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交寶寶說話溝通,寶寶十二個月了
多數孩子會在1歲前開始發一些音來表示某種意思,但是,完全正常的嬰兒卻要過幾個月才能這樣。這似乎主要是一個氣質或性格的問題。與人友善、性格開朗的嬰兒自然很早就想說話,而那些文靜、愛觀察的嬰兒似乎想先花較長時間嚴肅地觀察周圍的世界,然後才想到表達點什麼。 嬰兒周圍的環境和育兒方式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如果家長精神壓力較大,跟孩子在一起時總是寡言少語,於是,孩子也會保持沉默不語。如果家長走向另一個極端,對嬰兒過於嚴厲,不斷對他說話並發號施令,那麼,孩子一遇到有人在身邊就會感到極不舒服,反應會遲鈍。在這個年齡,他不會反駁,也不會外出一逃了之。無論大人孩子,只要同隨和、和藹的朋友在一起,話就會多起來。這里,嬰兒與大人的唯一區別是,他若要先學會詞語,就必須具有更多的說話慾望。 有人認為,某些孩子不會說話,是因為整個家庭成員對他們照料得過於周到,在他們還沒有時間意識到自己需要什麼的時候,大人就拿了過來。這種育兒的方法會減緩孩子學習新詞語的速度,不過,我認為這不會使他們沉默寡言,除非家長對他們侍侯過多,而且壓抑了他們開朗的性格。 偶爾有人會懷疑,嬰兒對詞語學得較慢,是因為家長說的話太長,孩子根本沒有機會抓住單個的詞語來跟著學。這種情況不常有,因為多數人剛開始對孩子說話會本能地使用單個詞語,或者著重強調一句話中重要的詞語。 說話遲就味著大腦發育遲鈍嗎?這是家長腦子里容易出現的第一個可怕的問題。有些大腦遲鈍的兒童說話的確很晚,但是,這種大腦遲鈍的兒童中多數在一定的年齡就能使用語句了。自然,有些智力極為遲鈍、到了2歲還不能坐立的兒童的確說話也晚。但是,事實上,絕大多數說話晚的孩子,甚至那些到了3歲才開始說話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有些孩子異常聰明伶俐。 如果你的孩子說話晚,我想你大概知道該怎麼辦。不要為這一現象深感焦慮,不要茫然斷定孩子是個笨蛋。向他展示你的愛,使他感到輕松自在,不要過多地對他發號施令。如果有可能,給他安排機會同其他孩子在一起,在那裡他能夠使一切都很順利。用和藹的方式、簡單的話語對他說話,鼓勵他在需要某種東西時就說出它的名稱,但要盡力避免氣沖沖地逼他說話的現象。 所有的孩子在開始時都會將大部分詞語的音發錯,然後逐漸改進這些發音。有些孩子會在較長的時間里發錯某一個音。這些發音錯誤有時顯然是由於舌頭和其它發音部位不太靈活所引起的,因為有些成年人不管怎樣努力,仍然有口齒不清的情況出現;有時則是由於嬰兒感情怪僻所引起的。同樣的發音有時會在某一個詞語中老是發不準,而在其它詞語中卻能准確無誤地發出。如果孩子各方面都很正常,性格也很開朗,這點小小的錯誤倒沒什麼。可以偶爾用和藹的語調糾正孩子的錯誤發音,但是千萬不能對此過於嚴肅,硬跟孩子爭辨不休。 如果孩子到3-4歲或5歲說話還是不清楚,別的孩子聽不懂,因此就譏笑他,那該怎麼辦?首先,應該讓耳科專家檢查一下他的聽力,再找一位懂得如何與孩子平易相處、如何娓娓動聽地給孩子講課的語言專家給你指教。但是,不管能不能找到專家,應該盡可能定期讓這種孩子在一個條件較好的托兒所或幼兒園與年齡相仿的其他孩子接觸,一直到快要上學為止。一個好老師能用巧妙的方法保護這些有缺陷的孩子,使他們免遭其他孩子的嘲笑;而且,他們不象家長那麼焦慮,可以用更簡單的話語使孩子受到語言訓練。因此,有些學校里培養了一批語言教師。
㈡ 寶寶也是有內涵的,快看過來,習慣對寶寶有哪些影響
寶寶也是有內涵的,快看過來,習慣對寶寶有哪些影響?
文化教育要從小抓起
伴隨著社會發展能力的提高,現今家中也不願意讓子女輸在起跑線,於是就有了許多寶寶胎教,育兒教育所,幼稚園這些。除開正常教育課堂外,現今准爸准媽媽,寶爸寶媽都那麼積極主動的給寶寶們報了各種各樣才藝表演班。
㈢ 寶寶和家長的交流有哪些表現
嬰兒出生時的哭聲孩子和父母的親密表現,孩子願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成功和進步,父母的自然反應是鼓勵和表揚。孩子們願意分享他們有趣的事情,甚至是愚蠢的事情。父母的自然表情是一起笑。孩子願意分享自己的不開心,告訴父母自己的情緒。在這個時候,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同情孩子的情緒。比如孩子說好朋友不和自己玩,父母可以說一定有點難過,有點難過。然後盡量讓孩子多說細節,主要是聽孩子說。
簡而言之,孩子離父母很近。重要的是,孩子能夠毫無顧慮、充分地表達自己。孩子知道,不管他們說什麼,父母都不會有很多道理,也不會有責罵和懲罰。心與心的交流是親密關系最直接的體現。嬰兒出生時的哭聲是他一生中第一個正式的語言表達。起初,他用舌頭、嘴唇、上顎和任何新牙齒發出聲音。
㈣ 如何與還不會說話的寶寶交流寶寶能聽懂大人說的話嗎
我看過一個視頻,和你講的情形相近,里邊有兩個小孩在嘰里呱啦的講話,並且沒有一切一種目前的語言表達。就像大大家聊天一樣,你一句我一句那類。所有人不清楚這2個小孩溝通交流了啥,許多網民譽為為「嬰語」。澳洲有一群專家在好奇的迫使下也進行了試驗,她們找了88位6-8個月大的男寶寶,分成3人一組。把那樣的孩子們閑置到相同的環鏡里時,在旁邊觀查科學研究這群小孩中間會產生哪些。奇妙的事兒發生了,80%的小孩早見到類似後,並沒太多主要表現出依靠自身家長的個人行為,反而是在轉瞬即逝的又哭又鬧後,開始了「溝通交流」。例如,有的寶寶會摸下別人的衣服褲子,牽扯下別人的腳丫。雖然相互之間不會聊天,可是她們就這般在專家的「設定」下,開始了玩樂。
4個月的情況下,小寶寶逐漸能聽懂我是他名稱了,每一次我是他的名字,他都是會將頭轉為我。5個月的情況下,小寶寶就能了解一些簡易的單詞了,例如,爸爸在哪裡?會了解一些常常玩的小玩具語匯,他的波浪鼓、小手搖鈴這種可以徹底聽得懂了。6個月的情況下,小寶寶在這個環節逐漸訓練坐,練習坐的與此同時,也可以聽得懂許多話。例如,小寶寶喜愛坐下來玩澳貝電子琴架,我講母親要聽音樂,小寶寶便會功能鍵幫我聽。7個月的情況下,小寶寶已經認知能力他喜歡的小玩具、新鮮水果,當問小寶寶需不需要吃他喜歡的新鮮水果時,會快樂的回復。8個月的情況下,能了解不的意思了,給寶寶說小玩具不能吃、玩具不可以扔,他都聽的明白了。9個月的過程中小寶寶了解的詞語就尤其多了,讓拍一拍雙手,小寶寶便會拍一拍,也了解了身子的一些位置,例如雙手、腳丫子。
㈤ 與寶寶的溝通的方法
從寶寶出生到2歲,他們身上的變化是很神奇的,有時就連與他們最親近的父母都有點捉摸不定。很多時候,父母絞盡腦汁都弄不明白寶寶到底在想些什麼,想要些什麼。其實, 從寶寶出生到2歲,他們身上的變化是很神奇的,有時就連與他們最親近的父母都有點捉摸不定。很多時候,父母絞盡腦汁都弄不明白寶寶到底在想些什麼,想要些什麼。其實,如果你能與寶寶建立良好的溝通與交流,任何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了。既然如此,何不趕緊進入下面的學習課程。
●新生寶寶溝通篇
你還記得寶寶來到世間的第一聲啼哭嗎?這一聲啼哭,是一個新的生命對世人的宣告,也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從那時起,寶寶已經開始與這個世界交流了。然而在開始時,寶寶的哭聲對你來說可能就像一種陌生的外語或天書一樣難以理解。不要緊,只要你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並與寶寶相互熟悉之後,便能准確理解他的哭聲,及時滿足他的需要了。
·學會聽懂寶寶的哭聲
啼哭是寶寶與生俱來的本能。在剛出生後的那段時間內,哭是他最主要的溝通方式。如果他開始哭鬧,就一定有什麼地方不對勁:要麼喝了、餓了,要麼尿了拉了;要麼身體太熱太冷,不舒服,或者老是一個姿勢躺累了,需要有人抱一抱;有的時候甚至不是身體上的原因,而是因為孤獨,需要有人陪一陪。所以你必須盡快找出問題所在,及時滿足其要求,否則他會一直哭個不停。
如果你注意觀察,寶寶的哭聲其實有規律可循的。有的寶寶如果餓了,其哭聲短促,音量也不大;如果身體非常不適,聲音則會尖厲刺耳,甚至有些沙啞。有時候即使身體上沒什麼問題,他也會哭個不停,僅僅是由於他因弄不懂這個龐大、陌生的世界而悶悶不樂,這時候的哭啼實際上是一種感情渲瀉。所以,你給他渾身檢查一遍也找不到問題時,也不要擔心,你只要陪陪他,逗逗他,轉移一下他的注意力就好了。
寶寶哭時,最好盡快予以安撫。因為這樣可以讓他知道:他跟媽媽是可以有效溝通的;他一哭媽媽就會立即過來,給他想要的東西。這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交流方式,所以寶寶的哭鬧並不是壞事。
寶寶剛出生後每天有一個相對固定的時段會特別鬧人,尤其是在半夜和凌晨之間,令父母深受其擾。但是別擔心,這樣的日子不長,一般三個月以後就不會這樣了。而且,你也一定能找到讓他安靜下來的方法。有的寶寶被搖一搖,或者被抱著在屋子裡走一走就漸漸睡著了,有的寶寶聽聽兒歌或者輕柔的音樂就能安靜下來,具體的方法需要你去試驗。
·捕捉寶寶的肢體語言
除了哭啼之外,其實寶寶還有許多細微的肢體語言,這需要你細心觀察和了解。如果你能理解這些細微之處,便能與寶寶建立起有效的溝通渠道,這非常有利於孩子的智力開發和母子感情的加深。
寶寶的聲音與大人的說話聲或其它聲音都有所不同。注意觀察一下他對你聲音的反應,實際上他總是將你的聲音與關愛、食物、溫暖和愛撫聯系起來。你會發現,如果他正在搖籃里哭鬧,你走來的聲音和由遠及近的安撫聲可能會很快使他安定下來。當你用充滿關愛的聲音哄他時,他聽得是多麼地專心。因為太小,還不能協調聽力和視力,因而當他的眼睛盯著別處時,可能正在專注地聆聽你的安撫,然而他的身體有時會做出下意識的調整,動一動小胳膊小腿,面部表情也會有所變化。
在他出生的第一月里,如果你細心觀察,你一定會捕捉到他一生中的第一次微笑,聽到他的第一個笑聲,這是這么令人高興、多麼有意義的事情啊!
·開發其觸覺和聽力
當寶寶出生後,你第一次抱他的時候;當你用無比喜悅和關愛的目光看著他,而他也看見你的時候;當你輕聲地呼喚他,第一次引起他注意的時候,寶寶就已經依靠他的知覺與你交流了。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寶寶會漸漸適應這個陌生的世界,他開始學會看你,而且能專注地看你的臉,特別是眼睛。他的觸覺和聽覺開始發揮作用,這一點對於寶寶的智力開發非常重要。他對噪音不耐煩,卻喜歡聽人的說話聲。所以只要有時間,你最好與他多說說話。雖然他還不可能聽懂,但你輕柔的聲音對他來說卻既是聽力的開發,也是一種心理上的安慰,能給他以安全感。為了培養他的觸覺,你可以多親親他,讓他感受這個世界的溫暖和快樂。
·異常現象
如果出現以下異常情況,就要注意了:哭的時間特別長,或者聲音特別刺耳,好像特別痛苦;如果伴隨著哭鬧的是食量減少、呼吸不暢、精力減退、動作遲緩、精神懶惰等反常現象;特別是寶寶好像看不見東西、聽不見你的聲音時,更要予以特別注意。如果發現這些反常現象,一定要及時就醫檢查,看看到底是什麼原因。如果有疾病,早發現、早治療非常關鍵,否則會貽誤最佳的診療時機,造成不良後果。
·寶寶哭啼反常的原因可能有以下這些:
1、寶寶病了。
2、眼睛受刺激。
3、疼痛。
●2—3月大的寶寶溝通篇
2至3個月大的寶寶,會給父母帶來很多驚喜。與剛出生時相比,這一階段他進步很大,變化驚人:他開始能認出爸爸和媽媽,會笑,會長聲尖叫,表情也更加豐富了。在此期間,他會成為你家最活躍和引人注意的一員。
·寶寶的溝通方式
2至3個月大的寶寶能對你的聲音做出更加迅速、協調的反應。他會很快安靜下來,沖著你笑,甚至興奮地揮舞著他的小胳膊,蹬著小腿和腳丫。他笑的方式也變得豐富多樣了,能微笑、咯咯的笑、啊啊的笑,表情也更加甜美、可愛了。對於爸爸、媽媽和其他常抱他、逗他玩的人,他已經能夠分清,而且喜歡對著他們笑,你一逗他就樂。對於生人,雖然他一開始會以疑惑而好奇的目光看著,表情木然,但熟悉一會兒之後就好了,客人一哄,他就會笑起來。
這個階段的寶寶已經會發簡單的聲音,例如「啊啊」、「噢噢」和「歐歐」之類的母音。當你用充滿愛意的語氣同他說話時,他會報之以「啊啊」的傻樂;如果你笑,他也會咯咯地沖著你笑,有時甚至會樂得手舞足蹈,小手亂抓,憨態可掬。他甚至會下意識地模仿你的表情,試著跟著你發音,雖然還不能學像,但是對於寶寶的語言學習和智力開發卻大有裨益。
然而在此期間,啼哭仍然是他表達需求、同外界勾通的主要手段之一。他哭的原因多種多樣,不僅僅是因為需要某件東西,有時啥也不要,只是由於孤獨,只要有人抱一抱或者陪一陪就好了。有時他哭個不停,僅僅是因為他為弄不懂這個龐大、陌生的世界而悶悶不樂,這時候的啼哭實際上是一種感情渲瀉。所以,當你給他渾身檢查一遍也找不到問題時,也不要擔心,你只要陪陪他,逗逗他,轉移一下他的注意力就會好了。
·你應該怎麼做
寶寶在2、3個月大時是學習語言的重要預備期。他喜歡聽你說話,並且下意識地模仿。因此只要有時間,你就盡量同他多說話,多發兒聲,哄哄他,唱唱兒歌等。當他專注地看著某個東西時,告訴他那叫做什麼。把他周圍能看見的東西的名稱都告訴他,讓他摸一摸,感覺一下。給他聽各種音樂和聲音,讓他知道這個世界的廣闊、美妙和豐富多彩,有待於他去探索。可以讀書、唱歌給他聽,不僅唱兒歌,其它輕柔悅耳的歌曲都可以。告訴你正在做什麼,他正在做什麼。雖然這些話語和音樂他都聽不懂,但卻能讓他理解聲音和發聲的重要性,並盡量模仿,這對寶寶的語言學習和智力開發極其重要。實踐證明,說話早的孩子比較聰明,以後在各方面的進步一般都會更快。
利用寶寶「說話」的每一次機會,與他「對話」。對寶寶自己發出的每一個聲音和微笑,都要予以熱情、及時的回應。當他咿咿呀呀地發出每個聲音時,你都予以重復,這會引起他的共鳴,讓他更加高興,鼓勵他更加活躍。更重要的是,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對話」能力,讓他熟悉和掌握與別人談話的語音語調、時間間隔和節奏等。在寶寶發聲時,你不要打斷他,或把目光轉向別處,認真地聽,積極地回應。這樣他會意識到:他的發音很重要,你很關注並喜歡聽他「說話」。這對寶寶來說是一種很大的鼓勵。
幼小的寶寶大多更喜歡聽女性的聲音,因為女性似乎與安全、溫暖和食物等有著天然的關系。所以許多人在跟小孩子說話時,都喜歡把調門提得高一些,音拖得長一些。雖然沒有證據表明這種兒話會影響孩子的語言學習,但最好還是摻雜一些正常的語音語調,以便讓他認識真正的語言。
有時寶寶會對你的話語顯得不耐煩,例如把頭扭開,閉上眼睛,或突然顯得暴燥不安或怒容滿面,你就不要繼續給他說話了。即使小孩子也需要自己的時間和空間,讓他一個人呆著反而會更好些。因為哪怕是大人,老是處在一種陌生的語言環境當中,也會感到心煩意亂的。
·異常現象
如出現以下異常情況,請盡快就醫檢查:哭的時間特別長;聲音特別刺耳、痛苦;伴隨著哭鬧的是食量減少、呼吸不暢、精力減退、活力不足、目光無神、動作遲緩、精神懶惰等;特別是寶寶好像看不見東西、聽不見你的聲音時,更要特別注意。經過醫生檢查,也許並沒有什麼疾病,但是起碼可以讓你放心;而且萬一有意外病症,還可以及時得到治療。
在溝通能力方面,這一時期的寶寶通常會有以下重要突破:
能認出爸爸、媽媽和經常抱他的人;
對陌生人和事物敏感,並充滿懷疑和好奇;
對大的聲音能立即作出反應;
一聽到父母的聲音就高興,或者笑起來;
在三個月大時,開始對陌生人微笑(在稍微熟悉之後);
3至4個月大時,開始咿呀學語。
以上只是大多數嬰兒的成長規律,有的寶寶進步速度可能會稍微慢一些,不要特別擔心,也許以後還會有更快的突破呢。然而,要是再過一兩個月還是沒什麼變化,就要特別注意並就醫檢查了。
●4—7月大的寶寶溝通篇
寶寶在4到7個月大時,會咿咿呀呀地整天叫個不停,笑的時候更多了,表情更加豐富了;而啼哭則會變得很少,只有在有迫切需要或特別不適時才哭鬧。這可是一個非常可愛的時期。如果用心觀察,說不定你還會聽到他一生中說出的第一個詞語呢!
·寶寶的溝通方式
4至7個月大的寶寶開始學習真正的發聲。他會學著利用舌頭和口水,不斷地練習和試驗,並享受其中的樂趣。無論他聽到什麼聲音,他都會試著去模仿。當你跟他說話時,他的發聲系統會有所反應。如果你湊近了仔細聽,你會發現他的嘴巴里會發出細微的聲音,而且聲調也有高低起伏。所有這些盡管顯得很笨拙,憨態可掬,然而這卻是寶寶學習語言的重要啟蒙階段,對於智力開發和正常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這個時候的寶寶已經開始理解溝通的重要性,並自覺地學習和練習。在此之前,他只能通過你說話時聲調的高低和節奏的快慢來判斷你的語氣,只知道你輕聲哄他是為了安慰他,厲聲大喝表示有了麻煩。現在,他開始能分辨出你話語的音節組成和語調,推測、理解和學習不同發音的意義,並開始模仿,嘗試發出同樣的聲音。
在此期間,寶寶會發現哭鬧對大人是一種煩擾,而且他自己也不喜歡,因此寶寶哭鬧的次數會大大減少,更喜歡跟你玩,學你發聲。然而由於他還是不會說話,所以啼哭仍然是他表達需要的主要手段,渴了、餓了、累了、病了、心煩了和身體不適等都還會哭。但是哭鬧的時間不會像以前那麼長,也不那麼鬧人了。
·你應該怎麼做
和寶寶做發聲游戲。當他咿咿呀呀地叫或咯咯地笑時,如果你跟著重復或模仿,會激起他更大的興趣,令他更加高興。當他發出「啊啊」、「嗷嗷」之類的母音時,你可以在前面加上一個輔音教給他。例如,當他說「啊——」時,你可以教他念「媽——」、「爸——」,說不定他真的能發出來呢。要知道,這可是他一生當中第一次叫你媽(爸)哦!
試著跟他「對話」。在他咿咿呀呀「說話」的間隙,你可以插話進去。當你問他問題時,無論他發出什麼聲音,你都予以熱情的回應和鼓勵。這種互動式的交流可以培養寶寶的溝通能力,也是語言啟蒙的重要階段。
你可以把寶寶日常接觸的物品拿給他,告訴他那叫什麼。說話的節奏放慢一些,但是重點單詞予以重復,並作適當間隔,給他學習和回應的時間。例如,當你拿奶瓶給他時,可以問他:「你要奶——瓶——,是嗎?」當他笑著「啊啊」地回應時,你說:「這是奶——瓶——」,「奶——瓶——。」這樣一遍遍地重復,他就會自覺地跟著你學發「奶瓶」這個音,盡管這時他還發不出來。
在跟他說話的過程中,也不要老是用兒語,可以用大人正常的語音語調。語言專家指出,嬰兒早在會發某個單詞的音之前很久,就已經能聽懂其意思了,然後就一直在試著練習,正常的語音語調能教會孩子正確的發音。因此,可以拿一本帶有大幅鮮艷彩圖的圖書,讀給他聽。寶寶既喜歡看圖畫,也喜歡聽你念書的聲音。
即使再幼小的寶寶也需要自由、獨立的時間和空間。因此,當他累了、聽煩了,就會扭過頭去,閉上眼睛,甚至突然怒容滿面或哭鬧起來,這時就別再跟他說話了。給他自由,讓他休息,讓他一個人呆著反而會更好一些。
·注意事項
寶寶從4個月長到第7個月期間,在勾通能力方面會有很大進步,取得很多突破。一般情況下,這個時期的寶寶會有以下特點:
當你叫他名字時,寶寶能迅速作出反應;
當他聽到某種聲音,會立即模仿;
當你跟他說話時,他會咿咿呀呀地學習和回應;
平時咿咿呀呀地自言自語,開始摒棄原來主要的勾通方式——啼哭;
發音比3個月大時清晰很多,能發音的種類更多。
但是請記住,以上只是一般規律,不同的寶寶可能會有不同的成長和發育速度,成長慢的並不一定是笨的。但是如果超過7、8個月仍未取得以上突破,就要及時就醫檢查了。檢查的好處在於,有病治病,無病讓你安心。
●8—12月大的寶寶溝通篇
在這段時期,你的小寶寶將有生以來第一次開口叫"媽媽"或"爸爸",這是多麼令人激動的事情啊!他還將有意識地利用肢體語言與你交流,例如搖頭或點頭等。別看他小,他的模仿力卻很強。他的小眼睛和小耳朵一刻不停地在探索著周圍的世界,並竭力進行模仿,因此父母可要多多注意自己的言行啊。
·寶寶的溝通方式
在真正學會開口說話之前,寶寶會不斷地進行發聲練習。他沒完沒地的發一些類似「嘎」、「吧」、「嗒」的聲音。大多數寶寶來到世間學會的第一個詞語是「媽媽」,然後是「爸爸」。有的寶寶在第一次喊出「媽媽」兩個字時,聲音會有點怪怪的,因為他還不明白它的真正含義,而且怯生生的,不熟練,沒有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此時的你一定很興奮,很激動,但是也要注意千萬別把孩子嚇著了哦。
在此期間,寶寶也開始學會用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好惡,例如點頭表示同意,撅起小嘴、皺起小鼻子表示不高興。他想要什麼東西的時候,會抬起胳膊用手指,或抓你的手讓你去拿。他也能夠理解你對他說的一些話。當你問他:「爸爸在哪裡?」他會轉動小腦袋尋找爸爸,找到了就會高興地看著他。你說:「把那個藍皮球找過來。」他會徑直爬向藍皮球。當你叫他名字時,他能很快作出反應。如果你呵斥他,不允許他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他會抬頭看你,至少會暫停一下。
寶寶一歲大的時候,已經能夠根據你的簡單要求作出很好的反應了。你讓他「拜拜」,他會用肉乎乎的小手碰一下嘴唇,來一個飛吻,然後嫩生生的喊一聲「拜」。他也想跟大人一樣交談,但會說的話太少,他會自創一些咿咿呀呀的聲音來表達內心的感覺,還自得其樂。
·你應該怎麼做
繼續與寶寶交流,多做語言游戲。在交流的過程中多使用事物的名稱,並多重復。例如,你拿著玩具豬,告訴他「這是小豬」,然後問他:「這是什麼?」在給他正確答案之前多停頓一會兒,讓他想一想。也許很快,他就能用手指著說「豬——」,語氣中帶著興奮和不確定。這時,你應該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
將寶寶日常所用的物品貼上標簽,上面用彩筆寫上名稱。在寶寶視力所及的地方多貼一些圖片,平時與其玩耍時就注意教他認識。早上喝的牛奶,晚上睡覺時摟著的玩具熊,這些熟悉的物品都要教他認識,教他說。雖然剛剛一歲的孩子還無法准確地說出這些物品的名稱,但是他們的.大腦已經把它們儲存起來,就等著某一天脫口而出了。
讓他熟悉身體的各個部位。說到「腳趾」的時候,就摸摸他的小趾頭。或者指著自己的耳朵,告訴他:「這是耳朵,媽媽的耳朵。」當你與他說話時,一定要正對著他,讓他看清楚你的面部表情和發音的口型,以便於他學習和模仿。
多給寶寶播放一些幼兒錄相帶或光碟,這樣也可以促進他的語言學習。在聽兒歌的過程中,他會自然而然地辨別單詞,並努力進行重復。家長也可以自己學一些兒歌來為他唱,節奏舒緩一些,並輔以手勢,這樣更容易吸引他的注意力。節奏和韻律好的兒歌,會給孩子帶來知識、快樂和享受,極大地有益於寶寶的智力開發。
選擇色彩豐富、畫面較大的兒童畫冊給他讀,並鼓勵他自己動手翻頁,給他機會,讓自己去看。你還可以問他問題,雖然他回答不上來,但他也會作出某種反應。
·注意事項
有的孩子很早就能掌握走路、拿東西等許多動作的技巧,而開口說話卻比較晚。不要擔心,孩子還小,你不能指望他在短時間內什麼都學會。這類孩子往往在學會走路後,就會將注意力轉移到語言上來。但是有一點必須注意了,如果在你叫寶寶名字的時候,他沒有任何反應,或者對於周圍的一切聲音好像都充耳不聞,這時就要及時盡早地去尋醫就診了。
●1—2歲寶寶溝通篇
1至2歲是寶寶學習語言的重要時期。多數兒童的語言能力在此期間會有一個極大的飛躍,進入實質性的語音、語義學習階段。當寶寶年滿兩周歲時,他已經能夠基本理解你對他所說的話,並能較為清楚地表達他的想法了(雖然還比較簡單)。此時的他以能夠聽懂越來越復雜的指令為樂趣,同時他也會毫不客氣地給你提出這種或那種要求。
·寶寶的溝通方式
大多數孩子都是在這個階段開始學會說話的,盡管有的寶寶在不滿一歲的時候就能開口喊「爸爸」、「媽媽」,而有的則在兩周歲時還不曾開口說話。不要擔心,如果你的孩子先學會的是走路,那麼之後他很快就會把注意力轉移到語言學習上來。因此如果寶寶學說話遲一些,也沒有什麼不正常,這並不一定意味著孩子的語言能力低下。
也許你的寶寶現在已經學會了很多隻言片語。當他咿咿呀呀地「說話」時,你簡直無法理解。但是一旦他真正開口學會說話時,他的進步將非常之快。他很快就能夠指著熟悉的東西,叫出它的名字,並能夠辨認出他所熟悉的人、物品以及身體的各個部位。到兩周歲以前,他就可能會使用短語或兩到四個字的短句了。
無論你的寶寶什麼時候開口說話,有一點是肯定的:在此之前,他已經能夠理解你的話的大部分含義。如果你向他發出指令,「把小熊給媽媽抱過來」,他能夠迅速做出准確的反應。
這個時期的孩子開始淘氣了。你會發現自己整天都在為這個連路都走不穩的小東西而提心吊膽,眼睛一刻也不能離開他。你必須一遍又一遍地告誡他不要碰這個,不要弄那個。而他卻像得了健忘症一樣,剛被說過,轉身又去拿這碰那,搞得你哭笑不得,脾氣不好的甚至為此大發雷霆。其實他並非不懂,只是藉此來試探你的忍耐極限和他自己對大人的影響力。到18個月大的時候,他已經掌握了說「不」的權力。兩歲的時候,如果他的要求得不到滿足,他就會大發脾氣,摔東西、打滾、哭鬧,給你臉色瞧。他還變得很霸道,什麼東西都要據為己有,你將常常能夠聽到他為很多東西都帶上「我的」兩個字。如果將他心愛的東西拿走,他會氣得眼淚汪汪,他寧可把東西毀掉,也不讓別人得到。如果你對其他孩子顯示出過多的關心,他也會很難過,非鑽到你的懷里,讓你親他抱他不可。
·你應該怎麼做?
無論對小孩還是大人來說,一起玩耍都是件相當幸福、快樂的事情。不僅如此,玩耍還有助於開發寶寶語言、行為能力和大腦智力,給他帶來很多鮮活的知識。通過與大人、小朋友和周圍人的接觸和玩耍,孩子攝取的信息量會不斷增加,大腦中儲存的知識也會越來越多,所謂寓教於樂,便是這個道理。因此,與寶寶一起玩耍可是件非常有成就感、有意義的事件哦!在這個階段,孩子玩得越多,跟別人交流得越多,其詞彙量和生活知識也就越豐富。給他講故事,教他唱歌,與他一起玩語言游戲,甚至交談都能為他創造很多視聽機會,有助於他增加的知識,提高理解能力。
但是與寶寶講話時,也要注意技巧和方法。事實證明,有心的家長帶出的孩子會有更加優秀的語言溝通能力,上學以後成績好、進步快。
在這個階段,可以教他一些關鍵詞彙和重要句型了。當他掌握了片語的用法之後,就要教他短句,並逐漸增加句子的長度,並給他機會,讓他多多練習。不要怕他出錯,也不要訓斥他,要多表揚,多鼓勵。
只要有時間,就盡量多與孩子說說話,什麼話都可以。例如,晚上睡覺前,就詢問一下孩子今天白天都做了些什麼,有何感受;或者和他討論一下明天的計劃:「明天可能會下雨,我們干點什麼呢?」
不厭其煩地為孩子讀他最喜愛的書,並鼓勵他用自己的話說出來。鼓勵他「讀書」,讓他給做出讀書學習的樣子給你看。當你看書寫字的時候,也可以讓孩子爬到膝蓋上來同你一起看,或給他一張紙,一支筆隨他亂畫,他會感到很好奇、很有趣。此時的他,小腦袋瓜里不知有多少稀奇古怪的問題呢!千萬要耐心呦,這可是個交流的好機會啊!
·注意事項
在這個階段,孩子們之間的詞彙量差異會很大。在兩周歲時,有的孩子能夠將幾個詞語連起來說整句話,而有的只會說幾個簡單的詞語,有的寶寶甚至還不會說話,總是喜歡用肢體語言或簡單的聲音來表達自己的意願。然而以此期間,大多數孩子在語言能力方面會取得以下突破:
在18個月的時候能說15個左右的詞語;
在2歲時可以將兩、三個詞連成一個句子;
在2歲時可以對一些簡單的指令做出迅速准確的反應。
在這個時期,隨著語言能力的增強,聽力問題會顯得越來越重要,因此你應該注意觀察一下寶寶的聽力是否正常。如果你對孩子的聽力有什麼擔心的話,尤其是當你發現孩子遲遲不咿呀學語或者對你的話沒有任何反應的時候,就不要再猶豫,趕快與醫生取得聯系。有的寶寶會患有慢性耳道感染,這會使過多的液體殘留在耳朵里,從而阻礙孩子的正常聽力,影響寶寶的語言學習和智力開發。使用特殊技術,醫生可以檢查出孩子是否失聰,或者是由於其它問題。總之,做父母的必須具備相關方面的知識,並且要心細,做到見微知著,防患到未然。
父母與年幼子女多交談,日後能夠提高寶寶的智商,使其變得聰明伶俐。專家認為,父母與子女交談越深入,日後就會使子女變得越聰明。值得注意的是往往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家長比普通家長更善於和孩子交談。科研人員曾對42戶家庭人口各異的兒童做過長達兩年半的調查,他們發現,職業家庭中的家長最健談,同普通勞動者家庭和靠救濟家庭的家長相比,前者每小時與孩子的談話頻率分別是後者的2-4倍。所以為了寶寶健康的成長,交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
㈥ 求圖片:可愛寶寶駱咿祺
沒有見過呢,
㈦ 怎樣和2歲半的孩子溝通最好
你的寶寶正在用自己的小耳朵捕捉著你所說的每一句話,並將其儲藏在大腦之中,留待以後備用。因此你最好不要再使用「兒語」,應該教他正常的語音語調,教他正確、完整的人物名稱。說話的時候,語速要緩慢,發音要清晰,以便孩子學習。 你的寶寶也許還是很喜歡用手勢來表達他想要的東西,而不情願開口說話。當他渴了,他會用手指向冰箱、水壺或飲料,而一句話不說。這時候,你應該和顏悅色地問他:「你渴了是嗎?」然後等待他的反應。之後再問:「你想喝什麼?水還是果汁?好的,喝水,水??。」這樣會鼓勵寶寶回答,與大人交流。但是不要將食物和飲料拿走而強迫他回答,這樣容易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15至18個月的寶寶開始對語言游戲感興趣。例如,你可以問他:「你的眼睛在哪裡?」「舅舅到哪裡去了?」讓他回答。他的詞彙量會飛速增長,但是發音卻不準。不要總是打斷寶寶,糾正他的發音,因為這樣容易打消他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大多數孩子此時的發音都不準確,以後他會自然而然地加以改進。當然,你也可以用正確的語音重復一下他的答案,他會自覺地跟你學習。
㈧ 鞍山一幼兒園萌娃想媽大哭卻死活不認,小寶寶有多可愛
10月中旬,鞍山一位萌娃上幼兒園之後想家人,想的眼淚都出來了,但是幼兒園問的時候卻一直不承認,說自己“沒咋滴”、“沒哭”。萌翻了大家,太可愛了。
小朋友留著淚,用最硬的語氣說著最軟的話,身上已經有東北爺們的影子了,估計是跟家裡的長輩的教育有關,真是太可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