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可愛圖片 » 小女孩紅軍戰士向黨旗敬禮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小女孩紅軍戰士向黨旗敬禮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4-21 03:04:28

Ⅰ 長征中過草地的故事

紅軍過草地:

1935年8月21日,紅軍開始過草地。行軍隊左右兩路,平行前進。右路軍由毛澤東、周恩來、徐向前等率領,自四川毛兒蓋出發,進入草地。

經過7天的艱苦努力,右路軍到達草地盡頭的班佑地區。左翼為林彪的紅一方面軍,先行;繼後是中央領導機關、紅軍大學學生等。右翼為徐向前、陳昌浩率領的紅三十軍和紅四軍。彭德懷率紅三軍團墊後,走左翼行軍路線。

(1)小女孩紅軍戰士向黨旗敬禮圖片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蘇區紅軍第五次反「圍剿」作戰,由於中共中央領導人博古和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又名華夫,原名奧托·布勞恩,德國共產黨黨員),先是實行冒險主義的進攻戰略,後又實行保守主義的防禦戰略,致使紅軍屢戰失利,蘇區日漸縮小。

1934年4月,中央紅軍(1月,由紅一方面軍改稱)在江西省廣昌與國民黨軍進行決戰,損失嚴重,形勢危殆。7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命令紅軍第7軍團組成北上抗日先遣隊,向閩浙皖贛邊挺進,建立新的蘇區;命令紅軍第6軍團從湘贛蘇區突圍西征,到湘中發展游擊戰爭。

中革軍委派出兩個軍團分別北上、西征,意在調動國民黨「圍剿」軍,以減輕中央蘇區的壓力,但未能達到目的。

10月初,國民黨軍向中央蘇區的中心區域進攻,迅速佔領了興國、寧都、石城一線。紅軍的機動迴旋餘地更加縮小,在蘇區內打破國民黨軍的「圍剿」已無可能,於是被迫退出蘇區,進行長征。

Ⅱ 小學生怎樣向國旗敬禮

行少先隊隊禮要立正站直,右手五指並攏,(左手也要五指並攏,自然下垂,貼褲縫),手腕自然挺直,前肘彎曲,掌心向里,經前胸高舉頭上,距前額上一拳。掌心向左前,眼睛注視受禮者,表情莊重嚴肅。

升國旗向國旗行禮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和標志。每個公民和組織,都應當尊重和愛護國旗。

(2)小女孩紅軍戰士向黨旗敬禮圖片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升降國旗時,要立正,不講話。如果你正在走動,要馬上停步,在原地站立,面向國旗敬禮要脫帽,少先隊員行隊禮,不是少先隊員的行注目禮。

唱國歌時要嚴肅,聲音要洪亮。

不只要求學生,老師在升國旗時,也不能竊竊私語。

升旗時所有在場人員都要肅立、端正。當主持人宣布奏國歌、升國旗儀式開始後,場內全體人員都要起立、立正,要面向國旗肅立致敬,行注目禮。

Ⅲ 有關於愛國愛黨的英雄人物的感人故事,越長越好!緊急哦!!!!

1、錢學森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當時任加利福尼亞工學院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負責人的錢學森深為祖國的新生而高興。他打算回國,用自己的專長為新中國服務。但那時候在美國的中國科學家歸國不易,而錢學森的專長又直接與國防有關,美國千方百計要將他留下不讓他回國,他歷盡艱辛才終於回到祖國懷抱。

2、吉鴻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鴻昌將軍被蔣介石逼迫下野,到國外「考察實業」。船到美國,吉鴻昌就接二連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裡的頭等旅館不接待中國人,卻對日本人卻奉若神明。

有一次,吉鴻昌要往國內郵寄衣物,郵局職員竟說世界上已經不存在中國了,吉鴻昌異常憤怒,剛要發作,陪同的使館參贊勸道:「你為什麼不說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說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禮遇。」吉鴻昌當即怒斥:「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嗎,可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為抗議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的歧視,維護民族尊嚴,他找來一塊木牌,用英文仔細地在上面寫上:「我是中國人!」

3、茅以升

在我國老一輩科學家中,有許多人都是留學國外又回國服務的。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在1916年20歲時,到美國留學,成為康奈爾大學橋梁專業的研究生,很快以優異的成績獲得碩士學位。為了獲得實踐的機會,他晚上上課,攻讀博士學位,白天到一家橋梁公司實習,親手繪圖、切削鋼件、打鉚釘、油漆,終於成了一個既懂理論又有技術的人才。美國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書從各地寄來,請他擔任工程師。

但是,茅以升沒有接受聘請,而是決定回國了。美國有些人勸他:「科學是沒有祖國的,是超越國界的。科學家的貢獻是屬於全人類的。中國條件差,你留在美國貢獻會更大。」茅以升回答:「科學雖然沒有祖國,但是科學家是有祖國的。我是一個中國人,我的祖國更需要我。我要回去為祖國服務!」

1919年,茅以升帶著一身本領回到國內,開始了為國造橋的事業。現在浙江省錢塘江上那座雄偉壯觀的大橋,就是茅以升設計並主持建造的。

4、朱自清

朱自清是清華大學教授,著名的文學家。抗日戰爭結束後,美國政府一方面支持蔣介石發動內戰,一方面又利用簽定條約的辦法在中國獲取了許多特權,還加緊武裝戰敗國日本,對中國重新造成威脅。當時社會上物價飛漲,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飢餓和死亡線上掙扎。人民對美國和國民黨政府十分不滿,反抗的呼聲越來越高。美國為了支持蔣介石,就運來一些麵粉,說要「救濟」中國人,好讓中國人「感謝」美國,不反對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國的用心,認為美國的救濟是對中國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學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莊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堅決拒絕美國的「援助」,不領美國的麵粉。當時,朱自清正患嚴重的胃病,身體非常瘦弱,體重還不到40公斤,經常嘔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

拒領救濟粉意味著每月生活費要減少600萬法幣,生活更加困難。可是為了維護中國的尊嚴,他堅決拒絕那些別有用心的「賞賜」。他在日記中寫道:「堅信我的簽名之舉是正確的。因為反對美國武裝日本的政策,要採取直接的行動,就不應逃避自己的責任。」

兩個月後,朱自清因貧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寧肯挨餓而死,也不肯領帶侮辱性的「救濟」,表現了一個中國人應有的尊嚴。

5、楊靖宇

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裡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Ⅳ 最小的紅軍戰士7歲參軍9歲長征,他是誰


最小的紅軍戰士,7歲開始參軍,9歲踏上了長征的步伐,這個人就是向軒,這位真正的老革命者依然尚在,已經退休,享受著副軍級的待遇和榮譽,這位老革命者值得我們每個中國人尊敬!向軒跟著舅舅,就算正式的參加了紅軍,那時候向軒只有7歲,他在軍隊當勤務兵,和小通訊員!向軒9歲的時候,他看到長征的隊伍,就義無反顧的要跟著一起!可以想像得到,在萬里長征途中,向軒一定遭受到,很多不為人知的磨難,可他硬是憑著自己堅定的信念和毅力,走完了萬里長征,到達了延安!到達延安之後,向軒還參加了很多戰斗,身上還受過不少傷,直到如今,他身上還有沒取出來的子彈片!不得不說向軒還是比較幸運的,他看到了祖國的勝利,看到了祖國發展越來越強大,社會主義新中國越來越好!他們曾經的鮮血沒有白流!如今向軒依然健在,已經有90多歲了!真的是由衷的佩服這位老革命者,他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尊敬愛戴!


Ⅳ 向革命烈士敬禮手抄報

李大釗

樸素的青布馬褂
褪色的灰色長袍
敲響晨鍾的《新青年》
喚醒青年的《晨鍾報》

一篇《庶民的勝利》
萬丈紅色波濤
北大紅樓燈火
曾把中國照耀

三十八年歷程
千秋萬代風騷
與墓碑一起入地*
和民族共同自豪

站著 分明是沖鋒的戰士
倒下 依舊是革命的先導
生命 是飄揚的旗幟
靈魂 是嘹亮的號角

註:1933年4月23日,李大釗同志的靈柩安葬時,共產黨為他
送了一筒刻有鐮刀,斧頭的石碑,迫於當時情勢,只能
與他同埋於地下。筆者曾有「有碑未可明處立,同埋地
下聽大潮」句,即指此事。

Ⅵ 急求紅色革命經典的小故事,不能過短,要5分鍾左右的.

1、劉胡蘭的故事

1946年秋,國民黨軍大舉進攻解放區,文水縣委決定留少數武工隊堅持斗爭,大批幹部轉移上山。當時,劉胡蘭也接到轉移通知,但她主動要求留下來堅持斗爭。這位年僅14歲的女共產黨員,在已成為敵區的家鄉往來奔走,秘密發動群眾,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

劉胡蘭在威逼利誘面前不為所動,被帶到鍘刀前眼見匪軍連鍘了幾個人,怒問一聲:「我咋個死法?」匪軍喝叫「一個樣」後,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劉胡蘭烈士犧牲時,尚未滿15周歲。

2、顏安民

1951年9月21日,敵人在披山島召開「公判」大會,宜布顏安民「罪狀」後,將他押到披山中嶴和南嶴之間的鼻頭山上,慘無人道地用刺刀活活捅死,還在身上補了幾槍,最後拋屍於懸崖下的海灣。

頗安民犧牲了,而他為了嚴守黨的機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崇高品質和獻身精神,至今值得學習。

3、兒童團團長海娃

有一次,民兵中隊長老趙畫了一張攻打炮樓的路線圖,並寫了一封信安排兒子海娃交給八路軍張連長。海娃在山溝里碰上了鬼子,一路上受盡折磨。深夜好不容易從睡得像死豬一樣的鬼子的腿縫里溜了出來。

後面偽軍也追來了,海娃又被他們抓回去。他把鬼子帶到了一條陡峭的山路上,乘機拚命往山上爬,鬼子開槍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著疼依然堅持到把雞毛信交給了張連長。

4、蘿卜頭

小蘿卜頭原名「宋振中」,男,1941年生於江蘇邳州,1949年9月在重慶被害,遇害時年僅8歲,是解放戰爭時期的最小的戰士。小蘿卜頭在敵人的監獄里長大,一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

經過地下黨對特務的斗爭,他才在監獄里上了學,由地下黨員和愛國志士作他的老師。由於他年齡小,特務們對他的看管不是很嚴,他就經常在牢房之間傳遞東西、傳遞信息和秘密情報,在門口放哨,幫助大人了解入獄同志的情況等。

5、張嘎

游擊隊攻打敵人崗樓時,張嘎偷偷從老鄉家裡跑回參戰,不幸在進城偵察時被捕。在敵人面前,嘎子剛強不屈,並在戰斗中逃了出來,他配合游擊隊拔掉崗樓,救出了鍾亮。

勝利了,區隊長代表部隊表揚了嘎子,獎勵給他一支真正的手槍。嘎子高興極了,最終成了一名出色的小偵察員。嘎子的家鄉也解放了。

Ⅶ 長征的感人小故事

1.一九四五年秋天,紅軍進入了草地。由於三個小同志得了腸胃病的關系,所以指導員就讓炊事班長照顧他們。三個病號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營地,班長就到處挖草根,和著青稞面給他們做飯。不到半個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飢餓威脅著他們。雖然班長到處找野草、挖樹根,可光吃這些怎麼能吃飽呢?班長眼看著他們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攏眼。

有一天,班長在河邊洗衣服,忽然看見了一條魚躍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縫衣針,彎成了個鉤,讓三個同志吃上了新鮮的魚,喝上了魚湯。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們吃魚的時候,班長從來不吃東西。後來,這位小同志發現班長在吃他們吃剩下的食物,眼淚就禁不住流了下來。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長卻餓暈過去了,三個小同志急忙去釣魚,做湯,可班長還是為了他們而犧牲了。

2.在悲壯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中,活躍著一群特殊身影,她們中有中央領導同志的夫人、有女幹部,也有普通女兵。飢餓、疾病、血戰、死亡,沒有什麼能阻擋住她們前進的腳步,這一群可親可敬的巾幗英雄在彌漫的硝煙中一路穿行。

作者常敬竹說,1995年冬天,他同作家董保存穿行在北京城區的大街小巷,苦苦尋找當年參加過長征的女紅軍。那是一項十分艱苦的工作,耗費了他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然而他們依舊樂此不疲,因為每一個采訪對象都給他們帶來巨大的驚喜,一種久違的精神在召喚著他們、激勵著他們、感動著他們。盡管,當年風華正茂、叱吒風雲的紅軍女戰士大多已經告別人世,而女紅軍留在漫漫征途上的那些美麗故事依然那樣盪氣回腸、動人心魄。

1935年4月初的一個晚上,女紅軍們剛拖著疲倦的身體趕到貴州盤縣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了:一群敵機嗡嗡地叫著突然從山後飛過來,其中一架快速俯沖下來,一陣激烈的機槍子彈迎頭掃射,三枚投向休息營地。戰士們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溝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勢把一些人遮蔽起來,但要命的是一些紅軍傷員躺在擔架上根本動不了。賀子珍本來是隱蔽在路邊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顧個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擔架,這時,一枚投了下來,在她身邊頓時騰起一股煙塵……

敵機飛走了,槍聲、爆炸聲停止了,硝煙和塵土漸漸消散開去。賀子珍的身體里嵌滿了彈片,鮮血把軍衣浸染得殷紅。一場緊張的搶救開始了。警衛員騎馬去總衛生部請來李芝醫生,為賀子珍救治。李芝先為賀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針,然後做了全身檢查,發現在她的頭部、上身、四肢共有17塊大小不一、深淺不同的彈片,在沒有實施任何麻醉的情況下,手術開始了。賀子珍疼得渾身大汗淋漓,眼裡噙滿淚花,卻堅持一聲不吭。身體淺層的彈片終於被一塊塊取出,而深入體內的彈片卻難以取出,成為戰爭留給她的一份永久紀念。

3.「朱德挑糧上坳,糧食絕對可靠,大家齊心協力,粉碎敵人圍剿。」這是一首反映朱德同志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艱苦奮斗,與當地軍民同甘共苦的革命精神的歌謠。1928年秋天,國民黨反動派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實行了殘酷的軍事「圍剿」和經濟封鎖,妄圖把井岡山根據地軍民困死、餓死。為了保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粉碎敵人的陰謀,毛委員和朱德軍長向根據地的軍民發出了這樣的口號: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堅持斗爭。

那時候,部隊吃糧,需要往返五六十里的山路到寧岡去挑,於是紅軍發動了一個挑糧運動。毛委員和朱軍長同戰士們一樣,腳上穿著草鞋,頭上戴著斗笠,翻山越嶺,親自參加挑糧。當時,朱德同志已經40多歲了。戰士們見他為革命日夜操勞,在百忙之中還和大家走山路過小河挑糧,生怕他累壞了身體,戰士們都勸說:「朱軍長,你那麼忙,就不要挑了。」朱德感謝同志們的關心,仍然堅持要挑糧。戰士們見勸說不起作用,就商量把他的扁擔藏起來,以為這樣朱德同志沒扁擔就挑不成糧了。

誰知朱德同志又用竹子削了一根扁擔,第二天又照樣和戰士們一起挑糧,戰士們見朱德同志又有了扁擔,晚上又把它藏起來,沒有想到,第三天他又照樣出現在挑糧的隊伍里,而且他在新削的扁擔上,特地刻上了「朱德記」三個字。朱德軍長笑著對戰士們說:「你們以後誰再『偷』我的扁擔,我可要批評。」朱德同志的一席話說得戰士們都笑了。今天,這條扁擔珍藏在革命歷史博物館內。從此,「朱德的扁擔」這個故事,就像長了翅膀,傳遍了整個井岡山,也傳遍了全中國,激發了全國人民爭取革命勝利的鬥志。

(7)小女孩紅軍戰士向黨旗敬禮圖片擴展閱讀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撤離長江南北各蘇區,轉戰兩年,到達陝甘蘇區的戰略轉移行動。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斗,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參考資料:網路-長征


Ⅷ 貴州遵義95後女孩用辣椒擺出黨旗,你覺得這位女孩擺的好看嗎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之際,2021年,許多人都用自己的行為表達出對祖國的熱愛和對祖國的未來發展的嚮往。現在有一位貴州遵義九尾狐女孩用辣椒敗出檔期,你覺得這位女孩拍的好看嗎?很多的評論說這是最紅火的中國黨旗了。

三、還有別樣的祝福

在現在短視頻爆火的路徑,很多老一輩的革命者都用視頻向祖國祝福。看見無數老一輩的革命者穿上軍裝,仍然陰風颯爽的向祖國敬禮,讓我們後一輩展現了革命的精神精神和對祖國的熱愛。這都是對祖國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之際的祝福以及對祖國美好未來的希望,在新的百年征途中祝願中國走的更好。所以貴州遵義95後女孩用辣椒擺出黨旗,不僅是一個樣式,更是一種青少年對於中國的祝福。

Ⅸ 長征途中感人的故事

一、計草帽計.

那天,正式炎夏,共產黨所有指揮官頭每人頭戴一頂草帽,紅軍偵察員從後趕來報:後面一對白軍跟來了。賀龍同志點了點頭。只是命令大家繼續向前走。

紅軍走到一塊平坦的山場,賀龍同志觀察了地形,命令大家扔掉草帽。頓時軍隊議論紛紛,但是還是扔掉草帽,一切聽從命令。一剎那,滿地都是紅軍的草帽。然後賀龍命令大家迅速轉移。

由蔣介石帶領的反動軍趕了上來,白軍都沒有草帽,早熱得的眼冒金花,看見滿地的紅軍扔的草帽,頓時感覺喜從天降,一窩蜂地去搶草帽,匪官也不阻擋,想是紅軍狼狽而逃。

這時,天空傳來一陣飛機聲,白軍毫不介意。因為他們知道飛機是來配合他們追趕紅軍的。可敵機可不這樣想,他們這幾天連紅軍影子都沒看見,沒少挨長官罵。這一回,他們看見地上的軍隊都戴著有紅五心的草帽,頓時喜出望外。對這團白軍狂轟爛炸,機槍橫掃。打的白軍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

紅軍聽到這一消息,人人拍手稱快,個個稱贊賀龍同志神機妙算。

二、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

過草地是紅軍長征途中最為艱苦的一段歷程。紅軍指揮員在飢寒交迫的情況下向北挺進。走在前面的部隊斷糧了還可以挖野菜吃,走在後面的部隊則連野菜也找不到。

彭德懷率領紅三軍團負責殿後。他眼見戰士們一個個因飢餓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大騾子上。這匹從江西出發時就跟隨彭德懷的大騾子,一路上又馱糧食和器材,每天它背上都堆得像小山似的。有時彭德懷撫摸著大黑騾子念叨著:「你太辛苦了,連一點料都吃不上。」說著,就把自己的干糧分出一些,悄悄地塞進大黑騾子的嘴裡,一直看著它吃完。

現在,草地上斷糧了,彭德懷決定殺坐騎解決燃眉之急。他把飼養員喊了來,問道:「總共還有幾頭牲口?」

「連你的大黑騾子還有6頭。」老飼養員回答道。

「好,全集中起來,殺掉吃肉!」彭德懷的話就是命令。

「什麼,殺掉?你不出草地啦?」老飼養員著急了。幾個警衛員聽後也急忙圍攏過來,大聲說:「軍團長,大黑騾子可不能殺呀!」

彭德懷深請地望著拴在不遠出的大黑騾子,平靜地說:「部隊現在連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殺牲口解決吃的,或許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老飼養員流者眼淚對彭德懷說:「可是你怎麼走出草地?別的可以殺,大黑騾子一定要留下,它為革命立過功。」

彭德懷拍著老飼養員的肩膀說:「你們能走,我也能走。雪山不是已經走過來了嗎?革命又算得了什麼!大黑騾子是為革命立了功,這次就讓它立最後一次大功吧!」

「還是把大黑騾子留下來吧!」大家在請求。

彭德懷有些不耐煩了,他大聲地對身邊的警衛員說:「邱南輝,傳我的命令,讓方副官長負責殺騾子!」

6匹牲口集中到了一起。老飼養員拍者大黑騾子的脖子又在輕輕絮語:「大黑騾子呀,大黑騾子!委屈你了,你為革命立大功吧!」

彭德懷背過臉去。槍聲沒有響,誰也不願意開槍。

20分鍾過去了,沒有誰下得了那個狠心。6匹牲口都好像預感到了什麼,集體嘶叫了幾聲,又默默地低下了頭。

20分鍾過去了,仍然沒有聽到槍聲。

「副官長,快開槍!你不向它們開槍,我就向你開槍!」彭德懷雙手叉在要間怒吼道。

手提機槍的方副官長把6匹牲口向遠處牽了牽,槍口對准了它們,大家都閉上了眼睛。

槍聲響了。彭德懷向著斜倒下去的大黑騾子,緩緩地摘下軍帽———這天晚上,草地篝火旁多了些生機。彭德懷推開警衛員端來的一碗肉湯,發火道:「我吃不下,端開!」

漫漫征程,再也見不到大黑騾子的身影了

三、朱德的扁擔。「朱德挑糧上坳,糧食絕對可靠,大家齊心協力,粉碎敵人圍剿。」這是一首反映朱德同志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艱苦奮斗,與當地軍民同甘共苦的革命精神的歌謠。

1928年秋天,國民黨反動派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實行了殘酷的軍事「圍剿」和經濟封鎖,妄圖把井岡山根據地軍民困死、餓死。為了保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粉碎敵人的陰謀,毛委員和朱德軍長向根據地的軍民發出了這樣的口號: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堅持斗爭。

那時候,部隊吃糧,需要往返五六十里的山路到寧岡去挑,於是紅軍發動了一個挑糧運動。毛委員和朱軍長同戰士們一樣,腳上穿著草鞋,頭上戴著斗笠,翻山越嶺,親自參加挑糧。

當時,朱德同志已經40多歲了。戰士們見他為革命日夜操勞,在百忙之中還和大家走山路過小河挑糧,生怕他累壞了身體,戰士們都勸說:「朱軍長,你那麼忙,就不要挑了。」朱德感謝同志們的關心,仍然堅持要挑糧。戰士們見勸說不起作用,就商量把他的扁擔藏起來,以為這樣朱德同志沒扁擔就挑不成糧了。

誰知朱德同志又用竹子削了一根扁擔,第二天又照樣和戰士們一起挑糧,戰士們見朱德同志又有了扁擔,晚上又把它藏起來,沒有想到,第三天他又照樣出現在挑糧的隊伍里,而且他在新削的扁擔上,特地刻上了「朱德記」三個字。朱德軍長笑著對戰士們說:「你們以後誰再『偷』我的扁擔,我可要批評。」朱德同志的一席話說得戰士們都笑了。今天,這條扁擔珍藏在革命歷史博物館內。

從此,「朱德的扁擔」這個故事,就像長了翅膀,傳遍了整個井岡山,也傳遍了全中國,激發了全國人民爭取革命勝利的鬥志。

四、長征途中,有位女戰士叫小董,才13歲。爬雪山是每人發一個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沒帶辣椒。小董剛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發抖。隊員一直喊:「同志們千萬別坐下,坐下就起不來啦。到了山腰,小董實在又冷又累,但還是堅持著,終於到了山頂,小董看隊員們都滾了下去,一滾就是幾十丈,她也一坐了下去,一滾,100多丈。終於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五、在悲壯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中,活躍著一群特殊身影,她們中有中央領導同志的夫人、有女幹部,也有普通女兵。飢餓、疾病、血戰、死亡,沒有什麼能阻擋住她們前進的腳步,這一群可親可敬的巾幗英雄在彌漫的硝煙中一路穿行。

作者常敬竹說,1995年冬天,他同作家董保存穿行在北京城區的大街小巷,苦苦尋找當年參加過長征的女紅軍。那是一項十分艱苦的工作,耗費了他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然而他們依舊樂此不疲,因為每一個采訪對象都給他們帶來巨大的驚喜,一種久違的精神在召喚著他們、激勵著他們、感動著他們。

盡管,當年風華正茂、叱吒風雲的紅軍女戰士大多已經告別人世,而女紅軍留在漫漫征途上的那些美麗故事

依然那樣盪氣回腸、動人心魄。

1935年4月初的一個晚上,女紅軍們剛拖著疲倦的身體趕到貴州盤縣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了:一群敵機嗡嗡地叫著突然從山後飛過來,其中一架快速俯沖下來,一陣激烈的機槍子彈迎頭掃射,三枚投向休息營地。戰士們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溝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勢把一些人遮蔽起來,但要命的是一些紅軍傷員躺在擔架上根本動不了。

賀子珍本來是隱蔽在路邊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顧個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擔架,這時,一枚投了下來,在她身邊頓時騰起一股煙塵……

敵機飛走了,槍聲、爆炸聲停止了,硝煙和塵土漸漸消散開去。賀子珍的身體里嵌滿了彈片,鮮血把軍衣浸染得殷紅。

一場緊張的搶救開始了。警衛員騎馬去總衛生部請來李芝醫生,為賀子珍救治。李芝先為賀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針,然後做了全身檢查,發現在她的頭部、上身、四肢共有17塊大小不一、深淺不同的彈片,在沒有實施任何麻醉的情況下,手術開始了。賀子珍疼得渾身大汗淋漓,眼裡噙滿淚花,卻堅持一聲不吭。身體淺層的彈片終於被一塊塊取出,而深入體內的彈片卻難以取出,成為戰爭留給她的一份永久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