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晚清老照片:穿龍袍的慈禧太後,穿蟒袍的王公大臣嗎
8月初,我們刊發了一張清朝皇室貝子溥倫1904年出席聖路易斯世博會的照片。細心的網友留言提問:溥倫的衣服上怎麼綉著龍?他一個貝子有資格穿龍袍?
袍的慈禧太後。
至於蟒袍,則為皇子、宗室王公、額駙、民公(漢人封公者曰民公)及文武大臣所穿用。彼此之間因爵位和品級的不同,而在蟒袍的顏色和蟒的數量上有明顯差異。
皇子的蟒袍用金黃色,綉文通九蟒;
親王、世子、郡王的蟒袍用藍色或石青色,得到賞賜的也可用金黃色,綉文通九蟒;
貝勒、貝子以下至輔國公、和碩額駙的蟒袍不能用金黃色,此外的顏色可以隨意選用,綉文通九蟒,皆四爪;
民公、侯以下至文武三品官、郡君額駙、奉國將軍以上、一等侍衛,他們的蟒袍用藍或石青色,通綉九蟒,皆四爪;
㈡ 古代皇帝所穿的龍袍有什麼象徵意義
龍袍是古代皇帝參加慶典時穿的一種禮服。據《蘇州府志》卷147記載,明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太監孫隆到蘇州充任稅務監,監督龍袍的製作。1957年,在北京十三陵定陵出土的文物中發現了絲綢製成的龍袍。因為龍袍上的刺綉圖案主要是龍,所以得名。上面綉著12條困龍,太陽、月亮、星星、山、龍、中國蠕蟲(雉雞的代名詞)、宗彝(長尾猴雕像)、海藻(一種用玉裝飾的彩板)、火(物體燃燒時的光和火焰)、粉(古代綉在衣服上的白色或彩色粉末)、米(古代綉在衣服上的圖案)白色和綠色圖案(古代衣服上的圖案),其餘的是均勻排列的象徵財富的「如意頭」、「蝙蝠」和「蝴蝶」圖案。長袍上綉著九條龍,中間夾著彩雲。衣領前後各一條直龍,膝蓋左、右、前、後、橫襟各一條直龍,袖子一條直龍。八寶的下圖站在水上,門襟左右敞開。它由棉花、絲綢、紗線和毛皮製成,各有各的時間。
龍袍上除了龍紋,還有十二章,其中衣上有八章:日、月、星、山、龍、中國昆蟲、馬蹄蟹、馬蹄蟹。其他四種藻類、火、宗彝、米粉在上面,搭配五色祥雲和蝙蝠。它們代表著不同的含義,「太陽、月亮和星星把它帶走;山取其鎮;龍接受它的變化;中國的蟲子拿著它們的文字畫畫;宗彝帶著他的孝心;清潔藻類;把火從光中帶走;取米末,養之;如果鱟是斧形的,就摘下來;有人認為兩個人是對立的。這些寓意各異的圖案裝飾在皇帝的服裝上,意思是皇帝就像太陽、月亮和星星,照亮了大地;像龍一樣,要機教,善於變化;如山,雲,雨,鎮重;比如中國昆蟲的顏色,文明有美德;比如宗彝有知深淺的智慧,有勇往直前的美德;龍袍的下擺斜襯著許多曲線,稱為「水足」。水腳下有許多翻滾的水波,水波上有山石奇珍,俗稱「海水河崖」,既表達了連綿不斷的吉祥寓意,又有「統一山河」、「促進萬代平安」的寓意。
㈢ 君王穿的龍袍為何都要綉9條龍,古人的想像力真是讓人佩服
實際上,大多數的龍袍上面都綉有9條龍,這都取至於「九五至尊」這一說。
——《易·乾》中說:「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因此,皇室的建築、傢具陳設和生活容器等多用9、5兩個數字。
除了龍的個數以外,龍的位置也同樣講究。九五九五,既要體現9,還要體現5。那麼這個5是怎樣來體現的呢?
我們來看一件標準的龍袍圖案:
清代龍袍(正面)
從正面看,可以看到3條龍的全部(前襟),和兩條龍的一半(肩臂),加起來就是5條。前襟的3條龍中間上面的那一條叫正龍,下面的那兩條叫行龍。
正龍和行龍的區別
從背面看,也可以看到5條龍,情況和前面幾乎一樣,呈鏡面對稱。肩臂處的兩條龍都是正龍。如圖:
清代龍袍(背面)
那麼加起來也才8條龍啊?還有1條呢?
還有一條龍藏在裡面,如圖:
藏在底襟的龍
打開龍袍的前襟,可以看到在龍袍的底襟上方正中處,有一條正龍。正龍加起來一共又是5條,處處彰彰顯著9和5兩個數字。可見設計龍袍的這些人真是挖空心思啊。
為什麼說大部分龍袍是9條龍呢?因為這裡面還有例外。
明朝皇帝穿的龍袍龍就達到了12條之多,圖案除了傳統的正龍、行龍之外,還有團龍、坐龍、升龍、降龍等。看來明朝真是一個善於創新的朝代。
㈣ 龍袍是皇帝的專屬,為何到了清朝,太後也能穿
龍袍這一種衣物在中國歷史上一般來說只有一個國家的國王才可以穿。然而,在我國清朝時期龍袍這一種服飾卻可以穿在了太後的身上。其實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在我國清朝時期大家對於龍袍的定義與以往朝代對於龍袍的定義有所不同。在清朝的時候,人們認為龍袍它所代表的是一種吉祥之意,所以在一般一些比較重大的典禮,一些尊貴的人都可以穿龍袍。
古代很多朝代中,只有國王才可以穿龍袍。而在清朝的時候,太後也可以穿龍袍。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在清朝的時候,人們對龍袍的定義跟以往的定義是不同的。在清朝的時候,龍袍被定義為一種吉祥的衣服。
㈤ 女夾龍袍是誰穿的為什麼叫女夾龍袍啊女性服飾也可以有龍
在清代,龍袍不僅皇帝有,皇後、皇太後也有,只是紋樣有所不同。清代女龍袍是圓領、右衽、大襟、左右開禊的長袍,袖子很有特色,有袖身、接袖、綜袖、馬蹄袖端。龍袍以明黃色為主,領與接袖、中接袖、袖端為石青色。棉、夾、裘根據季節而定。女龍袍紋樣非常豐富,根據所綉龍的數量大體可以分為三類:綉九條金龍的。領托前後各綉一條正龍,左右及交襟處飾行龍各一條,袖相接處飾行龍各二條。除了龍紋,還點綴有五色雲紋、福、壽等紋樣,下幅綉飾八寶立水;織綉五爪金龍八團的。兩肩、前胸、後背各綉飾一條正面龍,襟飾四條行龍。下幅同樣綉飾八寶立水;龍紋數和位置綉法相同,但是下幅無紋樣。
㈥ 清朝皇帝,皇子包括官員穿的衣服上綉的的圖案都是什麼
中國清朝時期,文武百官官服上綉的圖案叫做補子。文官和武官服裝上綉的補子是不一樣的,不同品級的官員服裝上綉的補子也是不一樣的。文官官服上綉的是飛禽補子,而武官官服綉的是走獸補子。下面就來具體看一下清朝皇帝、皇子以及文武官員服裝的補子情況。
六品文官官服補子綉的是鷺鷥,
六品武官官服補子綉的是彪;
七品文官官服補子綉的是鸂鶒,
七品武官官服補子綉的是犀牛;
八品文官官服補子綉的是練雀,
八品武官官服補子綉的是犀牛;
九品文官官服補子綉的是練雀,
九品武官官服補子綉的是海馬;
以上就是清朝皇帝、皇子以及文武百官官服上綉的補子的情況。如有錯漏歡迎指正。
㈦ 清朝各式皇帝衣服上的龍紋怎麼畫
以明黃、金黃或者杏黃一類的亮黃色為主,龍袍上綉有九條龍,以龍袍實物來看,前後加起來不過八條龍,但實際上還有一條是被綉在衣襟之內,所以一般情況下是看不到的,故龍袍實際上綉有九條龍。
古代的皇帝多以真龍天子自居,所以他們穿的朝服也叫龍袍。龍炮的意思除了是皇帝穿的以外,還因為龍袍上綉有龍的圖案。清朝皇帝龍袍上綉的圖案是五爪的龍,在清朝只有皇帝和皇後才能穿綉有龍圖案的服裝,其他人穿了就是僭越,會被治罪的。
即便是清朝的太子和其他皇子也是不能穿綉有龍圖案的服裝的。有人根據清朝的一些圖片提出質疑,他們說皇子身上的衣服也有龍圖案。實際上這是誤解,仔細看的話就會發現皇子衣服上的「龍」和皇帝龍袍上的龍是不一樣的。皇子服裝上綉的並不是龍,而是蟒,龍是五爪的,而蟒是四抓得。因此皇子的服裝也叫蟒袍,而不是叫龍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