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鳥和草融為一體可以構成什麼一幅圖
草原鳥瞰圖。風吹草低鳥鳴圖。
2. 有哪些對人類有益的鳥和昆蟲
對人類有益的鳥和昆蟲有赤腹鷹、扇尾沙錐、四聲杜鵑、大杜鵑夜鷹、藍翡翠、三寶鳥、蜜蜂、蜻蜓、七星飄蟲、白蠟蟲、蠶、薊馬、隱翅蟲、螳螂等。
一、赤腹鷹
赤腹鷹(學名:Accipiter soloensis)是小型猛禽,翅膀尖而長,因外形象鴿子,所以也叫鴿子鷹。體長27-36厘米,體重108-132克。頭部至背部為藍灰色,翅膀和尾羽灰褐色。
棲息於山地森林和林緣地帶,也見於低山丘陵和山麓平原地帶的小塊叢林,農田地緣和村莊附近。常單獨或成小群活動,休息時多停息在樹木頂端或電線桿上。
主要以蛙、蜥蜴等動物性食物為食,也吃小型鳥類,鼠類和昆蟲。主要在地面上捕食,常站在樹頂等高處,見到獵物則突然沖下捕食。分布於朝鮮、菲律賓、馬來西亞和中南半島。
二、杜鵑
杜鵑屬(學名:Cuculus):該屬共有10種鳥類,體型變化較大,一般在24-37厘米之間。都有一個長尾巴和強健的腿爪。中國最常見種為四聲杜鵑和大杜鵑。
常隱棲樹林間,平時不易見到。叫聲格外洪亮,每隔2-3秒鍾一叫,有時徹夜不停。雜食性,啄食松毛蟲、金龜甲及其他昆蟲,也吃植物種子。不營巢,在葦鶯、黑卷尾等的鳥巢中產卵,卵與寄主卵的外形相似。
廣泛分布於北極圈以外的整個歐洲、亞洲和非洲。因嗜食昆蟲(尤其是毛蟲)而對農、林業有益,但對寄主的卵和雛鳥有相當害處,習性奇特,為鳥類中所罕見。
三、蜻蜓
蜻蜓,無脊椎動物,節肢動物門,昆蟲綱,有翅亞綱,蜻蜓目,差翅亞目,分蜻科和蜓科。
一般體型較大,翅長而窄,膜質,網狀翅脈極為清晰。視覺極為靈敏,單眼3個;觸角1對,細而較短;咀嚼式口器。腹部細長、扁形或呈圓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細而弱,上有鉤刺,可在空中飛行時捕捉害蟲。
幼蟲(稚蟲)在水中發育,在水中用直腸氣管鰓呼吸。一般要經11次以上蛻皮,需時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經最後蛻皮羽化為成蟲。稚蟲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動物,有時同類也相殘食。
成蟲一般在池塘或河邊飛行捕食飛蟲。除能大量捕食蚊、蠅外等對人有害的昆蟲,有的還能捕食蝶、蛾、蜂,實為益蟲。蜻蜓的已知種類超過5,000種。
四、七星飄蟲
七星瓢蟲是鞘翅目瓢蟲科的捕食性昆蟲,它的身體像半個圓球,頭黑黑的翅膀是橘色的。觸角很短,不太明顯,它的腳在大大的翅膀底下,它的口器既有咀嚼食物的能力,因為它的翅膀有七個黑色的圓點點所以人們叫它七星瓢蟲。
七星瓢蟲為益蟲,成蟲可捕食麥蚜、棉蚜、槐蚜、桃蚜、介殼蟲、壁虱等害蟲,可大大減輕樹木、瓜果及各種農作物遭受害蟲的損害,被人們稱為「活農葯」,在我國各地廣泛分布。在華北南部,俗稱「花大姐」。
五、蠶
蠶(學名:Bombyx mori)是鱗翅目的昆蟲,絲綢的主要原料來源,在人類經濟生活及文化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原產中國,華南地區及台灣俗稱之蠶寶寶或娘仔。
家蠶的英文名為「silkworm」(意為「絲蟲」)是因為它用絲織繭。繭是由一根300-900米長的絲織成的。現如今我國繭絲綢產量與出口量均佔世界總量的70 % 以上, 已成為可以主導世界繭絲價格走勢的繭絲綢大國。
3. 求圖片中鳥的名字 是什麼鳥鳥的名字和圖片
鷺科Ardeidae 葦鳽( jiān)屬 Ixobrychus 鳥類
下圖為 (雌性)紫背葦鳽 Ixobrychus eurhythmus ,俗稱 水駱駝、秋小鷺、秋鳽
繁殖於西伯利亞東南部、中國東部、朝鮮及日本。越冬南遷至東南亞、菲律賓及印度尼西亞。繁殖於黑龍江經中國東部及中部至雲南廣東。遷徙經過海南島及台灣。
4. 草鳥的形態特徵
體型略大(16厘米)的棕色鵐。具醒目的黑白色頭部圖紋和栗色的胸帶,以及白色的眉紋、上髭紋並頦及喉。繁殖期雄鳥臉部有別致的褐色及黑白色圖紋,胸栗,腰棕。雌鳥色較淡,眉線及下頰紋皮黃,胸濃皮黃色。雄雌兩性均似鮮見於中國東北的栗斑腹鵐。但草鳥(三道眉草鵐)的喉與胸對比強烈,耳羽褐色而非灰色,白色翼紋不醒目,上背縱紋較少,腹部無栗色斑塊。幼鳥色淡且多細縱紋,甚似戈氏岩鵐及灰眉岩鵐的幼鳥但中央尾羽的棕色羽緣較寬,外側尾羽羽緣白色。亞種weigoldi較指名亞種鮮艷且栗色較重;tanbagataica的色彩最淡,腰棕色較少,胸帶較窄;castaneiceps體型最小而色彩最深,上體較少縱紋。
虹膜-深褐;嘴-雙色,上嘴色深,下嘴藍灰而嘴端色深;腳-粉褐。
鳴聲為短而急的短句似戈氏岩鵐,常由突出的棲處作叫,但開始音tsitt不如戈氏岩鵐的音高。叫聲為偏高的zit-zit-zit聲,為快速而成串的3~4個音節。
5. 有認識這草的么,叫什麼名字啊。
地錦草為大戟科植物地錦或斑地錦的乾燥全草。地錦草別名草血竭、血見愁草、血見愁、鐵線草、血風草、猢猻頭草、撲地錦、奶花草、奶汁草、鋪地錦等,地錦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活血止血的功效。
別名:鐵線草、普瓣草、血風草、馬蟻草、草血竭、血見愁草、血見愁、小蟲兒卧單、雀兒卧單、猢猻頭草、撲地錦、奶花草、奶草、奶汁草、鋪地錦、鋪地紅、紅蓮草、斑鳩窩、三月黃花、地蓬草、鐵線馬齒莧、蜈蚣草、奶疳草、紅莖草、紅斑鳩窩、地馬桑、紅沙草、涼帽草、小蒼蠅翅草、紅絲草、小紅筋草、仙桃草、蓮子草、軟骨蓮子草、九龍吐珠草、地瓣草、糞腳草、糞觸腳、花被單、鋪地草被單草、星星草、斑雀草、多葉果、鳳凰窩、龍頭獅子草。
性味:味辛;性平
歸經:肺;肝;胃;大腸;膀胱經
功效分類:活血葯;止血葯;清熱解毒葯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退黃;活血止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鮮者可用15-30g;或入散劑。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撒。
6. 春天的小鳥小草小花是什麼樣
春天小草什麼形狀都有,五花八門,形態各異。
蒲公英與薺菜的葉子很像,但蒲公英比薺菜大一些,並有白汁,而薺菜小些且無汁。
7. 珍珠鳥詳細資料和圖片
珍珠鳥是金山珍珠的別名,學名叫斑胸草雀(Poephila guttata),也叫脅草雀、錦花鳥、錦華鳥、小珍珠、錦花雀等。
斑胸草雀隸屬雀形目、梅花鳥科、草雀屬,原分布於澳洲東部和印尼東部熱帶森林中。中國約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由澳大利亞引進,現已繁殖培育出駱駝色、白色、花色等多個品種。這種鳥羽色艷麗,體形嬌小玲瓏,叫聲細柔,給人以美的享受,是馳名世界的人工繁育鳥。在國內有些養鳥專著將金山珍珠另立一種,實質上金山珍珠與斑胸草雀是同種異名。
中文學名斑胸草雀(金山珍珠)拉丁學名Poephila guttata別稱脅草雀、錦花鳥、錦華鳥、小珍珠等二名法Zebra Finch界動物界門脊索動物門亞門脊椎動物亞門綱鳥綱亞綱今鳥亞綱目雀形目科梅花雀科族蠟喙鳥族屬草鳥屬分布區域澳洲東部和印尼東部熱帶森林英文名Zebra Finch
目錄
1形態特徵
2野生斑胸草雀的棲息地與習性
3人工飼養
4種群分布
5分類學
6繁殖方式
▪ 野生環境 ▪ 人工繁殖
7飼養
8孵化
9採食
10喂養方法之製作方法
11相關知識
1形態特徵編輯斑胸草雀體長10厘米左右。全體羽色青藍灰色,雌雄鳥羽色有明顯的區別,易於識別。斑胸草雀的頭部呈藍
灰色,嘴基的兩側及兩眼下方,均有黑色的羽紋,眼先為白色,嘴基及眼下方黑羽之間,彷彿是眼下「淚痕」。喉和胸淺灰藍色,背、肩及翅等藍、灰棕色。飛羽深灰褐色,尾羽較短,多為黑色,常被長的尾上覆羽所遮蓋,尾羽並有較規則的白色橫紋,故亦名斑馬雀。嘴多為深紅色,跗蹤及足也為深肉紅色。雄鳥胸部下方兩側及兩脅,呈栗紅色,並布有小白色圓點,狀如珍珠,故又名珍珠鳥、珍珠雀或金山珍珠鳥;雌鳥體羽暗淡,胸下部兩側及兩脅無栗紅色羽塊及小白色圓點。雄鳥喉至上胸色,還具有波狀黑紋數條,黑白相問,增添幾分觀賞價值。雌鳥喉至上胸無波狀黑紋,斑胸草雀在人工飼養培育的環境下,又經過人工選擇,產生了白色和駝色的品種,其嘴和腳仍為紅色,這些品種的雌雄鳥,可以從嘴的顏色區別,雄鳥多為鮮艷的深紅色,富有光澤,雌鳥嘴色較淡,光澤也較差,白色品種名曰「白珍珠」,駝色品種又曰「駝珍珠」。[1]2野生斑胸草雀的棲息地與習性編輯斑胸草雀棲息於乾燥的稀疏林帶、灌叢、開闊的農田、草地、鹽沼、種植園、公園、庭院等。多成對或集群活動,特別是旱季,常在近水域的地方聚集成千萬只以上的龐大鳥群。斑胸草雀的雄鳥鳴叫較為頻繁,鳴聲有單音或單音快速連鳴,連鳴時急促,鳴聲不太悅耳動聽,但也不使人感到煩噪不安,鳴聲不高,鳴叫時鳥頭、尾高翹,呈「u」字形,再配上艷麗的羽色,很有觀賞價值。雌鳥一般很少鳴唱。成年雌雄鳥,經常形影不離,相互理羽,接吻,點頭,大有夫唱婦隨之濃厚情誼。斑胸草雀對飲水和水浴等均不太嚴格,它還可以長時間不飲水,也可以從食物中獲得生理活動必需的水分。喝水的時候,有點像鴿子一樣地吮吸。對水浴的要求也不高,水浴時只要稍濕羽毛,以後雌雄鳥相互整羽即可。斑胸草雀以植物性食物為主食,如植物種子、嫩葉、嫩芽,多在地面上覓食,有時在空中飛捕一些小型昆蟲。[1]3人工飼養編輯斑胸草雀日常飼養喂以帶殼小米,也可用稗子63%、小米27%、黍子10%混合供喂。以幼鳥期和繁殖期喂給蛋清小米。並增加新鮮的油菜等青綠葉菜、水果供應,礦物飼料如墨魚骨、貝殼粉、砂礫等亦應酌加供應。斑胸草雀非常喜歡水浴,水的溫度要保持在30℃左右。但除育雛期外,備缸供應適量的浴水。珍珠鳥非常怕寒,冬季要加強溫度,室溫宜保持在15℃左右。4種群分布編輯澳洲東部和印尼東部熱帶森林均有分布。5分類學編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今鳥亞綱—雀目—梅花雀科—蠟喙鳥族6繁殖方式編輯野生環境成年的斑胸草雀,每年在春、夏季繁殖,它們原分布於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等地,均是在南半球地區,當地的春、夏季在北半球卻是秋、冬季,故斑胸草雀在中國沒有明顯的繁殖季節,全年均可繁殖,但要避開夏季炎熱和冬季嚴寒。斑胸草雀在野生時,善於利用天然洞穴,或其它啄洞穴營巢鳥類的廢棄洞穴營巢,巢材常用細長的草莖及樹葉,特別愛用禾本科植物柔軟的花絮或果穗營巢。營巢時雌雄鳥共同協作完成,一般雄鳥尋找合適的巢材,銜至洞穴,雌鳥在洞穴中搭建完成巢坯,以後逐步植入細草、羽毛、纖維等巢材,在產卵、孵卵、育雛期間,雄鳥仍要銜細柔的巢材,供雌鳥修補窠巢。每巢產卵約為3~7枚,多數親鳥產卵4~8枚,若親鳥第一次參與繁殖,有的只產卵1枚,最多產卵5枚,卵白色,稍具有光澤,卵的大小為15(14.7~16.5)×1l(10.2M1.6)毫米,卵重約為1.55克左右。白天孵卵以雌鳥為主,雄鳥白天多守衛在巢穴附近,頭多對著巢窠的洞口,定時發出單音連鳴,彷彿告之巢內孵卵的雌鳥「平安無事」。每日早晨、中午、黃昏前夕,雄鳥進巢換出雌鳥,雌鳥出巢後,排便、飲水和覓食以後,進巢換出雄鳥,夜晚多為雌雄親鳥在巢中共同孵卵,孵卵期約為13~20天。特別是第一次參與繁殖的親鳥,缺乏孵卵的經驗,開始孵卵時,遠不如己繁殖過多次的親鳥,種卵胚胎在發育中途時有死亡,故出雛率也較低,或有的親鳥產卵以後,親鳥根本就不進巢孵卵,產卵2~3次,每次產卵l~2枚,最多也不超過3枚卵。因為斑胸草雀的親鳥,多為姊妹代孵、代育的仔代,故親鳥開始繁殖時,它們的母性不強,連續產2~3窩9p以後,親鳥也會逐步恢復其母性,產卵量又有增多,但要給親鳥准備安靜、光暗、干擾較少的環境,親鳥也能孵出全部仔鳥。斑胸草雀的雛鳥為晚成鳥,剛出殼的雛鳥肉紅色,兩眼緊閉,全身幾乎裸露,只有幾根絨羽一簇,分布於頭頂、兩翼、背等處。中國在秋、冬季時,氣溫較低,特別要注意提高室內的氣溫,否則剛出殼的雛鳥,夜晚易於凍死,故雛鳥的成活率也較低。雛鳥發育到7~10日齡後,雛鳥才睜眼,此時雛鳥也就進入到針羽期,雛鳥生長迅速。育雛由雙親共同負擔,亦是親瘦雛肥的時期。育雛期在24~26天左右,雛鳥出巢以後,尚需要經過巢後發育,多為7~12天,雛鳥才能自由自在地活動。可是第一次孵卵成功的親烏,往往又不會育雛,同時斑胸草雀剛出殼的雛鳥又太小,人工育雛也不易成活,親鳥雖然盡心在巢中暖雛,雛鳥多數飢餓而死亡,出雛率常為0%,若要恢復親鳥育雛的行為,要讓第1~3窩雛鳥餓死,另外還要給親鳥供給粉食及熟雞蛋黃,繁殖鳥籠及巢穴仍然要安置於安靜、光暗的老地方,盡量減少外來干擾,親鳥還會逐漸恢復育雛的功能。[1]人工繁殖若人工繁殖斑胸草雀,可用金絲雀的繁殖鳥籠,或用箱籠繁殖還要用深色籠衣將繁殖鳥籠嚴蓋,在繁殖鳥籠或箱籠的右上方,安裝草壺或人工巢箱,並供給乾燥、清潔、消毒後的巢材。繁殖前的准備工作。珍珠鳥性情膽小怕人,3-4個月可達性成熟。一般選擇4個月左右的健康鳥做為種鳥,繁殖用籠可用金屬制的方形籠。供繁殖用巢可用15厘米×10厘米×10厘米的方形槽,中間設隔板,把巢箱分為內外2間,隔板及外間分別留進出口,出入口外設小平台,便於鳥出入巢時蹬踏。也可用壺狀草巢或小葫蘆等,巢內放干凈的墊草並把巢掛在籠內上方的一角,籠內設棲杠2根,並放食、水、砂槽。7飼養編輯
珍珠鳥
斑胸草雀較易於飼養,對飼養的條件也不苛刻,可以使用各種金絲雀籠、山雀籠、黃雀籠、綉眼籠及金屬籠飼養,由於該鳥體形較小,籠條直徑約為1~2毫米,條間距10~12毫米,籠內配棲棍1根,直徑10~11.0毫米,可選用枸杞干根、紫藤、黃楊、棗枝、枸杞枝、野生桑枝等。揚州飼鳥愛好者喜愛使用枸杞干根或枸杞枝條,據述能增進飼烏的健康,並減少疾病的發生,有待今後在飼養籠鳥的實踐中,比較驗證。斑胸草雀可以成雙成對飼養,亦可成群飼養;既可供觀賞,也可供繁殖。用單籠飼養時可以養一對,用巢箱飼養時可以根據箱體大小,飼養成群或數對。一般家庭飼養箱籠以長約30厘米、寬25厘米、高35厘米,飼養一至數對即可。箱籠內上方的一個角落上要設置人工巢箱,人工巢箱約長9厘米、寬7厘米、高10厘米,箱底鋪約2厘米厚的棉花或巢草,出入口約直徑3厘米,出入口外有小台。也可用竹筒或葫蘆代替。珍珠鳥比較怕人,養鳥時的環境要安靜,不宜受到驚嚇。所以還是不易於群養。小鳥出殼後則把主食蛋清、小米換上,並恢復其新鮮蔬菜的供應。約經1個月,小鳥就可以獨立採食,但最好40天左右與親鳥分開,減少幼鳥死亡率。[2]8孵化編輯珍珠鳥長到3-4月時,選好親鳥,喂雞蛋小米,及清洗干凈的鮮青菜(以油菜為佳),促使發情,當發現雌雄配對後,親鳥頻頻出入繁殖巢時,表示雌鳥將要產蛋,在兩個星期左右就可以產蛋,一般產蛋4-6枚,產至3-4枚時,開始孵化,一旦發現一隻鳥總在窩內不出來,那就是開始孵化了,雌雄親鳥輪流孵化,孵化期為14天,孵化期水槽水電盡量少些,以免親鳥洗浴,並撤掉雞蛋小米及蔬菜,換上穀子、黍子和稗子等。珍珠鳥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0-25℃,冬天室內不能低於15℃,夜晚要保溫。孵化時的注意事項:由於珍珠鳥膽子很小,孵化時要保持周圍環境的安靜,除添餵食水外,不要去窺視,絕對不要移動鳥籠,以免親鳥受驚棄窩不孵或小鳥出殼親鳥不喂。為了提高飼養珍珠鳥的經濟價值,可以把蛋取出,讓正在孵化的十姐妹代孵,方法是選產蛋期和珍珠鳥相同或相差2-3天的十姐妹,用小勺取出十姐妹的蛋,再放入珍珠鳥的蛋,動作要輕。十姐妹抱性很強,有保姆鳥之稱。一般飼養戶要多養幾對十姐妹,並控制其孵化時間。出殼後,十姐妹會把幼珍珠鳥喂大,直至分窩獨立生活。9採食編輯珍珠鳥一年四季都可以繁殖,只要生存環境安靜,籠內光線不要太強,就可連續產蛋。日常管理要保持籠舍和籠具的衛生,經常對室內及籠具進行消毒(方法是可用"來蘇兒"等噴灑室內,用高錳酸鉀稀釋液浸泡水槽、食槽)。珍珠鳥雖然體型較小,但體質較強,不易生病、耐粗飼,繁殖力強,一般飼養條件都能飼養成功。10喂養方法之製作方法編輯①蛋小米製作方法:一斤小米打一個雞蛋,可以少量加入一些墨魚骨、蜂蜜。攪勻後晾乾也可以(切記要一天換一次,否則小鳥會因消化系統不良而死)(不推薦)用火炒一下乾的快。斑胸草雀可用各種小型竹籠或金屬籠關養,每籠飼養1對。籠條應細密,食缸、沙盒、飲水器等都應小而精緻,以提高觀賞價值。也可在禽舍、房屋內群養。在牆上懸掛繁殖巢箱,巢箱規格為1.4厘米×9厘米×9 厘米。架設木板隔成上下兩層,做成暗巢,數量應多於實有配對鳥數,以免爭巢格鬥。巢內應鋪墊棉絮、棕絲、乾草、羽毛等物。出雛後在房內地面上立幾個稻草或麥草垛,任雛鳥藏躲其中。親鳥來哺育時,它們會自動相認。其實最簡單的辦法也是最安全的辦法:直接將泡過的小米晾乾,再喂給小鳥。(推薦)11相關知識編輯得名原因
灰珍珠鳥
珍珠鳥原體羽白色、散綴許多小白斑點,形似「珍珠」而得名珍珠鳥,而且據說澳大利亞的悉尼先前傳說富有金稱為「金山」,正如美國的聖弗蘭西斯科因先前富有金礦而被稱為「舊金山」一樣,由此,珍珠鳥也就因地域而形成了一個「珍珠鳥」[1]俗名。
8. 圖中有樹,鳥和草,突然下起了大雨,在這樣的天氣,它們的心情怎樣呢
樹幹得到了新的洗禮,它會更勇敢面對明天。
鳥兒望著雨滴,雖然淅淅瀝瀝,但無法阻止它的下一次飛行。
小草被雨水壓彎,但又抬起頭,那是不輸給一切的倔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