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可愛圖片 » 可愛條頓騎士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可愛條頓騎士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9-26 11:01:36

⑴ 求歐洲聖殿、醫院、條頓三大騎士團資料

條頓騎士團 條頓騎士團是三大騎士團中最後成立的一個。1187年哈丁戰役之後,聖城耶路撒冷很快被薩拉丁的軍隊攻克。教廷號召發動新的東征,奪回聖城,這便是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當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巴巴羅薩率領德意志軍隊率先開赴小亞細亞,可惜紅鬍子出征未半便中道崩殂,他的兒子施瓦本公爵繼承遺志繼續東征。條頓騎士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立的。1190年,十字軍經過苦戰,終於攻下了重鎮阿科,一些德意志騎士在阿科建立了一個行善的醫護組織,這就是後來的條頓騎士團,不過建立之初它並沒有軍事任務,只是照顧傷患。1198年,條頓騎士團以聖殿騎士團為樣板,改造為軍事修會,執行和醫院騎士團一樣的教規。因此有些資料上把條頓騎士團成立的時間記為1198年,這也不無道理。 在小亞細亞期間,條頓騎士團發展緩慢,跟聖殿騎士團和醫院騎士團相比實在不能同日而語。從某種程度上講,條頓騎士團成立的不是時候,聖城時代已經過去,前往小亞細亞的不是絡繹不絕的朝聖者,而是歐洲君主率領的大軍,在這些位高權重的君主手下,騎士團作為獨立的組織要想發展實在是太難了,更何況在他們前面還有聲名遠揚的聖殿騎士團和醫院騎士團。在小亞細亞的經歷對於條頓騎士團來說實在是乏善可呈。 醫院騎士團 醫院騎士團全稱是「耶路撒冷聖約翰醫院騎士團」,又被稱為聖約翰騎士團或善堂騎士團,是最為古老的軍事修會,代表羅馬教廷。醫院修會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前就成立了。約1070年,一些阿馬爾菲商人在耶路撒冷的聖墓教堂附近,建造了兩座修道院和一個招待所,讓朝聖者居住。招待所就是醫院的前身。1099年,法國貴族Gerard和幾名同伴占據了教堂附近的醫院,用來照料傷患和朝聖者。1113年,教廷承認他們是獨立的修會,並賜予他們一系列的經濟、政治特權,如無需繳納什一稅,無需接受任何政權的領導,只受教皇節制。醫院騎士團的會規以聖奧古斯丁修會的會規為基礎制定。騎士團的成員分為教士、騎士和士官,以及會友。騎士團由一位大團長(Grand Master)統治,並有教士會議和八位法官協助。其組織和聖殿騎士團十分相似

⑵ 條頓,普魯士之間的關系

條頓騎士團為1198年3月5日於巴勒斯坦的阿克成立,受教廷和德皇的雙重領導。經教皇恩准,條頓騎士披聖殿騎士一樣的黑十字白披風。以後,條頓騎士團在東方非常賣力地與穆斯林作戰,還參加了劫掠君士坦丁堡。到1221年1月,教皇烏諾利斯三世授予了條頓騎士團113項特權,條頓騎士團從而與聖殿、醫院兩騎士團並立為三大騎士團。

1221年第五次十字軍在埃及失敗後,條頓騎士團一度移駐匈牙利(仍保留有中東的領地)。不料1225年條頓騎士團與匈牙利國王安得魯斯二世鬧翻,被驅逐出境。但天無絕人之路,北面波蘭的瑪佐夫舍公國向騎士團伸出了召喚之手。

2、 波蘭和普魯士的狀況

波蘭當時的狀況並不比羅斯好,從某種程度上說更糟糕。波蘭自12世紀中葉起分裂成四個公國,到13世紀初形成的割據局面是:

萊斯齊克一世(白色的)統治小波蘭,有波蘭大公的稱號,實際上只是克拉科夫公國的王公;
康拉德(萊斯齊克的弟弟)佔有中部和東北部的瑪佐夫舍;
瓦迪斯瓦夫(細腿的)占據西部的大波蘭;
瓦迪斯瓦夫二世的後代分割著西南部的西里西亞。

此外,原屬於波蘭的波麥拉尼亞(按:即地圖中的波莫瑞,奧得河至維斯瓦河之間的濱海地區)西部的大公於1181年向德皇紅鬍子腓特烈一世稱臣,這塊土地就入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版圖(按:即神聖羅馬的西波麥拉尼亞公國)。波蘭的出海口只剩下了包括格但斯克在內的東波麥拉尼亞地區,但這一地區也處於各行其是的狀態。

在波蘭疆域以西的斯拉夫人的土地上,也發生了不利的變遷。那就是在十二世紀建立了勃蘭登堡侯國,它成了德國東向的前進堡壘。向東推進的勃蘭登堡的侯爵們逐步蠶食了瓦爾塔河下游和奧得河一帶的地區。同時,佔領區的德國移民加強了對該地區的日耳曼化。

而在波蘭的東北部,維斯瓦河下游和涅曼河之間的濱海地區定居著信奉多神教的普魯士人(注意:後來德國人的叫法與波蘭人不同,德國人把這一地區稱為東普魯士,而把東波麥拉尼亞稱為西普魯士,表達了日耳曼民族的一種傾向)。普魯士人還沒有建立統一的國家,分為九個大部落:波梅扎尼亞、波蓋扎尼亞、瓦爾米亞、納坦賈、巴爾恰、薩姆比亞、納德羅維亞、斯卡洛紹亞、亞奇維耶日。從l2世紀起,瑪佐夫舍王公不斷襲擊普魯士人,強迫他們納貢稱臣。1216年,瑪佐夫舍王公康拉德在克拉科夫王公萊謝克和西里西亞王公亨里克的參與下,在赫翁諾建立了普魯士主教區,企圖強迫普魯士人接受基督教。1222年和1223年,波蘭的王公們在教皇的支持下,對普魯土發動了兩次大規模的價討。普魯士人英勇善戰,先後打敗了波蘭王公的進攻,並發動報復性反擊,不斷襲擊瑪佐夫舍和東波麥拉尼亞的村鎮,甚至還深入到普洛次克。

3、條頓騎士團征服普魯士

瑪佐夫舍的康拉德大公眼見無法戰勝普魯士人,時正值落魄的條頓騎士團被趕出匈牙利。康拉德竟想出了「以夷制夷」的法子,委託條頓騎士團來佔領普魯士,並使其臣服於瑪佐夫舍公國。從1226年起,身穿白衣,佩著黑十字的騎士們應康拉德的邀請,逐次逐批地來到了波蘭,他們從康拉德那裡得到赫翁諾地區作為封地。1233年,條頓騎士團開始了征服普魯士人的軍事行動。1234年,羅馬教皇格列高里九世頒布詔書,宣布被征服的普魯士為騎士團私產。l237年4月,根據羅馬數皇的旨意,條頓騎士團同寶劍騎士團合並,組成了一個強大的騎士團國家(以後寶劍騎士團一般也稱為立窩尼亞騎士團)。

十字軍騎土們對普魯土的戰事延續了多年。當地居民絕望地進行著反擊,但十字軍騎士們在戰斗中一塊一塊地佔領了普魯士的領土,同時修築起了防禦城堡。普魯士人雖然舉行了多次起義,但都遭到鎮壓。1260年左右,西部的波梅扎尼亞、波蓋扎尼亞、瓦爾米亞、納坦賈、巴爾恰、薩姆比亞先後被征服。1283年,東部的納德羅維亞、斯卡洛維亞、亞奇維耶日也被征服。十字軍騎士們管理佔領的土地,他們強迫當地居民進行奴役勞動,同時把許多德國移民引進到新建立的城鎮和鄉村,這導致了整個地區的逐步日耳曼化。到十三世紀末,十字軍騎士們鞏固了自己在普魯士的佔領區。

4、 騎士團和波蘭分道揚鑣

騎士團在進入波蘭之初,與波蘭各公國之間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合作關系的。如1241年4月9日對蒙古貝達爾(察合台之子)軍的利格尼茨之戰,西里西亞大公亨里克二世組織5個軍團迎擊,其中半數是日耳曼人,第4軍團完全是以條頓騎士團組成,由騎士團大團長Popoo d'0sternau指揮。熟悉蒙古史的諸公都知道這場戰斗的經過,此處不再贅述(這可以參考有關書籍中的描述,如《多桑蒙古史》)。

騎士團國家得到了教皇和德皇的支持,在征服普魯士的過程中逐步擺脫了波蘭王公的領導。到十三世紀末,十字軍騎士團就顯露出要和勃蘭登堡聯結起來的趨勢,並不斷蠶食、侵佔波蘭領土,還時而干涉波蘭的內部事務,力求從政治上削弱波蘭國家。

同時,勃蘭登堡侯國正在波蘭的西部崛起。德意志人利用波蘭內戰,不斷蠶食波蘭西部領土。而波蘭西里西亞的王公們在內戰中為了削弱對方,又請求德意志諸侯們的幫助,為他們的東侵敞開了方便之門。利格尼茨王公鮑菜斯瓦夫求助於馬格德堡大主教韋利勃蘭特,把位於奧得河中游和瓦爾塔河下游的波蘭領土盧布希的—半土地送給他。1253年,馬格德堡大主教把這塊土地轉送給勃蘭登堡侯國。不久,勃蘭登堡侯國佔領了全部盧布希。這樣,在西波麥拉尼亞和大波蘭之間打進了一個楔子,為進一步進窺波蘭創造了條件。

⑶ 這是二戰德國的什麼旗幟

德國的鐵十字勛章就這個樣子,但是德國軍旗不是這樣的。以下是我找到的比較相像的圖片,希望對你有幫助。

⑷ 二戰德國坦克上畫的類似鐵十字是什麼圖案

鐵十字標志並不源於納粹,它的誕生比納粹政權要早120餘年。鐵十字標志是德意志數百年來的軍隊象徵。鐵十字構成很簡單,只是以鐵和銀的曲線組成的圖案,但在線條之間包含了勇敢的意義,這是德意志軍隊的傳統軍魂。

在神聖神羅馬帝國時期的條頓騎士團就開始使用形式鐵十字的黑色十字元號,而條頓騎士團的成員的主題就是日耳曼人。

⑸ 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大騎士團(聖殿 醫院 條頓)衣服是什麼顏色

醫院騎士團好像是紅白,像瑞士國旗那樣。聖殿是白色的。條頓好像是黑的

⑹ 有關條頓武士的一切

第三次十字軍東征(1189年-1192年)期間,1190年在巴勒斯坦重鎮阿科由一群強悍的德意志騎士建立。德文全稱:耶路撒冷的德意志聖瑪麗醫院騎士(Orden der Brüder vom Deutschen Haus St. Mariens in Jerusalem)。

1211進入東歐,1285征服普魯士,定都馬林堡,建國。但是條頓的精銳騎士團在中東歐遇到了麻煩,這里遍布濃密的大森林和湖泊沼澤,騎兵的機動優勢發揮不出來。

先後遭遇2次重大失利,1242年楚德湖(Peipussee)戰役中被諾夫哥羅德公爵亞歷山大·雅羅斯拉維斯指揮的羅斯聯軍擊敗。1410年坦能博格(Tannenberg)戰役,是歐洲中世紀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騎士戰爭。

條頓騎士團被波蘭-立陶宛-斯摩棱斯克聯軍擊敗,大團長容金根(Ulrich von Jungingen)陣亡,整個日耳曼仆倒在了這場戰役上。兩次都是敵人的步兵集群,輕松的用長槍將騎士挑下馬。

(6)可愛條頓騎士圖片擴展閱讀:

實際戰斗:

而在實際戰斗中,由於馬匹的耐力只能做1到2次高速沖刺,騎兵先攻擊完後會回到國王,大主教身旁聽候下一次命令,不是特別高貴的騎士都會加入徒步方陣。當步兵攻擊的時候,有一個200~500的接觸距離,最大的威脅是敵人的硬弓(但是發射頻率低1分鍾1~2發,步兵可利用間隙漸進)。

發現敵人射出一波箭後,箭會按照彈道幾乎垂直的扎入地面,於是就像大片里演的那樣,百夫長喊一句「standing by「(受阻,停滯)。於是士兵會單膝跪倒,身體蜷縮,盡量壓低水平角度,將盾牌上舉過頭頂覆蓋在身體上方。

這樣,雖然每個單個方向的防禦會略微降低(畢竟盾和地面在水平方向還有空隙),但是卻能做到基本完美的防護要害,而且攻擊城堡時面對上方的石塊和沸騰瀝青也是這樣防備。

⑺ 求 條頓騎士圖片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B%A2%CA%BD%CC%B9%BF%CB%B3%B5%B1%EA

⑻ 這個圖片表示什麼 藍底紅色十字

白底紅十字是指聖殿騎士團,紅底白十字是醫院騎士團,白底黑十字是條頓騎士團,至於這個藍底我從來沒見過,有可能是歐洲某個國家的國旗,或者說沒有別的含義只是一張十字標志的圖片

⑼ 維京、哥特、條頓等的簡單介紹。

維京人(從公元500年到1100年)

維京人(亦即「北歐人」),也被羅馬人稱為日耳曼人,是最後一支威脅歐洲的蠻族部落。從他們在斯堪的那維亞的老家散布開來,他們會以龍船(因為在這種小船的船頭和船尾雕上龍頭而得到這個稱號)橫渡海洋並突然作出攻擊。他們會先作出突襲然後洗掠,在任何龐大的抗抵部隊能作出攻擊之前就會自行撒退,不過他們的行□卻逐漸變得更為大膽。到了後來,他們甚至佔領並定居在歐洲重要的地區。

哥特(gothic)這個特定的字匯原先的意思是西歐的日耳曼部族。
它的命名是從德國的「Goth」部落由來的,Goth人入侵了義大利並推翻了羅馬帝國。在15世紀,人們普遍帶有著文藝復興的觀念,希望回到古典時代。介於古典時代和文藝復興時期的這段時間被稱為中世紀。因為義大利記恨Goth人毀掉了他們的羅馬帝國,文藝復興時期的人們始終對中世紀帶有著否定的術語,他們稱這一時期為「Gothic」。意味著野蠻和粗野。當然我們要看到事物的雙面性,中世紀給世人留下了很多寶貴的文化遺產和傑出的藝術作品。這時期的建築技術上有了突破式的改進,產生了像NOTRE-PAME這樣的歌特式大教堂。歌特式的藝術不僅僅體現在建築上,從12世紀到16世紀的早期,雕刻,玻璃製品,裝飾物等都貼上了歌特藝術的標簽。宗教在歌特藝術作品中起到了很重要的因素。畫家,雕刻家們比起用現實主義的方法表現主題更多的運用宗教的感覺。不管怎麼說,文藝復興時期的人門很顯然對「Gothic」這個詞彙是含蓄的否定。

條頓大體上相當於現在的德國,條頓人(從919年到1250年)
最為聞名的日耳曼戰士就是條頓騎士,乃受十字軍所感召具宗教使命感的戰士。條頓騎士透過征戰將基督教傳播到波羅的海地區,但最後被亞歷山大列夫斯基在凍結的丕貝士湖上一場戰斗受到遏止。

⑽ 條頓人是現在哪國人

條頓人(Teutonen)是古代日耳曼人中的一個分支,公元前4世紀時大致分布在易北河下游的沿海地帶,後來逐步和日耳曼其他部落融合。後世常以條頓人泛指日耳曼人及其後裔,或是直接以此稱呼德國人。
哥特人是怎樣建立自己的國家

日耳曼人是北歐的古代民族。公元初日耳曼部落開始階級分化,出現貴族,同時分為東、西、北三支。東西兩支輾轉遷徙,部分在公元5世紀左右推翻西羅馬帝國。此後,他們中的哥特人、法蘭克人等在羅馬領土建立了許多的王國,形成封建社會。

哥特人是日耳曼人中人數最多、發展最快、影響最大的一支。日耳曼人長著高大的身軀、白色的皮膚、長型的腦袋、棕色的頭發和碧藍的眼睛,和印度人、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一樣,都是屬於雅利安人種。早在公元前1000年,日耳曼人便已居住在波羅的海的西岸,包括現在瑞典的南部、丹麥的日德蘭半島、德國的波羅的海海岸及沿海諸島。

直到公元1~2世紀,大部分日耳曼人才在萊茵河以東、維斯瓦河以西、北海和波羅的海以南、多瑙河以北的廣大地區定居下來,成為羅馬帝國的北方鄰居。人口估計有600萬。在塔西佗時代,日耳曼人有二三十個分支,後來小的分支逐漸減少,經過合並和組合,形成5個大的分支:盎格魯—撒克遜人、法蘭克人、汪達爾人、勃艮第人、哥特人。

公元374年,約在300年前被中國的漢王朝擊敗的北匈奴人經過輾轉流徙,到達歐洲東境,渡過頓河,出現在東哥特人面前。東哥特人大為驚恐。當時,東哥特人的領袖亥爾曼聽說有一支新的野蠻部落前來攻打,便急忙率兵抵抗。但哥特步兵根本不是匈奴騎兵的對手,一觸即潰,亥爾曼兵敗自殺。公元375年東哥特人向匈奴投降。從此,匈奴人便佔領南俄羅斯草原。

東哥特人被征服的消息傳到西哥特人那裡,他們預感到大禍臨頭,因而趕緊在德涅斯特河西岸營建堡壘,企圖阻止匈奴人渡河。匈奴領袖巴蘭勃探知此事,便不做正面進攻,卻在西哥特人布陣的上游渡河,進行包抄。西哥特人措手不及,被打得大敗而逃。

西哥特人在一個名叫弗利提吉爾恩的領袖率領下,集中在多瑙河畔,請求羅馬皇帝准其入居羅馬帝國境內。西羅馬皇帝瓦倫斯正為帝國人口減少,兵員缺乏而發愁,便欣然同意,並答應過河以後給西哥特人以土地和糧食,作為交換條件,西哥特人必須交出武器,並提供他們的妻子和子女作為人質。西哥特人害怕匈奴人的追擊,只得忍痛地接受了這些條件。

西哥特人上岸後,來到羅馬帝國的米西亞省和色雷斯省。但是羅馬統治階級背信棄義的行為,激起了哥特人的深仇大恨,西哥特人忍無可忍,終於起來造反了。

公元412年,亞爾多夫率領西哥特的全部人馬進入高盧南部,得到當地「巴高達」運動的強大支援,很快佔領納爾榜地區和土魯斯、波爾多等重要城市。公元419年,西哥特人新選的領袖狄奧多里克,便以土魯斯為首都,建立了西哥特王國。從此以後,西哥特人便結束了半個世紀的大遷徙生涯,在南高盧和西班牙定居下來。

公元476年,日耳曼人出身的羅馬軍隊的將領奧多阿克,推翻了西羅馬帝國政權,在義大利建立奧多阿克王國。東羅馬皇帝吉諾坐卧不安。他唆使東哥特軍事首領提奧多里克進攻奧多阿克王國,以擺脫自身的險境。

公元489年,提奧多里克從班諾尼亞出發侵入義大利。他聯合羅馬貴族,起用羅馬舊官吏,利用羅馬人敵視奧多阿克政權的情緒而取得支持,僅用3年時間就征服了義大利,殺死奧多阿克。提奧多里克便以拉溫那為都城,建立東哥特王國。從此,東哥特人便在義大利定居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