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可愛圖片 » 村居卡通圖片大全可愛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村居卡通圖片大全可愛

發布時間: 2022-04-24 00:35:00

1. 讀了春居這首古詩,看文中圖畫,編個小故事

十里春風,一簾幽夢
中國雅茶文化公益平台訊:十里春風,一簾幽夢,初春時節,草木依然消瘦,風卻輕柔了很多,布穀鳥從這邊林子叫到那邊林子,直叫的林子返青了,山長了三寸,水寬了五尺,暖和的陽光下,有幾只鴨子,撲閃著翅膀,搖搖擺擺走來,試探著用蹼劃開水面的薄冰,春天從此開始緩緩流動,枝條上鵝黃點點,陽坡的小草茵茵,春日時光,是一段暖洋洋的日子,陽光在對我們微笑,我們伸出雙手,讓光線穿透指尖,來一場溫暖的對話,人犯錯是正常的,試問誰人從未有錯,犯錯不要緊,只要能誠心改錯那就是難能可貴的了,我曾經做過自認為違心的事,愧疚不已,即使改變了也無以挽回,所以最好不要去犯錯,世界上沒有後悔葯可賣,一切事情請做好前提的斟酌,以免故技重演,酸甜苦辣,是人生中品味最多的味道,只是其中成分參差不齊,總覺得,苦太多甜太少,該面對的該克服的,就要勇敢的心去面對,去攻克,我們不能總是一味的選擇逃避,逃避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逃避只能默認了自己的懦弱,我們最需要做的,是要放開自己的身心去做自己該做的事,苦是難免的,苦也是為了迎接甘甜的到來。
十里春風,一簾幽夢,回眸處,總是一片片新綠,打開窗戶陽光灑了進來,不小心春天就落到了我的雅茶文化詩行,於是我的詩里泄入一江春水,刮來十里春風,就有了一簾幽夢,此後蔥綠了我的雅茶文化,瘋長了我的萬里山河,此後不說愛你的春光,也不說愛你的明媚,許我兩分薄田,一分種五穀,一分種鳥鳴蛙唱,拂袖有風的輕盈,啟唇有月光的白,回首有飛鳥的翼,雲朵的影子,若你路過,最好在清晨,我將贈你一朵帶露的梨白,如是黃昏,我將與你,塗滿一池胭脂的流水,指尖劃過一首小令,上闋是一枚葉子的輕,有一句借雨水滋潤的鳥鳴,下闋是一叢竹一溪風,不用修辭,澤南山而居,種白雲牧春風,春洇在筆尖流進一首清澈的雅茶文化里,平仄歸於東風,春風就入了韻,韻腳合轍,語言清麗,詩意盎然,春天在我雅茶文化里奼紫嫣紅,鳥語花香,江河碧綠,青山挺拔,若你喜歡請跟我來,這邊的雅茶風景獨好。
十里春風,一簾幽夢,我喜歡一個人靜靜的看書,靜靜的傾聽歌曲,喜歡把快樂和我的好朋友們分享,喜歡比較自由哪怕是累點的工作。我喜歡去感受這樣的生活。我是一個害怕孤獨的人,生活中的每個都會是感情動物,沒有感情的世界,那將是多麼的荒涼,多麼希望有個心愛的她,我的人生帶來一個絢彩的世界,我會好好的去珍惜她,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為了迎接雨後彩虹到來的那一天,感受孤獨其實也是一種快樂,因為我有所思有所夢,有所追求有所快樂,春天的美,美在一樹一樹盛開的繁花,我工作的地方栽種了數百棵各種花樹和果樹,春天的故鄉是名副其實的花園,最早開花的是玉蘭,偌大的玉蘭樹林,一樹樹潔白的玉蘭花匯成了花的海洋,繼而盛開的是杏花,一樹樹杏花溫婉淡雅富有詩意,流淌著故鄉的韻致,桃花開的燦爛熱烈,如洋溢著青春活力的少女,海棠花美麗溫和,還有櫻花以及一些叫不準名字的花樹,這一樹樹繁花,或端莊淡雅或艷麗嫵媚,或樸素大氣或嬌小玲瓏,此花落彼花開,一樹樹繁花拉長了整個春天。(王仕彬)

2. 村居這首詩里表現了兒童什麼

《村居》這首詩體現了兒童:活潑可愛。

村居

作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3. 清平月村居文中最能表現小孩無拘無束天真可愛的兩句詩是什麼

《清平樂·村居》是南宋大詞人辛棄疾的作品. 其中「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表現了小孩子的天真無邪。

清平樂·村居

作者: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清平樂·村居》

譯文
茅屋的屋檐又低又小,

溪邊長滿翠綠的青草,

用吳地的方言,

互相逗趣取樂 ,

這是誰家,一對白發蒼蒼,公公,姥姥?

大兒子在河東的豆地里鋤草,

二兒子正忙於編織雞籠,手藝真巧。

最令人歡喜的是頑皮淘氣的小兒子,

趴在溪頭草叢, 剝著剛剛採下的蓮蓬。

賞析
由於辛棄疾始終堅持愛國抗金的政治主張,南歸以後,他一直遭受當權投降派的排斥和打擊。從四十三歲起,他長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饒市)閑居達二十年之久。作者長期居住農村,對農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對農民也有較多的接觸。所以在《稼軒詞》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農村生活的。其中,有風景畫,也有農村的風俗畫。這首《清平樂》,就是一幅著色的農村風俗畫。

上片勾勒環境烘托氣氛。開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幾筆便形象地描畫出江南農村的特色,為人物的出現安排下廣闊的背景。三、四句寫詞中出現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他們講話的聲音帶著醉意,愈加顯得溫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們面前時,才發現說話的已不是什麼年輕人,而是白發皤皤的老年人了。"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詳,從"媚好",可以看出他們精神的愉快。

下片集中寫這一農戶的三個兒子,比較全面地反映了當時農村生活的各個方面,畫面在繼續擴展。整勞力在溪東的豆地里鋤草,半大的孩子在編織雞籠。人著力於"小兒"的描繪,共用了兩句,佔全詞四分之一篇幅。"溪頭卧剝蓮蓬"形象地刻畫出他無憂無慮、天真活潑的神態。對此,詞人感到由衷的歡喜。

這首詞具有濃厚的農村生活氣息,字里行間處處洋溢著作者對農村生活的喜悅&嚮往之情,客觀上反映了作者對黑暗官場生活的憎惡。

這首詞是一幅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農村風俗畫。

思想感情
詞人描繪了一家五口在鄉村的生活情態,表現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體現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羨慕與嚮往。

4. 清平樂 村居給我們描繪了一幅什麼畫面

《清平樂·村居》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

作者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以及他們的美好的農家生活描寫得有聲有色,惟妙惟肖,活靈活現,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表現出作者對農村和平寧靜生活的喜愛。

宋代詞人辛棄疾《清平樂·村居》原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譯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翠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音,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發的是誰家的公婆父老?

大兒子在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在家裡編織雞籠。最喜歡的頑皮的小兒子,他正橫卧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4)村居卡通圖片大全可愛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此詞是辛棄疾閑居帶湖期間所作。由於辛棄疾始終堅持抗金的政治主張,一直遭受當權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壓。從四十三歲起,他長期未得任用。所以他在隱居中更加關注農村生活,寫下了大量的閑適詞和田園詞。這首《清平樂·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名家點評

楊忠《辛棄疾詞選譯》:作者用輕筆淡墨,描繪了一幅農村的風俗畫。辛棄疾的農村詞,大部分是以寫景為主,只有個別人物點綴其間,而此詞則以人物為主體,描繪了和諧、美滿,富有情趣的一家人,充滿了生活氣息。

徐中玉、金啟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這是一首農村詞,描繪了農村寧靜安適的生活景象。純用白描,直陳其事,表現人物情態特徵,惟妙惟肖,情趣盎然。

詩詞賞析

上片第一、二兩句是作者望中所見,鏡頭稍遠。「茅檐低小」寫了南宋當時農村生活條件並不很好。如果不走近這低小的茅檐下,是看不到這戶人家的活動,也聽不到人們講話的聲音的。

第二句點明茅屋距小溪不遠,而溪上草已返青。作者略含醉意,迤邐行來,及至走近村舍茅檐,卻聽到一陣用吳音對話的聲音,使自己感到親切悅耳,這才發現這一家的成年人都已下田勞動,只有一對老夫婦留在家裡,娓娓地敘家常。

所以用了一個反問句:「這是誰家的老人呢?」然後轉入對這一家的其他少年人的描繪。這樣講,主客觀層次較為分明,比把「醉」的主語指翁媼似更合情理。

下片寫大兒鋤豆,中兒編織雞籠,這說明農村中絕大多數並非坐以待食、不勞而獲的閑人,即使是未成丁的孩子也要干點力所能及的活兒,則成年人的辛苦勤奮可想而知。

「卧」字確實使用最妙, 它把小兒躺在溪邊剝蓮蓬吃的天真、活潑、頑皮的勁兒,和盤托出,躍然紙上, 從而使人物形象鮮明,意境耐人尋味。表現出只有老人和尚無勞動力的年齡最小的孩子,才悠然自得其樂。

作者用了側筆反襯手法,反映農村生活中一個恬靜閑適的側面,卻給讀者留下了大幅度的想像補充餘地。

5. 《村居》描寫了哪些帶有鄉村生活氣息的景物

清平樂.村居:
寫出了鄉村老人節儉、互幫互助、互相關心,寫出了鄉村青年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以及小孩子的可愛。
不知可以不可以。

6. 清平樂 村居 插圖 詩句

清平樂 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
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
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
溪頭卧剝蓮蓬。

資源類型: 課堂實錄
資源提供者: 常州星辰實驗學校 陸一平
資源名稱及內容:
清平樂 村居
常州星辰實驗學校 陸一平
師:看一幅圖,起個名字。
生:村居
生:安樂村
生:幽雅之居
師:不用「村」、「居」。
生:平安鄉
生:幽閑鄉
生:農家樂
師:看的這幅畫,就是根據宋代詞人辛棄疾的一首詞《清平樂 村居》,清平樂是詞牌名,村居是詞名。村居是什麼?
生:村是農村。居是指什麼?
生:農村的一家。
生:農村的家庭。
生:農村的住處。
生:農村的居民。
生:農村的居所。
師:鄉村人家。通過看圖,鄉村風光另有情趣,讓人無比嚮往。胃口調起來了吧,這首詞我們怎麼來學呢?
生:把不懂得圈出來,理解。
生:表演。
生:要把它背下來。
生:理解的意思講一下故事。
生:把這首詞的停頓處畫出來。
生:品一品詞的意境。
(師:板書:讀、解、背、品)
師:我們先學哪部分?
生:讀。
師:只有讀好了,才能品出味來。
生:自由讀詞。
師:誰來讀一讀。大家給他一些掌聲,為他的勇氣鼓掌。
(生讀)讀得很流利,但有兩個地方錯了,我們聽得要仔細。
生:「低」、「織」。
師:只有讀正確了,才能讀流利。
(再請同學讀)
師:我也想讀了,聽讀的時候,你們在書上畫節奏。
(師范讀)
師:節奏畫出來了嗎?根據老師這樣的節奏讀讀看。伴著優美的鄉村音樂,一起來讀正確、讀流利、讀出節奏。
(齊讀)
師:我們已經完成了第一個環節:讀。接下來學什麼?
生:解。
師:我們就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自學。我們逐句逐句地討論,把不懂的地方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我們等會交流,你遇到了什麼困難,解決了沒有。
(小組學習)
生:醉里吳音相媚好是什麼意思。
生:我不理解「翁媼」是什麼意思。
生:「無賴」是什麼意思?
生:「大兒」、「中兒」。
生:「無賴」為什麼還喜歡他?
師:五個問題,你解決哪個。
生:「無賴」是天真可愛。
生:「大兒」、「中兒」就是大兒子,二兒子。
生:「翁媼」翁是老爺爺,「媼」是老奶奶,因為它是女字旁。
師:這個方法好。還可以用什麼方法?
生:查資料。
師:還可以看圖。
生:我理解了「吳音」是方言,他們喝醉了在那兒交談。
師:真的醉了嗎?交談可以換個詞。
生:沒有醉,他們在用方言聊天。
師:首先要相信自己,通過自已的學習,就能解決問題。誰能把這首詞聯起來說一說,會說了就理解了。自已先說說。可以動筆,有的地方可以寫寫。
生:茅草房矮小,溪上長著青青的草。有一對老夫婦有點醉了,在用方言聊天。
師:上半部我們理解,下半部呢?
生:大兒子在溪東鋤豆著。
師:鋤豆乾什麼?
生:他在溪東豆田裡鋤草。
師:下面兩個環節:背、品,先完成哪個環節?、
生:品。
師:看看這貼畫圖,看看哪些地方是詞里沒寫的,想像一下,用自己的話說出來。
生:青翠的竹林發出沙沙地響,彷彿在唱著一曲季節的歌。
生:這棵參天大樹,雖然飽經風霜,卻充滿生機,像一位士兵穿著綠色的軍裝。
生:荷花如亭亭玉立的姑娘在翩翩起舞。
師:這貼畫圖只見景物不見人?他們在說些什麼。
師:請最後表演的同學上來,表演老頭子,陸老師來表演老太婆。(戴上方巾)
師:老頭子,酒菜怎麼樣?
生:味道真好。
師:自家種的菜無污染、自家種的雞味道鮮,自家釀的酒可真甜。
生:我們的大兒子在溪東鋤豆,二兒子在織著雞籠。
師:你也不錯呀,勤勞、老實、體貼,如果還有下輩子,一定還跟著你。
(另一組學生表演)
師:用一個詞語,或一個句子說出這個村居是怎麼樣的。這是一個怎麼樣的村居。
生:安詳快樂。
生:溫馨。
生:合家歡樂。
生:充滿樂趣。
生:悠閑。
生:歡樂、無憂無慮。
生:情趣濃濃。
生:這是個優雅的村居。
生:其樂融融。
師:(總結)還記得陶淵明的詩句嗎?採菊東蘺下,悠然見南山。我們帶著這樣的感覺來讀一讀這首詩。
(齊讀)
師:最後一步,看誰第一個背出來。
指名背。
師:輕輕地合著音樂,美美地背一背,彷彿就來到了這樣一個村居。
師:剛才我們學的這首詞中宋詞中的一首,宋詞是我們文化中的一顆明珠、一朵奇葩。
作業:
1、 把這首詞填進你熟悉的歌曲中唱一唱。
2、 想像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先說一說,再寫下來。
用連環畫的形式把這首詞畫下來。

資源類型: 教學設計
資源提供者: 聞冬
資源名稱及內容:
《清平樂 村居》教案
教學目標:
1能夠有感情地誦讀這首詞,並能夠背誦。
2通過查字典、聯繫上下文、觀察插圖等多種方式理解詞句。
3在誦讀的過程中,感受到詞人所營造的安適恬淡的氛圍、和諧的人際關系。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他在中國的文學史上赫赫有名,是一位文武雙全的傳奇英雄:在戰場上,他所向披靡,英勇善戰;在文學的園地里,他著作頗豐,是一位響當當的人物,有許多人追隨他,形成了文學史上著名的「辛派詞人」。他就是辛棄疾。他也曾作為咱們鎮江的「父母官」,登上北固山,留下了《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樣的千古名篇。在他六十八年的人生歷程中,先後有二十餘年是在江西農村度過的,其間寫下的一些反映農村生活的詞作,也深受人們的喜歡。今天我們學習的《清平樂 村居》,便是其中較為出色的一篇。
二、解題:
1在這里,詞牌名是——清平樂;真正的題目是——村居。「村居」在這里就是「農村人家」的意思。一眼看到「村居」,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感覺到了什麼?
三、初讀:
1你們的描述已經讓我陶醉。大詞人的筆下,又會給我們展示出一幅怎樣的風景圖畫呢?打開書本,走進詞人所營造的田園世界吧!
2讀完了,感覺怎樣?一個「美」字激盪在心頭。優秀的詞,不僅內容引人入勝,就是讀起來也是琅琅上口,悅耳動聽。不信,再讀幾遍試試。注意把字音讀准,把詞的節奏讀出來。
3現在誰可以自告奮勇地起來,大聲地讀一讀。
(評價:能把詞的音樂感讀出來,不簡單。你把詞內在的節奏讀出來了。
字音讀得真准,播音員也不過如此。能把這幾個生字領大家讀一讀嗎?
你們能評一評他讀得怎樣?)
4我們一起把這首詞讀一遍。
四、解釋:
1由於這首詞的年代已經久遠,有些地方我們是不太理解的。再默讀這首詞,把不明白的地方找出來。古人雲:「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2有了問題怎麼辦?其實我們可以憑借自己的力量和同伴的力量解決大部分問題。四人小組的同學開展合作,看看哪些疑問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的。
3現在我們就來交流。你可以說說自己明白了什麼,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
吳音:吳地的方言。作者寫這首詞,在江西上饒地區,春秋時代屬於吳國。現在哪裡人還在使用「吳音」?我們蘇錫常以及上海浙江地區的人還在說著「吳音」。
相媚好:彼此之間很親熱。
翁:看圖,誰是翁?柳宗元的《江雪》中說道:「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翁」就是指年老的男子。
媼:看看部首?明白吧!圖上只有一位女性。指的是年老的婦女。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基本上每個詞的意思解決了,可是要把它完整地說出來還不太容易。因為古人為了壓韻,常常會打亂詞序。沒關系,試試看。(是哪一家的白發夫妻二老,帶著酒意操著吳語兩人談得很親熱)
(你有一雙慧眼,找到了這首詞中最有分量、最值得研究的字眼了。)
無賴:這個詞的意思最有意思。它和我們現在平時說的「無賴」意思相同嗎?究竟是什麼?看看插圖,這個小「無賴」在干什麼?能用詞來形容他嗎?對,我們可以把「無賴」當作「頑皮」、「調皮」說。
4理解了意思,這樣讀來就更加有味道了。我們男生先來讀讀看。女同學也來試試。
五、品味:1中國人愛喝茶,一壺好茶,常常是越品越覺得香氣裊繞。一首好詞也是如此,越讀越能讀出其中的韻味深長。當你在讀這首詞的時候,你是否讀出了詞人的心緒?是否讀出了一份感動?一份嚮往?用心地再讀上一兩遍,告訴大家你讀懂了什麼?
2你讀出了什麼?(教師相機板書)
沒有世俗的侵擾,怎能不悠然自得?
一輩子相知相守,這是人生的一大幸運事呀!有一首歌不是這樣唱嗎?「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留到以後坐著搖椅慢慢聊」想想老夫妻倆會說些什麼?
這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呀!
小兒雖然頑皮,可是我們看看他的眼睛,你能夠讀出他的——專心、認真。誰說我沒事情做,我這不是正在幹活呢?難怪詞人最喜歡他呢!孩子的魅力無人能抵擋呀!
3總結
清新秀麗的景色讓詞人心醉,樸素純真的人們讓詞人親切,可愛的孩童又讓詞人身心愉悅。他是深深地愛上了這片土地,愛上了這里朴實無華的人們。我想他在寫這首詞的時候一定在笑、在回味。
4教師范讀。
5學生齊讀。
六、寫:
1這樣的景、這樣的人,也一定讓你陶醉。再讀讀詞,聯系插圖,加上想像,把最打動你的景或最喜歡的人用幾句話寫下來。我相信大家不比辛棄疾遜色。
2交流。
七、拓展:
1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首南宋楊萬里的詩《四時田園雜興》。對照注釋讀一讀,想想老師為什麼要把這首詩推薦給大家。
八、總結:
1今天我們跟隨著辛棄疾來到了宋代的農村,和他一起感受到那裡的田園風光,一起領略了那裡的民風淳樸。我想對於我們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城市人來說,心靈也受到了一次享受。

資源類型: 教學設計
資源提供者: 黃國新

資源名稱及內容:
清平樂 村居
黃國新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藉助朗讀、想像、表演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3、理解這首詞的意思,想像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並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
重點難點:
1、給畫配文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意境。
2、給詞配樂吟誦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 原型啟發,感知詞文。
1、老師知道城南小學的許多同學喜歡中國畫,也有許多同學在學中國畫,所以老師今天特意帶來了一幅中國畫和大家一起欣賞。
2、請大家看看圖上都畫了些什麼景物?如果請你給這幅畫起個名字你打算起什麼?
3、這幅畫是根據宋代詩人辛棄疾寫的著名的詞《清平樂 村居》畫的(板書課題)。「清平樂」詞牌名,「村居」才是真正的名字,通過剛才的看圖,你知道「村居」是什麼意思嗎?
4.簡介辛棄疾(我國宋代著名的詩人,一生主張抗金北伐,他的詩詞熱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愛國熱情,在晚年時遭到主和派的打擊、排斥,得不到朝庭重用,就隱居在江西上饒地區,期間寫了許多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詞作,這首《清平樂 村居》就是在那時寫的。
5.初讀古詞。
(1) 學生自由練讀古詞,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2) 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① 同桌互讀。②分男女生賽。③齊讀。
過渡,通過剛才的看圖,讀詩比賽,同學們讀通了詩句,那麼這詩句是什麼意思呢?
二、分組互動,自悟詩意
1、放聲朗讀課文,邊讀邊想,每句分別是什麼意思,特別留意不理解的地方。
2、質疑。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嗎?(隨機板書)
3、解疑。老師把這首詞改編成了連環畫,請學生認真看一看,想一想,根據這幾幅圖你能理解這兒的哪幾個詞語。
4、還有不理解的嗎,如果有,你可以走下位置去向會的同學請教。
5、匯報。你理解了哪些詞語,是用什麼方法理解的?
6、這首詞大概講的是什麼呢?
7、通過剛才的交流討論,同學們基本理解詞的內容,那麼辛棄疾為什麼寫這首詞呢:
8、朗讀詞,這次要求讀流利。
三、朗讀成頌 領會詩情。
1、放聲朗頌詩詞,邊讀邊想,你以為詞中的那出最有情趣。
2、討論那兒最有情趣?並練習朗讀。
3、對話。小組合作,兩位老人會談到些什麼?表演一下(隨便找搭當表演)
4、學生表演
5、現在,你能把詩背下來嗎?
6、背得真不錯,詩人憑借仔細的現象和生動的描寫給我們留下了這首詞,通過這節課老師感到同學們也有著同樣的觀察力和想像力,老師把這首詞改成了一本邊環畫,可惜,沒有來得及給每幅畫配上解說的內容,我想請同學們幫個忙。
四、給圖配文,再現詩境。
1、伴著音樂,學生討論,添加內容,教師巡視。
2、老師剛才發下去的圖,可以組成三本同樣的邊環畫,每本共六幅圖,哪幾小組拿到的是第一幅,請你們下去按順序把其它五幅圖找來合成一本完整的邊環畫。
2、把你的這本連環畫,讀給大家聽聽。
五、總結全文,朗頌古詩。
1、三本邊環畫出自今天我們師生之手,老師想帶一本回去,其它兩本想送給同學們,可是我到底送誰呢?
2、誰朗讀的好就送給誰吧!
五、布置作業
選擇一道自己比較喜歡的古詩,把它編成邊環畫。

資源類型: 教學設計
資源提供者: 逍遙

資源名稱及內容:
清平樂 村居
清平樂 村居
[教學要求]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誦課文。
2、 學會本課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初步了解有關詞的知識。
4、 理解這首詞的意思,想像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並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
[教學重難點]
1、 通過語言文字,感悟田園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這首詞的意思,想像詞所描繪的情景,並寫下來。
[教學准備]
1、自製課件
2、收集辛棄疾和有關「詞」的資料。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板塊一、 揭題。
1、 出示插圖、箏曲。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詞。
3、學生自讀課題。(正音:樂yue)
4、從課題中你發現了什麼嗎?(兩個題目,中間空開。)
5、師簡單講解「詞」這種文體的知識。
(唐詩、宋詞、元曲都是我國古典文化的瑰寶。宋詞更有自己獨特的形式,可以配樂演唱,有點像現在的歌詞。「清平月」是詞牌名,「村居」才是題目。)
6、過渡:這首詞是辛棄疾晚年隱居江西時所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他描繪的鄉村圖景,去領略鄉村特有的清麗寧靜。

板塊二、 讀准課文,理解詞義。
1、 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讀准字音。(板書:讀准)(課件出示整首詞)
2、(課件出示生字)檢查,指名讀。
3、指名讀課文。(注意評價)

板塊三、讀懂、讀好、背誦。
1、自由讀課文,不懂的地方做個記號。(板書:讀懂)
2、(文中一些難理解的詞用紅色顯示。)檢查:老師猜測這些詞同學們理解起來肯定有困難。(停頓一下。)有誰可以證明老師的猜測是錯的,我低估你們了?
3、學生回答。教師根據回答適當引導、點撥。(學生回答一個,就用課件出示一個解釋)
(評價:老師要向你們道歉,實在太低估你們了。)
4、其它還有不懂的詞句嗎?(重點理解:醉里吳音相媚好。)
5、讀懂了詞義,就可以把整首詞有感情地讀一讀了。(板書:讀好)
6、學生練習。指名讀。(學生評價。)
7、背誦。

板塊四、體悟意境,內化表達
1、(課件:播放箏曲)范讀,請學生閉上眼睛傾聽。
2、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剛才你聽了詞後,看到了哪些畫面?自己先回想一下,練習說說。
3、指名學生回答。說得不夠的,請其他同學補充。
4、老師昨天也做了預習作業,我根據詞意畫了一組4幅畫的連環畫。四個人為一組,憑著對詞的理解,對田園生活的感悟,以及自己的想像,給其中一幅畫配上文字說明。
5、寫好後合成一本完整的連環畫,四個人讀一讀。
6、每一大組請一小組為代表上台交流,四組比一比。

板塊五、 課外拓展閱讀,實踐活動。
1、出示課外的一首詞:辛棄疾的《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2、師范讀。講解詞意。(課件出示。)
3、學生齊讀。練習背一背。
4、交流學生自己收集到的。(兩到三名)
5、做書簽。(這么多人收集了,真讓老師高興。不過我們沒有時間一個一個交流。老師這里有一些布置教室剩下的卡紙,請同學們做一張書簽送給老師,好嗎?
要求:書簽的內容以課外收集的詞為主。可以適當配一些圖案,花紋。書簽的形狀自己設計。

板塊六、總結
同學們,今天是我們第一次真正學宋詞。宋詞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的一顆閃亮的明珠,每首宋詞都是一曲動人的歌,一幅優美的畫。原你們今後在唐詩、宋詞中盡情地遨遊。

板書:
讀准
清平樂 村居 讀懂
讀好

資源類型: 教學設計
資源提供者: 格格

資源名稱及內容:
21、清平樂 村居

[教學要求]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誦課文。
2、 學會本課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初步了解有關詞的知識。
4、 理解這首詞的意思,想像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並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
[教學重難點]
1、 通過語言文字,感悟田園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這首詞的意思,想像詞所描繪的情景,並寫下來。
[教學准備]
1、 投影 2 、范讀磁帶 3、配樂磁帶 4、收集辛棄疾和有關「詞」的資料。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揭題。
1、 出示插圖、箏曲。
2、 圖中描寫了什麼?你有什麼感受?
3、 這幅圖就是根據辛棄疾寫的一首詞而創作的。
4、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詞。
板書題目:清平樂 村居
引入詩,范讀。
二、 讀准課文,理解詞義。
1、 聽課文錄音,注意幾個字音。
2、 布置自讀。
要求讀准字音,讀通課文。
3、 板書:讀准
4、 檢查:
指名讀,准音。
「樂」「媚」、「翁媼」、 「籠」 、「剝」、「蓮蓬」
5、 簡介:詞是詩的一種。
6、 繼續讀,想想能夠明白什麼意思。
7、 相機交流、理解:
(1)「鋤豆」、「卧」、「茅檐」、「無賴」、「吳音」、「相媚好」等詞的意思。
(2)詞牌名與題目的文體知識,「村居」的意思。
8、 質疑。
9、 幾杯酒下肚,老爺爺、老奶奶微微有點醉,心理高興,他倆就閑聊起來。
想想,他們在聊些什麼呢?
10、 過渡:
通過朗讀和自學就能把意思讀懂(相繼板書)。當然,不但要讀懂,還要把這首詞讀好。(相機板書)
三、 體悟意境,內化表達。
1、 把這首詞讀好,你覺得怎麼好就怎麼讀。
布置自瀆。
2、 創設朗讀情境,自由朗讀。
3、 激情:老爺爺、老奶奶在茅檐下看看景色,聊聊天。感覺怎麼樣?
4、 齊讀課文。
5、 展示畫面。理清順序。練習背誦。
6、 指名試背。
7、 讀得這么好,大家是不是可以寫寫什麼。人物,環境,感受皆可,有感而發就行。
8、 交流文章。
9、 總結:就讓我們永遠記住辛棄疾為我們描寫的這首清新寧靜的詞吧!
齊讀。
四、 作業:
(1)找幾首辛棄疾寫的其它的詞來讀讀,品味品味。
(2)也可以尋找其他詞人寫的詞,讀讀背背,在班級里開展古詩詞朗誦會。
板書:
讀准
清平樂 村居 讀懂
讀好

教學反思:聽過4堂本課的課堂教學,有的注重環保意識的滲透,有的注重和樂情境的體悟,有的重視讀和寫的訓練,有的注重詞的承前啟後和學法指導。多元的解讀原本無可厚非,筆者以為人物的恬淡安逸、其樂融融方為本詞的人文著力點,鏈接有關的相似塊進行組塊教學,把教材作為一個例子,提高課堂的密度,是我們的初衷,也是我們的終極點。也許有人會用教學目標的小、實來反駁,歡迎就我的一家之言爭鳴啊……

資源類型: 教學設計
資源提供者: 禕兒
資源名稱及內容:
【設計理念】
1、利用網路展示文、聲、色的動態效果,創設詩詞學習的氛圍,在讀中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從而受到美的熏陶。
2、通過網上教學和學生網上沖浪,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培養他們利用網路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設計特色】
基於網路的演示性、豐富性、拓展性進行詩詞教學。
一、原型啟發, 感知詞文。
1.同學們,畫是一種含蓄深刻的語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馳神往的境界。

2.請同學們邊聽音樂,邊看看這幅圖上畫的內容,如果請你給這幅起個名字,你打算起什麼?交流:
3.出示課文。 「清平樂」是詞牌名,「村居」是這首詞的真正題目。
4.聽課文范讀,找找哪些詞該重讀?(邊聽做記號。)
5.是否學過相似的「詞」?形式上有何特點?(點擊網頁)(《卜運算元 詠梅》;分上、下闋)
6、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練讀課文,特別注意生字的讀音,要求是讀准字音,通順課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個小記號。。(學生按要求讀。)
7、檢查自讀的效果(請生評議;學習好的方面,讀給同桌聽。)
二、分組互動,自悟詞意。
1、根據你的經驗,讀懂一首詞有哪些方法?
交流:查字典;小組討論;看圖理解;看看有關注釋理解。
2、四人小組用你們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進行合作探究,來證實一下自己的理解,來探討一下自己還不理解的地方。並交流讀懂了什麼?
3.上闋交流:(1、 指讀上闋。2、 找出描寫的事物3、 理解意思,教師補正(……帶著酒意,操著吳語,談得很親熱。哪家的白發夫妻二老呀!)4、 說說從中感受到什麼?5、 小組賽讀上闋。)
4、下闋交流: (1、 指名讀下闋。2、 找出描寫的主要對象3、 理解意思,聽教師補正(……最可喜的是小兒,在河邊伏著正剝蓮蓬取蓮子吃呢。)4說說下闋寫什麼內容,給你什麼感受。(下片四行是一句話,寫這家三個兒子的活動充滿生機。)
5、理解全詞。(連起來說詞意:自己練說,互說,指名說,評議。)
三、朗讀成頌,領會詩情。
1.請同學再看看圖,再讀讀詞,你感覺到詞中、畫中哪幾處最有情趣呢?(指名學生說,並講為什麼。你能用朗讀把詞中的情趣表現出來嗎?)
2.老師也感覺到「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一句最有情趣,兩位老人會聊些什麼呢?先展開想像,然後小組內討論一下,等一會請同學上台表演。(指名學生表演,其它同學補充)
四、再現詩境,指導吟誦。
1、邊看圖畫,試著背誦。
五、拓展學習。
1、學生自主合作拓展學習。(1、學生自由組合利用網路內容「詩人簡介」、「辛棄疾全集」、「佳句欣賞」進行拓展學習。2、交流:要求:採用自己喜歡的形式交流所學內容。學生交流。(如:詩詞朗誦、我來介紹、名句講解等)
六、總結延伸。
1、同學們,宋詞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一朵艷麗的奇葩,每首宋詞都彷彿是一副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宛動聽的歌。一段綿長不絕的情。相信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今後一定會在宋詩中盡情遨遊,來感受我國古代文學的藝術魅力。2、把今天學到的內容介紹給家長聽。

資源類型: 教學設計
資源提供者: 1330149906
資源名稱及內容:
清平樂 村居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藉助朗讀、想像、表演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7. 清平樂 村居給我們展現出了一幅什麼的農村生活畫面

樸素、溫暖而有風趣的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和諧、溫暖、愜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畫面,再現了色彩明麗、動靜相宜的畫面

8. 清平樂 村居描寫了一副什麼樣的圖

我懷著悠閑的心情慢慢地散步,無意間看到了一座又低又小的茅屋。茅屋後面有一棵棵蒼翠挺拔的竹子,一座座連綿起伏的山巒,透露出鄉村恬靜的氣息。茅屋旁有一條小溪,河水清澈透明,河裡的游魚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在陽光的照耀下,河面顯得波光粼粼。一陣微風吹過,河面泛起了一圈圈漣漪。溪面上有幾朵美麗動人的荷花,有的完全盛開;有的含苞待放;還有的似放似沒放。白里透粉,
粉里透紅,像一位位面帶輕紗的羞澀少女。小溪旁有一叢叢青翠欲滴的小草,長得十分茂盛,在小溪、荷花的襯托下,更顯得碧清可愛。
茅屋前有一對白發蒼蒼的老夫妻,他們剛剛喝了一些酒,從他們紅彤彤的臉上可以看出他們略帶醉意,靠在一起,用吳地的方言一起親熱的交談,旁邊的二兒子還不時插上幾句嘴哩!
老夫妻的大兒子正在小溪的東邊,豆地里辛勤地鋤草,幹得多麼賣力呀!而二兒子也並沒有閑著,正在用竹草細心地編織著雞籠,十分專注。而尚未成年的小兒子呢,幹不了什麼事,只能趴在小溪邊一邊調皮地逗著游魚,一邊剝著蓮蓬吃,搖著小腳的樣子真令人喜愛!
多麼幸福的家庭啊!我深深地陶醉了,獃獃地站在哪兒,久久不願離去…

9. 《牧童》、《舟過安仁》、《清平樂·村居》的插圖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4%C1%CD%AF&in=11838&cl=2&cm=1&sc=0&lm=-1&pn=9&rn=1&di=826859700&ln=2000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7%E5%C6%BD%C0%D6%A1%A4%B4%E5%BE%D3&in=29284&cl=2&cm=1&sc=0&lm=-1&pn=0&rn=1&di=2276838296&ln=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