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可愛圖片 » 敦煌畫圖片大全可愛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敦煌畫圖片大全可愛

發布時間: 2022-09-28 12:26:29

1. 敦煌壁畫素材在哪裡能找到 圖片以及背景故事

莫高窟佛像故事圖雙頭佛像

這個故事繪於第237窟西龕頂西披上的瑞像圖部分.不同瑞像之間用條帶圖案分隔.正中為"雙頭佛像",畫中佛像雙頭四臂,造型奇特,腳下兩角各有一人胡跪供養.此畫構思巧妙,想像豐富.僅用雙頭四臂就表現了故事的主題,是莫斯科高窟題記最清楚的一幅佛像故事圖.

遙遠的古印度犍馱羅國有兩個窮人,靠賣力氣打短工過日子。他們雖然貧窮,但都篤信佛教。他們看到有錢人家鑿窟塑像畫金佛,供養菩薩,心裡尋思:我們雖然一貧如洗,但敬佛的虔誠心意一點也不比那些有錢人差,我們沒錢鑿窟,但願有一天,能自己出錢請畫工在寺廟裡面一身佛祖的妙相。為了早日實現這個願望,他們起早摸黑,餐風飲露,節衣縮食,拚命幹活,辛辛苦苦地做了十幾年,終於各自積攢下一枚小小的銀幣。他們就想用這枚銀幣請畫工畫佛像,以實現自己的夙願。

這一天,一個窮人懷揣著錢興沖沖地尋到畫工家裡,請求畫工為他畫一幅佛像。他說:「好心的畫工兄弟,我早年在佛面前許下誓願,要為他畫一幅金像真容,為此我苦苦積攢了十多年,總算有了這一枚銀幣,」窮人從懷中摸出帶著體溫的錢幣放在畫工手上,誠懇地請求說,「富人有錢鑿窟易,窮人無錢畫像也難,也許我這一生再也無能力攢到更多的錢了,畫工兄弟,我只好來求您了。」畫工被感動了,他知道憑這枚小錢畫一尊佛祖金容,恐怕連買材料都不夠,但他答應了窮人的請求。

沒過幾天,另一個窮人也找到畫工家裡。他雙手捧著一枚銀幣,拜倒在畫工面前說:「聰明善良的畫工兄弟,這一枚小錢是我多年血汗掙來的,請您用它替我畫一身佛祖真容吧。作為酬金,我知道不夠,但我無法再掙到更多的錢了,為了了卻我的心願,我只有來求您了,佛祖會保佑您的,我也會永遠感激您的大恩大德的。」畫工聽了這個窮人的衷心傾訴,盛情難卻,也就應允了下來。

畫工是位丹青妙手,他就用這兩枚小錢買來石青、赭沙等顏料,施展他出神入化的彩筆,匠心獨運地構圖,把兩個窮人和他自己的虔心篤誠凝聚融入一幅小小的畫像中,他感到運筆從沒有像現在這樣圓潤流暢,構圖從沒有像現在這樣瀟灑俊逸。他靜心滌慮,揮舞手中的畫筆如行雲流水,酣暢淋漓,一氣呵成。一會兒,一幅鮮麗逼真的佛像出現在寺廟的白壁上,畫工看著自己剛剛完成的傑作,簡直不相信是自己的手筆,因為過去畫的神像從來沒有像現在這幅這樣莊重慈祥。

第二天,畫工請兩位窮人來寺拜佛看像,正巧,兩個窮人同時來到寺廟。畫工得意地指著他的新作說:「這就是你們要我畫的佛像,怎麼樣,還滿意吧?」兩個窮人看到牆上只有一幅佛像,他們互相看了一眼,心裡起了疑惑。兩個人心裡都在想:「是我花錢請畫工為我畫一身佛像,這身像怎麼能說是兩個人的呢?」畫工從他們的表情眼神里知道他倆心裡犯嘀咕,便對他倆說:「你們那麼楞著干什麼?坦率地說,你倆給我的錢都不夠這身像的材料錢,我們都是窮兄弟,理應相幫。我把你們的錢連同你們的虔誠都畫到像上了,把我的技藝和心意也溶化到佛像上了。如果我說的不是謊話,這像一定會變。」話音未了,佛像就顯了靈異,奇跡出現了,佛像身後真的煜煜閃爍,放射出千萬道金光,形成一輪很亮很亮的光環,隱隱約約地看到神像身子在徐徐分開,分成兩個一模一樣的佛像,影子卻聯結在一起,光彩奪目,金碧輝煌。過了一會兒,身子又漸漸地合二為一,形成兩個佛首共處一身的奇妙佛像。

兩個窮人親眼看到了佛祖的神力,急忙五體投地,頂禮膜拜,更加虔心情佛。他們非常高興,因為佛祖感應到了他們真誠純潔的心,哪怕只是花了一枚小銀錢。他們感激畫工兄弟的情誼,贊嘆畫工高深莫測的神奇技藝。從此,三人結成了好朋友。

小沙彌守戒自殺

從前,有一位虔誠信佛,欽敬僧尼的老人,他有一個正值年少的獨生兒子,他尋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行善修身,莫如佛門,於是一心想讓兒子皈依佛門。

老人四齣尋訪,精誠所至,終於被他尋訪到一位佛法深廣、持戒嚴律,道行高卓的和尚,老人領著兒子去見和尚,請求收留他的兒子為徒。和尚見少年眉清目秀,鼻直口方,既憨厚又聰靈,是一個能出家修行,靜心悟禪的好胚於,內心十分喜愛,便一口應允了下來。和尚親自為少年削發剃度,講經授課。不久,老人的兒子就正式成為沙彌。在和尚的悉心教誨下,小沙彌漸漸領會了佛教真諦,造詣漸深,尤其在修持戒律方面,能超脫紅塵,摒棄七情六慾,心如枯井,一心念佛。

和尚所在廟宇的飲食之需,由城裡一個有錢的施主供給,一日三餐施主派人按時送來,陰晴寒暑,年年月月從不耽擱。有一天,施主的一個朋友請其全家老少、奴僕侍妾作客。施主推辭不過,只好答應了。但是,全家去赴宴,留誰看家護院呢,留童僕婢女又不放心。正在憂慮為難之中,施主的女兒問道:「父親去作客,難道還有什麼為難的事嗎?」??

「我們都去作客,留誰看家呢?」父親憂心仲仲地說。

「這有何難,父母盡可率全家放心前去,我在家看守即是。」女兒爽快地答應說。

於是,施主十分高興,帶了全家到朋友家去了。施主女兒獨自一人在家。

施主臨走時一高興,竟忘了囑咐女兒給寺廟里送飯。夕陽西墜,晚飯時刻已過,和尚肚子空空,耐不住飢餓,便吩咐小沙彌去施主家取食。和尚再三告誡小沙彌要棄絕一切俗念,入人家乞食,切勿貪圖聲色,要嚴守佛家戒規,以免敗壞佛門聲譽,墜入地獄。小沙彌恭耳聆聽,諾諾而退。

施主女兒獨自一人倚窗而思,情竇初開的少女隱隱感到春心的萌動,臉上腮邊的潮紅。庭院里花花草草,奼紫嫣紅地開遍,蝴蝶雙雙翻飛,雲雀對對啁啾著向藍天飛去。她卻體會到從未有過的孤獨和寂寞,十六歲了,她渴望著生活中美好的未來,她哀怨自己的父母親,不體諒女兒心思,偌大一所庭院,到處聲息悄然,只有子然一身,她憧憬著朦朧的神秘迷人的愛情。

忽然,一陣輕輕的敲門聲打破了這寧靜。

「是誰啊!」她怯生生地問。

「是我,小沙彌,來取施主布施的飯食。」

閨房寂寞中的少女突然聽到一位青年男子的聲音,一種不可言喻的感情湧上心頭,她迅速地開了門,一個文雅、俊秀的小沙彌站在她面前,她溫柔地低下了頭,懷中像揣著頭小鹿,突突地歡跳不停。小沙彌也想不到施主竟是一位漂亮的姑娘,一下子手足無措,臉紅耳赤起來。

「施主」,小沙彌彬彬有禮地說,「師父見天晚仍沒有人送飯,派我來求取。」他像背書似的囁嚅著,心裡默默告誡自己不要忘了戒律和師父的囑咐,眼神獃獃地盯住腳尖,頭也不敢抬。

「快請進來呀!」少女的心像歡快的春風,她掩飾不住自己內心的欣喜和對這個英俊小沙彌的愛戀,「啊,一定是神靈的旨意,憐憫我孤孤單單,好不寂寞,安排個這么可愛的小沙彌來到我面前。」盎然的春意使少女忘情,她用纖纖五指拉住小沙彌的手:「沙彌哥哥,一定餓壞了吧?我們俗人家事情多,家父去作客,競忘了給你們送飯,恕罪、恕罪!」小沙彌被少女的率真勇敢弄得耳熱心跳,不由自主地跟著少女走進門里。少女一陣風似地去了,一會又輕捷地飄回來,端來滿缽香飯,滿缽菜餚,拂動的空氣中彌漫著少女芬芳的氣息,沙彌心裡一陣悸動。少女用充滿柔情的雙眸細細打量著小沙彌,呀,多麼漂亮的小和尚,面孔白凈,前額寬寬,濃眉漆黑,嘴鼻有稜有角,透出一股陽剛之氣。她白皙的臉上透出一陣陣紅暈,淺淺的笑靨在顧盼間顯得更加嬌媚醉人,她感到自己青春的美麗,哪個妙齡少女不善懷春,誰個青年男子不善鍾情?她感到自己憧憬的幸福就在眼前,她深深愛慕面前這個稚氣、可愛的小沙彌。

「小沙彌哥哥,青春多麼美好,春宵多麼短暫,我們來到了這人世間,難道就是為了遁入空門,在青燈古佛旁忍受孤寂的長久的折磨?人間有這許多恩恩愛愛,大自然又多麼絢麗多彩,你這么年輕漂亮為什麼一定要在佛門中悄悄逝去這難得的人生和寶貴的青春?我的父母出外作客,家中只有我和你,難道我們不能……少女說到這里打住了,那一低頭的溫柔,像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小沙彌被少女的純真感動了,他覺得,渾身躁熱,他緩緩抬起頭來,眼睛裡閃爍著熱情的光輝。少女情不自禁地緊緊抓住小沙彌的雙手說:「我愛你,你也愛我,一定的,讓我們永遠在一起吧。」

突然,小沙彌看到廳堂的佛龕上身披金光的佛祖妙相,似一股清泉從心頭流過,他清醒了,他想起了佛門戒律,想起了師父的教誨,想起了自己立下的誓願,恪守戒律,決不被色相所惑。但是,這姑娘那樣純真,那樣聖潔,我豈能傷害她,我只能以一死來表明自己的心跡。想到這里,小沙彌內心萬念皆消,他平靜地對少女說:「你的情意我知道了,但你必須先為我打掃好一間靜室,允許我向佛祖懺悔後再和你相親。」

「你答應了!太好了。」少女興奮得聲音都發顫了,她迅速地打掃好一間靜室,對小沙彌說:「你趕快進去仟悔吧,我在門外等你。」

小沙彌走進靜室,面對西方,焚香祝禱:「大慈大悲的佛祖啊,我立志修行,立誓不違戒律,但我也不忍傷害少女,唯有一死,捨身求法,請佛祖恕罪。」說罷,他刎頸而死。

少女在靜室外耐心地等待,總不見小沙彌出來,她忍不住呼喚了幾聲,但室內一片死寂,她心中害怕,慌忙推門進去,一副慘不忍睹的情景把她驚呆了;小沙彌自己割斷了喉管,鮮血還在汩汩地流。她既怕又羞,暈倒在地上。

晚上,施主攜全家人從朋友家回來,他叫了半天門,不見女兒出來開門,心中疑惑,急忙令僕人翻牆進去,打開大門。全家進得院門,分頭尋找姑娘,發現她披頭散發、滿面淚痕地倒在小沙彌的屍身旁,眾人大吃一驚,忙將她喚醒。施主擔心女兒受凌辱,趕緊詢問。少女一時難以啟齒,若說沙彌越軌,誣陷清白,天理難容,事情到了這般地步,瞞是瞞不住了,小沙彌獻出了生命,我還怕什麼羞呢。想到這里,她抽泣著說出了事情始末,並表示為了小沙彌的堅貞守戒,她情願接受任何嚴厲的懲罰。施主聽了感嘆唏噓不已,他對女兒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小沙彌修成正果,歸天去了,你不必驚恐憂傷。國家有法度;若有沙門殆在俗人家,俗人出金錢一千。我們拿一千金錢去贖罪吧。」

國王聽了跪在殿前的施主父女的陳述,深深為小沙彌的潔身持戒的事跡感動,國王親率大臣到施主家禮拜小沙彌的屍身,並告諭全國為小沙彌舉行國葬。全城百姓擁上街頭,爭相觀看,廣場上華麗的七寶香車載著小沙彌的屍身,侍臣們鳴鑼擊鼓,僧侶們圍隨香車前後,少女站在高台上。國王指著少女對全體臣民和僧侶們說:「這姑娘年方二八,國色天姿,沉魚落雁,世人誰不動情?而此小沙彌年紀輕輕,卻能超凡脫俗,不為色迷,嚴守戒律,以身殉教,世人誰不欽敬,」人們聽了,無不感嘆,敬仰小沙彌的虔心篤誠。

須達拿布施濟眾

古時候,葉波國有個太子名叫須達拿,立個暫言;金銀珍寶、衣物用品等,只要他有的全布施世人。因此,美名傳遍天下。

國王有頭白象,力大無窮,能頂過六十頭普通白象。每與敵國交戰,都大獲全勝,視為鎮國之寶。敵國屢遭遇慘敗,總不甘心。聞知太子樂善好施,乘機用用重賞招募了八個婆羅門,給足了錢財,前往葉波國向須達拿太子討要白象。

須達拿見八個婆羅門異口同聲要求施捨白象,暗想:白象是父王的心愛之物,鎮國之寶,若施捨給別人,自己就會失去了太子的地位,成為國家的罪人。但又一想:自己不能違背誓言,失信於民。於是毫不猶豫地把白象施捨給婆羅門。八個婆羅門得到白象,高興得手舞足蹈,怕國王反悔,騎上白象火速回去了。

失去白象,大臣們心急如焚,憂心忡忡,便向國王奏報說:「太子施捨無度,國度已空。現在又把寶象送給了敵國,若起戰爭,如何是好?」

按本國刑律,太子送象與人,應挖掉眼睛,砍掉手腳。國王雖然生氣,但對太子也難施酷刑。便下命將太子一家驅逐出王城,到遠離王城六千里的檀特山去悔過自新。須達拿無話可說,帶著妻子曼坻和一雙兒女辭別父母,將所有財物又施於世人,才趕著馬車,出了王城。

人們聽說太子要離開王宮,紛紛前來相送。太子與眾人依依惜別,酒淚而行,走了半天,停在樹下休息。這里,來了幾個婆羅門討馬,太子立即把馬送給他們,自己拉車繼續前行。走了不遠,來了幾個婆羅門討車,太子又把車送了人。就這樣,一路上他把全家人穿的衣服,隨身帶的錢財,全部施捨給了婆羅門,變成了一無所有的窮光蛋。

帝釋天見太子如此廣行布施,想再次試探他的誠意,也變成了一個奇醜無比的婆羅門,來到太子面前說,「常聽人說你樂善好施,有求必應,請把你的妻子施捨給我吧,我是個光棍。」

「可以.」太子滿口應承,並讓曼坻立即跟上這個奇醜無比的婆羅門走。帝釋天領著曼坻走了不遠,又轉回來,把她交給太子,顯出真身,說:「你信守誓言,廣行布施,品德至高無上,連我也自嘆不如!你一心修煉吧,你兒女會回到王宮的,到時候國王會派人來接你回去。」說完,忽然不見了。

後來,丑婆羅門夫婦百般折磨須達拿的兒女,但還不順心,便牽到王城的集市上去賣。帝釋天引導婆羅門把兩個孩子賣進了王宮。國王見兩個

孫子吃盡了苦頭,並得知太子夫婦的下落,派大臣進山,迎太子回國。全國臣民擁戴太子為國王。敵國被太子的善施行為所感動,主動送白象

以示悔過。從此兩國和好,永無戰事。須達拿布施不休,直至成佛。

這個故事繪於莫高窟第419窟人字形窟頂東面。通過太子施象,被逐、行前布施、途中施馬、施車、施衣物、人山修行、山中施子、施妻等連環畫面,細致入微地表現了須達拿太子樂善好施精神。這幅連環畫,情節生動,構圖巧妙,繪畫精細,主題突出,是莫高窟同一題材內容最豐富的故事。

張騫出使西域


阿修羅的故事


一、乘象人胎
古時候,波羅奈國疆域遼闊,物產豐富,人口眾多。國王凈飯王賢德善良,王後摩耶夫人性情溫和,深受百姓尊重。只是國王夫婦老邁年高,膝下無有兒子,不免憂心忡忡。
盛夏的一個中午,驕陽似火,天氣悶熱。王後摩耶夫人燥熱不安,來到後花園菩提樹下的涼亭內乘涼,躺在床上不知不覺睡著了,進入甜蜜的夢鄉。她夢見一頭白象腳踏白雲,飄然而來,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坐在象背上笑著。白象從天空徐徐而降,落在床前。小男孩突然從象背上跳下來,從右肋下鑽進夫人的胎中。這時,白象大吼一聲,踏著白雲上了天,王後猛然驚醒了,把夢中之事告訴了凈飯王。國王不知吉凶,請來一位相師圓夢。相師說:「小孩乘象人胎,是瑞祥之兆。恭喜王後身懷喜孕,恭喜國王有了太子!」國王聽後大喜,重賞了相師。

二、樹下誕生

2. 哪裡能看《敦煌壁畫》的一些復原、還原的高清、整幅大圖

由於敦煌壁畫不易保存,歷經千年已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蝕。因此《敦煌壁畫復原圖》一書中的內容意義非凡,作者、繪者們將部分敦煌壁畫復原,呈現在大眾讀者面前。經過他們長期的堅持和努力,大美敦煌得以再現。

所以說,《敦煌壁畫復原圖》能看到敦煌壁畫的復原還原圖。







一本日歷捧在手中,未等翻開,便已經被驚艷。

3. 敦煌莫高窟代表性壁畫

飛天
莫高窟的壁畫上,處處可見漫天飛舞的美麗飛天——敦煌市的城雕也是一個反彈琵琶的飛天仙女的形象。
二五四窟的《屍毗王本生故事圖》、《薩那太子本生故事圖》和二五七窟的《鹿王本生故事圖》是最有代表性的壁畫。

《屍毗王本生故事圖》講述了屍毗王歷經的一場血淋淋的考驗。為了從鷹口中救出鴿子,又為了不讓飢餓的老鷹餓死,曾發誓普渡一切眾生的屍毗王,甘願割下自己身上的鮮肉喂飽老鷹,然而苛刻的老鷹要求割下的鮮肉不得輕於鴿子,屍毗王割盡了全身的肉,卻仍然不夠,虛弱的他使盡最後一點力氣,自己站到了秤盤上去,結果大地震動,宮殿搖擺,飛天撒下五彩繽紛的鮮花,老鷹和鴿子都不見了,屍毗王也恢復如初。二五四窟的「屍毗王本生」是莫高窟所有這個故事中最精彩的一幅。正中高大的屍毗王將畫面一分為二,正目視著自己滿是鮮血的小腿,周圍較小的畫幅描寫了鷹追鴿、鴿向屍毗王求救、眷屬痛苦等情節。構圖把不同時空內發生的事情有機地結合在一個畫面上,使中心突出,有條不紊,顯示出??生故事畫之一。

《薩那太子本生故事圖》描繪的是薩那太子捨身飼虎的動人故事。太子和他的哥哥到山林中游獵,看見母虎生了七隻幼虎,方才七天,飢餓不堪。太子大發慈悲心腸,勸走了兩個哥哥,就脫光衣服跳下山去,以身飼虎。但餓虎已沒有力氣接近他。他又重新爬上山崖,用竹子刺頸出血,再跳下去,餓虎舐了血,然後啖其肉。他的兩個哥哥回來見了,放聲痛哭,他們收拾了弟弟的骸骨,回告悲痛欲絕的父母,隨後建造舍利塔,將太子遺骸供入塔中,虔心供養,使薩那早日功德圓滿。二五四窟的《薩那太子本生圖》,人物神態神情都描繪得十分生動傳神,因年久變成暗褐色的色調,更表現出一種陰暗凄厲的悲劇氣氛,讓人久久駐足。

《鹿王本生故事圖》用一長條橫幅展開了連續的情節,將鹿王救起溺水人、王妃夢鹿、國王懸賞、溺水人告密、帶領國王圍獵、鹿王講述拯救溺水者經過、國王放棄追捕、王妃氣死等一系列故事情節生動地描繪出來。二五七窟的這個故事是莫高窟最完美的連環畫式本生故事畫,線條剛勁有力,中心突出,層次分明,堪稱北魏的經典作品!

4. 敦煌壁畫,究竟畫了些什麼呢

主要的佛畫是佛陀的說法或 "三身圖 "或 "三段式佛",還有佛陀在不同地方、不同時間、不同對象的講經說法的部分。

據《李可染重修莫高窟佛教聖地碑記》記載。"莫高窟,前覺秦建元二年,薩門勒僔戒清虛,持心靜。嘗棒西林之野,行至山下,忽見黃金,塑千佛,作一龕。法亮禪師,從東而來,而在尊者石窟邊,即建。伽藍的起源始於兩個和尚。土家族子弟有400多年的歷史,有1000多個龕位"。這段記錄是關於莫高窟的傳奇經歷。知名僧人眼中的金光,就像佛光普照天下。知名僧人在冥冥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於是他在山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同時,由於該山是在廣袤的沙漠中開鑿的,因此被稱為 "沙漠高窟"。漸漸地,人們又稱它為 "莫高窟"。

石窟這種特殊的藝術,起源於古印度,主要可分為三類:建築、雕塑和壁畫。在這里,我們只了解到莫高窟中的彩色壁畫。莫高窟的壁畫種類豐富,色彩絢麗。從壁畫的內容來看,有大量的佛教經文故事、民族神話故事,也有大量的裝飾圖案畫和故事畫。其內容涉及面廣,包括山川海洋、佛祖飛天等。一百多年來,它不斷完善,融入了《時代》的風格。它是十六國時期乃至元、明、清時期十幾個世紀的文化集成。民間習俗的縮影,氣勢恢宏,古代多國藝術家在融合了波斯、印度、希臘和羅馬等諸多藝術風格的基礎上,創造了精彩的中國西部藝術。

5. 張大千敦煌佛像畫,

自1941年至1943年,歷時32個月,張大千對敦煌壁畫進行臨幕,共完成壁畫臨摹作品共276幅。敦煌歸來後,其繪畫藝術全面升華至臻化境。此後的十餘年裡,張大千畫了不少人物精品,其中最為突出者為菩薩造像作品。

此幅《觀音菩薩像》為張氏佛像繪畫的代表風格。張氏敦煌深造歸來。臨摹敦煌佛教壁畫,大有心得,仕女畫風格一改前觀之際。去敦煌之前,張氏的仕女、佛像畫風格遵循清代之一貫風格,人物瓜子開臉,溜肩,筆頭間以孱弱病態為美。去敦煌面壁之後,畫風一改清代仕女畫孱弱之風,人物開臉趨近於敦煌壁畫風格,細眼窄眉,圓臉豐腰,開創了仕女畫的先河。此作表現了張氏四十年代仕女畫的代表風格,是為佳作。

6. 敦煌唐代壁畫中的女性形象,都有什麼呢

敦煌唐代壁畫中的女性形象,都有什麼呢?唐朝經濟發達,國力強盛,在民政和武術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經濟的繁榮和人民生活的富足,刺激和促進了文化產業的發展,使唐代的文化藝術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敦煌壁畫藝術具有強烈的歷史色彩。自東漢時期傳入中原後,佛教文化在東漢、西漢、北魏、西魏、北周、隋朝等時期廣泛傳播。到了唐代,在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背景下,敦煌壁畫迅速發展,達到了空前的歷史高度。當時有552座石窟,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從壁畫設計的角度看,唐代敦煌壁畫摒棄了以往壁畫 "人山人海,水不能廣 "的表現理念,運用散點透視等新理念來調整壁畫中人物與景物的關系,從而達到內容豐富、形象生動的目的。

在人物方面,唐代敦煌壁畫中出現了許多女性形象,如菩薩、阿普薩、舞樂等。這些人物不僅形象生動,而且神采飛揚,完美地詮釋了 "形神兼備 "的理念。在繪畫技巧上,唐代敦煌壁畫普遍採用了 "骨法和筆法 "的畫法,更加註重壁畫的細節描寫,力求達到壁畫高度寫實的目的。在色彩方面,唐代敦煌壁畫既可以炫耀華麗,也可以清新淡雅,在表現人物的方式上也有更多的選擇。同時,唐代還首次將著色的方法應用於壁畫,突出了壁畫的層次。唐代敦煌壁畫因其數量眾多、內容豐富、形象生動,成為中國壁畫史上的一支勁旅,對研究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經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7. 有敦煌海報最全資源嘛,高清免費謝謝!!

https://photo..com/photo/wap/albumShare/invite/MgrKAIcFhc?from=zdDHHB

點擊鏈接-查看所有圖片-打開一刻相冊-可批量下載/無限存儲

我整理了一批內容,樓主康康~求採納求採納!喜歡的話可以加入相冊嗷!

8. 誰有敦煌壁畫的高清大圖,最好是原圖

點擊圖片可以放大,另存為圖片就可以了。如果您認可我的答案,請點擊下面的『選為滿意回答』按鈕,謝謝。

9. 網上流行的敦煌飛天美女壁畫是誰的傑作

是曾浩畫的
不是真正的敦煌壁畫 是他這幾年畫的油畫

10. 敦煌壁畫有哪七類

敦煌壁畫泛指存在於敦煌石窟中的壁畫。敦煌壁畫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個,有歷代壁畫五萬多平方米,是我國也是世界壁畫最多的石窟群,內容非常豐富。敦煌壁畫是敦煌藝術的主要組成部分,規模巨大,技藝精湛。敦煌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它和別的宗教藝術一樣,是描寫神的形象、神的活動、神與神的關系、神與人的關系以寄託人們善良的願望,安撫人們心靈的藝術。因此,壁畫的風格,具有與世俗繪畫不同的特徵。但是,任何藝術都源於現實生活,任何藝術都有它的民族傳統;因而它們的形式多出於共同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技巧,具有共同的民族風格。著名的敦煌壁畫有九色鹿救人、釋迦牟尼傳記、薩錘那捨身飼虎等著名的壁畫故事。

主要類別

一、佛像畫

作為宗教藝術來說,它是壁畫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各種佛像——三世佛、七世佛、釋迦、多寶佛、賢劫千佛等;各種菩薩——文殊、普賢、觀音、勢至等;天龍八部——天王、龍王、夜叉、飛天、阿修羅、迦樓羅(金翅鳥王)、緊那羅(樂天)、大蟒神等等。這些佛像大都畫在說法圖中。僅莫高窟壁畫中的說法圖就有933幅,各種神態各異的佛像12208身。

二、經變畫

利用繪畫、文學等藝術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現深奧的佛教經典稱之為「經變」。用繪畫的手法表現經典內容者叫「變相」,即經變畫;用文字、講唱手法表現者叫「變文」。

三、民族傳統神話題材

在北魏晚期的洞窟里,出現了具有道家思想的神話題材。西魏249窟頂部,除中心畫蓮花藻井外,東西兩面傻子王八王八節揚幡的方士開路,後有人首龍身的開明神獸隨行。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分布各壁。飛廉振翅而風動,雷公揮臂轉連鼓,霹電以鐵鑽砸石閃光,雨師噴霧而致雨。

四、供養人畫像

供養人,供養人,就是信仰佛教出資建造石窟的人。他們為了表示虔誠信佛,留名後世,在開窟造像時,在窟內畫上自己和家族、親眷和奴婢等人的肖像,這些肖像,稱之為供養人畫像。

五、裝飾圖案畫

豐富多彩的裝飾圖案畫主要是用於石窟建築裝飾,也有桌圍、冠服和器物裝飾等。裝飾花紋隨時代而異,千變萬化,具有高超的繪畫技巧和豐富的想像力。圖案畫主要有藻井圖案、椽間圖案、邊飾圖案等。

六、故事畫

為了廣泛吸引群眾,大力宣傳佛經佛法,必須把抽象、深奧的佛教經典史跡用通俗的簡潔的、形象的形式灌輸給群眾,感召他們,使之篤信朝拜。於是,在洞窟內繪制了大量的故事畫,讓群眾在看的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故事畫內容豐富,情節動人,生活氣息濃郁,具有誘人的魅力。主要可分為五類。

1、佛傳故事:主要宣揚釋迦牟尼的生平事跡。其中許多是古印度的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佛教徒經過若干世紀的加工修飾,附會在釋迦身上。一般畫「乘象人胎」、「夜半逾城」的場面較多。第290窟(北周)的佛傳故事作橫卷式六條並列,用順序式結構繪制,共87個畫面,描繪了釋迦牟尼從出生到出家之間的全部情節。這樣的長篇巨制連環畫,在我國佛教故事畫中是罕見的。

2、本生故事畫:是指描繪釋迦牟尼生前的各種善行,宣傳「因果報應」「苦修行善」的生動故事。也是敦煌早期壁畫中廣泛流行的題材,如「薩捶那捨身飼虎」、「屍毗王割肉救鴿」、「九色鹿捨己救人」、「須閣提割肉奉親」等。雖然都打上了宗教的烙印,但仍保持著神話、童話、民間故事的本色。

3、因緣故事畫:這是佛門弟子、善男信女和釋迦牟尼度化眾生的故事。與本生故事的區別是:本生只講釋迦牟尼生前故事;而因緣則講佛門弟子、善男信女前世或今世之事。壁畫中主要故事有「五百強盜成佛」、「沙彌守戒自殺」、「善友太子入海取寶」等。故事內容離奇,情節曲折,頗有戲劇性。

4、佛教史跡故事畫:是指根據史籍記載畫成的故事,包括佛教聖跡、感應故事、高僧事跡、瑞像圖、戒律畫等。包含著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是形象的佛教史資料。這類畫多繪於洞窟龕內四披、甬道頂部和角落處次要地方。但有的也繪於正面牆壁,如第323窟的「張騫出使西域圖」、「佛圖澄」和第72窟的「劉薩訶」等。

5、比喻故事畫:這是釋迦牟尼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給佛門弟子、善男信女講解佛教教義所列舉的故事。這些故事大都是古印度和東南亞地區的寓言、童話,被佛教徒收集記錄在佛經里,保存至今。敦煌壁畫中的比喻故事有「象護與金象」,「金毛獅子」等。

七、山水畫

敦煌壁畫中的山水畫遍布石窟,內容豐富,形式多種多樣。大多與經變畫、故事畫融為一體,起陪襯作用。有的是按照佛典中的山水,參照現實景物加上高超的想像力,描繪出「極樂世界」青山綠水、鳥語花香的美麗自然風光;有的是以山水為主體的獨立畫幅,如第61窟的,「五台山圖」。

反彈琵琶中唐壁畫內容除以上七類外,還有建築畫、器物畫、花鳥畫、動物畫等。敦煌壁畫的藝術價值彌足珍貴,在結構布局、人物造型、線描勾勒、賦彩設色等方面系統地反映了各個時期的藝術風格及其傳承演變、中西藝術交流融匯的歷史面貌。

上述七類壁畫,除裝飾圖案而外,一般有情節的壁畫,特別是經變畫和故事畫,都反映了大量的現實社會生活,如:統治階級的出行、宴會、審訊、游獵、剃度、禮佛等;勞動人民的農耕、狩獵、捕魚、制陶、冶鐵、屠宰、炊事、營建、行乞等;還有嫁娶、上學、練武、歌舞百戲、商旅往來、少數民族、外國使者等等各種社會活動。因此,敦煌石窟,不僅是藝術,也是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