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衣服發型 » 小度和馬衣服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小度和馬衣服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7-30 15:35:52

Ⅰ 衣服上有一個馬的標志是什麼牌子

Ralph Lauren Polo 拉夫·勞倫 。

1、馬球標志:這是拉夫·勞倫 (Ralph Lauren) 最著名的標志,從 Ralph Lauren 選擇貴族的馬球運動為品牌LOGO,就可聯想他設計服裝的源起。

2、POLO衫:由拉夫·勞倫 (Ralph Lauren) 創造出的POLO衫,前短後長的衣擺,正是為打馬球時往前沖鋒的動作而設計。

3、棉質長袖襯衫:這幾乎是拉夫·勞倫 (Ralph Lauren) 男女裝皆宜的經典款式,用來搭配正式的西裝、窄裙,非常的美國風味。

4、美國國旗標志:牛仔穿著是最能表現美國精神的,因此拉夫·勞倫 (Ralph Lauren) 以美國國旗來象徵

(1)小度和馬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產品線:男裝、女裝與童裝(Apparel)、家庭用品、配飾、香水拉夫·勞倫來自美國,並且帶有一股濃烈的美國氣息。拉夫·勞倫名下的兩個品牌PolobyRalphLauren和RalphLauren在全球開創了高品質時裝的銷售領域,將設計師拉夫·勞倫的盛名和拉夫·勞倫品牌的光輝形象不斷發揚。

拉夫·勞倫(RalphLauren)的主要消費階層是中等或以上收入的消費者和社會名流,而舒適、好穿價格適中的拉夫·勞倫(RalphLauren)POLO衫無論在歐美還是亞洲,幾乎已成為人人衣櫃中必備的衣著款式!

Ⅱ 各少數民族的服飾和活動(最好有服飾圖片)

各少數民族習俗及服飾

各少數民族習俗及服飾

1、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民族,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游牧生活。中國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跡,因而被譽為「草原驕子」。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贊賞的射箭,有爭強斗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顯示出草原民族獨有的特色。

2、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十三世紀,大批穆斯林從中亞遷入中國,並同當地的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通過通婚等多種因素,逐漸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間節日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歷9月為齋月。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解放後,國務院把開齋節定為回族的法定假日。

3、苗族

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挑花、刺綉、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節日較多,除傳統年節、祭祀節日外,還有專門與吃有關的節日,苗族有很多節日,但各地區叫法和過法不盡相同,傳統節日以苗年最為隆重。

4、傣族

傣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遠在公元一世紀,漢文史籍已有關於傣族的記載。1949年後,按照傣族人民的意願,定名為「傣族」。傣族自稱「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節日與佛教活動有關。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這一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屆時要賧佛,並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現在,因潑水活動是傣歷新年節慶活動的主要內容,這一活動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

5、僳僳族

僳僳族在唐代稱為「栗粟」。僳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雲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帶,後因戰爭等原因,逐步遷到滇西怒江地區定居下來。1985年6月11日,建立雲南維西僳僳族自治縣。節日:主要節日有闊時節(12月20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火把節、收獲節、中秋節、澡塘會、刀桿節等。每年農歷二月初八舉行的「刀桿節」扣人心弦,據說上刀桿是為了使僳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精神而設立的。

6、藏族

藏族是漢語的稱謂。西藏在藏語中稱為「博」,生活在這里的藏族自稱「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西藏,美麗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現有130多萬人口中,藏族佔95%,是中國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傳佛教,即喇嘛教。過去許多傳統日均與宗教活動有關。藏族的民間節日有藏歷新年、酥油燈節、浴佛節等。藏族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為每年藏歷正月初一的藏歷年。

7、壯族

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是嶺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壯」、「布土」、「布儂」、「布雅依」等20餘種自稱。新中國成立後,統稱「僮族」,後來改為「壯族」。壯錦與南京的雲錦、成都的蜀錦、蘇州的宋錦並稱「中國四大名錦」。壯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節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節等,最隆重的節日莫過於春節,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節、清明上墳、八月十五中秋,還有端午、重陽、嘗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8、朝鮮族

朝鮮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龍江和遼寧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區。朝鮮族的先民,是從朝鮮半島遷入中國東北的朝鮮族人。朝鮮族民間有五大節日,至今仍然隆重歡度。這五大節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鮮族敬重老人的傳統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鮮(1392-1910)時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確定為老人安慰日。

9、高山族

高山族是台灣省境內少數民族的統稱,包括十多個族群。「高山族」這個名稱是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對台灣省民族的總稱。高山族地區森林覆蓋面積大,素有「森林寶庫」的美譽。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獲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

10、納西族

原游牧在青海省黃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輾轉南遷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帶,並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納西族。「納」有大或尊貴之意,「西」意為人。麗江納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靈,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萬物皆有神靈主宰。每年農歷七月二十五日的「轉山節」祭祀獅子山,就是人們敬拜自然實體的公共祭祀慶典。

11、布朗族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後代。唐時稱「朴子蠻」,元、明、清時稱「蒲蠻」,由於居住的地區各異,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稱。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意願,統稱為布朗族。布朗族過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許多傳統節日大都與宗教活動有關。其中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山康節是布朗族最盛大的節日,每年傣歷六月中旬舉行,一般為3天。

12、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雲南,是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因居住地的不同,還有「蒙撒」、「蒙撒禪」、「對撒」、「漢撒」等自稱。解放後統稱為阿昌族。會街,是阿昌族人民的傳統集會,多在每年農歷九月中旬舉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會街原屬宗教集會。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許多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

13、怒族

怒族是雲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雲南省,怒族自稱「怒蘇」、「阿怒」和「阿龍」。與僳僳族、獨龍族、藏族、白族、漢族、納西族等民族交錯雜居。怒族傳統節日有過年、鮮花節和祭穀神、祭山林節,其中以過年的節日氣氛最濃,既隆重又古樸。仙女節是雲南省貢山一帶怒族人民的民間傳統節日。當地又稱鮮花節,於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日舉行。

14、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北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鄂溫克是民族自稱,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們」。在北緯52度的大興安嶺原始森林裡,至今仍有鄂溫克人的腳印與炊煙,其定居點便是有「北極村」之稱的敖魯古雅鄂溫克獵人村。敖包節是鄂溫克族的宗教節日,但也舉行一些文娛體育活動,因而具有廣泛的群眾性。除春節等節日與臨近其他民族的節日一樣外,鄂溫克族還要在農歷五月下旬擇日舉行的「米闊勤」節

15、鄂倫春族

「鄂倫春」是民族自稱,其含義有兩種解釋,一是「住在山嶺上的人們」,二是「使用馴鹿的人們」。清朝以前,人們一般把鄂倫春族稱為「索倫部」、「打牲部」或「使鹿部」。新中國成立後,統稱為鄂倫春族。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這一天,鄂倫春人都要點燃篝火,歡歌舞蹈,歡慶自己民族的節日。臘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習俗。鄂倫春的先人們和火結下了不解之緣,對火有著特殊的感情,對篝火無比親近。

16、赫哲族

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繁衍生息。歷史上曾有「黑斤」、「黑真」、「赫真」、「奇楞」、「赫哲」等不同名稱。新中國成立後,統一族名為赫哲,意為居住在「東方」及江「下游」的人們。河燈節是赫哲族的民間傳統節日,世世代代靠捕魚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農歷的7月15放河燈、祭河神,以此來祈禱、祝福族人平安、捕魚豐收。

17、門巴族

據藏文史籍記載,門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喜馬拉雅山區繁衍生息。門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脫、林芝、錯那等縣。「門巴」意為居住在門隅的人。門巴族沿用藏歷,節日也與藏族相同。節日期間要殺牛宰羊,置辦豐盛的酒菜,宴請賓客。相傳藏傳佛教的佛祖釋加牟尼誕生和圓寂的日子是藏歷四月十五日,為了紀念這一天,門巴族地區的所有寺廟念經祈禱,舉行各種宗教活動。

18、白族

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餘分布於雲南各地、貴州省畢節地區及四川涼山州。白族自稱「白伙」、「白尼」、「白子」等,漢語意為「白人」。1956年,根據本民族人民的意願正式定名為白族。白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已有上千年歷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另外還有「火把節」(又稱星回節)等民族節日。

19、保安族

保安族因信仰伊斯蘭教和風俗習慣與當地回族略同,又被稱為「保安回」。1950年根據本民族人民意願,定名保安族。保安族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北甘肅省一帶。保安族通用漢文,多信仰伊斯蘭教。著名的保安腰刀的生產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尤為藏族人民所喜愛。保安族的節日同許多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相同,如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饊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

20、布依族

布依族是中國西南部一個較大的少數民族。解放前,布依人被稱為「仲家」、「水戶」、「夷族」、「土邊」、「本地」、「繞家」等。1953年,貴州省各地的布依族代表經過協商,正式統一用「布依」作為本民族的名稱。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傳統節日除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外,還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節」等,最隆重的節日是農歷「六月六」。

21、達斡爾族

達斡爾族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和黑龍江省,少數居住在新疆塔城縣。「達斡爾」意即「開拓者」。族源契丹。十七世紀中葉,這個民族為維護祖國統一,打響了武裝抗擊沙俄入侵的第一槍。達斡爾族稱春節為「阿涅」,也把春節當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節日。正月十六為「黑灰日」,在黑灰日這一天,人們之間互相往對方的臉上抹黑,認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22、德昂族

(崩龍族)德昂族原名「崩龍族」。1985年9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正式改名為德昂族。「崩龍」是他稱,德昂族各支系中三分之二以上的人自稱「德昂」,意思是「石岩」。德昂族是西南邊疆現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遠在公元前二世紀就居住在怒江西岸。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

23、東鄉族

東鄉族是十四世紀後半葉由聚居在東鄉的許多不同民族成份融合而成的,其中主要為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族人和蒙古人。聚居在甘肅省境內,其中半數以上居住在甘肅東鄉族自治縣。東鄉族開齋節又稱"爾德節",是東鄉族民間的傳統節日。按伊斯蘭教規定:伊斯蘭教歷每年九月是齋戒月份,這一月的開始和最後一天,均以見新月為准,齋期滿的次日,即為節日。因此,它既是民族節日,也是宗教節日。

24、侗族

侗族來源於秦漢時期的「駱越」。魏晉以後,這些部落被泛稱為「僚」,侗族即「僚」的一部分。現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等地。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侗族傳統節日各地日期不一,節日飲食常和宴客活動聯系在一起,主要節日有新婚節、架橋節、祭牛節、吃新節、花炮節等。侗族喜歡鬥牛,每個村寨都飼養有專供比賽用的「水牛王」。

25、獨龍族

獨龍族曾被稱為「俅人」、「曲人」等。解放後根據本民族的願望,正名為獨龍族。現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貢山獨龍河谷。本世紀中葉,獨龍族還處於原始公社的解體階段,婦女還崇尚紋面的習俗。獨龍族過去的宗教信仰尚處在較原始的自然崇拜或萬物有靈階段,即使是唯一的年節(獨龍語: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聯系在一起的。過卡雀哇於每年冬臘月的某一天舉行(各地時間不一),節期的長短常常以食物准備的多寡而定。

26、俄羅斯族

俄羅斯族是從18世紀後逐漸從沙皇俄國南遷到中國新疆等地的少數民族。在封建軍閥盛世才統治新疆時期,被稱為「歸化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稱俄羅斯族。主要散居在新疆各地,內蒙古、黑龍江等地有少量分布。中國俄羅斯族的風俗習慣與前蘇聯的俄羅斯族基本相同,多信東正教,俄羅斯族非常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復活節」最為隆重。過節前一周,不吃葷,只吃素。

27、哈尼族

據史書記載,哈尼族與彝族、拉祜族等同源於古代的羌族,現主要分布在雲南西南。哈尼族自稱很多,新中國成立後,統一稱為哈尼族。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傳統節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節)。此外還有「栽秧節」(又稱「黃飯節」)和嘗新節兩個小節日。

28、哈薩克族

哈薩克族源遠流長。西漢時,天山北部的烏孫即是哈薩克族的先民。這些東遷的牧民得名「哈薩克」,意即「避難者」或「脫離者」。哈薩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少數分布在甘肅阿克賽和青海等地。哈薩克族過去信仰薩滿教,公元十一世紀前後,改信伊斯蘭教。主要節日有古爾邦節和肉孜節,還有「那吾熱孜」節。哈薩克族熱情好客,待人真誠。拋撒「包爾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薩克族的傳統禮俗。

Ⅲ 男裝馬甲的尺寸

男裝馬甲的尺寸是根據廠商定的,一般XS=165 S=170 M=175 L=180 XL=185 XXL=190。

男式馬夾標准設計:

衣長=66cm(0.4號-2)

胸圍=90+12cm=102cm

肩寬=0.3B+6cm=36.6cm

男西式馬夾的前片:

1、搭門:2cm

2、胸圍線:號/10+胸圍/10+1cm

3、劈門:1.5cm

4、橫領:胸圍/20+3.5cm

5、直領:在胸圍線上

6、肩斜:21°

7、肩寬:肩寬/2-0.3cm

8、腰節高:號/4+1cm

(3)小度和馬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馬甲起源:

西裝馬甲起源於16世紀的歐洲,為衣擺兩側開口的無領、無袖上衣,長度約至膝,多以綢緞為面料,並飾以彩綉花邊,穿於外套與襯衫之間。1780年以後衣身縮短與西裝配套穿用。西裝馬甲現多為單排紐,少數為雙排紐或帶有衣領。

馬甲材料:

馬甲一般按其製作材料命名,如皮馬甲、毛線馬甲等。它可做成單的、夾的;也可在夾馬甲中填入絮料。按絮料材質分別稱棉馬甲、羊絨馬甲、羽絨馬甲等。隨著科技進步和服裝材料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起還出現醫療馬甲、電熱馬甲等新品種。

尺碼型號標註:

常見服裝有兩種型號標法:一是S(小)、M(中)、L(大)、XL(加大);二是身高加胸圍的形式,比如160/80A、165/85A、170/85A等。第一種標注不規范。不管是國產服裝還是進口服裝,必須按中國的服裝型號標准GB/T1335標注型號,英文字母只能作為輔助代碼標注。

Ⅳ 有誰知道有個什麼衣服牌子的標志是一匹馬

服裝應該是拉爾夫.勞倫(RALPH
LAUREN):

時裝界「美國經典」品牌。拉爾夫.勞倫(RalphLauren)是有著濃濃美國氣息的高品味時裝品牌,款式高度風格
化是拉夫·勞倫旗下的兩個著名品牌"Lauren Ralph Lauren」(拉夫.勞倫女裝)和"Polo Ralph
Lauren」(拉爾夫.勞倫馬球男裝)的共同特點。

除時裝外,拉夫.勞倫(Ralph Lauren)品牌還包括香水、童裝家 居等產品。

Ⅳ 一個人騎著一匹馬是什麼衣服品牌

一個人騎著一匹馬是什麼衣服品牌是Polo。

Polo在英文中是馬球的意思,而馬球運動是一項貴族運動,參與者通常穿用的是源自網球衣的針織短袖運動衣。以Polo為品牌名。這種服式首先被美國校園接納,逐漸亦受到上流社會的青睞而成為全球男士的常服。

(5)小度和馬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拉爾夫·勞倫把這種運動衣演變成為大眾服式,這位才華卓著的設計師還將他的設計理念與風格融入到了POLO箱包、皮具、帽、眼鏡等領域。

後來捕捉到馬球運動衣所體現出的生活上的高素質和氣質上的不平凡,並融合了美國民族自由開放的性格,創造出匯傳統的優雅與現代的時髦於一爐的Polo牌針織全棉恤衫。

Ⅵ 9~12度要穿什麼衣服

第一款:風衣

風衣是很適合秋天穿的,時尚、休閑又很顯氣質,搭配T恤、針織衫、連衣裙都很好看。


第二款:棒球衫

棒球衫屬於運動、休閑風格的衣服,搭配牛仔褲、運動褲穿都很洋氣,特別顯青春活力。


第三款:毛衣開衫

如果平時比較喜歡休閑風格,也可以選擇毛衣開衫,秋季早晚氣溫低,穿起來保暖性很好。



第四款:小香風外套

如果是出席比較正式的場合,就可以選擇一款小香風外套,不僅穿起來顯氣質,而且很上檔次。


第五款:小皮衣

小皮衣是比較帥氣的服飾,擋風、實用又顯身材,搭配牛仔褲、小黑褲、皮褲都特別洋氣。

Ⅶ 騎馬具體怎麼騎有什麼注意事項

上馬的時候應該左手抓著鬃毛,用右手撐著馬鞍,然後左腳的前掌部位,用力踩左側的馬鐙,坐上去,注意:騎馬的過程中要用力夾住馬匹肚子的內側位置,上半身要挺直,不要害怕。

注意事項:

禁區:不要站在馬屁股後面或者右側!馬膽子小,一受驚嚇就可能容易踢人,這倆地方是最危險區域,避免。

新手一定選擇要選擇騎馬護具!

切忌不要大叫,馬還蠻容易受驚嚇的。

新手就不用選馬鞭了把。

選擇舒適的衣服和鞋子。能舒展開的褲子,盡量不要牛仔褲(雖然這次我穿的牛仔褲,好在彈性比較足);鞋子一定要平底鞋啊,但是不要是登山鞋什麼的,重點底要平,怕掛住馬鐙。

騎馬的時候右手隨時拉住韁繩,可以把韁繩收短只馬鬃處,右手緊緊抓住。一般我會保持身體稍微前傾,如果馬兒跑起來,上臂放鬆任它玩,一旦要讓它停,馬上往上帶韁繩,韁繩收短拉韁繩的時候較容易發力。




Ⅷ 一個人騎馬標志是什麼牌子的衣服呀

一個人騎馬標志是Polo牌子衣服。

1、Polo在英文中是馬球的意思,而馬球運動是一項貴族運動,參與者通常穿用的是源自網球衣的針織短袖運動衣。

2、這種服式首先被美國校園接納,逐漸亦受到上流社會的青睞而成為全球男士的常服。

3、優雅中顯古典的Polo恤和Levi's牛仔褲一樣,由拉爾夫·勞倫創造的Polo恤也是現代成衣時尚中的成功傑作。牛仔褲進行的是對人的身體軀干以下的服飾革命,而Polo恤則是完成了另一半的革命。

注意事項:

1、Polo恤比無領的T恤多一份嚴謹認真,比襯衫又少一份拘束緊張。Polo恤的樣式始終未變,只是變換色彩來適應不同的年代,每一季都會以豐富的色彩來順應新的流行。

2、這種巧妙地將古典品味的優哉悠哉融入現代生活方式的設計哲學,貫穿於拉爾夫·勞倫的各類設計之中。Polo/RALPH LAUREN牌的男裝,包括套裝、恤衫、T恤、褲子、牛仔裝、皮茄克,都具有一種現代意味的高貴,非常適合有地位、有身份的中產階層的男士穿著。

Ⅸ 什麼叫馬球衫,酷嗎

馬球衫又叫POLO衫,一說到Polo衫,也許你會認為是為馬球運動員設計的,其實則不然!最早的Polo衫源自於一場服裝解放革命。想像一下上世紀初,女人穿褲子都會被認為是不道德的,根本無法像法網冠軍李娜那要穿著功能性服裝上戰場。女人穿著襯衫與百折棉裙,男人穿著法蘭絨的褲子和挽起的襯衫,姑且不談活動的靈活性,單就法蘭絨這材質也會讓人揮汗如雨。所以一場改良性的服裝革命迫在眉睫。

​​
最有名氣的Polo衫Rene Lacoste到底是何方神聖?

Rene Lacoste到底是設計師還是網球運動員?答案是:他是一名贏過7次Grand Slam傑出的網球運動員。之所以Lacoste品牌Logo是鱷魚,則與一場比賽勝負較量的打賭息息相關。贏家將獲得一隻鱷魚皮行李箱。

結果很顯然,Rene Lacoste不僅贏得了比賽和旅行箱,也獲得了一個「鱷魚」的外號。他好朋友Robert George為他設計了一款鱷魚圖案,而這位冠軍立即愛上了這個圖案。不久他就穿著綉有鱷魚圖案的白色球衣出現在球場上,而這個標記很快成為了他享譽國際的標志。

讀懂服裝的設計,為什麼Polo衫前擺短後擺長?Polo衫豎起的領子是為了拿腔調么?

首先我們來談下Polo衫的材質,其面料叫Petit Pique,整個面料上會有細小空隙,這樣運動起來更加透氣舒服。現在我們來談談Polo衫的領子立起來是為了拿腔調么?之前打網球時,運動員穿的襯衫領子需要漿過,Lacoste讓領子可以立起來防止太陽對脖子焦灼的直射。Polo衫的後擺比前擺長則是為了讓衣服掖進褲子里的運動員在撿球時,後擺不會從褲子「溜」出來。

一個階層 一件Polo衫 最具包容性的服裝

Polo衫最終從運動場走出並被不同的團體及風格所穿著。對60年代英國的Mod族的回憶不只有他們的Vespas牌摩托車和紅白藍的空軍標志,一件Fred Perry的Polo衫更是成為一個風格的Must-Have。美國紐約Long Island上家境殷實的Preppy親睞Polo衫的正式性。而光頭黨也視Polo衫為組織制服。巴黎Banlieue郊區的黑人Hip Hop樂隊也對它頗具偏愛。Polo衫最大的魅力在於能夠讓來自於不同背景、地位與團體都拜倒其下。

如果說第一個發明Polo衫的人是Lacoste,那麼把Polo衫帶入流行文化的則是Fred Perry。上世紀40年代,Fred Perry與合夥人一起研發防汗帶。合夥人Wegner建議Perry用自己的勝利月桂為標志設計Polo衫。從此一個品牌的的服裝從網球場到60年代的Mod族以及隨後的Skinhead都成為了定格時代的經典服裝。

為什麼源於網球的服裝要叫Polo衫?幕後推手是誰?

男裝史上糾結的事情很多,至於為什麼起源於網球場上的服裝卻要叫Polo(馬球衫)呢?原因則在於上世紀20年代馬球比賽,馬背上的選手對已經改良的牛津紡Button-down襯衫還是不滿意,恰好Lacoste設計的短袖襯衫剛好符合他們的穿著,久而久之人們就把這件誕生於網球場的服裝稱作Polo衫了,不過你也可以正經的稱它為Tennis Shirt。

至於讓普羅大眾都以為Polo衫和馬球有關系的幕後推手則是Ralph Lauren,老先生自己本身就崇尚美國東海岸常青藤的精神,更執著於把英式服裝的裁剪帶入美國,更成為了美國常青藤校園里學生最愛的品牌。1972年,Ralph Lauren老先生為了在獲得成功的服裝帝國基礎之上繼續擴張,更增加親民價格的服裝系列,這樣Polo Ralph Lauren就誕生了。為了讓品牌具有更好識別的Logo,服裝的左胸 內容來源於網路

Ⅹ 《創造營》選手和馬16歲照片曝光,少年時期的他顏值怎麼樣

在今年的創造營中,有很多優秀的選手,現在這個節目已經結束了,但是還是有很多學員成為了粉絲心中的意難平。比如說:慶憐,和馬,奧斯卡,他們都很有實力,但是沒能成功出道,非常可惜。

和馬16歲的照片曝光,很多人在看到照片和視頻後,都紛紛點贊,覺得和馬顏值非常高。

未來的發展。

和馬在這個節目中沒有成功出道,很多粉絲對他的退賽都感到遺憾,他也因此成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意難平。他憑借帥氣的外表和優秀的實力贏得了很多人的喜歡。

雖然他沒有成功出道,但是人氣和話題度都非常高,他的實力是很強的,相信他的公司會好好對待他,讓他有更好的發展。粉絲也會一直喜歡他,支持他,希望他能夠有美好的未來。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不管有沒有出道,只是時間問題,我相信和馬一定會大火。16歲的和馬帥氣無比,現在也是一樣,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白馬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