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說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你能想到哪位詩人
一提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詩人,腦海中立馬就出現了王維,這句話是著名詩人蘇軾對王維的高度評價,也概括了王維詩歌的特點。王維是唐朝詩人,他早年積極入世,有著宏大的政治抱負,渴望建國立業。經歷過安史之亂以後,四十多歲的王維特地在長安東南的藍田縣輞川建立了一棟小別墅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更渴望過上田園之樂的生活。
② 鹿柴的簡化圖
表現手法:以動襯靜,以局部襯全局 描繪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夕陽返照下的幽靜景色
③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出自王維哪一首詩,描寫的是什麼地方什麼季節的景色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注釋] (1)山居:山中的住所,即指作者隱居的輞川別墅。暝(ming明):晚。(2)空山:寂靜的山林。新雨後:剛下過雨過後。(3)晚來秋:是說新雨過後,晚風吹拂,秋意更涼。(4)竹喧:指竹林中的笑語喧嘩。浣女:洗衣服的女子。(5)下漁舟:指漁舟下水。(6)春芳:指春天芳菲美景。歇:消歇。(7)王孫:原旨貴族子弟,這里是泛指山居的人,當然包括王維自己在內。劉安《楚辭·招隱士》:「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這里的「王孫自可留」是反用其意,表明自己決意歸隱山中。
[簡要評析] 這首詩是寫山居秋天晚暮幽靜景色的,充滿了詩情畫意,並且從詩人欣賞的角度,還表現了勞動人民生活的情趣,一片盎然生機。這首詩寫秋天晚暮的景色,是在「空山新雨後」這一特定的自然條件下來表現的。首聯敘事,交代時間、地點、季節、氣候,整體描畫出秋雨初晴時山村中的清新景象。「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兩句摹寫自然景色的清幽靜謐。因為是「新雨後」,才有二、三兩聯景物的描寫:雨後晚晴,青天無片雲,明月的清輝酒遍松林;雨後水漲,山間石上,漫過清清的流泉。這時,竹林深處,笑語喧嘩,是洗完衣服歸來的婦女;遠處的蓮葉,在不斷地擺動著,是漁人放舟下水了。在一片動景中,寫出了山居的幽趣,生動活潑,自然諧美。這正是作為富貴閑人的王維所具有的美學趣味和生活特徵。所以尾聯,詩人自道其樂:芳菲的春天過去了,就隨它過去了吧,以留在山中,賞心悅目地優游自得的了。這里,詩人把秋光寫得和春光同樣的絢麗多姿,清新自然,別有一番境界。本詩是王維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作之一。全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後的黃昏時節山居生活的恬靜清幽,表現了詩人怡然閑適的心情。
④ 「鹿柴」的讀音是什麼
「鹿柴」的讀音是lù zhài,《鹿柴》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
⑤ 《鹿柴》這首詩讓你想到了什麼樣的畫面請用自己的話寫下來。
1、簡單版
在空寂的山谷里看不見人影,只聽到人說話的聲音;落日余暉照射進幽暗的深林,樹影照映在樹下的青苔上。
2、詳細版
「空山不見人。」
一個夏末秋初的日子,王維來到鹿柴附近的空山,步行許久,不見一人,感受到山裡大自然的寂靜和清幽。山風吹拂,清泉流淌,白雲在天空悠悠慢行,好一片愜意的境界。此時的詩人,早已遠離塵世的喧囂,心靈在寧靜當中,沉浸在美好的景色當中。
「但聞人語響。」
在這美麗的山水景色之間不知陶醉了多久,王維突然聽到了什麼聲音!
詩人不由得駐足,側耳傾聽,彷彿聽到了遠處有人交談的聲音,聲音並不大,仔細聽,卻又聽不清楚。原來在這空寂的山間,還有人在裡面啊。詩人心中暗想,高山流水,但願覓得知音。
「返景入深林。」
再抬頭,看到夕陽的余暉照到了樹林的深處,樹影婆娑,倒也顯出另一番別致的景色。
「復照青苔上」。
詩人看著夕陽下的樹林,再向前走,也留意到了路邊的青苔,在陰暗潮濕的角落處,也同時披上了一抹暗黃,夕陽的余暉也落到了青苔之上。
一瞬之間,詩人彷彿聽到了山間響起了一首歌曲,不由得低聲吟唱起來……
⑥ 古詩《鹿柴》的內容是什麼
《鹿柴》
唐代: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⑦ 《鹿柴》 王維古詩詩句是什麼
原文如下: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⑧ 《鹿柴》全文和作者簡介是什麼,快點,急!
鹿柴
作者: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鹿柴》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山水詩中的代表作之一,是他隱居輞川時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充滿了繪畫的境界,反映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塵世官場的厭倦。此詩的優長之處在於蘇軾評論王維時所說的「詩中有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