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園區角洋氣名稱是什麼
1、美術區:
(1)、創意空間。
(2)、繪生繪色。
(3)、七彩童畫。
(4)、巧手樂園。
(5)、巧手吧。
(6)、創意手工坊。
(7)、創意空間。
(8)、童心童畫。
2、圖書區:
童心世界。
3、表演區:
夢想秀工廠。
4、積木區:
(1)、建築工地。
(2)、小小建築師。
(3)、拼拼搭搭。
(4)、建構樂園。
區角游戲是幼兒在游戲區(或稱活動角、活動區)中所進行的某種特定活動。區角游戲的區域包括角色游戲區、積木區、玩沙玩水區、語言圖書閱讀區、音樂表演游戲區、美工區、科學發現區、自然角、益智區、操作區等等。
由楊棣、李馳宇編著的這本《幼兒園區角設計(素材篇)》運用馬克筆、蠟筆、彩色鉛筆等混合材料,針對大部分幼兒園區角的布置與美化,進行繪畫設計和理論性指導。是幼兒園教師及幼師在校學生一本富有實用性、針對性的教程。
② 大班科學區角中如何投放材料圖片範例
【熱點導讀】:淺談幼兒良好活動環境的創設 幼兒園的隱形課程:教育環境 讓環境成為幼兒的第三任老師 —— 文章來源 3 e d u 教育網 科學區是幼兒自主探索的活動區,在這一區角中投放發熱材料往往是按教師的意圖投放的,不能引起孩子的興趣;教師看見孩子在區域中沒有按自己的思路去操作就急不可耐地去講、去說明,把活動區當成自己「教」的舞台,把孩子操作的材料當成了自己講的道具…… 1、材料應有目的性。 區域活動中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是與所要達成的教育目標緊密相關的,也就是說,是將目標隱性地體現於材料中的。教師在選擇材料時要把握年齡段幼兒的基本特點,以班級幼兒的階段培養目標為主要依據,並對本班幼兒當前的培養目標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並以此為依據,有針對性的投放對幼兒有促進作用的材料。如,在認識「各種各樣的鎖」活動中,我們就在科學區里投放了各種各樣的鎖或圖片,讓幼兒自己在玩玩,看看中認識各種鎖,了解其用途等。 2、材料應有趣味性。 實踐中我們覺得有趣的材料能激發幼兒主動學習,主要是因為幼兒覺得材料好玩,他們能在操作中感受材料的動感變化,覺得有趣。所以投放材料要適合幼兒「玩中學」的特點,減少幼兒的壓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如果材料不注意趣味性,即使再有科學因素的材料也沒有實際意義。 3、材料的豐富性。 豐富性首先可以理解為可供幼兒選擇的材料具有多樣性,如認知類和探索類;再則體現在材料的數量要比較充足,能夠滿足幼兒自由選擇的需要,能夠讓幼兒在操作中按自己的意願添加和改變等。 4、材料的暗示性。 人對周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和疑惑,在缺乏對已有知識經驗掌握的情況下,常常藉助於知識的暗示性來進行認知,如認識某一產品,先閱讀說明書等。因此也可以將暗示性蘊涵於材料中,這樣無需教師手把手地教,而是通過自己的觀察、分析、找出規律,按規律再進行模仿或創造。如,讓幼兒觀察蛋在不同濃度的鹽水中浮起來的過程,教師可以設計一個雞媽媽救蛋寶寶的步驟圖,讓幼兒按步驟去試一試,感知蛋寶寶在鹽水中浮起來的過程。 此外,投放材料時,教師還要學會從幼兒談論的話題,選擇玩具時的「搶手貨」等細節中,發現幼兒正在關注的事物,發動幼兒收集相關的信息、材料充實到區域中。 文章來源 3 e d u 教育網
③ 幼兒園小班分別有哪些區角
區角有:「娃娃家」、「故事角」、「飼養角」。
④ 求幼兒園區角各區好聽有創意的名稱謝謝了
建構區,益智區,角色區,音樂表演區,工作區,閱讀區,科學區,美工區 一般幼兒園教學區角都有教案的,幼兒園區角有八個分區,分布於不同領域,培養孩子各項能力。國內專業生產幼兒園區角廠家「育棟區角」,是很多幼兒園和玩教具經銷商的選擇。你可以網路下「育棟園服」,或者直接聯系他們。零叄柒壹陸零壹陸柒貳貳柒(大寫)。
⑤ 學前班數學區角意義及目的
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這決定了幼兒知識的習得不是從動作所指向的客體中產生的,而是從動作本身產生出來的,是來自兒童的行動以及這些行為的協調。《綱要》中提到:「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各種感官,各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提供自由去玩的機會……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等,日常的集體教學在滿足教師高效率的同時,已滿足不了幼兒的個體需要。因此數學角的設置正好延續和補充了集體數學教學中的不足,提供了個體活動的需要和機會。
而大班又是幼小銜接的關鍵一年,數學活動也顯得更加突出,其目的不只是讓幼兒學習粗淺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所以,孩子在學習傳統的讀寫等知識的同時,需要掌握更高效的處理信息,解決問題的「思考力」,形成主動學習的能力。引導大班幼兒在區角中進行數學活動,就能進一步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幼兒參與數活動的獨立性、合作性,使數學活動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何將數學角和數學活動二者有機的整合,發揮教育的有效性,促使大班幼兒形成主動學習的品質呢?首先我們來再認識一下區角中進行數學活動的特點:
一、 材料廣泛、新鮮,能激發學習的興趣
幼兒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極強,在學習中他們往往以興趣為出發點,十分容易為新的刺激所吸引。這就要求給幼兒提供的操作材料必須新穎、豐富多彩,適合其年齡特徵。
但在平時的集體數學教學中所需准備的材料量比較大,所以通常是幾套操作材料反復使用,當我們給幼兒發材料時,幼兒就會馬上產生「還是這個」的抱怨。陳舊單調的操作材料,極易使幼兒產生厭倦情緒,影響操作活動的效果。而數學角中操作材料的准備則相對的量比較小,來源就相對較多,如請幼兒幫助收集、自已家的廢舊物……甚至是孩子們帶來的玩具等等都可以成為數學角的操作材料。因此投放材料更能做到豐富、多樣、趣味,做到適時、適量、適宜。
二、形式豐富、多變,能提供主動學習的機會
在以往的幼兒園數學教育中,教育的組織形式大多為全班性的集體教育。這種形式,教育目標整齊劃一, 全班幼兒按照一個目標進行學習,卻沒有考慮各個幼兒的發展水平,因此,不能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認知需要,這往往造成一部分幼兒「吃不飽」,一部分幼兒「吃不了」,從而抑制和挫傷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妨礙和影響了幼兒的發展。
利用區角學習數學,形式分散化,滿足了幼兒「動作」的需要、「理解」的需要。在活動中感知物體,動作中操作數與量的關系。引導幼兒從動作——形象——符號的邏輯思維發展,促進數概念從直觀水平向抽象概括水平發展,實現了幼兒的個性化發展。可以讓老師從「教」孩子學數學變成讓孩子「玩」數學,達成幼兒的主動發展。
三、時間充足、自由,能促使幼兒間交互影響
我們知道集體數學教學中無可避免的是能力強的幼兒過早地完成操作,而能力弱的幼兒則未完成甚至無法完成,這就造成一個時間差。而數學角的設置正好順應了這個時間差,能力強的幼兒可進行再嘗試來「等待」能力弱的幼兒,在「等待」的過程中又使自己得到更深層的鍛煉;能力弱的幼兒則在能力強的幼兒進行再嘗試時完成初步操作,形成一種和諧的互補氛圍。
其實無論是在早上來園、課余時間或是餐後時間,幼兒都可在數學角中充分感知操作探索,在具體的操作中獲得有益的經驗和基本的數學概念。充裕的時間使數學角具備了靈活性和開放性,讓幼兒成為名副其實的主人,並藉助幼兒行為的信息反饋,師幼之間,同伴之間形成互動,使學習保持新鮮活力。
其次在闡釋了其特點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進行以下嘗試:
一、 設置環境,呈現豐富多彩的學習空間
(1)安全舒適的心理環境讓幼兒玩得輕松自由。
為了能使幼兒更多地體驗到愉快感和成功感,我們必須為幼兒提供一種安全自由的心理環境,即自主、寬松、和諧的氛圍,它是開展區角活動的前提,只有幼兒毫無拘束地表現自己的內心情感,幼兒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發揮。教師鼓勵的眼神、微笑的面容、及時的示意等,都讓幼兒感到尊重、信任和鼓勵,從而產生自信,更加積極主動愉快地投入到活動之中。
(2)功能多樣的區角布置引導孩子自由探索。
開放的環境布置有利於孩子在隨手可得中自由地進行各種探索活動,並且分不同功能區域向全體幼兒開放,供其自主選擇:a、游戲類益智活動,旨在激發游戲興趣,促進多向思維和培養數學活動的能力。如:恐龍棋、智取牙簽、三個矮人捉巨人、變異魔術區、會變的小尺、撲克游戲、走迷宮等;b、定期主題內容,將教學目標分層落實,逐個解決難點,促進幼兒均衡發展。如:主題中不適宜大面積指導的練習,像找相同(倒置卡片)、投骰子、玩具店、火柴棒變變變、仿畫及數的組合、簡單看圖運算等等。
二、 投放材料,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需要
在材料投放上,要充分考慮不同幼兒的需要,通過幼兒嘗試與各類變異材料的擺弄,積累新的發現,與材料充分互動。准備的材料應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點:
(1)品種多樣化:材料不限於一幅圖、一堆玩具,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物品都成為數學環境的材料,如自然類材料:石子、樹葉、沙、水、土等;成品類材料:算式卡片、木珠、計算器、七巧板、撲克、算盤、時鍾模型、棋類等;輔助類材料:剪刀、紙、彩筆、橡皮泥、操作板、沙盤等;廢舊物品類材料:塑料泡沫、布條 、線頭、塑料空瓶、包裝盒、貝殼、火柴棒等。
(2)數量充足:提供的各類材料能滿足數人同時操作,這樣既有利於幼兒對環境產生興趣,又有利於幼兒之間的交流和合作。
(3)具有層次性:提供的材料做到難易結合、繁簡結合、單一與多功能結合,使每個幼兒都能輕松地、創造性地使用材料,真正達到自我發展的目的。例如,我們創設的「量的守恆」數學環境中,既有探索長度守恆的材料 ,又有探索量的守恆、面積體積守恆、液體守恆的材料,幼兒可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一項或多項去探索、體驗 。
三、 隨機指導,鼓勵幼兒主動探索
在區角活動中進行數學活動,老師可以扮演多種角色,隨機對幼兒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有時,可作為活動的介紹者,向幼兒講解活動中的游戲規則與玩法;有時,可作為活動的參與者,是幼兒的游戲夥伴,當幼兒活動中出現困難時,可以適時的加以引導、鼓勵,傾聽幼兒的討論與表述,了解幼兒對各種數知識的掌握情況;有時,可作為活動的組織者,組織幼兒討論在數學活動中看到的現象、發現的問題或解決的辦法;有時,僅僅作為材料的提供者和活動的旁觀者。但不管是哪一種身份,我們都應有一顆寬容的心,當我們在面向全體幼兒的同時,應特別注意個體差異,發現不同幼兒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我們要允許幼兒在反復操作中一點一滴地建構起數的感性認識,啟發幼兒嘗試用數學的眼睛觀察生活,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問題。鼓勵幼兒不怕困難耐心實踐,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充分享受數學活動的樂趣。
正如陳鶴琴先生倡導的「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大班數學區角是一個豐富有層次的大舞台,要使其充分發揮作用,促進大班幼兒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的發展,還需進一步拓展思路及進行有效性的嘗試。