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可愛圖片 » 年獸頭圖片可愛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年獸頭圖片可愛

發布時間: 2023-02-04 08:57:06

1. 年獸長什麼樣子

年獸的樣子:頭大身小,頭長觸角,尖牙利齒,身長十數尺,眼若銅鈴,目露凶光,兇猛異常。

年的傳說一

據說年獸頭大身小,身長十數尺,眼若銅鈴,來去如風;嗷叫時發出「年~」的聲音,故名年獸。時日一久,人們漸漸發現年獸害怕三樣東西,即紅色、火光和巨大的響聲。

於是後來的人們在除夕年獸將要到來的時候就會聚到一起,貼紅紙(後來逐漸改為貼桃符或貼紅對聯),掛紅燈籠,放鞭炮等等,目的就是為了趕走年獸。當年獸被趕走以後,人們總是會高興地互道:「又熬過一個年了。」慢慢的就有了過年的說法,也由此出現過年的習俗了。

年的傳說二

很久以前,有種怪獸叫「夕」,它在每年的年關都要出來傷人,連保護老百姓的灶王爺也拿它沒辦法,於是灶王爺上天請來了一位叫做「年」的神童,神童法力高強,用紅綢和放在火中燒得劈啪作響的竹竿消滅了夕獸。

這一天正好是臘月的最後一天,老百姓為了感謝和紀念年在這一天除掉了夕,就把農歷每年的最後一天叫「除夕」,把新年的第一天叫做過年,百姓希望家家都有年手中的紅綢和鞭炮,於是紅綢和放在火中燒的竹竿逐漸演變成了家家戶戶過年時都有的紅對聯、紅鞭炮,這個關於年的傳說可說條理清晰、有章可循。

2. 年是什麼神獸

年獸又稱年,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惡獸。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據說年獸頭大身小,身長十數尺,眼若銅鈴,來去如風,嗷叫時發出「年年」的聲音,故名年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鄉親們像往年一樣,都忙著收拾東西准備逃往深山。這時候村東頭來了一個白發老人,白發老人對一戶老婆婆說只要讓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將「年」獸驅趕走。眾人不信,老婆婆勸其還是上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堅持留下,眾人見勸他不住,便紛紛上山躲避去了。

當「年」獸像往年一樣准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爆竹聲,「年」獸渾身顫栗,再也不敢向前湊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大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獸大驚失色,倉惶而逃。

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回到村裡時,發現村裡竟安然無恙,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白發老人是幫助大家驅逐「年」獸的神仙。人們同時還發現了白發老人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這風俗越傳越廣,就成了中國漢族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過年的意義

過年是根深蒂固的厚重情懷。古人早就說過「每逢佳節倍思親」,中華兒女赤子之心,無論平時身在何處,過年的時候都註定有回家的情結。一年到頭不管怎麼忙碌,過年了一大家子的人終於可以完整地團聚在一起,盡享天倫之樂,骨肉親情。

過年是一家老小團圓的美好時光,更是眾多遠在他鄉打拚的人和海外赤子們回家團聚的日子。平日里,不能很好地孝敬父母親,更無暇很好地培養教育孩子,過年就是一個非常喜慶的大好機會,可以藉此奉獻上一片愛心和親情。

過年是辭舊迎新的庄嚴儀式。一年一度的過年,辭舊迎新,既是一次時間的過去,同時也是一次新的將來。每年的過年無疑都是每個人人生中的一次總結,更是一次邁向新的征途的起點。

對於孩子們來說,又長大了一歲,對於年輕人來說,又成熟了一點,對於中年人來說,又收獲了一些,對於老年人來說,又過去了一年。因此,過年既是對過去舊的一年的年終總結和豐收慶典,更是對未來新的一年的信心展望和美好期盼。無論男女老少,在各自的心目之中,都是會有某種庄嚴的儀式感和責任感的。

3. 年獸長什麼樣子呢

年獸是一隻四角四足的惡獸,它的頭上長著觸角可謂兇猛異常,頭大身小,身長十數尺,眼若銅鈴。來去如風,嗷叫時發出「年~」的聲音。

年獸又稱"夕"。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惡獸。相傳古時候每到年末的午夜,年獸就會進攻村子,凡被年獸佔領的村子都遭受到殘酷的屠殺,頭上的犄角就是武器。

年獸的弱點:

年獸害怕三樣東西,即紅色、火光和巨大的響聲;於是後來的人們在除夕年獸將要到來的時候就會聚到一起,貼紅紙(後來逐漸改為貼桃符或貼紅對聯),掛紅燈籠,放鞭炮等等,目的就是為了趕走年獸。

4. 年獸是什麼樣子呢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也有傳說年獸頭大身小,身長十數尺,眼若銅鈴,來去如風;嗷叫時發出「年~」的聲音,故名年獸。

年獸的故事

某年除夕,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人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到處一片匆忙恐慌景象,沒有人關心這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婦包了餃子請老人吃,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

為了報答老婦的好心,老人告訴她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要她穿紅衣,在門上張貼紅紙、點上紅燭,在院內燃燒竹子發出炸響。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發現村中燈火通明,它的雙眼被刺眼的紅色逼得睜不開,又聽到有人家傳來響亮的爆竹聲,於是渾身戰栗的逃走了。

從此人們知道了趕走年的方法,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恭賀對方渡過了年獸的肆虐。後來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5. 年獸的頭怎麼畫

年獸的頭畫法詳細如下:

1、先畫年獸的頭和臉,記得頭要畫的大一點。

2、在年獸的頭上畫一個大犄角。

3、然後畫一下年獸的眼睛和嘴巴,記得眼睛要畫的有神,嘴巴要大,當然了如果個人喜歡也可以有自己的風格,如果要畫的萌一點或還是凶一點,眼睛和嘴巴是關鍵中的關鍵。

4、畫好頭部的主要幾個線條之後畫生體和頭腳。

一、年獸介紹

年獸是一種總過古代民間傳說神話中的一個惡獸,關於年獸繪畫相關的外表形象有很多,大多數繪畫中的年獸的形象上往往有點像是一隻獅子。

在年獸的外表往往是紅色的,在年獸的頭頂額頭上有一根長長的犄角,眼睛大且有神,而在畫年獸的牙齒的時候往往除了一排牙齒之外還有兩根尖尖的獠牙,在現代繪畫風格種類多樣,也有不少人會將年獸萌化畫成很可愛的樣子。

6. 過年時的怪獸是叫「年」還是叫「夕」

過年的怪獸叫年獸。中國古時侯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有年除夕,鄉親們都忙著收拾東西逃往深山,這時候村東頭來了一個白發老人對一戶老婆婆說只要讓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將」年」獸驅走.眾人不信,老婆婆勸其還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堅持留下,眾人見勸他不住,便紛紛上山躲避去了。

7. 傳說中的年獸長什麼樣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初夕,每個村子和寨子的人們個個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這時,桃花村外來了一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銀須飄逸,目若朗星。可是,這時候村子裡混亂極了,鄉親們有的收拾行李,有的牽馬趕羊,有的緊鎖門窗,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還有誰能顧得上這位乞討的老人呢?
只有村東頭的一位老婆婆注意到了,並給了那位老人一些食物,還勸他,說:「快點上山躲「年」獸吧!「可那位老人卻摸著鬍子,說:「婆婆如讓我在你家住一夜,我自有辦法對付「年」獸。」老婆婆驚目細看,老人見他鶴發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當然不信,可繼續勸又耽誤了上山的時間,無奈之下,老婆婆撇下家,帶著行李上山躲「年」獸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
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村東頭的老婆婆家的門突然被打開,院子里一位身穿紅袍的老人哈哈大笑,並奇跡般地出現在「年」獸的面前,「年」
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避難的老婆婆和鄉親們下山,見村子安然無恙、絲毫未損十分驚奇,老婆婆想起了昨晚的事情,便向鄉親們說明事實。
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臘燭還發著餘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

8. 怪獸「年」長得什麼樣

關於年的傳說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銀須飄逸,目若朗星。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發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著餘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過年的傳統風俗 中國傳統的農歷新年,古代稱「元旦」、「元日」、「元辰」、「元朔」、「正元」、「正旦」等,辛亥革命後改稱「春節」,民間則俗稱「過年」、「過大年」。農歷「大年三十」古時稱「除夕」,意為「舊歲至此夕而除」;正月初一乃「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故稱「三元」,俗稱「大年初一」。中國民間「過大年」亦稱「臘月忙年」。
「過年」是我們每個華夏兒女共同的盛大節日,中國人過年熱鬧喜慶,還有一些很有講究的風俗。馬上又要過年了,這里向讀者介紹傳統的四大年俗:
一、拜神與祭祖
過年風俗源於遠古農耕民族的「臘祭」。「臘祭」是古人「神先享用」意識的體現,人們習慣「索鬼神而祭祀」、「合聚萬物而索享之」,形成「歲終出祭」古俗。由於宗教、風俗本身的保守性及歷代統治者的倡導,這種原始時代的「敬神」禮俗代代相襲,並逐漸演化為祭灶神。民諺曰:「三祭灶,四掃屋……」即指每年的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祀灶神。灶神,俗稱灶君、灶爺、灶王爺,自灶神產生開始,老百姓就頂禮相拜。人們想祈福禳災,便對灶王爺恭恭敬敬。來自 網路 「二十三,糖瓜粘」,說的便是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灶王爺升天稟報一年情況時,人們要祭灶,麥芽糖和酒必不可少,酒是為讓灶王爺喝得暈頭轉向,麥芽糖甜而粘,灶神嘴吃甜後只能說好話。民間百姓把「拿人手短,吃人嘴軟」用在對灶神的供奉上。宋代范成大《祭灶詩》即雲:「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祭灶風俗伴隨社會的進步而漸漸淡化,取而代之的則是祭祖。過年祭祖,既是對祖先一個悼懷,也祈望祖先保佑來年的平安。祭祖一般在年三十,一般百姓人家在掃房子、凈庭院、易門神、換桃符、貼春聯之後,或舉家去給祖先上墳祭拜,或把先祖的遺像掛在中堂正壁牆上,擺上祭品,點上香燭,讓後輩祭拜。晚上那頓准備多日的團年飯,大都也是先請祖先「前來」享用後方可開席。各地祭祖形式雖不盡相同,但「祭祖祈福」的含義大致一樣。
二、團年飯守歲
據民間相傳:「年」原是太古時代的一種怪獸,每屆寒冬將盡新春來臨之際,便四齣噬人。古人為防禦「年」的掠食,便聚集在一起,燃起篝火,投入竹子使其爆裂出巨響,把「年」嚇跑。既然「年」怕火光、爆響,人們每逢除夕便貼紅對聯、燃放爆竹,在燭火通明中聚集守更待歲。於是,便形成吃團年飯與除夕守歲的風俗。
「團年飯」又稱「年夜飯」、「分歲飯」。根據《荊楚歲時記》記載,至遲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團年飯的習俗。除夕守歲也是從吃團年飯開始,這頓飯常常得准備好幾天,是農家一年中最豐盛的闔家團聚之宴,一般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一直吃到深夜。可見這頓「團年飯」是何等重要。「團年飯」南北風俗各異,但大都有所寓意。北方人喜歡包餃子,意即「更歲交子」;南方人喜歡打年糕,楚地人喜歡做魚肉糕,「糕」與「高」諧音;紅燒全魚則是祈禱「年年有餘」。
除夕守歲俗名「熬年」,南北朝時期就有文字記載。「簾開風入帳,燭盡炭成灰。勿疑鬢釵重,為待曉不催。」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除夕之夜,家人團圓,歡聚一堂,共敘親情中辭舊迎新,寄託了人們對來年年景的美好期望。
三、恭賀拜大年
《北平年謠》有「三十日,黑夜坐一宿;大年初一,出來扭一扭。」新年正月初一,人們早起後穿上嶄新的衣服,放過「開門炮」便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古代通常的「拜年」順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後出門拜親朋友好,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親戚等不同的講究,一直拜到正月十五,這年才算拜完了。古時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叩歲,賀年則是平輩間相互道賀。在宋代,親朋好友之間會相互送帖恭拜新年,這大概是早期的賀年片。至明代,賀年片設計更加精緻,帖上不僅印有送者的姓名、地址,還寫有「新年快樂」、「吉祥如意」之類的祝辭。 四、壓歲錢祈福
過年時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要將事先備好的「壓歲錢」賜予晚輩,寓意「壓歲祈福」。相傳「壓歲錢」能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故又稱「壓祟錢」。晚輩得到「壓歲錢」即可平安度過新歲。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清人吳曼雲《壓歲錢》詩中雲:「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民間百姓將「壓歲錢」放置孩子枕頭下,正是為了「壓祟」,期望在惡鬼妖魔或傳說中的「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凶為吉。當然,這也是長輩們希望孩子們在來年平安健康的美好祝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