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羽毛球怎麼扣球...最好有圖的教程
羽毛球中扣球(一般叫殺球)的動作其實和打高球的動作一樣
只是後者加了下壓的動作
由手腕完成
具體過程
待球在空中飛行時先調整身體的位置`
如是右手持拍
則左腳在前由腳在後側身站立`
雙腳與肩同寬
當球飛行至身體的前上方時
雙腳起跳,由跨部帶動上身轉體
在擊球一瞬間你的身體應該是面對前方
擊球點在頭頂偏前一點(大概5-10cm)`
用拍面的1/3處擊打`
用手腕施加下壓力(注意:不要可以的壓腕,這樣會造成球下網也會使手腕容易受傷)
當擊球完畢手應該走向身體左側`
身體也應該換面(即右腳在前左腳在後)
殺球應該往球場兩邊邊線殺`
在雙打時也可往兩人戰位的中間殺`
大概就這么多`
這個不能上傳圖片`
很抱歉`
`
㈡ 羽毛球有哪些種類
回顧一下這些年來的羽毛球用品與器材,可以說是日新月異。現在許多羽毛球產品生產商都以高科技來設計與製造羽毛球用品,使球員更能享受羽毛球運動的樂趣和取得更好的成績。如ISO方頭槌拍的問世,太空材料鈦的應用等,無疑是為了使球員打出更有速度、更具殺傷力的球來。
如果你現在正准備選擇一支新的球拍,那你不妨聽聽這里的建議,因為對一個羽毛球愛好者而言,一支球拍的拍形、重量、結構、材料、硬度與正確的穿弦顯然比它的顏色、包裝和價格更為重要。
當然在這里由於經驗和資料所限,我不可能將所有的相關產品都解說的很詳細,但我希望通過這些信息起碼能給你一個正確的觀念和選購方法。
要注意的是這里所述內容僅僅適合於正規產商的合格產品,如果你購買的是假冒的產品,這里的信息對你的參考價值就非常非常有限。怎樣區分真假請看「真假yy大辨別」。
這里所述的內容是針對絕大多數的消費者,也許會有少數的例外。最後我建議你在作出購買球拍的最後決定之前,能夠多比較幾支球拍。
一.拍形與甜區(sweet point)
拍形:就是拍頭的幾何外形。現在一般有三種:a:傳統的卵形 b:頭部為方形的ISO拍形 c:弦面更大的加大ISO形,還有一種較少見是WILSON的產品為拍框上寬下小的「大榔頭」形,這款拍形是從WILSON的網拍移植過來的很少見,性能較差,這里我就不介紹了。
甜區:就是球拍面的最佳擊球區。當擊球點在甜區時能給你足夠的擊球威力、控球性、震動感很小,你會覺得很舒適。甜區的大小對球員是很重要的,它能使球員更容易打出高質量的球。而決定甜區大小的最關鍵因素就是框形。(附圖)
可以看出ISO的設計使球拍比傳統拍形的甜區要大,准確的說是大出了32%,而採用ISO-MF(附圖)設計的球拍的甜區又比普通ISO要大一些,當然並不是拍頭越大就越好,拍頭的加大會帶來扭力和重量方面的負面影響。ISO頭形又細分為兩種,一種拍頭變方的長度有8個線孔俗稱[大方頭]如YONEX Ti-5、VICTOR LEADER等,另一種有6個線孔俗稱[小方頭]其拍框要略大一些如YONEX Ti-6、Ti-8等,他們的外觀不同(附圖)但使用性能沒有什麼差別。在使用同樣拉力球弦的情況下,ISO拍頭的球拍彈力更大一些,而普通卵形的拍頭感覺羽弦顯得更緊,所以你會發現同樣的球弦、同樣的拉力時在ISO球拍上的球弦的壽命更長。在剛開始的時候我覺得方頭羽拍不太好看,但在用過之後發現在防守特別是接殺球時你將會明顯體會ISO拍頭的優勢,而殺球時就比傳統的卵形拍頭的球拍稍差,但是綜合性能更高,特別時擊球點不在拍面正中的時候,你可以深刻的體會到ISO拍形的優勢。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使用ISO拍形的球員越來越多的原因,應該說ISO拍形是羽拍的發展方向。你現在買球拍我的意見是盡量買ISO頭形的產品。
二.硬度、扭力和控球性的關系
硬度: 擊球時球在球拍上的停留時間只有千分之四到六秒。在擊球前的揮拍過程中和球拍擊到球時,拍桿有一個彎曲和復原的過程,在球拍尚未回到原位以前球已經飛離了拍面。在球員力量相同的情況下,拍桿越軟在擊球前的揮拍過程中越容易彎曲,彎曲幅度也更大,從而帶動拍頭以更大的角速度移動,產生更大的擊球力量 。拍桿越硬則擊球時能傳遞給球的力量就越少 ,但更能減低擊球震動的傳遞。對於拍框而言,拍框的硬度越大接觸球時就越不易發生變形和扭動,越能把更多的力量傳給羽球,同時傳遞的震動也越少(附圖)。
扭力:所謂扭力就是指,當球拍擊球時,球拍面產生扭轉的幅度大小。扭力越小對球的控制性就越好。
硬度與控球性的關系:
1.方向的控制性:當球拍擊球時,球可根據擊球的方向或角度回擊。拍桿、拍框越硬對於方向的控制穩定性越高而且當球並非打在拍面的甜區時,越硬的球拍扭力越小。
2.深度的控制:這是指被回擊的球飛行的距離(落點)的控制。深度的控制和球員本身的力量有關,力量相同的清況下,拍桿越軟對深度的控制性就越好。
正規的羽拍都對拍桿的硬度有一定的說明,如:VICTOR 會標有flex-18或17,18的拍桿更軟,如沒有標注一般為17的。YONEX對拍桿的標注一半在產品手冊上,拍體上沒有標注,其方式為5分制,分數越高拍桿越硬(我的主頁的yy羽拍分類列表裡有)。如果沒有標明,你也可以從材料上有大概的估計,高強度碳纖維(High Molus Graphite)材料就比碳纖維(Graphite/Carbon)的硬度大。在挑選羽拍時你也可以用手彎彎拍桿試試硬度,同時注意拍桿的彎曲點,以越靠近拍柄越好。還可以抓著拍柄和拍框頭反向轉動球拍(象擰毛巾一樣)試試球拍的扭力,注意一定要用力才能體會。
總的來說,現在的羽拍的拍桿有變軟的趨勢而拍框有變硬的趨勢,YONEX現在出產的羽拍的拍桿硬度比起幾年前就要軟了許多。我認為較軟的拍桿更適合業余愛好者。
三.重量、平衡點與長度
每一支球拍都應該標出了它的重量,一般通用的標法為U、2U、3U。也有的產家採用自己的標示如:勝利牌(VICTOR)的羽拍,它的重量標為W1、W2等對應於2U、3U,不過最常見的還是前一種。一般全碳羽拍的重量大多為2U(90-94克)或3U(85-89克),而鋁框羽拍的重量一般在U(95-99克)以上,不過現在也有少數全碳羽拍的重量低至80克左右如YONEX ISO-SWING-POWER-500的SR以及SA型號就只有81克。 較重的球拍適用於力量好並偏重進攻的球員,較輕的球拍更適用於偏重防守的球員。如果你更多的是採用進攻的打法,2U的重量是比較好的,如果用3U的羽拍你會感覺擊球時羽拍有一些飄,殺球的力度不足。
同樣重量的球拍拿在手中的感覺會大相徑庭,這就是因為球拍的平衡點不同的緣故。如果球拍的平衡點更靠近拍頭,就叫[頭重];如果球拍的平衡點更靠近拍柄,就叫[頭輕]。一般平衡點是從球拍底部向上量,以厘米和英寸為單位計之。根據力學原理,重量對揮拍的感覺成正比,而平衡點對揮拍的感覺成平方正比,頭重的球拍由於拍頭慣性更大,打出的球更有力量但揮拍靈活性略差,更適用於進攻同時也是那些力量不足的球友選擇,因為頭重的球拍雖然降低了你的擊球速度,但是卻可以使你更容易把球打到後場。頭輕的球拍雖然較為靈活,但打出的球較少力量,而且球拍傳遞的震動也會較大,不適用於大力擊球的球員,更適用於防守控制型球員以及追求速度的球友,因為這種球拍的連續揮拍的速度會快很多。當然如果你力量已經象專業人士靠攏,那你就可以在使用頭重的球拍加強威力的同時擁有速度,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發現同樣型號的專業用羽拍比我們買到的商業用羽拍更沉!為了精確的控制平衡點,一款優質的羽拍在成型後,會在拍柄內加裝平衡配重,把柄底部的塑料底柄取下,會看見木質拍柄下部說拍柄的1/3長度為空心圓柱,內鑲嵌有一塑料制的棒裝物,它的用途就是調整羽拍的的重心,使同一型號的羽拍擁有相同的平衡點(附圖),不過隨著技術的進步很多新的球拍通過對生產過程的精確控制,不使用平衡物就可以使得同一型號成品球拍擁有相同(誤差在允許范圍以內)的平衡點,這也是優質羽拍的基本要求。
要注意的是以上關於重量和平衡點的描述都是針對一全新的,沒有穿弦及附加柄皮或其它附加物的球拍作出的。
標准羽拍的長度為664毫米,而加長羽拍的長度一般為674毫米(附圖)。加長的最主要部分為拍桿拍柄,有一些型號的拍框也有些許加長。加長羽拍的最大優點是提高了擊球點、加大了拍桿的閃動性。加長羽拍的最大優點是提高了擊球點,能擊出落地角度更大的殺球並加快了球的速度,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攻擊性擴大了接球的區域,如果你喜歡殺球,加長型羽拍的確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同時要注意的是加長的羽拍會比普通羽拍更容易造成手腕和手臂的受傷可能性,同時羽拍的靈活性也有所下降,特別是對於貼身球的處理會給你一點小小的麻煩。不過總的看來,現在的羽毛球發展主要是進攻,所以現在的加長球拍也就越來越多了!
四.拍框截面與接頭的意義
拍框的截面有以下三種基本形式:(附圖) 而最YONEX推出的MP系列拍在這三種截面的基礎上改良了線槽的設計-詳見MusclePower技術。箱形截面是較早出現的設計,它的最大優點是控球性能出色,但揮拍的空氣阻力較大。翼型截面是出現的較晚也是現在用的最普遍的設計,它的優點是空氣阻力小,揮拍更快容易擊出快速、兇狠的回球,由於截面較薄其控球性略顯不足,然而現代的羽毛球技術更多追求的是快速、兇狠所以這一設計更受親睞。而第三種半圓形截面設計主要見於YONEX的CARBONEX早期和低端產品如:CARBONEX 6以下型號以及CARBONEX 8300、8200、8000等,應該說這一設計是羽拍從鋁框向全碳過渡是的設計,其截面形狀和鋁框球拍的截面基本上一樣,工藝製作比較容易。不過在後期YONEX又把這一截面縮小後用於其SLIM球拍,如ISO-SLIM10羽拍,其特點為: 拍框只有9mm闊及5.5mm厚,從橫截面來看,比傳統拍框纖細了25%,能減低風阻及增加擊球速度。而負面影響是拍框的強度和扭力性能下降。我個人的感覺是SLIM10更適合於單打而其雙打的感覺不是太好。
在實際羽拍中,除了採用單一的框形截面設計還常常採用組合框形的設計,如:CARLTON 的幾種型號採用變寬度的設計,也就是拍框都採用翼形設計但拍頭部分的拍框比下部的拍框要寬大約20%,用來加大球拍的攻擊力(附圖)。PRO-KENNEX LEGENDARY DESTINY型號總體採用翼形截面,但在拍框3點和9點位置加厚約4孔長度的截面,並採用球形膠粒減小震動(附圖)。YONEX的VF系列採用拍框下部為箱形截面上部為翼形截面的設計,改善球拍的綜合性能(附圖)。YONEX的MPF在羽拍的走弦槽處採用肌肉形(或叫波浪形)設計,改變拍框和羽弦的應力分布從而提高羽拍的性能(附圖)。
接頭從外形上看有T形和Y形,從工藝上看有內置和外置(附圖)。在介紹這些接頭之前我還要明確一個觀念,現在用的全碳羽拍從外觀上來看都是一體的,其實絕大多數優質球拍都是採用了內置接頭,只有極其個別的球拍採用的是jointless-無接頭工藝,如YONEX CARBONEX-8000我的感覺是拍子的扭力較差。由於羽毛球運動對擊球的准確性要求很高,拍框和拍桿分開製作然後再用接頭連接,有利於更好的控制球拍的品質,重量和平衡點。
外置接頭的出現源於鋁框羽拍的出現,外置接頭在強度、扭力方面都不錯,但它的重量偏大而且在接頭和拍框的結合處應力集中,成為鋁框球拍最易於斷裂的部位。雖然它大多用於鋁框羽拍但是也有用於全碳羽拍的例子 :VICTOR的APOLLO型號就是採用外置T形接頭的全碳羽拍,是當時VICTOR生產內置T形頭的技術尚未成熟採用的過渡方案。
內置接頭採用高強度碳纖維製成,從拍桿和拍框內部把他們聯為一體,它克服了外置接頭的弊病,但其工藝要求較高(附圖)。主要用於全碳羽拍和鋁框碳桿一體羽拍。
Y形接頭是美國PRINCE(王子)公司的創意和專利,和T形接頭相比其接頭由於拍弦穿入的區域短,理論上其應力分布性能比T形頭好強度更大,中間的幾根主弦的長度加大從而彈性更好。96-98年時市場上採用Y形接頭的羽拍較多見,一些國產的中低檔產品也採用了外置Y形接頭,主要是為了創造一個買點。而高檔的品牌里只有PRINCE採用了Y形接頭,我試打過球友的一款PRINCE羽拍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而球友在買了這款羽拍後一直後悔,覺得手感等各方面和YONEX的羽拍差距較大。
在選購羽拍時根據你的打法,選擇合適的框形對你的技術發揮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一般而言翼形截面是現在的主流,對於雙打和擊出攻擊性的回球更有優勢,而箱形截面卻能更好的控球。隨著材料科技的發展,現在採用較細的箱形截面的羽拍比較多的出現在了高檔型號球拍上面,爭取更快的擊球速度和更好的回球控制性能是球拍永恆的發展方向。接頭方面最好是內置接頭,T形或Y形就差距不大了。
五.材料與球拍的關系
70年代以前羽拍的材料幾乎全是木材和鋼管的天下,70年代開始採用了鋁合金,現在完全是新材料的世界如:碳纖維、鈦合金、高強度碳纖維等因為這些材料更輕、更強、更耐用也能吸收更多的振動與震盪,同時讓球拍製造商在球拍的硬度、球感、擊球性能的設計上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在選購球拍的時候,最好先看一看這支球拍是採用什麼材料所做成的,一般在球拍的拍桿和拍框上會分別標有其製造材料,有時是一樣的如:YONEX ISO-800TOUR拍桿上有High Molus Graphite(高強度碳纖維)拍框上也有同樣的標示,而有的球拍的拍桿和拍框的材料是不一樣的如:YONEX ISO-250LONG拍桿為High Moulus Graphite拍框上為Graphite(碳纖維)。也有的拍桿、拍框採用同一材料的羽拍只在拍框或拍桿的一個地方標有All Graphite 或All Graphite racket。正規產品的標示是准確可信的,而假冒產品的標示就是亂印的,它一般採用的是比較差的碳布製造,其密度、純度和正規產品比較差距很大所以成本很低。產品採用什麼材料是決定其價格的一個重要因素,下表可以讓你了解幾種材料的性能和大致的成本:
材料
硬度 強度 減震 大概成本(RMB¥/公斤)
高強度碳纖維(HighMolusGraphite) 8 7 4 157
碳纖維(Graphite/Carbon) 5 8 4 45
鋁合金(Aluminum) 2 4 1 15
木材(wood) 1 1 10 4
在選擇球拍是一定要注意,不要把鋁框碳桿的一體球拍誤認為是全碳羽拍。一般注意看球拍上的標示,應該能夠分辨,如果沒有把握,我這有三種方法可以採用,一是用手摸摸拍框由於鋁合金的導熱性好其拍框模上去是涼的而碳框則是溫的。而是看拍框上的走弦槽鋁框的為內凹的淺弧形,碳框的為內凹的梯形。三是感覺重量,鋁框的拍頭明顯偏重。作為鋁框向全碳過渡的產品我感覺其價格偏高而性能偏低,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六.正確的選用羽弦
一支性能優良的羽毛球拍是由拍體和羽弦共同組成的,很多的球友在選擇羽拍是很耐心細致,而對於羽弦的選擇卻不太重視,往往只是看看價格和色彩就決定了,其實羽弦的重要性並不亞於羽拍。
你應該選擇穿好弦的羽拍還是沒穿弦的羽拍?這主要根據你的技術水平和打算花多少錢購買球拍而定。一般而言,上好羽弦的球拍都比較便宜,所上的羽弦性能也是比較差的。它只適合初學者,因為初學者對羽弦的結構、粗細、張力等性能比較不敏感。未穿弦的羽拍一般價格較高,但你選擇的餘地更大,較易選到一支適合你打法的球拍,也能為球拍配上適合你打法和手感的羽弦。要注意的是有些高檔羽拍也可能穿有羽弦,如:VICTOR的大部分高檔品、偶爾YY的高檔羽拍也會有。這種現象主要是產家或銷售商,為了是在穿弦後可以用彩色塗上標徽,使球拍看上去更美觀、更有買象、更能吸引消費者。這時為了避免過大的張力損壞拍框,羽弦的張力都是很低的,羽弦一般也是較差的,即使羽弦不差由於在拍子上時間過長其性能也會降低不少。你最好在使用之前把它換成更適合你的羽弦。
選擇一位技術優良的穿弦人員。要為球拍穿適合的羽弦的第一步就是要選擇一位專業的有良好技術的穿弦員來為你穿弦,一個好的穿弦員應能夠回答你有關羽弦與羽拍的各種問題,並能幫助你選擇適合你打法的羽弦的類型、品牌、型號、和張力等。
弦的種類。一般有兩種:一是羊腸弦,二是合成尼龍弦。羊腸弦是用羊的小腸製作而成的,其彈性和擊球性能較好,但是易受氣候影響,容易損壞,成本高。我開始打球時還用過一陣,羊腸弦也分好幾種,一般顏色越淺的越好。那時候我們要是能弄到一根好的羊腸弦,高興的很。現在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羊腸羽毛球弦已經基本上絕跡了。現在市場上的絕大多數都是合成尼龍弦,根據其構造和材料不同又分為很多類,其性能也是各有長短,在[羽弦和柄皮的學問]中對我用過的一部分羽弦做了一些評價,可以參考。而從裡面的圖片你可以對其結構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在你決定用何種弦之前,最好和穿弦員或懂行的朋友討論並找出適合你,性能和耐打性之間的平衡點。
弦的直徑。弦的粗細在羽弦的擊球性能和耐打性的平衡點上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一般而言,較細的羽弦(直徑0.70mm以下)有較佳的手感和擊球性能;較粗的羽弦(直徑0.70mm以上)的耐打性較好,使用時間較長。
弦的張力。羽弦的張力也稱為緊度,拉力一般用磅數來表示。要使你的球拍能配合你的打法,就一定要定好羽弦的張力。第一個原則就是,如果羽拍和羽弦製造商在羽拍會羽弦包裝上標有建議的磅數,羽弦的張力最好介於其中,這樣羽拍和羽弦的性能才能被發揮出來。如果你的磅數超過了建議磅數可能會使你的球拍和羽弦得不到質量保證。一般YONEX的羽拍的建議磅數為16—20磅,少數為16—22磅。YONEX的穿弦建議還是把主弦(縱弦)和橫弦分開的穿法,但我們現在通常採用的是一根穿到底的方法,應該說YONEX的方法更能發揮羽弦的性能,但是操作比較復雜,對穿弦員的要求也比較高。如果你想得到更大的彈性,就因該將磅數穿低一點,低張力的羽弦能產生更大的彈性,就像「蹦床"一樣能將球推的更快、更遠。反之,羽弦的張力越高,擊球的威力就越小,但是對於擊球的深度(距離)的控制就越好,高磅數的羽弦彈性有限,所以羽弦給予球的彈弓效應就越小。因此,如果你的力量較小需要威力,就將羽弦的磅數穿低些。如果你的力量較大,較高磅數的張力將更適合你。(特別說明:適合這一建議的前提是相同的羽拍和羽弦,在不同的產品間比較是沒有意義的。對於高低磅數的劃分為18<=低<=23、24<=高<30,這里用的球拍必須是全碳材質,不然就不太適合這一標准)這就是為什麼專業運動員喜歡用高磅數的弦,因為對於他們而言力量不是太大的問題,而象我們這些業余愛好者是不可能有他們那種爆發力的,而且在如此高的磅數下無論球拍還是球弦的壽命都會變短,這也是我們不要願意承受的。
特別要注意的是,由於市場上的穿弦機(附圖)品牌較多,質量也參差不齊,如果沒有標準的測磅器穿出的羽弦張力會有很大不同。曾有一個打球不久的球友,一次在一商家穿弦,號稱有28磅,把我嚇了一跳,心想球拍的弦面一定硬的象鐵板一樣,結果拿來一看還沒有我的22磅打了三周後的拍子緊,最多不超過21磅,不知是商家為了招攬顧客故意報大磅數還是機器不對。機器是否標准沒有儀器很難看出,但標準的機器一般在24磅時就比較容易把YY BG—65的羽弦拉斷。
換弦的次數。球弦打斷了當然要換,沒有斷但由於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會出現彈性疲勞,而變得沒有彈性、擊球性能下降,一般起碼一年應該換一次。最後要注意的是不要買到商家庫存的老弦。
七.降低手臂受傷的風險
打羽毛球手臂最易於受傷的部位為肩關節、肘關節和腕關節。一般而言造成上述部位受傷的原因主要因為擊球姿勢的不正確和對所用器材的不當選擇。注意以下五個部分會對你有一定的幫助。
1.降低羽弦的張力(緊度):較松的球弦,可以提供更大的線床效應,能擊出速度更快、威力更大的球,同時傳遞的震動較少。
2.選擇甜區更大的拍形:球拍的甜區較大,擊球時較不容易打到非甜區,所以震動的機會較少,受傷的機會也就較少。
3.檢查拍柄的大小:如果球拍的握把太小,當球沒有打到甜區時,球拍的扭力就較大,對手臂的傷害就越大。握把太大則手掌抓不牢球拍,容易疲勞。合適的大小應該是,正手握拍時無名指和大魚肌之間有約一個5-8mm的空隙。
4.檢查球拍的硬度:拍桿硬度大的球拍,要求球員在擊球時發出更大的力度,從而使手臂更容易疲勞也就更易於受傷。拍桿硬度小的球拍,球員不需要太多的力量就能擊出更有威力的球,降低了手臂的疲勞可能。目前的羽拍拍桿的平均硬度已比前幾年大為降低了。當然較軟的拍桿,對球的方向控制性是要差一點的。
5.注意擊球的姿勢是否正確:擊球姿勢的不正確是造成受傷的重要原因。如:擊球點過低、過後、擊球時側身不夠、甩動大臂擊球等等。多請教你身邊的高手,糾正你的錯誤。
八.各類球拍的特性:
球速更快 甜區更大 扭力更小 更靈活 更減震 更好的方向控制性 更好的深度控制性
方形拍頭 V V V
翼形截面 V V V
箱形截面 V
內置接頭 V V V
拍桿較硬 V V V
拍桿較軟
V V
拍頭較重 V V
拍頭較輕 V
弦線磅數較低 V V V
弦線磅數較高 V
九:最後的建議
選擇一支得心應手的球拍當然非常重要,但是絕對不要指望靠更換球拍來提供你的羽毛球水平。球拍你羽毛球技術的影響用個比喻來說就是:如虎添翼,好的球拍絕對能又這個效果,但是前提是你已經是「虎」了,如果你在技術方面還是一隻「小綿羊」呵呵,那麼你那一支「高級」球拍的唯一好處就是讓「吃掉」你的「老虎」更有心裡滿足感^_^!以上言論指適合於希望成為「技術實力」型的球友,如果你的「志向」是成為「完全裝備偶像」型的球友,這段話你就當作反面教材吧,哈哈!
㈢ 打羽毛球怎樣殺球殺球動作與上手球<我只會打高遠球>有什麼不同 誰有殺球的分解動作的圖片或教學視頻.
以右手握拍為例,如果你是左手那就相反,要領有以下:
1、准備殺球之前先側身,左腳在前,兩腳的腳尖著地,並且用快速的後退步伐後退,使擊球點在你的右肩前上方。因為擊球點靠後的話就只能打高球了。
2、殺球前身體後仰,基本成弓型,這樣使你用上全身所有的力量。
3、殺球前握拍一定要放鬆,手心和拍柄之間要有縫隙,這是最重要的,因為只有先放鬆才能用得出力量殺球,否則如果握拍一直很緊的話手腕的力量就肯定使不出來了。要在殺球的瞬間握緊拍子使勁殺球。
4、殺球前手臂還要先回環引拍,殺球的瞬間靠的是手腕和手指(手指主要是食指)的爆發力,就像抽鞭子一樣,這也是羽毛球所有後場技術都注重的,和網球不一樣,絕對不要靠甩大臂來發力,否則球過去後既沒有速度又會使你受傷。
5、如果你要想打出跳殺球,那麼起跳的時候大概在球開始下落的時候,並且雙腿要先保持微屈的姿勢,靠腳尖蹬地的力量起跳殺球,殺球後立即轉身,左腳在後且先著地,右腳落地後即回到場地中心位置。
殺球誤區一:殺球不是依靠力量
有人說我力量不大,所以殺不好球。其實是一個誤解。殺球不僅是力量。最為重要的是配合揮動球拍的感覺。
怎麼去解釋這種感覺呢。就像開始打高遠球的時候,發力方向是前方高處。
然後將發力的方向瞄準地面,同時將擊打高遠球的點漸漸向前移動。
而不斷向前移動的時候,你會發現在某個位置以後擊球,球全部都下網了。
當你不斷的練習,逐漸的去找到這個剛好過網的點。然後你會發現在球場不同
的位置,這個點都會不一樣的。然後找到你殺球的最佳位置點,通過不斷的練習去熟悉它,記住它。就像籃球運動員能閉著眼睛罰球那樣,籃球框的高度,
位置已經牢牢的記住在他們的意識裡面。只要感覺到自己在什麼位置,就能
憑借感覺去投球。
強有力的殺球不是依靠力量的。想像一條鞭子。你用盡力氣去揮舞它,效果非常的小 而學會運用技巧,通過手腕和肘的發力,就能使得鞭子強有力的抽擊。
殺球誤區二:關於起跳殺球
我個人非常喜歡起跳殺球,但是起跳殺球有優點,也有缺點。
你知道比賽是非常艱苦的,而有一些機會球用起跳殺球和一般原地殺球沒有什麼兩樣。
那樣何必去浪費體力呢,通過起跳殺球和原地殺球得分都是一樣的效果。而起跳殺球在落地的時候沒有良好的平衡,那樣很容易失去重心,這將嚴重影響你第二拍的擊球。這樣看起來失大於得了。
有的人習慣在全場都使用起跳殺球,不管是在前後場。在開局得時候能取得領先,但是隨著比賽進入相持階段,後面比賽他經常會被反從超,輸掉比賽。他必須學會合理分配自己的體力。所以我讓他減少起跳殺球的次數,改成劈吊和平高球,改良他的打法。以後他的比賽中很少出現因為體能不足而在比賽後面階段輸球的情況。
最後總結的是,起跳殺球威力大,但我的觀點是你沒有必要一定要用他。而且非常容易受傷。練習的時候要加倍小心和量力而為。
當你感覺腳下力量不足的時候,嘗試將重心放在右腳單腳起跳,那樣更加容易一點
㈣ 羽毛球各種殺球招式名稱及介紹
羽毛球殺球可分為:正手殺直線球、正手殺對角線球、反手殺直線球和騰空突擊殺直線球。
1、正手殺直線球
㈤ 羽毛球正反手握拍技巧
1、首先是握拍。掌握正確的握拍方法,是打好羽毛球的第一步。因為只有正確的握拍,才能在擊球時充分發揮手指和手腕的作用。
3、打高遠球的揮拍的規范動作。我認為,大家最好先練習揮拍的動作。正確的揮拍動作,可以使你的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和節省體力減少傷病。但有些朋友有天生的力量,用不正確的姿勢同樣可以把球打的很遠及打出一些漂亮的球,如果他們認為自己不想改,也不能勉強,畢竟有些朋友是為了健身和娛樂。因為,在改動作的時候,有些人會覺得特別別扭,抱怨說:改了動作我連球都不會打了。是呀,習慣成自然,要改掉長時間養成的習慣的確很難。但當你堅持下來以後,相信你會感覺到正確的揮拍動作在打球過程中可以使你較好的控制球的落點更大限度的發揮你的力量。在擊球前,首先側身,右腳在後,右腳作為支撐點。揮拍時要以肘為軸,大臂帶動小臂後繞,主要靠小臂的揮動速度和手腕、手指的力量擊球,當然還有轉腰的力量。特別要注意側身,左腳在前,右腳在後。在發力時要把重心放在右腳上。在殺球時,建議朋友們用單腳起跳殺球,這樣做有助你在殺球後迅速起動。
揮拍速度與力量的關系。力量在揮拍時很重要,但不是起絕對因素的。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搞投擲和舉重項目的運動員他們的手臂力量比羽毛球運動員的手臂力量要大得多,但如果要他們來和羽毛球運動員比殺球的力量的話,結果,我就不必說啦。原因就在於揮拍的速度,揮拍的速度越快,產生的力量就越大。在很多比賽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些運動員身材單薄,但殺出的球勢大力沉,球速象出膛的子彈一樣。所以,有速度再加上力量是最完美的啦。
4、 非持拍手的作用。有些朋友忽視了非持拍手的作用,認為那隻手在擊球時舉起無非是為了好看或者是擺照型,放在哪兒都無所謂。非持拍手在擊球時所起的作用非常大,它可以讓你保持平衡,同時,在擊球時向一側擺動可以起到帶動你的轉身,加大你的腰腹力量,千萬不可小視呀。
5、擊球時球拍的角度和擊球點的選擇。擊球時拍面選擇不同的角度和擊球點,從而達到你擊球的目的,擊出球的效果是不同的。在打高遠球時,球拍面稍微向上,擊球點在頭上方,手臂向前上方發力。打平高球時,拍面向前,擊球點稍微靠前,手臂向前上方發力。殺球時,擊球點在前上方,球拍面在擊球時向下,同時利用小臂、手腕和手指速度和力量向下揮動。打劈吊球時,手指控制球拍拍面,擊打球托的右側或左側,手腕和手指下壓,改變球的方向,同時要注意保持動作的一致性。
6、 步法。步法分為:1、上網步法2、中場移動步法3、後場步法。步法的訓練非常重要,所有步法在起動時大多是先起動右腳,步法的結束也在右腳上。當然,左手握拍的朋友相反。關鍵是要熟練掌握步法的調整和運用,即步法的銜接。
7、網前球。推球、勾球、 撮球是羽毛球技術中的輕技術之一,技術難度較大。主要是把握在觸球時,持拍的手一定要放鬆,盡量用手指控制球拍,這樣才能打出高質量的球。
8、打好高遠球和學會步法是羽毛球愛好者必須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術。如果你可以在極被動的情況下把球回到對方的後場,你可以靈活的運用步法,那麼,在羽毛球業余比賽中,有很多人將敗在你的拍下。
跨步:指向擊球點邁出較大步幅的移動方法。通常在上網步法的最後一步時使用。
墊步:在移動到最後一步,與擊球點尚有較短的一段距離時,用另一腳再加一小步的移動方法。這一種步法比較輕捷、靈巧,不但能使移動的步數比較經濟,而且,還能保持移動中身體重心的穩定和有利於協助擊球動作的完成。
並步:離擊球點方向遠側的一個腳,向前一個腳墊一小步,同時前腳在其尚未落地時,又馬上向前跨出的一種移動方法。這種步法較多地運用在上網、接殺球和正手後退突擊扣殺時。
交叉步:側對擊球點方向,兩腳採用前、後交叉的移動方法。這種步法的步幅較大,移動中身體重心比較穩定。
蹬跳步:在移動到最後一步時,採用單腳或雙腳起跳擊球的一種移動方法。如網前撲球時,為加快速度搶點擊球,後腳用力蹬伸,前腳呈弓步前躍;在後場突擊扣殺時,先轉體用墊步或並步移動,最後一步再用單腳或雙腳起跳扣殺。使用這種步法,要求協調性好,彈跳力強,在擊球後還要善於控制自己的身體重心,以便連貫好下一拍的擊球。
兩側移動步法 通常是指在接殺球和平抽擋時,向球場兩邊的腳步移動方法。主要有兩側蹬跨步、並步右側移動步法和左側前交叉移動步法等。
(一)兩側蹬跨步 通常在對方來球速度較快,落點比較偏內時運用較多。向右側蹬跨步時,身體重心先移至左腳上,隨即左腿迅速用力蹬伸,在右腿向右側跨出的同時,髖關節旋外,落地後成側弓箭步狀。擊球後,右腿隨即旋內蹬伸回動。向左側蹬跨步則相反而行。
(二)並步右側移動步法 從起動開始,身體側向右側,身體重心移向右腳,左腳向右腳並步靠攏,並以前腳掌著地向右側蹬伸,右腳在左腳並步未落地時,髖關節旋外後向右側跨出一大步,落地時腳尖朝向右側方向。擊球後,右腿隨即再旋內蹬伸回動。這種步法,通常在對方來球距邊線較近時運用。
(三)左側前交叉移動步法 起動時,左腳先向左側邁一小步,隨即以左腳為軸,身體左轉,右腳向左側跨一大步,呈背對球網姿勢擊球。擊球後,右腿迅速蹬伸右轉體還原成面對球網姿勢,並利用左腳並步調整身體重心和回動。這種步法與並步一樣,通常在對方來球距邊線較近時運用。
頭頂區後退步法 指在用正手或頭頂擊球技術,還擊對方擊向本方左後場區高球的腳步移動方法。
頭頂區後退步法與正手後退步法相差無幾,區別在於:
起動時,右腳向右後側蹬轉的幅度更大一些,以保證髖關節能帶動身體轉向左後方,使自己的左肩能接近朝向右側網柱。最後一步起跳擊球時,左側髖部迅速轉向左後方,帶動左腿後撤到身後,用左腳掌和腳跟內側著地緩沖以支撐身體重心,同時右腳前跨,著地時身體前傾,身體重心移至右腳上,左腳開始回動。
初學者在學習和掌握了發球和原地擊高遠球技術之後就應該開始學習一些步法了。因為羽毛球的步法和手法(即各種擊球法)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許多擊球技術都是靠熟練、快速、准確的步子移動來完成的。不掌握正確的步法,就會影響各種擊球手法的學習和掌握,而在比賽中如沒有到位的步子,就會使手法失去應有的積極作用。主要的步法有:上網步法;後退步法;兩側移動步法;起跳騰空突擊步法。
上網步法包括:跨步上網;墊步或交叉步上網;蹬跳上網。
不論用哪種步法上網,其上網前的站位及准備姿勢都是一樣的。即站位取中心位置,兩腳左右開立(稍有前後),約同肩寬,兩膝微屈,兩腳前腳掌著地,後腳跟稍提起並左右微動;上體稍前傾,右手持拍於體前,兩腿注視對方的來球。
1、跨步上網
判斷准對方來球後,左腳掌內側用力蹬地並側身向來球方向邁出,接著右腳也向前邁一大步,以腳掌外側和腳跟先落地,再過渡到前腳掌,右膝關節彎曲並成弓箭步。緊接左腳自然地向前腳著地方向靠上小半步。擊球後,右腳蹬地用小步、交叉步或並步回到中心位置。
跨步上網時注意事項 右腿成弓箭步時,要防止因上網前沖力過大使重心越過右腿而失去身體平衡,另外,前腳腳尖應朝著邊線方向,而不應朝向內側。
2、墊步或交叉步上網
判斷准對方來球後,右腳先邁出一小步,左腳立即向右腳墊一小步掌(或從右腳後交叉邁出一小步),左腳著地後,腳內側用力蹬地,右腳再向網前跨一大步成弓箭步成弓箭步身體重心在前腳。擊球後,前腳朝後蹬地,小步、交叉步或並步退回到中心位置。
墊步或交叉步上網的優點 步子調整能力強,在被動情況下,能利用蹬力強、速度快的特點迅速調整腳步,去迎擊來球,墊步或交叉步上網的注意事項同跨步上網。
3、蹬跳上網
蹬跳上網是在預先判斷來球的基礎上,利用腳的蹬地,迅速撲向球網,以爭取在球剛越過網時立即進行還擊。單打或的雙打中常用此步法上網撲球。其步法是站位稍靠前,對方一有打網前球的意圖後,右腳稍向前剛一點地便起蹬側身撲向網前。擊球後應立即退回中心位置。等著÷跳上網既要快,又要防止因前沖力過大而觸網或過中線犯規。
後退步法有右後場區後退步法和左後場區後退步法。右後場區後退步法主要是正手的後退步法;左後場區後退步法包括頭頂後退步法和反手後退步法。不論是哪種後退步法,其移動前的准備動作和站位界皆同上網步法。
1、正手後退步法
正手後退步法有並步和交叉步兩種。實戰中可根據場上情況和個人特點靈活使用。
判斷准來球後,先調整重心至右腳,然後右腳蹬地迅速向右後撤一小步,同時上體右轉,左肩對網,接著,左腳用並步靠近右腳(或從右腳交叉後撤一步),右腳再向後移至來球位置。在移動的同時,必須完成揮拍擊球前預備動作,待球在右肩上方下落時,作正手原地或起跳擊球。擊球後,身體重心隨右腳前移迅速用小步跑或並步回到中心位置。
2、頭頂後退步法
頭頂後退步法是對方來球向左後場區,用頭頂擊球技術還擊時所採用的後退步法。頭頂後退步法也可用並步或交叉步移動後退。
判斷准來球後,右腳蹬地撤向左後方,同時,髖關節及上體向右後方轉動(轉動的幅度比正手後退要大些),且稍有後仰。接著,左腳用並步或交叉步後撤,右腳再退至來球位置用頭頂擊球技術擊球。擊球後,迅速回到中心位置。
3、反手後退步法
反手後退時,應根據離球距離的遠近來調整移動步子。
如離球較近,可採用兩步後退步法。一種是左腳先向左後方撤一步,接著,上體左轉,右腳向左後方跨一步,背對網。另一種是右腳先向左腳並一步,然後,左腳向左後方跨一步,同時上體左轉,右肩對網作反手擊球。如離球較遠,則要採取三步或五步後退步法。三步後退時,右腳先向左腳並一步,左腳再向左後方撤一步,同時上體左轉,右腳再向左後方跨一步至來球位置,背對球網,作反手擊球。如三步移動還未到來球位置,則左腳右腳再向後移動一步即成五步移動步法。
把單一基本技術(包括手法和步法)結合起來進行練習稱綜合練習。這種練習方法的特點是通過一定點套路配合,把手法與步法、進攻與防守等技術在前場和後場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提高基本技術在比賽中點實效性。初學者在較熟練地掌握了各個單一基本技術之後進行綜合練習,可較快地提高技術水平。
進行綜合練習時最初應將移動路線和擊球落點固定下來,以便於掌握綜合技術,然後再過渡到不固定移動路線和擊球落點上點練習。下面分別介紹幾種練習方法:
1、吊上網練習
將對方發(擊)來的後場高球吊到對方網前,然後從後場移動至網前,以各種網前擊球技術還擊對方回來的網前球稱吊上網。
直線吊上網搓球練習
甲在右半場(左半場)底線將球直線吊至對方網前,乙將來球回到甲的前場區,甲移動上網把對方回來的網前球搓回對方網前,然後乙再將球挑到甲的後場底線,甲再退至後場吊球後上網搓球。如此循環練習。
斜線吊上網搓或勾球球練習
甲在正手(或左後場)底線將球斜線吊至對方的右(左)前場區,乙將對方的吊球回到甲方的左(右)前場區,甲上網搓球或勾球,乙再將球挑回甲方的右(左)底線,甲再退至後場吊斜線球後上網搓或勾球。如此循環練習。
在較熟練地掌握兩種固定落點和路線的練習後即可進行不固定落點和路線的吊上網練習。
2、殺上網練習
甲將對方發(擊)來的後場高球扣殺至乙方場區內,並隨後場移動至前場,以各種網前擊球技術還擊對方放回的網前球稱殺上網。
殺上網練習練習方法可參照吊上網練習,所不同的是將吊球改為殺球。殺上網球初期練習時也應先行固定路線和落點,待熟練掌握技術之後即可進行不固定落點和路線的練習。
3、吊、殺上網練習
這是一種將吊球和殺球結合使用,然後上網做各種網前擊球動作的練習。
半場吊、殺上網練習
甲方在右半場(左半場)將對方擊(發)來的後場高球用吊或殺球還擊到乙方前場區,乙方將球回放到甲方的網前,甲方上網撲或搓、推、勾球;乙方再把球回至甲方的後場底線附近,甲方再接著吊球或殺球上網……。如此循環練習。
全場吊、殺上網練習
甲方在底線附近任意一點將乙方擊(發)來的高球吊或殺球到乙方前場區,乙方將球還擊甲方的網前區,甲方上網做撲或搓、推、勾球;乙方再將球回至甲方後場,甲再吊或殺球……。如此循環練習。
4、攻守綜合練習
半場打半場攻守練習
利用場地的半邊,甲方以高遠球、平高球、殺球或吊球來進攻乙方,乙方則主要以高遠球和擋球、放網前球來防守。這樣,乙方為甲方提供了進攻的機會,而乙方也能在對方的進攻下,進行各種防守的練習。
當場地較少時,可四人同時練習,這是經常運用的一種練習手段。
全場打全場攻守練習
要求和方法同上。只是練習在全場打全場還可用二打一的形式進行,即以兩個人為一方以防守為主,一個人為一方以進攻為主。亦可調換攻防技術進行訓練。
總之,基本技術的練習方法很多,以上方法主要起舉一反三的作用。初學者在練習時,應根據具體情況,循序漸進,合理地安排自身的練習。另外,有條件者可經常觀摩技術水平較高的運動員的訓練和比賽,這對提高自身水平常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兩側移動步法多用於界對方的扣殺球和打來的半場低平球。其移動前的准備姿勢及站位基本同上網步法。
1、向右移動步法
判斷准來球後,上體稍傾倒向左側,用左腳掌內側用力蹬地,右腳同時向右側跨大步,髖關節隨之右轉、上體稍傾倒向右側,,重心在右腳上。若距來球較近,可採用上述動作,若距來球較遠,則需左腳先向右腳墊一小步再起蹬,右腳同時向右側跨大步。
2、向左移動步法
判斷准來球後,上體稍傾倒向右側,用右腳掌內側用力蹬地,左腳隨髖關節的轉動同時向左側跨大步。若來球較遠,左腳先向左側移一小步,緊接著右腳往左側方向起蹬並轉身,向左跨大步。
後退步法有右後場區後退步法和左後場區後退步法。右後場區後退步法主要是正手的後退步法;左後場區後退步法包括頭頂後退步法和反手後退步法。不論是哪種後退步法,其移動前的准備動作和站位界皆同上網步法。
起跳騰空突擊步法主要運用於向左、右兩側稍後的位置移動,突然起跳攔截對方擊來的弧線較低的平高球。它 的特點是起動快、動作突然,常在對方尚未站穩之際,給其以襲擊,使對方防不勝防。
當判斷准來球飛向右側底線且弧線較低時,右腳先向右後跨一步,接著左腳向右側後蹬地,右腳起跳,身體向右側後方躍起,截住來球,用正手擊球技術扣殺或劈吊對方空檔。當來球飛向左側底線時,用右腳掌蹬地,左腳起跳,用特點擊球技術突擊對方。
在運用起跳騰空突擊步法時應注意擊球後落地時,要控制好身體平衡,並立即回到中心位置。
對上述羽毛球步法中最基本的幾種步法,初學者在平時的練習和比賽中,應按照要求去體會和掌握,並應該在比賽中不斷地去摸索這些步子移動的規律,以適應比賽中瞬息萬變的情況。
下面介紹的步子移動中具有規律性的一些問題,對更好地去運用步法有很大的幫助。
站位
不論是 單打還是雙打,在步子移動前應該選擇一個有利的站位,這既有利於向各個方向運動去迎擊來球。又可使對方不易找到攻擊的空檔。在一步情況下,上網步法或後退步法,其移動前的站位應有所變化。例如:己方網前技術較好,但後退步法較慢,其站位要適當偏後。以平高球控制了對方後場之後,對方被動地回一網前球,這時己方站位應片前,准備迎擊網前球。當在網前搓出既旋轉又貼網的近網球時,站位可靠前些,因對方一步不可能回出有較大威脅的球;即使對方打後場球時,也只能被動挑高球(因己方搓球的質量很高),這時,己方有充裕的時間從網前回到後場。總之,步子移動前站位的選擇不是固定不變的,合理、適當的站位常能使自己把握場上的主動權。
站法
站法與雙方的打法特點、來球的落點有密切的關系。一般的站法有兩種:一是前後站,即右腳稍前和左腳稍前;二是平行站。防守或接兩側來球,多採用平行站法。上網或後退時,多採用前後站法。這兩種站法各有利弊,但可以根據不同情況不斷地變換站法。
起動
起動是各種步子移動的前提,只有起動快,才能迅速到位。這不但能取得較高的擊球點,爭取時間的主動,還能更好地完成各種擊球技術。
要做到起動快,應該注意以下要點:准備時,兩腳不能站實(即以全腳掌著地),這樣不利於蹬地起動,而應稍提腳跟,並使兩腳保持微動。在起動前應提高預判能力,即根據對方擊球的習慣動作,提前判斷來球的方向,以便及早做好起動的准備。這一點對於初學者來講往往是不容易的。但只要這平時的練習和比賽中細心觀察、分析對手的擊球特點和習慣動作,就會為預判提供依據。這也是一種心理訓練。在學習打羽毛球的初級階段,如能將這種心理訓練很好地和技術、戰術訓練結合起來,就能很快地提高水平。
回動
所謂回動,就是在接球後,立即回到適當的位置(原則上同中心位置),准備接下一個來球。如不善於立即回動,則極易暴露自己的空檔而遭到對方的攻擊。若這後場吊對方網前球後,匆忙地朝前場跑;在前場放了網前球後盲目往後退,這些都是回動不當的表現。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增強回動意識,每擊完一球後,不停留在原地,也不盲目前後跑動,而是積極調整步子,原則上回到中心位置;二是在上網時要保持身體平衡,充分利用右腳的回蹬回動;第三,後退時,最後一步重心要在右腿上,擊完球後,身體重心應隨右腳前移,上體前壓,協助回動;第四,不論是上網、後退,還是兩側移動,如出現腳步混亂,則應立即以小步盡快調整正常步子。
1、單個步法練習
初練步法時,首先徒手按照各種步法點動作要領,一步一步分解後進行練習。這一階段主要是體會出腳步的順序及擊球前最後的姿勢。
2、綜合步法練習
在熟練地掌握各單個步法點基礎上,再將幾個單個步法組合起來進行全場性點綜合步法練習。初學者進行綜合步法練習,一般要經過以下幾個步驟:
固定移動路線的步法練習
這一階段主要是在固定移動路線上,熟悉各個單個步法的跑動路線。如:從中心位置開始,先後退至正手底線,然後回到中心位置,再上右網前,接著再回到中心位置,如此循環等等。
不固定移動路線的步法練習
在熟練地掌握了各個固定方向的移動步法之後,就可進行不固定方向的全場移動練習了。練習者可隨心所欲地在全場范圍內進行步法練習。練習者也可在場外指揮者點指示下進行綜合步法練習:指揮者指向網前區,練習者以上網步法進至網前;指揮者指向後場,練習者以後退步法退至後場。在進行不固定移動路線步法練習時應注意:不論是自練還是按場外指導指示練習都要避免慣性機械地移動步子,而應多做一些無規律點重復跑動,這樣才能與實戰結合起來。
回擊多球的步法練習
陪練者將多球先後發往練習者點前後左右場區,迫使練習者運用各種步法移動去迎擊來球。此練習方法既可練步子又可練手法,練習密度大,實際效果好。謝謝採納
㈥ 你好,很愛看羽毛球比賽的說,我還選修了羽毛球課的,嘿嘿,但是我只有155的樣子(女生),殺球是不太可能
不是這個樣子的,羽毛球殺球是要探搶最高點實現的,1米55,伸出胳膊,加上拍長,有2米足夠,站在底線也可以殺球的。只是需要老師指導,規范動作才可以做到。
1米55這樣身高打球的人很多,殺球犀利的也很多,需要系統學習而已。
㈦ 怎樣對付羽毛球殺球(無網)
一:不給對方殺球機會
1,盡量不給對方機會殺球,要想不被扣殺就必須掌握比賽節奏,不要打中場半高球給對方,可以打高遠球不給對方點殺扣殺機會。
羽毛球怎麼防對手的殺球
2,也可以打前場擦網球,角度盡量刁鑽,盡量讓打過去的球速快點,高度也要盡量低點,當然必須要高過網。
二:接殺球
1,對方准備扣殺的時候,應該站在場地中央,雙膝微彎,全身放鬆,注意對方扣殺一瞬間手腕的方向,根據對方手腕的方向判斷球的落點。有目的地防守。
2,不得已遇到殺球的時候,重心放低,最重要的拍要放在身前,球殺下來,也別往後躲,也別往後引拍,直接用拍頂上,靠力道彈回去。很多人一看到對手殺球就後退,這樣的話擊球點往往過於偏後偏低,回球質量不高,即使接起來了,下一拍也很容易被直接幹掉。
3,在拍與球接觸的時候,根據拍面的朝向和擊球聲大致判斷出球的走向,腳下做出相應的動作,開始揮拍回球,這里是對預判的延伸,如果看拍面無法確定球路,也可以看出球角度來大致判斷。
4,有時面對極其突然的殺球,只好靠著感覺揮拍,接殺的感覺是練出來的。
5,打擊球的時候手腕可以發力,也可以不發力,但是盡量給出角度使回球變向。大力回球也盡量不打,由於被動接殺的時候很難發力,普通羽毛球愛好者很難回出完美的後場球,與其回出一個質量不高的中場高球,還不如回一個細膩的網前球。
6,自身步法、回位要到位,殺球的速度快,不易接,不給對手露出大半個空場。
㈧ 羽毛球應該怎樣扣殺
扣關是羽毛球進攻的主要手段,是最帥最有氣勢的一招。偶當初迷上羽毛球就是
因為看了別人打的扣殺太帥。
技術層:力量的爆發!
人體最大的力量是腰力,(腰好,生活好~~~)運用腰力和手腕,才能讓力量的
大小與時機相乘,發出最大的力量。
首先擊球點要高。
這點是老生常談,當然你要做到這一點的話要先練好一點,退!如果你退得不夠
快,如何保證你的擊球點能在你揮拍最快的地方——前上方呢?第二起跳要輕
松。從真正發出動作時候起,你的思維就應該交給你的身體,而不是在大腦。人
身體本身就是有極好的平衡性,協調性,想太多的話會進入惡性循環的。嘿嘿。
第二:路線的選擇
也就是落點的選擇。其實打哪都行,關鍵是要是達到你的意識打出來的球,而不
是你用盡力氣後無法控制落點的球。
三個點,一是離自己最近的一點,也就是打直線球——慢慢練吧。二是離對手最
遠的那一點:一般是對角,因為要算是對手的重心。三是打在對手的近身:打力
量反應不足的菜鳥用的。
第三:力量的選擇
扣殺不一定力量很大,只要能達到目的,何必浪費體力呢……
例如打對手重心相反的方向,或者是主要讓對手跑來跑去消耗體力失去重心的
球,都不用盡全身之力的……
而且力量大小不定,可以很容易迷惑對手,還可以隨時打出吊前場等戰術球。
戰術方面的:
最好不要扣殺的情況:對手的高遠球;無法後退在你後上空的球。這時候扣殺很
容易落入對手的控制之中。
扣殺最好能做到一擊必殺,如一些必死的對手失誤球,或者是迷惑對手後打出的
戰術球。想用氣勢打倒對方的扣殺只出現在打小女生的時候……
第二種殺法就是兩拍連扣……因為接扣好球是比較難的(比如接回後場高遠,接
到前場的兩個角),第一拍以戰術為重,盡量打不好接的地方,第二拍就是拍蒼
蠅的時候……挖哈哈哈~
再最後一句話:不要輕易扣殺!
㈨ 羽毛球各種殺球手勢和身體姿勢
接發球雖然處於被動、等待的狀態,但由於發球時受到規則諸多的限制,使發球不能給接發球者帶來太大的威脅。發球者發球只能發到對角線的接發球區內,而接發球者只需防守半個不到區域,卻可還擊到對方整個場區。所以,接發球者若能處理好這一拍,也可取得主動。
(1)接發高遠球、平高球
一般可用平高球、吊球或殺球還擊。但如對方發球後站位適中,進攻時要注意落點的准確性。若用殺球、吊球還擊,自己的速度要跟上;如果對方發球質量很好就不要盲目重殺,可用高遠球、平高球還擊,伺機再攻,或者用點殺、劈殺、劈吊下壓先抑制對方。
(2)接發網前球
可用平推球、放網前或挑高球還擊。當對方發球過網較高時,要搶先上網撲殺。接發網前球的擊球點應盡量搶高。
(3)接發平快球
要觀察對方的發球意圖,隨時要做好准備。借用對方的發球力量快殺空檔或追身都能奏效,也可藉助反彈力攔吊對角網前。
反手球
就所有的運動員而言,後場的反手擊球總是或多或少地弱於正手擊球,相對進攻性不強,球路也較簡單(由於生理解剖結構的限制),有的運動員還不能在後場用反手把球打到對方端線,所以對於對方的反手要毫不放鬆地加以攻擊。
(1)調開對方位置
使對方反手區露出空檔,然後把球打到反手區,迫使對方使用反拍擊球。
(2)對反手較差的對手
後場反手較差的人,經常使用頭頂擊球、側身擊球、側身弓擊球來彌補反手的不足。由於頭頂、側身擊反手區時,身體重心、身體位置要偏向左場區的邊線,因而可以重復攻擊對方的反手區,使其身體為止遠離中心。這樣本來是對方優點的正手區就出現大片的空檔,成了被攻擊的目標。當對方打來半場高球的時,扣殺落點的選擇應是∶如對方移動慢,扣殺落點應在他剛離開的為止。因為在快速移動中要馬上停住再回轉身來接殺球是很困難的。迫使對方在後場用反拍擊球時,要主動向前移動位置,封住網前,當對方在後場用反手吊直線或對角網前球時,就可以很快上前撲殺或搓、勾,為下一拍創造主動的機會。
平高球壓底線
用快速、准確的平高球打到對方後場兩角,在對方不能攔截的前提下盡量降低球的飛行弧線,把對方緊壓在底線,當對方回擊半場高球時,就可以扣殺進攻。使用平高球壓底線時,如配合劈吊和劈殺可增加平高球的戰術效果。一般情況下,平高球的落點和殺、吊的落點拉得越開效果越好。
拉、吊結合殺球
此戰術是把球准確地打到對方場區的四個角上,使對方每次擊球都要在場上來回奔跑。使用這種戰術時,對不同特點的對手要採用不同的拉、吊方法。對後退步法慢的可以多打前、後場;對盲目跑動滿場飛的可使用重復球和假動作;對靈活性差的應多打對角線,盡量使對方多轉身;對後場反手差的仍通過拉開後攻反手;對體力不好的可用多拍拉、吊來消耗其體力,然後戰勝之。
如能熟練地使用平高球、劈吊和網前搓、推、勾技術,快速拉開對方,伺機突擊扣殺,則這一戰術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由於一體成型(jointless)很難使羽拍的重量分布合理而且扭力較差所以很少採用據我所知僅有低檔carbonex8000採用,而拍框和拍桿分開製造再用內置T型接頭(Built-in T-joint)技術連接的羽拍其各方面性能都要好的多。
吊、殺上網
先在後場以輕殺、點殺、劈殺配合吊球把球下壓,落點要選擇在場地兩邊,使對方被動回球。對方還擊網前球時,迅速上網以貼網的搓球,或勾對角,或快速平推創造半場扣殺機會;若對方在網前挑高球,可在其向後退的過程中把球直接殺向他的身上。
過渡球
首先要明確過渡球是為了擺脫被動,為下一拍的反攻積極創造條件。怎樣才能變被動為主動是比賽中的重要一環。被動時要做到∶首先爭取時間調整好自己的位址和控制住身體的重心。從網前或後場底線擊出高遠球是被動時常用的手段。當處於不停地跑動追球的狀態時,或身體重心失去控制時,都可以打出高遠球,以贏得時間,恢復身體重心,調整自己的處境。其次,利用球路變化打亂對方的進攻步驟。在接殺球或接吊球時要把球還擊到遠離對方的地方,以破壞對方吊、殺上網的連續快速進攻。如果對方吊、殺球後盲目上網,而自己的位址較好時,則可把球還擊到對方底線。
防守反攻
這一戰術是對付那種盲目進攻而體力又差的對手。比賽開始,先以高球誘使對方進攻,在對方只顧進攻而疏於了自己的防守時,即可突擊進攻。或者在對方體力下降、速度減慢時再發動進攻。這種開始固守、乘虛而入、以逸待勞、後發制人的戰術有時效果也較好。
㈩ 打羽毛球最基本的動作(握拍動作還有步伐),要帶圖的,不要動漫的,最好是真人的圖,謝謝~~
握拍——基本擊球動作
羽毛球拍握法正確與否,對於掌握和提高羽毛球技術水平,有著重要的影響。羽毛球技術中的握拍和指法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基本的握拍法有兩種,即正手握拍法和反手握拍法。
反手握拍法
在正手握拍的基礎上,拇指和食指將拍柄稍向外轉,拇指頂點在拍柄內側的寬面上或內側棱上,中指、無名指和小指並攏握住拍柄,柄端靠近小指根部,使掌心留有空隙。球拍斜側向身體左側,拍面稍後仰。一般說來,擊身體左側的來球,大都先轉體(背對網),然後用反手握拍法擊球。
正手握拍法
虎口對著拍柄窄面的小棱邊,拇指和食指貼在拍柄的兩個寬面上,食指和中指稍分開,中指、無名指和小指並攏握住拍柄,掌心不要緊貼,拍柄端與近腕部的小魚際肌平,拍面基本與地面垂直。正手發球、右場區各種擊球及左場區頭頂擊球等,一般都採用這種握法(以右手握拍者為例)。
正手網前搓球的握拍:
握拍的靈活性根據對方來球的不同角度和為了控制准確的落點,握拍的方法也隨時會有些細微的改變。例如:正手網前搓球的握拍:在正手握拍的基礎上,拇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稍松開,使拍柄離開掌心,拇指斜貼在拍柄內側的上小棱邊上,食指稍前伸,使第二指帶斜貼在拍柄外側的寬面上
反手網前搓球的握拍:
在正手握拍的基礎上,拇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稍松開,拍柄離開掌心同時使球拍稍向內轉,拇指貼在拍柄內側的上小棱邊上,食指第三關節貼在拍柄外側的下小棱邊上。
正手接殺球勾對角網前球的握拍:
在正手握拍的基礎上,拍柄稍向外轉,拇指斜貼在拍柄內側的寬面上,食指第二指關節和其他三指的指根貼在拍柄外側的寬面上,拍柄不貼掌心。
反手接殺球勾對角網前球的握拍:
在正手握拍的基礎上,拇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稍松開,拍柄離開掌心,同時將拍柄向內轉動,拇指第二指關節的內側貼在拍柄內側的上小棱邊上,食指第二指關節貼在拍柄的下中寬面上,其餘三指自然抓在下中寬面和拍柄內側的寬面上。
下面是基本的擊球動作,動作簡單,但要掌握要領並勤加練習才能熟練運用
擊高球是後場擊球技術之一,高球為分為高遠球和平高球。擊高遠球就是把球打的又高又遠,球飛至對方底線是從高球發展而來,它飛行的速度比高遠球快,弧線比高遠球低,是後場進攻的有效技術之一。擊高球可分為正手、頭頂、反手擊直線和對角線高球。
正手擊直線高球和對角線高球
起跳後手腕控制球拍對准來球路線,快速揮拍擊打球的後部,球即沿著直線飛行;若手腕控制拍面擊球托的右下方,球則沿著對角線方向飛行。擊球後,手臂隨慣性自然回收至胸前。如圖:
頭頂擊直線高球和對角高球
如果對方過來的球飛往後場區,那麼擊球點應該選擇在頭頂上前方的部位,用力揮拍鞭擊球托後部,使球沿直線高飛過網。
頭頂擊對角高球,握拍手法略有不同,用拇指和食指向左捻動拍柄,使虎口對准拍靠外的小棱邊,球拍仍由右後繞過頭頂,小臂向前方內旋帶動手腕收發力,形成鞭擊,擊球托的左後部。擊球後,小臂內旋較名顯,慣性作用較大,手臂自然往前擺動。
反手擊高遠球
如果對方的來球向左後場區的時候,要迅速把身體轉向後方,移動到適合的擊球位置,背對球網,反手握拍,沿半弧形擊球,把球擊向後上方
正手吊直線球和對角線球
吊直線球時,擊球用力的方向是朝前下方,但是擊球瞬間,小臂突然減速,用手腕的閃動向下輕輕切擊球托的右側後下方,使球越網後即下落;吊對角線球時,擊球用力的方向是對角線斜下方。如圖
[NextPage]
頭頂吊直線球和頭頂吊對角線球
擊球動作幾乎和頭頂直線高遠球相似,只是擊球的瞬間,小臂突然內旋並往前下方揮拍,手腕的外伸後展帶動球拍輕點球托的左側後下部,球沿直線飛行。 (如圖)
反手吊直線球和反手吊對角線球
反手吊直線球和反手吊對角線球的擊球前的動作同反手擊高球動作類似。不同的是小臂要上擺,用拇指內側頂住拍柄,手腕向後「甩腕」輕擊球托的後下部位,使球的飛行方向朝著直線和對角線和對角線方向落到對角線方向落到對方網前
騰空突擊扣殺
除了上述三種扣殺技術外,還有一種扣殺是比賽中經常會用到的,它就是騰空突擊扣殺技術。當對手擊出弧度較低的平高球時,身體騰空,上體後仰成反弓形,肩盡量後拉,擊球時,小臂快速舉起,手腕從後伸到旋內、小臂跟著屈收壓腕鞭打,高速向前下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