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清朝官職各等級正從官員補服圖案有什麼差別
清代官員的朝服上有一塊方形圖案稱為補子。補子只分為文官、武官兩種,沒有正從之分。
文官: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鵪鶉,九品藍雀。
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獅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羆,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馬。
補子上除了有飛禽走獸外,還綉有海水和岩石的圖案,寓意「海水江崖,江山永固」的意思。補服均是由南京、蘇州、杭州即江南三織造訂做進貢的,用料講究,做工精良,尺寸、圖案都有嚴格規定,官員不能私自改變身上與其品級相對應的官服。
一、文官
1、一品文官
② 這張是清朝鴉片戰爭中義律會談的畫像,請問畫像上那一位官員是清朝大臣 琦善
就是歪頭最厲害的那個。
三個清朝官員中,中間那個。
欽差大臣嘛,服裝不同的。
③ 清朝各個時期的有名的大臣
代善,濟爾哈郎,多爾袞,多鐸,阿濟格,岳托,勒克得渾,阿巴泰,豪格,鰲拜,洪承疇,吳三桂。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張英、索額圖,納蘭明珠,陳廷敬、張廷玉,湯若望,南懷仁,圖海,姚啟聖,施琅,李光地,周培公; 隆科多,年羹堯,李衛,福康安、田文靜,劉統勛,阿克敦,劉墉,紀昀,郎世寧,和珅,鄭燮,阿桂,王傑,朱珪,林則徐,關天培,奕昕,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沈葆楨,丁寶楨,丁汝昌,鄧世昌,翁同鉌,榮祿,袁世凱。
④ 清朝官員的頂戴花翎的分門別類
頂戴:
一、二品都是紅色的;
三、四品都是藍色的;
五、六品都是白色的;
七品以下為金色。
花翎:
五品以上賞給單眼花翎;
雙眼花翎賞給級別較高的官員;
三眼花翎則是賞給親王、貝勒等皇族和有特殊功勛的大臣;
六品以下的官員只賞給藍翎。
(4)清朝大臣q版圖片可愛擴展閱讀:
「花翎」是皇帝特賜的插在帽上的裝飾品,一般是賞給有功的人或對朝廷有特殊貢獻的人。翎分藍翎和花翎兩種。
花翎是孔雀翎,它有單眼、雙眼、三眼之分。單眼花翎、雙眼花翎、三眼花翎是賞給級別較高的官員以及皇族和有特殊功勛的大臣的。六品以下的官員只賞給藍翎。
藍翎為鶡鳥羽毛所做,無眼,賜予六品以下以及在皇宮和王府當差的侍衛官員享戴,也可以賞賜給建有軍功的低級軍官。鶡鳥生性好勇鬥狠至死不怯,武士冠上插鶡翎顯示英勇,倒也貼切。著名作家藍翎本名楊建中,取筆名藍翎,即典出於此。
⑤ 清朝有名的大臣有哪些啊
1.範文程——範文程(1597年—1666年),字憲斗,號輝岳,遼東沈陽(今沈陽)人。北宋名相范仲淹十七世孫。曾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聖祖四代帝王,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開國時的規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視為文臣之首。
2.鰲拜——(?—1669年,滿語:Oboi),清初權臣,出身瓜爾佳氏,蘇完部族長索爾果之孫,後金開國五大臣之一費英東之侄,生年不可考,滿洲鑲黃旗人,清朝三代元勛,康熙帝早年輔政大臣之一。以戰功封公爵。鰲拜前半生軍功赫赫,號稱「滿洲第一勇士」,晚年則操握權柄、結黨營私。康熙在黃錫袞、王弘祚等大臣的支持下,主政於朝,後定下計策,在武英殿擒拿鰲拜。鰲拜被生擒之後,老死於囚牢中,他是位影響清初政局的一個重要人物。
3.李光地——(1642年-1718年),字晉卿,號厚庵,別號榕村,福建泉州人,清朝康熙年間大臣、理學名臣。康熙九年(1670年)進士,歷任翰林編修、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等職。曾協助平定「三藩之亂」、「統一台灣」。著有《歷像要義》、《四書解》、《性理精義》、《朱子全書》等書。
4.愛新覺羅·多爾袞——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出生於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縣老城)。清初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5.吳三桂——吳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長伯,一字月所,明朝遼東人,祖籍江南高郵(今江蘇省高郵市),錦州總兵吳襄之子,祖大壽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軍事人物。明崇禎時為遼東總兵,封平西伯,鎮守山海關。崇禎皇帝登基,開武科取士,吳三桂奪得武科舉人。不久,吳三桂又以父蔭為都督指揮。
6.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鈕祜祿氏,原名善保,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滿洲正紅旗,清朝中期權臣、商人。和珅初為官時,精明強干,通過李侍堯案鞏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對其寵信有加,並將幼女十公主嫁給和珅長子豐紳殷德,使和珅不僅大權在握,而且成為皇親國戚。隨著權力的成長,他的私慾也日益膨脹,利用職務之便,結黨營私,聚斂錢財,打擊政敵。
7.年羹堯——(1679年—1726年),字亮工,號雙峰,中國清朝名將。原籍鳳陽府懷遠縣(今安徽省懷遠縣),後改隸漢軍鑲黃旗,清代康熙、雍正年間人,進士出身,官至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還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顯爵集於一身。他運籌帷幄,馳騁疆場,曾配合各軍平定西藏亂事,率清軍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戰功。
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入京時,得到雍正帝特殊寵遇。但翌年十二月,風雲驟變,他被雍正帝削官奪爵,列大罪九十二條,於公元1726年(雍正四年)賜自盡。
8.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9.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省合肥人,世人多稱「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間又稱「李二先生」。本名章銅,字漸甫或子黻[fú],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
李鴻章是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領袖、晚清重臣,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官至東宮三師、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爵位一等肅毅伯。其一生中參與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包括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鎮壓捻軍起義、洋務運動、甲午戰爭等,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5)清朝大臣q版圖片可愛擴展閱讀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共傳十帝 ,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 1644年大順攻佔明朝國都北京,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攝政王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同年順治帝遷都北京,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統治者。軍事上在隨後的二十餘年間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後又平定三藩之亂、統一鄭氏台灣,逐步掌控全國。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間,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在原有的體系框架下達到極致,改革最多,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清朝統治者將新疆和西藏納入版圖,並在西南推行改土歸流政策。
最終確定了中國近代的版圖,積極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但是封建專制也推向了最高峰。 中後期由於政治僵化 、文化專制 、閉關鎖國 、思想禁錮、科技停滯等因素逐步落後於西方。
鴉片戰爭後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和領土嚴重喪失。也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開啟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得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清朝後期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統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北洋軍閥袁世凱逼清末帝溥儀遜位,隆裕太後接受優待條件,清帝頒布了退位詔書,清朝從此結束。
清朝滅亡後復辟勢力一直存在,例如張勛復辟和偽滿洲國,二戰末期蘇聯紅軍出兵東北,偽滿洲國徹底滅亡。
1616年(明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建國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1636年(明崇禎九年,清崇德元年),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大清 ,史稱清朝;亦稱為大清國、清國。 近代以後在與西方交往中,還短暫的以中華大清國來簽訂不平定條約,此後大清國和中國兩詞混用,逐步使中國這一稱呼替代了大清國。 辛亥革命後以及民國期間對其稱呼多為前清。
1760年,平定準噶爾汗國的清朝疆域達到極盛,東北與俄羅斯帝國分界額爾古納河、格爾必齊河與外興安嶺,這條疆線直到鄂霍次克海與庫頁島;正北與沙俄分界薩彥嶺、沙畢納依嶺、恰克圖與額爾古納河;西北與哈薩克汗國等西北藩屬國分界薩彥嶺、齋桑泊、阿拉湖、伊塞克湖、巴爾喀什湖至帕米爾高原。
西南與印度莫卧兒帝國、尼泊爾、不丹等國分界喜馬拉雅山至野人山;正南大致上與現今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分界相近,但清朝尚獲得緬甸北部的南坎、江心坡等地;東與日本、琉球分界日本海與東海,與朝鮮王朝沿圖們江、鴨綠江分界;清朝還領有台灣、澎湖、海南及南海的南海諸島(時稱千里石塘、萬里長沙、曾母暗沙),極盛時期總面積可達1316萬平方公里,至晚清1908年縮水至1135萬平方公里。
⑥ 清朝大臣的謚號從大到小
清朝大臣的謚號從大到小如下:
謚號定為二字,且有嚴格規范,以「文」字為第一字的謚號,等級最高的是「文正」,其次是「文貞」,在次為文成,然後是文忠。以上四個為最高的謚號。
在往下是:端、定、簡、懿、肅、毅、憲、庄、敬、裕、節、義、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潔、敏、達、通、介、安、烈、和。
阿桂是2品武將,乾隆朝武英殿大學士兼領班軍機大臣。定伊犁、討緬甸、平定大小金川,戰功赫赫,封誠謀英勇公。
嘉慶二年八月病逝。贈太保,謚文成。
(6)清朝大臣q版圖片可愛擴展閱讀:
清朝大臣的謚號分類
我國清朝的謚號是指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後,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把它稱為謚或謚號。
據說謚號是死者生前事跡和品德的概括,其實,這往往是虛偽的,不符合事實的。但是一個人有了謚,就等於在名字之外又多了一個別名。
謚法是給予謚號的標准。謚號是固定的一些字,這些字被賦予特定的涵義,用來指稱死者的美德、惡德等。謚號大致可分為三類:
1、表揚:
經緯天地曰文,威強睿德曰武。
聖聞周達曰昭,行義悅民曰元。
布綱治紀曰平 ,辟士服遠曰桓。
溫柔好樂曰康,布義行剛曰景。
柔質慈民曰惠,聖善聞周曰宣。
安民立政曰成, 照臨四方曰明。
聰明睿智曰獻,布德執義曰穆。
2、批評:
亂而不損曰靈,好內遠禮曰煬,殺戮無幸曰厲。
3、同情:
恭仁短折曰哀,在國遭憂曰愍(mǐn),慈仁短折曰懷。
上古謚號多用一個字,也有用兩個字的,例如:
周平文,鄭武公,齊桓公,秦穆公。
魏安厘王,趙孝成王,貞惠文子。
後世謚號除皇帝外,大多用兩個字,例如:
宣成侯(霍光),忠武候(諸葛亮)。
文忠公(歐陽修),武穆王(岳飛)。
此外還有私謚,這是有名望的學者死後其親友門人所加的謚號。
例如東漢時陳實死後,海內赴吊者三萬餘人,謚為文范先生;晉代陶淵明死後,顏延年為他作誄(lěi),謚為靖節徵士;宋代張載死後,門人謚為明誠夫子。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古代的謚號
⑦ 誰知道清朝帝後和大臣(分級別)的服色和紋樣分別是什麼
清代龍袍以明黃色為主,也可用金黃、杏黃等色。清朝皇帝的龍袍,據文獻記載,綉有九條龍。龍袍的下擺,斜向排列著許多彎曲的線條,名謂水腳。水腳之上,還有許多波浪翻滾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寶物,俗稱「海水江涯」,它除了表示綿延不斷的吉祥含意之外,還有「一統山河」和「萬世昇平」的寓意。
清代皇帝的服飾基本上分為三大類,即禮服、吉服和便服。禮服包括朝服、朝冠、端罩、袞服、補服;吉服包括吉服冠、龍袍、龍褂;便服即常服,是在典制規定以外的平常之服。龍袍,是上下連屬的通身袍,比禮服略低一等,是皇帝在一般性的吉慶宴會、朝見臣屬的時候穿用的常見禮服,也是我們常常見到的帝王服飾。帝王們穿著的龍袍,在現代人的心中很容易產生敬畏與神秘的感覺。尤其對龍袍上製作精良、細膩、造型獨特的紋飾圖案充滿疑惑,本文將對此做簡單的介紹。
帝王的服飾上綉有各種寓意吉祥、色彩艷麗的紋飾圖案。如:龍紋、鳳紋、蝙蝠紋、富貴牡丹紋、十二章紋、吉祥八寶紋、五彩雲紋等等。這些圖案只為封建社會里的帝王和少數高官所服用,並不普及。如:龍、鳳紋向來是帝、後的象徵,除了帝、後之外任何人不得使用。十二章圖案,自它在中國圖紋中出現就是最高統治者的專有紋飾,一直到封建帝制的滅亡,只應用在帝、後的服飾和少數親王、將相的服飾上,從未在民間出現過。
皇後常服樣式,與滿族貴婦服飾基本相似,圓領、大襟,衣領、衣袖及衣襟邊緣,都飾有寬花邊,只是圖案有所不同。本圖展示的服裝紋樣為鳳穿牡丹。整件服裝在鮮艷的藍色緞地上,綉八隻彩鳳,彩鳳中間,穿插數朵牡丹。牡丹的顏色處理得凈穆而素雅,色彩變化惟妙,具有傳統的山水畫特點。與此相反,鳳的顏色比較濃重,紅綠對比度極為強烈,具有典型民族風格和時代特色。
⑧ 求Q版清代小僵屍圖片(男的)一定要貼符的,要可愛,我來當頭像。
⑨ 情深深雨蒙蒙里王艷飾演的萍萍一角色,就是清朝大臣的那個女兒,全名叫啥啊
就叫萍萍,在小說中也是叫萍萍,沒有全名的。
在故事中,陸振華是個孤兒,生活非常艱苦,常常到大戶人家去做工。維持起碼的生活,17歲時進了一個大官家當馬童,大官有個女兒,名字叫萍萍。萍萍是個清末滿族女孩,但因父親是個外交官,萍萍受到了西方的影響,喜歡穿西式的騎馬裝,
常常穿一件紅色的騎馬裝,非常漂亮。陸振華對她著迷了,為了配得上萍萍,他拚命地練字習武,希望能配得上她。陸振華雖然地位低賤, 卻和萍萍發生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但是後來萍萍的父親不答應這門親事,鞭打陸振華,萍萍以命相抵,陸見狀發誓打一片天下給萍萍,待到他打下天下之日,便來迎娶萍萍。
(9)清朝大臣q版圖片可愛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東北地方軍閥陸振華因「九一八」事變而帶著一家老小逃亡至上海,定居於法租界。生性溫柔的八姨太文佩母女被霸道專橫的九姨太雪琴趕走,就連忠心耿耿的李副官一家也無法倖免。至此被趕走的兩家人生活十分艱苦,文佩女兒依萍每次上門找父親要生活費,都會被雪琴奚落一番,生性倔強的依萍與雪琴發生沖突,結果遭父親鞭打,依萍自此對父親家埋下怨恨。
被趕後的李副官也只能拉黃包車過活,女兒可雲又換上了精神病,李副官前來向文佩求救,但文佩一家也拮據得愛莫能助。這時,依萍為了生活,決定到歌舞廳當歌女。不久她認識了到歌廳采訪的記者何書桓,當得知她是雪琴為女兒如萍介紹的男友時,頓生奪愛的念頭。
⑩ 清朝最牛的大臣是
以下排名不分先後。按照年代順序。
1、康熙 朝的鰲拜。四大顧命大臣之一,後獨攬大權。
清朝早期 大權臣。
2、雍正 朝的 年羹堯。撫-遠-大-將-軍。獨掌軍權。
天下三分之一以上的軍-隊在他掌握,還是最精銳的。
3、乾隆朝的和珅。萬-千-寵-愛-於一身,清朝最大的 貪-官,
貪-贓-枉-法的收入相當於國家十多年的總和。
4、曾國藩。晚清 同-光-中-興-四大-名臣之首。
清朝從 撲滅 吳三桂 三藩之亂後,漢-人權-勢最大的。
自己分侯,兄弟分伯,天下督撫(相當於現在的大-軍-區-司-令和省-委-書-記)有三分之二是他曾經的部下或 學生。
其他的 省-部-級、地-市-級的官員不計其數。
5、李鴻章。晚清 同光中興四大名臣之一。
曾國藩最得意的弟子。和他大哥都是總-督。
在當時的外國人眼裡是中-國最有-權-勢的大臣。
天下督撫(相當於現在的大-軍-區-司-令和省-委-書-記)有三分之一是他曾經的部下或 學生。
其他的 省-部-級、地-市-級官員不計其數。
培養了晚-清-大-權-臣 袁-世-凱。做了清-朝的掘-墓人。
6、多-爾-袞、吳-三-桂、袁-世-凱是後來 做了皇帝的。不算。
7、索-額-圖、明-珠、福-康-安、左-宗-棠、恭-親-王、醇-親-王、慶-親-王、張-之-洞==也很厲害,可惜不是同時代最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