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衣服發型 » 簡單的八景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簡單的八景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8-17 05:15:27

❶ 申城(信陽)八景有哪些(附配詩)

一下文字是我復制,圖片是我自己照的。單擊放大觀看。

有關資料表明,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信陽知州張鉞有感於信陽風光之美,揮毫寫下了八首詩:《賢嶺松風》、《浉河泛月》、《申塔朝暉》、《奎樓晚照》、《龍潭瀑布》、《雷沼噴雲》、《龜山晴雪》和《長台古渡》。從此這八首詩描繪的風景就成了「信陽八景」,200多年來,一直為信陽人津津樂道,如數家珍。

賢嶺松風

賢山位於河南省信陽市浉河區湖東辦事處賢山村,距市區10公里。海拔600米,森林覆蓋面積90%以上。賢山一名賢隱山,賢者,即指漢周磐。周磐字伯堅,後漢安成人,和帝時舉拜謁者,遷陽夏重合令。周磐後因思念母親,無心做官,便辭官返鄉,隱逸在此,故名賢隱山。賢嶺松風是信陽古八景之一,前人有《賢嶺松風》稱贊道:「昔賢高隱處,遺嶺檀清幽。松密煙速望,風翻翠欲流。梵間多寶剎,坐愛滿林秋。疑是蓬萊境,申南作勝游。」整個賢嶺上下,滿山遍野都是松樹,俗稱平頂松,樹干不是聳直挺拔,而是虯曲萬狀,千姿百態。微風拂動,濤聲四起,令人賞心悅目。清嘉慶年間南汝光道道尹張灼游賢山親題「賢嶺松風」四字,刻石立碑於賢山東嶺下入山處。賢山上有賢隱寺、賢隱洞、鹿澗、碧乳泉、仙人床、丈人石等名勝古跡。

浉河泛月

浉河,古稱訾(zi)水。原為小溪,古時候有一位隱士叫胡超,居住此小溪邊,很有威望,眾人贊之為師,稱小溪為師溪,南北朝時期改名為浉溪,齊建武二年改稱浉水,後稱浉河。浉河最早源於浉河區譚家河鄉與湖北省應山交界的韭菜坡,為淮河的主要支流。浉河全長141.5公里,流域面積2070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飛沙河、五道河、東雙河、杜河等。「浉河泛月」為信陽古八景之一,古時文人張鉞有《浉河泛月》詩贊道「雙槳盪晴川,蟾光散暮煙。珠隨天山滿,鏡向水心圓。桂席飛杯斝,蘭言勝管弦。映淮良可賦,同時對清漣。」

申塔朝暉

何代留孤塔,千霄不記層。

蔥蔥佳氣合,藹藹曙光凝。

玉樹風堪倚,金莖露可承。

此邦多彩筆,特立看飛騰。

這是一首詠信陽八景之一「申塔朝暉」的詩。申塔,原在武廟街報恩寺中(現在勝利路與解放路交口處附近),因塔磚上有「隋」字,所以相傳為隋時所建。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曾經對此塔轟擊過三炮,使塔身上部略有傾斜,但仍巍然屹立。可惜的是,文化大革命期間,申塔被當成「四舊」,給徹底「破」掉了。尤其是「古申伯國」碑,碑文系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書寫的。由於年長月久,其碑文下邊的兩個大字也都被風雨剝蝕得僅可辨認。盡管如此,真跡尚存,是信陽特別重要的文物古跡,但也沒有倖免。這實在是信陽人民遺恨千古的事情。

奎樓晚照

從現有的資料來看,奎樓應建在信陽的老城牆上,其具體位置可能在今天浉河公園沿河大道處。信陽今天殘存的老城牆位於西關大橋旁的沿河大道,從城牆所用的條石來看因為明朝所建。

龍潭瀑布

龍潭瀑布位於河南省信陽市浉河區浉河港鄉。距信陽市25公里。沿信應公路可達。早在清代乾隆年間就被列為「信陽古八景」之一,素有「豫南第一泉」之稱。瀑布上游有小一類水庫,瀑布下游有二座小型水庫相連。白龍潭瀑布深處峽谷之中,瀑布崖中間有巨石突出,瀑布噴擊其上,飛灑細如珠璣,作園傘狀迭落潭中,終日不絕。若是大雨過後,山洪傾瀉,百川之水,交匯龍潭,瀑布崖前濁浪滾滾,景色異常壯觀。歷代文人墨客來這里遊玩題詠,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明代大文學家何景明先生的裔孫,清光緒年間進士何傳中的《龍潭瀑布》詩最為有名:「瀑布峰頭好倚欄,白龍潭下幾重難。人間天下無雙處,浪漏乾坤壯大觀」。

雷沼噴雲

震雷山位於信陽市南部郊區,浉河南岸,離市中心6公里,面積19.4平方公里。2004年被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目前正在開發建設中。震雷山地形復雜多樣,自然景觀奇特,歷史遺跡、人文景觀眾多,三河環繞,山青水秀,風光旎旖,休閑度假、登山觀光,可謂好去處。震雷山頂上的有兩個石沼,其水清冽,洋溢無增減,每天陰,雲自沼出,天將下雨即有浮雲籠罩,由於景象奇特,相傳有龍潛於內,人以石投下,則砉然作聲,如雷震一樣。故稱「雷沼噴雲」,為信陽八景之一。公元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信陽知州鉞揮毫寫下了《雷沼噴雲》,詩曰:「鴻鈞通竅處,雷沼在山巔。薄靄初浮水,濃雲已布天。篆絲重疊吐,簇練立空懸。散作崇朝雨,滿山溉茶園。」

龜山晴雪

龜山位於河南省信陽市浉河區五星辦事處,距市區5公里。為信陽四大名山之一,海拔162.2米,因其外形象龜,故名龜山。龜山處在浉河與界河的交匯處,兩河水從山下流過。每逢冬雪過後天氣轉晴之時,站在高處或河邊眺望,龜山酷似一隻玉堆甲背的巨龜在河邊昂首西望,龜山晴雪是古代信陽八景之一。清代詩人郭際雍贊雲「日觀冰花聚,龜山態不群。紈妝浮霽色,玉甲帶寒雲。煙淡遙嵐樓,晶明近郭分。東郊堪縱眺,曠與令人醺。」信陽知州張鉞贊此景雲:「玉屑朝初霽,龜山近可尋。微青依淺瀨,積素入空林。氣與初陽動,塵無一點侵。祗應雪片石,把易契天心」。

長台古渡

信陽八大景之一——長台古渡,位於平橋區長台關鄉淮河北岸,長台古渡的埠口確切位置在小南門口外邊十幾米處,古長台城牆已於1958年徹底拆毀殆盡。歷史上淮河窄而深,湍湍河水長年不斷,由於歷年洪水成災,河床被濤濤河水逐年擴寬。解放以後黨和政府為確保長台古鎮和鎮中居住的二千多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每年都撥巨款砌壘護河堤壩,現在老渡口遺址盪然無存。長台古渡,古稱「長台渡」,是明清時代重要的淮河渡口,是鹽、糧及其他物資的集散地,因而兩岸炊煙裊裊,湖光山色,翠柏成蔭,成為信陽八景之一。清代信陽知州、詩人張鉞贊曰:「臨淮呼野渡,桐柏發源長;漲急篙能沒,波平葦可航;煙光通夾岸,雲影泛中央;四牡津常問,溯洄意不忘。」

❷ 昆明「八大景」是哪些

昆明「八大景」是:石林、滇池、九鄉溶洞、世界園藝博覽園、雲南民族村、翠湖、大觀樓、西山。

一、石林

石林風景名勝區,位於路南縣境內,距昆明市86千米,景區由大、小石林、乃古石林、大疊水、長湖、月湖、芝雲洞、奇風洞7個風景片區組成。是一個以岩溶地貌為主體的,被人們譽為「天下第一奇觀」。

二、滇池

滇池位於昆明市南的西山腳下,其北端緊鄰昆明市大觀公園,南端至晉寧縣內,距市區5km,歷史上這里一直是度假觀光和避暑的勝地,素稱「五百里滇池」,是中國第六大內陸淡水湖。

三、九鄉溶洞

九鄉溶洞位於昆明市宜良縣,景區距離宜良有40多千米的路程。九鄉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是雲南省新興的以溶洞景觀為主、溶洞外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民族風情為一體的綜合性風景名勝區。

四、世界園藝博覽園

世博園是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的展覽基地,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位於昆明東北郊,距離市區6公里,匯集世界各地園藝成果。含中國館、國際館、人與自然館、科技館、大溫室五大場館。是一個具有「雲南特色、中國氣派、世界一流」的園林園藝精品大觀園。

五、雲南民族村

雲南民族村位於昆明市西南郊滇池之濱的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內,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佔地面積89公頃,距市區8km,背靠滇池,與西山森林公園、等著名風景區隔水相望,是雲南省新興的旅遊度假勝地和展示雲南26個民族社會、文化、風情的窗口。

六、翠湖

翠湖位於昆明市五華山西麓,佔地面積352畝。湖東北有「九泉所出,匯而成池」,故又名「九龍池」。堤畔遍植垂柳,柳枝拂面,湖內多種荷花,藕花飄香,舊有「十畝荷花魚世界,半城楊柳撫樓台」之聯,被譽為「城中碧玉」。

七、大觀樓

大觀樓位於昆明市區西部,距市中心約6km。始建於康熙年間,因其面臨滇池,遠望西山,盡攬湖光山色而得名。園中題匾楹聯佳作頗多,由清代名士孫髯翁所作180字的長聯,垂掛於大觀樓臨水一面的門柱兩側,號稱「古今第一長聯」。

八、西山

西山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滇池旅遊度假區核心景區之一,位於昆明市西郊15km,由華亭山、太華山、羅漢山等組成。相傳古時有鳳凰停歇,見者不識,呼為碧雞,故也稱碧雞山。又因形狀像卧佛,也叫卧佛山。

❸ 東莞八景的民間八景


黃旗山海拔189米,形似旗展,唐代以前稱「黃嶺」,是東莞的象徵。「黃旗山頂掛燈籠」是民間傳說的東莞八景中的第一景。傳說在過去,在黃旗山頂上有一棵千年古榕,因年久心空,滿山遍野的小螢火蟲飛累了都飛到樹洞棲息,抱成一團,夜間遠看如燈籠一般,奇景傳播遠近,故成為東莞八景之首。山下有始建於宋代的黃旗觀音古廟,逢年過節,遊人如潮。山麓尚存古井,名「廉泉」,傳說飲廉泉水,可使人變得廉潔。
市橋在北宋原名德安橋,是莞城的鬧市所在。橋的兩旁是小販攤檔,水陸的茶居酒店集匯之地,故被人們稱之為市橋。遙想當年,橋上兩邊街市熙熙攘攘,橋下河水清流淌涌,船隻往來絡繹不絕,構成一幅和諧、美麗的動人畫面。特別是每年春風拂面、春雨連綿、春水上漲的時候,在市橋河上,波瀾洶涌之聲可聽,船夫槳櫓之聲可聞,樓懸荇藻之景可見,一派春江水漲的美好景象。
現在的市橋路是一條非常熱鬧的步行街。
市橋春漲,另有一說是「施橋春漲」。施橋在黃旗嶺下,附城戙船澳前,此處原有河,水向東流,河上有橋名施橋。但據明清東莞舊志,均寫作「市橋春漲」。明盧寬有《市橋春漲》詩雲:. 虹橋歷年知幾許?橋頭趁市人如雨。三春潦漲從天來,飛湍激漱中流柱。中流砥柱立不難。豈畏怒浪高如山,古今豪傑經過此,何人只手迥狂瀾。 原位於莞城西城樓側的鳳凰台也是東莞舊八景之一,名為「鳳台秋濟」,俗稱「鳳凰台上金雞叫」。原址在宋朝時建有上清觀,旁邊有雁塔,凡有中舉者均在塔碑上題名。傳說山上有鳳凰草,曾引鳳凰來,故名鳳凰台。
400多年前,明代文人雅士在此成立「鳳凰書社」,並經常來此吟詩作對。
到了清朝末年,鳳凰台就已經倒塌了,只剩下了台基。旁邊的雁塔和上清觀也想及相繼毀於「文革」時期。事隔十多年,東莞人認為鳳凰台是東莞詩脈所在,是東莞文化的重要象徵,故重修鳳凰台,並在鳳凰台所在地,修建文化宮、青少年宮、工人文化宮等文化建築,當時的鳳凰台是在文化宮半山處的一座銅制鳳凰雕像。在建設西城樓文化廣場期間,原有鳳凰銅像拆除搬遷。2005年元旦,東莞市人民政府在文化廣場二期建築物圓形廣場中央重建如今所看到的鳳凰台雕塑。
黃江鎮最高的山是「寶山」。寶山古稱慮山,又名蘆山。位於黃江鎮東部,橫貫黃江、樟木頭、塘廈三個鎮。 寶山因產銀礦,古人曾在此煉銀而改名寶山。何時及何人開采已無資料可查。寶山除產銀礦外,它自古還以瀑布而揚名。主峰東側有芙蓉寺(今已成遺址),寺前有潭,名寶潭。飛瀑自山崖瀉下,沖擊著中空的石瓮形巨石,奔響如雷,瓮中水花激濺,狀若芙蓉,故有「寶山石瓮出芙蓉」的盛景。是東莞古八景之一。清代中後期,石瓮終於被沖破。
清代是寶山風景全盛期,當地人自立了古剎、石瓮、靈鳥、仙床、龍潭、石井、廚洞、松徑等八景。現景點不存,但山色依然秀麗,吸引著眾多遊客。
然而,遺憾得很,久歷滄桑的寶山的一些名勝古跡早已殘缺不全了。石瓮於數十年前遭雷擊而崩塌,百尺飛瀑也變為涓涓細流,芙蓉涌現的奇觀也不復在。山亭及芙蓉古寺亦空餘遺跡,遊人只有對之興嘆而已。此外,山下的一個曾是元代官府煉銀的石瓮場,如今也只餘一個深深的山洞,當地鄉人稱之為「坑窟」,相傳這就是當年采銀的坑洞。
水濂山森林公園位於市中心以南 8 公里處,水濂山舊稱彭峒山,海拔 378.8 米,方圓十餘里,山崗連綿,岩石嶙峋,因昔有彭公樓隱於此,故名彭峒山。彭峒水簾,是明代東莞八景之一。
山上有泉,水清冽味甘;有古峒山寺,規模宏大,遺址保留完好。半山處有觀音廟,驅車可直至廟前。山顛飛瀑懸瀉十餘丈,形如水簾,四時不絕。山澗多藤蘿,橫垂峭壁。泉水繞廟後左側,注入芙蓉澗。飛瀑流泉,淙淙崢崢,音如琴聲。山上林木陰翳,花草茂盛,松響助涼。水濂山森林公園現己列入市五大森林公園之一。
講述了一個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一對新婚燕爾的夫妻十分恩愛,夫妻倆靠丈夫出海捕魚為生,由於丈夫每次出去都要很長的時間才回來,妻子相思成病,每日站在金牛山蟹殼岩上盼望出海謀生的丈夫歸來。有一天,妻子到岩洞內的井邊汲水,忽然看到井水裡映出一葉歸帆,船頭站著的人竟是自己的丈夫,跑到碼頭去看,果然是自己日夜思念的丈夫歸來,認定是井神顯靈。海月岩公園位於厚街涌口村。金牛山上的「海月風帆」是東莞老八景之一。整個公園面積三百多畝,裡面有氣勢雄偉的三清殿、金壁生輝的海月殿、綠水盪漾的海月湖和迂迴曲折的九曲橋,是遊人休閑,清心養神的好地方。
金牛山是座高十丈,周一里的紅石質山崗,造型奇特。蟹殼岩上刻有「海月岩」三字,為宋紹二年(1132年)刻,岩下有一石井,曾有「海上風帆落井中」之說,現增設了雕塑、樓亭等景點。
靖康海市亡人趁——這個東莞舊八景的故事比較簡單,說是在虎門望出去的那一片海,曾經叫做「伶仃洋」的那一塊,文天祥的詩句「惶恐灘頭說惶恐,伶仃洋里嘆伶仃」就是說的這里。這里也曾叫做「靖康海」。 相傳這里以前有時候在海面上會出現一個集市人來人往,買賣的、走路的、肩挑的、推車的、好像很熱鬧的樣子。當時的人們就說這是一個鬼市場,都是那些鬼來趁墟。所以就有了「靖康海市亡人趁」的這個說法。那應該是一種「海市蜃樓」的現象。
靖康海市極之神奇,據清代周天成等著的《東莞縣志》載:「海市多見靖康場,當晦夜海光忽生,水面盡赤。有無數燈火往來,螺女鮫人之屬,喧喧笑語。聞賣珠鬻錦數錢量米之聲,至曉方止。」(註:原無標點符號)在歷代有關海市蜃樓的描述中,只有影像的描述。在海市蜃樓出現的同時,還能聽到各種聲音,則只有靖康海市才有。靖康海市的奇異獨特還在於:「靖康海市,又與青州不同。靖康海市見於夜,青州見於晝。」(註:志書所提及的青州,疑為山東省青州)古人無法解釋海市蜃樓的成因,便附之以鬼神之說,認為是海上的神仙進行的珊瑚之市,又以為那裡過去有沉沒的陸地,當月出時便有鬼物就海中為市。故此,靖康海市又有「珊瑚夜市」、「沉州夜市」之稱。 覺華煙雨曾被評東莞八景之一,地點現在中堂開達玩具廠內,原廣虎公路,中堂至斗朗路段旁,此景現已沒有。相傳在一千多年前,羅浮山有一隻仙鵝飛走,覺華寺里有一個和尚歷經千辛萬苦,跟蹤至泊洋海面附近一個地方,只見那隻仙鵝停了下來,轉眼就不見了。那時候泊洋村一帶還是海洋。從這時起,每年都有一船稻穀在泊洋海面沉沒,而沉掉那船谷的主人就很快發跡起家。這只仙鵝落腳地方是一塊福地,就在這里興建覺華寺。
覺華寺在市西十五里(即中堂)。宋紹興初(1131年),徐邦彥得到一個觀音像,把她供奉在江流堂,縣令張勛叫和尚宋鑒給他求得存放在覺華寺,和尚妙縣建築了一座殿閣,李濤為他作證。咸淳二年(1266年)將侍郎徐淵授意何漢濤施捨田地八十畝給覺華寺,當時殿宇寶塔直上雲宵,從遠處觀看,隱隱約約,像在煙霧中一樣,故名覺華煙雨。明朝正德五年(1510年),寺里的田地被人搶去。嘉靖初年(1522年),這座寺就被廢棄了。
明初東莞詩人陳靖吉題《覺華煙雨》七絕二首:
其一:江心樓閣梵王宮,三千世界疑虛空。漁村相對一水隔,竹籬茅舍有無中。
其二:半開霧景更奇特,遠處參天青歷歷。一圖水墨海天秋,今古不知誰卷得。
黃裳《覺華煙雨》七絕詩:
叢林幽寂枕江隈,煙雨蒙蒙晝不開。過客不知蘭若處,但聞鍾馨數聲來。

❹ 誰有眉州八景的圖片啊急!急!!

蘇祠瑞蓮http://www.msxh.com/content/2007-11/17/20071117144306.htm

靈岩石筍http://www.scqe.ccoo.cn/

蟆頤晚照http://www.51743.cn/area_intro.jsp?id=167

松江野渡http://www.augoa.com/dispbbs.asp?boardID=3&ID=9437

峨眉霽雪http://www.3608.com/Article/2007-4-5/091412455.html

其他的找不到

❺ 燕京八景 是哪八景

燕京八景的說法始於金代,當時的八景指:太液秋風,瓊島春陰,金台夕照,薊門飛雨,西山積雪,玉泉垂虹,盧溝曉月和居庸疊翠。

之後元明各朝的八景名稱基本大同小異,到了清朝,乾隆御定八景為:瓊島春陰,太液秋風,玉泉趵突,西山晴雪,薊門煙樹,盧溝曉月,居庸疊翠,金台夕照,並且於各景點設立石碑,這就是今天常說的燕京八景,下面分別說說八景御制碑的現狀。

瓊島春陰碑位於北海公園內,具體位置在瓊華島東側,從公園東門進入過了陡山橋右拐就是。正面是瓊島春陰四字,背面有御制詩一首:艮岳移來石岌峨,千秋遺跡感懷多。倚岩松翠龍鱗蔚,入牖篁新鳳尾娑。樂志詎因逢勝賞,悅心端為得嘉禾,當春最是耕犁急,每較陰晴發浩歌。

西山晴雪碑位於香山公園內,朝陽洞山路的右側,離半山亭不遠,正面題西山晴雪,背面有詩一首:久曾勝跡紀春明,疊嶂嶙峋信莫京。剛喜應時沾快雪,便教佳景入新晴。寒村煙動依林裊,古寺鍾清隔院鳴。新傍香山構精舍,好收積玉煮三清。此碑雕刻精美,保存完好,因位置較偏,背後有塗鴉痕跡。

薊門煙樹景色也早無存,而且具體位置爭議很多,但是石碑還在,位於現在的薊門橋元大都遺址公園內的土城上。此碑較之北海香山的要簡陋的多,而且風化嚴重,字跡不清。

盧溝曉月碑位於盧溝橋,保存完好,並且恢復了碑亭。八景中以盧溝曉月最為賞心悅目,當然最好是八月十五的晚上來盧溝橋賞月。

目前為止八景中唯一失蹤的御制碑是居庸疊翠,如今居庸關景區所立的石碑都是新做。

金台夕照的具體位置歷來說法很多,到了乾隆時期地點被定在朝陽門外,並立碑記之,金台路等地名就是由此而來。可惜後來古跡不存,無人知道確切地址,直到後來CBD修建某中心時石碑才被挖出,並被立於原處,正面為金台夕照四字,背面有詩一首:九龍妙筆寫空濛,疑似荒台西或東。要在好賢傳以久,何妨存古托其中。豪詞賦鶩誰過客,博辯方盂任小童。遺跡明昌重校檢,辜然高望想流風。

八座御制碑中有兩座是一般百姓看不到的,一座是玉泉趵突碑,此碑位於靜明園內,也就是傳說中的玉泉山,此為禁地,可以從頤和園西堤遠觀一下。

最後一景是太液秋風,此景其實和北海挨著,在中海,水中有一涼亭叫水雲榭,中間立著御制碑。背面有詩一首:微見商颸蘋末生,鏡欄玉蝀影中橫。非關細雨頻傳響,何事平流忽有聲。爽入金行閭闔表,波連瑤渚趯台瀛。高秋文宴傳佳話,已覺犁然今昔情。此碑最為神秘,四面臨水,目前還沒有見有御碑照片傳出。遠觀此景的最佳位置在北海團城。

綜上所述,清乾隆所定燕京八景其實只餘六景,金台夕照和薊門煙樹名存實亡。而八景御制碑如今還有七座,居庸疊翠碑不知去向。

(5)簡單的八景圖片擴展閱讀

燕京八景得名於金代明昌間,金章宗在山河見遊走、吟詩,從燕京風物中選出八景,並親子題字,「玉泉垂虹」、「盧溝曉月」最初的匾額都是他親手題寫的。

而後江山幾度易主,明永樂皇帝遷都北京後,還集結了十三位翰林官員,以詩歌唱和的形式,吟詠北京八景,並繪制了《北京八景圖》。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高宗弘歷御定八景為:太液秋風、瓊島春陰、金台夕照、薊門煙樹、西山晴雪、玉泉趵突、盧溝曉月、居庸疊翠。

乾隆皇帝不僅欽定了八景名,並為燕京八景樹碑立傳,為八景逐一賦詩。

燕京八景的出現,對北京的旅遊建設產生了巨大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北京地區園林建設的發展北京地區的現代園林、庭院綠化借鑒了燕京八景的風格進行建造。

❻ 「關中八景」是哪八景

「關中八景」是:太白積雪、草堂煙霧、咸陽古渡、塔晨鍾、曲江流飲、灞柳風雪、驪山晚照、華岳仙掌。

1、太白積雪:

華岳仙掌是華山東峰奇景之一。掌跡在東北處的仙掌崖上,在東峰是看不見的,在華山車站附近才會看得真切,它五指具備,宛如左掌。作為關中八景之首,是值得觀賞的一處美景。

❼ 祖國的千山萬水是那麼的多姿多彩,除了桂林,你還知道哪些請選擇你最細化的簡單介

1、四川九寨溝,一個特別美麗的地方,有山川,還有各種美麗的風景。無論什麼時候去那裡,都有各種各樣的顏色,特別是在秋天,楓葉盛開,可以看到許多色彩繽紛的、動感的風景和靜謐的風景。更有名的景點有長海、扎魯、諾蘭等。每天早晨都有霧氣。翠海、雪峰、藍冰是這里獨一無二的地方。

2、杭州西湖,那裡有清澈見底的西湖水,秀麗的湖光山色,高聳的雷峰塔,成排的桃樹柳樹。夏天的時候,荷花都開了,一個接一個,像亭亭玉立的少女,楚楚動人。

3、安徽黃山,天下第一奇山,中華十大名山,黃山可以說無峰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並以 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聞名於世。成為全人類的瑰寶。

4、神農架國家森林公園。神農架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湖北省西北部,由房縣、興山、巴東三縣邊緣地帶組成,面積3250平方公里,林地佔85%以上,森林覆蓋率69.5%,區內居住著漢、土家、回等民族,人口近8萬。

由天燕景區、古犀牛洞景區組成,是以原始森林風光為背景,以神農氏傳說和純朴的山林文化為內涵,集奇樹、奇花、奇洞、奇峰與山民奇風異俗為一體,以反映原始悠古、獵奇探秘為主題的原始生態旅遊區。

5、雲南大理。大理州境內的南詔崇聖寺三塔,劍川石寶山石窟,賓川佛教聖地雞足山,以及挺拔雄偉的蒼山,明媚清澈的洱海,蝴蝶泉的湖光山色,構成了一幅美麗而又神奇的畫卷。大理以其秀麗的自然風光,豐富的文物古跡,優美的民族風情為特色而聞名遐邇,吸引著無數中外遊客。

❽ 燕京八景和新北京十六景都有哪些

一、燕京八景名錄:

1、太液秋風

今中南海(原名太液池)東岸萬善門旁,有一水埠,水中有亭叫"水雲榭",榭中立景名牌。《燕京八景圖》中記述說:"天氣晴明,日月晃漾而波瀾漣漪清澈可愛,故曰太液晴波。

2、瓊島春陰

瓊華島位於中都城東北郊,金帝在太寧宮避暑時曾駐蹕在這里。瓊華島四面皆景,尤以春天雲天景觀更為動人。廣寒仙境,雲蒸霞蔚,瑞氣氤氳,松柏蒼翠,花木含苞,山石俏麗。瓊島春陰正是古人對於大地春回,萬物復甦的生動紀實。

3、玉泉趵突

玉泉山在萬壽山之西。金章宗於山麓建泉水院。山上有三個石洞,一個在山西南,下面有泉,深淺莫測;一個在山南,泉水流出鳴若雜佩,色如素練;一在山根,有泉湧出,其味甘冽,門刻"玉泉"二字。

4、西山晴雪

西山是指北京西郊連綿山脈的總稱,是太行山的一支余脈。每當雪後初晴,從這里憑高臨遠,但見山巒玉列,峰嶺瓊聯,旭日照輝,一派紅裝素裹,倍極壯麗。香山是這一帶典型的山峰,故乾隆把"西山晴雪"碑立在香山山腰。

5、薊門煙樹

"薊門煙樹"碑,立在德勝門外五里的土城邊。《八景圖》記說:"門之外,舊有樓館,雕欄畫棟,凌空漂渺,遊人行旅,往來其中,而門猶存二土阜,樹木蓊然,蒼蒼蔚蔚,晴煙浮空,四時不改。"故曰"薊門煙樹"。

6、金台夕照

燕山八景原有道陵夕照,後改為金台夕照。道陵為金章宗陵,位於中都西南大房山。金代定都後,海陵王選址大房山雲峰山修建金帝陵墓。雲峰山又稱三峰山,俗稱墳山,古有「幽燕奧堂」之譽。山巔林木隱映,雲霧蒼莽,山間隘口處泉水淙淙,長流不息。

7、盧溝曉月

盧溝即永定河,古來交通要津。古時交通不太方便,京城距此約是半天的路程。送別京門,打尖住宿,來日早行。雞鳴上路,尚見明月當空,大地似銀,"盧溝橋上月如霜"。於是"曉月"的意境名傳遐邇。

8、居庸疊翠

居庸疊翠,是以關溝中的居庸關為中心的八達嶺風景區。關溝是著名的溢道,為太行八陘之中的軍都陘,是古代「九塞」。居庸關,始於秦代,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