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黃子韜父親去世,圈內有哪些好友為黃子韜父親哀悼
9月11日,龍濤娛樂宣布令人失望的消息。龍濤娛樂的創始人兼執行董事黃忠東去世,享年52歲。在9月14號按照家人的意願進行簡化了葬禮。
9月14日,舉行了悼念儀式,悼念黃子韜的父親。黃子韜的父親一生中結交了許多朋友,但儀式非常平靜。只建立了一個小禮堂供家人和朋友哀悼。演員趙奕歡也出現在追掉會上。從現場的照片來看,許多圈內名流都有參加,每個人總是表現出悲傷的跡象。黃子韜的父親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才52歲。這個消息發布時,對於粉絲來說就像是一個地雷。這使黃子韜和他父親的許多朋友都感到悲傷。
黃子韜的父親因病突然去世,黃子韜感到非常難過。這一消息剛出來沒有人相信這是真的,沒有人希望這種事情發生。黃子韜的父親去世後,許多人對於黃子韜的處境都抱有看笑話的狀態。他們都說黃子韜不如父親那樣堅強。 14日晚,黃子韜在社交平台上發布了父親的黑白照片,上面寫著“晚安爸爸”,以紀念他因病去世的父親。
『貳』 吳孟超遺體告別儀式上,都有哪些人物送來花圈輓聯
吳孟超院士於5月22日去世令人感到無比惋惜。就在昨天,吳孟超院士的遺體告別儀式在上海進行。早上7點多,殯儀館門前已聚集了數百名前來送行的市民群眾。天下起雨,送行群眾手拿鮮花,沿著路牌指引有序走進來。 大家紛紛給吳孟超院士奉上花圈和輓聯。以此表明對吳孟超院士的惋惜之情。但是,在奉上花圈和輓聯的人群中,我們又看到了一個熟悉的面孔。
除了徐先生,吳孟超院士幫助過的人還有施女士,她在2014年曾和吳孟超有一面之緣,對於吳孟超院士她是這么說的:
吳老非常溫柔,看不出是什麼大人物,在病房問東問西,後來我才知道他是那麼了不起的醫生。
現在吳孟超院士去世了,施女士也特意來送別一下這位溫柔的醫生。除了這兩位吳孟超接觸過的人物,吳孟超院士還有許許多多自己拯救過的患者。從現場的情況看,大家對於吳孟超院士去世的消息相當惋惜。市民也是自己紛紛奉送上自己的花圈表達惋惜和無奈。希望吳孟超院士能夠在另一個世界生活的更好。
『叄』 胡真一的因病去世
原四川省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老紅軍,重慶市副市長級離休送別
幹部胡真一同志遺體送別活動,2008年16日上午在石橋鋪殯儀館舉行。送別大廳庄嚴肅穆,哀樂低回。在「沉痛悼念胡真一同志」的橫幅下,懸掛著胡真一同志遺像。胡真一同志安卧在鮮花翠柏叢中,遺體上覆蓋著鮮艷的中國共產黨黨旗。
胡真一同志逝世後,中共重慶市委、重慶市人大、重慶市人民政府、重慶市政協、朝鮮駐華大使館獻了花圈。市領導和有關部門及單位也分別獻了花圈。中共膠州市委、膠州市人民政府、中共林口縣委、林口縣人民政府、東北抗日聯軍紀念館、楊靖宇烈士陵園管理處以及東北抗聯老戰士李敏等發來了唁電。市領導張軒、余遠牧、胡健康、王洪華、鄭洪、盧曉鍾等同志到石橋鋪殯儀館為胡真一同志送別。朝鮮駐華大使館派員出席了胡真一同志的送別儀式並向其親屬表示了慰問。各有關方面負責同志、老同志代表也以不同方式向胡真一同志親屬表示慰問,並為胡真一同志送別。
『肆』 賀健的逝世
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我軍優秀的高級軍事指揮員、軍區原顧問賀健同志(副大軍區職),因病於2008年5月4日17時在大連逝世,享年98歲
賀健同志逝世後,中央軍委副主席郭伯雄、徐才厚,中央軍委委員、國防部長梁光烈和總裝備部部長常萬全等發來唁電並送花圈表示哀悼。軍區黨委,軍區司令部、政治部、聯勤部、裝備部機關,各集團軍、省軍區及有關單位,與賀健同志共同工作過的老同志,以及賀健同志的生前友好和家鄉的黨委、政府也分別以不同方式,表達對賀健同志的沉痛哀思。5月12日上午8時,大連市殯儀館內庄嚴肅穆,哀樂低回。「沉痛悼念賀健同志」的橫幅懸掛在正廳的上方,下方是賀健同志的半身遺像。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國防和軍隊建設事業的賀健同志安卧在鮮花翠柏叢中,鮮艷的中國共產黨黨旗覆蓋著賀健同志的遺體,賀健同志家屬敬獻的花藍擺放在遺體前。軍區副政委潘瑞吉、副參謀長高鳳樓及軍區機關的同志,大連市領導、部隊代表和賀健同志的親屬及身前友好共900多人,懷著沉痛的心情為賀健同志的遺體告別。賀健遺體火化後,骨灰安放在大連市僑山公墓。
『伍』 吳孟超同志遺體告別儀式,鍾南山送去花圈輓聯,吳孟超生前是個怎樣的人物
舉行告別儀式根據媒體的相關報道來看,在五月三十日上午八點三十分,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的肝膽外科專家吳孟超的遺體告別儀式在龍華殯儀館舉行。吳孟超的親屬,摯友,同事,學生以及患者們都來到了儀式現場,分別向吳老的遺像鞠躬獻花,以此來表達哀思和不舍。值得注意的是,鍾南山院士也送來了花圈輓聯,上面寫著“沉痛悼念吳孟超同志”。與其同時,很多不能到達現場的民眾也都通過快遞小哥送來了花圈和花束,還在上面寫上了各種留言,如“國士無雙,一路走好”等,言辭間皆是對吳孟超院士的崇敬與祝福。
『陸』 顧忠信的告別儀式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公安警衛戰士、江西省公安廳原警衛處副處長、副師職離休老幹部顧忠信同志遺體告別儀式於2001年10月9日 在南昌市瀛上殯儀館千秋堂舉行,上午9時正,告別大廳內庄嚴肅穆,哀樂低回。大廳正上方懸掛著巨幅挽帳:「沉痛悼念顧忠信同志」,兩側懸掛輓聯:「革命生涯無私奉獻、無愧忠魂還天地,高風亮節公僕本色、常留美德耀人間。」正中安放著顧忠信同志的遺像,顧忠信同志身著戎裝安卧在鮮花翠柏叢中,遺體上覆蓋著鮮紅的中國共產黨黨旗。
告別儀式由江西省公安廳警衛局局長羅永銀主持,省公安廳副廳長、政治部主任馬金雲在儀式上介紹了顧忠信同志的生平,參加告別儀式的領導、老同事、老戰友和親友依次向顧忠信同志三鞠躬,對顧忠信同志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與這位黨的忠誠衛士作最後的告別。
顧忠信同志病重住院期間,江西省公安廳警衛局領導多次到醫院看望,並囑托省人民醫院盡全力救治。顧忠信同志逝世後,江西省公安廳主持工作的常務副廳長彭煥恭、副廳長、政治部主任馬金雲,原副廳長楊希林,警衛局局長羅永銀,副局長曹德明、梁紀華,原副局長付桂江,警衛局各直屬處室領導到家看望,對顧忠信同志的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對顧忠信同志的夫人甘旭東同志及親屬、子女表示慰問。
告別儀式上送花圈的單位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警衛局,江西省老幹部局,江西省公安廳,江西省公安廳警衛局,中共江西省委辦公廳接待處,江西省公安廳邊防局(省邊防總隊),江西省公安廳消防局(省消防總隊),省公安廳政治部、紀律檢查委員會、監察室、直屬機關黨委、辦公室、人事處、宣傳處、老幹部處、老幹部處黨總支、綜合處、教育訓練處、科技處、法制處、裝備財務處、監所管理處、水上公安局(水警總隊)、禁毒處(禁毒總隊)、信訪處、警務督察處、戶政處、治安管理處(治安警察總隊)、外聯辦公室、兩化辦公室、技術偵查處、交通管理局(交警總隊)、外事處、信息通信處、預審處、出入境管理局、經濟犯罪偵查處(經偵總隊)、國內安保處(國安總隊)、行動技術處、刑事偵查處(刑偵總隊)、網路安全監察處(網監總隊)、森林治安處、行政處、機關服務中心,江西公安專科學校,省委濱江賓館,省委南郊賓館,省委機關車隊,省委接待處車隊,省公安廳警衛局各直屬處室,南昌市公安局警衛處,九江市公安局警衛處,宜春市公安局警衛處,萍鄉市公安局警衛處,撫州市公安局警衛處,上饒市公安局警衛處,吉安市公安局警衛處,景德鎮市公安局警衛處,新余市公安局警衛處,鷹潭市公安局警衛處,贛州市公安局警衛處,廬山警衛處,鐵路公安局警衛處,省警衛局警衛隊。顧忠信同志子女所在單位或部門:江聯公司技術質量監督處,南昌市八一學校,工商銀行南昌市勝利支行。
送花圈或發來唁電的個人有:原中共江西省委第一書記白棟材,原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王昭榮,省委老幹部局副局長鍾隆惠,省公安廳現任領導,離退休老領導、老同志,省公安廳警衛局領導,警衛局離退休老同志、老戰友,以及原警衛處老領導、省郵政局離休老幹部魯毅,原警衛處老同志、省委接待處原副處長馬庫誠,原警衛處老同志、江西洪都賓館老領導趙景陽,已故老同志的遺孀、原省消防總隊副政委李宗恆夫人,原警衛處老同志、省委接待處原副處長李克山夫人,全省各設區市公安局警衛處離退休老同志。顧忠信同志生前好友和親屬。
參加告別儀式的有:省公安廳領導,部分離退休老領導、老同志,省公安廳各業務處(室、局、總隊)代表,省公安廳警衛局領導,離退休老同志、老同事、老戰友,公安廳警衛局各直屬處室領導,局機關幹部代表,各(省轄)設區市公安局警衛處、鐵路公安局警衛處、省廳警衛局警衛隊代表,部分設區市公安局警衛處離退休老同志。顧忠信同志生前好友及顧忠信同志夫人、子女所在單位同事代表和親屬。
告別儀式後,顧忠信同志的遺體由江西省公安廳警衛局政治處領導及顧忠信同志的親屬護送火化。
顧忠信同志長眠在江西南昌這塊生活戰鬥了半個多世紀的紅土地上,骨灰安葬在南昌市革命烈士陵園。
『柒』 葉欣的人物經歷
葉欣1956年7月9日出生於廣東湛江市徐聞縣一個醫學世家。1974年被招進廣東省中醫院衛訓隊。1976年畢業時,因護理能力測試成績名列前茅被留院工作。1983年,被提升為廣東省中醫院急診科護士長,是該院護士長中最年輕的。2009年9月14日,她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急診科是省中醫院最大的護理單位,下設120、輸液室、抽血室、注射室、留觀室、治療室六個部門。「快速、及時、有效」的工作性質、復雜多變的病情、觸目驚心的狀況,需要護士長不僅需要一流的護理專長,更要有臨危不懼、指揮若定身先士卒的領導能力和冷靜快捷的思維能力。生死一瞬間,在以痛苦、哀號、無助為氛圍的工作環境里,每位醫護人員都必須具備強健的身體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對於女性而言,這何嘗不是對身心的超級挑戰。而葉欣在急診科一干就是幾十年。每當急診科有傳染性疾病患者前來急診時,葉欣總是一馬當先,沖鋒在前,盡量不讓年輕的小護士們沾邊。每次她總是說:你們還小,這病危險!對待這類病人,她總是護理得格外耐心、細致,沒有一絲的嫌棄。對於家境貧寒的病人,她甚至主動出錢為病人買葯物。她常常對護士們說:「病人得了傳染病已經夠不幸了,但社會的歧視給他們心理造成的傷害也許比病痛更難受!作為護士,我們一方面要解決他們身體的痛苦,更要給他們愛的力量,生活的力量!」一次是一位剛參加工作的護士為病人服務時引發了病人的不滿,葉欣主動到患者家登門道歉,並作自我批評。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分院剛建立時,葉欣主動請纓,提出到二沙急診科擔任護士長,負責繁重的護理組建工作。
葉欣是一個性格恬淡的人,她不求聞達,只講奉獻。作為領導,她的寬容、平和、正直,她的忍讓、謙虛和公正,無不深深折服著她的同事和朋友。科室里的小護士曾詩意地說:葉護士長簡直就是陽光和微笑的化身,那麼透明,又是那麼明媚。加班、頂班,對她可謂司空見慣,尤其是節假日,她會主動給自己排上班。葉欣去世後,她愛人動容地說:「我和葉欣結婚22年了,但只有結婚那年我們一起在家過了春節,其餘她全是在醫院度過的。」
2001年,一位來自福建某山區的重症患者到急診科治療,病情剛穩定就急著要求回家。葉欣苦心規勸,但病人就是不聽,於是科室決定用救護車送病人回家。葉欣又主動申請沿途護理。22小時的顛簸和護理,病人安全到家了,可她卻累得直不起腰來。為了盡快趕回上班,第二天一上午,葉欣自己出錢乘飛機回到了廣州。
2002年12月,一種病因未明的非典型肺炎開始在廣州一些地區流行。2003年2月上旬剛過,廣東省中醫院二沙急診科就開始收治確診或疑為「非典」的病人,最多時一天5人。面對增加了兩倍的工作量,葉欣周密籌劃、冷靜部署,重新調班時,安排了加強班。
極度疲倦的葉欣開始出現發熱症狀,後確診染上了非典型肺炎。為了救治葉欣,醫院在最短時間內成立了治療小組。葉欣的病情幾乎牽動了所有人的心。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委託蔡東士秘書長慰問她和家屬;雷於藍副省長也在省政府副秘書長黃業斌、省衛生廳廳長黃慶道的陪同下,親自到醫院了解治療情況。省衛生廳、省中醫葯管理局、廣州中醫葯大學的領導也為搶救葉欣提供了技術、物質、器械的支持。
無形的病魔,看不見、摸不著,即便你全副武裝,有時也防不勝防。超負荷、緊張的工作,使人們常常無暇顧及沒戴緊的口罩;體力的嚴重透支,使病魔乘虛而入。有的護士病倒了,葉欣心急如焚。每天上班,她第一件事就是親自打來開水拿來預防葯,親眼看著大家吃下去。她苦口婆心地提醒大家落實各項隔離措施,從醫生到護工,一個也不能落下。其檢查的嚴謹和認真幾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在對非典型肺炎患者的救治中,葉護士長注意到,很多病情危重的患者往往同時患有其他嚴重的疾病。原本虛弱的身體明顯不敵新疾,多臟器衰竭隨時可能發生。此時此刻,挽救生命不僅需要高度的責任心,更要有精湛的技術和醫護的通力協作。原有冠心病,且處於心臟搭橋術後的患者梁先生因發熱咳嗽前來急診,短期內病情急劇惡化,呼吸困難,煩躁不安,面色紫紺,出現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葉欣護士長迅速趕來,嫻熟地將病床搖高使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時給予面罩吸氧,接上床邊心電圖、血壓血氧飽和度監測儀,靜脈注射強心葯、血管活性葯、呼吸興奮葯,監測心率、血壓、呼吸……兩小時過去了,患者終於脫離了危險,葉護士長顧不上休息,拖著疲憊的身軀又投入到另一個患者的搶救中去。因為還有上了呼吸機的危重病人7床冼伯和9床高伯的護理工作等著她去檢查……就這樣,高風險、高強度、高效率的工作一直伴隨著葉欣。她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機器全速運轉著,把一個又一個患者從死神手中奪了回來。可誰能想到,此刻的葉欣,是強忍著自身病痛的折磨完成著一次次的搶救和護理。
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必須將堵塞其間的大量濃血痰排除出來,而這又是最具傳染性的。一個「非典」重症患者的搶救往往伴隨多名醫護人員的倒下。面對肆虐的非典型肺炎,危險和死亡那麼真切地走向醫務人員。「這里危險,讓我來吧!」葉欣和二沙急診科主任張忠德默默地作出一個真情無悔的選擇——盡量包攬對急危重「非典」病人的檢查、搶救、治療、護理工作,有時甚至把同事關在門外,聲色俱厲,毫無協商的可能。他們深知,也許有一天自己可能倒下,但能夠不讓或少讓自己的同事受感染,他們心甘情願!「不要靠近我,會傳染!」
2月24日,對於葉欣來說是一個緊張而又尋常的日子。前天晚上值夜班時只覺得周身酸痛,疲倦得很。自從急診科出現「非典」患者以來,她已經沒有節日或周末的概念了。近一段時期以來,她明顯地感到精力不濟,尤其是頸椎病、腰椎病和膝關節病似乎湊熱鬧般一齊襲來,可急診科有太多的事需要她,她放不下。她更不敢將自己的病痛告訴同事和領導,否則她又要被強迫休息了。上午,一位懷疑腸梗阻的急腹症患者前來急診,需要緊急手術,同時患者的某些症狀引起了醫務人員的高度注意。隨著檢查結果的反饋,懷疑終於被證實:是非典型肺炎!緊接著患者的病情急轉直下,一切嚴重的症狀都出現了,這是一位「毒」性極大的重症患者!葉護士長與專家組的成員迅速展開了搶救工作:氣管插管、上呼吸機。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患者終於從死亡線上被拉了回來。可「非典」病毒就在這個時候闖進了已經在一線連續奮戰了好多天的葉欣身體。
3月4日清晨,葉欣仍像往常一樣早早來到科室:巡視病房,了解危重病人病情,布置隔離病房……雖然上班前她就感覺到身體疲倦不適,但還是堅持在科室里忙碌著,密切注意著每一個患者的病情。勞累了一上午,水沒喝一口,飯沒吃一口,只覺得周身困痛,不得不費力地爬到床上休息。中午剛過,極度疲倦的葉護士長開始出現發熱症狀,不得不到病房隔離留觀。體溫在升,補液在滴,但葉護士長記掛的還是科室里的幾個危重病人。通過呼叫儀,急診科的同事們又聽到她那微弱但親切的聲音:「9床上呼吸機後,血氧飽和度上去沒有?下午每隔兩小時的吸痰量多不多?」「7床每兩小時尿量有多少?危重病人可要按時翻身並做好皮膚、口腔護理哦!」
病魔終於沒有放過她。經確診,葉欣染上了非典型性肺炎,她不得不住進了她為之工作了27年的省中醫院總部。在她剛進呼吸科的那幾天,每當醫護人員前來檢查和治療,她總是再三叮囑他們多穿一套隔離衣,多戴幾層口罩。她甚至提出自己護理自己:「我是老護士長了,什麼不行?」院領導前來探望,她首先講的不是自己的疾患,而是檢討自己的不足,責怪自己不慎染病,給醫院和領導添了麻煩。她甚至詢問自己科室的覃醫生看看還有沒有自己可以力所能及乾的工作讓她在病床上完成。
為了救治葉欣,醫院在最短時間內成立了治療小組,抽調一名主任負責全程治療方案的實施。呂玉波院長要求醫療小組用最好的治療方法、手段和葯物為葉欣治療。治療小組還特別邀請了中山大學醫學院、廣東省人民醫院、廣州醫學院的專家參與了整個治療方案的制訂,同時積極向全國尋求支援。一次專家會診時,呂玉波院長聽說天津有位醫學專家對治療多臟器衰竭有獨到心得,當晚即打電話給這位遠在天津的專家,專家被呂院長的急切和真情所感動,第二天上午即乘第一班機趕來廣州。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葉護士長的病情始終沒有好轉。
不知有多少人在掛念著葉護士長,不知有多少人一上班就關切地詢問「葉護士長怎麼樣了,好轉了嗎?」葉欣的病情幾乎牽動了所有人的心。在葉欣轉入ICU病房不久,由於戴上了面罩,她已經不方便講話了。一天,面對前來治療的醫生,她忽然急切地示意護士遞給她紙和筆,顫顫巍巍地寫道:「不要靠近我,會傳染。」護士含淚把紙遞給了同事,但大家仍不怕危險,積極搶救。院長呂玉波回憶:「葉欣剛入院時,我去看她,為怕我靠近,隔著老遠她就說,『我39攝氏度,能頂住!』」已痊癒的張忠德主任哽咽著說:「當時我和葉欣都被傳染了,同住在ICU病房,我們常寫紙條,相互鼓勵。」
多少人的努力和呼喚,都沒能挽留住葉欣匆匆離去的腳步!就在她最後所搶救的、也是傳染給她「非典」的那位患者健康出院後不到一個星期,3月25日凌晨1:30,葉欣永遠離開了她所熱愛的崗位、戰友和親人!3月29日下午,廣州殯儀館青松廳,省中醫院全體員工在這里為她做最後的送別。花圈如海,淚水如雨。遺像中,留給人們的是永恆的微笑。
一位熟悉葉欣的醫學專家說:「葉欣是一本書,每一頁都燃燒著生命的激情和熱烈的追求。」
在葉欣的護理生涯中,她的溫情護理不知感動了多少絕望的患者。救死扶傷已經化成了她人性的一部分,護理工作對葉欣而言幾乎就是一種本能的奉獻!院長呂玉波忘不了,葉欣是知青返城後和他同時進入省中醫院衛訓隊的。在他做院長後,葉欣只在電話里找他兩次約談。一次是二沙分院剛建立,她主動提出到二沙急診科擔任護士長,負責繁重的護理組建工作;另一次是一位剛參加工作的護士為病人服務時引發了病人的不滿,葉欣主動到患者家登門道歉,然後打電話給他作自我批評。
伴隨著急診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急診救治設備的快速更新,葉欣從沒有放棄對新知識的鑽研。她總是在第一時間掌握最新技術,連那些自視甚高的小護士都覺得汗顏。1995年,葉欣關於《甲黃膜液對褥瘡治療護理的應用研究》,獲省中醫葯管理局科技進步三等獎,實現了該院護理課題在科技創新中零的突破。直到去世前,她前後共有13篇論文發表。
在葉欣的辦公桌上,留下了一本本厚厚的工作記錄,那是用廢棄的化驗單背面寫的工作記錄。點點滴滴,記載著她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拼搏的足跡,凝聚著她一生對護士職業永恆的熱愛與追求。
在抗擊非典型肺炎的戰場上,廣大醫務工作者高揚白求恩精神的旗幟,無私無畏,沖鋒在前,用生命譜寫了救死扶傷的壯麗篇章。
在玉蘭花開的時節,廣東省中醫院護士長葉欣永遠離開了人世,她犧牲在抗擊非典型肺炎的戰場上。生前,她留下了一句令人刻骨銘心的話:這里危險,讓我來。
把風險留給自己,把安全留給病人,這是無數醫務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境界。正是有了一大批白衣戰士的頑強奮戰,非典型肺炎蔓延的勢頭才得以遏制。人民群眾才得以安享寧靜的生活。
——《人民日報》4月18日述評:《人民健康重於泰山》
「凡大醫治病,必當無欲無求,誓願普救含靈之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晝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赴救。」
唐代名醫孫思邈將這篇《大醫精誠》冠於中醫巨著《備急千金要方》之首,提倡為醫者必須發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精」於專業、「誠」於品德,這樣才是德才兼備的「大醫」。
這篇《大醫精誠》,正是廣東省中醫院二沙急診科護士長葉欣在1974年,考上該院的「衛訓隊」正式從醫所上的第一課。
在廣東省中醫院當了23年的急診科護士長,無論是現場急救跳樓的垂危民工,還是帶頭護理艾滋病吸毒者,還是冒死搶救非典型肺炎病人,葉欣從來沒有「瞻前顧後,自慮吉凶」。她用自己的生命書寫了中國大醫之「精誠」。2003年3月24日凌晨,因搶救非典型肺炎病人而不幸染病的葉欣光榮殉職,終年47歲。
連日來,記者探訪了葉欣的家人、朋友、同事、病友以及主診醫生(負責她臨終前的搶救工作),追尋這位白衣天使不滅的精神。
一定要親自監督大家用開水服下預防葯物,連清潔工也不例外
2月份起,省中醫院二沙分院陸續接診非典型肺炎病例。由於此前在大德路總院已經有一線醫護人員被傳染病倒,葉欣護長尤其小心。
每天早上,她提前半小時回科室,給大家准備預防葯物,派發到每位醫生、護士、護工手裡,連清潔工也不例外。有些預防葯物有較強的副作用,葉欣一定要親自監督大家用開水服下。
進病房前,葉欣反復強調各項預防措施:換工作服、鞋子、襪子;戴好口罩、帽子、眼罩;進隔離病房前要更換隔離衣;出隔離病房要洗手、漱口。
在迎戰非典型肺炎的日子裡,她每天睡覺的時間只有幾個小時,但仍不忘記臨睡前煲一鍋老火靚湯,有時是花旗參,有時是冬蟲草,她要在第二天帶回醫院給同事們喝,提高抵抗力。
面對危重傳染病人,她身先士卒,有時甚至關起門來搶救,不讓太多人介入沒有人能確定,葉護士長是在哪一天、哪一次感染到非典型肺炎的。每次有疑似或者確診病人送到科里,她和急診科主任就身先士卒,承擔起繁重的醫護工作,有時甚至關起門來搶救,不讓太多同事介入。
「我已經給這個病人探過體溫、聽過肺、吸了痰,你們就別進去了,盡量減少感染機會。」在迎戰「非典」的日子裡,這番話令很多年輕護士落淚。
「葉護長可能是2月24日那天被感染的。」護士小容回憶起那晚,一位40歲的急腹症腸梗阻患者,在外科緊急手術後,發現還合並高燒、肺部陰影等非典型肺炎症狀,於是送急診留院觀察,很快就出現呼吸衰竭。葉護長沖在第一線,配合醫生進行氣管插管、上呼吸機。當時患者的分泌物很多,可能在搶救時噴在護長身上了……
「可能是小陳病倒以後,葉護長大搞清潔時感染的。」護士小余清楚地記得,2月底科里發生第一例護士感染後,葉護長一直冥思苦想,不知道到底哪個環節做得不夠,才給病毒有機可乘。她親自給每台電話消毒、每個門把手清潔,連工作服放在哪裡、在哪裡換工作鞋、鞋墊的位置,都一一巡視並消毒。小余認為,葉護長在消毒時接觸過這么多可疑的帶毒物,沒准就是那時給感染的。
「可能是3月1日早上,我們有四個醫護人員都在搶救那位病人後病倒的。」同樣病倒的急診科主任張忠德對那次搶救的情形很難忘懷:三天後的12時、下午6時、晚上10時,急診科葉護長、張主任和江醫生分別發燒接受隔離,同一天麻醉師也發病了。
3月1日早上8時10分,急診科正在交班。一位87歲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人的家屬沖進醫生辦公室:病人不行了!葉護長等火速奔到病人床前:只見病人面唇發紫、呼吸微弱,規律的心電圖形變成了紊亂的波浪……大家當即把病房裡其他三位病人和家屬全部疏散出去,然後緊急進行胸外按摩、人工呼吸、心臟電擊、建立靜脈通道,反復推注急救、強心葯物,插管上呼吸機…… 早上9時15分,病人搶救無效死亡。這是一例高度危險的病人,誰都知道應當換上隔離衣再搶救,但是在一個多小時的搶救中,誰都不肯離開病人哪怕是幾分鍾去做好自我保護。
醫生護士靠近她時,她艱難地在紙上寫「不要靠近我,會傳染」
隔離治療早期,葉欣還能打電話。她每天打電話回科里,叫大家記得吃預防葯,叫和她接觸過的同事注意體檢,叫護士給7床的病人記錄尿量、給9床的病人翻身、拍背……
發病第四天,她出現了呼吸困難,和急診科主任一起送進了重症監護室ICU。大家都戴上了氧氣罩,只能靠發簡訊息和寫紙條互相勉勵,大家戲稱急診科的護長和主任在ICU還「鴻雁傳情」呢……
為了減少同事接觸她被傳染的機會,她給自己接補液。醫生、護士靠近她聽肺、吸痰時,她艱難地在紙上寫:「不要靠近我,會傳染。」院長和其他同事來探望時,她寫著:「我很辛苦,但我頂得住。謝謝關心,但以後不要來看我,我不想傳染給大家。」
急診科張主任收到葉護長寫的最後一張字條:「我實在頂不住,要上呼吸機了。」同樣呼吸困難的張主任顫抖著寫字回復她:「護長,你一定要堅持住!全院的醫生護士都在支持我們!」
張主任再也沒有等到葉護長的回信。她在插管上呼吸機後,就被注射了鎮靜葯物進入「冬眠」狀態,避免因為躁動使呼吸機脫落。葉欣很平靜。
2003年3月25日凌晨1:30,就在葉欣最後所搶救的、也是傳染給她「非典」的那位患者健康出院後不到一個星期,葉欣永遠離開了她所熱愛的崗位、戰友和親人,那年,她才47歲。
葉欣在擔任護士長期間,始終把培養護理人才作為本科室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她常利用午休給護士們上業務課,讓剛進急診科的姑娘們在她身上練習扎針。
葉欣在擔任護士長期間,始終沒有放棄對新知識的鑽研,她總是在第一時間掌握最新技術。1995年,論文《甲黃膜液對褥瘡治療護理的應用研究》獲廣東省中醫葯管理局科技進步三等獎,實現了該院護理課題在科技創新中零的突破。直到去世前,共有發表論文13篇。
3月29日下午,廣東省中醫院在廣州殯儀館青松廳舉行葉欣遺體告別儀式,全體員工為她做最後的送別。花圈如海,淚水如雨。
2003年4月16日《健康報》發表了《永遠的白衣戰士——沉痛悼念廣東省中醫院護士長葉欣》的通訊,講述了葉欣護士長不顧個人安危頑強抗擊「非典」的感人事跡。
科室里似乎仍回盪著她那爽朗的笑聲,病人似乎仍記得她那永遠穿梭忙碌的身影和那春風般的關切與撫慰。然而,在萬物復甦的陽春三月,47歲的葉欣——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分院急診科護士長卻永遠地走了。她倒在了與非典型肺炎晝夜拼搏的戰場上。
擔任公司老總的愛人不相信,總是泰然處之、波瀾不驚,危險和死亡似乎從來沒有真正地走進明亮雙眸的妻子,會永遠離開了他和還在上大學的兒子。以前連家中水電費多少都不知的他,如今要父子相依為命,從燒菜、洗衣開始照料自己。他強忍悲痛從葉欣工作的科室取來了她心愛的工作服和燕尾帽,讓她與人們作最後的訣別。因為,「她喜歡工作服,哪怕再舊再破她也喜歡」。眼含熱淚,他對前去采訪的記者說:「其實,葉欣是知道這次抗擊『非典』危險的。她病倒前兩周,我們連周末去老人那的聚餐都取消了。當病魔襲來時,葉欣是迎著上去的。她沒有當逃兵,我們為她驕傲!」
『捌』 劉隆華的去世
2004年12月20日因病去世,23日在重慶江南殯儀館火化,享年83歲。
2004年12月23日上午9時,江南殯儀館送別大廳庄嚴肅穆。在「沉痛悼念劉隆華同志」的黑底白字的橫幅下,懸掛著劉隆華的遺像。劉隆華安卧在鮮花翠柏叢中,遺體上覆蓋著中國共產黨黨旗。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賀國強送了花圈並發來唁電。
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分別獻了花圈。市領導和曾在重慶工作過的老領導、老同志也分別獻了花圈。
上午9時,黃鎮東、王鴻舉、劉志忠、姜異康、滕久明、聶衛國、邢元敏、甘宇平、張文彬、於漢卿等市級領導和老同志前往江南殯儀館為劉隆華送別並向她的親屬表示慰問。劉隆華逝世後,市領導姜異康、滕久明、黃奇帆、馬儒沛、吳家農、余遠牧、童小平等代表市委、市政府前往其家中或江南殯儀館看望了家屬。劉隆華生病住院期間,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的領導多次前往醫院看望或以不同方式向其家屬表示慰問。
劉隆華老人的一生,剛直不阿,能武能文,她特別愛學習,她不但從事過武裝斗爭,又開展過大工業建設,據熟悉她的同志講,劉老辦事既講原則又能靈活處置。她為普通百姓和大大小小的企業辦了許多好事、實事,至今令人難忘。在劉隆華同志的告別儀式上,不僅有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賀國強等各級官員送的花籃、輓聯,更有許多普通百姓送的花圈、輓聯。其中「求真理,一生革命,浩氣如虹映日月;為人民,艱難創業,鞠躬盡瘁澤人間」對她一生的追求做了極好的寫照。
23日上午10時24分,老人的遺體正式火化。
『玖』 根據對李小文姚貝娜去世新聞量的感悟寫一篇作文
姚貝娜一路走好更多...
今天,剛剛打開電腦。突然彈窗出來的一條消息讓我震撼了。姚貝娜——去世了。一個曾今那麼愛唱歌的女孩。帶給了我們那麼多音樂上的享受。作為一名青年歌手這么早的就離開了人世,真的很可惜。
她去天堂歌唱了,她將把最美好的歌謠唱給所有人。她是那麼渴望唱歌,她已經把音樂當成了一切。流年的悲哀,就這么奪走一條年輕的生命。真是可惜。
她熱愛音樂,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或許這位天堂的使者,可以在天堂更好的展現自己。對於她的離開,我們所有人都十分捨不得。
無良的記者,竟然去太平間偷拍遺體。經紀人曝粗口,我真的想說是他活該。應該給死者一片安寧,打擾她的安息。他將會受到所有人的譴責,竟然為了一條新聞,去尊重人,一個已經逝去的年輕歌手。
我懷著一顆哀痛無比的心在心中送的這位優秀的歌手離開。
姚貝娜,一路走好!
『拾』 袁隆平遺體送別儀式在哪裡舉行
5月24日上午,袁隆平同志遺體送別儀式在長沙明陽山殯儀館舉行。
24日上午,長沙明陽山殯儀館庄嚴肅穆,哀樂低回。正廳上方懸掛著黑底白字的橫幅「沉痛悼念袁隆平同志」,橫幅下方是袁隆平同志的遺像。袁隆平同志的遺體安卧在鮮花翠柏叢中,身上覆蓋著鮮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上午10時許,許達哲、毛偉明、李微微、烏蘭、楊正午、王克英、胡彪、黃蘭香、王雙全、謝建輝、張劍飛、張宏森、李殿勛、王成、吳桂英、劉蓮玉等省領導和老同志在哀樂聲中緩步來到袁隆平同志的遺體前肅立默哀,向袁隆平同志的遺體三鞠躬,並與袁隆平同志親屬一一握手,致以深切慰問。
袁隆平同志是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發明了「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技術,獨創了「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創立了雜交水稻學科,培養了一大批雜交水稻專家和技術骨幹,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雜交水稻理論和應用技術體系。
中共中央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決議,將秈型雜交水稻的育成與推廣,同氫彈試驗和人造衛星回收成功等一道列為我國科學技術取得的重要成就。
以上內容參考 紅網-袁隆平同志遺體送別儀式在長沙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