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長征路上紅軍翻過了哪些雪山
長征翻越了五座雪山,依次分別為夾金山(主峰海拔4950米,是中央紅軍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夢筆山(夢筆山埡口山頂海拔4047米),雅克夏山(海拔4443米),昌德山(海拔4283米),達古山(海拔4752米),是五座海拔4000米以上,位於世界屋脊,終年積雪的大雪山。
長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紅軍(紅一方面軍)為了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1]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斗,攻佔七百多座縣城,紅軍犧牲營以上幹部多達430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1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無人煙的草地、翻過連綿起伏的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到達甘肅與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宣告紅軍長征勝利結束。
Ⅱ 紅軍長征時所爬的雪山,過的草地都具體是什麼地方
草地在四川省西北部與甘肅交接處,縱橫數百里,四川松潘以北.,班佑地區之南,也叫松潘大草地。這里來海拔在2000米左右,沒有人煙,沒有樹林,沒有飛鳥。
當年紅軍從這里過去是非常艱難的,茫茫草地,一望無涯,遍地是水草沼澤泥潭,根本沒有路。這些草甸下面很可能就是泥沼。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拚命往上掙扎,會越陷越深,來不及搶救就會被污泥吞噬。
紅軍爬的五座大雪山,也都在四川,在四川阿壩州。第一座雪山是四川夾金山,第座大雪山---四川夢筆山,第三座大雪山---四川亞克夏雪山,第四座大雪山---四川昌德山,第五座大雪山---四川打古山。
其中最有名的是夾金山,夾金山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在小金縣南部,寶興之西北,懋功之南,理縣之西南,海拔4 500餘米,高入雲霄。如今的夾金山依舊寒冷無比,大雪不停歇。
(2)長征過雪山圖片簡單擴展閱讀: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斗,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
行程約二萬五千里,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Ⅲ 紅軍過了哪些雪山,詳細!!
翻過的山有18座,有:五嶺山地的越城嶺,雲貴高原的苗嶺、大婁山、烏蒙山、橫斷山脈東部的大雪山、夾金山、邛崍山、岷山、六盤山、藍山、大涼山、蘆山、終南山、羅山、名山、井岡山、岷山、英山
Ⅳ 長征途中經過的哪五座雪山
夾金山是中國工農紅軍萬里長征徒步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1935年6月12日下午,紅一方面軍一軍團2師4團在團長王開湘、政委楊成武帶領下,克服千難萬險,終於從夾金山南麓的磽磧鄉成功翻越夾金山,與正在執行任務的紅二十五師七十四團的一部,在山下的達維鄉的木城溝溝口地帶相遇。意外的相逢,為實現中國工農紅軍第一、四方面軍兩大紅軍主力的勝利會師奠定了基礎。
1935年6月12日,中央紅軍先頭部隊翻越四川夾金山。
1935年6月27日,中央紅軍先頭部隊翻越第二座大雪山---四川夢筆山。
1935年7月2日,翻越第三座大雪山---四川亞克夏雪山。
1935年7月6日,翻越第四座大雪山---四川昌德山。
1935年7月7日,翻越第五座大雪山---四川打古山。
Ⅳ 中央紅軍長征簡易手繪路線圖
1、先畫一些長征相關省份的地圖輪廓,如下圖所示。
(5)長征過雪山圖片簡單擴展閱讀
長征的由來
提起紅軍長征,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但對「長征」、「萬里長征」、「二萬五千里長征」這些概念是何時提出的,卻鮮為人知。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即紅一方面軍)開始實行戰略轉移後,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紅軍總政治部在所發的指示和命令中,並沒有把這次行動稱為「長征」,而是稱為「突圍」、「反攻」、「西進」等。
同年11月,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長王明,在莫斯科向蘇聯外國工人出版社中國部全體工作人員做報告時,把紅7軍團北上和紅6軍團西征稱為「長征」,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長征」概念。
1935年2月23日,紅軍總政治部在《告黔北工農勞苦群眾書》中,第一次把中央紅軍的戰略轉移稱為「長征」。5月,朱德在《中國工農紅軍布告》中盛贊「紅軍萬里長征,所向勢如破竹」,從而第一次提出「萬里長征」的概念。隨著中央紅軍長征里程的不斷增加,「長征」的定語由「萬里」逐步增大。
Ⅵ 有關紅軍長征中過雪山的資料
中央紅軍於1935年6月8日突破敵人蘆山、寶興防線,隨後翻越了長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夾金山。紅軍大多來自氣候炎熱、潮濕的南方亞熱帶地區,好多人以前從未見過大雪山,更不用說爬了。一開始見到雪山,的確非常壯觀。
白雪皚皚,一片銀色,雪連天,天連雪,全是雪的世界。可真正爬起來,卻一點也不覺得美了。大金山被當地老百姓叫做神仙山。他們告訴紅軍,只有神仙才能登越大金山。如果你能在山上張開嘴,山神就會把你掐死。總之,大金山是一座不可思議的山。鳥兒都飛不過去,人最好是別靠近它,但無畏的紅軍卻偏偏要與命運抗爭。
到了大金山的跟前,從山下就可看到覆蓋山頂的大雪,而且看上去這一大片一大片的積雪並不遠。開始人們根本意識不到要爬這么高。數月行軍,糧食不足,人也筋疲力盡。爬山起初似乎還很順利,後來突然進入了冰雪世界。
雪山刺得人們睜不開眼睛,又沒有路,人們在冰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來,渾身無力,有的就這樣永遠地躺倒在雪山的懷抱里了。6月12日,中央紅軍先頭部隊終於翻過幾座大雪山,在北進途中與紅四方面軍先頭部隊勝利會師。
兩大主力會師後,紅軍總部將紅軍分成左右兩軍:左路軍由紅軍總司令朱德、總政委張國燾率領,經阿壩北進;右路軍由前敵總指揮徐向前、陳昌浩率領,經班佑北上。隨後,右路軍進入茫茫的毛兒蓋大草原,這又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大挑戰。
走了一天又一天,極目四顧,紅軍所看到的,除了無邊無際的野草外,沒有別的東西,而野草下面則是渾水深達數英尺的沼澤。死草堆上又長出了大片野草,誰也說不上是不是幾百年來就如此。大樹小樹一概沒有,看不到 鳥類飛翔,聽不到蟲聲唧唧,甚至連一塊石頭都找不到。
這里什麼東西都沒有,只有無邊無際的野草,夏天任憑狂風暴雨沖打,冬天任憑大雪覆蓋。天空永遠密布烏雲,把大地襯托成灰暗而陰沉的地獄。"紅軍走出草地的時候,只剩下一支襤褸不堪、瘦得只有骨頭架子的部隊。
成千上萬的人咳得喘不過氣來,可是它還能一師又一師地擊敗軍閥部隊,稱得上是世界上最頑強、最結實、最有政治覺悟的老戰士,是歷史上一支無與倫比的堅強隊伍。
(6)長征過雪山圖片簡單擴展閱讀:
在長征中,紅一方面軍先後翻越了夾金山、夢筆山、雅克夏山、昌德山、打古山等5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
紅二方面軍在三大主力紅軍中最晚進入雪山地區,翻越的雪山卻最多。先後翻越了哈巴雪山(玉龍雪山)、大、小雪山、扎拉亞卡山、海子山、馬巴亞山、惡熱山、麥拉山、瓮水、邯坡等二十多座雪山。
紅四方面軍是最早踏入雪山地區的部隊,由於曾三次跋涉雪山草地,在雪線以上區域停留時間最長。紅橋山、夾金山、夢筆山、雅克夏山、昌德山、打古山、黨嶺山、巴郎山、鷓鴣山等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累計翻越雪山超過20次。
Ⅶ 紅軍長征過雪山的資料
紅軍在長征途中所翻越的雪山有73座之多,這里的雪山是指埡口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4000米以下的都沒有算。其中,在四川境內有67座,雲南有3座,甘肅有3座。
從整個紅軍來說,翻越的第一座雪山是1935年5月下旬紅四方面軍翻越的紅軍棚子雪山,位於四川阿壩州茂文縣境內的松坪溝。
紅軍棚子雪山以前沒有名字,就是因為當年紅軍經過這里時搭了一些窩棚,後來老百姓就把這座雪山叫作紅軍棚子。
紅四方面軍發動嘉陵江戰役之後,就西進岷江流域,佔領了北川河谷及茂縣地區。翻越紅軍棚子雪山是紅四方面軍為了迎接黨中央和中央紅軍並與之會合。
紅軍翻越第二座雪山是在1935年6月,由李先念率領的部隊為了迎接黨中央和中央紅軍翻越的理縣和懋功縣(現小金縣)交界的虹橋山。
紅軍翻越的第三座雪山是鷓鴣山,第四座雪山是夾金山。而僅就中央紅軍來說,共翻越了5座大雪山,其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是夾金山。
在所有紅軍翻越的雪山中,由賀龍率領的紅二軍團從四川省甘孜州得榮縣到巴塘途中的藏巴拉山是紅軍長征翻越過的最高雪山,其埡口海拔為4904米。
尤其震撼的是,紅軍在極度疲憊和飢寒的情況下,創造了連續4天翻越決益涅阿、伊則涅阿等4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堪稱軍事史上的奇跡。紅四方面軍兩次翻越夾金山,3次翻越亞克夏山、夢筆山、打鼓山等4座雪山。
紅軍是在沒有路、沒有糧、沒有衣物和「前有圍堵後有追兵」的情況下進入雪山草地的。很多戰士都來自南方,雪域高原六月天還在下雪,加上高原反應、極度疲憊、沒有衣服穿和嚴重缺糧等因素,導致很多戰士都沒有挺過來。
(7)長征過雪山圖片簡單擴展閱讀:
雪山的惡略環境:
天氣寒冷、空氣稀薄、雨雪交加、道路艱險,是雪山地區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徵。以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翻越的夾金山為例。
其位於四川省西部,海拔約4500米,終年積雪,空氣稀薄,沒有道路,沒有人煙,天氣變幻無常,時陰時晴,時雨時雪,忽而冰雹驟降,忽而狂風大作,有「神山」之稱。
聶榮臻在回憶翻越夾金山時寫道:「上午爬山,開始是原始森林,一片片,一叢叢,鋪撒在浩瀚的六月雪中,奇特的景色把人們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大家勁頭很足。
但一過中午,天氣驟變,先是大霧,隨後是毛毛細雨,轉眼又變成了霏霏白雪,隨風狂舞,紅軍戰士一個個都變成了雪人。尤其到了傍晚,天氣奇冷,我們把能穿的都穿在身上。」
再如紅2、紅6軍團翻越的哈巴雪山,其位於橫斷山脈南端,到處是被金沙江、瀾滄江激流沖刷而成的溝壑峽谷,陡峭異常。
許多雪峰海拔5000多米,主峰則高達5500米以上。寒風吹起山上積雪,宛如一條玉龍在天際飛舞。紅四方面軍在西進甘孜途中翻越了橫亘在丹巴、道孚之間的黨嶺山。
黨嶺山為折多山主峰,海拔5000米左右,上山下山約100公里。當時處於最寒冷的季節,翻越黨嶺山途中,風雪無情地向著飢餓、寒冷和疲乏的紅軍隊伍撲來。
《朱德傳》中記載:「部隊迎著風雪,向直插雲天的陡峭冰峰攀登。越往上路越陡越滑,空氣越稀薄,越覺得喘不過氣,頭暈腦脹、四肢無力。
到山頂時已是中午,但太陽完全被遮住,加上風雪彌漫。就像傍晚一樣昏暗。接著便是漫漫長夜,狂風雪浪一陣陣襲來,不少戰士被暴風雪吞噬。」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過雪山草地:鑄就長征的不朽豐碑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解碼長征:翻越雪山為什麼難
Ⅷ 紅軍在長征時翻過了哪些雪山
長征翻越了五座雪山,依次分別為:
夾金山,主峰海拔4950米,是中央紅軍翻越的第一座雪山。
夢筆山,夢筆山埡口山頂海拔4047米。
雅克夏山,海拔4443米。
昌德山,海拔4283米。
達古山,海拔4752米,位於世界屋脊,終年積雪的大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