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衣服發型 » 中秋古詩配圖手繪簡單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中秋古詩配圖手繪簡單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8-03 07:19:53

1. 關於中秋節的古詩配圖

一、《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代: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譯:

庭院地面雪白樹上棲息著鵲鴉,秋露無聲無息打濕了院中桂花。

今天晚上人們都仰望當空明月,不知道這秋思之情落在了誰家?

二、《中秋月》宋代:晏殊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譯:月光下梧桐樹影隨著時間推移,不知不覺的移動著,在這團圓夜仍是獨自面對著角落。

月宮中的嫦娥現在也未嘗不感遺憾吧,陪伴她的,畢竟只有那清冷的月宮和孤寂桂樹。

三、《中秋》唐代:司空圖

閑吟秋景外,萬事覺悠悠。

此夜若無月,一年虛過秋。

譯:閑暇之餘漫步在秋天的夜色中低聲吟唱,總覺得心裡空虛郁悶、心裡惴惴不安。

今天晚上如果再沒有圓滿的月亮,今年的秋天就算是虛度光陰了。

四、《中秋登樓望月》宋代:米芾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譯:目之所及的淮海海水就好似銀子般泛著白光,彩色的光芒下,蚌孕育著珍珠。

天上的月如果沒有人為他修治,桂樹枝恐怕會撐破月亮。

2. 關於中秋的詩句和圖畫。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抵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3. 描述中秋節的古詩詞 配畫

中秋月
宋 · 晏殊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譯文

中秋月圓,月光灑到庭院,院中梧桐樹影婆娑,我一人羈旅異鄉,節日里看這月亮下的樹影,時間緩緩過去,影子不知不覺的移動著。遙看天上明月,想那月宮中的嬋娟,現在也未嘗不感遺憾吧,陪伴她的,畢竟這有那清冷蟾蜍和孤寂桂樹。

4. 關於中秋節的古詩詩配畫

5. 中秋月的古詩景色怎麼畫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後,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雲南傣族在中秋之夜,同樣盛行「拜月」風俗。
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每逢這一日,「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明清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中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等古跡。文人士大夫對賞月更是情有獨鍾,他們或登樓攬月或泛舟邀月,飲酒賦詩,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徵團圓的十五明月反襯自己飄泊異鄉的羈旅愁思;宋代文豪蘇軾,中秋歡飲達旦,大醉而作《水調歌頭》,借月之圓缺喻人之離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欣賞皓月當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節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

6. 關於中秋節的古詩加圖畫

7. 中秋月古詩詞圖片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歌頌中秋的詩:《陽關曲·中秋月》 中秋作本名 小秦王,入腔即陽關曲。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8. 關於中秋節的古詩配畫最簡單

唉,中秋節的古詩配畫最簡單的應該就是配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然後配一份那個月亮的畫就好了。

9. 關於中秋節的古詩詩配畫,手繪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10. 中秋月古詩配畫

一、原文

萬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繞天涯。

誰人隴外久征戍?何處庭前新別離?

失寵故姬歸院夜,沒蕃老將上樓時。

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不知。

二、譯文

看到萬里明亮的月光,不要見月便心猿意馬、展開想像的翅膀。假如馳騁想像,便會憑空生出許多愁恨,這許多愁恨幾乎遍繞天涯。誰在隴上之外長久地駐守邊塞,在哪個庭院之前,就要迎來同親人的分離。被人拋棄的姬妾,在這天夜裡回到自己的老家;被拘留在異國的老將軍,登上樓台遠望自己的家鄉。圓月照著多少人懷著離愁別恨。傷心到了極點地過中秋,明亮的圓月是絕對不會知道的。

三、出處

唐·白居易《中秋月》

(10)中秋古詩配圖手繪簡單圖片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唐憲宗李純元和十二年(817),當時作者在江州司馬任上,是白居易人生的最低谷時期。此詩即是作者被貶為江州司馬之後,真實感情的流露。

二、賞析

此詩開頭便以埋怨的語氣落筆,說月光令人費解、難以思議,它所照之處給天下人增添愁恨。然後具體描述月光帶來的種種憂思:徵人思家,院中離愁,宮中哀怨,戰俘懷鄉。月光引得種種人斷腸落淚,而月亮卻渾然不覺,簡直是普天下頭等傻瓜。全詩構思獨特,詩人貌似詠月,實為諷世,手法別致新穎,且不乏幽默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