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歷史上的三寸金蓮那麼小,那是怎麼弄出來的呢
在古代,女子以小腳為美,“三寸金蓮”就是用來形容女子小腳的,“三寸金蓮”也叫纏足,古代女子用布將雙腳緊緊纏裹,使其腳畸形變小以為美觀。女子從四、五歲起便開始纏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後方將布帶解開,也有終身纏裹者。
我們可以判斷纏足是始於宋朝,宋朝在壓迫女子方面卻頗有建樹,讓纏足這個陋習殘害了古代無數的女子,並且這個陋習傳承了幾百年後才被廢止。
中國古代是以男性為主的封建王朝社會,男子都認為足小為美,小腳具有性的吸引力。在宋朝,宋朝皇室與宋朝上層社會是最早開始纏足的。於是宋朝皇帝就把纏足也向民間推廣。
在當時如果女子一雙天足或腳纏得不夠小,就會被人恥笑,並且嫁不出去。男性把把摧殘人體、行動不便拋在一邊,認為纏小的腳小巧玲瓏,精緻美觀,
宋在纏足這一陋習宋朝的酸腐文人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許多文人把探討小腳當作“學問”來做。所以古代也出現了許多贊美小腳的詩詞,
纏足陋習在持續了幾百年以後,孫中山令內務部通飭各省勸禁纏足。逐漸地把這個陋習漸漸消滅,解放了女性,免於再受纏足之害。
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催生出了璀璨的文化文明,但是在幾千年的歷史當中也產生了一部分陋習,在社會不斷進步的今天,希望我們去其糟粕,把有價值的文化永遠的傳承下去。
2. 原來人們裹小腳是什麼樣子(圖片)
如下圖所示:
裹腳也稱纏足,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陋習,即把女子的雙腳用布帛纏裹起來,使其變成為又小又尖
的「三寸金蓮」。「三寸金蓮」也一度成為中國古代女子審美的一個重要條件。但是,古代婦女纏
足起始時間,卻始終是一個謎。 考古中發現至今年代最早的,纏足鞋文物為南宋福建福州南宋墓,
出土的六雙女鞋,長13.3-14厘米,寬4.5-5厘米。並且,唐代時期已有詩詞。
拓展資料:
民國初期,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進一步推行禁纏足政策。1906年梅山地震,長輩開
始同意家中小女孩不用纏足,政策得以順利推行。孫中山總統於1912年3月11日發布《大總統令內
務部通飭各省勸禁纏足文》,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勸禁纏足文」。1916年內務部又頒《內務部通
咨各省勸禁婦女纏足文》1928年5月,南京中央政府批准由內政部頒發《禁止婦女纏足條例》1929
年國民政府又發布放足布告,並派專員落實。
3. 婦女背後的痛楚 纏足血淚史為何非小腳之妻不娶嗎
關於纏足,其實我們有很多誤區,今天正好說一說。
纏足,又叫裹小腳,起源有很多種說法,現在最流行的說法就是五代時候的大詞人南唐後主李煜。
4.中國男人摧殘女人的腳,西方男人摧殘女人的腰為美,所以同時期的西方女人極盡所能的讓腰變細,出現了很多變態的細腰。
4. 古代裹腳的習俗,對裹腳女子來講到底有多殘忍
以下回答無不適圖片(如果想看更仔細的圖可以參考網路)
裹腳這一習俗想必只要是中國人就一定聽說過,裹腳本身就是傳統男尊女卑觀念下的產物。
先來一張圖片感受一下。
腳成為那種樣子自然不能長時間走路,更遑論下地幹活。這就進一步加深了女子對男子的依賴,進而進一步鞏固男子的社會和家庭地位。
如若只是上述那樣還好,而女子裹腳往往伴隨著流膿,發炎,潰爛。白色的布條被血染成紅色這是常有的事。個中疼痛想必唯有親歷者才能言說一二。
女人裹腳的習俗追根溯源還是為男尊女卑觀念作祟,統治者喜歡小腳女人做舞,那麼大臣官員便紛紛效仿,民間也願意聽從皇帝意願。
其次便是文人審美,文人大都風雅非常,喜歡精緻小巧的東西,女人又如同金絲雀一般,可以打扮的花枝招展。若頭上垂著翡翠釵,耳朵墜著寶石紅,頸上戴著黃金鳥。種種美的元素匯聚一堂,結果腳上蹬著一雙38碼的粗布鞋,實在有礙觀瞻。文人的審美進一步推動了小腳風氣的盛行。
至於推動者想必也不是女人本身。古代社會又有幾人會去過問一個女兒家,你願不願意呢?而即便是問了,又有幾人能出言反對?
這種挫骨之痛便盡是交於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