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賣火柴的小女孩》作者是誰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是世界著名的童話作家安徒生。
安徒生的全名為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安徒生是丹麥人,他出生在一個貧窮的鞋匠家庭,因而童年生活十分凄苦,但是他從幼時起便十分熱愛文學與藝術。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麥童話故事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的童話故事,發表於1846年。主要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合家歡樂,舉杯共慶的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
故事簡介
它講述的是一個在聖誕夜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慘命運。因為沒有賣掉一根火柴,小女孩一天沒有吃東西。她又冷又餓,她擦亮了第一根火柴,看見了溫暖的火爐;她擦亮第二根火柴,看見了噴香的烤鵝;她擦亮了第三根火柴,看見了美麗的聖誕樹。
她擦亮第四根火柴,看到了久違的外婆。她害怕火柴熄滅,外婆就會和火爐、燒鵝、聖誕樹一樣消失不見,就擦亮了一整把火柴,想讓外婆留在自己身邊。最後小女孩嘴角帶著微笑死去,沒有人知道她在生前最後一刻看到的美好情景。
B. 關於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圖畫
聖誕節前夕。
天氣真冷,還下著雪,刮著北風。
有位失去母親的小女孩,為了養活生病的爸爸,冒著風雪去賣火柴。
「火柴,誰要火柴。」
她沒有棉衣,穿著一條舊裙子,頭上圍著一條破頭巾,腳上穿著一雙拖鞋。她沿街叫賣,可是沒有一個人理好。
人們都在准備聖誕禮物,高高興興,歡歡喜喜,小姑娘多可憐啊!她有許多火柴,全部都包在一個舊圍裙里,手裡拿著幾根。
已經中午了,她一根火柴也沒賣掉。她又餓又凍地向前走,雪花落在金黃的長發上。她走到一幢樓房的窗前,朝里張望。啊!屋裡那棵聖誕樹多漂亮啊,一位母親正和兩個孩子在玩耍,那孩子該多幸福啊,桌子上還點著許多彩色的蠟燭,有紅的、黃的、綠的、白的,她最喜歡那些紅色的蠟燭,在桌上格外顯眼。 看到這里,小女孩想起了她的祖母和媽媽,她們最疼愛她,可是,她們都去世了,想著想著,小女孩哭了。
哭著哭著,她又走上了大街,突然,「轟隆」一聲,一輛馬車經過,差一點將她撞倒。
馬車飛一樣跑過去了,小女孩的身上沾滿了泥水,而且拖鞋也丟了,她只好赤著腳,在雪地里喊著:
「火柴,誰要火柴。」
夜幕已經降臨,小女孩的腳已凍得發紅發青。大街上到處都是烤鵝肉的香味。 「啊,有錢的人家准備過節了。」
她實在走不動了,疲乏地縮在一個牆角里。她不敢回家,因為她沒有賣掉一根火柴。家裡而且也很冷,風可以從許多地方刮進屋子裡來。
她凍得發抖,她需要溫暖,哪怕有一根火柴的光和熱也好。
她的一雙小手幾乎凍僵了。太冷了。她決定劃著一根火柴,讓它燃燒。
「哧!」火柴燃燒了,象一雜溫暖、光明的火焰,小女孩覺得象坐在火爐旁一樣。火燒得那麼歡,那麼暖,那麼美!這是怎麼回事呢?當小女孩剛剛伸出她一雙腳,打算暖和一下時,火焰忽然熄滅了。火爐也不見了。她坐在那兒,手中只有燒過的火柴。 她又劃了一根火柴,火柴燃燒起來,發出了光。
牆上有亮光照著的那塊地方突然變得透明,象一片薄紗,她可以看到房間里的東西,有餡餅,有烤鵝,更有趣是的,這只烤鵝從盤子里跳出來了,它的背上插著刀叉,正在地上走著呢,一直向小女孩走過來。她伸出手去,火柴又熄滅了,她摸到的是冰冷的牆壁。
她又劃了一根火柴,火柴燃燒起來,變成一朵粉紅色的光焰。
她發現自己坐在一棵美麗的聖誕樹下,比中午見到的那棵聖誕樹還要大,還要美麗。它的樹枝上有幾千隻蠟燭。小女孩把雙手伸過去,火柴又熄滅了。幾千隻蠟燭都變成了明亮的星星。這些星星中有一顆落下來,在天空中劃出一條長長的亮光。 她又劃了一根火柴。
啊,火光中出現了她日日夜夜思念的老祖母,她撲進老祖母的懷抱。
「祖母!」小女孩叫起來。「請把我帶走吧!帶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的地方。我知道,這根火柴一熄滅,你就會不見了。就象那溫暖的火爐,那美麗的烤鵝,那幸福的聖誕樹一樣,我什麼也看不見了。」
於是,小女孩把剩下的火柴全劃著了,因為她非常想把祖母留住。
火柴發出更加強烈的光芒,照得周圍比白天還要明亮,祖母是那樣慈祥,她把小女孩抱起來了,她們在光明和幸福中飛走了。越飛越高,真的到了沒有寒冷,沒有飢餓的地方。 新年的早晨,人們看到小女孩仍坐在牆角里,她雙頰通紅,臉上帶著幸福的微笑。可是,她已經死了,凍死在聖誕節的夜晚,她手裡仍握著一把燒過的火柴梗
C. 賣火柴的小女孩最後擦亮了幾根火柴。分別看到了什麼
《賣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最後一共擦亮了五次火柴,第一次看到了溫暖的火爐,第二次看到了噴香的烤鵝,第三次看到了美麗的聖誕樹,第四次看到了慈祥的奶奶,第五次看到了奶奶飛走。
火柴熄滅的時候,這所有的一切都不見了,小女孩就是這樣在聖誕之夜悲慘地死去,沒有人知道她在生前最後一刻看到的美好情景。
(3)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圖片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845年10月,安徒生再次訪問義大利。在聖誕節即將到來的時候,格洛斯頓城的朋友們再三邀請安徒生去那裡過聖誕節。安徒生興沖沖地坐上了去格洛斯頓的馬車。
在格洛斯頓城,他看到馬路旁掛著「歡迎安徒生先生到來」的條幅,書店裡擺滿了他創作的童話。安徒生的馬車在格洛斯頓的街道上緩緩前進,他要體會一下城市裡的聖誕節氣氛。然而,就在熱鬧的街道盡頭,他看到一個中年婦女手臂上掛著一個籃子,背著個瘦弱的嬰兒,有氣無力地乞討著。
不遠處,一個只有五歲左右的小女孩,正在賣火柴,她的手都凍僵了。可是,路過的人已經不多了,金發小女孩的火柴一根也沒有賣掉。安徒生回去以後就寫了《賣火柴的小女孩》。
D.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是是誰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是世界著名的童話作家安徒生,安徒生的全名為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安徒生是丹麥人,他出生在一個貧窮的鞋匠家庭,因而童年生活十分凄苦,但是他從幼時起便十分熱愛文學與藝術。
主要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合家歡樂,舉杯共慶的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小女孩死了,嘴角卻帶著微笑,通過擦燃火柴的美好幻想與她飢寒交迫的現實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安徒生通過這個童話,表達了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刻同情,和對當時社會的不滿,無情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和罪惡。
(4)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圖片擴展閱讀:
內容簡介
它講述的是一個在聖誕夜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慘命運。因為沒有賣掉一根火柴,小女孩一天沒有吃東西。她又冷又餓,她擦亮了第一根火柴,看見了溫暖的火爐;她擦亮第二根火柴,看見了噴香的烤鵝;她擦亮了第三根火柴,看見了美麗的聖誕樹;
她擦亮第四根火爐,看到了久違的外婆。她害怕火柴熄滅,外婆就會和火爐、燒鵝、聖誕樹一樣消失不見,就擦亮了一整把火柴,想讓外婆留在自己身邊。最後小女孩嘴角帶著微笑死去,沒有人知道她在生前最後一刻看到的美好情景。
E. 求,賣火柴的小女孩唯美圖片
我自己找的哦
F. 賣火柴的小女孩作者是誰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是丹麥童話故事作家安徒生。
安徒生是丹麥19世紀童話作家,被譽為「世界兒童文學的太陽」。安徒生的代表作有《堅定的錫兵》、《海的女兒》、《拇指姑娘》、《賣火柴的小女孩》等。
1845年10月,安徒生訪問義大利,在聖誕節即將到來的時候,格洛斯頓城的朋友們再三邀請安徒生去那裡過聖誕節。安徒生興沖沖地坐上了去格洛斯頓的馬車。
在格洛斯頓城,他看到馬路旁掛著「歡迎安徒生先生到來」的條幅,書店裡擺滿了他創作的童話。安徒生的馬車在格洛斯頓的街道上緩緩前進,他要體會一下城市裡的聖誕節氣氛。
然而,就在熱鬧的街道盡頭,他看到一個中年婦女手臂上掛著一個籃子,背著個瘦弱的嬰兒,有氣無力地乞討著。不遠處,一個只有五歲左右的小女孩,正在賣火柴,她的手都凍僵了。可是,路過的人已經不多了,金發小女孩的火柴一根也沒有賣掉。安徒生回去以後就寫了《賣火柴的小女孩》。
(6)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圖片擴展閱讀
《賣火柴的小女孩》賞析:
《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個故事描述了當時冷酷的現實與女孩美妙的幻想交織的畫頁。文章採用對比的藝術手法,記敘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之夜凍死街頭的故事,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明亮與黑暗的反差、溫暖與殘酷的對比,將整部作品引入一種令人心碎的凄慘境地。
這篇童話為了更好地反映出小女孩的悲慘命運:作者把故事安排在大年夜這個特定時間里來展開是很有深意的。大年夜正是家人合家歡聚,尋歡作樂之時;而可憐的小女孩。在這個又冷又黑的晚上,孤苦伶仃流落街頭賣火柴,最後凍死街頭。
G. 安徒生和《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資料
漢斯·克里斯汀·安徒生,丹麥19世紀童話作家,被譽為「世界兒童文學的太陽」。《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麥童話故事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的童話故事,發表於1846年。主要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合家歡樂,舉杯共慶的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
安徒生的個人簡介
安徒生出生於歐登塞城一個貧窮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貧苦。父親是鞋匠,母親是傭人。早年在慈善學校讀過書,當過學徒工。受父親和民間口頭文學影響,他從小愛文學。
安徒生文學生涯始於1822年的編寫劇本。進入大學後,創作日趨成熟。曾發表游記和歌舞喜劇,出版詩集和詩劇。1833年出版長篇小說《即興詩人》,為他贏得國際聲譽,是他成人文學的代表作。
(7)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圖片擴展閱讀
不同時期安徒生童話的特點
早期童話多充滿綺麗的幻想、樂觀的精神,體現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特點。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達的花兒》《拇指姑娘》《海的女兒》《野天鵝》《丑小鴨》《皇帝的新衣》。
中期童話,幻想成分減弱,現實成分相對增強。在鞭撻丑惡、歌頌善良中,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憂郁情緒。代表作有《賣火柴的小女孩》《冰雪皇後》《影子》《一滴水》《母親的故事》《演木偶戲的人》。
晚期童話比中期更加面對現實,著力描寫底層民眾的悲苦命運,揭露社會生活的陰冷、黑暗和人間的不平。作品基調低沉。代表作有《柳樹下的夢》《她是一個廢物》《單身漢的睡帽》《幸運的貝兒》。
H. 賣火柴的小女孩圖片(插圖,按順序)
此為動畫圖片,想問了要幹嘛用啊
I. 賣火柴的小女孩全文
天冷極了,下著雪,又快黑了。這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大年夜。在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個乖巧的小女孩兒,赤著腳在街上走著。她從家裡出來的時候還穿著一雙拖鞋,但是有什麼用呢?那是一雙很大的拖鞋——那麼大,一向是她媽媽穿的。
她穿過馬路的時候,兩輛馬車飛快地沖過來,嚇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隻怎麼也找不著,另一隻叫一個男孩兒撿起來拿著跑了。他說,將來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當搖籃。
小女孩兒只好赤著腳走,一雙小腳凍得紅一塊青一塊的。她的舊圍裙里兜著許多火柴,手裡還拿著一把。這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錢。
可憐的小女孩兒!她又冷又餓,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黃的長頭發上,那頭發打成卷兒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不過她沒注意這些。每個窗子里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兒,因為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這個。
她在一座房子的牆角里坐下來,蜷著腿縮成一團。她覺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因為她沒賣掉一根火柴,沒掙到一個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再說,家裡跟街上一樣冷。他們頭上只有個房頂,雖然最大的裂縫已經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風還是可以灌進來。
她的一雙小手幾[jī]乎凍僵(jiānɡ)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對她也是有好處的!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牆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她終於抽出了一根。哧(chī)!火柴燃起來了,冒出火焰來了!她把小手攏在火焰上。多麼溫暖多麼明亮的火焰啊,簡直像一支小小的蠟燭。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
小女孩兒覺得自己好像坐在一個大火爐前面,火爐裝著閃亮的銅腳和銅把手,燒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麼舒服啊!哎,這是怎麼回事呢?她剛把腳伸出去,想讓腳也暖和一下,火柴滅了,火爐不見了。她坐在那兒,手裡只有一根燒過了的火柴梗(ɡěnɡ)。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來了,發出亮光來了。亮光落在牆上,那兒忽然變得像薄紗那麼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裡。桌上鋪著雪白的檯布,擺著精緻的盤子和碗,肚子里填滿了蘋果和梅子的烤鵝正冒著香氣。更妙的是這只鵝從盤子里跳下來,背上插著刀和叉,搖搖擺擺地在地板上走著,一直向這個窮苦的小女孩兒走來。這時候,火柴滅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牆。
她又擦著了一根火柴。這一回,她坐在美麗的聖誕樹下。這棵聖誕樹,比她去年聖誕節透過富商家的玻璃門看到的還要大,還要美。翠綠的樹枝上點著幾千支明晃晃的蠟燭,許多幅美麗的彩色畫片,跟掛在商店櫥窗里的一個樣,在向她眨眼睛。
小女孩兒向畫片伸出手去。這時候,火柴又滅了。只見聖誕樹上的燭光越升越高,最後成了在天空中閃爍的星星。有一顆星星落下來了,在天空中劃出了一道細長的紅光。
「有一個什麼人快要死了。」小女孩兒說。唯一疼她的奶奶活著的時候告訴過她:一顆星星落下來,就有一個靈魂要到上帝那兒去了。
她在牆上又擦著了一根火柴。這一回,火柴把周圍全照亮了。奶奶出現在亮光里,是那麼溫和,那麼慈愛。
「奶奶!」小女孩兒叫起來,「啊!請把我帶走吧!我知道,火柴一滅,您就會不見的,像那暖和的火爐,噴[pèn]香的烤鵝,美麗的聖誕樹一樣,就會不見的!」
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發出強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樣明亮。奶奶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高大,這樣美麗。奶奶把小女孩兒抱起來,摟在懷里。她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兒坐在牆角里,兩腮(sāi)通紅,嘴上帶著微笑。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新年的太陽升起來了,照在她小小的屍體上。小女孩兒坐在那兒,手裡還捏著一把燒過了的火柴梗。
「她想給自己暖和一下……」人們說。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9)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圖片擴展閱讀: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麥童話故事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的童話故事,發表於1846年。主要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合家歡樂,舉杯共慶的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
小女孩死了,嘴角卻帶著微笑,通過擦燃火柴的美好幻想與她飢寒交迫的現實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安徒生通過這個童話,表達了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刻同情,和對當時社會的不滿,無情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和罪惡。並入選了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書的第14課。
它講述的是一個在聖誕夜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慘命運。因為沒有賣掉一根火柴,小女孩一天沒有吃東西。她又冷又餓,她擦亮了第一根火柴,看見了噴香的烤鵝;她擦亮第二根火柴,看見了美麗的聖誕樹。
她擦亮了第三根火柴,看見了久違的外婆,她想讓外婆留在自己身邊,擦亮了一整把火柴。然而當火柴熄滅的時候,這所有的一切都不見了,小女孩就是這樣在聖誕之夜悲慘地死去,沒有人知道她在生前最後一刻看到的美好情景。
1845年10月,安徒生再次訪問義大利。在聖誕節即將到來的時候,格洛斯頓城的朋友們再三邀請安徒生去那裡過聖誕節。安徒生興沖沖地坐上了去格洛斯頓的馬車。在格洛斯頓城,他看到馬路旁掛著「歡迎安徒生先生到來」的條幅,書店裡擺滿了他創作的童話。安徒生的馬車在格洛斯頓的街道上緩緩前進,他要體會一下城市裡的聖誕節氣氛。
然而,就在熱鬧的街道盡頭,他看到一個中年婦女手臂上掛著一個籃子,背著個瘦弱的嬰兒,有氣無力地乞討著。不遠處,一個只有五歲左右的小女孩,正在賣火柴,她的手都凍僵了。可是,路過的人已經不多了,金發小女孩的火柴一根也沒有賣掉。安徒生回去以後就寫了《賣火柴的小女孩》。
人物介紹
小女孩
作者在童話中塑造了小女孩這個典型人物,小女孩的形象實在惹人憐愛。
一是「大」拖鞋與「小」女孩的對比。「那是一雙很大的拖鞋,那麼大,一向是她媽媽穿的。」她的確窮得連鞋都穿不上。即便這祥,最令人覺得可憐的是,這么「小」的一個女孩,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光著頭赤著腳、孤苦伶仃地在街頭賣火疑。
二是,小女孩光頭小腳與美麗的金黃的長發對比。文中這祥寫「雪花落在她的金色的長頭發上,那頭發打成卷兒拉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讀到這里,誰都覺得小女孩長得實在美麗可愛,但她自己因為又飢又冷,根本不會注意這些。
真實是文學作品感人的生命力,任何虛假的演示和一切虛偽的誇張都不足以引發讀者的感情共鳴,安徒生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中對這個可憐小女孩不幸命運描寫的同時,也對這個孩子在飢寒交迫、孤立無助的情況下,對她的心理活動進行了細致描寫,尤其是寫她對美食、溫暖和親情的幻想。
作家細致地描寫了小女孩關於溫暖的火爐、肥美的烤鵝、美麗的聖誕樹和慈愛的奶奶這四個幻想片段,而這樣的幻想,恰恰是當時資本主義制度下貧苦民眾的難以實現其美好願望,無法保障溫飽的心理反應。
而這樣的幻想卻有別於童話世界中那些銅頭鐵臂、青面撩牙、飛沙走石般的幻想式的描寫,她直接取材於現實生活,是當時歐洲資本主義社會不平等現實的最真切反映,人物是隨處可見的,故事是隨時都可以發生的。
悲劇的力量在於把美好撕破給人看,《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對一個花季少女純潔靈魂的摧殘,這個可憐的女孩連最起碼的溫飽都失去的一瞬間,仍然保持著對美好情境的嚮往,這或許就是人性的本真所在,而作家安徒生恰恰是把這個弱小生命的凄苦和悲慘命運與她對美好情境的嚮往與破滅疊化在一起描寫的,這增強了人物形象的藝術感染力。
文章這樣描寫到「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在幻景中看到過「溫暖的大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聖誕樹,慈愛的奶奶」,在幻想中和奶奶一起飛向天國去尋找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生活。作者把小女孩美麗的幻景與她面臨的冷酷的現實疊化在一起描寫,對罪惡的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了無情的鞭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