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代神話中諦聽是誰的坐騎
諦聽乃是地藏菩薩經案下伏著的通靈神獸。可以通過聽來辨認世間萬物 尤其善於聽人的心,在名著《西遊記》中有述說諦聽辨別真假美猴王的故事。[1] 集群獸之像於一身,聚眾物之優容為一體,有虎頭、獨角、犬耳、龍身、獅尾、麒麟足。
Ⅱ 和聽諦一起稱為四大靈獸的其他三個是什麼
那個是諦聽,它並非四大靈獸之一。
諦聽是地藏菩薩經案下伏著的通靈神獸。可以通過聽來辨認世間萬物 尤其善於聽人的心,在名著《西遊記》中有述說諦聽辨別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傳說是地藏菩薩的坐騎,諦聽的原身是一條白犬,因為地藏法門以孝道為基,狗性忠誠,就如同文殊之獅子表智慧,普賢之白象表大行一樣,地藏之諦聽表忠誠不二之心。諦聽的來歷據認為,唐·開元末年,古新羅(今韓國)王子24歲的金喬覺,看破紅塵,攜白犬一隻浮海來華,削發為僧。白犬伴金喬覺一路顛簸,卓錫九華。在共同苦修的75載中,白犬與金喬覺晝夜相隨,處處使其逢凶化吉。貞元十年(794)農歷七月三十日金喬覺坐化,白犬亦隨之傍息。三年後,金喬覺屍身開缸,見其面目如生、骨如金鎖。根據佛經曰:「菩薩鉤鎖,百骸鳴矣!」。眾人都為金喬覺而感嘆——金喬覺乃是地藏菩薩化身,故建寺連白犬同請供奉。金喬覺被佛門認定為地藏菩薩之應化,稱金地藏。這只神犬也因是金喬覺的信物、愛物、寵物和護身之物,被佛教尊稱為神犬。後人更神化為神犬諦聽曉佛理,通人性,避邪惡,視為吉祥的象徵。
四大靈獸又稱四大神獸是漢族傳統文化中是四象。指蒼龍(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青龍白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順陰陽,青龍為東方之神;白虎為西方之神;朱雀為南方之神;玄武為北方之神。故有《三輔圖》曰:「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天之四靈,以正四方,王者制宮闕殿閣取法焉。」 還有一種說法,四靈獸分別是: 白矖(xǐ) , 螣蛇,白澤(即為:獨角獸),麒麟。
Ⅲ 西遊的神獸,究竟是「九不像」還是「六不像」呢
黃帝遇到了白澤神獸,發現他能說人話,就讓人畫下了他的畫像,後來這個圖像也用在了衣服上面。白澤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透過去,曉未來,這跟諦聽的本領很像,白澤極有可能就是諦聽的原型。
諦聽發展到現在已經是一個本領高強的神仙,成為了地藏王菩薩的得力助手。
Ⅳ 地藏王的寵物——諦聽!
諦聽,又稱「地聽」,「善聽」。顧名思義,真理即聽。因其頭部生有獨角,民間又俗叫「獨角獸」。恰如其名,諦聽說出聲和聽起來都是那麼地理性和文化味。
其實,諦聽是佛門傳言和民間演繹而存在下來的一個圖騰和聖物。唐開元末年,古新羅(今韓國)王子24歲的金喬覺,看破紅塵,攜白犬一隻浮海來華,削發為僧。白犬伴金喬覺一路顛簸,卓錫九華。在共同苦修的75載中,白犬與金喬覺晝夜相隨,處處使其逢凶化吉。貞元十年(794)農歷七月三十日金喬覺坐化,白犬亦隨之傍息。三年後,金喬覺屍身開缸,見其面目如生、骨如金鎖。根據佛經曰:「菩薩鉤鎖,百骸鳴矣!」眾人都為金喬覺而感嘆:金喬覺乃是地藏菩薩化身,故建寺連白犬同請供奉。金喬覺被佛門認定為地藏菩薩之應化,稱金地藏。這只神犬也因是金喬覺的信物、愛物、寵物和護身之物,被佛教尊稱為神犬。後人更緣神犬諦聽曉佛理,通人性,避邪惡,視為吉祥的象徵。
文物諦聽
神犬諦聽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一直扮演著信者和吉祥之物。諦聽造型各個年代也有所不同。如宋代,強調獨角,民國以後,突出龍身獅尾造型。清代康熙年間,善男信女們募化集資,由姑蘇梅誠吾用純青銅鑄造了工藝精美、造型別致、想像豐富的有形諦聽神物。該物像集群獸之像鑄於一身,聚眾物之優容為一體,長75厘米,高66厘米,重250公斤,獨角、犬耳、龍身、虎頭、獅尾、麒麟足。這就是今存放在九華山文物館,作為展示珍品的國家級文物「諦聽」。她是中國四大佛山——九華山鎮山之寶。該文物形狀為一獨角獸猛然回首,低部標識「姑蘇梅城吾造」,屬國家重點保護文物,1987年5月入藏九華山開山祖寺——化城寺(九華山歷史文物館),屬九華山寺廟傳世文物。
諦聽文化
神犬諦聽的出現,九華山下的柯、吳、劉、羅四大家族就以犬為寵物、愛物、寶物飼養,以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四季平安、人壽長樂。從造型看諦聽,它的獨角其一是象徵著能接受宇宙之信息,似為「天線」之用;(其二能起到護身保險之用,它的犬耳是聽宇宙之音頻、傳遞給信者分辨是非,它的龍身示為吉祥如意,它的虎頭表示智勇,有困難勇往直前,決不退讓,它的獅尾表示有耐性、有雄心,辦任何事堅持就是勝利,它的麒麟足視為四平八穩,與人為善、和睦相處、為善為寶。
諦聽貌似龍非龍、似虎非虎、似獅非獅、似麒麟非麒麟、似犬非犬,是人們想像中的征物,社會上又緣稱「九不象」。民間廣泛認為此物沾有「九氣」,即「靈氣、神氣、福氣、財氣、銳氣、運氣、朝氣、力氣和骨氣」。能起到「辟邪」、「消災」、「降福」、「護身」等作用。一些虔誠的佛門信眾更是相信沾上諦聽的「靈氣」即能使家運昌隆,基業常青;孩子帶上它則屈壯成長,長大能成為誠者、賢者、智者、悟者、覺者、壽者。成年人帶著它就心想事成、大吉大利。
2002年12月19日,安徽九華山旅遊集團有限公司在上海召開「九華山風景區文化創新?諦聽文化挖掘」專題論證會。與會26位歷史、宗教、文物、文學、哲學、旅遊文化、工藝鑄造等專家和資深記者一致高度肯定諦聽的文化內涵,並指出,諦聽文化現象相當程度濃縮了九華山景區的人文資源特徵,諦聽文化的挖掘既承襲了中國傳統圖騰文化和吉祥文化的精髓,也代表了人文類景區的旅遊產業開發的文化創新方向。會間,專家團把諦聽的文化內涵總結提煉為「鎮宅之寶」、「廟堂之尊」、「天地精靈」和「萬獸征物」。四大概念對諦聽的文化特徵作了高度的社會價值闡釋。
諦聽重光
為更好地發掘九華山風景區的歷史文化價值,開發文物旅遊資源,九華山旅遊集團公司旅遊商品開發公司在安徽省文物管理局和九華山文物管理所的指導和協助下,取得了諦聽文物的獨家復制權,自年初開始已著手進行諦聽文物的縮微復制和旅遊工藝品開發。諦聽這一代表九華山佛教文化內涵的寶物得以文物重光、文化價值燦爛。目前,九華山旅遊集團已復制和工藝開發出的諦聽有三個品牌,大小八個品種。分為「大願諦聽」、「呈祥諦聽」和「旅遊紀念諦聽」。大願諦聽體積較大,可供單位接待室和居家豪宅擺飾;呈祥諦聽編號製作,其大小適中,置於紅木底座之上,典雅莊重,可直接放在老闆桌上或書龕旁,日見日新,賞心悅目;而旅遊紀念諦聽則是小巧玲瓏,錦盒包裝,一條象徵佛教顏色的黃絲帶穿過底座把諦聽和裝飾盒系於一體,簡潔而別具特色,也便於旅遊者隨手攜帶。
Ⅳ 貔貅和諦聽兩神獸的區別
兩者不是同一個傳說中的化身,貔貅和諦聽兩神獸的區別如下:
(1)本質不同
諦聽是地藏菩薩經案下伏著的通靈神獸。可以通過聽來辨認世間萬物 尤其善於聽人的心,它傳說是地藏菩薩的坐騎,原身是一條白犬;貔貅是龍生九子之一,是中國古書記載和民間神話傳說的一種兇猛的瑞獸,傳說貔貅除了開運、辟邪的功效之外,還有鎮宅、化太歲、促姻緣等作用。
(2)寓意不同
一些虔誠的佛門信眾更是相信沾上諦聽的「靈氣」即能使家運昌隆,基業常青;孩子帶上它則茁壯成長,長大能成為誠者、賢者、智者、悟者、覺者、壽者。成年人帶著它就心想事成、大吉大利。後人更神化為神犬諦聽曉佛理,通人性,避邪惡,視為吉祥的象徵。
貔貅其形似獅而帶翼,古代織物、軍旗、帶鉤、印紐、鍾紐等物常用貔貅為飾,取其守護避凶之意。傳說它可招財聚寶,只進不出,神通特異就被視為招財進寶的祥獸。
(3)形態不同
諦聽具虎頭、獨角、犬耳、龍身、獅尾、麒麟足的瑞獸,貌似龍非龍、似虎非虎、似獅非獅、似麒麟非麒麟、似犬非犬,獨角表公斷力。
貔貅者,其身形如虎豹,其首尾似龍狀,其色亦金亦玉,其肩長有一對羽翼卻不可展,且頭生一角並後仰。
Ⅵ 古代傳說中只吃不拉的神獸
古代傳說中只吃不拉的神獸:貔貅。
寓意:
據記載,貔貅其形似獅而帶翼,古代織物、軍旗、帶鉤、印紐、鍾紐等物常用貔貅為飾,取其守護避凶之意
中國古代風水學者認為貔貅是轉禍為祥的吉瑞之獸。從古至今,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極度注重收藏和佩戴貔貅,傳說貔貅除了開運、辟邪的功效之外,還有鎮宅、化太歲、促姻緣等作用。中國傳統有裝飾「貔貅」的習俗,貔貅寓意豐富,人們相信它能帶來歡樂及好運,古時候人們常用貔貅來作為軍隊的稱呼。
(6)神獸諦聽可愛圖片擴展閱讀
故宮貔貅:
故宮藏品
玉辟邪,漢,長13.2cm,寬4.8cm,高8.6cm。玉料青褐色,圓雕異獸,卧狀,圓目,張口,頭頂有角,身有翼,長尾。
漢代,造型藝術有很大的發展。許多動物、人物題材的作品形象生動,取材廣泛。其中尤以各種不同形式的異獸最引人注目。這些異獸被賦予了超自然的特性,造型上有很強的氣勢。目前,在漢代遺址的考古發掘中已發現了數件此類玉製作品,傳世玉器中也有少量遺存。
這件玉異獸形狀勁健雄偉,神態兇猛,造型表現力與工藝都有很高的水平,是此類作品中的典型。此物有一定的重量且重心低,可做玉鎮使用。
故宮文創
中國神獸承載著先民的浪漫主義文化色彩,具象化的形象創造,表達抽象化的自然思想。每一個神獸都是我們部分中國文化的凝聚。
故宮貔貅的創意設計充分借鑒了故宮藏品玉辟邪的靈性特徵,造型可愛靈動又不失威嚴。整體色彩鮮明亮麗、充滿活力、嘴角上揚、沒有距離感讓人有把玩愛撫親切感,眉弓與眼睛放大突出,眉目傳神,靈性十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貔貅
Ⅶ 地藏王菩薩座騎諦聽獸
諦聽,又稱「地聽」,「善聽」。顧名思義,真理即聽。因其頭部生有獨角,民間又俗叫「獨角獸」。恰如其名,諦聽說出聲和聽起來都是那麼地理性和文化味。
其實,諦聽是佛門傳言和民間演繹而存在下來的一個圖騰和聖物。唐�6�1開元末年,古新羅(今韓國)王子24歲的金喬覺,看破紅塵,攜白犬一隻浮海來華,削發為僧。白犬伴金喬覺一路顛簸,卓錫九華。在共同苦修的75載中,白犬與金喬覺晝夜相隨,處處使其逢凶化吉。貞元十年(794)農歷七月三十日金喬覺坐化,白犬亦隨之傍息。三年後,金喬覺屍身開缸,見其面目如生、骨如金鎖。根據佛經曰:「菩薩鉤鎖,百骸鳴矣!」。眾人都為金喬覺而感嘆——金喬覺乃是地藏菩薩化身,故建寺連白犬同請供奉。金喬覺被佛門認定為地藏菩薩之應化,稱金地藏。這只神犬也因是金喬覺的信物、愛物、寵物和護身之物,被佛教尊稱為神犬。後人更緣神犬諦聽曉佛理,通人性,避邪惡,視為吉祥的象徵。
Ⅷ 諦聽和貔貅一樣嗎
諦聽和貔貅不一樣。
諦聽乃是地藏菩薩經案下伏著的通靈神獸。可以通過聽來辨認世間萬物 尤其善於聽人的心,在名著《西遊記》中有述說諦聽辨別真假美猴王的故事。
外貌形態
貔貅者,其身形如虎豹,其首尾似龍狀,其色亦金亦玉,其肩長有一對羽翼卻不可展,且頭生一角並後仰。(貔貅的體色是根據吞噬金銀珠寶種類來呈現的,若金比例居多便身成金色,若玉比例居多身便成玉色)
很多人認為貔貅就是現在的貓熊(大熊貓),但是從先秦古文看來,這個說法值得商榷。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貔貅在古代有兩種,分別是單角貔貅和雙角貔貅,有人說單、雙角區別公(為貔)母(為貅),還有人說是區別善惡,總之是有單角貔貅的,而今多數都是單角貔貅,已經很難看到雙角貔貅了。
Ⅸ 諦聽有多厲害
它集群獸之像於一身,聚眾物之優容為一體,有虎頭、獨角、犬耳、龍身、獅尾、麒麟足。是地藏菩薩經案下伏著的通靈神獸,可以通過聽來辨認世間萬物 ,尤其善於聽人的心,在名著《西遊記》中有述說諦聽辨別真假美猴王的故事。
神獸寓意
民間廣泛認為諦聽沾有「九氣」,即「靈氣、神氣、福氣、財氣、銳氣、運氣、朝氣、力氣和骨氣」。能起到「辟邪」、「消災」、「降福」、「護身」等作用。一些虔誠的佛門信眾更是相信沾上諦聽的「靈氣」即能使家運昌隆,基業常青;
孩子帶上它則茁壯成長,長大能成為誠者、賢者、智者、悟者、覺者、壽者。成年人帶著它就心想事成、大吉大利。後人更神化為神犬諦聽曉佛理,通人性,避邪惡,視為吉祥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