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觀音看著時男時女,觀音由男相變女相是什麼歷史原因
世音菩薩本身的大菩薩相,是大丈夫相。比如《華嚴經》說:「勇猛丈夫觀自在」。唐代以前的觀音,以大丈夫相居多。特別是妙善公主的傳說流行以來,漢地的觀音形像越來越趨向女性化,如民間流傳的三十三觀音像,基本都是女身。
佛教所說的慈悲和女性的某種內心特性具有類比性,女性所具有的慈忍柔和,表現為日常行為中即是愛,比如母親對於兒女的愛是深重和無微不至的。印順法師認為這是觀世音菩薩被塑造為女性的重要原因。
因為觀世音菩薩的特殊表德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救度一切眾生,如慈母愛自己的兒女一樣。所以觀世音應現女身,擴大無私的大愛,泛愛廣大眾生成為菩薩的平等慈悲。
(1)藏傳大悲咒男女生圖片擴展閱讀
觀世音來自於竺法護與其弟子譯於長安敦煌寺的 《正法華經》。竺法護初譯「光世音」 其弟子聶道真改為「觀世音」。玄奘新譯為觀自在,中國每略稱為觀音。
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
正因為觀音普遍地受到廣泛歡迎,中國民間也就出現了以觀音菩薩為題材的小說,最有名的便是一部《觀音得道》又名《大香山》的傳奇小說。
這部小說的內容是,有一位妙庄王,生了三位公主,大公主愛文才,招了一個文駙馬,二公主愛武才,招了一個武駙馬,三公主妙善愛修行學佛,仁孝貞潔,慈悲愛物,舍己為人,後來在大香山成了正果。
這個故事並不為正統佛教典籍所載,也不被佛教所承認。其傳說最早可追溯到唐代道宣律師《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其中提到他曾經聽說觀音過去是妙善公主。《隆興佛教編年通論》卷13完整記載了這一傳說。
㈡ 藏傳大悲咒的功德利益
據經文所載,十一面觀世音在無量劫以前,從「百蓮華眼頂無障礙功德光明王如來」受持此咒,即證無生法忍。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至誠清凈如法持誦,必可與觀世音菩薩的慈悲願力感應,且獲得十種殊勝的利益:
一、身常無病
二、諸佛攝受
三、財寶衣食受用無盡
四、能伏怨敵而無所畏
五、能令眾生皆生慈心
六、蠱毒鬼魅不能中傷
七、一切刀杖所不能害
八、水不能溺
九、火不能燒
十、不受一切橫死
若能依教相應、如說修行,即能除滅重罪,所求如願,並積聚無量功德,由此可見本咒之大威神力。
早在千年以前,十一面觀世音的神咒已經傳入中國。在大藏經中,此咒有北周耶舍崛多譯《佛說十一面觀世音神咒經》、唐玄奘譯《十一面神咒心經》,及唐不空譯《十一面觀自在菩薩心密言念誦儀軌經》三種不同的譯本。
「十一面觀世音神咒」約在西元561至577年間首先由耶舍崛多譯出,並開始流傳。當時,修行此咒且獲得法益的人非常多,其發展約在西元656年間,並由玄奘大師譯出《十一面神咒心經》達到頂峰之後,此咒在中土就漸漸沒落了。相傳梁武帝時期,寶志和尚(公元418至514年)即是十一面觀世音的化身。
㈢ 藏傳大悲咒的介紹
藏音大悲咒,或是藏傳大悲咒則是十一面觀音的咒語,這兩者本來就是不同的咒語,稱之為藏音大悲咒原是出於商人的包裝。漢傳佛教,也就是我們一般熟知的大悲咒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咒語,來源是大藏經里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觀世音菩薩不管是化身為十一面觀音或是千手千眼觀音,都是大悲觀世音,所以要將兩個咒語都稱為大悲咒,也不是不行,但是還是要知道不同之處。
㈣ 大悲咒的祈禱文和大悲咒有什麼區別
這個咒其實應該稱作聖十一面觀音根本咒俗稱藏傳梵唱大悲咒,與漢傳的大悲咒的出處是有區別的。
簡單的介紹如下:
此真言有多種稱謂,十一面觀音根本咒,聖十一面觀自在菩薩根本真言,十一面觀自在菩薩心密言等,俗稱藏傳大悲咒。這首《梵唱大悲咒》的曲輯,是以西藏的梵唱方式,表現出空靈柔美的質感,而每個音符都宛如天籟之音。
十一面觀音(梵名Ekadasa-mukba),六觀音之一,在六道中主救度阿修羅道的一切眾生,全稱為十一面觀音菩薩,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其梵名的意譯為十一最勝,或十一首,有時又稱為大光普照觀音。由於形像具有十一頭面,所以通稱為十一面觀音。
十一面觀音菩薩的名號,是由其神咒而來。該神咒為「十一面觀世音神咒」,為十一億佛陀所說,威力甚大。
根據《佛說十一面觀世音神咒經》記載:「時觀世音菩薩白佛言,世尊,我有心咒,名十一面。此心咒十一億諸佛所說,我今說之,為一切眾生故,欲令一切眾生念善法故,欲令一切眾生無憂惱故,欲除一切眾生病故,為一切障難災怪惡夢欲除滅故,欲除一切橫病故,欲除一切諸惡心者令調柔故,欲除一切諸魔鬼障難不起故。」由此可知此神咒之廣大功德勢力殊勝的利益。
據經文所載,十一面觀世音在無量劫以前,從「百蓮華眼頂無障礙功德光明王如來」受持此咒,即證無生法忍。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至誠清凈如法持誦,必可與觀世音菩薩的慈悲願力感應,且獲得十種殊勝的利益:
一、身常無病
二、諸佛攝受
三、財寶衣食受用無盡
四、能伏怨敵而無所畏
五、能令眾生皆生慈心
六、蠱毒鬼魅不能中傷
七、一切刀杖所不能害
八、水不能溺
九、火不能燒
十、不受一切橫死
若能依教相應、如說修行,即能除滅重罪,所求如願,並積聚無量功德,由此可見本咒之大威神力。
現在很多人把「聖十一面觀自在菩薩根本咒」與84句的「大悲咒」搞混了,究其原因在於台灣的音樂製作人,據說此「聖十一面觀自在菩薩根本咒」是宗南嘉楚仁波切最先以唱頌的方式普傳於台灣的,後來台灣的音樂出品商也把此咒製作成歌曲,因為說「聖十一面觀自在菩薩根本咒」很少人知道,所以就改了個名「梵唱大悲咒」,再則84句「大悲咒」在漢地很普遍,一說「大悲咒」誰都知道,這樣有利於他們銷售,以至於使很多人搞混「聖十一面觀自在菩薩根本咒」與84句的「大悲咒」。
十一面神咒的傳譯:
「十一面神咒」約在公元564年間首先由耶舍崛多譯出,並開始流傳。要比84句415字的千手觀音的「大悲咒」(公元650~660)早約一百年。當時,修行此咒且獲得法益的人非常多,其發展約在公元656年間,並由玄奘大師譯出《十一面神咒心經》達到頂峰之後,此咒在中土就漸漸沒落了。相傳梁武帝時期,寶志和尚(公元418至514年)即是十一面觀世音的化身。
此咒漢字音譯所出自的經典有四種:
1《佛說十一面觀世音神咒經》,北周耶舍崛多與闍那崛多共譯。(公元564年;北周武帝)
2《十一面觀世音神咒經》,唐阿地瞿多譯。(公元653年;唐高宗;永徽四年)
3《十一面神咒心經》,唐玄奘譯。(公元656年;唐高宗;顯慶元年)
4《十一面觀自在菩薩心密言念誦儀軌經》,唐不空譯。(公元746-774年;唐玄宗;天寶年間)
㈤ 藏傳大悲咒的十一面觀音
十一面觀音在六觀音之中,主救濟、破修羅道,給眾生以除病、滅罪,求福現世利益。總之為除惡向善,引導佛道之菩薩。十一面觀音的經典主要有二種四部,即北周保定四年(564)天竺僧耶舍崛多譯《十一面觀音神咒經》,唐永徽四年(653)阿地瞿多譯《陀羅尼集經》卷四之經,唐顯慶元年(656)玄奘譯《十一面神咒心經》。此三種經其實都是出自《金剛大道場經》同本異譯,唐慧沼還對玄奘譯本作過《義疏》。唐不空譯有三卷本《十一面觀自在菩薩心密言念誦儀軌》。北周譯經後並未滸,初唐高宗、武周時僅三年間即出兩經,而十一面觀音畫像亦現,如敦煌石窟就從初一直到西夏,都有此經變壁畫流行。
關於觀音十一個頭面之寓義表徵,一說以為以左右十面表示因位十地,最上一面表十一地佛果,以便使一切眾生轉明為十一品,得十一地佛果。藏傳佛則有一說,羅剎鬼有十個腦袋,非常狂妄自大,觀音變成十一個頭,將其降服(《造像量度經》)。
經中說持誦此《神咒經》,現世可得十種果報,或如《念誦儀軌經》說可得十種勝利。即離諸病、如來攝受等。經中還說可得臨終見佛、不墮地獄。不非命終,得生極樂世界四種功德。這些功德勝利,使十一面觀音信仰迅即播揚。現陝西西安花塔寺(原寶慶寺)、天津薊縣獨樂寺、河南洛陽龍門、山西太原天龍山、四川資中、新疆吐魯番、甘肅敦煌石窟為多。
十一面觀音的造像標准,諸經描述極為接近。耶舍崛多、阿地瞿多、玄奘所譯皆出一本,自然大同小異。其中皆說須用白旃檀作像,當前三面作菩薩容,左三面為忿怒相、右三面狗牙上出,後一面作大笑,頂上一面作佛面。慧沼釋疏為:前三面慈相,見善眾生面慈心,大慈與樂;左三面嗔面,見惡眾生而生悲心,大悲救苦;右三面白牙上出面,見凈業者發希有贊,勸進佛道;後一面暴大笑面,見善惡雜穢眾生而生怪笑,改惡向道;頂上佛面,對習行大乘機者而說諸法,究竟佛道。
諸經中還對造像儀軌持物等作出具體規定。圖樣可見於《胎藏界曼荼羅》中。而藏傳佛教中十一面觀音多為八手,背後環列呈放射狀。觀音之頭較大,層層堆逫疊形同寶塔,也是漢藏像式的區別處。敦煌壁畫中十一面排列多種多樣,細節不盡合經軌,初盛唐畫中多僅菩薩面,中晚唐及五代像多有忿怒利牙面,而最後一笑面則難以表現。觀音所執法器與手印中,澡瓶、柳枝和施無畏、與願印皆有,中晚唐以至五代時不僅有托日精摩尼、月精摩尼,還有錫杖、寶珠、三叉戟、寶缽、數珠、羂索、蓮花、骷髏杖,以及施財寶、施甘露、合掌等手印。這些畫面細節並不合乎十一面像經軌,卻是從別的觀音經軌所來,其中體現出的規律性很有趣味。
此經變畫中的眷屬像亦是豐富。初唐僅有數菩薩,中唐有了日光與月光菩薩,晚唐出現有天王、忿怒尊、龍王、婆藪仙、功德天、毗那野迦與金剛面天。五代時眷屬更多,多種菩薩如常精進、不休息、妙吉祥、延壽命還有彌勒。《普門品》中化現居士身、宰官、四眾身等移入此經變中。晚唐時眷屬像頗似千手經變,其中亦反映不同觀音經變間的滲化現象。曼荼羅壇場在阿地瞿多譯本中有復雜詳細的描述,內外兩院,數十身造像,僅有部分見於經變眷屬之中,全部曼荼羅畫未有表現。由柳洪平創建。
觀音有六種,十一面觀音是藏傳佛教中常見的一種。這十一面分為五層排列,第一層三面,第二層三面,第三層也是三面,第四層單面,最上一層是一個阿彌陀佛的頭像。十一面中位於第四層的忿怒明王像。頭戴骷髏冠,齜牙咧嘴,面目猙獰,發髻外突。
㈥ 佛家《大悲咒》歌詞
大悲咒
演唱:齊豫
南無喝羅怛那哆羅夜耶
南無阿唎耶
婆盧羯帝爍缽羅耶
菩提薩埵 婆耶
摩訶薩埵婆耶
摩訶迦盧尼迦耶唵
薩皤羅罰曳 數怛那 寫
南無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
婆盧吉帝室佛羅楞馱婆
南無那羅 謹墀
醯唎摩訶皤哆沙咩
薩婆阿他豆輸朋阿逝孕
薩婆 薩哆那摩婆薩哆那摩婆伽
摩罰特豆 怛侄他
唵阿婆盧醯. 盧迦帝.迦羅帝.夷醯唎.
摩訶菩提薩埵. 薩婆薩婆
摩羅摩羅.摩醯摩醯唎馱孕.
俱盧俱盧羯蒙. 度盧度盧罰闍耶.摩訶罰闍耶帝.
陀羅陀羅.地唎尼.室佛羅耶.
遮羅遮羅.麽麽罰摩羅.穆帝隸.
伊醯伊醯. 室那室那.阿羅(僧)佛羅舍利.
罰沙罰(僧). 佛羅舍耶.
呼嚧呼嚧摩羅.呼嚧呼嚧醯利.
娑羅娑羅.悉唎悉唎.蘇嚧蘇嚧.
菩提夜菩提夜.菩馱夜菩馱夜.
彌帝唎夜. 那 羅謹墀.
地利瑟尼那.婆夜摩那.
娑婆訶.悉陀夜.娑 婆訶.
摩訶悉陀夜.娑婆訶.
悉陀喻藝.室皤羅耶.娑 婆訶.
那羅謹墀.娑婆訶.
摩羅那羅.娑婆訶.
悉羅 僧阿穆佉耶.
娑婆訶.娑婆摩訶阿悉陀夜.
娑婆訶.者吉羅 阿悉陀夜.
娑婆訶.波陀摩羯悉陀夜.
娑婆訶.那羅謹墀皤 伽羅耶.
娑婆訶.摩婆利勝羯羅夜.
娑婆訶. 南無喝羅怛那哆羅 夜耶.
南無阿唎耶.婆羅吉帝.
爍皤羅夜.娑婆訶.唵
悉殿都.漫多羅.跋陀耶.娑婆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