憑借細致的目光,縝密的推理,強健的體魄和齊心的協作,最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獲取獎勵。

4、真心話大冒險

又名誠實與大膽。雙方通過猜拳等方式比試,輸了的一方就要選擇「真心話」或者是「大冒險」。

5、狼人殺

是一款多人參與的、以語言描述推動的、較量口才和分析判斷能力的策略類桌面游戲,該游戲通常的版本需要4-18人參與互動。

⑹ 秋天的蘆葦和河水的詩句

1. 關於秋天的蘆葦的詩句

2. 秋天關於蘆葦的詩句
關於秋天的蘆葦的詩句 1.描寫秋天的蘆葦詩句
1. 蘆葦 唐代:王貞白

高士想江湖,湖閑庭植蘆。清風時有至,綠竹興何殊。

嫩喜日光薄,疏憂雨點粗。驚蛙跳得過,斗雀裊如無。

未織巴籬護,幾抬邛竹扶。惹煙輕弱柳,蘸水漱清蒲。

溉灌情偏重,琴樽賞不孤。穿花思釣叟,吹葉少羌雛。

寒色暮天映,秋聲遠籟俱。朗吟應有趣,瀟灑十餘株。

2. 風雨晚泊 唐代:白居易

苦竹林邊蘆葦叢,停舟一望思無窮。青苔撲地連春雨,

白浪掀天盡日風。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萬事坐成空。

此生飄盪何時定,一縷鴻毛天地中。

3. 送耿處士 唐代:賈島

一瓶離別酒,未盡即言行。萬水千山路,孤舟幾月程。

川原秋色靜,蘆葦晚風鳴。迢遞不歸客,人傳虛隱名。

4. 晚泊牛渚 唐代:劉禹錫

蘆葦晚風起,秋江鱗甲生。殘霞忽變色,游雁有餘聲。

戍鼓音響絕,漁家燈火明。無人能詠史,獨自月中行。

5. 江際 唐代:鄭谷

杳杳漁舟破暝煙,疏疏蘆葦舊江天。那堪流落逢搖落,

可得潸然是偶然。萬頃白波迷宿鷺,一林黃葉送殘蟬。

兵車未息年華促,早晚閑吟向滻川。
2.描寫「秋天蘆葦」的詩詞有哪些
1、《南浦歲暮對酒送王十五歸京》(唐 白居易)

臘後冰生覆湓水,夜來雲暗失廬山。

風飄細雪落如米,索索蕭蕭蘆葦間。

此地二年留我住,今朝一酌送君還。

相看漸老無過醉,聚散窮通總是閑。

2、《風雨晚泊》(唐 白居易)

苦竹林邊蘆葦叢,停舟一望思無窮。

青苔撲地連春雨,白浪掀天盡日風。

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萬事坐成空。

此生飄盪何時定?一縷鴻毛天地中。

3、《晦日馬鐙曲稍次中流作》(唐 常建)

夜寒宿蘆葦,曉色明西林。

初日在川上,便澄遊子心。

秦天無纖翳,郊野浮春陰。

波靜隨釣魚,舟小綠水深。

出浦見千里,曠然諧遠尋。

扣船應漁父,因唱滄浪吟。

4、《太公哀晚遇》(唐 常建)

日出渭流白,文王畋獵時。

釣翁在蘆葦,川澤無熊羆。

詔書起遺賢,匹馬令致辭。

因稱江海人,臣老筋力衰。

遲遲知天車,快快悟靈龜。

兵馬更不獵,君臣皆共怡。

同車至咸陽,心影無磷緇。

四牡玉墀下,一言為帝師。

王侯擁朱門,軒蓋曜長逵。

古來榮華人,遭遇誰知之。

落日懸桑榆,光景有頓虧。

倏忽天地人,雖貴將何為。

5、《西河》(宋 曹豳)

今日事。

何人弄得如此。

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

關河萬里寂無煙,月明空照蘆葦。

謾哀痛,無及矣。

無情莫問江水。

西風落日慘新亭,幾人墮淚。

戰和何者是良籌,扶危但看天意。

只今寂寞藪澤里。

豈無人,高卧閭里。

試問安危誰寄。

定相將,有詔催公起。

須信前書言猶未。

6、《南鄉子》(宋 吳潛)

野思浩難收。

坐看魚舟度遠洲。

蘆葦已雕荷已敗,風颼。

桂子飄香八月頭。

歸計這回酬。

猶及家山一半秋。

雖則家山元是客,浮休。

有底歡娛有底愁。

7、《晚泊牛渚》(唐 劉禹錫)

蘆葦晚風起,秋江鱗甲生。

殘霞忽變色,游雁有餘聲。

戍鼓音響絕,漁家燈火明。

無人能詠史,獨自月中行。

8、《獨樹浦雨夜寄李六郎中》(唐 白居易)

忽憶兩家同里巷,何曾一處不追隨。

閑游預算分朝日,靜語多同待漏時。

花下放狂沖黑飲,燈前起坐徹明棋。

可知風雨孤舟夜,蘆葦叢中作此詩。

9、《江樓夜別》(唐 許渾)

離別奈情何,江樓凝艷歌。

蕙蘭秋露重,蘆葦夜風多。

深怨寄清瑟,遠愁生翠蛾。

酒酣相顧起,明月棹寒波。

10、《夜泊永樂有懷》(唐 許渾)

蓮渚愁紅盪碧波,吳娃齊唱采蓮歌。橫塘一別已千里,蘆葦蕭蕭風雨多。
3.關於秋天蘆葦的詩句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釣罷歸來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縱然一夜風吹去, 只在蘆花淺水邊.

【江村晚眺】

戴復古

江頭落日照平沙,潮退漁船閣岸斜.

白鳥一雙臨水立,見人驚起入蘆花.

【青溪主客歌】

汪崇亮

野王手奏淮淝捷,門外歸來有旌節.伸眉一笑紫髯秋,袖中猶挾柯亭月.

山陰主人載雪舟,掀篷系纜青溪頭.平生耳熱欠一識,若為牽挽行雲留.

一聲橫玉西風里,蘆花不動鷗飛起.馬蹄依舊入青山,柳梢浸月天如水.

【詠蘆葦】

余亞飛

淺水之中潮濕地,婀娜蘆葦一叢叢;

迎風搖曳多姿態,質朴無華野趣濃.
4.秋天的蘆葦的詩句
白居易 【風雨晚泊】

苦竹林邊蘆葦叢,停舟一望思無窮。

青苔撲地連春雨,白浪掀天盡日風。

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萬事坐成空。

此生飄盪何時定,一縷鴻毛天地中。

劉禹錫 【晚泊牛渚】

蘆葦晚風起,秋江鱗甲生。

殘霞忽變色,游雁有餘聲。

戍鼓音響絕,漁家燈火明。

無人能詠史,獨自月中行。

賈島 【雨後宿劉司馬池上】

藍溪秋漱玉,此地漲清澄。

蘆葦聲兼雨,芰荷香繞燈。

岸頭秦古道,亭面漢荒陵。

靜想泉根本,幽崖落幾層。
5.描寫秋天的蘆葦詩句
蘆葦 唐代:王貞白 高士想江湖,湖閑庭植蘆。

清風時有至,綠竹興何殊。 嫩喜日光薄,疏憂雨點粗。

驚蛙跳得過,斗雀裊如無。 未織巴籬護,幾抬邛竹扶。

惹煙輕弱柳,蘸水漱清蒲。 溉灌情偏重,琴樽賞不孤。

穿花思釣叟,吹葉少羌雛。 寒色暮天映,秋聲遠籟俱。

朗吟應有趣,瀟灑十餘株。風雨晚泊 唐代:白居易 苦竹林邊蘆葦叢,停舟一望思無窮。

青苔撲地連春雨, 白浪掀天盡日風。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萬事坐成空。

此生飄盪何時定,一縷鴻毛天地中。送耿處士 唐代:賈島 一瓶離別酒,未盡即言行。

萬水千山路,孤舟幾月程。 川原秋色靜,蘆葦晚風鳴。

迢遞不歸客,人傳虛隱名。晚泊牛渚 唐代:劉禹錫 蘆葦晚風起,秋江鱗甲生。

殘霞忽變色,游雁有餘聲。 戍鼓音響絕,漁家燈火明。

無人能詠史,獨自月中行。江際 唐代:鄭谷 杳杳漁舟破暝煙,疏疏蘆葦舊江天。

那堪流落逢搖落, 可得潸然是偶然。萬頃白波迷宿鷺,一林黃葉送殘蟬。

兵車未息年華促,早晚閑吟向滻川。
6.形容秋季蘆葦的詩句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釣罷歸來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縱然一夜風吹去, 只在蘆花淺水邊.

【江村晚眺】

戴復古

江頭落日照平沙,潮退漁船閣岸斜.

白鳥一雙臨水立,見人驚起入蘆花.

【青溪主客歌】

汪崇亮

野王手奏淮淝捷,門外歸來有旌節.伸眉一笑紫髯秋,袖中猶挾柯亭月.

山陰主人載雪舟,掀篷系纜青溪頭.平生耳熱欠一識,若為牽挽行雲留.

一聲橫玉西風里,蘆花不動鷗飛起.馬蹄依舊入青山,柳梢浸月天如水.

【詠蘆葦】

余亞飛

淺水之中潮濕地,婀娜蘆葦一叢叢;

迎風搖曳多姿態,質朴無華野趣濃.
7.秋天蘆葦的詩詞大全
1. 河兒清清的,水面上晃動著高樓大廈,已乾枯的蘆葦和剛剛抽出枝條的小樹,高大的彩虹橋。

2. 我們加油騎,很快的就到了北門(靖淮門),騎到一個拐彎處,轉過去,整片整片的蘆葦展現在我們的眼前,那蘆葦的葦絮就象成群的仙鶴的羽毛飄灑在半空中,周圍還有很多的灰喜鵲在樹枝上嬉笑、玩耍,看起來就象一幅很美的風景畫。

3. 那裡風景優美,一棵棵參天大樹整整齊齊的排列在岸上,池中開放的荷花露出了可愛的笑臉,蘆葦在風中搖擺,是個使人心曠神怡的好去處。

4. 近年來,家鄉人開墾灘塗種糧食,把水塘河灣改造成魚塘子養魚,大片的蘆葦地消失了,那蘆花似海的景像不多見了。但家鄉的蘆葦還是一年又一年地花開花謝,牽動著我的遙遠的記憶。我多想回家看看大運河畔、駱馬湖邊秀美寧靜的水鄉風光,再一次走近家鄉的蘆葦盪,聞一聞家鄉蘆葦的清香氣息,聽一聽蘆葦叢里的啾啾鳥鳴,欣賞那大片大片茂密的蘆葦迎風招展的壯景。

5. 把它們帶到遙遠的地方……如此輕柔地拂過,蘆葦花便開始顫動。不經意之間,花兒散開了,在火紅的背景下,飛舞出了它們各自的旋律,就這樣漫天飄散著。它們紛飛,如冬日的小雪,卻比雪更優雅。它們紛飛,如迷你的小傘,卻比小傘更可愛。它們紛飛,如秋天的落葉,卻比落葉更輕巧。悠然的飄,自由的飄,隨著風兒――飄入小溪,便作伴友同行。飄向天空,便作唯一的白雲。飄回蘆葦叢,便作白雪點綴。

秋天關於蘆葦的詩句 1. 描寫秋天的蘆葦詩句
蘆葦 唐代:王貞白 高士想江湖,湖閑庭植蘆。

清風時有至,綠竹興何殊。 嫩喜日光薄,疏憂雨點粗。

驚蛙跳得過,斗雀裊如無。 未織巴籬護,幾抬邛竹扶。

惹煙輕弱柳,蘸水漱清蒲。 溉灌情偏重,琴樽賞不孤。

穿花思釣叟,吹葉少羌雛。 寒色暮天映,秋聲遠籟俱。

朗吟應有趣,瀟灑十餘株。風雨晚泊 唐代:白居易 苦竹林邊蘆葦叢,停舟一望思無窮。

青苔撲地連春雨, 白浪掀天盡日風。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萬事坐成空。

此生飄盪何時定,一縷鴻毛天地中。送耿處士 唐代:賈島 一瓶離別酒,未盡即言行。

萬水千山路,孤舟幾月程。 川原秋色靜,蘆葦晚風鳴。

迢遞不歸客,人傳虛隱名。晚泊牛渚 唐代:劉禹錫 蘆葦晚風起,秋江鱗甲生。

殘霞忽變色,游雁有餘聲。 戍鼓音響絕,漁家燈火明。

無人能詠史,獨自月中行。江際 唐代:鄭谷 杳杳漁舟破暝煙,疏疏蘆葦舊江天。

那堪流落逢搖落, 可得潸然是偶然。萬頃白波迷宿鷺,一林黃葉送殘蟬。

兵車未息年華促,早晚閑吟向滻川。
2. 描寫蘆葦的詩句
1、《與侯春時同年南池夜話》

作者:唐代許渾

蘆葦暮修修,溪禽上釣舟。

露涼花斂夕,風靜竹含秋。

譯文:蘆葦修長的身影佇立在暮色中,溪里的家禽紛紛上了漁船。傍晚露水透著涼意,花收斂了花瓣。風靜止著,竹子透著秋天的氣息。

2、《送耿處士》

作者:唐代賈島

川原秋色靜,蘆葦晚風鳴。

譯文:山川和草原在秋色下顯得非常寧靜,蘆葦在晚風中歡樂的鳴唱。

3、《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宋代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譯文: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遊到江河裡來了。

4、《秋末入匡山船行八首》

作者:唐代貫休

蘆葦深花里,漁歌一曲長。

人心雖憶越,帆態似浮湘。

譯文:江上蘆花深處傳來打漁人悠揚的漁歌聲,人心雖然還惦記著吳越之地,但船帆卻已經毫不留戀地行駛在湘江之上了。

5、《行舟蘆葦中》

作者:宋代:彭汝礪

蘆葦蕭蕭吹晚風,畫船長在雨聲中。

浮生厭足江湖味,好在溪邊舊釣筒。

譯文:蘆葦林吹來瀟瀟的晚風,船行在雨中的蘆葦林中像畫一樣。此生已經厭倦了江湖上的事情,悠閑自得的在河邊釣魚。

6、《送浙東德師侍御罷府西歸》

作者:唐代張賁

楊柳漸疏蘆葦白,可憐斜日送君歸。

釋義:楊柳漸漸的落葉,蘆葦也白了,傍晚殘陽的時候就送你回去。
3. 描寫「秋天蘆葦」的詩詞有哪些
1、《南浦歲暮對酒送王十五歸京》(唐 白居易)

臘後冰生覆湓水,夜來雲暗失廬山。

風飄細雪落如米,索索蕭蕭蘆葦間。

此地二年留我住,今朝一酌送君還。

相看漸老無過醉,聚散窮通總是閑。

2、《風雨晚泊》(唐 白居易)

苦竹林邊蘆葦叢,停舟一望思無窮。

青苔撲地連春雨,白浪掀天盡日風。

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萬事坐成空。

此生飄盪何時定?一縷鴻毛天地中。

3、《晦日馬鐙曲稍次中流作》(唐 常建)

夜寒宿蘆葦,曉色明西林。

初日在川上,便澄遊子心。

秦天無纖翳,郊野浮春陰。

波靜隨釣魚,舟小綠水深。

出浦見千里,曠然諧遠尋。

扣船應漁父,因唱滄浪吟。

4、《太公哀晚遇》(唐 常建)

日出渭流白,文王畋獵時。

釣翁在蘆葦,川澤無熊羆。

詔書起遺賢,匹馬令致辭。

因稱江海人,臣老筋力衰。

遲遲知天車,快快悟靈龜。

兵馬更不獵,君臣皆共怡。

同車至咸陽,心影無磷緇。

四牡玉墀下,一言為帝師。

王侯擁朱門,軒蓋曜長逵。

古來榮華人,遭遇誰知之。

落日懸桑榆,光景有頓虧。

倏忽天地人,雖貴將何為。

5、《西河》(宋 曹豳)

今日事。

何人弄得如此。

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

關河萬里寂無煙,月明空照蘆葦。

謾哀痛,無及矣。

無情莫問江水。

西風落日慘新亭,幾人墮淚。

戰和何者是良籌,扶危但看天意。

只今寂寞藪澤里。

豈無人,高卧閭里。

試問安危誰寄。

定相將,有詔催公起。

須信前書言猶未。

6、《南鄉子》(宋 吳潛)

野思浩難收。

坐看魚舟度遠洲。

蘆葦已雕荷已敗,風颼。

桂子飄香八月頭。

歸計這回酬。

猶及家山一半秋。

雖則家山元是客,浮休。

有底歡娛有底愁。

7、《晚泊牛渚》(唐 劉禹錫)

蘆葦晚風起,秋江鱗甲生。

殘霞忽變色,游雁有餘聲。

戍鼓音響絕,漁家燈火明。

無人能詠史,獨自月中行。

8、《獨樹浦雨夜寄李六郎中》(唐 白居易)

忽憶兩家同里巷,何曾一處不追隨。

閑游預算分朝日,靜語多同待漏時。

花下放狂沖黑飲,燈前起坐徹明棋。

可知風雨孤舟夜,蘆葦叢中作此詩。

9、《江樓夜別》(唐 許渾)

離別奈情何,江樓凝艷歌。

蕙蘭秋露重,蘆葦夜風多。

深怨寄清瑟,遠愁生翠蛾。

酒酣相顧起,明月棹寒波。

10、《夜泊永樂有懷》(唐 許渾)

蓮渚愁紅盪碧波,吳娃齊唱采蓮歌。橫塘一別已千里,蘆葦蕭蕭風雨多。
4. 形容秋天蘆葦的詩詞
1. 河兒清清的,水面上晃動著高樓大廈,已乾枯的蘆葦和剛剛抽出枝條的小樹,高大的彩虹橋。

2. 我們加油騎,很快的就到了北門(靖淮門),騎到一個拐彎處,轉過去,整片整片的蘆葦展現在我們的眼前,那蘆葦的葦絮就象成群的仙鶴的羽毛飄灑在半空中,周圍還有很多的灰喜鵲在樹枝上嬉笑、玩耍,看起來就象一幅很美的風景畫。

3. 那裡風景優美,一棵棵參天大樹整整齊齊的排列在岸上,池中開放的荷花露出了可愛的笑臉,蘆葦在風中搖擺,是個使人心曠神怡的好去處。

4. 近年來,家鄉人開墾灘塗種糧食,把水塘河灣改造成魚塘子養魚,大片的蘆葦地消失了,那蘆花似海的景像不多見了。但家鄉的蘆葦還是一年又一年地花開花謝,牽動著我的遙遠的記憶。我多想回家看看大運河畔、駱馬湖邊秀美寧靜的水鄉風光,再一次走近家鄉的蘆葦盪,聞一聞家鄉蘆葦的清香氣息,聽一聽蘆葦叢里的啾啾鳥鳴,欣賞那大片大片茂密的蘆葦迎風招展的壯景。

5. 把它們帶到遙遠的地方……如此輕柔地拂過,蘆葦花便開始顫動。不經意之間,花兒散開了,在火紅的背景下,飛舞出了它們各自的旋律,就這樣漫天飄散著。它們紛飛,如冬日的小雪,卻比雪更優雅。它們紛飛,如迷你的小傘,卻比小傘更可愛。它們紛飛,如秋天的落葉,卻比落葉更輕巧。悠然的飄,自由的飄,隨著風兒――飄入小溪,便作伴友同行。飄向天空,便作唯一的白雲。飄回蘆葦叢,便作白雪點綴。
5. 描寫秋天的蘆葦詩句
1. 蘆葦 唐代:王貞白

高士想江湖,湖閑庭植蘆。清風時有至,綠竹興何殊。

嫩喜日光薄,疏憂雨點粗。驚蛙跳得過,斗雀裊如無。

未織巴籬護,幾抬邛竹扶。惹煙輕弱柳,蘸水漱清蒲。

溉灌情偏重,琴樽賞不孤。穿花思釣叟,吹葉少羌雛。

寒色暮天映,秋聲遠籟俱。朗吟應有趣,瀟灑十餘株。

2. 風雨晚泊 唐代:白居易

苦竹林邊蘆葦叢,停舟一望思無窮。青苔撲地連春雨,

白浪掀天盡日風。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萬事坐成空。

此生飄盪何時定,一縷鴻毛天地中。

3. 送耿處士 唐代:賈島

一瓶離別酒,未盡即言行。萬水千山路,孤舟幾月程。

川原秋色靜,蘆葦晚風鳴。迢遞不歸客,人傳虛隱名。

4. 晚泊牛渚 唐代:劉禹錫

蘆葦晚風起,秋江鱗甲生。殘霞忽變色,游雁有餘聲。

戍鼓音響絕,漁家燈火明。無人能詠史,獨自月中行。

5. 江際 唐代:鄭谷

杳杳漁舟破暝煙,疏疏蘆葦舊江天。那堪流落逢搖落,

可得潸然是偶然。萬頃白波迷宿鷺,一林黃葉送殘蟬。

兵車未息年華促,早晚閑吟向滻川。
6. 秋天的蘆葦詩詞大全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釣罷歸來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縱然一夜風吹去, 只在蘆花淺水邊.

晚泊牛渚

劉禹錫

蘆葦晚風起,秋江鱗甲生。

殘霞忽變色,游雁有餘聲。

戍鼓音響絕,漁家燈火明。

無人能詠史,獨自月中行。

送耿處士

賈島

一瓶離別酒,未盡即言行。

萬水千山路,孤舟幾月程。

川原秋色靜,蘆葦晚風鳴。

迢遞不歸客,人傳虛隱名。

國風 秦風

蒹葭

詩經 作者:不詳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 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 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 之,宛在水中沚。 註:蒹葭就是蘆葦。

4. 葦編五絕

蘆葦高,蘆葦長,

蘆花似雪雪茫茫。

蘆葦最知風兒暴,

蘆葦最知雨兒狂。

蘆葦高,蘆葦長,

蘆葦盪里捉迷藏。

多少高堂名利客,

都是當年放牛郎。

蘆葦高,蘆葦長,

隔山隔水遙相望。

蘆葦這邊是故鄉,

蘆葦那邊是汪洋。

蘆葦高,蘆葦長,

蘆葦盪邊編織忙。

編成捲入我行囊,

伴我從此去遠航。

蘆葦高,蘆葦長,

蘆葦笛聲多悠揚。

牧童相和在遠方,

令人牽掛爹和娘。

《雨後宿劉司馬池上》

賈島

藍溪秋漱玉,此地漲清澄。蘆葦聲兼雨,芰荷香繞燈。岸頭秦古道,亭面漢荒陵。靜想泉根本,幽崖落幾層。 。

白居易 【風雨晚泊】

苦竹林邊蘆葦叢,停舟一望思無窮。

青苔撲地連春雨,白浪掀天盡日風。

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萬事坐成空。

此生飄盪何時定,一縷鴻毛天地中。

杜牧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秋聲無不攪離心,夢澤蒹葭楚雨深。自滴階前大梧葉,干君何事動哀吟。

杜甫 【官亭夕坐戲簡顏十少府】

南國調寒杵,西江浸日車。

客愁連蟋蟀,亭古帶蒹葭。

不返青絲鞚,虛燒夜燭花。

老翁須地主,細細酌流霞。

盧綸 【送朝長史赴荊南舊幕】

元瑜思舊幕,幾夜夢旌旃。

暑退蒹葭雨,秋生鼓角天。

月明三峽路,浪里九江船收起

【江村晚眺】

戴復古

江頭落日照平沙,潮退漁船閣岸斜。

白鳥一雙臨水立,見人驚起入蘆花。

【青溪主客歌】

汪崇亮

野王手奏淮淝捷,門外歸來有旌節。伸眉一笑紫髯秋,袖中猶挾柯亭月。

山陰主人載雪舟,掀篷系纜青溪頭。平生耳熱欠一識,若為牽挽行雲留。

一聲橫玉西風里,蘆花不動鷗飛起。馬蹄依舊入青山,柳梢浸月天如水。

【詠蘆葦】

余亞飛

淺水之中潮濕地,婀娜蘆葦一叢叢;

迎風搖曳多姿態,質朴無華野趣濃。
7. 秋天的蘆葦的詩句
白居易 【風雨晚泊】

苦竹林邊蘆葦叢,停舟一望思無窮。

青苔撲地連春雨,白浪掀天盡日風。

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萬事坐成空。

此生飄盪何時定,一縷鴻毛天地中。

劉禹錫 【晚泊牛渚】

蘆葦晚風起,秋江鱗甲生。

殘霞忽變色,游雁有餘聲。

戍鼓音響絕,漁家燈火明。

無人能詠史,獨自月中行。

賈島 【雨後宿劉司馬池上】

藍溪秋漱玉,此地漲清澄。

蘆葦聲兼雨,芰荷香繞燈。

岸頭秦古道,亭面漢荒陵。

靜想泉根本,幽崖落幾層。
8. 關於秋天蘆葦的詩句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釣罷歸來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縱然一夜風吹去, 只在蘆花淺水邊.

【江村晚眺】

戴復古

江頭落日照平沙,潮退漁船閣岸斜.

白鳥一雙臨水立,見人驚起入蘆花.

【青溪主客歌】

汪崇亮

野王手奏淮淝捷,門外歸來有旌節.伸眉一笑紫髯秋,袖中猶挾柯亭月.

山陰主人載雪舟,掀篷系纜青溪頭.平生耳熱欠一識,若為牽挽行雲留.

一聲橫玉西風里,蘆花不動鷗飛起.馬蹄依舊入青山,柳梢浸月天如水.

【詠蘆葦】

余亞飛

淺水之中潮濕地,婀娜蘆葦一叢叢;

迎風搖曳多姿態,質朴無華野趣濃.

⑺ 本色原紙紙杯是什麼垃圾

本色原紙紙杯是由甘蔗渣、麥桿、蘆葦、稻草、桔桿、樹皮等植物纖維經打漿、脫膠、抄紙、壓制、乾燥等工序製成,最主要是不經漂白工藝也不添加增白劑,因此製品呈原色。垃圾歸類為可回收物質。

⑻ 蒹葭的中心意象是什麼

《蒹葭》屬於秦風.周孝王時,秦之先祖非子受封於秦谷(今甘肅天水).平王東遷時,秦襄公因出兵護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後來秦逐漸東徙,都於雍(今陝西興平).秦地包括現在陝西關中到甘肅東南部一帶.秦風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代這個區域的民歌.
對這首懷人詩,歷來解說不一.有人認為作者在思念戀人,詩的主旨是寫愛情;有人說是詩人借懷友諷刺秦襄公不能禮賢下士,致使賢士隱居、不肯出來做官;也有人說作者就是隱士,此詩乃明志之作.我們細味詩意,詩中並未明確顯示男女戀情,況且「伊人」是男是女也難判定.說它是諷刺詩則更無根據.因此,我們只把「伊人」視為作者所敬仰和熱愛的人,至於是男是女,且不論及.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兩句,從物象與色澤上點明了時間和環境.那生長在河邊的茂密蘆葦,顏色蒼青,那晶瑩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結成白刷刷的濃霜,那微微的秋風送著襲人的涼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氣.在這一蒼涼幽緲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時空里,詩人時而靜立,時而徘徊,時而翹首眺望,時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緒不寧的情狀,不時地顯現於我們眼前,原來他是在思慕追尋著一個友人.「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兩句,交代了詩人所追慕的對象及伊人所在的地點,表現了詩人思見心切,望穿秋水,一個勁地張望、尋求.「伊人」,指與詩人關系親密、為詩人崇敬和熱愛而未曾須臾忘懷的人.「所謂」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斷念叨著的,然而現在他卻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在水一方」,語氣肯定,說明詩人確信他的存在,並充滿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絕,相會不易.「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沿著河邊小道向上遊走去,道路艱險,且又漫長,即使花費很長時間也難到達;如果徑直游渡過去,盡管相距不遠,但眼前秋水茫茫,思之可及,行之不易,彷彿看到了伊人的身影在水中央晃動.詩人盡管立於河邊,但他那恍惚迷離的心神早已飛動起來,思見伊人而不得的如醉如痴的形象栩栩可見.詩句之奇妙,正如方玉潤所說:「玩其詞,雖若可望不可即.味其意,實求之而不遠,思之而即至者.」(《詩經原始》)
詩的二、三章只換了幾個詞兒,內容與首章基本相同.但它體現了詩歌詠唱的音樂特點,增強了韻律的悠揚和諧美,使表達的情感愈來愈強烈.首章的「蒼蒼」,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寫出蘆葦的顏色由蒼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涼的氣氛渲染得越來越濃,烘托出詩人當時所在的環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為霜」、「未晞」、「未已」的變換,描繪出朝露成霜而又融為秋水的漸變情狀與過程,形象地畫出了時間發展的軌跡,說明詩人天剛放亮就來到河濱,直呆到太陽東升.試想,他獨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曠野,面對茫茫秋水,等人不見,尋人不著,其心情該是何等焦急和惆悵!描寫伊人所在地點時,由於「方」、「湄」、「涘」三字的變換,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詩人和詩人盼望與伊人相會的活動與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繪了出來,這樣寫,大大拓寬了詩的意境.另外,像「長」、「躋」、「右」和「央」、「坻」、「沚」的變換,也都從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尋見伊人困難重重,想見友人心情急切的情景.若把三章詩所用幾組變換的詞語聯系起來加以品味,更能體會到詩的雋永淳厚的意味.
詩的每章開頭都採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贊嘆,繪畫出一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徵,不惜用濃墨重彩反復進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友人的心境.正如《人間詞話》所說:「《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具有「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
這首被人傳誦不已的詩,對後世的影響也是明顯的.且看宋玉《九辯》中的一段描寫:「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泬寥兮天高而氣清;寂兮收潦而水清;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這里通過對秋天的氣象和草木搖落的情狀的描寫,製造一種肅殺的氣氛,表達了詩人悲涼凄苦的心情.這也許是受了《蒹葭》詩的影響,由此可以窺見《楚辭》對《詩經》的繼承和發展線索.《古詩十九首》中《西北有高樓》的發端,賦中見興、以景托情的寫法,也沿用了《蒹葭》詩的筆法.其後的曹丕,從本詩中化出了「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的詩句.由此可見,《蒹葭》詩在古代詩歌史上有著很重要的地位.
(選自《中華文學鑒賞寶庫》,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令人遐想,美不勝收——我讀《秦風·蒹葭》
《蒹葭》是三百篇中抒情的名篇.它在《秦風》中獨標一格,與其他秦詩大異其趣,絕不相類.在秦國這個好戰樂斗的尚武之邦,竟有這等玲瓏剔透、纏綿悱惻之作,實乃一大奇事.作品文字很簡單: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如此重章反復,前後三章,只更換了個別的字.詩的內容也極為單純,寫古今中外所謂「永恆」的題材,男女戀愛.而且僅選取一個特定的場景:在那麼一個深秋的清晨,有位戀者在蒹蒼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復,神魂顛倒,心焦地尋求他(她)思念的戀人,如此而已.但作品給予人們的美感卻非常豐富,豐富到「我們只覺得讀了百遍還不厭」(《中國詩史》).
先說說含蓄美.以少少許表現多多許,以表面極經濟的文字建構一個十分廣闊的想像和咀嚼的空間,這是該詩的一大長處.作品沒有直接抒情,沒有敘述這位戀者對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寫了他(她)左右求索、尋找戀人的行動,這一點頗有《關雎》「悠哉悠哉,輾轉反側」的情致.然而主人公追求戀人的熱烈感情、焦急心緒,以及他(她)那痴心的迷戀、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是通過這尋求的行動、左尋右找的連續匆忙過程,形象而又含蓄地表現出來的.一會兒「溯洄從之」,一會兒又「溯游從之」,誰知會有幾個反復呢?陳啟源說:「夫說之必求之,然惟可見而不可求,則慕悅益至.」(《毛詩稽古篇》)惟其「慕悅益至」,而可見不可求,則失望悵惘愈甚.
作品雖未著意刻畫戀愛雙方的形象,但卻通過主人公追求行動所顯示出來的感情指向,十分含蓄地勾畫了施受雙方的形象特徵.在碧水澄瀅的襯托下,「伊人」是高潔的,使人感到可敬、可親、可愛.不然,他(她)怎麼會有那麼大的磁石般的吸引力,那麼強烈地吸引著這位追求者,那麼令追求者心馳神往!而這位伊人的追求、傾慕者,思念伊人情真意切,尋求伊人不畏險阻,百折不撓,是個熱烈嚮往愛情和執著追求、堅貞不渝的人.
同時,詩只寫到尋求之難,可望不可即的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下文就不再表了.那麼這位追求者將會如何呢,這便給讀者留下了想像的餘地.也許仍在繼續他(她)的熱烈追求,因為世界上的事情越是追求不到,就越覺得它的可貴,也就愈加產生了追求的興趣和迫切的心情.也許是愁腸寸斷,無限悵惘.也許是一種說不清、講不出的心情,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滋味.但到底是什麼,作者沒有說,這就是所謂「言有盡而意無窮」或「含不盡之意於言外」了.
再說說意境美.細品詩中文字,金秋之季,拂曉之時,蘆花泛白,清露為霜,瑟瑟秋風,葦叢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煙波萬狀,空中霧靄迷濛,彎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時,一位痴情的戀者,躑躅水畔,他(她)熱烈而急切地追尋著心上的戀人.那戀人好像在水的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於是他(她)徘徊往復,心醉神迷,內心痛苦,不可言狀.「伊人宛在,覓之無蹤」,但其身影又在眼前不時閃現晃動,時遠時近,時隱時現,時有時無,閃爍不定.此情此景又使這位追求者欲找無方,欲罷不能.讀來只覺情調凄婉,境界幽邃,意蘊無窮.再深入品味,反復吟誦,就能發覺該詩意境的營造呈現出多重疊合、交互融匯的架構,顯示出繁富絢麗的色彩.
第一重,詩人追尋戀人如夢如幻、如醉如痴、神情恍惚的主觀情愫,與秋晨霧靄、煙水迷離的景緻渾然為一.彷彿這迷茫的煙水晨霧就是此時詩人痴醉的夢幻化生而成,情景相生,難分難解.
第二重,詩人追求戀人的綿綿情意與「伊人宛在,覓之無蹤」,若隱若現的境界渾然為一.如果不是「宛在」,則詩人不復追求,正因為若隱若現,總有一個縹緲的影子在眼前閃爍,才不斷牽引著詩人熱烈的情思,不肯作罷.
第三重,詩人左右求索的迫切焦急心情與「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渾然為一.「溯洄」、「溯游」的匆忙連續相從,全出於追求者心情的焦急.而此種焦急之情與可望而不可即,可見而不可求的境況相輔相成,情由境生,境帶情韻.頗有「河邊織女星,河畔牽牛郎,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孟郊《古別離》)的味道.
第四重,主人公追求無著的惆悵失意心情與深秋一派蕭瑟的景象渾然為一.自古以來,「秋景肅殺,令人傷悲」,詩人追求不獲的失意、煩惱和痛苦與秋霜、秋風、秋景的悲涼之境相交融,此時蕭索的秋境正是此時詩人凄苦心緒的流露與外化.
第五重,「伊人」高潔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氣質,被蒹蒼露白、秋水澄明的景緻烘托出來,又和烘托他(她)的外部環境融為一體.
正是這種多重意境交相疊合的開放型結構,使這首言情之作成為極富張力、意蘊宏深、多姿多彩的詩的極品,給予讀者以更豐富的想像、開拓和創造的空間.
再次,談談朦朧美.作品雖然看來只是描寫了詩人對意中人的憧憬、追求和失望、惆悵的心情,但並非直敘,採用工筆式的細描,而是用曲筆,作寫意式的遠距離的勾勒.距離產生美感,如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詩句,杜牧《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的描繪,都是遠距離產生美感的極好例證.但這種美感也勢必因距離遠而變得模糊、朦朧,不清晰甚至不確定,是一種朦朧美.正因為空間距離或心理距離的關系,《蒹葭》全詩寫得撲朔迷離、煙水蒼茫,在模糊的意象中,展示出一種神秘莫測的朦朧美.抒情主人公的身份是模糊的,是男是女都無從知曉,其文化背景、個性情趣更是一派茫然.「伊人」面目是模糊的,且不說肖像如何,連個大致的輪廓都看不到,其高潔、可敬、可愛、令人心馳神往的美,是從追求者那熾熱、執著的感情指向中,或通過清露秋水的烘托折射出來的.「伊人」所在空間位置也十分模糊,「在水一方」,只是國畫式的「大潑墨」寫意,煙波迷茫,人在何處?「宛在」,更是游移之詞,難於確定.詩人在河畔翹首佇立,透過薄霧與葦叢,凝視水的「一方」,伊人所居之地,給人以霧里看花,若隱若現,朦朧縹緲之感,究竟是眼觀,還是「心見」都很難說,確乎難於實指而不可捉摸.至於這位追求者的感情、心態,作品也一字未提,我們說他(她)熾熱的愛戀、執著的追求,追求無著的惆悵、失望等等,都是我們讀者的感悟、分析,其實作品本身並未作清楚的交代,迷離彷彿,任讀者自己去領悟.
最令人不可捉摸的還是主題的多義性.《蒹葭》的主題究竟是什麼?是實寫青年男女的戀愛嗎?真有那麼一位男子或女子在一個深秋的清晨,在葦邊河畔彷徨躑躅,神魂顛倒,去追求一個幻影嗎?那麼,是寫一個夢境么?也許是一個青年追求情人,日思夜想,「悠哉悠哉,輾轉反側」之後進入夢境,醒後以詩記之.也可能是在以形象的手法寫生活中常見的「伊人宛在,覓之無蹤」這樣一種心態模式.人們在生活中往往有這種體驗,某人或某物好像在那兒,具體找去又不見蹤影.不找時,又總覺得他(它)還在那兒.還有可能是以描繪的方法表達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哲理.人生有許多東西是可望不可即的,愛情領域中有,事業領域中有,仕途生活中有,理想憧憬活動中更常常遇到.這是我們今天就詩論詩,不妨從多方面進行的詮釋.至於古人的見解更令我們驚詫莫名.
《詩小序》說:「《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焉.」《詩沈》中說:「蓋下游為雒京,士之在周者,如見其在水中央,而不可得也.上游為汧渭,士之在秦者,道阻且長而可致也.」認為該詩主旨是求隱士.總之由於主題的模糊性,先哲時賢對該詩主旨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本來「詩無達詁」,這一模糊,就更加見仁見智.但正是這種朦朧、模糊、多義性,切合詩家三昧,明代謝榛在《四溟詩話》中指出:「凡作詩不宜逼真,如朝行遠望,青山佳色,隱然可愛.其煙霞變幻難於名狀,及登臨非復奇觀,唯片石數樹而已.遠近所見不同.妙在含糊,方見作手.」清代葉燮更有一套模糊的詩論:「詩之至處,妙在含蓄無垠,思致微渺,其寄託在可言不可言之間,其指歸在可解不可解之會;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離形象,絕議論而窮思維,引人於冥漠恍惚之境,所以為至也.」(《原詩》)可見古人對詩中的朦朧美早已心儀神往,而且見解十分精闢獨到.然而,該詩在這種旨意模糊和不確定中,畢竟還有確定的東西在.「深企願見」之情是確定的,執著追求之意是確定的,求之不獲仍不放棄追求也是確定的.這就給讀者的想像、再創造起了導航的作用.
最後,還有音樂美,該詩重章疊句,一意化為三疊,用韻先響後喑,先揚後抑,餘音繞梁,一唱三嘆,極具感染力.
總之,《蒹葭》詩的豐富美感,不論是從欣賞的角度,還是從創作的角度,頗值得我們重視和予以認真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