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園手工《紙巾筒房子》教案
活動目標: 1、 學習正確使用剪刀,了解並遵守使用剪刀時應注意的安全事項。 2、促進幼兒手部肌肉的發展,培養幼兒協作的能力。 3、嘗試自主解決操作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活動准備: 手工紙、剪刀人手一份,雙面膠。 活動過程: 一、 引題。 1. 出示小房子儲蓄罐: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儲蓄罐) 2. 儲蓄罐有什麼用呢?(存錢) 3. 你存錢有什麼用呢?(買玩具、買吃的、幫助人) 4. 儲蓄罐可真好哦,可以讓我們把錢存起來,等到有用的時候,就可以拿出來幫助人了。 5. 那你們想不想擁有一個這樣的儲蓄罐,那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做一做吧! 二、 傾聽教師講解,學習製作方法 1. 剪一剪。 出示手工紙。首先我們把小房子剪下來,著重講解「挖空」的地方應該怎麼處理較好。(請幼兒先想辦法解決) 2. 貼一貼。 以前我們都是用膠水來貼,今天要加大一點難度,我們用雙面膠來粘貼。 3. 折一折。 問:哪裡需要折的,要怎麼折。(虛線的地方是用來折的)
② 中班繪本《小房子變大房子》適合中班幼兒嗎
培養幼兒的繪畫興趣,激發幼兒愛自然、愛動物的情感。
幼兒在認識熊貓特徵的基礎上,畫出可愛的熊貓。
熊貓全身長滿了毛,它的耳朵、眼圈、四肢都是黑色的,而頭、胸、背都是白色的。
③ 中班語言了蘋果小房子教案
目的:
⑴ 聽聽音樂,想像出春天裡動物們之間發生的一些事,並用繪畫表現故事的情節。
⑵ 指導幼兒掌握編故事的基本方法。
准備:
⑴ 知識准備:日常生活中多聽、多講有關動物的故事。
⑵ 繪畫准備:掌握各種動物的基本畫法。
過程:
1、引出話題:花兒開了,草兒綠了,暖和的春天又到了,許多小動物都出來玩了,聽聽誰來了?
⑴ 優美、輕快的樂曲:鳥、兔子、小魚、小猴子。
⑵ 沉重、笨拙的樂曲:鴨、大象、熊、熊貓、鵝。
⑶ 兇狠、恐怖的樂曲:狼、獅子、老虎。
2、出示背景圖,引導幼兒觀察並會用語言表述
這么多動物都來了,可真熱鬧呀!那他們來到哪?想干什麼?
圖1:有山、有水、有樹。水中有荷花,是一幅夏天的圖景。
圖2:草地上有座小房子,有棵果樹,天上有太陽。方法:由遠至近,由整體到局部。拓色:將水粉用水粉筆塗在玻璃板上,然後用鉛畫紙覆蓋在玻璃板上拓色。
3、幼兒學慣用繪畫來表現故事情節
⑴ 在背景圖上添畫上各種小動物。
⑵ 根據自己的畫面編講故事:
要點:名稱、發生的時間、地點、角色及主要活動。
4、播放音樂,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編的故事,其餘幼兒聽後進行評講。
5、活動延伸
⑴ 在教室里開辟表演區,讓幼兒戴上頭飾,繼續自由創編並表演故事。
⑵ 利用來園活動,組織幼兒選圖,添畫再講述故事。
④ 幼兒園中班《果醬小房子》教案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感受故事中房子的趣味。
2、喜歡並嘗試創編故事結尾,並樂意和同伴一起學編。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過程:
1、 引起興趣,拿出字卡「房子」。你見過房子嗎?見過怎麼樣的房子?
2、 (出示圖片「熊哥哥」)這是我的朋友熊哥哥,它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幢有趣的房子,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3、 理解故事 出示背景圖片講述邊提問:小房子的香味可能是什麼?熊哥哥為什麼不逃?(應該逃嗎?為什麼?)熊哥哥自己很喜歡吃蜂蜜,為什麼還要吧蜂蜜塗在牆上呢?熊哥哥發現的房子和我們平常看到的房子一樣嗎?講述故事,並出示圖片「熊弟弟」,提問:熊弟弟會去樹林嗎?為什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
4、 遷移續編。可以出示圖片讓幼兒給房子塗上有香味的東西。「想想還有誰會到小房子這兒來,來了以後又會發生什麼事呢?幼兒續編故事,並給故事起名字。
教學反思:
《果醬小房子》生動地講述了一個故事。故事中所述之事是幼兒能夠理解和接受的.。熊哥哥、房子,這兩種事物都是幼兒非常熟悉和喜愛的。敘述過程中情節的發展符合幼兒的智力發展,符合中班幼兒語言獲得的水準。 活動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思維。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今後還會通過不斷的努力,更好的為幼兒奉獻更為精彩的活動。
⑤ 幼兒中班課程搭建幼兒園教案
活動目標 1.學慣用正方形、三角形撕貼小屋造型。 2.遷移積木建構的經驗,粘貼成各種各樣的小屋,體驗平面建構的樂趣。 活動准備 各色長方形、正方形若干,積木一套。 活動過程 1.教師用積木建構一些小屋導入活動,與幼兒共同欣賞,激發創作的興趣。 教師:我們是用什麼形狀來搭小房子的?還可以搭出怎樣的造型? 2.師幼共同討論撕正方形及三角形的方法。 (1)在長方形紙上與寬邊平行撕,成正方形;在正方形紙上對角撕,成三角形。 (2)提醒幼兒撕的時候盡量做到與邊平行,對角線准確,把握好撕的速度。 3.幼兒操作練習,教師給予幫助、指導。 引導幼兒用撕好的正方形、三角形紙先在底版紙上拼搭,再粘貼成小屋,鼓勵幼兒大膽創作。 4.在建築角展示幼兒作品,集體欣賞評價。 活動建議 ☆活動延伸 可將幼兒作品用於游戲活動,根據幼兒自己做的平面設計圖,在建築角搭建積木,增加游戲趣味性。 ☆領域滲透 在活動中將平面造型與立體建構想結合,滲透建構意識。
⑥ 怎樣用紙盒做小房子
1、把紙板箱拆開,從上面剪下所需要紙板粘成左下圖所示的房子外形的盒子,注意兩側剪裁出三角形拱起的屋頂。
特別提示:正確使用刀具,避免意外發生。
⑦ 兒歌可愛的房子教案反思
俗話說「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審視,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才能不斷豐富自我素養,提升自我發展的能力。 星期三早上我進行了一堂語言兒歌活動《小房子》,這是一首帶有擬人化並且充滿童趣...的兒歌,形象將實際生活中的建築物房子比喻成一個有生命的胖娃娃,幼兒在學習時不僅能體驗到這種擬人的樂趣,還能從中發散思維同樣用擬人的態度去觀察生活中的其他物品。 在活動中,幼兒參與性高,能積極發言,並且能延伸到貼近生活的其它方面,但是也還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活動結束後,我認真細想活動過程中的每個環節,聆聽指導老師給與的意見和建議,引起了自我的一些反思如下: 活動的亮點: 藉助教具-------幼兒形象的感受兒歌內容和意境。 在活動開始之初,我就利用教具房子圖片作為背景,又出示房子娃娃,形象地將二者結合,幼兒更能容易明白兒歌的內容和所要表達的意境、情感。對於這樣的引導,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很好的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活動延伸--------學會用擬人化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常態物品。 學會用「××是它的××」是本次活動的重難點,為了將本次活動的難點有效突破,我將活動中出現的房子延伸至生活中的其它物品,從兒歌中看待房子的擬人角度學會去看其他事物。 活動中的不足: 引導不夠流暢--------沒有將活動內容逐層滲入,缺少過渡的自然性。 在活動初始設計的時候,每個環節都是為下一個環節做准備,然後由於自己教學活動經驗的不足,在每個環節過渡之間不能做到自然而然的對接,語言略顯生硬,導致總是活動總是有跳躍的感覺,幼兒在接受時可能會產生疑惑。因此,在以後的語言活動中,如何把活動中的每個環節能做到一氣呵成,是今後需要努力和加強的地方。 過於平穩---------整節活動沒能將幼兒學習的氣氛調動到最高點。 一堂好的學習活動幼兒的學習氣氛也是很重要的,要是孩子們總是顯得很「規矩」,那麼這堂活動的效果就會降低。而這次活動整體設計的比較平淡,總體是圍繞房子娃娃而展開的,雖然幼兒願意說也喜歡說,但是要是學習氣氛不高,孩子們在活動過後容易忘記,並且很難去突破活動的難點。要是在活動中能夠在設計一個比較有意思也與內容相關的小游戲,效果也許會更好。 教具顏色過於繁亂-------- 分散幼兒的注意力。 本次活動中需要的教具很多,又需要圖譜的展示,因此,在活動先後出現的教具很多,而我卻將圖譜的顏色有的很多,一是分散了幼兒的注意力,而是顯得教具有點繁瑣。應該將圖譜顏色集中在兒歌中提到的綠色和紅色,再適量加點其他顏色就可以了,太多顏色會造成視覺的審美疲乏。 或許是急於求成,總是做不好的,深知自己存在著很大的不足,但是這都是我以後前進的動力和方向。反思的收獲在於有了改進的機會,才會有提高的機會;有了提高的機會才會有收獲、獲得的機會,這就是我們新教師應該做好的,在不斷反思、不斷改進中成長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