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衣服發型 » 投石機的簡單結構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投石機的簡單結構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8-09 05:53:59

㈠ 古代沒有彈簧, 拋石機是怎麼彈出去的

在自然界中,人類並不是最強大的,但卻是最聰明的,因而才能夠成為取得令人矚目的文明成就。早在原始社會時,古人便已經能夠利用自己的智慧來提升自己的“武力值”,用於獵殺動物和擊敗敵人。

談及拋石機這樣的“黑科技”,不得不對一件古人的狩獵工具:石球。

顧名思義,石湫便是用石頭製成的球狀物。這種工具大概是經由石塊發展而來的,是用於投射的武器。在許家窯—侯家窯遺址中,曾出土有大量大小不等的石球。


所以說,即便古代沒有大型彈簧,但人們卻在生產和實踐中總結了許多知識,並將其用在發明和改良器械上。拋石機(投石機)這類戰場上的大殺器,即便是放在今天,也同樣具有相當大的威力。

㈡ 投石車的原理

投石車是利用杠桿原理拋射石彈的大型人力遠射兵器。

㈢ 製作投石車

我給的是投石機哦,投石車就加幾個輪子...... 1、竹簽N根 2、筷子 3、橡皮筋 4、透明膠 5、勺子1個 6、線1根 7、鑰匙圈 用竹簽和橡皮筋綁成兩個三角架(底面是三角形的錐體,三個面一樣大),將這兩個錐體用透明膠纏起底部,頂部用一根竹簽穿過,兩根竹簽夾住連接頂部的竹簽,做拋物桿,勺子用透明膠綁在拋物桿上,鑰匙圈套在線上,線套在載物桿後面的那一端。(拋物桿前面的長度大約是後面的3倍) 之後用力拉下鑰匙圈可發射! 全部



參考:http://..com/question/94205643.html(其實這也是我寫的) 原理看上面那位的... 絕對正版,仿冒必究!

㈣ 「投石機」是古代戰爭中常用的一種設備,它的結構可簡化為如圖所示的模型.某研學小組用自製的投石機演練

解答:

㈤ 古代神秘的攻城利器(一):城門緊閉怎麼破

隨著宋元時期火葯技術日臻完善,大量火炮武器運用到了戰場上,特別是管形武器的出現,如火槍、長炮等,逐漸取代了投石機。這款曾在戰場上發揮巨大威力的重型作戰裝備才慢慢淡出歷史舞台。

㈥ 投石器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利用杠桿原理,一端裝有重物,而另一端裝有待發射的石彈,發射前須先將放置彈葯的一端用絞盤、滑輪或直接用人力拉下,而附有重物的另一端也在此時上升,放好石彈後放開或砍斷繩索,讓重物的一端落下,石彈也順勢拋出,此種拋石機經由伊斯蘭地區傳入中國而被稱作「回回炮」。

到了14世紀中期,有的拋石機能拋射將近1000磅(約454公斤)重的彈體,威力巨大。近代試驗表明,吊桿長50英尺(約15.2米),平衡重錘為10噸的拋石機能將200到300磅(約90-136公斤)的石彈拋射約300碼(約274米)的距離。

(6)投石機的簡單結構圖片擴展閱讀

相傳拋石機發明於周代,叫「拋車」。據《范蠡兵法》記載,「飛石重十二斤,為機發,行三百步」。石彈出現更早,也就是先有「彈」後有「機」。新石器時代出土文物中,有一些經過打制加工過的石塊,就是原始人使用的「石彈」,不過那時只用於拋擲。

「炮」問世以後,成為戰爭中的重型武器。三國時,各國君臣都十分重視拋車的製造和使用。著名的官渡之戰中,曹軍運用一種可以自由移動的拋車,擊毀袁軍的櫓樓及戰車,這種威力強大的拋車被稱為「霹靂車」。

當時的拋車多數是將炮架固定在地面上或底座埋在地下施放,機動性差,安裝費時費力。後來為了便於移動,在炮架下面安裝了車輪。又因為炮架笨重,要隨時變換拋射方向,仍是十分麻煩的事情。為此,人們發明了「旋風拋車」。

這種拋車的炮栓能夠水平移動和旋轉,可向各個方向拋擲石彈,又稱為「旋風炮」。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將炮安裝在車上的「拍車」,或將炮安裝在船上的「拍船」,可以隨軍機動作用,成為當時的重武器。隋朝末年,魏公李密命令護軍將軍監造拋車,一次製造了300架,稱為「將軍炮」。

這種器械的投射力來自沉重的配重物的重力,而不像投石機和弩炮那樣來自於繩索的扭力。大約自12世紀中葉起,拋石機就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投石機。對於拋石機的偏好可能是由於它可以將重達300磅(136kg)的石彈投射出去,比起最大型的投石機所能發射的石彈要沉5~6倍。

約瑟夫斯時代的投石機所發射的石彈毫無疑問可以摧毀塔樓和雉堞——這要集中多台投石機長期密集轟擊才行。可是由拋石機所發射的一塊重達200-300磅(91-136kg)的石彈就足以撼動最為堅固的磚石結構的防禦工事。

拋石機主要用於摧毀堡壘護牆的上部結構,結果就可以用雲梯或其他方式越過城牆。而投石機,由於其射程較長,主要用於給城鎮防禦工事內部的人員或住宅造成破壞。

通過在一定尺寸的模型上的實驗以及其他來源,我發現,最大號的拋石機——其桿臂長度接近50英尺(15.24米),配重達到2萬磅(9.07噸),能夠將200-300磅的石彈投射出300碼遠(274米)。照我的觀點看來,這種器械的射程是達不到350碼(320米)的。

拋石機上總是有一條擲彈帶以安放彈丸。擲彈帶使得投石機的威力倍增,彈丸的射程因此而增長了一倍。拋石機的威力來自其桿臂、重量合適的配重以及擲彈帶。其桿臂在釋放滑鉤之後,緩緩的以直徑很長的圓形回轉,不必藉助任何手段就達到了投石機較短的桿臂所能達到的(末端線)速度。

拋石機的擲彈重量是由其配重控制的。這種拋石機的威力幾乎沒有上限,限制因素只有器械本身的強度和操作的要求。從中世紀的作家那裡可以找到無數的記載,將死馬拋進被圍城池,以期引起瘟疫——毫無疑問只有拋石機才能用於此種目的。

一匹小馬的重量約為10英擔(1120磅=508kg)。由此,我們可以對拋石機所能拋射的巨石或石彈的大小有個概念了。

當我們設想使用一台拋石機將馬擲過城牆,我們就應相信斯岱拉的說法 ,「1376年熱那亞派駐塞普勒斯的軍隊中,除了其他的巨型器械之外,有一部能發射12英擔(609kg!)巨石的器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投石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拋石機

㈦ 中國古代攻城戰爭中常用的四種器械是什麼

古代軍隊攻打城池專用的機械化器具,能有效對城池防禦體系進行直接破壞或協助攻擊,常見的攻城器具有:沖車、雲梯、渡濠器具、投石車等等,它的出現,是古代技術的進步也是戰爭的需要。

投石車是利用杠桿原理拋射石彈的大型人力遠射兵器,它的出現,是技術的進步也是戰爭的需要。春秋時期已開始使用,隋唐以後成為攻守城的重要兵器。最初的投石車結構很簡單,一根巨大的杠桿,長端是用皮套或是木筐裝載的石塊,短端繫上幾十根繩索,當命令下達時,數十人同時拉動繩索,利用杠桿原理將石塊拋出,這就是古代的戰爭之神了(斯大林說炮兵是戰爭之神)。

中國戰爭史上投石車首次大規模使用,應當是李信(飛將軍李廣的遠祖)攻楚,楚軍秘密准備了大批投石車,當秦軍渡河時突然同時發射,無數尖利的石塊烏雲般砸向秦軍,二十萬秦軍全面潰敗,李信自己也兵敗自殺。後來戰國四名將之一的王翦,率領六十萬大軍,才攻下了楚國,可見當時投石車的威力,中國的投石車在宋代到達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