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兒童照拍攝技巧,怎麼樣拍好兒童照
本節中我們再來看看兒童的拍攝技巧,目前由於大家對兒童年齡范圍存在爭議,這里我們將其范圍劃定在4-12周歲。不過給兒童拍照難度要比拍攝大人大很多,因為小孩天真爛漫,活潑好動,不會聽從你的指揮,也很難配合你的拍攝。所以如何發揮手上器材的優勢,還原孩子那天真爛漫的美好瞬間,需要我們掌握一些兒童拍攝技巧。
1、多用仰拍和俯拍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的兒童照片基本上都是採用平視角度拍攝的,孩子多採取站或蹲的姿勢,這是最為普通的構圖方法,但這樣的照片非常平淡缺乏變化,看上去有些呆板,更沒有吸引力。
要想讓照片更具有視覺沖擊力,更有吸引力,我們可以採用仰拍或俯拍的方式,俯拍就是站高些從上往下拍攝,而仰拍我們可以蹲下來甚至躺下來仰著拍攝,通過這些拍攝角度的變化,你會發現照片非常有看頭。
(發呆的孩子照片,比微笑的照片更能引人入勝,你也許會發出這樣的疑問「孩子在想什麼問題太呢?」)
5、其他拍攝兒童的技巧
孩子們總是喜歡玩耍、做游戲,這些場景也都是我們拍攝的素材,參加學校活動的照片我們也要拍攝。當然,除了正常的拍攝之外,還可以運用一些道具,比如女孩子的帽子、發卡,男孩子的小墨鏡、足球、籃球,都可以用來襯託人物。
B. 看圖寫話怎麼輔導孩子
教一年級的孩子看圖寫話方法如下:
教學生如何觀察圖,即在看圖寫話之前,讓學生弄清圖的類型再引導學生觀察的順序,使學生能對畫面所表達的主要內容,有一個整體性的了解;再者教學生合理想像圖畫內容,鼓勵學生進行合理想像,使靜止的畫面盡量動起來,活起來,讓單調的畫面充實豐富起來。
指導學生說話嚴密,教師需要耐心地指導學生有條理地、連貫地說內容,並及時糾正語病,然後在說的基礎上動筆寫;教師適當降低要求,一開始只需要求寫全含義,然後隨著學生閱讀量的增加,思維能力以及口語表達的提升,逐步要求學生寫完整、寫具體、寫生動段落。
看圖寫話,需要激發孩子們的靈感,如果有的孩子確實反應慢、理解慢,老師可以把句子寫出來,讓孩子們學習。今天我們學習了小兔運南瓜,明天我們再來看看小螞蟻搬運大西瓜。讓孩子學會模仿看圖寫話的句子,替換主角和事件。
注意事項
培養學生寫作的好習慣,要求學生做到格式規范,語句通順,無錯別字,標點正確;培養學生自信心,讓學生們喜歡表達,喜歡寫作,老師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們的寫作成果,讓學生們享受成功的喜悅。
C.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500字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關於二十四孝圖讀後感5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500字 篇1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圖》的文章,給我印象十分深刻,頗有感受。
文章講的是作者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作品著重分析了「卧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後人」。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
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嘗糞憂心」令人發指。
先說說那個郭巨埋兒吧。說是晉代有個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為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養母親,對母極孝。後來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就和妻子商量:「兒子可以再生,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糧食好供養母親。」夫妻遂把兒子抱出,挖坑要埋。興好挖出一壇金子來,才免了兒子一死。
郭巨雖有孝心,但殺兒之舉,卻有違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為貴」的人本觀念。看似大孝,其實是殘忍。古有為求神為父母治病捨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為父母治病獻五臟的,極少有為父母去殺人的。為了節約糧食,就想把自己的親生兒子殺了,一則有違老母愛孫之心,二則陷老母於不仁。所以後來有人把這種孝舉,稱為「愚孝。」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500字 篇2
魯迅所有的文章裡面,我最喜歡的是《二十四孝圖》。其實,《二十四孝圖》中那些孝子們的故事,原本該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們給它披綾掛彩,塗脂抹粉,將感人的真實塗抹成了讓人反感的矯情。就如同一個女子,任憑她再怎麼美麗,若是臉上抹了過於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讓人反胃而已。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對《郭巨埋兒》的描寫。這一段讓我深刻的感受到封建社會的腐朽。魯迅先生在《舊事重提》中說:「童年時代的我和我的夥伴實在沒有什麼好畫冊可看。我擁有的最早一本畫圖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圖》。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於發生反感的,是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件事。」魯迅先生還不無諷刺地說道,不僅他自己打消了當孝子的念頭,而且也害怕父親做孝子特別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況下,若父親真當了孝子,那麼該埋的就是他了。不是讓誰照著學,而是一點,讓大家明白,父母給予我們生命,我們應該去愛自己的的父母,害自己的孩子是不對的,但要學習這種文化,而非是模仿是通過故事告訴大家孝敬父母。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500字 篇3
魯迅先生著重描寫了他對"郭巨埋兒「的反感。也難怪,郭巨竟然為了節省糧食好供養母親,挖坑要埋剛生下來的孩子,興好挖出一壇金子來,才免了兒子一死。這是多麼迂腐的行為啊!!!百善孝為先,但是殺了自己的兒子來盡對母親的那份「孝心」,不能說是「善」。他這么做一來是有違老母愛孫之心,二來陷老母於不仁。
其中的卧冰求鯉卻讓童年的魯迅產生了恐懼,他一直認為孝順父母無非是「聽話」,「從命」,以及長大之後,給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飯罷了。從文章中可以讀出魯迅先生對封建制度的厭惡。試想這種常人不能做到的,卻又拚命引導要求人去做到,是便於統治,不從根本上解決貧窮問題,卻要求人們做出十分極端的行為並以此為孝道,而且還對這種孝道加以宣揚。
小時候我以為,孝,就是聽父母的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但現在終於明白,有些事,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簡單。看了《二十四孝圖》我心中不免產生這樣一個疑問:如果我的父親也學著郭巨,那死的不就是哦?所幸我家還算比較寬裕,這還是落不到我頭上的。要知道我父親也是一個孝子,但是他不是那種「愚孝」。他每晚都會抽出時間陪伴奶奶,為她老人家做做家務捶捶背。這雖然是再普通不過的小事,但是奶奶能體會到爸爸的關懷。「孝」字是放在心中,用心去書寫。而不是整天掛在嘴邊,甚至犧牲家庭去盡責。如果能成為一個好兒子,好丈夫,好爸爸,這才是作為一個母親最希望他兒子做的。
其實婆媳關系的破裂的主要責任應該歸罪於兒子。如果兒子能在中間起到橋梁作用,婆媳應該會相處得很融洽才是。盡孝的方式不止一種,只是看你會不會罷了。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500字 篇4
魯迅先生的此篇文章更像是《二十四孝圖》這本古籍的讀後感,而我所寫的則是先生的這篇讀後感的讀後感,這邊讓我感到不少壓力了。
魯迅先生是20、30年代新白話運動的領袖人物,而這篇文字也正是從白話運動入手。先給予那個所謂的紳士沖擊,闡明先生對於白話運動的立常為了加強說服力,先生便以而是讀過的《二十四孝圖》入手,揭開封建衛道士羊皮下的真狼面目。
為了讀懂先生的這篇文章,我還將《二十四孝圖》的原文找出,加以對比閱讀,讓自己能夠更好地理解先生的這篇文章。「老萊娛親」,「郭巨埋兒」,「卧冰求鯉」,這些文章都是傳揚封建禮教中的「孝」的膾炙人口的文章。
文中表達的這些「孝」不少都是愚孝,違背了人性的孝道,甚至是為了人頌之為「孝」而「孝」,封建時代也講求「禮儀孝悌」,但這些所謂的「孝」實在是無法用當下的孝道觀念去衡量的。郭巨可謂至孝,家裡貧困,孝母之心值得稱贊,但殺兒之舉,卻有違人性,實在違背了人本觀念。看似大孝,其實是殘忍。這樣的故事在書中隨便翻翻舉目全是!隨便一翻《二十四孝圖》,這樣的字眼映入眼簾:「賣身葬父」、「埋兒奉母」、「哭竹生筍」。「刻木事親」、「埋兒奉母」讓人感到冷酷無情;「孝感動天」、「卧冰求鯉」、「哭竹生筍」這樣一種封建的吃人的禮教,實在讓人感到可悲!
封建時代的信仰與理念並非都是要繼承或拋棄的。但是孝乃百善之首,如何正確地進行理解才是最正確的。作為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中國,理當傳承發揚!但這樣的愚孝是可悲的,而捍衛這些的披著羊皮的衛道士們更是可恥的!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500字 篇5
我在網上看了一篇叫《二十四孝》的文章,給我的印象十分深刻,讓我深受感動。其中,有一則是「卧冰求鯉」,這則小故事在令我感動的同時也讓我受益匪淺。
古代的人們如此孝順。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在構造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孝敬父母,更何況孝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和傳統美德,但是,事實好像有點不盡人意,歷史寶貴財富並沒有得到部分現代人的認同,甚至有的人還要父母來「孝敬」他們,在他們心中,父母是天經地義要養他們,要為他們做牛做馬的觀念。
他們認為只有自己逍遙快活就夠了,卻不體諒,不理解父母對自己所付出的辛勞,更不用提要他們孝敬父母了。他們可否想過母親十月懷胎的痛苦和父母親把他們從一個小嬰兒拉扯大的艱辛,難道這也能讓人所忘卻嗎?如果這些都不能感化他們的鐵石心腸,那他們只能得到人們的唾罵和拋棄。
父母給我們的愛是無私的,父母默默地為我們操勞。如果你夠細心,就會發現父母臉上多了一條條皺紋,頭上多了一絲絲銀發。父母在我們的成長路上精心的養育並教育我們,卻不求回報,父母對我們的愛比山還高,比海還深。
所以,我們現在要好好孝敬父母,哪怕是幫媽媽做做家務,給爸爸捶捶背,把好吃的留給父母吃,做一個聽話懂事的好孩子。此外,我們更要好好學習,不辜負父母對我們的期望,長大以後好好報答父母,好好孝敬父母!
「孝敬」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到的,就像這則故事中的王祥那樣,我一定好好孝敬父母。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500字 篇6
寒假通過老師的推薦,我看了《孝經·二十四孝》這一本書,並從中學到了許多道理。孝,自古以來是我們華夏民族的優良傳統,它一代又一代得傳承著,迄今為止,依舊被人們所重視。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個都沒有孝心的人,是沒有道德的。孝,是一切品質中最為基本的一個,但是卻又是最為重要,很多人也並沒有做好的。孝,是一個人一生的作業,無論你是萬人之上的富豪,還是流浪街頭的乞丐,你都要孝敬父母,感謝父母。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從出生到長大成人,都是父母辛辛苦苦將我們養育長大、教育我們,所以,孝敬父母是我們天經地義的。一個孝順的皇帝,對百姓也能施仁政;一個不孝順的皇帝,再興旺的國家也會滅亡。一個人是否能夠成功,最基本的就是從是否孝敬父母看出。
現在的年輕人變得越來越「繁忙」,經常早出晚歸、游盪他鄉,哪怕好不容易有時間陪父母,也總是厭煩地辭掉,寧願去陪朋友一起發呆,也不寧願回家看看愈發憔悴的父母。
近日有一檔十分火熱的綜藝節目《旋風孝子》幾位明星和他們的父親或者母親一起度過六天五夜,用自己的行動彌補失去的孝行,其中所有的家長都表示:自己的孩子太忙,並沒有時間。這也引發了各大網路的關註:孝,是否被我們說得太過於轟轟烈烈,而忘記了自己的本質?父母並不在乎你的官銜職位,而是想要讓你多陪陪她,就像你小時候他們陪你一樣。盡孝並不是一兩天就可以了,而是要每天都堅持,為父母做好每件點滴小事,讓他們感受你那顆最誠摯的心就足以。
從現在開始盡孝吧!我想我們都不希望有後悔的那一天。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500字 篇7
魯迅的《二十四孝圖》是收錄在《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作者敘述了自己對於《二十四孝圖》中對於「卧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孝道故事的看法,批判了這種封建制度下變形了的孝道。
百善孝為先,古人講「孝道」擺在所有道德的最前面。一個人品德怎麼樣,首先看這個人孝不孝順,如果不孝順,連官都做不了。自古以來流傳的孝道故事有很多,給人很好的教育意義。但是《二十四孝圖》中存在的一些扭曲人們孝道的觀念,魯迅先生給與了強烈的抨擊。「卧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是一種封建社會畸形的孝道,為了孝道就能枉顧子女性命嗎?這種低級趣味的肉麻就是孝道嗎?這些都屬於愚孝,這些故事遺留下來的封建孝道觀念毒害了一代代的人。我們為人子女的,孝道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是要科學,而不是迷信,要觀念要與時俱進,而非封建愚昧,更不能因為孝道而傷害到其他人。破除封建孝道的觀念的虛偽和殘忍,就是要我們有意識,而不是盲目尊崇。就像魯迅認為的那樣,只要自己孝順父母做到心中無愧就行了。
作者對於封建孝道給與了無情的批判,同時,《二十四孝圖》也能讓人對孝道與更深的領悟。千萬不要再出現「嘗糞憂心」、 「郭巨埋兒」這樣的愚孝了。其實,我覺得讓父母開心自在就是最大的孝順了。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500字 篇8
孝,即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特別強調的一種,弟子規中,對待長輩的態度無疑寫的清清楚楚,「孝」這一概念,早應該在中華民族的傳統中成為不可磨滅的一條了,從「烏鴉反哺,羊羔跪乳」這婦孺皆知的故事中體現出來了。
文中說,當作者看過二十四孝後,看到做個孝子如此之難,原先做個孝子的計劃便徹底放棄了,其實我覺的,做孝子不一定非要將事例硬安到自己頭上,那樣多生硬來著,只要打心眼裡替母親著想,替父親著想,不讓他們為自己操心,在家務上替他們分擔一些,也是一種孝,雖不如事例上那麼感天動地,但至少也是一種平平凡凡的孝呀!
硬把事例往自己頭上安,是行不通的,畢竟時代在變,你說有一天你父母想吃鯉魚,你說:「好,我要做一個孝子,卧冰求鯉去!」行的通嗎?現在冬天沒有古代冷,湖面上通常才結一層薄冰,恐怕人才站上去還沒來得及卧下呢,冰就碎了,當時別說父母吃不到鯉魚,恐怕也會嚇的趕緊跑到湖邊來救人,再說,現在市場上明明有鯉魚賣,干嗎要那麼費勁去求鯉魚呢?
其實,這些事例所要表明的,是「孝」的精神,「孝」不是一件事情,而是一種精神,平平凡凡的「孝」反而更加的溫馨,向一縷淡淡的香氣迷漫在家庭之中,使每個人都感到淡淡的幸福。
不用那麼驚天動地,平平凡凡的「孝」,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更加的溫馨、幸福。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500字 篇9
這兩天我們學習了二十四孝的前十二孝,我深深體會到什麼是孝。那個身葬父的董永,以前只從電視劇中知道他和七仙女的故事,其不知他讓我佩服的是他的孝心。他為了埋葬父親,甘願身到富家為奴,他的孝心終於感動了天帝……
老師和我們討論,天帝可能是假的,但是身葬父這個事情肯定是真的,我想也是的。知道了這個故事,想一下我自己就很慚愧了,我和他比起來那就太不孝了。上次爸爸生病了我還是不聞不問,好像和我無關一樣。我天天在外頭玩,只有爸爸許諾給我買東西,我才回去。什麼事情稍不順心就發脾氣,在外頭時連爸爸他媽媽的電話都懶得接,更不要說孝心了。
學習了古人的孝道,我明白了自己的錯誤。父母生了我們,我們就要孝敬他們,不能忘本。父母都是為自己的孩子好,他們批評我們也是為我們好,我們也要虛心的接受。父母是我們最大的恩人,要報答感謝他們,這樣才對得起自己的心。
接下來的十二孝,我一定要認真學習,今後我一定要好好的孝敬我的父母。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500字 篇10
魯迅先生作品中有一部名叫《二十四孝圖》的,十分有趣。不過這文章題目雖叫《二十四孝圖》,卻與教人孝敬長輩沒有什麼太大的聯系,甚至並不贊同所謂「孝順」的做法。
《二十四孝圖》主要是講了魯迅對小時候曾看的「二十四孝子故事」所產生的感觸。而我讀了《二十四孝圖》後,讓我印象最深乃至反感的,便是「郭巨埋兒」這個故事片段。它主要講了郭巨家境貧窮,為了養父母而「不得不」埋掉自己的'親生兒子,以減輕負擔,盡孝父母。好在最後他挖坑埋兒子時竟挖出了黃金,可憐的郭巨兒子才「倖免於難」。
郭巨雖有孝順之心,可是他喪失人性、違背道德的殺兒供母之舉動,實在是叫人害怕。況且,這樣的舉動也實在是算不了孝順,讓母親備受良心譴責,認為是自己害死了孫子,而孩子還未熟悉這個世界,便讓他那愚蠢又殘忍的父親殺害。
其實,所謂「郭巨大孝」,莫不就是凌駕於慈祥母親的良心之上與無辜兒子生命之上的偽孝罷了。以至於魯迅先生在文中諷刺道:「然而不但不也不想再去當孝子,並且怕我父親去做孝子了。」郭巨的行為,是封建禮教與虛偽愚孝的折射。在他享受於「孝子」這一稱號與旁人的贊揚時,在他那險些被他自己害死的兒子與其它中國孩子的心中已經死了。
我並不反對孝順,相反,我十分希望中國孩子可以傳承好這一美德。只不過被封建禮教所束縛的愚孝,實在是不可模仿。那種「孝」,無異於一種「不孝」!
在新中國、新時代,這種荒唐可笑的「孝順」已經消失,在「孝」與「不孝」之間,我們已有定論。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500字 篇11
在暑假,閱讀魯迅的《朝花夕拾》之前,我和要好的朋友去參觀北京的孔廟,在許多展品中,我不知道為什麼一眼就看到很小的角落裡,甚至字都看不清的二十四孝圖,其中一個「郭巨埋兒」。
正如魯迅所說,畫面確實很清晰,但我還是不想承認我明白其中的意思。
照片上還有一張紙條,上面的字很小,我又看清楚了,而且又我只能看到一欄字,「子可再有,母不復得」,但我不知道他為什麼要埋葬兒子。
直到八月,看到《朝花夕拾》,我才突然意識到原來是因為他們家窮,真的養不起那麼多人,只好把老人養活,把兒子活埋了。
這張二十四孝圖太恐怖了,對於一個「孝」字,竟然想要那麼多的講究,甚至完全拋棄自己的孩子。
更重要的是,有時還是為了孝順並未養育過自己的後母!難怪過去的人見父母都跪下來說「不孝之子見父母,求父母……
這二十四孝的人物,就這二十四孝圖,我與小時侯的魯迅先生真是有同感,自己不要做孝子,並且希望父母也不要做孝子!
照片中的孩子仍然微笑著,在媽媽的懷里玩耍,而她的爸爸想要把孩子抱過來。孩子的母親似乎有些不放棄,有些我不記得了,如果,婆媳之間的關系將來不好,那麼孩子就是一個孝順的兒子,一點也不反對他的父母!
舊社會真的很邪惡,人們是對的。我想知道郭巨的媽媽是不是故意這么做的?她沒想到郭巨會把孩子埋了。因為郭巨一定一直很孝順。
後來,我和朋友去首都博物館玩,看到了二十四孝圖,這張圖很大,我給他講了這個故事,她也很害怕。看來魯迅先生認為的不錯,小孩子們都是可愛的,且心意相通的。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500字 篇12
孝是什麼?往大了說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往小了說就是你吃什麼就讓父母吃什麼,你住哪裡就讓父母住哪裡;更通俗一點說就是父母當初怎麼對待你,你就怎麼對待父母。就是這么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道理,到了道學家那裡就變味了,弄了一個什麼《二十四孝圖》,把本來很平常很溫馨的孝順變得毛骨悚然了,以至於給少年魯迅的心理留下的揮之不去的陰影,這種虛假的、拔高的、沒有人性的說教可以休矣!
「郭巨埋兒」,為了孝順母親就要把兒子殺死,這不要說法律不允許,就是道德人倫也不允許啊!所以作者給故事設計了一個出乎意料之外也不在情理之中的很荒唐的結局——挖坑的時候挖出一罐子黃金,然後皆大歡喜了。問題是誰都能挖出黃金嗎?如果挖不出咋辦?
「卧冰求鯉」的故事也很荒唐:人體能有多少熱量呢,靠體溫把堅冰融化,這不符合物理學原理呀。稍微有點兒物理學知識的人都知道,如果人卧在冰上不但不能把冰融化,而且還會凍死。與其卧冰求鯉,不如鑿冰求鯉。卧冰求鯉不是孝,而是蠢。
孝也好,愛也好,敬業也好,都應該是日常的、平淡的、波瀾不驚的,如果把個別的、暫時的、極端事例的當做常態化的標准要求每個人去做,那麼既是沒有人性的,也是不可持續的,希望在傳播正能量的時候把握好一個度,過猶不及。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500字 篇13
《二十四孝圖》這篇文章記述的是魯迅先生通過當時的兒童讀物想起自己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示了封建孝道虛偽和殘酷,並且著重分析了「卧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責了這些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生命,將「肉麻當做有趣」,以「不情為倫理,污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
作品開篇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現象給予嚴重批評,通過這件事可以體現作者魯迅是下了很大決心提倡白話文的。而對於提倡復古的人是極其痛恨的,痛恨到什麼程度呢!「只要對於白話來加以謀害者,都應該滅亡!」兩次在開篇部分出現足以體現作者魯迅對提倡白話文的渴望和對復古的痛恨。並且用「麻叔謀蒸食小兒」的例子來比喻這件事,足以體現作者對於此事的努力有多大。
《二十四孝圖》是元代郭居敬編,內容是集錄了古代所傳的二十四個孝子的故事,是舊時宣揚孝道的通俗讀物,其中「老萊娛親」是講他七十多歲時穿五色綵衣詐跌「娛親」的故事,」、「郭巨埋兒」是講郭巨由於家裡貧窮母親吃不飽飯便要挖坑埋掉自己親生兒子的事。這裡面幾乎全是記錄愚孝的故事,魯迅通過表達自己對愚孝的不認同,同時也諷刺了當時的舊社會、舊制度、舊思想,表現了他強烈提倡新文化的慾望。
魯迅先生對愚孝的看法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孝是必要的,愚孝是萬萬不可的,這不是今天的我們正要學習的嗎?希望天下多幾個孝子,少幾個愚孝之人……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500字 篇14
「只要對於白話來加以謀害者,都應該滅亡」,這是魯迅一個尖銳的看法,雖然話過激了些,但足以看出魯迅對古書的喜愛甚至於敬慕之情。魯迅看到中國孩子讀破書,總是會嘆息。不錯,中國當時的教育當然比國外差多了,使這個重視教育且又愛國地文學家深感惋惜。
作者回憶小時,私塾管得嚴,只能讀背「人之初性本善」,而出了書塾,就可以捧起一本有趣的別類的書,津津有味地讀。在那種混亂的社會中,書中陰間賞善罰惡的故事使讀者十分陶醉。也只有這個,讓魯迅小時枯燥的私塾生活有了一絲樂趣。魯迅對於陰間的好奇,只能是好奇,頌揚反而壞事。這不,魯迅揭露當時社會丑惡一面,導致一些「舞文弄墨」人的打擊。這樣的人實在可惡,別人有自己的思想、打算、作為,別人非要插一足作何?被打擊更要心如止水,就像00後的我們,「做自己的事,讓別人說去吧,神馬都是浮雲」。
魯迅在飽覽不少古書後,終於得到長輩傳下來的《二十四孝史》。讀得多了,便也悟出來了,「孝」只有那些大道理,其實沒有什麼神乎其神的,讀得多了,世中的真、善、美、假、丑、惡,一目瞭然。
古書之趣,趣在「實」,趣在「妙」,趣在當今確沒有書中說的那些事。
D. 可愛的企鵝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可愛的企鵝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可愛的企鵝教案1
活動目標:
1、幼兒認識企鵝的外形。
2、了解企鵝簡單的生活習性,懂得企鵝為什麼不怕冷。
3、豐富詞彙:脂肪、潛水、軟體動物。
活動准備:
1、VCD盤、VCD機、電視、錄音機、錄音帶各一個。
2、鵝分體圖片一套、企鵝模型一個、背景圖一張。
3、兒每人一套拼圖(6—8塊)。
活動重點、難點:
1、 重點:幼兒認識企鵝的外形特徵並了解一些簡單的生活習性。
2、 難點:幼兒懂得企鵝為什麼不怕冷。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 幼兒觀看錄像,引入主題。
小朋友,今天老師請了一位朋友,我們看看它是誰?放VCD盤,幼兒觀看錄像。
2、 教師提問:它是誰?(企鵝)它長的什麼樣?
小結:企鵝有尖尖的嘴巴、白白的肚皮、黑黑的背、兩只翅膀、兩條腿、一雙眼睛、一個短短的尾巴。(幼兒回答,教師小結)。教師出示企鵝分體圖片。
二、基本部分
1、 它的翅膀像三角形,尖尖的樣子,像魚(鯨)的鰭一樣。
它的翅膀可以滑雪、可以游泳、可以飛(教師提示企鵝是一種不會飛的海鳥)、翅膀可以在企鵝走路時保持平衡、在潛水時緊縮不動。(教師提示:在水中不露頭地向前行叫潛水。)
2、 它的腳像什麼?
像鴨子的蹼,可以用來游泳(幼兒也可以講述別的有蹼動物)。
3、 企鵝喜歡吃什麼?
企鵝喜歡吃魚、蝦、軟體動物(教師提示:軟體動物身體中沒有骨頭很軟,像貝殼、河 蚌)教師出示圖片一張,加深幼兒印象。
4、 企鵝生活在什麼地方?
很冷很冷的、有冰、有雪的南極,在幼兒講述同時教師出示圖片,幫助幼兒加深印象。
5、 企鵝為什麼不怕冷?
通過幼兒想像的出它皮很厚、脂肪很多(教師提示:脂肪是皮肉內一種油質的東西,它儲存熱能,發出熱量)幫助企鵝保持體溫。教師出示企鵝模型讓幼兒感知。
幼兒繼續觀看VCD的出企鵝不怕冷的正確答案:脂肪厚、群聚在一起防寒。
三、結束部分
1、 幼兒每人一份拼圖(企鵝)6—8塊。
根據幼兒認知能力,分別發6塊或8塊的拼圖,在很短的時間內,憑借自己對企鵝已有的了解進行拼圖練習,使幼兒對企鵝有一個更深的了解。
2、 幼兒在歌曲《小企鵝真漂亮》的伴奏下,做小企鵝走路的樣子退場,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1、幼兒繼續看VCD,了解其他關於企鵝的生活習性。
2、將企鵝的圖片和模型放於自然角,便於幼兒充分感知企鵝的外形特徵。
3、將企鵝拼圖放於操作區,幫助幼兒鞏固企鵝的外形特徵。
可愛的企鵝教案2
活動目標
1.嘗試利用紙蛋糕盤和輔助材料製作小企鵝。
2.體驗製作過程的愉悅。
3.增進參與環境布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活動准備
小企鵝的玩具或圖片,雙色紙盤2個,彩色即時貼2張(見幼兒活動資源包),製作小企鵝的步驟圖,剪刀,膠棒。
活動過程
1.出示企鵝的玩具和圖片,請幼兒說一說有關企鵝的知識。
2.請幼兒觀察有關「可愛的小企鵝」的製作材料和步驟圖,相互交流製作方法。
3.幼兒進行製作活動。
①將紙盤上方兩邊向里對折,在摺痕一半處剪開,向上折,形成企鵝的一對翅膀。
②給企鵝的兩個翅膀塗上顏色。
③用彩色卡紙做出企鵝的嘴巴、眼睛、腳,並粘貼在紙盤上。
4.幼兒相互欣賞、交流作品。
5.欣賞詩歌《奇妙的服裝》。
奇妙的服裝
好好瞧一瞧,小企鵝多麼愛漂亮呀,他穿著晚禮服,從來也不脫下。
每次遇到它,你別想能猜透:
他正要出門呢,還是剛回家?
活動反思
今天的活動中及時挖掘其中閃光的東西,激勵幼兒主動地參與集體活動,維持了寬松、愉快的活動。
可愛的企鵝教案3
教學內容:可愛的企鵝(8和9的加減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鞏固8和9的加減法,並能夠正確地計算。
2、過程與方法: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學會看圖,述出題目的條件和問題,進一步加深對加減法意義的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鞏固8和9的加減法,並能夠正確地計算。
教學重點:能夠正確地計算8和9的加減法。
教學難點: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帶領大家去領略一番南極冰天雪地的奇觀,看可愛的小企鵝一搖一擺地向大家走來了。(出示
課件:教材第41頁情景圖)
師:從圖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由這些數學信息你想到了什麼問題?你能解決自己想到的問題嗎?
二、探究新知
1、師:這些可愛的小企鵝非常調皮,你看這是怎麼了?(出示課件:教材第41頁第二幅圖)
師:是啊,冰山後面有幾只呢?列式算一算,告訴老師。
2、引導學生畫圖,列式。
3、說一說。
三、鞏固練習
課本42頁「練一練」
四、課堂總結。
可愛的企鵝教案4
設計意圖
以動畫片的形式讓幼兒了解關於企鵝的知識,引起幼兒對活動內容的好奇與興趣,從而提高幼兒的注意力。通過問題的提出與敘述的方式讓幼兒了解廢棄物的再利用,有助於培養幼兒環保意識。操作步驟詳細說明,易於幼兒理解與操作。動手創作體現出幼兒的個性化。啟發幼兒創作其他物品。
活動目標:
1、嘗試利用紙蛋糕盤和紙等輔助材料製作小企鵝。
2、通過看圖折紙和討論的方法,掌握企鵝的基本著法。
3、產生關愛企鵝的情感。
活動重點:掌握企鵝的基本折法。
活動難點:看懂步驟圖。
活動准備:企鵝的折疊步驟圖、手工紙、記號筆、教師範例。
活動過程:
1、小朋友我們今天來認識一位新朋友。觀看動畫片《可愛的小企鵝》。
師:就是企鵝!企鵝屬於鳥類,它有著一對翅膀,可是卻不會飛,但它有例外一種本領,你們猜猜看是什麼?(游泳)
師:「企鵝有2隻腳,它也可以像我們小朋友一樣站著,但是它太胖了,所以走路時一搖一擺的(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學企鵝走路)
2、請幼兒閱讀幼兒用書第3冊第23頁,觀察製作材料和步驟圖。
(1)了解企鵝的基本製作過程和方法。將紙盤上方兩邊向里對折,在摺痕一半處剪開,向上折,形成小企鵝的一對翅膀;給小企鵝的兩個翅膀塗上顏色;用彩色卡紙做出小企鵝的嘴巴、腳、粘貼在紙盤上,並畫上眼睛。
(2)共同欣賞教師的作品有4隻不同表情小企鵝。
(3)對幼兒不懂的幾個環節進行重點演示。
3、幼兒製作。
在幼兒製作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個別指導並給與適當的幫助,鼓勵幼兒獨立完成作品。
4、教師欣賞作品
(1)相互欣賞作品,讓小朋友把做好的小企鵝貼到胸前學企鵝走路。
(2)蛋糕盤還可以做成什麼?互相討論,回家與家裡人嘗試製作別的動物或東西。
延伸活動
1、企鵝一直呆在南極可無聊了,它想出去旅行。小朋友們想帶它去哪裡?
2、讓幼兒畫出想帶小企鵝去的地方,小企鵝出發旅行咯!
可愛的企鵝教案5
活動目標:
1、幼兒認識企鵝的外形和種類。2、了解企鵝簡單的生活習性,懂得企鵝的'爸爸能孵蛋。3、喜歡和保護動物。
活動准備:
1、南極企鵝視頻資料、vcd機、電視、掛圖。2、企鵝圖片若干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幼兒認識企鵝的外形特徵並了解一些簡單的生活習性。
2、難點:幼兒懂得企鵝爸爸孵蛋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幼兒邊唱邊做律動可愛的企鵝
寶寶們真棒!今天老師就帶給大家一種非常可愛的動物你們猜猜它是誰?
白襯衣,
xx年暑假幼兒園教師活動安排戴爾電腦和筆記本便宜專賣黑大褂;走起路來左右擺;冰天雪地也不怕。
幼兒集體答:企鵝。
師:你們全對了老師真高興。現在就請小朋友觀看漂亮的企鵝視頻圖片,觀看時要記住它的外形特點,然後告訴老師呀!幼兒觀看視頻,引入主題。
2、教師提問:這些企鵝長的什麼樣?
幼兒舉手回答:白白的肚子,黑黑的外衣、短短的腿、厚厚的腳掌。
師小結:企鵝有尖尖的嘴巴、白白的肚皮、黑黑的背、兩只翅膀、兩條腿、一雙眼睛、一個短短的尾巴,腳掌厚厚的象鴨子的腳中間有蹼利於游泳。
二、欣賞掛圖
老師出示掛圖:寶寶們你們看老師的掛圖中告訴了我們許多企鵝的知識咱們一起來看看、學學吧!
1、它的翅膀像三角形,尖尖的樣子,像魚(鯨)的鰭一樣。
它的翅膀可以滑雪、可以游泳、可以飛(教師提示企鵝是一種不會飛的海鳥)、翅膀可以在企鵝走路時保持平衡、在潛水時緊縮不動。(教師提示:在水中不露頭地向前行叫潛水。)
2、它的腳像什麼?
像鴨子的蹼,可以用來游泳(幼兒也可以講述別的有蹼動物)。
3、企鵝喜歡吃什麼?
企鵝喜歡吃魚、蝦、軟體動物(教師提示:軟體動物身體中沒有骨頭很軟,像貝殼、河蚌)教師出示圖片一張,加深幼兒印象。
4、企鵝生活在什麼地方?
很冷很冷的、有冰、有雪的南極,在幼兒講述同時教師出示圖片,幫助幼兒加深印象。
5、企鵝為什麼不怕冷?
通過幼兒想像的出它皮很厚、脂肪很多(教師提示:脂肪是皮肉內一種油質的東西,它儲存熱能,發出熱量)幫助企鵝保持體溫。
6、企鵝爸爸是怎麼孵蛋的?
幼兒繼續觀看vcd的出企鵝不怕冷的正確答案:脂肪厚、群聚在一起防寒。
三、結束部分
1、幼兒每人一份拼圖(企鵝)6—8塊。
根據幼兒認知能力,分別發6塊或8塊的拼圖,在很短的時間內,憑借自己對企鵝已有的了解進行拼圖練習,使幼兒對企鵝有一個更深的了解。
2、幼兒在歌曲《小企鵝真漂亮》的伴奏下,做小企鵝走路的樣子退場,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1、幼兒繼續看vcd,了解其他關於企鵝的生活習性。2、將企鵝的圖片和模型放於自然角,便於幼兒充分感知企鵝的外形特徵。
3、將企鵝拼圖放於操作區,幫助幼兒鞏固企鵝的外形特徵。
可愛的企鵝教案6
目標:
初步了解企鵝的外形特徵及生活習性。
准備:
1.製作動畫片。(一群姿態不一的企鵝在南極的雪地上嬉戲)
2.企鵝頭飾若干。配班教師扮大企鵝。
3.企鵝標本一個。
過程:
1.幼兒觀看動畫片《可愛的小企鵝》。
提問: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叫什麼?
小企鵝們在雪地里干什麼?
小企鵝們在什麼地上生活?教師向幼兒介紹南極。
2.出示企鵝標本,請幼兒觀察。
提問:企鵝的羽毛是什麼顏色的?有幾只翅膀?
它是怎樣站立的?
是怎樣走路的?幼兒學一學小企鵝走路。
3.配班教師扮演的「大企鵝」和小朋友見面。
幼兒自由向「大企鵝」問關於企鵝的問題,「大企鵝」一一回答。
小結:企鵝身上因為有厚厚的脂肪能抵禦寒冷,還因為他們每天都在風雪中活動,所以企鵝一點也不怕冷。
4.幼兒帶上頭飾,到戶外和「大企鵝」一起走企鵝步,跳企鵝舞。
表揚幼兒不怕冷。
建議:
課後可組織幼兒畫畫、唱唱、跳跳、看看,進一步了解企鵝。
評價:
喜歡企鵝憨態可掬的形象,樂意模仿,開心地跳企鵝舞。
可愛的企鵝教案7
教學目標
1.結合情境圖,進一步體會部分與整體的關系,豐富對加減法意義的理解。
2.鞏固8和9的加減法,能夠正確地計算;會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養成教育訓練點
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引導學生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想玩猜謎語的游戲嗎?
生:(齊說)想。
師:白襯衣,黑大褂,走起路來左右擺,冰天雪地也不怕。猜猜是什麼動物?
生:企鵝。
師:你們喜歡企鵝嗎?
生:喜歡。
師:知道企鵝生活在哪裡嗎?
生:南極。
師:(出示掛圖美麗的南極)今天,可愛的企鵝來到了我們的身邊,想請你們去幫忙解決一些數學問題,誰願意去呢?
(二)合作探究,自主學習
師:比一比,看誰今天幫小企鵝解決的問題多。
(掛圖上左邊原來有6隻企鵝,師在冰山上又貼了3隻企鵝,演示是從冰山後面走來的。)
師:你們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雪地上原來有6隻小企鵝在玩耍,後來又從冰山後面走來3隻。
師:那麼誰能幫助小企鵝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呢?
生:請問冰山上現在一共有幾只企鵝?
師:在圖上怎樣表示剛才提的問題呢?(師畫大括弧和問號。)
1現在圖上多了什麼符號,知道它們叫什麼名字嗎?
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答出:
大括弧的樣子好像要把上面的這些企鵝怎麼樣?(合起來。)
問號的作用是什麼?(生:要求的問題。)
師:誰能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這個問題呢?
(同桌兩人討論,把算式寫在作業本上,並匯報。)
師:哪兩個同學願意展示一下你們討論的結果呢?
生:我和的算式是6+3=9(只),雪地上一共有9隻企鵝。
師:同學們真能幹,那麼多同學都在幫企鵝解決問題,企鵝們可高興了。
2出示第2幅圖。
師:請看這一幅畫面,仔細觀察小問號跑到哪裡去了(生:跑到冰山上去了)。那麼大括弧和下面的9隻表示什麼意思?(生:雪地和冰山上合起來一共有9隻。)誰能把這幅圖表示的意思完整地說一說?
生:雪地上有9隻企鵝,左邊有6隻,冰山上有幾只呢?
師:誰能解決這個問題呢?
生:9-6=3(只)。
3出示第3幅圖。
師:大家認真看一看小問號又跑到哪裡去了?(生:跑到左邊上去了。)
這幅圖表示一個怎樣的數學問題呢?怎樣解答小問號提出的問題呢?
(學生解答,教師板書:9-3=6(只)。)
4觀察3幅圖,比一比,找規律。
師:看來生活中有些問題需要用加法解決,有些問題需要用減法解決。那麼什麼時候用加法,什麼時候用減法呢?請小組討論一下,匯報。師總結。
師:同學們又聰明又能幹,通過這些畫面,就可以發現這么多的數學問題,還想出了好辦法解決,你們還願意繼續幫小企鵝解決問題嗎?
生:願意。
師:9隻小企鵝聚在一起,現在它們想分成兩組活動,但不知道怎麼分,你有辦法嗎?
生:可以分成1隻和8隻,2隻和7隻
師:今天,同學們幫助小企鵝解決了這么多的問題,它們非常滿意,它們請老師轉告大家,如果你們能在數學王國里連闖四關,它願意留下來做我們的好朋友,你們歡迎嗎?大家努力吧!
三、回顧小結,贊美激勵
師:這節課很快地結束了,說說你們的收獲吧,你們認為自己表現得怎麼樣呢?
今天,同學們表現得真不錯,小企鵝對你們的學習很滿意,願意留下來做大家的好朋友,和你們一起學習更多的數學知識。你們高興嗎?
教學反思:
《可愛的企鵝》一課,繼續鞏固8、9的加減法,孩子們對單純的計算題掌握得還不錯,難點是根據情境圖能列出正確的算式。在突破這個難點的過程中,我採用先讓孩子講清圖意,然後再寫算式的方法,感覺還不錯,不過仍有少數孩子不能理解,我相信通過後面的練習和孩子們認知的成熟,能夠解決這種現象。
可愛的企鵝教案8
教材分析:
《可愛的企鵝》是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加與減(一)中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習了8、9的加減法後,第一次出現的帶大括弧和問號的圖畫式應用問題。要讓學生在理解主題圖圖意的基礎上,說一說圖中大括弧、問號各表示什麼。在一定的情景畫面中解決應用問題,鞏固8、9的加減法。
設計思路:
由於本課第一次出現大括弧和問號,學生理解其意義有一定困難,因此我將本次課設計為一次登冰山活動,學生分組進行登山比賽,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合作和探索。對首次出現的大括弧和問號,教師作適當指導和介紹。
教學目標:
1. 通過學習讓學生理解括弧和問號的含義;
2. 通過學習讓學生學會解決簡單的數學學問題;
3. 在學習教程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 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與人交流的能力,體驗與人合作、交流的快樂;
5. 通過本課學習,培養學生不怕困難,勇於探索的信心和勇氣。
教學重點:
對括弧和問號的理解
教學難點:
結合圖和圖中括弧、問號對圖意的理解。
課前准備:
情境掛圖,吹塑紙做成的括弧和問號,
過程設計
一、創境引入
出示小淘氣(小狗)小朋友好!小淘說:好久沒跟大家見面。今天我要看看哪些小朋友有進步了,越來越會聽課了。小朋友,這么久沒跟大家見面,你們知道我去哪裡了嗎?我呀去北極探險了。小朋友想去嗎?(想!)可是北極是很冷的地方,有很多冰山,你們怕不怕呀?(不怕)好!今天小淘氣就帶小朋友一起去北極探險,去穿越冰山。比一比,哪一組的小朋友勇敢、聰明又能幹,能夠登上最高的冰山!(拉出掛圖)小朋友,你們有信心登上最高的冰山嗎?(有)那我們出發吧!來到第一座冰山我們看到了什麼?啊多可愛的企鵝啊!有幾只呢?這只企鵝在跟誰打招呼呢?哦,原來在這兒,上面有幾只?那我們在第一座冰山這兒看到了什麼?有多少?誰能說一說?
[以登冰山的形式進行本課學習,目的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慾望。]
二、介紹新朋友,學習新知識
看看下面有一個新符號,猜猜這個符號表示什麼意思呢?對了,這是我們今天認識的第一個新朋友,它的名字叫括弧,猜猜它表示什麼意思?讓學生說一說,教師小結,用括弧表示合起來(作手勢)。問學生,它是什麼符號,表示什麼意思?下面我們還有一個新朋友,看看是誰?知道它是什麼符號嗎?它是問號,表示求有多少?那麼兩位新朋友在一起表示什麼意思呢?那誰能完整地說說,從圖上知道了什麼,這知道什麼?要求什麼?那誰能列式計算一共有多少只企鵝呢?算式中6表示什麼?3表示什麼?+表示什麼?9表示什麼?
現在我們成功地翻越了第一座冰山,插上第一面紅旗。
[對第一次出現的括弧和問號教師作必要的介紹,減緩學生的學習坡度,讓學生很快解決第一個問題,登上第一座冰山,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便於激發進一步探索的慾望]
三、鞏固新知
現在我們繼續翻越第二座冰山。第二座冰山是考考你,這有一幅圖,看看你從圖中知道些什麼?要求什麼?小組同學討論2分鍾,相互說一說再分組匯報。對說得好的組以表揚。看來第二座冰山也難不到小朋友。我們再插上一面小旗。
四、現在我們進軍第三座冰山了。
看看第三座冰山有什麼?出示圖2。看看這幅圖里有幾個括弧?這個括弧怎樣?這個括弧呢?再仔細看看這個大大的括弧下面寫的是什麼?從這里我們知道什麼呢?(讓學生說說)從圖上還可以知道什麼?前面有幾只?這個小的括弧上面有什麼符號?表示什麼呢?誰來完整的說一說從這幅圖中我們知道什麼?還知道什麼?要求什麼?那怎樣求出冰山後有幾只企鵝?你會列式計算嗎?(讓學生說說算式和算式中各部份的意義)
看來今天我們小朋友,已經成功翻越第三座冰山了,我們快到達最高的冰山了。要去最高的冰山,得渡過這條河流,能不能過去,要看看小朋友會不會看圖,用剛才學過的知識,觀察從這幅圖中知道了什麼,還知道什麼,要求什麼?怎樣列算式?現在,分組討論,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學生討論後,分小組匯報,小結,小朋友真能幹,已經到達最高的冰山了。
[充分激勵學生的探索慾望,讓學生主動與本組同學生合作,積極主動的解決問題]
五、拓展應用
怎樣才能登上最高的冰山?插上最大的紅旗呢?那要比比誰會動腦筋了!
每組小朋友的組長來領一幅圖,這幅圖上沒有括弧,也沒有問號,同學們商量一下,在哪兒畫括弧?在哪畫?號?添上括弧和問號把這幅圖編成完整的數學問題並且解答出來。
分組討論合作解決再進行全班交流。
[鍛煉學生對新認識的符號的應用能力,每組學生添的括弧和問號都可能不同,所編出的問題就不同,通過交流達到啟發學生思維的作用。
課後反思:
本課最成功之處:
1、 結合教材主題圖創設了學生感興趣的登山情境,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 強化了學生初步認識的兩個符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符號感;
3、 全程的情境教學,調動了每個學生的探索慾望,小組每個成員都力爭為本組的登山出力,團隊合作、集體克服困難得以充分發揮。
可愛的企鵝教案9
教學內容:可愛的企鵝 p36
教學要求:
1、學會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2、鞏固8和9的加減法。
教學重點:
鞏固8和9的加減法。
教學准備:小圖片
教學時間: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境圖,介紹圖中的景物。
2、觀察圖,你發現了什麼?
二、討論、解決問題
1、指名說說你發現了什麼?有什麼疑問?
2、討論解決提出的問題,並理解圖中的大括弧、問號各表示什麼?
3、學生獨立做題。
4、集體交流反饋。
三、試一試,嘗試練習
1、拿出小圖片,讓學生自己動手分一分。
2、完成表格的填寫。
四、練習
1、口算,生獨立完成。
2、看圖列式計算。先觀察說說圖意,再列式計算。
3、說一說,填一填。先同桌說一說,再指名說,不局限於一種填法。
五、數學游戲
1、說清游戲的玩法。
2、同桌或四人小組玩一玩,師巡迴指導。
E. 求圖片,可愛或呆萌的小男孩做別作聲「噓」的手勢的圖片,沒有的話 型男明星也可以
如有疑問請追問,勿評論
若滿意望採納。手機端點擊回答左下角「...」選擇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