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這個叫什麼鼠,知道的給我說說,謝謝了。
你好,這種松鼠的學名叫:金花鼠,別稱: 五道眉花鼠、花黎棒、斑紋松鼠、花栗鼠,這種松鼠算
是全國范圍內最常見的一種山松鼠了,它的特徵就是:背上數幾條黑白相間的縱向條紋。並且,它
的尾巴不像其他的松鼠一樣老是高高的豎立貼著背部,而是老拖在後面。
網路可查,圖片如下:
㈡ 有誰知道這是什麼鼠嗎
花栗鼠,別名金花鼠、花鼠、五道眉、花栗鼠。共有10個亞種。體型中等,體長13-16厘米,尾長9-13厘米。頭頂為棕黑色,眼上下和耳緣為白色,體背淡褐色,背有5條明顯的黑縱紋,中間一條最長,向前延伸到頭頂,最外2條較短,圍有白紋。四肢為淡黃色。腹面及四肢內側為灰白色。臀區棕色。尾腹面中央為棕黃色。尾毛長而蓬鬆,呈帚狀,並伸向兩側。四肢略長,耳殼明顯露出毛被外。前足裸出,有頰囊。
棲息於山地針葉林、針闊混交林中。是雜食動物,以樹籽、種子、穀物、菌類、水果、蔬菜、昆蟲、小鳥和蜥蜴為食。半樹棲,半地棲。多在樹木下築洞。晝間活動。善攀樹,行動敏捷。冬眠。每年繁殖一次,胎產4-6隻。
分布於中國、日本、哈薩克、朝鮮、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韓國、蒙古和俄羅斯聯邦。
㈢ 松鼠的資料(圖片)
松鼠(Sciuridae),是哺乳綱嚙齒目一個科,其下包括松鼠亞科和非洲地松鼠亞科,特徵是長著毛茸茸的長尾巴。與其他親緣關系接近的動物又被合稱為松鼠形亞目。松鼠一般體形細小,以草食性為主,食物主要是種子和果仁,部分物種會以昆蟲和蔬菜為食,其中一些熱帶物種更會為捕食昆蟲而進行遷徙。松鼠原產地是我國的東北、西北及歐洲,除了在大洋洲、南極洲外,全球的其他地區都有分布。
松鼠的生活習性
松鼠的耳朵和尾巴的毛特別長,能適應樹上生活;它們使用像長鉤的爪和尾巴倒吊在樹枝上。在黎明和傍晚,也會離開樹上,到地面上捕食。松鼠在秋天覓得豐富的食物後,就會利用樹洞或在地上挖洞,儲存果實等食物,同時以泥土或落葉堵住洞口。 松鼠夏季全身紅毛,到了秋天會更換成黑灰色的冬毛緊密地裹住全身。初生的松鼠,全身無毛,眼睛亦不明,生後8天,才開始長毛,30天以後即睜開眼睛,45天就能食用堅硬的果實,行動變得十分敏捷。松鼠是對主人非常溫順的小傢伙,我們也要溫柔地對待它們,這樣它會對你死心塌地,絕對不會用牙齒傷害到你。當然它們會用牙齒輕輕地啃你的手指,和你玩耍,感覺會很癢癢,這是它對你友好的表示。松鼠睡覺時,會把尾巴當做棉被蓋在身上。 松鼠在茂密的樹枝上築巢,或者利用其他鳥的廢巢,有時也在樹洞中做;它們除了吃野果外,還吃嫩枝、幼芽、樹葉,以及昆蟲和鳥蛋。秋天一到,松鼠就開始貯藏食物,一隻松鼠常將幾公斤食物分幾處貯存,有時還見到松鼠在樹上曬食物,不讓它們變質霉爛。這樣,在寒冷的冬天,松鼠就不愁沒有東西吃了。
編輯本段繁殖
松鼠生兒育女能力很強,它與別的嚙齒動物一樣,具有成熟早、繁殖快的特點。每年的一二月間,雌雄松鼠開始談情說愛,雄鼠擺動粗大尾巴在樹冠上跳躍追逐雌鼠,此時雌鼠也是興奮不已熱烈相隨。發情期約延續兩周,這期間雌雄幾乎食慾旺盛的個體。對雄性個體則要求性慾旺盛配種能力強;而對雌性則要求母性強,胎產數多,泌乳量充足的個體。配種時以一雄一雌或一雄多雌的交配方式,松鼠懷孕的時間大約為35~40天,4月初進入哺乳期,每年能產仔3次左右,每次能產4~6隻。只要食物充足,松鼠的雌性個體就能繁殖較多個體,有著較強的繁殖力。初出生的幼仔以母體乳汁作為全部營養需求的來源,因此,此時應該要特別注意母體的營養狀況,小松鼠剛生下時很小,看不見東西,發育很慢,生下將近30天時才睜開眼睛;至一個半月時,小松鼠才願意到室外進行活動。 在小松鼠眼睛將開未開時,抱離母松鼠飼養,會與人變得親密。最初以吸管餵食熱牛奶(30-40℃),每日3-5次。逐漸改為浸泡牛奶的麵包或其他柔軟的食物。即使長成後才開始飼養,只要慢慢有耐心地訓練,也會和人非常親密,爬到飼主身上。
編輯本段種屬類別
根據生活環境不同,松鼠科分為樹松鼠、地松鼠和石松鼠等。全世界近35屬212種,中國有11屬24種,其中岩松鼠和側紋岩松鼠2種是中國特有動物。 松鼠的種類很多,全世界約有240種,我國有26種。其中生活在樹林里的松鼠,在我國東北和華北各地十分常見,因而又叫普通松鼠。它的身體細長,體毛為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所以也稱灰松鼠。 常見的松鼠有三種
1.紅腹松鼠
紅腹松鼠又名「赤腹松鼠」,山區群眾又稱它為「吊老鼠」。是一種中等大小的樹棲松鼠。 大小:19~25厘米 重量:280~420克 特徵:吻短,耳小而圓,頸粗壯 腹部呈紅色 紅腹松鼠主要是棲居在密林中,生活習性與灰鼠有些相似,多喜晨、昏活動,食性主要以攝食各種堅果,如松果、栗及漿果為主,亦食各種樹葉、嫩枝、花芽及鳥卵、雛鳥和昆蟲等。每年可繁殖2次,每次產3~4仔,以2仔居多。 紅腹松鼠
紅腹松鼠又一種常見體態 ,除腹部呈黃色或淺黃色外其他特徵與紅腹一樣, 稱黃山松鼠 黃山松鼠
2.長吻松鼠
長吻松鼠又名「紅嘴松鼠」。大小:20~25厘米 特徵:四肢略短,尾細長,尾毛短而蓬鬆,背毛呈灰褐色,腹毛為灰白色 長吻松鼠一般生活在密林中,習性與一般松鼠無多大差別,但並非完全樹棲,常到地面、倒木及草堆覓食,晨、昏時分最活躍。
3.岩松鼠
岩松鼠又名「石老鼠」,「掃尾子」,「掃毛子」,外形有些像紅腹松鼠。 大小:20~25厘米 岩松鼠
尾長:15厘米 特徵:耳大明顯,眼睛周圍一圈白色,四肢略短,尾毛蓬鬆、稀疏、背毛呈青灰色,腹部及四肢內側毛為黃灰色,下頜為白色。 岩松鼠則棲息在山區的岩石區,岩松鼠雖然能攀登於樹上,但主要還在岩石間棲息,一般營巢於岩隙間。岩松鼠白天活動,主要以野生果實或植物種子為食,如堅果、胡桃、杏等,但有時也會食農作物,是一種山林的害獸。
4.金花鼠
大小:身長約15cm 尾長約12 cm 特徵:身體背部有五道黑毛 ,又稱五道眉 原產地:亞洲東北部、北海道 飲食習慣:以植物為主的雜食性 背部有數以縱條花紋的小型松鼠。剛離巢的小松鼠,若與雙親分開飼養,很容易養馴。由於行動迅速,應注意它趁餵食時脫逃。需准備較高的籠子,同時為避免運動不足,籠內應備吸轉輪車讓松鼠嬉戲運動。同時要裝設巢箱。作為藏匿的地點,在自然中有冬眠的現象,若飼養在溫暖的室內,即不須冬眠。由於耐熱性較差,夏天時籠子應移往通風良好的地方。
5.蝦夷松鼠
大小:身長約25cm 尾長約20cm 原產地:北海道 飲食習慣:以植物為主的雜食性 分布於日本北海道,是分布於日本本州以南的日本松鼠的亞種,體型比日本松鼠稍大。夏季與冬季毛色會改變。冬季時,背面為灰色、腹部是白色,耳朵有長毛;夏季時,全身為淡淡的紅褐色,耳朵沒有長毛。飼養方式與金花鼠相同,由於體型較大,需要大而堅固的籠子。冬天不須冬眠,照常活動。
6.草原犬鼠
大小:身長約30cm 尾長約8cm 原產地:北美洲 飲食習慣:以植物為主的雜食性體色由黃色到褐色都有。體型矮胖,配上短短的尾巴。成群聚居在草原中所挖掘的彼此相通的穴道中。由於習慣群體的生活,即使飼養多隻也不會打架。在生態影片中經常出現,是很受歡迎的可愛動物。尤其是站立及坐下的動作,格外可愛,也很容易被人養馴。同時尾巴會如狗般擺動,很惹人喜愛。食物以植物為主,倉鼠的人工飼料與狗食等也是不錯的選擇。雖然市面有成對出售,但繁殖仍相當困難。
7.日本小鼯鼠
日本小鼯鼠
大小:身長約15cm 尾長約12 cm 原產地:亞洲 飲食習慣:以植物為主的雜食性 背面為灰褐色,腹部為白色。四肢之間有皮膜相連,張開後可在空中滑行。夜行性動物特有的大眼睛,外型非常可愛。主要在夜間活動,是最適合夜貓子飼食的寵物。籠內准備小鳥用的巢箱,可供白天睡覺時使用。養馴後,可放出籠外在屋內滑翔。與松鼠同科,飼養方法比照的方式即可。平時以水果及松鼠的人工飼料為主食,偶爾餵食一些動物性食物。
8.歐洲紅松鼠
大小:身長約30cm 尾長約20cm 原產地:歐洲中部到西亞 飲食習慣:以植物為主的雜食性 大型的松鼠。全身為明亮的紅褐色,腹部為白色。耳朵長有長毛。體型大、動作活潑,飼養時需有相當大的籠子。
9.三彩松鼠
大小:身長約20cm 尾長約15cm 原產地:馬來半島
、蘇門答臘 飲食習慣:以植物為主的雜食性棲息於熱帶雨林的中型松鼠。背部與尾巴為深紅褐色,由兩頰到側面有條狀白帶,前肢與腹側為黃褐色,腹部為白色。在毛色普遍朴實單調的松鼠中,是較低華麗的一種。棲息於樹上,但食物多由地面取得。飼養方式與金花鼠等其他松鼠相同即可。
動物一共有六種,分別是三種松鼠跟三種飛鼠,分別是赤腹松鼠、條紋松鼠、荷氏松鼠、大赤鼯鼠、白面鼯鼠跟小鼯鼠。 另: 近年來當作寵物飼養的松鼠名為 魔王松鼠 ,屬東北地區偏多 ,四肢有力,彈跳力強,以三色 黑色 紅 毛色為主
編輯本段飼養管理
一、養殖場舍建造及准備
松鼠在野生情況下是單獨生活,所以提供的環境條件,應該使它們有足夠的單棲條件,又可以彼此接觸,以利於繁殖。 (一)圈舍條件 為敞開的三壁式,坐北朝南,三面為磚牆,面積為長5米、寬3米,房高3米。三合土面,北面有門(高1.8米,寬7米)通操作廊,但門外還應有一小隔斷,約2平方米,再有側門通走廊,主要為了避免動物直接往外跑。房的三壁釘上數排小木箱,在離地面1米以上即可開始釘第一排。木箱規格為長25厘米、寬25厘米,在一側開口(高15厘米、寬12厘米),箱和箱之間距離30厘米。排和排之間相距(下排的箱頂和上排的箱底)為30厘米,兩排木箱可錯開。可一直排到上面頂部。養殖後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房的中間放一棵杈多的大枯樹或2~3棵中等大枯杈,供它們活動。 (二)運動場條件 直接和敞開的圈舍相通,面積為長36米、寬3米,高3米。三面及頂棚均以細鐵絲網,網孔不超過1.5厘米為宜。網下面離地面20厘米圍以磚牆。同樣適當放1~2棵枯樹杈,三合土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