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可愛圖片 » 女生建築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女生建築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2-21 12:24:46

❶ 臨沂大學費縣校區有沒有女生宿舍圖片啊,

有的,下圖就是,宿舍條件還是不錯的,校園內基本的生活設施都是有的,水果店,理發店,快遞店,賣衣服,賣化妝品,各種生活用品超市應有盡有,還有各種打球的場地,吃飯直接在食堂吃就可以了,非常實惠。

宿舍四人一間寢室,上床下桌;床型是2m*0.9m,桌子很寬敞;宿舍空間也很大,可以放下飲水機、洗衣機之類,每個人還有一個大衣櫃;每間寢室有一個陽台或者兩間寢室共享一個大陽台,陽台上有鐵絲可以晾衣服。

宿舍里有獨立洗漱間,兩個水龍頭,可以兩個人並排洗漱而絲毫不擁擠;陽台上還有獨立衛生間,空氣比較流通;另外,宿舍有空調只不過是要錢的。

另外,大多數樓棟每層都是有浴室的,隔間浴室,刷卡按水流量計費,夏天錯峰洗澡並不會很擁擠,但是高峰期的話就不免等一會才能洗澡。

學校相關:

學校佔地面積260畝,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現有教學、實驗、音美、圖書、辦公以及學生公寓、教工宿舍等23幢樓房;設有400米國際標準的田徑運動場;建有高質量的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和高標準的網球場。

學校現代化教學設施齊全,建有閉路電視系統、校園網路系統、微機室、語音室、演播室、多媒體教室、微格教室、數碼鋼琴室、多媒體學術報告廳等,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基本實現了計算機控制。 學校圖書館藏圖書10萬余冊,訂有400餘種報刊雜志。

其他教學和管理附屬用房配套齊全。擁有小班教室95口,合堂教室21口,可容納100個班4500名學生同時在校學習和生活。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臨沂大學費縣分校

❷ 那位能幫忙看下圖中的小女孩是誰,那部動畫里的

這個是Black★Rock Shooter 黑岩
介紹看這里
http://ke..com/view/1783448.htm?fr=ala0_1
黑岩的動畫跳票了 要下個月才會出

❸ 鄭州大學男生女生宿舍內部圖片環境怎麼樣及條件

鄭州大學男生女生宿舍內部圖片環境怎麼樣及條件大部分童鞋過來還是會選擇住寢室的,

❹ 2020年燕山大學新生宿舍環境內部圖片,男生女生宿舍條件(圖)

我們學校分為東西北校區,西區是後來新建設的,東西之間有一個燕虹橋連接。

下面是我們的差距:
1、西區每個宿舍都是新建的,我們東區是八十年代的老建築,屋門都是舊的長鐵銹的門,男生這邊六舍和女生的四舍五舍都是木門,(今年暑假倒是把六舍的木門換了鐵門,但是女生的沒換)。
2、西區宿舍裡面的桌椅板凳都是新的,鐵制框架的,我們是木製的,一動都要散架的。
3、西區的陽面都是有陽台的,宿舍寬敞,我們東區沒有,每個樓層只有一個陽台可以晾衣服,還是室內的陽台,衣服很多,夏天的時候都是好多天不幹,衣服都餿了。
4、西區宿舍的床都是有梯子的,我們只有焊了一個小的鐵的鐙子,很不方便,極容易摔倒,尤其是女生那邊,據說很多女生上床都是踩著桌子才能上去,經常摔倒。


5、西區的宿舍網路接入是光纖的,我們是普通的電話線最快就2M,,但是網費卻是一樣的(這個跟網通說)。西區每個宿舍底下都是配備熱水房,全天供熱水,我們東區是只有一個水房,還是限制時間的,而且打水對於六舍,一舍,二舍,三舍都很遠,在宿舍又沒有辦法用電熱水器,因為限制了功率。

6、最可惡的是,西區的供電線路有問題,學校不修理,西區是全天供電的的!我們是限時的,只有陰天下雨或者法定節假日才能全天供電!
但是我們東西區宿舍費都是一樣的,都是800一年(本科)。

❺ 2020年五邑大學新生宿舍環境內部圖片,男生女生宿舍條件(圖)

學生宿舍,學生宿舍實行4人一套間的公寓式管理,有校園寬頻網獨立介面、獨立的沖涼房、衛生間和陽台,住宿條件好。食堂

學生食堂飯菜品種多樣,每餐都有20多個品種可供選擇,價格適中、合理。平均伙食標准人均月伙食費在450元左右。來源網路,僅供參考。

學校佔地1000餘畝,總建築面積約60萬平方米,設有17個教學院(部),擁有工、理、經、管、文、法、藝術等7個學科門類,45個本科專業,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7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專業碩士學位類別。現有4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3個省級重點學科,4個省級名牌專業,8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3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擁有全國科教興國示範基地,廣東省僑鄉文化研究基地,中華文化傳承基地等。學校面向全國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港澳地區和台灣省招收本科生,面向國內外招收研究生。現有各類在籍學生2.4萬餘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8萬餘人,研究生300餘人。

學校現有在職教職工10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800餘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近40%,具有碩、博學位的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近80%。

❻ 黔西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宿舍條件,宿舍圖片和環境空調及分配方法

學生宿舍BCD棟公寓樓群建築面積32641平方米,共有宿舍772間,設室內衛生間,水電均為智能控制,網路和監控系統完備,宿舍內24小時提供熱水。

看完了官方公布的黔西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宿舍條件,我們有必要來看一下黔西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的學長學姐眼中的黔西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宿舍條件又是怎樣一番景象:

哥們,住宿一般是8人一間,住宿環境不怎麼樣。網線的話。。。學校禁止學生上網,平時晚上要查房,就是為防止學生外出進網吧上網,你認為還給你們在宿舍裝網線。

哎...失望得很,別想了

學院不大,環境很差。住宿條件差的惱火6個人1小間好像寢室插座也沒得,晚上6點開燈,11點左右熄燈洗澡什麼的都沒那個條件,廁所離宿舍還有點遠(我是今年7月份剛走水電系畢業出來)想來這個學校讀,住宿就算了,有條件的話自己在外面租個單間吧。

不行得,沒得意思。。

是由一個倒閉的水校建起的你說能好到哪去但現在既然已由職院接管那就差不到哪去了

教學,老師其實還是教的好哩,就是環境條件差點。

❼ 遼寧建築職業學院宿舍條件,宿舍圖片和環境空調及分配方法

學校共有四棟寢室樓

124號樓為男寢。4號樓為四人寢室,帶獨立衛生間,其餘為八人寢,不帶獨立衛生間。

3號樓為女寢,分為四人和八人寢,都是獨立衛生間

看完了官方公布的遼寧建築職業學院宿舍條件,我們有必要來看一下遼寧建築職業學院的學長學姐眼中的遼寧建築職業學院宿舍條件又是怎樣一番景象:

北校區沒有4人寢

只有六人寢了親,大概提前來一天,早晨趕早一定要趕早,就有六人寢啦

四人寢有網站,八人寢有無線網,全天有電,11點准時斷網

有電有網,不過只有男生4人寢有網線,到時間斷網

早點來,我是南校區的,男生4人的有網線,有陽台,有獨立衛生間,八人寢沒有,但有無線網,人多熱鬧,北校區有6人的和10人的,沒有獨立衛生間

女生寢室樓一棟都是8人寢,男生寢室樓3棟,1棟4人寢室,其餘都是8人寢室,8人寢室有燈有插座,4人寢室有衛生間、插座、陽台、網線介面、每個床位下有一張桌子,一個凳子!4人寢室相對8人寢室好很多,價格上也貴些,但住哪個寢室不是選的,得看你是什麼專業!

宿舍有四人的,六人的在寢室有網線沒有有線的線,宿舍時不錯的有電腦桌

;

❽ 2020年東北電力大學新生宿舍環境內部圖片,男生女生宿舍條件(圖)

東北電力大學宿舍條件:

1、學校有17個學生宿舍,包括學生1―15舍、研究生公寓、成教公寓;

2、住宿條件,本專科生住4人間或6人間,研究生住宿2人間,設施有床鋪、計算機台、書架、椅子等。

3、住宿費:2人間(研究生)600元/人・學年;4人間800或1200元/人・學年;6人間370-800元/人・學年。

4食堂:學校有6個食堂,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第一食堂、第二食堂(在學校西門外)、新校區食堂(新校區院內)、以上3個食堂分別可容納2千人,另外2千人以下食堂2個、回民食堂1個(學校院內),食堂基本實現操作規程流水化,售飯系統管理微機化,餐具設備白鋼化。

5平均伙食標准:伙食標准因人而異,平均240元/月。

看完了官方公布的東北電力大學宿舍條件宿舍條件,我們有必要來看一下東北電力大學的學長學姐眼中的東北電力大學宿舍條件又是怎樣一番景象:

宿舍沒有空調的,電扇都很少見,也基本上用不到的~

獨立衛生間也沒有,有大水房,呵呵~現在寢室快要供熱水了,你們也就不用去外頭打熱水了~

化學院的男生都在老校區,女生在老校區的只有電氣院的了~

電腦是可以帶的,不過網線能不能用就要看導員了~

南方菜也有,食堂的飯有時好有時壞的,一般新生剛來的那幾天都會很不錯的~旁邊的小飯館也很多

宿舍一般吧電氣專業的話不出意外的話宿舍在老校區,床位不夠才安排在新校區了,上下鋪的就是桌子在下面的宿舍一分二左邊三個右面三個呵

;

❾ 屬於十二星座的女生房間圖片

白羊

住宅應充分利用自然的美,且冬暖夏涼。你不適合居住在嘈雜之處,應選擇四周靜謐優美的地方或四季變化明顯之處。門窗應朝南向或東向,這樣會帶來幸運,保持家庭和睦美滿。居住地應當交通便利,視角開闊,能充分地吸收風和陽光,水電供應良好。選址在山頂也無妨,室內條件無關緊要,但周邊的環境應當好,且遠離繁華街道。門窗應朝向東南偏南向或東北偏東向,客廳和書房應盡量寬敞,這樣會引來幸運之神的光顧。

❿ 求一張圖片 一個女的坐在一個很大的十字架上面 哥特式風格的

論基督教教堂羅馬式與哥特式風格的不同
聖凱法師
內容提要:教堂作為神在地面上的宅第,是基督教信仰生活的重要場所,它是是基督教建築的精華。我們主要通過比較羅馬式與哥特式的教堂在建築風格上的不同,羅馬式用內部空間來象徵宇宙,體現一種靜態的安寧與凝重;哥特式則用外部結構的急劇上升來象徵向天國無限升騰的意象,表示出一種動態的張力。這兩種不同風格的教堂闡明了基督教藝術在不同時期的發展變化,同時也顯示了基督教的歷史沿革。

一、教堂在基督教藝術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麥克斯•繆勒認為宗教是領悟無限的主觀才能,他說:「宗教是一種內心的本能,或氣質,它獨立地、不藉助感覺和理性,能使人們領悟在不同名稱和各種偽裝下的無限。沒有這種才能,也就沒有宗教,甚至連最低的偶像崇拜和物神崇拜也沒有。」[1]他認為無限觀念是整個人類信仰歷史發展的根基,是全部宗教觀念的基礎,是人類的感覺提供給人們它最原始的形式。但是,人們不僅需要在心靈感悟這種無限的存在,還需要在現實活動中證實這種存在。因此,神需要有可以感性地、直觀地把握的現實象徵,對於基督教來說,這就是教會和教堂。在教徒們看來,教堂是建立在現實的世界之上的神聖空間,是神在人間的宅第,應該象天國一樣盡善盡美,盡可能地神聖和富於超靈驗性。因此信徒們不惜在教堂上花費大量的精力和財富。
建築是時代精神的焦點,而對於歐洲的基督教世界國家來說,教堂無疑是一個時代最好的建築,所以教堂便集中體現了這個時代人們的精神與追求。建築作為一種藝術,基督教作為一種宗教,都十分注重人的內心世界的情感體驗,離開人的情感體驗便無所謂對世界的藝術的掌握和對世界的宗教的態度。[2]所以,教堂建築更是如此,它體現了人們對上帝的理解與感受,以及人們對心靈的追求。正是由於人們的理解及追求的不同,所以形成了教堂建築的不同風格。
眾所周知,早期基督教藝術受到古希臘文明的十分顯著的影響。但是,在教堂建築上由於教堂與古希臘神殿在功能上的區別,因此形成了完全不同於神殿的結構與風格,古希臘神殿重視的是外部裝飾和宏偉風格,而基督教教堂最重視的卻是內部裝飾。[3]同時,四世紀以前,基督教受到羅馬帝國的壓迫,而在地窟來進行傳教和祈禱,這種原始時期的地下活動決定了教堂外部的含而不露,而所有的藝術裝飾只能表現在內部。即使到了「米蘭敕令」公開後,但是地窟時代的「巴西利卡式」建築特色仍然被保留了下來。
所以,在早期教堂建築中,內部空間的精心安排與裝飾仍然是藝術家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唯一場所。對教堂內部著意修飾的主要用意就是要創造一個神聖空間,作為通往天國的「中介」,當信徒踏入教堂,就能在心靈上感受到上帝及天國的存在,從而與外面的現實世界分離開來。
對於基督教藝術,經歷了從早期的「巴西利卡式」到中期的「拜占庭藝術」、「黑暗時期」、「加洛林藝術復興」、「羅馬式」、「哥特式」,一直到文藝復興時期、宗教改革與反宗教改革時期、殖民化時期、後殖民化時期。對中世紀基督教藝術來說,以「羅馬式」與「哥特式」最有代表性,而且這兩種風格對後來教堂建築藝術的影響也最為巨大。所以,我們試圖對這兩種藝術風格進行比較,闡明基督教藝術的歷史發展進程,以及基督教思想方面的變化。

二、羅馬式教堂的風格
羅馬式教堂萌發於加洛林王朝、成熟並流行於11-12世紀西歐、北歐及部分東歐地區,被稱為中世紀「第一次國際性時代」的教堂建築風格。實際上,羅馬式建築藝術反映了從古代地中海世界(羅馬帝國)到西歐中世紀社會(加洛林王朝)的過渡,代表著中世紀早期西歐基督教世界的確立和鞏固。[4]其實,在羅馬式的前期還存在著「前羅馬式」時期,是從8世紀末到10世紀的醞釀時期。由於10世紀以來的克呂尼修會運動、赴西班牙聖地亞哥的聖雅各朝聖浪潮及十字軍東征等特殊歷史背景,使得各地「前羅馬式」教堂建築風格逐漸融為一體,形成一個宏大的國際化流行風格。
10世紀初,克呂尼修會發起改革運動,強調信仰的神聖性與虔誠性。[5]克呂尼修會提倡創建宏偉壯觀的修道院教堂,追求內部陳設富麗堂皇,將隆重繁縟的禮儀作為重要的傳教手段。所以,羅馬式的教堂便模仿了古羅馬凱旋門、城堡及城牆等建築式樣,採用了古羅馬式的拱券結構,所以稱為「羅馬式」。在藝術風格上,羅馬式教堂表現為堂內佔有較大的空間,橫廳寬闊、中殿縱深,在外觀上構成十字架形。
首先,為了對付中世紀的強盜橫行,鄉村隱修院常常和堡壘結合在一起,所以築有高大圍牆、堅固厚實的大門和碉堡式的鍾塔。鍾塔的建立在現實意義上是為了召喚信徒禮拜,但是在戰爭頻繁時期也常兼作瞭望塔用;從象徵意義上來說,塔象徵著神靈,象徵著基督救世的本懷,當悠悠的鍾聲從高高的塔頂上傳出時,人們又何嘗不覺得這是神在召喚呢?狹小而少的窗戶總是給人們無限的遐思及神秘感,總是有一種誘惑力在吸引著人們。
同時,我們可以看到羅馬式建築深受基督教宇宙觀的影響,那就是半圓形的拱券結構,羅馬式教堂在窗戶、門、拱廊上都採取了這種結構,甚至屋頂也是低矮的圓屋頂。這樣,整個建築讓我們感到圓拱形的天空一方面與大地緊密地結合為一體,同時又以向上隆起的形式表現出它與現實大地分離,於是我們看到,古老的基督教地窟內部在二維平面上展開的基督教宇宙觀,在羅馬式建築中被展開為立體的三度空間。在教堂的平面設計上它仍然保留了面向祭壇長平面的巴西利卡式,它使整個教堂在結構上獲得了雙重的象徵效果。
在內部裝飾上,以石制桶狀拱頂和交叉拱頂作為內部支撐,這樣也給人一種類似天空的幻想。然後,再用大面積壁畫裝飾,雕塑多附屬於建築被普遍用於教堂的大門、門券、門楣、額板、柱頭、柱基、祭壇和座椅上,尤以朝聖大教堂的門楣浮雕最富盛名。這些壁畫與浮雕的動物與植物,在「天空」下,彷彿是「上帝」創造的所有生靈。當置身於教堂之內,人們恍惚感覺置身於一個縮小了的宇宙之中,站立在大地上,頭頂則是藍天白雲。
羅馬式教堂的典型代表為義大利的比薩大教堂,法國的普瓦蒂埃聖母堂和阿耳大教堂,德國的沃姆斯和美因茨大教堂,以及英國的達拉姆大教堂等。它們雖各有特色,但都給人一種外觀厚重、內景幽暗神秘的感覺。

三、哥特式教堂的風格
羅馬式教堂是以鄉村修道院為中心而發展起來,哥特式教堂則是以城市「主教座堂」為核心而發展起來。歐洲的城市化是在哥特式時代開始的,是由朝聖運動而形成的。
12世紀以來,在法國北部最先出現「哥特式建築」。此名源於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對這種建築藝術風格貶義的稱呼,「哥特」本為日耳曼部族名,他們藉此表示「野蠻人的」意思。[6]但這種建築風格以其獨特的神學意趣和美學情趣而被人接受,逐漸流行於西歐各地。13世紀是其主要發展時期,隨著西歐經濟復甦,哥特式城市主教座堂也伴隨城市化運動而得以發展。15世紀隨文藝復興的興起而衰落,但在北歐則一直延續至16世紀。
基督教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漸漸地在歐洲建立了它的統治地位,於是一種精神信仰慢慢變成了世俗統治的權力。這是基督教的成功,同時又是它的墮落。因為宗教是通過賦予社會制度終極有效的本體論地位,即通過把它們置於一個神聖而又和諧的參照系之內,從而證明了它們的合理。這正如彼得•貝格爾所指出的那樣:「宗教合理化的目的,是把人類解說的實在與終極的、普遍的、神聖的實在聯系起來。於是人類活動的內在不穩定和轉瞬即逝的結構,就被賦予了最終的可靠性和永久性的外表。換言之,人造的法則被賦予了一種宇宙地位。」[7]所以,宗教應該體現出一種神聖的價值。當教會變成了政權同時,也就意味著它精神上的純粹性受到了玷污和破壞。所以,失落了的精神意蘊就希望重新得以回歸,而哥特式教堂就是給基督教建築帶來的福音。
哥特式教堂建築風格誕生於法國巴黎北郊聖丹尼斯隱修院教堂。1140-1144年,隱修院院長蘇哲(Suger,1081-1151)在其主持重建的教堂歌壇部位,為體現新柏拉圖主義的光、高、數三個理想,系統運用了尖肋拱技術,並以明亮的彩色玻璃取代了羅馬式的持重牆。此後,這一建築體系經過一個多世紀的實踐,在13世紀中葉達到成熟,並推向西、中歐各地。
哥特式教堂建築是從羅馬式教堂基礎上發展起來,它擺脫了羅馬式教堂的沉重感而朝向輕巧、雅緻甚至矯飾的方向發展。它遵循中世紀經院哲學高度理性化的規范,旨在製造出一種靈魂騰越的升華感應而引發出一系列技術革新。
哥特式教堂型制基本採用拉丁十字巴西利卡平面。通常東端半圓形後堂部位小禮拜堂較多,布局復雜。西立面有一對很高的鍾塔。西立面典型形式是:一對塔夾著中廳的山牆,中央大門和上方欄之間是圓形的玫瑰窗。三座門洞都有周圍的幾層線腳,並刻著成串的聖像。
哥特式教堂外部有許多造型挺秀、高聳入雲的尖塔,堂身牆壁較薄,並以輕盈通秀的飛扶壁、修長靈捷的立柱或簇柱來增強建築物的高度感,產生出一種令人驚異的框架效果,使人可從外觀上來領悟、體會其玄奧、空靈之妙景。這些向無窮高處上升的尖頂,它引導人們的心靈盡可能地擺脫一切現實的羈絆,向著精神的天國而去;而同時眾多的尖頂又象是塵世中向蒼穹伸出的雙手,它在向「上帝」呼籲拯救,呼籲聖靈重歸人間,使人類得到精神上的復活。
教堂的牆體配有高大明朗、用彩色玻璃鑲嵌的花窗,往往能給人造成一種向上升華飛騰、觸及天國神秘的幻覺。基督教吸收了新柏拉圖主義,認為光是神不斷放射出來的,而自然界的美是反射了神的光明,而藝術家是通過其心靈而創造出藝術,而心靈是由聖靈感動,因為心靈與聖靈最接近。同時,對於欣賞者與感受者來說,由於看到藝術而感動,這樣也就是接近了聖靈。同時,從三扇大窗戶射入的光線揉為一體,啟示了三位一體的神秘,而從三個方面射入的光線則屬於預言者、使徒和殉教者。[7]
在教堂內部,還有許多布局和諧的圓柱,壁上、柱身都裝飾有形象生動的浮雕和石刻,並能輔以從玻璃花窗射入的五彩光線之點綴和烘托,使人置身於內更感宗教的庄嚴、肅穆和神聖。因此,有人把聳入雲霄的哥特式建築稱為一首屹立在空間的聖詩、一曲回盪在天際的音樂。
哥特式教堂的著名代表有法國的夏特大教堂、巴黎聖母院(始建於1163年,1320年完工,教堂本身尚保留有羅馬式的一些特徵,如崇大、厚實等)蘭斯大教堂、德國的科隆大教堂(為德國最大天主教堂,1248年興建,1880年最後完工,其雙尖塔高157米)和烏爾姆大教堂(其單尖塔高161米,為世界教堂高度之最)、英國的威斯敏斯特教堂(1245年重建,1745年完成其最後部分兩座鍾樓)、林肯大教堂和坎特伯雷大教堂以及義大利的米蘭大教堂等。
哥特式教堂建築代表著中世紀鼎盛時期教會權力的至高無上,反映出西歐社會發展中上基督教影響曾經達到的登峰造極的地步。

四、羅馬式與哥特式風格的不同
教堂的建築與一般建築不同,它要以某種內部和外部結構上的特徵造成一種獨特的風格,並且通過它來體現出某種觀念性的內涵。造型本身就直接給我們感悟到精神的力量,它彷彿使教堂本身獲得了生命力,我們可以通過直覺的體驗方式與創造者進行心靈的溝通。所以,不同風格的建築體現出不同的內涵,表現出不同的觀念。
羅馬式教堂內部空間提供的是宇宙的象徵,而在外部則表現出飽滿的力度和敦實的框架,給人以均衡、平穩等印象。這種印象提供給人們一種精神的歸宿,意味著宗教情趣與現實人生的緊密關系。所以,羅馬式教堂提供給人們一種安全與歸宿,享受到神的安靈與祥和。
哥特式建築由於急劇上升的尖拱,所以當置身於其中時,感到自身肉體的卑微和毫不足道,而向上升騰的誘惑力使人不自覺得體驗到一種對至高無上的超驗存在的精神嚮往。而彩色玻璃透進的光線,造成了神秘、崇高的感覺,彷彿那是「上帝」以超凡的力量把我們的心靈引入到充滿光明的神聖天國,在那裡獲得了徹底的拯救和解脫。所以,哥特式教堂提供給人們一種心靈的沖動,人有一種體驗的沖動,而神也有一種動的張力。
所以,中世紀教堂是宗教與藝術在高層次上的完美結合的典範,而羅馬式與哥特式更是突出的代表。它們兩個分別代表著基督教發展過程中,隨著基督教勢力的增長,所以在教堂風格上也表現出一種力量的上升,由羅馬式的靜態而上升到哥特式的動態,而高高的塔尖恰恰說明基督教勢力的登峰造極。
附記:作為一名佛教的出家人,卻有緣能寫一篇基督教的小論文,這也許是宗教對話時代的產物吧!而這份緣應該感謝何琦老師的孜孜不倦的教導,使我能夠領略到基督教藝術的魅力。
2001年2月15日 聖凱於南京大學哲學系
注釋:
[1]麥克斯•繆勒《宗教的起源與發展》,金澤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5頁。
[2]何琦〈宗教藝術學ABC〉,《藝術學研究》第1集,第91頁。
[3]傅謹先生認為基督教教堂與古希臘神殿最根本的區別,就在於前者是教徒們聚眾祈禱之所,後者則僅僅是神的居所,凡人不得進入。見〈論歐洲基督教藝術〉,《世界宗教研究》1993年第3期,第127頁。
[4]卓新平《宗教理解》,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版,第540頁。
[5]克呂尼改革運動見唐逸主編《基督教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138-140頁。
[6]卓新平前揭書,第540頁。
[7][美]彼得•貝格爾《神聖的帷幕--宗教社會學理論之要素》,高師寧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4頁。
[8]傅謹前揭文,第1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