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戰時期德軍穿的是什麼顏色的衣服,蘇軍穿的是什麼顏色的衣服
二戰德軍分為三種,
1、國防軍:制服整體顏色為灰色。
1938年進入奧地利的國防軍摩托化部隊。
❷ 這是哪款蘇聯軍大衣要詳細說明幾幾式。
1969條例士兵常禮服大衣,國內現在只有軍官常禮服大衣
❸ 1943年蘇軍大換裝服裝到底有什麼改變
1943年1月15日,蘇軍重新恢復 了傳統俄羅斯軍隊式樣的肩章,這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部隊官兵和全體蘇聯人民的愛國主義熱情。這次軍銜制度改革以及對徽章佩戴的相關規定,奠定了此後40多 年蘇聯軍服識別體系的基礎。
與此相配套的1943型軍服取代了早期的1935型軍服,其形式借鑒了沙俄軍服的傳統式樣,在面料和軍銜、軍兵種標記等方面有較大改進,其中最明顯的是以 軍銜肩章代替了軍銜領章。第一批下發的肩章是用戰前的布料製作的,質地精良;後期的則是卡其布製作的。肩章底板、鑲邊的顏色和寬窄,以及肩章上縱橫紋杠的 條數、寬窄和顏色都根據軍兵種不同和軍銜高低而互有區別,軍法、軍醫等少數勤務兵種採用只有普通肩章2/3寬的窄肩章。普通肩章一頭為尖頭,而將官肩章一 頭為等腰梯形。在尖頭或梯形一端一般綴有軍兵種標記,但在前線,因為保密或其他原因,軍官們往往會將肩章上的軍兵種標記取下。
因為取消了領章,1943型軍常服和套頭式軍便服都改為立領式,在領口處設置了兩枚紐扣,原先與立領式軍服配套下發的受到廣泛批評的賽璐珞制襯領也被取消 了。套頭服的顏色是橄欖綠色或棕褐色,前側開口處仍然是3枚紐扣。軍常服為單排5枚紐扣,胸袋為外露式、帶有翻蓋,其上有豎直的裝飾條,袖口處有鑲邊。軍 官大檐帽也更加精緻,如空軍軍官帽上除了帽徽外,在帽瓦前方正中還綉有帶飛翼的五星圖案。即使是在軍棉衣上也可以佩戴肩章,這種棉衣是 1941年開始下發給紅軍官兵的,但到1943年以後才普遍穿著。這種棉衣分為棉上衣和棉褲兩部分,有些部隊還有棉背心。這種棉衣的最大特點就是表面被數 十道加強縫線分成很多豎條,其作用是避免棉衣的局部破損繼續擴大(抗美援朝期間我國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也使用過類似的棉衣)。棉上衣為無領式,按領口式樣 可分為多個品種,但沒有胸袋,只在下擺有兩個口袋。為避免棉褲過早損壞,外面一般穿有罩褲。隨著戰爭形勢的逐步好轉,特別是根據援助法案,美、英和加拿大 等盟國向蘇聯提供了從飛機、汽車到罐頭和方糖等大量軍用物資,有相當一部分蘇聯軍服特別是專業服裝是在後兩個國家生產的。這一期間,紅軍還為軍官配發了呢 質的大衣式風衣;飛行員的飛行服逐漸改為羊皮質地的;機械化部隊和海軍艦艇部隊也裝備了防雨風衣,防雨風衣是帆布材質,表面覆有一層防水橡膠;步兵則配發 了保護色的套頭式防雨斗篷,這種斗篷兩側有開口,以便雙手伸出操縱武器,但數量不多,很多人還得依靠雨衣甚至是帆布在雨中行軍或睡覺。
戰爭期間的空軍女飛行員們,軍服基本上是套頭式短上衣、短裙和皮靴的統一模式
❹ 俄羅斯在二戰中的軍裝是什麼樣的適合戰場作戰嗎
俄羅斯人在二戰時期的軍裝其實並不好看,當然這里說的是其設置的作戰服裝並不好看,禮服還是非常好看的。但是說實話,俄羅斯軍隊在戰場作戰的時候,其作戰服還是非常實用的,非常適合戰場作戰。首先就是蘇軍在二張時期的服裝雖然看上去很臃腫,但是保暖效果非常好,能夠充分防止身體的熱量流失。其次就是蘇聯軍隊在二戰時期的內部填充了棉花,而且會在冬季配發新式的大衣,保暖且不臃腫。最後就是蘇聯人在軍裝這個問題上實際上是經過了改良的,而且走的完全是實用主義路線。
最後就是蘇聯人在軍裝這個問題上實際上是經過了改良的,而且走的完全是實用主義路線。這就造成了蘇聯軍隊在實際作戰的過程中,基本上不會被自己的軍服所限制。而且在俄羅斯冬季的幾場戰役中,俄羅斯軍人都在進行大量的巷戰,這對身體的靈活性要求非常高。
❺ 二戰期間蘇軍冬季的軍服是怎樣的真的比德軍強么
蘇軍在蘇德戰爭初期佩戴的是M36式和SSH-40式頭盔。尤其是SSH-40式頭盔使用的工藝大為簡化,只需要通過束縛三塊內襯的束繩,就可以實現簡單的調節尺寸,外層也為單色塗裝。整體上更加的舒適輕便的M35式船形帽也深受蘇聯士兵喜愛,也常用於日常和作戰時佩戴。
總體上講,在面對極寒天氣的作戰中,蘇軍的經驗要遠遠高於德軍,由於在二戰爆發前的蘇芬戰爭中蘇聯吃過很大的虧,所以也是吃一塹長一智,因此在這次戰爭中一早就做好了准備。所以作戰服沒有強弱之說,除了莫斯科保衛戰以外,後邊蘇德雙方都沒有在冬季進行大規模作戰,可見西伯利亞的冷風對雙方都很致命
❻ 這些軍服是蘇軍/俄軍什麼時期的服裝
第一組是40年代的軍服,貫穿衛國戰爭時期
第二組是70-90年代初的
最後一組是2000年之後的俄羅斯軍服
❼ 跪求十八十九世紀俄羅斯軍裝的圖片啊。。。。。。
10月15日,在俄羅斯的小雅羅斯拉韋茨,歷史俱樂部成員身著俄國士兵的服裝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